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学校不全是本科: 亚马逊CEO Andy Jassy: Harvard 谷歌CEO Pichai:Stanford, UPenn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Stanford 推特 CEO Parag Agrawal:Stanford Uber CEO Khosrowshahi: Brown Dropbox CEO Drew Houston: MIT …… 是不是还挺多
东亚裔肯定有自己的问题。问题还不少。但是只要是录取里有定量的标准,哪怕是比吃buffalo wings, 东亚裔都基本能给你改成disproportional。 如果因为毕业后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学校的捐款,甚至对母国的不信任,而限制亚裔人数,作为美国社会,不见的一定是不合理的。但是这样做就是race based generalization and stereotyping,把人作为族群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体考虑。 所有学校提起录取第一句话都是”we consider each person by themselves…”。 这句话是个赤裸裸的lie。你做婊子可以,不能同时还立贞节牌坊。
被拒了,说得好像天都塌了一样?人生路漫漫,这才哪到哪?
话说,18岁的孩子,准备十年。也就是7,8岁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虽然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从小就对职业,理想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孩子,但那毕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小孩在这个年纪,都不会惦记这些事吧?所以,这也就是家长觉得大厂码工有钱途,从小给孩子灌输一定要学这类专业才能有前途,才能得到喜爱的观念,慢慢把自己的意志变成了孩子意志?自己英年早秃了不够,还想让孩子也一起吗?
如果孩子现在是一定要学CS专业,但是确实在美国没有理想的大学接收。能不能把眼光放开阔一些?不要要死要活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好不好。非要在美国耗吗?欧洲,亚洲,哪个地方的大学都可以啊!人俄罗斯黑客无敌,印度尽是大厂CEO,有几个是美国藤校培养出来的啊?还有曾经横扫中国,令全国人民闻风丧胆的“熊猫烧香”,中专生呢!坐牢出来就被大厂收了。 无非是如果去国外,有些地方要先多学一门外语而已。而多学一门外语,又有什么关系?多会一门语言,就是多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啊。此间的经历,感受,哪样不是无价之宝?
🔥 最新回帖
小孩肯定是要管的,树苗都得剪过才能长得好。但是这个尺度怎么把握真的是很讲究,每个人对推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关键不是推不推,而是怎么推。比如隔壁那个一周十几节课的推妈,我觉得就很病态啊,这不是推得厉害就伟大,而是病态好吧。教育这个东西,用蛮力是没用的,希望好歹读过几年书的旁友们能理解这个道理。。。
1. 已经推完了娃上了好学校 2. 觉得自己娃特别厉害,无论推没推,喜欢喊不要推 3. 现实中推得比谁都厉害
真正放羊的根本不会到处做Karen。
厉不厉害,大厂码工肯定够了吧。
本州州大录取本州优秀学生是本分,要是家里没那么多钱根本付不起外州学费怎么办?要是正好没申那两所怎么办?直接去CC吗
🛋️ 沙发板凳
其实UT Austin的图灵很牛的,已经很不错了。
我觉得从孩子7,8岁就开始研究爬藤什么的,已经够魔怔的了。
我觉得是爬藤,没上到藤的cs,觉得是黄粱一梦
哈哈哈哈,其实很难跳出这个魔咒,因为很多第一代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人生的priority,这个焦虑和迷茫又转嫁给了孩子。
我同意你说的。其实大道理谁都懂,那些家长孩子很快也就翻篇儿了。出色的孩子在州大也会继续出色。 现在发泄一下情绪可以理解。我也听到过孩子说努力这么多年,每门功课都是A,别的孩子party的时候他都在学习或者忙着课外活动,还做很多义工和社区服务, 付出努力多很多最后同去州大,孩子家长有点情绪没那么难理解。
你娃还小吧,要么是没有一个自推娃。要是你看到娃努力那么多年,明明很优秀,没有应该有的收获,不会难过吗?我一个旁人看得都心疼。 人生很长,相信那个娃是金子总会发光,学到的知识也是自己的。但是我也能理解家长的upset,没什么魔怔的。
去了藤也会见到很多不用功的人也在同一学校
这个我同意。学校不是终极目标,学CS的州大也有出路,这都不是顶尖学校以diversity 为名,逼着特定族群内卷的理由。一码归一码。不公平待遇就是不公平待遇。按肤色而不是个人的character 分,是金博士所反对的种族歧视
我們這裡大農村歷年來印度人各種弄虛cheating 推娃爬藤上名校更加可怕,吃相非常難看
现在还能像我这样支持小孩学生物的家长真的不多了
我也很理解孩子家长。总得让人家缓缓慢慢的接受现实不是? 没轮到自己头上的道理谁都会讲。也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州大真的笼络了太多的牛娃,也是好事。
楼主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在键盘上指点江山judge别人多容易啊。
发泄一句而已。说话的人已经忘了,听话的人还在大惊小怪
说这话的先报报自己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何以见得人家不是在推做人
应该有人说说怎么推做人,是通过钢琴还是奥数?
