典型升学顾问文风……申请个小学初中也能洋洋洒洒写这么多也是服气,杀鸡用牛刀。 doubt 发表于 2022-04-20 21:59
申个小学而已,用得着这么卷吗。 宝宝宝宝 发表于 2022-04-20 22:02
我看成了升哈佛 peachpie 发表于 2022-04-20 22:23
Hacker算哪门子顶私? Temporarilycalm 发表于 2022-04-20 22:04
我一看到这种文章就有当年高考的紧张感觉 rose9999 发表于 2022-04-20 22:13
H 这里总在说。那个 Fassenden 是个什么学校 ? shanggj 发表于 2022-04-20 22:27
软文吧。 harker 算好学校, 和顶级还是有点距离的。 即使是湾区, 也排不到一二吧? 而且那个F学校, 什么鬼 因缘2015 发表于 2022-04-20 23:18
那湾区最好的顶私是哪个?Neuva? 公用马甲29 发表于 2022-04-20 23:29
Menlo school shuxin 发表于 2022-04-20 23:33
这个名气没有Harker大吧? 公用马甲29 发表于 2022-04-21 00:07
我就想问,这样的prek进了之后,最后成年了包分配吗 如果包,我愿意在这个时候折腾一下 whatever. 发表于 2022-04-21 01:57
对9所学校都嘘寒问暖殷勤地说是首选。。。结果8所都不去。。。华人的信誉都被败光了。。。这就像一个渣男,同时对9个女孩表达了独一无二势在必得不见不散全心全意的爱意,结果。。。女孩选男人往往不是因为男人最优秀而是觉得他最真诚。。。结果。。。渣。。。 50cents 发表于 2022-04-21 03:53
转,来源E星球的小不点儿们 ,大家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Ryan的申请之路 湾区Harker · 波士顿Fessenden · 三年9个offer Ryan妈妈,前金融工作者,现居波士顿。 2019年,她带着孩子来到湾区,申请华人家长心里的私校天花板-Harker,但由于个人原因,中途返回中国,现今再一次返美,再次经历了一轮申请之旅。 两次与私校打交道,探索私校申请的经历,让Ryan妈妈体会颇深。三年的申请过程中,她一共申请了9所私校,其中包括湾区最卷的Harker,波士顿名校Fessenden,最终Ryan斩获了九申九中的好成绩。 申请的积累在平日的点点滴滴 “如何择校” 作为非土生土长的新移民,对美国许多私校了解尚未全面,申请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要从多方面了解学校。Niche、学校官网是最好的了解学校硬指标的网站,该校学生的成绩、排名、师生比等数据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然而,数据也可能误人,许多排名网站也是有广告的。了解一所学校,光看数据远远不够,一所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口碑也是考量的重要指标。 Ryan妈妈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来听一听其他人对学校的评价。她搜查关注了学校和校长的账号,并时常留意下面的留言,看看这些学校的校友们、员工们的互动里都有些什么趣事,同时也可以侧面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氛围。 不仅是做调查,私校申请的积累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Ryan妈妈去图书馆时,会咨询管理员是否有推荐的学校,和导购聊天时,会提起申请的几所学校,了解当地人心中各学校的口碑,从而进一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后座时光” 除了择校,培养小朋友的表达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坐车回家路上,Ryan常常坐在后座无所事事。Ryan妈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段空白的亲子时光,她主动和孩子聊天,寻找路上有趣的广告牌,看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科普交通法规等。一段乏味无趣的回家之路,顿时变得有趣起来。 这样的交流不仅拉近了亲子关系,还让Ryan的表达能力有了提升,他学会慢慢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不再惧怕与大人交谈,言谈之间落落大方,宛如一个小大人。相较于让小朋友玩ipad或独自呆着,妈妈称之为美好的“后座时光”。 让孩子回归孩子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连结 “我想看看新开的stem中心” 加入一所学校,不仅仅是把孩子送去读书那么简单,它是影响孩子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教育对家庭至关重要。 Ryan妈妈了解学校时,常常让Ryan一同加入。他们会一起观看学校的介绍短片,浏览学校官网,让小朋友主观地意识到“申请”这件事和他息息相关,对申请这件事更加主动,他也会有更多对此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现场观校时,Ryan妈妈也会带着小朋友一同去,让他感受不同学校的氛围。 