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4年前,那个走4.5公里山路上学,满头冰花的男孩,后来过得怎样?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7日 16点35分 PT
共 (4)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ichellesade
3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2018年1月8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举办了期末考试。 简陋、狭小的教室里坐满了等待考试的学生。 开考铃声已响,老师手里紧握着试卷却没有立即发放。 他焦急地望向门口,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终于在不久后,教室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伴随着寒风冷雪的呼啸,有个被冻得满头霜白、脸颊皲裂红肿的孩子跑进了教室里。
这孩子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却只穿了件单薄的外套。 他累得气喘吁吁,停在讲台前。 一边摸着自己冻得僵白的头发,一边不自觉地冲着老师咧嘴一笑道,“老师你看我的头,它会变身!” 全班同学闻言也都跟着哄然大笑起来。 老师听得眼眶有些湿润。 阵阵心疼涌上心头,他忍不住拿出手机来,记录下了这一幕,并把照片上传到了网络上。 却不料,第二天此事引起了铺天盖地的热议。 数以万计的网友都纷纷关注起了这个可怜又乐观的“冰花男孩”。 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谁呢? 在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凄惨故事? 成为“网红”以后,他的生活是否有了很大的转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被母抛弃,留守在家
男孩名叫王福满。 他于2010年出生,家住云南省昭通市一个名叫新街镇的偏远小镇里。 家人给他起名为“福满”,意在祝愿这个孩子福气充足,不受苦难。 可美好的祝愿却与现实背道而驰。 王福满不仅没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从出生起就备受苦难。 因为王家的经济状况十分贫瘠,所以王福满的父亲常年在外拼命打工挣钱,基本上不归家。 而母亲在生下王福满不久后,也因为受不了贫苦的生活而选择离家出走,从此音讯全无。 家里面就只剩下了姐姐、年迈的奶奶和王福满相依为命。
他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期起,身边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也从未体会到过父爱和母爱。 甚至他连奶都没能吃上几口,就靠着喝稀粥、稀饭长大成人,是个实打实的贫困“留守儿童”。 可以说这个孩子是自己把自己养大的。 因为村里其他小孩在咿呀学语的年纪里,都有父母来逗弄教授。 可他,只能自己根据着姐奶奶和姐姐的说话嘴型来学习。 其他的小孩在练习走路时,身边也都有父母贴身看护着不让摔跤。 可他,是自己一次次摔倒以后又爬起来才学会走路的。 但十分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小亲情的缺失而性格长“歪”,他养成了非常开朗和懂事的性格。
小小的王福满自打四、五岁起,就主动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擦桌子、割猪草、拌猪食和盛饭端碗等等。 “我割草、擦桌子、端碗都做得可好了!”他经常颇为骄傲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向同龄小孩们“炫耀”。
跨越崎岖山路,艰苦求学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福满逐渐到了要上学的年纪。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小孩儿来说,他面临着两个难题。 一是家里面太穷,实在拿不出来多余的钱交学杂费。 二是学校离得很远,从家里前往学校要走长达4.5公里的崎岖山路。
这每天一来一回就是九公里,差不多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 而那段山路又十分陡峭和人迹罕至,一个小小的孩子独自行走实在是很危险。 但这些困难都不足以打消王福满对于读书的渴望。 因为他自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学习,走出云南大山,考上警校,成为一名神圣的人民警察,来惩奸除恶、保家卫国! 这个小小的孩子,虽然从未被阳光拂照过,但他却一直立志想要成为照耀别人的太阳。
