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演唱会看哭了,我要歌颂80年代

x
xy7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昨晚,崔健开启了首场线上演唱会。   没想到一下子聚集了那么多人,3个小时,超4500万人观看,获1.19亿点赞。相当于每3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看过这场演唱会。   这场演唱会看得我心潮澎湃,崔健说的摇滚、荷尔蒙,说的保持独立、保持思考,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疫情时刻,像一针强心剂,直插心中。   当戴着红五星帽子的崔健,吼出那句:“老子根本没变!”   这30年后一声坚硬怒吼带来的震撼,轻而易举地击溃了我的泪腺。   我实在崩不住了,握着手机泪流满面。
  有多少人,在岁月蹉跎30年后,还能热血澎湃地吼出一声“老子根本没变”?   谢谢崔健,谢谢你给了我们这一个属于青春的夜晚。也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些打不败我们的,都会让我们更坚强!”,给我们带来了“默默地伤感地度过那一天,超越那一天。”   摇滚不会变,只是环境变了。   崔健的音乐,也一下子把我拉回那个令人怀念的80年代。   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一切都是自由勇敢,一切都是热血激情,一切都是痛快淋漓,一切都是以梦为马,一切都是至真至性。   此刻,我想用一篇文章,讲述那个年代,那一代人。
  01   崔健身披开襟大褂,裤脚一高一低,背着一把吉他,直愣愣登上舞台。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音乐响起,他扯开嗓子,轰出歌词: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台下一阵静默,所有观众都傻掉了。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唱歌,也没有人听过这样的歌。这首歌叫《一无所有》,第一次唱出了“我”这个概念。此前,中国歌曲没有“我”,最多有个“我爱北京天安门”。   官方代表愤然离席,朝演唱会负责人训斥:你看看,像什么样子?怎么连这些牛鬼蛇神也上台了!   7分钟后,崔健的歌曲结束。台下顿时炸开,掀起雷霆般的掌声与吼声。观众情绪像山洪一般爆发,高声大吼,“牛逼!牛逼!”   制作人梁和平说:崔健唱出了“我”,唱出了一代人的觉醒与叛逆。   那是1986年,25岁的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随后,唐朝、黑豹,窦唯、张楚、丁武,络绎登场,掀起摇滚潮流。   很快,《一无所有》传到美国,陈丹青站在街上听完,已是热泪盈眶。乐评人金兆钧将歌转录成磁带,放给朋友听。磁带音质太毛,听不清歌词。金兆钧把歌词抄下,朋友读几行后,突然泣不成声。   1988年,“新时期十年金曲回顾”演唱会,崔健伫立追光灯下,双眼蒙上一块红布,用浑厚嗓音唱出新歌《一块红布》: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曲终,崔健摘下红布,狠狠扔在地上,转身而去。后来王朔说:   第一次听到,都快哭了,写得太他妈透了!   翌年,崔健首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发行,其中一共唱了150多个“我”。专辑仅在四川订出40万盘,同名演唱会门票一抢而空。演唱会中场休息期间,一位老派笑星轻蔑笑道:这不就是一群小流氓么?   崔健听到,拿起话筒,面对现场两千观众说:刚才有人说我们是一群小流氓。如果这个人不感到可耻,那我们觉得非常光荣!   全场欢声雷动。   不久后,崔健巡演到西安。一个叫闫凯艳的女大学生,看完演唱会,深受鼓舞,回去毅然退学,放弃当会计,考上艺术学院。后来,她改名闫妮,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演了一个爱说“我滴个神”的女掌柜,叫佟湘玉。   这么多年了,我们依然喜欢这样的艺人,舞马长枪,果决勇敢。
崔健演唱会
02   陈丹青曾经说,80年代是兴奋和骚动的十年。   1984年的秋天,《星星》诗刊在成都举办“星星诗歌节”,邀请了北岛、顾城、叶文福等著名诗人。诗歌节还没开始,两千张票一抢而光。开幕那天,有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没票的照样破窗而入,秩序大乱。   那时候的著名诗人,相当于时代巨星,走到哪儿都是万人拥簇。北岛、顾城一上台,听众冲上舞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在诗人身上,生疼。   北岛怕被戳死,架开胳膊肘,杀出一条“血路”,拉着顾城夫妇躲进更衣室。关灯,缩在桌子下。脚步咚咚,人们冲来涌去。有人推门问,“北岛、顾城他们呢?”   北岛一指后门,说:从那溜了。   那场活动,最后观众把所有的出口都堵死。北岛和顾城他们,只能从厕所的窗户跳出来。后来,还是有个小伙子缠住了北岛。是个大连人,辞掉工作流浪,目光纠葛、狂乱。他一连跟北岛好几天,倾诉内心痛苦。北岛说,我理解,但能不能让我一个人歇会儿?   这小伙子二话没说,拔出小刀,戳得手心溅血,转身就走。      北岛
