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怪状1621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徐显卿宦迹图 圈圈里的是掌印太监
01
天启元年(1621年),移宫案(明末三大疑案之一)之后,东林党掌握了外朝的最高权力。
宫里的掌印太监的缺,由他们的盟友秉笔太监王安接过来。
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任命书送到王安手上的时候,王安也学了文官的那套把戏——明代官场流行这样一个惯例,凡是官员的任命书下达的时候,哪怕心里已经惦记很久了,也要虚情假意跟皇帝辞让一番,说自己能力不够,着重表达自己不是那种贪图富贵的无耻之徒。
王安不仅不接受任命,还玩出了附加动作——带着一帮小弟,跑到西山(就是如今北京海淀区颐和园、玉泉山等地,在当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游山玩水去了。
王安倒不是心大,如今宫里势力最大的就是他。
而且皇帝对他信任有加,皇帝大婚是他操办的;皇帝经筵也是他操办的;内廷大事小情,都是他主导的。
皇帝身边的,敢于挑刺的,或者王安瞧不顺眼的,早都被清洗了。
齐、楚、浙三党在内阁首辅方从哲去职之后,自顾不暇,就算闹出什么事,东林的战友们自然会出手。
完全不用担心。
出去玩一趟,既显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又可以拉拢拉拢小弟。
等玩完回来了,司礼监老大的位置还是自己的。
但王安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前脚刚领着小弟出宫,后脚言官的一份弹劾奏疏就被送进了宫里。
宫里的天就变了......


02
这份奏疏写了什么呢?
大概内容是:
皇帝还年轻,所以天子的大伴(司礼监掌印太监)就一定要挑选个忠厚老实、谨慎可靠之人。
听说王安前阵子称病在家调理,他是真有病?
现在又传闻他离宫去西山游山玩水了,现在可是两宫国丧(朱翊钧和朱常洛)期间!
他本就是两代皇帝的心腹,已经位高权重了,怎么还能贪图更高的权力呢?
所以请皇帝慎重考虑。
如果您觉得王安可以胜任,也要下旨切责一番,让他不要这样行为乖张。
奏疏的署名为——兵科给事中霍维华。
对于这份奏疏,天启皇帝的回复是:司礼监掌印是我自己选用的,内臣的去留,还轮不到外臣指手画脚,你这样根据传闻胡乱猜测,是破坏团结......
不过,王安很愤懑,上了一道奏疏,向皇帝吐苦水。
甚至写上不愿领官只愿领罪一类的话,就等着皇帝下旨哄一下他,然后再老老实实去司礼监上班。
结果,花儿都谢了,王安也没等到朱由校的安慰信。
王安很纳闷,什么情况这是?
不会...?

赶紧回去看看吧。
可进了皇城,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撵回家(城外的私宅)去待着去了。

03
王安怎么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了呢?
这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王体乾。
王体乾和王安是老同学。
年轻时候,一起在内书堂(专门教太监识字的地方)里读书。
明制,只有在内书堂里读过书的太监,才有资格进司礼监。
(有明一代,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准备册立朱由校为太子,太子宫的相关人员要提前配备到位。
王体乾就走了王安的路子,被安排去了东宫的典玺局,以求在新主子面前混个脸熟。
辅佐太子是个潜力股,不过,这只潜力股要变成绩优股,一般都需要耐心的等待。
可运气来了,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个月就挂了,所以太子宫里的班底,人都没认全,就又换地方上班了。
托老同学的福,朱由校即位之后,王体乾就任司礼监秉笔兼掌御马监,成为司礼监大太监之一。
一般来说,王体乾怎么都算是王安的心腹之一了。
可,王体乾有着自己的算盘。
他朝思暮想的不是如今的名位,而是太监的天花板——掌印太监!

所以,在王体乾眼里,王安这位老同学是挡在自己面前的一块大石头,必须搬掉。
他去找了两个同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奶妈客氏,以及她的姘头李进忠(他还有个更著名的ID号:魏忠贤)。

04
王体乾想当司礼监掌印,那李进忠和客氏为什么要置王安于死地呢?
这里面又有一段爱恨情仇。
明末太监和宫女搞对食的现象很常见。
【所谓对食,字面意思就是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后来引申为太监和宫女以夫妻的名义生活在一起。】
客氏做为朱由校的奶妈,自然也有对食的对象。
在遇到李进忠之前,客氏的对象叫魏朝,是乾清宫管事太监。
在朱翊钧、朱常洛连续驾崩,李选侍跟东林党人吵着要移宫的那段日子里,魏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进步上了,陪客氏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女人嘛,都是需要陪伴的感性动物,李进忠就见缝插针,一来二去,就和客氏勾搭在一起了。
魏忠贤与客氏 剧照
虽然太监不用担心被人戴绿帽子,但也忍不了女朋友被撬这件事,因此魏朝和李进忠结下了死仇。
客氏呢,也一点没顾念当初和魏朝的情谊,把魏朝撵去南京孝陵种菜还不够,还派人在半道上埋伏,把魏朝给勒死了。
这就把王安给气坏了。
因为王安是魏朝的干爹。

05
本来王安对李进忠和客氏搞破鞋这件事,只是单纯看不上眼,现在魏朝死的这么冤,他自然要给干儿子报仇。
王安正琢磨着怎么样给李进忠上点眼药,王体乾就登门拜访李进忠谈合作怎么搞倒王安了。
本来李进忠对整倒王安这件事没什么把握,毕竟对方是内廷太监队伍里的第一人,这事一个弄不好就会危及自身,就想算了。
关键时刻,客氏一句话提醒了他:“你忘了当初李选侍是怎么栽在王安手里的了?现在不把王安处理掉,难道还等他来收拾我们吗?”
于是,三人议定:趁着王安在西山未归,由王体乾封锁王安和宫内同党之间的联系;
由李进忠去找霍维华,上一本弹劾王安的奏疏;
再由客氏去劝朱由校。
王安不是写了两封推辞并戴罪的信吗?那就顺水推舟同意王安的请求。
如果有人拿捏霍维华的干预宫禁,那就明着降旨切责霍维华,暗里却不给他任何处分。
既料理了王安,又不会伤到自己人。

06
王安不在场,皇帝只听奶妈的。
王安的干儿子们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氏、李进忠和王体乾三人表演.....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王安只能回家闭门思过,乖乖等着脖子上的绳索越勒越紧......
过了一段时间,朱由校同意了霍维华弹劾王安的奏疏(实际批红人是王体乾,李进忠不识字),王安被发配为南海子净军。
李进忠又派刘朝为南海子提督,让他盯紧王安。
刘朝原是李选侍的亲信太监之一,由于移宫案一事,刘朝深恨王安,指派这么个人做王安的上司,明显是想把王安弄死。
刘朝在南海子断绝王安的饮食,想把他饿死。
王安就只能找篱笆里的芦苇吃......
坚持了三天,刘朝没有耐心了,将王安活活勒死。

07
目睹了王安的惨状,王体乾以及司礼监一众大太监无不深知魏忠贤的能量和狠毒,纷纷成为他的马仔,所以成就了魏忠贤以司礼监职务上的二把手却一手遮天的怪状。
内廷无敌手,李进忠就把触角伸向了外廷。
王后的七年里,本就行将就木的大明朝廷更将一塌糊涂......
魏忠贤 剧照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明史·宦官二·王体乾传》、《明史·宦官二·王安传》、《明史·宦官二·魏忠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