一次,Ryan去参观学校时,听说学校新建了一座stem中心,主动跟老师说,因为自己很喜欢science,想去参观stem中心。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带领孩子在stem中心参观了一圈。孩子的主动性让面试老师印象深刻,在事后给孩子的反馈中重点提到了这一点。 建立孩子与学校的连结,让孩子对“申请”与“择校”更主动,整个申请流程也会更顺利。 “硬性指标” 申请学校时,面试官心中都会有个checklist,几项硬项指标肯定得达到。虽然19年的申请结果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Ryan一家当时回到了中国,直到去年,Ryan妈妈才重回美国,重新为孩子着手申请。 因为回国了2年,Ryan的英语能力大大退化了。为了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语言环境,Ryan妈妈找给孩子请了私教。临近面试时,还帮助孩子进行了模拟面试的辅导,为孩子预演了面试官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以及帮助孩子更自信地表达。这些硬指标的提升,为Ryan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家庭教育观” 申校技巧固然重要,最打动面试官的,还是一个家庭核心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通过与家长面试,招生官想了解的,是关心家长是否了解孩子,是否可以因材施教,学校是否和家庭的教育理念契合。对此,除了常规的问题,Ryan妈妈还给招生官讲了许多Ryan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孩子成长路上的故事,让家长的说辞变得真实有趣而独特。招生官经验丰富,听过很多套话,但这些孩子成长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真诚与否,一目了然。 Ryan的小小厨师照 “刷存在感” 除了文书申请和面试准备,向面试官刷“存在感”也是重要的一步。 每次面试结束后,Ryan妈妈会主动向招生官发感谢邮件。对于特别中意的学校,节假日时,Ryan妈妈还会给招生官发问候邮件。这些问候都是主动向学校建立联系,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申请的上心,也侧面展现了家庭注重礼节的优秀特质,得体有分寸,让面试官对小朋友印象更深。 华人的表达习惯是很含蓄的,不喜欢直接发表很多想法和意见。这次Ryan在波士顿和纽约地区申请了4所学校,在公布录取结果之前,Ryan妈妈向最喜欢的学校表达了top choose的意愿,最终结果如孩子和家长所愿,学校挤了一个位置给Ryan。 数据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不要让孩子成为申请书上几个冷冰冰的成绩,让孩子回归孩子,主动表达申请意愿,给招生官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展现ta童真可爱的一面,这样才能打动这些阅人无数的招生官。 Ryan的妈妈在19年着手为孩子申请PreK,当时申请了5所学校,其中包括湾区最卷的harker,5申5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妈妈选择了回国。22年回到美国,又开始新一轮的小学申请,其中包括波士顿名校Fessenden,今年的申请中,Ryan4申4中,拿到了4所美国东部顶级私校的offer。 hongxx 发表于 2022-04-20 21:56
Milton和BBN哭晕在厕所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2-04-21 04:53
这种能不能呆在强国不要出来?申请个小学卷成这样。 stainlessbelief 发表于 2022-04-21 08:13
认真的么? Menlo显然比h和n名气大得多啊 hhxx89 发表于 2022-04-21 04:45
因为太贵了接不上华人地气吧 chmod999 发表于 2022-04-21 00:11
menlo是富二代的学校。harker是专注学业的中产学校。以前去过menlo的open house。吓退了。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 awesomeiris 发表于 2022-04-21 09:38
这学校出来能直接去藤校吗? 明朗少女 发表于 2022-04-20 22:04
笑死了,至于吗!Harker从prek 就开始申,有不进的吗?我知道的有2/3/4/6年纪考进的,都是说申请试试,录取了,值不值呢?那么贵。不过这些年公立越来越差,学区房越来越高,就去吧。 reekadou 发表于 2022-04-21 00:28
能直接去当总统!人生永远在巅峰 tlybt 发表于 2022-04-21 10:25
menlo是富家子弟学校。有在harker转menlo的,没有menlo到harker的。 扎克伯格女儿在harker duckfeather 发表于 2022-04-21 10:15