那时候的青年,无论男女,尽皆生猛。   在北京大学,3000多座位的礼堂,每次开诗歌朗诵会,都坐得满满当当。诗人海子、西川、骆一禾,被称为“北大三剑客”,每次出场,门里门外挤得密不通风。所以人的脸,都因为缺氧,红得像个猴屁股。诗人边朗诵,边把诗稿往台下撒。万众瞩目的校花,就为抢一页诗稿差点走光。   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两大报纸联合,举办全国诗歌大展。   此时,全国诗社2000多家,诗歌流派88个,数万诗人发出响应。每一位诗人都想举旗抓纲、开宗立派。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如潮水蔓延,趋于白热化。   也就是这一年,诗人海子先后远走甘肃、青海、西藏和内蒙古西部的群山大漠。三年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一本康拉德的小说。小说讲的是: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冒险生活。
海子
03   80年代的文学思潮,诗歌盛极一时,小说也盛极一时。   1981年,《中国青年报》发行量500万份。26岁的马未都,就因为在上头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平地一声雷,从小学四年级辍学的小青年,逆袭成全国最知名大作家。   一炮而红后,马未都打开家门,邮局拉来整卡车的读者来信。《青年文学》发话,你来杂志社当编辑吧,工资60块。这待遇,相当于今天底层码农,瞬间晋升阿里P8。   1986年,有天同事告诉马未都,有个叫王朔的小孩想见他。   那年王朔还是个愣头青,羞涩腼腆,说话脸红,把自己写的《橡皮人》递给马未都。马未都翻开,开头第一句写的是:   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开始的。   马未都眼前一亮,翻了几页,发现特好。给主编,主编特不喜欢这句开头,红笔一杠,删掉。后来杂志到印刷厂付印,马未都顶着被开除的风险,把这句话又加上。
王朔
《橡皮人》发表后,王朔红遍全国。那时候出书,作家只拿固定稿费,卖多少和作家没关系。到王朔这儿,没门。出版《王朔文集》时,他要求实行版税付酬制,按印数拿钱,按码洋的10%走。   结果这套改革成功,从这之后,版税制沿袭下来,王朔帮所有中国作家涨了钱。   那时候的杂志社慧眼识珠,不仅发掘王朔,还淘出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等大批好作家。   莫言曾是山东高密的一个农民,小学五年级辍学,放牛十年。唯一的正式工作,是给弹棉花工人打下手。八十年代初,他开始写作,坐在灶口,一边用拨火棍通灶,一边在膝盖上写小说。后来谁也没想到,这个放牛娃,日后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余华之前是一名牙医,在南方海盐小镇,撑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在桌上一字排开,每天握钳拨牙八小时。这样干了五年,观看了上万张病人的嘴巴,他认为那是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于是开始动笔写小说。   1983年11月,余华接到长途电话,一家文学杂志请他去北京修改小说。他欣然前往,回来后,县里官员登门拜访,说:你是一个人才,不能再拔牙了,明天去文化馆报道吧。   这就是80年代,不用承受那么多“必须”,勇气与出格,会得到鼓励和赞赏。   向上的通道,对所有人打开。底层也可以逆袭,放牛娃也有春天,牙医也能成为大师。理想和才华,是所有年轻人的登云梯。
余华
04   读库老六曾说: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西方电影《教父》《罗马假日》等引进国内,勾起一代人的电影梦。   1983年5月,广西电影制片厂召开大会,破格批准以张艺谋、张军钊、肖风、何群四人为主体,成立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投产《一个和八个》。四人剃了光头,风风火火赶往拍摄地,被警察误认为是流氓团伙给抓了。   电影担任摄影的是张艺谋,此前在纺织厂当搬运工,为能买一台“海鸥”相机,卖了好几次血。   《一个和八个》拍摄完成,张艺谋正式出道。不久后,广影看中剧本《黄土地》,摄影敲定张艺谋。导演没有合适人选,张艺谋强烈推荐同学陈凯歌。   陈凯歌人是来了,可出了新问题,《黄土地》因题材敏感,面临夭折。陈凯歌为了片子能继续拍,跑到领导面前,掏心掏肺求了一通,听哭了一屋子的人。最后换来一辆面包车,35万经费。   这年,《黄土地》在冬天开拍,零下20度的北风中,张艺谋干起活来不吃不睡,不洗不漱,穿一双绿胶鞋,袜子都没有,在山路上跑了两个月。   《黄土地》拍完,张艺谋脱下已经踩得破烂的胶鞋,摆在路中间,对鞋说:   你跟我不容易,现在电影拍完了,你就留这吧。   1987年春天,导演吴天明拍摄《老井》,问张艺谋敢不敢演男一号。从没学过表演的张艺谋,喉咙紧了紧,说:   你不怕砸,我就敢试。   拍摄时,张艺谋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把自己手表调快半小时,让自己更紧迫。