在王福满这种强烈的渴求之下,父亲也心生不忍,当即决定无论多么辛苦,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儿子凑齐学费!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可怜天下寒门学子命。 王福满是不幸的,生在了这样贫苦的家庭里。 可他又是幸运的,有着这样一个疼爱他的父亲。 不久之后,在父亲的努力下,王福满的学杂费总算是勉强凑够了。 他欢天喜地地带着学费,攀过崎岖险陡的山路,走进了梦想中的学校里。 虽然偏远小镇的学校教室很是简陋狭小,但是能坐在里面王福满就已经觉得十分心满意足。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黑爬着山路赶到学校里读书。 在每天放学后,又气喘吁吁地再跑回家里。 回家之后,放下书包,赶紧割草、拌猪食,等忙活完这些后,再去帮姐姐和奶奶盛饭、端碗。 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地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2018年。 当时的王福满已经8岁,就读于山包小学的三年级。 1月8日,是他们学校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当天的天气十分寒冷,已经有零下九度之低。 王福满依然是天还没亮就爬起床奔向学校,但是由于寒风狂作,大雪飞扬,使得平日里就陡峭的山路变得更加危险、难走了起来。
所以王福满不得不慢下脚步,但他又因为心念考试时间而着急不已,一时间又累又急,在数九寒天下,脑袋上竟然冒出了汗水。 热汗在迎上冷风的瞬间就被冻成了白霜,大片的雪花也落在王福满的头、脸、身体之上。 所以在他推开教室门时,才会出现在文章开头那滑稽搞笑的一幕。 他的头发被冻得霜白,脸颊皲裂通红,脸上却依然挂着开朗的笑容。 这些苦难只能把痕迹留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却无法湮灭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年轻的监考老师在看到这一幕后,心生不忍,眼眶湿润。 他掏出手机来,把王福满当时的样子拍了下来,并传给了副校长付恒看。 付校长和老师们都真心实意地想帮帮这个孩子,于是他们在进行一番商讨后,决定把图片上传到网络上。 当天8:50分左右,付校长把王福满头顶风霜的照片上传到了社交平台上,并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特意隐去了他的个人姓名。
成为“冰花男孩”,走红网络
没想到照片上传后第二天,就引爆全网。 惹得数以万计的网友关注了此事。 如此声势浩荡的场面是付校长所没有想到的,他开始认真阅读起网友们所留下的评论。 所有的评论可以基本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认为,这张照片是在哗众取宠,刻意卖惨引起网络舆论。 “小丑!” “卖得一手好惨......” “这是演的吧?” “为了流量,真是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但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善意满满,开始同情、关心起这个孩子,并送了他一个可爱的称号:“冰花男孩”。
“笑得这么可爱,头上还顶着冰花,不如我们叫他‘冰花男孩’吧!” “这么冷的天穿得这么薄啊,有没有地址,我给他寄几件厚衣服过去。” “这孩子看起来也太可怜了,大冬天的,可别给冻坏了......” 在网友们这些激烈的议论声中,“冰花男孩事件”热度越来越高,连续几天霸屏很多人的手机。 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线下对王福满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想办法打听到了王福满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然后邮寄过去了很多厚衣服、学习用具、以及各种吃的、喝的。
还有不少媒体闻讯前来采访了王福满。 通过这些媒体的报道,“冰花男孩事件”进一步发酵。 并且经由此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有关云南“留守儿童”的社会性问题的讨论。 云南省政府也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这件事情,并派遣人员前往王福满所在的村镇上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在深入了解到这些孩子们的艰难生活后,政府当即做出了帮扶政策:向社会各界发起“青春暖冬行动”,来筹集善款。 不久后,第一批“青春暖冬行动”善款10万元就被送往了王福满所在的山包小学,以及附近其他高寒山区的学校里。
并且这场爱心活动还在一直持续进行中。 可以说,王福满的走红意义颇大,直接为众多“留守儿童们”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求母回家,举家团聚
在某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王福满说出了他当前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想和妈妈见一面。 虽然在他刚出生没多久,妈妈就已经离开。 在他的脑海里,也没有过任何关于妈妈的记忆,他甚至连妈妈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但他一直在内心告诉自己:他也是个有妈妈的人。 既然有妈妈,那就无法抑制想要见面的渴望。 于是他抬手抹掉眼泪,强忍哭腔对着镜头说,“妈妈,我很想你,能不能求求你回家?”
