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原因和自己的懒惰,一直没有推娃,周围也没有任何推娃的压力(住在一个普通白人区,也没有高大上的朋友圈) 最近和一个西部大州的朋友聊天,聊完以后让我陷入无比的焦虑。人家小小的孩子一周七天十几堂课外班,外加父母每天陪练各种技能,还是顶级私校。据说这在当地还算“差”的。我家的,教育资源普通州,普通公校,下课以后放学校托管,几乎没有课外班,家里那位还不支持私校和课外班。我是不是可以去撞墙了? 渔非凡 发表于 2022-04-05 12:04
慌啥。过几年她就要黄粱一梦了 3906 发表于 2022-04-05 12:06
最后他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可能还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 就算不是同一个学校, 也很可能最后成为同事, 不同的是, 你的孩子和你的关系要比他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友好得多, 慌啥? pop 发表于 2022-04-05 12:09
同在西部大州,两个娃每个人6-8个课外班,我觉得是极限了。再多我累死娃也没时间练习,只能打酱油浪费钱。我觉得十几个课外班不太可能。我家这种在周围认识的人里面已经是最多的,大部分人都是两三个。我家最近这么多课外班也是因为两个娃比着,一个学了这个,另一个就非得来个那个,要不然就说我不公平,最后越来越多。中学以后我是肯定要让他们去掉几个的。 Ethangirl 发表于 2022-04-05 12:21
推娃难道就是为了上好大学? 如果大家的娃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家啥也不会成了废物,怎么和人家竞争进同一个学校? 家里小娃跑步厉害,喜欢跳舞,要不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是不是都是无用功?我看人家都是滑雪溜冰什么的,我没有财力没有资源也没有时间支持这么高大上的兴趣。 渔非凡 发表于 2022-04-05 12:19
唉,眼光长远一点啊,老盯着大学干嘛。你身边就没有那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一路高大上学校出身的同事朋友吗? 中年后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很庸俗的生活。 lilyzoo 发表于 2022-04-05 12:23
我说错了,不是十几个课外班,是一周十几堂课,估计每门课外班1-2堂课 渔非凡 发表于 2022-04-05 12:22
我家也不在内卷州,但是peer pressure也挺大的。我都不敢跟人聊天了晕。 又见炊烟 发表于 2022-04-05 12:22
我周围真没有,小时候周围都是躺平一族,最多偶尔见同学下课去学个羽毛球跳舞什么的。进大学以后发现别的大城市同学不少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他们和我成了同学),之后一起泯然众人。 渔非凡 发表于 2022-04-05 12:26
abc娃不知道有没有论坛报怨被推: 娃一:妈咪推我钢琴和中文好讨厌,每天私校作业再一写,我都没有什么时间玩。。。 娃二:除了这两,我还有芭蕾和花滑,基本上除了上学上课练习就是睡觉和吃饭。。。 娃三冷笑:我一周上十几个课外班,连睡觉和吃饭都没有时间。。。 娃四:那娃三你为什么还能上网。。。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2-04-05 13:14
推到孩子能够生活自理就可以了,做父母主要是享受一个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过程,18年后孩子都会飞走渐行渐远。 孩子将来有自立的能力,去哪你都会放心的。 hellohey 发表于 2022-04-05 12:34
看娃的基因继承组合,如果娃有天赋又不是太懒,父母肯定拼了命的推,最后能不能成看天。 就说现在亚裔在行的滑冰吧,有vincent zhou, nathan chen那样的,也有大把一身伤没进national的,好在滑冰吃青春饭,15岁退下来再追求别的也不晚。其它就很难说了。 大大大部分的娃,属于推不动的,推到一定程度就到头了,一般到高中就知道尽头在哪了,父母能提供的也只是花钱包装一下,推是没力气推了。 cloudling 发表于 2022-04-05 13:19