为了在外形上更像农民,穿上大腰裤,挑水、背石板、打猪食槽,每天光着膀子晒太阳,往脸上搓沙子,将皮肤弄粗糙。   为了演好角色濒死的感觉,张艺谋连着三天不吃不喝。结果拍完,突然昏倒,被抬进医院。   后来,吴天明提拔张艺谋为导演,投资他拍电影《红高粱》。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吴天明就反问:一个肯为理想拿命拼的人,还有什么不放心?   1988年,张艺谋的另一位同学田壮壮,开拍《特别手术室》。这是中国首部以未婚先孕为题材的影片,在当时话题敏感,极有可能被禁。所有人都劝田壮壮放弃,田壮壮说:宁拍禁片,不拍烂片。   后来,这部电影果然禁了17年。   那一代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理想主义结下不解之缘。我们从今天回望那个时代,那些回忆好像远了,又好像就在眼前。今天中国正经历一切,却正是那里而来。
《红高粱》拍摄现场
05   学者陈平原,曾用十二个字,概括整个80年代:泥沙俱下,众声喧哗,生气淋漓。   那年头,最偏远的小城路边书摊,摆的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那年头,学生可以在深夜踹开老师的门,就因为看了一本书激动得失眠。那年头,一个文弱寒酸的男老师,可以靠跋山涉水采集民歌,赢得广泛尊重,让校花下嫁给他。
萨特   胡同口,四个大学生,三更流浪天,也能聊叔本华和弗洛伊德。激昂忘我,待到分手,天已大亮。   那年头,大家都一样,不谈钱、权,只看谁活得更潇洒,谁更有姿态。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更是谁都不鸟,富有胆气和勇敢,敏锐锋利、口诛笔伐。   某次大会,有一位代表举手否决,诺大的会场,愣是有一个手臂孤零零地举着,孤标而倔强。   还有某次大会,一位女记者给邓小平递了个纸条,写道:今天是世界戒烟日,请不要抽烟。   某次工作会,与会官员纷纷睡觉,一位摄影师无法取景,将众人睡态拍下,标题取道:《工作会竟成了睡觉会》。   那年头,年轻人轰轰烈烈,天雷地火地恋爱。青春像一场大雨,暴雨如注,没有人准备雨具,也没有人准备蓄水池。   全班男生可以为了给穿波西米亚长裙的女老师,买一副隐形眼镜,就去组织俱乐部去卖酸奶。女生可以把一个月的饭票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分给最崇拜的流浪歌手。   清华有一个东操场,校园歌手常聚。每周五,有北师大、北外、中戏,数十个来自北京各学校学生,前来茬琴,输的当场把自己手里的吉他,砸得稀烂。   北大有一个东草坪,夏天常有十几拨人,弹琴唱歌,谁能把女同学争取来的多,谁就最牛。较起劲来,整整唱一宿,上百首歌,看谁最后唱鳖。   1988年,高晓松大学时成立乐队,取名青铜器。没有经费,乐器超烂。吉他手戴涛在北邮的女友,就发动宿舍全体女生,捐助400块,给他们买了套拿得出手牛逼大音响。那时候,女孩都是“法国贵妇”,专门“包养”文艺青年的理想。   后来高晓松说:那时候的男女,剽悍勇敢、简单温暖。今天的年轻人做不到了。   80年代有个好处,大家都不喜欢掉入窠臼的规则,都以规则为耻。   作家格非曾在华东师大当讲师,站台上说:喜欢分数的同学,可以告诉我一声。   有憨厚的同学站起来问:老师,写作文,到底怎么评分的?   格非说:评分啊,那也容易,我们把试卷往前面一扔,跑在最前面的试卷100分,以此类推。   学生当场脸就红了。在那时候,迷恋一切制度,是一件很羞耻的事。80年代末,高晓松被人问:你以后打算去大公司做吗?   高晓松反问:我看起来,气质很庸俗吗?第二年,他从清华退学。   高晓松
06   这次崔健的演唱会,让我再次想起老六说的:闪开,让我歌颂80年代。   我为什么歌颂那个年代,因为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充满着热血勇敢,像一瓶打开的汽水,气息涌动;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充满自由思考,证明了任何封印,都禁锢不了思想;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充满着包容,就像崔健在演唱会说的那样,只要音乐响起,就会让人感觉宽容。   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还有梦想,还有理想主义,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生猛,还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叛逆。   其实,崔健至今仍然代表着那个年代,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精英们,曾拥有并持存的警醒、思考、骄傲、力量、顿悟、坚持、勇气、豪情。   崔健那一代人的80年代,真可谓轰轰烈烈。   要说它唯一的不足,就是太短暂了,没过够。
l
lopnev
其实想想我们挺幸运,毕竟经历过那个纯粹的年代
大飒蜜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e
ezf
崔健是个天才,一无所有,花房姑娘,。。。创作的太好了。
m
moonandsixpence
据说敏感的歌儿一个没唱,比如一块红布。