这段采访视频一经放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在热心网友们和记者的帮助下,王福满的妈妈终于找到了。 她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掩面泣不成声。 其实自打离家以后,王福满的妈妈也一直过得很艰辛。 “当时因为家里面太穷,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想着跑出来打工,攒到钱马上回家看孩子。” 这位母亲局促地揪着自己缝满破旧补丁的衣服,脸颊上挂着泪痕,神情满是自责和心疼。 “可是没想到小孩子这些年过得那么苦,外面的钱也不好挣。”
“我天天,天天都在想孩子,可是没有脸回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妈妈辛辛苦苦十月怀胎,从鬼门关历经磨难走一遭才生下来的宝贝。 所以怎么可能不想呢? 于是李福满的母亲在众人帮助下,很快收拾好行李赶回了老家。 八年未见的母子三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王福满的妈妈回家不久后,王福满的爸爸也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回到老家,并找到了一份日薪一两百元的稳定工作。 至此,一家四口终于团聚,年幼的王福满第一次同时感受到了父爱和母爱。 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开朗和乐观。
旧屋翻新,入学新校
如今,王福满全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家人告别了原本破旧不堪的土房子,住进了新盖好的两层砖房,面积约100平方米。新房子里有电磁炉、沙发和25英寸的彩色电视,在冬天里明亮而温暖。”(引用1:来自2019-12-07 12:04·人民日报)
而且王福满再也不需要在数九寒天的季节里,顶着风雪,攀爬山路去上学,因为他已经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转学到了可以寄宿的新街镇中心学校。
随着他一起转入新学校的还有同校40多名学生。
为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经上级部门批准,转山包小学五、六年级40多名学生从今年9月起并入海拔2100多米的新街镇中心学校,王福满成为该校六年级3班的一名寄宿生。“ 我很喜欢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吃住都在学校,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才几百米远。” 王福满说。镇子上的海拔低,比村里要暖和得多,他不用再徒步几公里山路上学,每天可以多出来两三个小时学习。(引用自2020-11-09 11:27·中国青年网)
“多出来的时间我都用来查缺补漏了,现在成绩都比以前好了呢!” 王福满兴高采烈地指着成绩单,他的考试名次已经由之前的第七、八名,提高到了五、六名。 “家里的家务也不用我做了,因为有爸爸妈妈在。” 一提起来父母,这个孩子的脸上就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他现在每周五都会回家,住到周一早晨再返回学校,有了很多和父母团聚的时间。 他们一家人经常会其乐融融地坐在客厅里,一起聊天、看电视。 命运虽然在之前待这孩子极其不公,但现在却给予了他最好的弥补。
天安门瞻仰升旗,中国公安大学喊话
如今的王福满不仅家庭幸福,还得以完成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在天安门看升国旗! 记者在一次回访拍摄的时候,记录下了王福满提到北京天安门时所流露的向往神态。 “听老师说,那里的旗杆特别高,五星红旗飘荡在天上,有机会我想去看看。”
因为学校里的升旗杆很低,还没有两层楼高,所以王福满在听到老师的话后,一直把前往天安门这件事当成一个美好愿望埋藏在心底。 从未出过大山的他,可对外面的世界太好奇了。 社会上的爱心组织在看到了这个采访后,二话不说直接替他安排好了前往北京的所有行程。 王福满在得知以后开心地直接跳了起来。 他怀着忐忑又感激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在一路颠簸后站在了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 当时正值升旗,他站在拥挤的人潮里,满眼是光地看向升旗台,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抬起小手熟练地敬了个礼。 这个敬礼的动作,他在来的路上已经自己练习了无数遍......
“小朋友,好好学习,强身健体,中国公安大学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在北京之行后,他又意外收到了中国公安大学的喊话。 原来是公安大学的领导们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也刷到了有关于这个小朋友的采访视频,在得知他未来想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便主动出言鼓励。 这份鼓励无疑会让王福满的信心倍增,从此更加刻苦上进的学习。 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会光芒万丈,也终将走进自己所向往中的学府,穿上神圣的警服,成为一名为国为民的好警察。
云南众多“留守儿童”现状
王福满的苦难现在已经结束,但在云南省其他偏远的山区里,还有着无数个“王福满”正在受苦。 在“冰花男孩”事件后,国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直都在密切关心着这些“贫困留守儿童”们的学习和生活。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善款和生活物资运往这些孩子们的手中,用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环境也在日益变好。 越来越多的山区贫困孩子们在善款帮助下,拥有了进入校园学习的机会。 众多的山区学校也都摆脱了原本简陋、破旧的原状,被修葺得明亮、整洁。 现在孩子们穿得整洁干净,坐在亮堂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充满着蓬勃朝气。 在一上午的学习之后,他们还会每人得到一份“爱心午餐”,用来补充身体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除此之外,山区的师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壮大。 现在每年都会有数千名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涌入山区做公益,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前往山区支教。 这些善良的老师们从大山外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见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向往山外的世界,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走出大山。 他们的前途将变得十分光明。
他们也不用再惧怕被蜿蜒的山路所困住积极、向上的灵魂。 因为,有人在修路。 而那个人,就是大山之外的你、我、他。 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再陡峭的大山都会被铲为广阔的平原。 “纵使山陡路险,终敌不过人间大爱!”
b
believeicanfly
3 年多
2 楼
结果停圆满 不错
f
feidima
3 年多
3 楼
真好,小伙子加油!
