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大概多是90,00后,过去非常不被看好,没想到大疫当前爱心满满,也有社会责任感,值得夸赞。 无论何种意识形态,哪个国家,假如处处充满这种爱心传递,社会应该发展更好。 mouton 发表于 2022-04-12 01:59
新冠肺炎的直接威胁之外,更多困难也凸显出来。4月8日,一篇《帮帮老人小区》的公号文章出现在许多人的时间线上。作者是一位90后女生,居住在上海某老龄化小区,要靠抢购物资和囤货生活,她写下自己的见闻,“隔壁93岁的独居奶奶每天煮白粥喝,蔬菜早就没了”,“楼下奶奶烧了一锅菜饭,每天热热已经吃了六顿”。 那篇文章下出现海量求助信息。短短文字里记录的,是在习以为常的秩序失效后,老人的真实困境:他们没有熟练掌握智能手机,很难参与物资的抢购;体弱多病,面临断药的风险;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信息,会陷入无端的恐慌之中;封控在家,有的孤老异常孤独。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根据《201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口约为581.5万人,占总人口的35.2%。这其中,独居老年人数达到了31.74万,孤老人数为2.49万人。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很多年轻人选择站了出来,他们自发为小区团购物资,加入志愿者组织,或给邻里孤老提供关怀与帮助。在此之前,他们只是和老人们打过照面的陌生面孔。 90后女生王逅逅是一个居住在徐汇区的博主,她在互联网上记录了自己与邻居爷爷的有趣互动。她给爷爷找到了需要的头孢,又买到了鸡蛋。80多岁的爷爷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有一种茫然的“天真”,想要喝碳酸饮料,想要吃西瓜。在王逅逅帮他买到了牛奶之后,爷爷对她的称呼从“小王”变成了“小王老师”。 但王逅逅想强调一点,“虽然我和爷爷的故事听起来是个温情故事,但实际上是个悲惨故事。如果说我以前不认识他,那怎么办?我们小区里肯定还有别的这种老人,那他们都怎么办?” 文 | 戴敏洁 徐晴 曹默涵 龚菁琦 邬宇琛 卢妍 编辑 | 姚璐 赵磊 运营 | 栗子
“我们自己都觉得麻烦,何况老人?” 王也,95后,教育行业从业者,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居民 4月9日中午,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普通人帮上海孤老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四句话看懂版)》,想让更多人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上海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 我和我女朋友小谢目前住的这个小区,3月22日就封了,因为出现了一个阳性病例。但直到4月3日我们才收到第一批政府发放的物资,除了3根黄瓜外没有任何蔬菜。刚开始大家还能靠外卖买点菜,但后来外卖也停了,只能寄希望于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团购。 团购一般是一个团长拿到了物资,发到群里说这个东西多少钱,供应商说什么时候能送到,然后统计一下大家的购买意向,再去找供应商付钱。等东西到了之后,大家开始付款,团长再把东西分发下去。 统计、付款、拿东西,这是一个团购的三轮通知,同时群里可能还进行着另一个团购。信息太多了,一个环节错过你就跟不上节奏了。这个过程我们自己都觉得麻烦,何况老人? 以我们楼为例,一共是25户人家,我们原本以为只有一两户需要帮助的老人。但从现在摸到的情况看,有10户都住着独居老人,他们吃完儿女之前囤的菜,只能等政府发放的物资。 所以我们在4月4号写了纸条贴到了大家每天下楼做核酸都会经过的单元门上,让有需要的邻居联系我们。最开始没想得那么细,就区分了一下他们是否会使用微信,后来才发现有一些老人以为自己会用,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团购怎么弄,比如要求每个人将群昵称修改成自己的楼层和门牌号,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修改,又包括在群里接龙,到了付款那一步发现微信支付都没有开。
无论何种意识形态,哪个国家,假如处处充满这种爱心传递,社会应该发展更好。
是啊,老一代人总是看不惯年轻一代。几乎每代年轻人,都被上一代称作”垮掉的xx代”
但是每一代,都会最终成长起来,从不靠谱到靠谱,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