x
xstzdt
歌颂?那时候计划生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r
rengra
如果换到现在,张艺谋那些片子是不是都不能拍了,更别说出名了。
a
atypia
物质生活不如现在 精神生活远胜现在
s
spyj007
八十年代是大陆的文艺复兴,九十之后就在钱眼儿里越陷越深😁
s
spyj007
八十年代还很出了几个诗人,现在“诗人值几个钱一斤”?
霍伯森的选择
别管唱了啥, 他这个时间办演唱会政治隐喻太明显了吧
雅歌~
这场音乐会,看的也就是个情怀吧。手机竖屏,声音效果不好,最代表的几首代表作被阉割了都没上节目单。 感动的其实是自己一同逝去的青春。让我回去那个年代,NO.
F
Fsql
歌颂个屁,敢接着说88年之后吗
明月出天山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hahahahaha人家文艺了半天,你一杆子支到贫嘴张大民家的现实生活了
q
qqfen
和现在比较,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但是那个年代是49年以后思想最自由的时代。我庆幸我在80年代度过我的少年时代,最美好的年代永生难忘。
8
815
这次演唱会错过了,还啥时候有呢?
i
imemine
Looking back, how sorry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the worse, while it could, and should have been better
m
minqidev
80年代,顶层文化好,但是平民生活极端差, 为什么有严打?就是当时太乱了。
不说多了,包里放砖头,抢皮带头子,就是八十年代的。
s
sonata5196
小时候在首体看过崔健演唱会。 印像最深的是全场万人一起跺脚,感觉快把看台震塌了。 从此记住“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后来他被封了,再也看不到这景象。
西
西雅图不眠夜
只能说我们经历过现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变化,这是其他很多国家需要上百年完成的,我们用了2-30年。可惜,在国家政治层面的发展与变化,几乎没有改变,一下子又被打回去了
c
cebublue
可80年代哪有4500万人能看到他的演唱会呢?
2
200K
以前在哪读过一些文章,说这种直播的观看量和真正观看的人数不是划等号的,好像是有倍数关系
g
generalB
那个时代文化人少,现代青年思想更复杂,对这些闹哄哄的东西没兴趣
s
sonata5196
我咋觉得和楼上说的正相反呢。那时候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很多,可以说百花齐放。 不像现在这么多小粉红。
s
sunychen23
回复 8楼atypia的帖子
加速师带领下物质生活不久就和现在差不多,回一个圆点而已
m
milamm
我9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很多老师是80年代的大学生。 历史老师会告诉我们其实国民党才是抗日主力。地理老师讲三峡大坝是怎么在争议中通过的。 信息课老师看到女生在课上偷偷看言情小说,说他最喜欢茨威格。 美术老师会送画展门票给喜欢画画的同学。 我有时候会想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时间飞逝,如果遇见那个信息课老师,我想告诉他我现在是那个小破显卡公司nvdia的股东了。
y
yhy
可以看重播吗
飞飞天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那时候物质匮乏不是因为思想自由而匮乏的。
南极科考队
真讽刺,八十年代后掀起了中国出国潮。那个需要歌颂的,轰轰烈烈的,让人过不够的中国八十年代,能去外国过的都走了。现在过上了物质主义的好日子,开始怀念穷开心的八十年代了,或者觉得中国人过的不如八十年代了。
木瓜瓜
崔健没变,但如今💰多的日子使现代人灵魂失迷… lz写得很激情❤️‍🔥!
c
cangtian
中国自明清以来少有的思想相对自由的年代,一个是民国,一个就是八十年代了,怎能不让人怀念?按照现在的轨迹发展下去,中国下一个思想自由的年代,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到来,怎能让人不怀念八十年代?
w
wes.huynh
胡锡进也怀念那个时代
f
facet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精神物质没必要非得给对方让位,以前没得选择,现在物质上去了,但是大家都不选择了 庸俗也未必是坏事
l
lp005520
非常喜欢他的歌
c
comfit
幸福
5
545f
非常遗憾 没有听到一块红布
L
LauritaBB
70后我没太跟过摇滚我跟的是杨朔。。。的确如此。现在满网的粉红和钱,穷得要死
黄老歇
演唱会上一无所有 一块红布那几个经典曲目没有出现
摇滚虽然不死 大陆摇滚已死
p
pinkymania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还有公共厕所
N
NJ橘猫
都是钱闹的
i
iloveGelato
八十年代的人,精神荒芜了十年,灵魂饥渴到了极致。
i
iheartnyc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我宁可冬天捅蜂窝煤,搬着白菜上五楼,也不要半夜起来做核酸,无缘无故就被关在家里,动辄像家畜一样被成群结队地赶来赶去,还得担心家里的宠物会不会被虐杀。
j
jarvi
那一代人都变成了现在社会的中坚,可惜也没能让现在的中国社会比那个时候更开放更自由。
d
damulvv
回复 43楼jarvi的帖子
的确是挺可惜。后来发生的事情使得全民向钱看。
木瓜瓜
现代人都钻💰眼儿里了,精神贫乏不重要。
k
keluoyi
中国自明清以来少有的思想相对自由的年代,一个是民国,一个就是八十年代了,怎能不让人怀念?按照现在的轨迹发展下去,中国下一个思想自由的年代,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到来,怎能让人不怀念八十年代?
cangtian 发表于 2022-04-17 02:58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特点:穷。
y
youdai
崔健唱了解决,飞了,雪地上撒点野,这几首歌的批判力度比一块红布猛多了,放在当下也非常有现实意义。一块红布是一种暧昧的歌颂,并不批判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可能红色更让人敏感
y
yzhang20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以前也是觉得8,90年代过的很苦,即便大城市也是生炉子,公共厕所,不想再回去,然而这三年来,看到整个国内的那种窒息的文字狱与文革并行的样子,再回头去看8,90年代的文化思想都是那么的敢说敢放,电视电影敢拍,造成当初那么苦的日子和造成今天文明禁锢的是同一个统治阶级
c
cangtian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特点:穷。
keluoyi 发表于 2022-04-17 11:27