A
Augustines
3 年多
4 楼
回复
1楼michellesade的帖子
小朋友加油,梦想一定会实现。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这孩子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却只穿了件单薄的外套。 他累得气喘吁吁,停在讲台前。 一边摸着自己冻得僵白的头发,一边不自觉地冲着老师咧嘴一笑道,“老师你看我的头,它会变身!” 全班同学闻言也都跟着哄然大笑起来。 老师听得眼眶有些湿润。 阵阵心疼涌上心头,他忍不住拿出手机来,记录下了这一幕,并把照片上传到了网络上。 却不料,第二天此事引起了铺天盖地的热议。 数以万计的网友都纷纷关注起了这个可怜又乐观的“冰花男孩”。 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谁呢? 在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凄惨故事? 成为“网红”以后,他的生活是否有了很大的转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被母抛弃,留守在家 男孩名叫王福满。 他于2010年出生,家住云南省昭通市一个名叫新街镇的偏远小镇里。 家人给他起名为“福满”,意在祝愿这个孩子福气充足,不受苦难。 可美好的祝愿却与现实背道而驰。 王福满不仅没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从出生起就备受苦难。 因为王家的经济状况十分贫瘠,所以王福满的父亲常年在外拼命打工挣钱,基本上不归家。 而母亲在生下王福满不久后,也因为受不了贫苦的生活而选择离家出走,从此音讯全无。 家里面就只剩下了姐姐、年迈的奶奶和王福满相依为命。
他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期起,身边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也从未体会到过父爱和母爱。 甚至他连奶都没能吃上几口,就靠着喝稀粥、稀饭长大成人,是个实打实的贫困“留守儿童”。 可以说这个孩子是自己把自己养大的。 因为村里其他小孩在咿呀学语的年纪里,都有父母来逗弄教授。 可他,只能自己根据着姐奶奶和姐姐的说话嘴型来学习。 其他的小孩在练习走路时,身边也都有父母贴身看护着不让摔跤。 可他,是自己一次次摔倒以后又爬起来才学会走路的。 但十分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小亲情的缺失而性格长“歪”,他养成了非常开朗和懂事的性格。
小小的王福满自打四、五岁起,就主动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擦桌子、割猪草、拌猪食和盛饭端碗等等。 “我割草、擦桌子、端碗都做得可好了!”他经常颇为骄傲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向同龄小孩们“炫耀”。
跨越崎岖山路,艰苦求学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福满逐渐到了要上学的年纪。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小孩儿来说,他面临着两个难题。 一是家里面太穷,实在拿不出来多余的钱交学杂费。 二是学校离得很远,从家里前往学校要走长达4.5公里的崎岖山路。
这每天一来一回就是九公里,差不多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 而那段山路又十分陡峭和人迹罕至,一个小小的孩子独自行走实在是很危险。 但这些困难都不足以打消王福满对于读书的渴望。 因为他自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学习,走出云南大山,考上警校,成为一名神圣的人民警察,来惩奸除恶、保家卫国! 这个小小的孩子,虽然从未被阳光拂照过,但他却一直立志想要成为照耀别人的太阳。
在王福满这种强烈的渴求之下,父亲也心生不忍,当即决定无论多么辛苦,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儿子凑齐学费!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可怜天下寒门学子命。 王福满是不幸的,生在了这样贫苦的家庭里。 可他又是幸运的,有着这样一个疼爱他的父亲。 不久之后,在父亲的努力下,王福满的学杂费总算是勉强凑够了。 他欢天喜地地带着学费,攀过崎岖险陡的山路,走进了梦想中的学校里。 虽然偏远小镇的学校教室很是简陋狭小,但是能坐在里面王福满就已经觉得十分心满意足。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黑爬着山路赶到学校里读书。 在每天放学后,又气喘吁吁地再跑回家里。 回家之后,放下书包,赶紧割草、拌猪食,等忙活完这些后,再去帮姐姐和奶奶盛饭、端碗。 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地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2018年。 当时的王福满已经8岁,就读于山包小学的三年级。 1月8日,是他们学校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当天的天气十分寒冷,已经有零下九度之低。 王福满依然是天还没亮就爬起床奔向学校,但是由于寒风狂作,大雪飞扬,使得平日里就陡峭的山路变得更加危险、难走了起来。