别的不说,这家人一定是时间管理大师,十几堂课是咋见缝插针的安排进去的啊,还得考虑接送交通 安排上课外班,也不一定就是推娃,我觉得上课外班和推娃是两码事情, 想上就上,只要愿意承担学费和时间,学成什么样,学到什么程度,都看娃自己 whatever. 发表于 2022-04-05 13:55
加州鸡血娃多,千万别和那里的父母聊天 豆沙包子 发表于 2022-04-05 14:15
同事的娃刚被MIT录取,我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过同事本来也就是北大毕业的。。。。 stacych8008 发表于 2022-04-05 14:43
回复 1楼渔非凡的帖子 因材施教,能发现小朋友兴趣,重点培养一两个就可以 我们这一代很多是应试教育出来,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很喜欢制造焦虑来激励自己。这种成长过程的习惯也带到推娃上,说到底是比较自卑,无论自己赚多少钱,给娃上多少兴趣班/私校,都无法满意 kiwikiwifruits05 发表于 2022-04-05 14:52
我老公想搬家,我说加州我绝对不去,去了是折腾我和折腾我娃,我想多活几年 springtree2 发表于 2022-04-05 14:45
不是为了贩卖焦虑来知识付费, 但是为什么大家认为 我毫不费力也可以享受中产的生活呢?我配吗?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猩猩大多了。 ted.hanks 发表于 2022-04-05 14:55
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娃怎么也不能比我过得差,怎么也得比我优秀 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的前提,所以就发挥了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定胜天这个“真理”,拖着娃拼了 fitfitfit 发表于 2022-04-05 14:58
作为大娃加州家长说一句,推才艺是为了找兴趣和培养长期坚持的品格、还有减少游戏时间,说功利要是以加大为目标,只需要抓学校成绩,其他推都不那么重要。 l4528 发表于 2022-04-05 15:35
赞成,培养长期坚持的品格,我现在每天规定老二跳trampoline,就是培养她坚持 springtree2 发表于 2022-04-05 15:51
课外班是为了减少娃无聊的时间,让他们觉得生活充实 否则一天天的干啥呢,拼命推学业也太无聊了,我娃也不是那块料,学校里的跟得上,课外勉强学点中文不当文盲就行 当然其实我很佛系的,除了中文网课只报了一个钢琴一个冰球,最近冰球开始一周三练,已经觉得接送比较累了 travel team时绝对不去参加的,再让我放更多精力在上面我肯定对娃的成绩有要求,影响我们的关系 钢琴就是纯佛系,一周一次课,每天15分钟练一练,完全没有压力给他 周末额外的时间就是要费爹费妈了,夏天就出去户外活动,骑车划船,冬天就去逛博物馆 反正轻易不留出大块的时间让他们觉得无聊,想着看视频想着打游戏 Evagreen911 发表于 2022-04-05 16:37
你那些大城市18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同学,可以类比西部大州被父母推出来的娃。 你娃在小地方和周围人一样做躺平一族,最后也会和这些人成为同学。就像你当年一样。 最后都是泯然众人。 lilyzoo 发表于 2022-04-05 12:33
这,你眼光可以再长远一点,一百年后大多都是一捧土 Candycapsule 发表于 2022-04-05 18:19
你这么讲,让我忽然想起来一个十八般武艺都会的表妹。从小学了无数的东西,还都是自己要学。从小也是家里带着到处去旅游见世面,现在在非一线城市的家乡,做大学辅导员。人生太长,小时候的那些“耀眼”成绩,从整个人生的角度看,真的可能连个火花都算不上。 panflute 发表于 2022-04-05 18:17
最近和一个西部大州的朋友聊天,聊完以后让我陷入无比的焦虑。人家小小的孩子一周七天十几堂课外班,外加父母每天陪练各种技能,还是顶级私校。据说这在当地还算“差”的。我家的,教育资源普通州,普通公校,下课以后放学校托管,几乎没有课外班,家里那位还不支持私校和课外班。我是不是可以去撞墙了?
🔥 最新回帖
这世界上本没有先进生和后进生。或者说winner 和loser。只有learner和nonlearner。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纠结于推。
🛋️ 沙发板凳
慌啥。过几年她就要黄粱一梦了
为啥会黄粱一梦?