menlo 转harker学业不一定能跟得上。 songguo 发表于 2022-04-21 14:06
看到评论放心了 emmachang 发表于 2022-04-21 15:45
其实她申请的是1年级,如果不是entry point还是有点难的,不知道为什么她完全没提这一点。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2-04-21 17:49
Ryan的申请之路
湾区Harker · 波士顿Fessenden · 三年9个offer
Ryan妈妈,前金融工作者,现居波士顿。
2019年,她带着孩子来到湾区,申请华人家长心里的私校天花板-Harker,但由于个人原因,中途返回中国,现今再一次返美,再次经历了一轮申请之旅。
两次与私校打交道,探索私校申请的经历,让Ryan妈妈体会颇深。三年的申请过程中,她一共申请了9所私校,其中包括湾区最卷的Harker,波士顿名校Fessenden,最终Ryan斩获了九申九中的好成绩。
申请的积累在平日的点点滴滴
“如何择校”
作为非土生土长的新移民,对美国许多私校了解尚未全面,申请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要从多方面了解学校。Niche、学校官网是最好的了解学校硬指标的网站,该校学生的成绩、排名、师生比等数据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然而,数据也可能误人,许多排名网站也是有广告的。了解一所学校,光看数据远远不够,一所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口碑也是考量的重要指标。
Ryan妈妈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来听一听其他人对学校的评价。她搜查关注了学校和校长的账号,并时常留意下面的留言,看看这些学校的校友们、员工们的互动里都有些什么趣事,同时也可以侧面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氛围。
不仅是做调查,私校申请的积累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Ryan妈妈去图书馆时,会咨询管理员是否有推荐的学校,和导购聊天时,会提起申请的几所学校,了解当地人心中各学校的口碑,从而进一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后座时光”
除了择校,培养小朋友的表达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坐车回家路上,Ryan常常坐在后座无所事事。Ryan妈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段空白的亲子时光,她主动和孩子聊天,寻找路上有趣的广告牌,看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科普交通法规等。一段乏味无趣的回家之路,顿时变得有趣起来。
这样的交流不仅拉近了亲子关系,还让Ryan的表达能力有了提升,他学会慢慢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不再惧怕与大人交谈,言谈之间落落大方,宛如一个小大人。相较于让小朋友玩ipad或独自呆着,妈妈称之为美好的“后座时光”。
让孩子回归孩子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连结
“我想看看新开的stem中心”
加入一所学校,不仅仅是把孩子送去读书那么简单,它是影响孩子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教育对家庭至关重要。
Ryan妈妈了解学校时,常常让Ryan一同加入。他们会一起观看学校的介绍短片,浏览学校官网,让小朋友主观地意识到“申请”这件事和他息息相关,对申请这件事更加主动,他也会有更多对此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现场观校时,Ryan妈妈也会带着小朋友一同去,让他感受不同学校的氛围。
一次,Ryan去参观学校时,听说学校新建了一座stem中心,主动跟老师说,因为自己很喜欢science,想去参观stem中心。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带领孩子在stem中心参观了一圈。孩子的主动性让面试老师印象深刻,在事后给孩子的反馈中重点提到了这一点。
建立孩子与学校的连结,让孩子对“申请”与“择校”更主动,整个申请流程也会更顺利。
“硬性指标”
申请学校时,面试官心中都会有个checklist,几项硬项指标肯定得达到。虽然19年的申请结果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Ryan一家当时回到了中国,直到去年,Ryan妈妈才重回美国,重新为孩子着手申请。
因为回国了2年,Ryan的英语能力大大退化了。为了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语言环境,Ryan妈妈找给孩子请了私教。临近面试时,还帮助孩子进行了模拟面试的辅导,为孩子预演了面试官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以及帮助孩子更自信地表达。这些硬指标的提升,为Ryan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家庭教育观”