所以王福满不得不慢下脚步,但他又因为心念考试时间而着急不已,一时间又累又急,在数九寒天下,脑袋上竟然冒出了汗水。 热汗在迎上冷风的瞬间就被冻成了白霜,大片的雪花也落在王福满的头、脸、身体之上。 所以在他推开教室门时,才会出现在文章开头那滑稽搞笑的一幕。 他的头发被冻得霜白,脸颊皲裂通红,脸上却依然挂着开朗的笑容。 这些苦难只能把痕迹留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却无法湮灭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年轻的监考老师在看到这一幕后,心生不忍,眼眶湿润。 他掏出手机来,把王福满当时的样子拍了下来,并传给了副校长付恒看。 付校长和老师们都真心实意地想帮帮这个孩子,于是他们在进行一番商讨后,决定把图片上传到网络上。 当天8:50分左右,付校长把王福满头顶风霜的照片上传到了社交平台上,并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特意隐去了他的个人姓名。
成为“冰花男孩”,走红网络
没想到照片上传后第二天,就引爆全网。 惹得数以万计的网友关注了此事。 如此声势浩荡的场面是付校长所没有想到的,他开始认真阅读起网友们所留下的评论。 所有的评论可以基本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认为,这张照片是在哗众取宠,刻意卖惨引起网络舆论。 “小丑!” “卖得一手好惨......” “这是演的吧?” “为了流量,真是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但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善意满满,开始同情、关心起这个孩子,并送了他一个可爱的称号:“冰花男孩”。
“笑得这么可爱,头上还顶着冰花,不如我们叫他‘冰花男孩’吧!” “这么冷的天穿得这么薄啊,有没有地址,我给他寄几件厚衣服过去。” “这孩子看起来也太可怜了,大冬天的,可别给冻坏了......” 在网友们这些激烈的议论声中,“冰花男孩事件”热度越来越高,连续几天霸屏很多人的手机。 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线下对王福满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想办法打听到了王福满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然后邮寄过去了很多厚衣服、学习用具、以及各种吃的、喝的。
还有不少媒体闻讯前来采访了王福满。 通过这些媒体的报道,“冰花男孩事件”进一步发酵。 并且经由此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有关云南“留守儿童”的社会性问题的讨论。 云南省政府也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这件事情,并派遣人员前往王福满所在的村镇上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在深入了解到这些孩子们的艰难生活后,政府当即做出了帮扶政策:向社会各界发起“青春暖冬行动”,来筹集善款。 不久后,第一批“青春暖冬行动”善款10万元就被送往了王福满所在的山包小学,以及附近其他高寒山区的学校里。
并且这场爱心活动还在一直持续进行中。 可以说,王福满的走红意义颇大,直接为众多“留守儿童们”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求母回家,举家团聚
在某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王福满说出了他当前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想和妈妈见一面。 虽然在他刚出生没多久,妈妈就已经离开。 在他的脑海里,也没有过任何关于妈妈的记忆,他甚至连妈妈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但他一直在内心告诉自己:他也是个有妈妈的人。 既然有妈妈,那就无法抑制想要见面的渴望。 于是他抬手抹掉眼泪,强忍哭腔对着镜头说,“妈妈,我很想你,能不能求求你回家?”