如果不放弃对娃的教育,也跟不上那么高强度的推娃,一般到多少程度比较好?
推娃难道就是为了上好大学?
如果大家的娃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家啥也不会成了废物,怎么和人家竞争进同一个学校?
家里小娃跑步厉害,喜欢跳舞,要不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是不是都是无用功?我看人家都是滑雪溜冰什么的,我没有财力没有资源也没有时间支持这么高大上的兴趣。
我说错了,不是十几个课外班,是一周十几堂课,估计每门课外班1-2堂课
唉,眼光长远一点啊,老盯着大学干嘛。你身边就没有那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一路高大上学校出身的同事朋友吗? 中年后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很庸俗的生活。
我周围真没有,小时候周围都是躺平一族,最多偶尔见同学下课去学个羽毛球跳舞什么的。进大学以后发现别的大城市同学不少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他们和我成了同学),之后一起泯然众人。
那有可能,相当于一周7天,每天两节课,强度也非常大了。我们是周中每天一节课,周末多一点,然后周末有一天没有任何课,留出来孩子打比赛或者全家出去玩。我觉得上多少课外班,上什么课外班还是看孩子,不用盲目跟风。我家小朋友喜欢音乐,画画,这方面的课就多一些。孩子喜欢总不能非不让学。体育的肯定要有1-2个,这个是我坚持的,从小锻炼身体,把身体素质搞好是必须的。中文也要学,孩子小时候上的双语幼儿园,中文基础非常好,把中文扔了太可惜了。幸好他们自己也喜欢中国食物和文化,学习中文也不排斥。
哈哈,我也是一聊天就郁闷。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敢搬去华人多的地方。。。 我娃马上三岁,前几天我朋友和我说该开始教自主阅读了,她女儿三岁的时候认识好多单词和汉字。 我娃26个字母一个都不认识🤦♀️
我们送课外活动是因为我娃三岁开始,体力好,吃饭渣,所以不得已早早打听课外活动上了。
你那些大城市18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同学,可以类比西部大州被父母推出来的娃。
你娃在小地方和周围人一样做躺平一族,最后也会和这些人成为同学。就像你当年一样。
最后都是泯然众人。
说精通其实也最多只是兴趣,和打游戏看电影逛街刷剧没有本质区别,当然泯然众人。就算是竞技水平,还有个成王败寇。
哈哈,好玩,回来让我女儿看看
很喜欢这段话
大大大部分的娃,属于推不动的,推到一定程度就到头了,一般到高中就知道尽头在哪了,父母能提供的也只是花钱包装一下,推是没力气推了。
是的,体育这行太难了,几亿人口出一个尖子,真没必要硬推,弄得浑身伤太不划算了。当然,锻炼身体还是很好的。
看这个 https://www.reddit.com/r/AsianParentStories/
深深同情这个孩子,被安排的满满的
孩子去哪儿你都会放心。
我怎么觉得不可能🤔。妈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一份牵挂。多一个孩子多一份牵挂。
别的不说,这家人一定是时间管理大师,十几堂课是咋见缝插针的安排进去的啊,还得考虑接送交通
安排上课外班,也不一定就是推娃,我觉得上课外班和推娃是两码事情,
想上就上,只要愿意承担学费和时间,学成什么样,学到什么程度,都看娃自己
这个是真的。我家三娃,不同地方课外班,我每天需要列个时间表,娃爸和我分头接送。
娃上课外班,最低要求,不在家里玩iPad. 其次,培养个运动的爱好。如果有幸孩子入了门,那就放手让她博。
没钱没力气没资源,那就多大力量做多大事。
家长推娃主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智力水平。真自己特别牛一个量级的不推娃。
精神病多。
顶级私校小学压根就不推,放养,推的那种放全美都不是顶级私立
我老公想搬家,我说加州我绝对不去,去了是折腾我和折腾我娃,我想多活几年
推才艺的,除非推到专业,长大了感兴趣学也是一样的。像钢琴这类的,我有同学小时候练,考完级之后再也不想碰,练琴最大的用处(据本人说)就是打游戏的时候手指灵活度高。也有感兴趣的长大之后自己找了老师学,学得挺开心的。 推学科的,我以前就是搞学科竞赛,周围很多这样的同学朋友,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就是靠天赋和兴趣。上太多班有时候反效果,因为没有时间自己思考和做题了。