当然不是,民国比起大清朝有更穷吗,80年代比起文革十年有更穷吗,这两个时代的共同点是社会之前都走到了死胡同,濒临崩溃,这两个时代都是探索的时代,所以思想相对自由
c
cangtian
回复 49楼cangtian的帖子
只可惜呀,欧美分明都已经探索明白了民主,自由,权力监督和制衡才是长治久安之道,中国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却又走回了封建皇权独裁的方向,整个中国竟然还充满了粉红支持得不得了,真是一声长叹
A
ADLL
怎么那么容易哭?
V
VanilaiceCream
以前也是觉得8,90年代过的很苦,即便大城市也是生炉子,公共厕所,不想再回去,然而这三年来,看到整个国内的那种窒息的文字狱与文革并行的样子,再回头去看8,90年代的文化思想都是那么的敢说敢放,电视电影敢拍,造成当初那么苦的日子和造成今天文明禁锢的是同一个统治阶级
yzhang20 发表于 2022-04-17 11:31

我觉得90年代日子就越过越好了啊。。我还挺怀念90年代的。日子过的好,言论也很自由。
J
Jaelynleaf
这篇文章看得我泪流满面 是的 还有我们新一代 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有共鸣 因为历史会重复 书籍没有被烧毁 人类的良知和灵魂没有改变
J
Jaelynleaf
楼主,我想起 苏晓康写的 河殇 不知道楼里有多少读过
J
Jaelynleaf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pCmGc7AP1Q?showinfo=0
b
beidou
现实给粉红们上上课。
春风过驴耳
楼主,我想起 苏晓康写的 河殇 不知道楼里有多少读过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2-04-17 13:40