申校技巧固然重要,最打动面试官的,还是一个家庭核心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通过与家长面试,招生官想了解的,是关心家长是否了解孩子,是否可以因材施教,学校是否和家庭的教育理念契合。对此,除了常规的问题,Ryan妈妈还给招生官讲了许多Ryan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孩子成长路上的故事,让家长的说辞变得真实有趣而独特。招生官经验丰富,听过很多套话,但这些孩子成长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真诚与否,一目了然。
“刷存在感”
除了文书申请和面试准备,向面试官刷“存在感”也是重要的一步。
每次面试结束后,Ryan妈妈会主动向招生官发感谢邮件。对于特别中意的学校,节假日时,Ryan妈妈还会给招生官发问候邮件。这些问候都是主动向学校建立联系,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申请的上心,也侧面展现了家庭注重礼节的优秀特质,得体有分寸,让面试官对小朋友印象更深。
华人的表达习惯是很含蓄的,不喜欢直接发表很多想法和意见。这次Ryan在波士顿和纽约地区申请了4所学校,在公布录取结果之前,Ryan妈妈向最喜欢的学校表达了top choose的意愿,最终结果如孩子和家长所愿,学校挤了一个位置给Ryan。
数据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不要让孩子成为申请书上几个冷冰冰的成绩,让孩子回归孩子,主动表达申请意愿,给招生官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展现ta童真可爱的一面,这样才能打动这些阅人无数的招生官。
Ryan的妈妈在19年着手为孩子申请PreK,当时申请了5所学校,其中包括湾区最卷的harker,5申5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妈妈选择了回国。22年回到美国,又开始新一轮的小学申请,其中包括波士顿名校Fessenden,今年的申请中,Ryan4申4中,拿到了4所美国东部顶级私校的offer。
都觉得自己的种高人一等
有被卷到
大家不卷,那些五花八门的顾问怎么挣钱啊?
哈哈哈
H 这里总在说。那个 Fassenden 是个什么学校 ?
高考拼娃,这个拼家长拼包装
😅点进来没想到这么长 直接拉下来看评论
re 申请之前能不能先把情况搞搞清楚
不过这个一看就是中介软文,做广告之余增加焦虑感,得玩儿命的往自己脸上贴金,就忽悠那些申请前不好好做功课的家长
Pedophile成群的地方
那湾区最好的顶私是哪个?Neuva?
Menlo school
这个名气没有Harker大吧?
因为太贵了接不上华人地气吧
如果包,我愿意在这个时候折腾一下
不包,进去以后还是得卷,中产不卷怎么出头?
这好形象
认真的么? Menlo显然比h和n名气大得多啊
Fressenden 在波士顿里顶级私立差了一个太平洋
真的是,更好的的两个都没敢申请
普通男校
Milton BBN K-12,主要是高中好,Fessenden PreK-9,只有小学初中,还是男校,这几个没法放到一起比。
加州和我们不是一个美国
个人迁徙自由。在哪里呆着没所谓,但是非要吹牛自己被顶级名校录取就不厚道了,除了需要赚钱打广告,想不出来什么理由非要这样。
menlo是富二代的学校。harker是专注学业的中产学校。以前去过menlo的open house。吓退了。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
我看Menlo学费5万多,并没有比Harker(4万多)贵多少啊? 而且Menlo说他家超过20%的学生有助学金拿。 我看了他们家助学金的例子,觉得好不合理。同样是双职工一个娃,一家人年薪28万,净资产30多万,只能减30%的学费。另一家年薪十几万,净资产一百多万,却能减70%的学费。很明显年薪十几万的那家是爷爷奶奶有钱啊,为啥给他们减的学费更多?他们也许并不需要。
怎么个吓法?
能直接去当总统!人生永远在巅峰
PreK 确实有进不了的。Harker 现在没PreK了。
噢,是的。前几年我看见pre-K进的都是哗啦啦的华裔。现在没有pre-K这条路了,会稍微难一丢丢。
哈哈。。。 要是出个华人的总统,就是州长或者参议员也可以说教育的胜利。不喜欢攀比,内卷
人生规划不同,多些华人的孩子到美国没坏处。 给国内的妈妈们看就好了,在这里孩子美妈们大家看看笑笑就好 也不用打击
这夸张了吧。我也去过Menlo school open house.. 从表面没看出都是富豪,至少人家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很普通。 你不去问人家是不是富二代,你是根本不会知道。怎么就能吓着呢。
menlo 转harker学业不一定能跟得上。
Menlo academic和Harker走的路子不一样,只是不招一心要娃学CS的华人喜欢。
不是entry point能不能入更重要的看的是运气(有没有人离开腾出空位)和文里拗的“拼实力”造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