看来看去,家长能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对所有事物都抱有积极和好奇的态度,鼓励他们找到兴趣点,然后尽量提供资源和后勤。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培养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后长大了能快乐地独立生活
北大毕业的mit毕业的,绝大多数都一样搬砖
华人上清北大堆吧
因材施教,能发现小朋友兴趣,重点培养一两个就可以
我们这一代很多是应试教育出来,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很喜欢制造焦虑来激励自己。这种成长过程的习惯也带到推娃上,说到底是比较自卑,无论自己赚多少钱,给娃上多少兴趣班/私校,都无法满意
说这种话的基本上都是娃小吧
真的啊,跟加州家长聊过天,我快疯了。
说到根上了
但是有一个现实是,孩子大了,其实根本是推不动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父母再焦虑,除了带给孩子一个痛苦的童年,其实啥也没有
我毫不费力也可以享受中产的生活呢?我配吗?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猩猩大多了。
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娃怎么也不能比我过得差,怎么也得比我优秀
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的前提,所以就发挥了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定胜天这个“真理”,拖着娃拼了
加州也没那么可怕,还是看家长。这边好处是什么老师都有,娃想学什么都很容易找到好老师
人定胜天那都是幻觉。
你能保证孩子的基因组合智商体力都比你强吗? 你能保证孩子这辈子运气比你好吗? 这两点都不能保证,凭什么就觉得能胜天啊。
娃小时候试过很多活动也见过各种认真的家长。现在娃大了,慢慢让她自己决定,保留几个重点发展一下,毕竟每样做的好都需要时间。
才艺培养也就是为了娃将来痛苦失意时,退休无聊时,有个精神寄托。 甚至都很难在择偶时凭才艺取得优势。所以前面才有人说,不管推得怎样,最后都是黄粱一梦。
真正对将来挣钱有点用的课外班也就那寥寥几个,大家都知道。甚至把娃推出去打各种工,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办事能力水平,增加情商,都比课外班强。
赞成,培养长期坚持的品格,我现在每天规定老二跳trampoline,就是培养她坚持
哈哈哈,确实
没事,你让你娃当躺在钱堆里的富二代就行,他们怎么推都不如你家
你这个想法对的。丰富孩子的生活。
很多时候,课外班就是高价托儿。
不是说不能把娃的时间填的太满吗?缺乏主动探索和安排时间的能力
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的矛盾。
然后现在变成加州家长和非加州家长的矛盾。加州家长已经被贴“精神病”的标签。
比起文学城的紫檀,我更喜欢这里。
不用撞墙,躺平就好。 看了黄梁梦家长,觉得自己娃资质普通也不是坏事,没那么牛就不会有那么高的期待。反正考不进各种usa*o什么的,根本推不动了,也可能多点儿玩和睡觉的时间。
你这么讲,让我忽然想起来一个十八般武艺都会的表妹。从小学了无数的东西,还都是自己要学。从小也是家里带着到处去旅游见世面,现在在非一线城市的家乡,做大学辅导员。人生太长,小时候的那些“耀眼”成绩,从整个人生的角度看,真的可能连个火花都算不上。
这,你眼光可以再长远一点,一百年后大多都是一捧土
是的呀。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成就什么的都是浮云。孩子在家时间就短短18年,当然是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的最重要。
大学辅导员/老师这样的工作,在中国婚恋市场非常吃香。如果长得不差,可以嫁得挺好的
能够无聊中找有聊也是一种能力吧。我觉得家长没有责任去填满小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