河殇对西方的跪舔放到现在也有点难堪了。
b
bioaero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特点:穷。
keluoyi 发表于 2022-04-17 11:27

穷则思变。没有这段时间的自由开放,敞开胸襟接纳世界先进文明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管理方式,中国现在还是中世纪的过活。
a
ajimm
这篇文章看得我泪流满面 是的 还有我们新一代 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有共鸣 因为历史会重复 书籍没有被烧毁 人类的良知和灵魂没有改变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2-04-17 13:35

可惜人性里的贪欲也一直没有改变 没有制衡,就会造成失衡 阶层的跷跷板东升西落西升东落 只是更替没消亡 没有处在跷跷板两头的芸芸大众 能做的不过是努力 确保自己不是最先落下去的那粒尘土
g
geekcode
回复 1楼xy77的帖子
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为一个时代划上了句号。
n
newnewy
大师频出的80年代
近猪者肥
回复 47楼youdai的帖子
这场演唱会我最喜欢的歌就是《飞了》,歌词犀利不说,编曲非常牛
近猪者肥
回复 52楼VanilaiceCream的帖子
我也怀念90年代。毕竟80年代我还太小了,感触不深
C
ChiHuaH
那时候人们虽然都穷,但没有高房价压身,养孩子也还没内卷,年轻人有闲有时间,可以支撑精神层面上的追求。现在买房养孩子都负担不起,天天996还精神追求个毛线。
v
vincentsjtu
那么蠢的摇滚 欧美的那么好听,干嘛听这么落后的,还要歌颂
w
wcy19491983
好奇你们歌颂的80年代是64前还是64后 :-)
明月出天山
我咋觉得和楼上说的正相反呢。那时候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很多,可以说百花齐放。 不像现在这么多小粉红。
sonata5196 发表于 2022-04-16 23:56

有一说一,现在的网络下沉,让很多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实际上要看整个群体的教育程度的话,肯定是进步了的
d
dipulao
有屁用
M
Microdisney
小时候在首体看过崔健演唱会。 印像最深的是全场万人一起跺脚,感觉快把看台震塌了。 从此记住“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后来他被封了,再也看不到这景象。

sonata5196 发表于 2022-04-16 23:23

查了一下,崔健从80年代开始活跃,90年代,2000年后演唱会没断过,2015年到2021年演唱会似乎有个断档,但他参加了不少综艺,被封是哪一个时期啊
w
wmn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IQ-WNWvPcQ?showinfo=0
兽兽
这是真正的归来仍是少年了。
牛伊万
如果换到现在,张艺谋那些片子是不是都不能拍了,更别说出名了。
rengra 发表于 2022-04-16 21:51

当年我们老厂长吴天明,真是一个伟大的导演,顶着压力培养出了几乎中国影视界的骨干。
l
limeridge
98年看过崔健现场演唱会的飘过。
在北京的法国国际学校,当时是法国总理访华,总理也来了。我同学还拿到了总理太太的签名。
笨小囡
为什么这种几段体文章根本看不下去,觉得好矫情。
l
lavinder1
歌颂个屁,我才不要冬天捅蜂窝煤,搬大白菜上16楼,冬天想吃个西红柿茄子都要去崇文门菜市场排大队那种气质匮乏的年代
大飒蜜 发表于 2022-04-16 21:25

你这就是宁愿在宝马里哭的人 这种ID怎么会进本帖的?
J
Joyside
80年代有一个电影叫,动词变位,中国文艺复兴的最好年华.
春风过驴耳
为什么这种几段体文章根本看不下去,觉得好矫情。
笨小囡 发表于 2022-04-17 20:29

时代变了。崇高体已经不合时宜。
霍伯森的选择
有一说一,现在的网络下沉,让很多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实际上要看整个群体的教育程度的话,肯定是进步了的
明月出天山 发表于 2022-04-17 16:13

没有独立思想发声当然可以,问题是有独立思想的不让发声
y
youdai
回复 47楼youdai的帖子
这场演唱会我最喜欢的歌就是《飞了》,歌词犀利不说,编曲非常牛
近猪者肥 发表于 2022-04-17 15:35

飞了有点嗑药后的迷幻感,但是又无比真实。

c
cloudling
80年代值得歌颂,人们都他妈的充满着希望。89年一个铁锤砸下来把所有人的希望都砸没了,国民开始了老实的顺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