这段采访视频一经放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在热心网友们和记者的帮助下,王福满的妈妈终于找到了。 她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掩面泣不成声。 其实自打离家以后,王福满的妈妈也一直过得很艰辛。 “当时因为家里面太穷,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想着跑出来打工,攒到钱马上回家看孩子。” 这位母亲局促地揪着自己缝满破旧补丁的衣服,脸颊上挂着泪痕,神情满是自责和心疼。 “可是没想到小孩子这些年过得那么苦,外面的钱也不好挣。”
“我天天,天天都在想孩子,可是没有脸回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妈妈辛辛苦苦十月怀胎,从鬼门关历经磨难走一遭才生下来的宝贝。 所以怎么可能不想呢? 于是李福满的母亲在众人帮助下,很快收拾好行李赶回了老家。 八年未见的母子三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王福满的妈妈回家不久后,王福满的爸爸也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回到老家,并找到了一份日薪一两百元的稳定工作。 至此,一家四口终于团聚,年幼的王福满第一次同时感受到了父爱和母爱。 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开朗和乐观。
旧屋翻新,入学新校
如今,王福满全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家人告别了原本破旧不堪的土房子,住进了新盖好的两层砖房,面积约100平方米。新房子里有电磁炉、沙发和25英寸的彩色电视,在冬天里明亮而温暖。”(引用1:来自2019-12-07 12:04·人民日报)
而且王福满再也不需要在数九寒天的季节里,顶着风雪,攀爬山路去上学,因为他已经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转学到了可以寄宿的新街镇中心学校。
随着他一起转入新学校的还有同校40多名学生。
为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经上级部门批准,转山包小学五、六年级40多名学生从今年9月起并入海拔2100多米的新街镇中心学校,王福满成为该校六年级3班的一名寄宿生。“ 我很喜欢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吃住都在学校,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才几百米远。” 王福满说。镇子上的海拔低,比村里要暖和得多,他不用再徒步几公里山路上学,每天可以多出来两三个小时学习。(引用自2020-11-09 11:27·中国青年网)
“多出来的时间我都用来查缺补漏了,现在成绩都比以前好了呢!” 王福满兴高采烈地指着成绩单,他的考试名次已经由之前的第七、八名,提高到了五、六名。 “家里的家务也不用我做了,因为有爸爸妈妈在。” 一提起来父母,这个孩子的脸上就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他现在每周五都会回家,住到周一早晨再返回学校,有了很多和父母团聚的时间。 他们一家人经常会其乐融融地坐在客厅里,一起聊天、看电视。 命运虽然在之前待这孩子极其不公,但现在却给予了他最好的弥补。
天安门瞻仰升旗,中国公安大学喊话
如今的王福满不仅家庭幸福,还得以完成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在天安门看升国旗! 记者在一次回访拍摄的时候,记录下了王福满提到北京天安门时所流露的向往神态。 “听老师说,那里的旗杆特别高,五星红旗飘荡在天上,有机会我想去看看。”
因为学校里的升旗杆很低,还没有两层楼高,所以王福满在听到老师的话后,一直把前往天安门这件事当成一个美好愿望埋藏在心底。 从未出过大山的他,可对外面的世界太好奇了。 社会上的爱心组织在看到了这个采访后,二话不说直接替他安排好了前往北京的所有行程。 王福满在得知以后开心地直接跳了起来。 他怀着忐忑又感激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在一路颠簸后站在了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 当时正值升旗,他站在拥挤的人潮里,满眼是光地看向升旗台,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抬起小手熟练地敬了个礼。 这个敬礼的动作,他在来的路上已经自己练习了无数遍......
“小朋友,好好学习,强身健体,中国公安大学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在北京之行后,他又意外收到了中国公安大学的喊话。 原来是公安大学的领导们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也刷到了有关于这个小朋友的采访视频,在得知他未来想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便主动出言鼓励。 这份鼓励无疑会让王福满的信心倍增,从此更加刻苦上进的学习。 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会光芒万丈,也终将走进自己所向往中的学府,穿上神圣的警服,成为一名为国为民的好警察。
云南众多“留守儿童”现状
王福满的苦难现在已经结束,但在云南省其他偏远的山区里,还有着无数个“王福满”正在受苦。 在“冰花男孩”事件后,国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直都在密切关心着这些“贫困留守儿童”们的学习和生活。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善款和生活物资运往这些孩子们的手中,用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环境也在日益变好。 越来越多的山区贫困孩子们在善款帮助下,拥有了进入校园学习的机会。 众多的山区学校也都摆脱了原本简陋、破旧的原状,被修葺得明亮、整洁。 现在孩子们穿得整洁干净,坐在亮堂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充满着蓬勃朝气。 在一上午的学习之后,他们还会每人得到一份“爱心午餐”,用来补充身体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除此之外,山区的师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壮大。 现在每年都会有数千名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涌入山区做公益,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前往山区支教。 这些善良的老师们从大山外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见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向往山外的世界,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走出大山。 他们的前途将变得十分光明。
他们也不用再惧怕被蜿蜒的山路所困住积极、向上的灵魂。 因为,有人在修路。 而那个人,就是大山之外的你、我、他。 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再陡峭的大山都会被铲为广阔的平原。 “纵使山陡路险,终敌不过人间大爱!”
小朋友加油,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