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处置明皇室勋戚的?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清朝逐渐取消前明皇室勋戚特权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01
顺治元年(1644)五月:刚刚迁都北京,多尔衮对明朝故旧的态度非常和气。
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
清朝也愿意承担起赡养前明后宫的义务。
比如前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就上奏,称明光宗的后宫定嫔郭氏因乱带着两个宫女出居外家,建议可以为前朝妃嫔择一空闲府邸,让她们聚居一处。
多尔衮后来也同意,让明朝其余宫妃和任贵妃同居,每人可以带一两个侍女伺候自己,日常所需由户部拨给。
顺治元年八月,鲁敬王妃上表感谢大清依旧愿意赡养自己

02
顺治元年十二月:清廷开始部分没收前朝皇室贵戚庄田,赏赐给入关的宗亲功臣。
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田地甚多,尔部可槩行清查。若本主尚存或本主已死而子弟存者,量口给与。其余田地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03
顺治二年(1645)正月:为满足圈地的进一步需要,对前明皇族亲戚的庄田实施一网打尽式地处理。
至于故明赏赉勋戚庄地,及民间无主荒田,悉令输官,酌行分拨。
这里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荣昌公主。 她是万历帝和王皇后的嫡长女。 换句话说,如果她生作男儿身,那就没后来的国本之争了。 寿多必辱,荣昌公主前半辈子享尽荣华富贵,但到了62岁时,大明亡了。 李自成入京大肆搜刮高官、宗室财产,荣昌公主的3个儿子都受了牵连被杀。到了大清入关,荣昌公主以及她剩下的1个儿子和13个孙子,外加眷属百余人,都得吃饭啊。 于是,她向多尔衮请求赐还之前属于她的庄田。 有趣的是,荣昌公主的两份揭帖都留存了下来,算是明朝亡国皇室生活的第一手史料。

顺治二年三月,荣昌公主揭贴
按照荣昌公主的自述,她在京城里的“大房十余所”都按大清的要求让给了“大兵”们。 自己先搬去了“固安荒村族人之家”,又迁去了“县南之荆垡”。 而这位公主在顺天、保定与河间三府本来有田地3700多顷,足以供给全家的生活。可又遇到“昨奉旨拨地”,她的自置田“有丈给官兵者”“有补给民间者”,自己“转眼则无盼矣”。 因此,荣昌希望清帝“敕下户部酌赐全分之半,或赐三分之一,或赐圈外之地”。 总之就是求别一次性把自己的财产都没收,好歹二一添作五,互相留点。

大清这时候多少给了荣昌公主一点面子,允许她继续收部分田租。 不过,你一个亡国公主,可就压不住下面的人了,于是顺治二年十二月,荣昌公主再次上书,说自己土地上的那些佃户,不仅不肯交租,还到户部告了自己一状。 “尧舜之世,岂容此魍魉横行乎?”她请求摄政王做主,惩办这些刁民。

可以想见,在圈地令之后,失去庄田的在京宗亲,生活过的很辛苦。 所以难怪《萧史青门曲》里,吴梅村写了一段崇祯皇帝妹妹宁德公主夫妇在亡国后贫苦度日的经历:
扶携夫妇出兵间,改朔移朝至今活。 粉碓脂田县吏收,妆楼舞阁豪家夺。 曾见天街羡璧人,今朝破帽迎风雪。 卖珠易米返柴门,贵主凄凉向谁说。
按照《清实录》,顺治十四年(1657年),宁德公主的丈夫刘有福密谋反清复明,被判死刑。而宁德由于被查出是前明公主,所以顺治不仅特免她连坐入官,还交代礼部,让宁德与前明妃嫔们在一起赡养终老。

04
顺治二年闰六月:清朝开始清除官场队伍里的明朝宗室成员。
明朝宗室例不出仕,末季破例进用,遂致扰民,竟亡其国。今正欲平治天下,岂可复用此曹,以滋扰害?以后槩不准用。已用者,俱著解任。其考取举贡生员,永行停止,使为太平之民。
明朝本来是禁止宗室为官的,但经过后期改革,有不少宗室进入了官场。 而清朝借口这是害民之政,下令再次禁止明朝宗室考科举及出仕,并让所有已经任官的朱家人退休。 这一条算是断了多数朱氏子孙出人头地的可能,只能做普通的“太平之民”了。 说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身为“庆藩奉国中尉”的香河知县朱xx(名字打不出来)跑去了山东避难,没多久就被当地豪门共同拥立为“济王”,一度收复了几十个州县。 奉国中尉本来是明朝男性宗室爵位里最低的一级,他这下可谓一飞冲天。 但这货属实是个怂包,虽然刚称王的时候发檄文写的感天动地,说先帝尚存六尺之孤云云,但一听说大清入关,气势如虹。 这位济王殿下立马就投了。
顺治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济王”所写揭贴,称自己自十四日赴阙后,“屏居旅舍,静听处分”
然后,济王就摇身一变做了大清的保定知府。 不过,这个知府还没当满一年,就碰上了禁止明朝宗室为官这条规定出台。 但清廷念在济王有投诚之功,赏了他一百两打发他走人。

05
顺治三年(1646)四月:削除明宗室的经济与法律特权。
各省前朝宗室禄田钱粮,与民田一体起科,造册报部。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犯法者,与小民一体治罪。仍令各安故土,不必散处。

06
顺治三年五月:多尔衮借口在京居住的明朝诸王图谋不轨,对鲁王等人伸出屠刀。
壬戌,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伏诛。

07
顺治四年(1647)七月:没收明朝勋戚田地,取消经济特权。
户部奏言故明勋戚田地,赏赉及私佔者,俱应入官。自置者,仍给本人赡养,与民一体纳赋。从之。
换句话说,从顺治四年七月底开始,大清治下的前明皇室勋戚们,已经连最后徒有其表的特权也被取消,彻底变成新王朝的平民百姓。 《板桥杂记》就记载,徐达后人徐青君遭遇“乙酉鼎革,籍没田产”,就连自己的府邸都被没收成了兵道衙门。 为了维持生计,徐青君干起了替犯人挨板子的活。 有一次,别人低价雇了他去挨了好几倍的板子。 徐青君实在忍不了,便大喊“我是徐青君”。 左右衙役起了同情心,将始末原委告知堂官林天擎。 当知道自己用的衙门都是徐青君原来的家之后,林大人也哀其不幸,通过微操把以前徐青君自己造的一座园子还给了他。 从此,徐青君便可以靠贩卖园中花石、柱础为生,不用再挨板子了。


08
从以上种种史实来看,女性皇族成员(公主、妃嫔)与较为低级的男性皇族成员(比如伪“济王”),往往能得到清廷的优容。 毕竟这两者都很难对清朝的统治造成多大威胁,复国也轮不到他们。 而且底层宗室中的穷困潦倒者基数很大,他们在明朝的境遇和百姓并不差的太大。 只是如长平公主之类的人物,能成为彰显新朝仁厚的工具,因而在对前明宗室待遇日益紧缩之际,她还在清廷安排下风光出嫁。 那些带“王”字的就麻烦了。
参考文献:《清实录》《清世祖实录》《板桥杂记》《萧史青门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