有娃了所以我才震惊,就因为上不了藤校,就黄粱一梦破碎,这种价值观是不是有病啊。
算了吧,白人黑人如果都挤这个赛道也一样卷
以前所谓“政治正确大行其道”前,金发白女想做演员结果在LA餐馆打了一辈子工的多得是,被埋没的未必就比大明星才华少或样子丑或不愿意潜规则
我不知道你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没有种族这个因素,亚裔是和大家一起比,而不是和亚裔自己比。如果白人黑人都挤这个赛道,那就大家一起卷好了,现在是单独把亚裔摘出来.
穷人都这样,从小穷怕了,一股穷酸气,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能让小孩做个内卷的打工仔。
完了,怎么我看后更加坚定了躺平的决心
州大同一个专业吗?
门门A是自己的能力,将来肯定是不一样的。课外活动、做义工和社区服务,如果只是为了升学,那可能确实不如去party
"很多很好的学生最终和都没怎么用功的同学去同一所州大"
这显然是升学制度的重大缺陷。
是。过阵子能冷静下来,但是一时间肯定很沮丧啊。
人生很长,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早一点让孩子感受到挫折不是什么坏事 何况上州大远没有达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我觉得如果是从小就很优秀的娃,可以一直给他们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爬藤啥的都无所谓 但是在高中的后期,一定要提前开始给孩子减压,优秀的娃多数都是自推娃,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想必已经很大了 多给他们灌输,可以aim high但是没达到目标其实也非常好的思想,遇到挫折以后才容易自我调节 大家都是从teenager过来的,多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吧
没用功咋啦,录取大学不看你花了多少时间学习吧。
关键是对优秀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全A+SAT满分+很多门AP+volunteer经历不算优秀,只能算好学校入门级标配吧。藤校认为的优秀是,参加过有重量级的国际大赛前3名,从小长得特别出众知名演员,名人后代,年轻创业成功youtuber巨量粉丝,或者家财万贯可以给学校大笔捐款。要么孩子牛逼要么家长牛,条条都是明路。 很多时候,之所以有困扰主要是对自家孩子没有清醒的认识,其实资质平平,但自己看起来总觉得自家孩子才是最优秀的。
那种咨询都是被剥削的对象,估计没人想干那个吧
主要是大家都太内卷了。
十年前培训班没那么普遍,SAT要是能考到2300/2400,全州都非常罕见,藤校基本稳了。现在人均1550+/1600,根本没有区分度。
十年前去大藤的profile,现在可能连州大热门专业都够呛,大家都太厉害了,永远有人比你更厉害,但名额没有变多。你只能踩着其他神仙才能去好学校好专业,但你说大家profile都差不多,你一定只会踩着别人,不会成为被踩的那个吗?
以下学校不全是本科: 亚马逊CEO Andy Jassy: Harvard 谷歌CEO Pichai:Stanford, UPenn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Stanford 推特 CEO Parag Agrawal:Stanford Uber CEO Khosrowshahi: Brown Dropbox CEO Drew Houston: MIT …… 是不是还挺多
如果大家的profile一样,那确实说明不算understanding啊,这样的话孩子就要另辟蹊径加强其他方面着手。 现实就是,如果孩子不是特别outstanding,哪怕全A最后也是和成绩中游的孩子一起上普通学校,我觉得父母们不要报太大希望,免得之后失望。 如果说害怕上不了藤校赚不了大钱,那只能说是多虑了,我见过很多早早财务自由的人大学也没读过。
说白了就是培训班为了赚钱给父母贩卖焦虑,大多数资质中上或者平平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搞竞赛学AP,拿了一个普通孩子靠努力能拿到的最好profile,结果录取结果和之前不内卷的时候是一样的。
现在是所有人读CS,导致CS成为了家长心中的新藤校。但又不认同州大CS应该和藤校一个级别,所以心里憋屈。
问题是这个标准是分种族的啊。换个皮肤这个profile 横扫了都有可能。我们不是一个个的个体吗?在一个color blind world, 另一个亚洲人钢琴小提琴拉得好,和另一个马达加斯加人拉得好,不应该和我没什么影响吗?
各校CS课堂上乌泱泱的几百个中印白人大佬和一双手数得过来的黑人,如果你真的觉得这几个人是你进不了UCB的原因,还是对自己心里没数。
如果过了一定线是随机的,那无话可说。但是情况并不是随机的。哪怕是东亚上顶配州大的profile 换了某些族裔是几乎guaranteed 的大藤。这种情况有历史原因,有社会原因,并不一定不合理,但是社会至少应该承认亚裔是disadvantaged 的吧?
那娃物理奥赛全国前50(所有年级),奥计白金division我看了一下2021那次pre-college 200多人(所有年级),就是你们瞧不上的奥数AIME 10分,我看了今年的AIME I 结果,11年级全国一共117人考了10分或10分以上。他所有AP都是5分,说明不偏科,文科也不错。GPA很高。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他做了那么多事情,至少说明他可以很轻松地学好这些。怎么看作为一个理工科娃,在全国也算很不错了。我不知道普林斯顿,MIT物理系一年招多少学生。你非要说全国前三才算优秀,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你要是说颜值高更适合学物理计算机,那我也不好说什么。 PS这样的娃,不是虎妈推出来的,娃也一定喜欢。要是不喜欢还能做到全国top,那更是牛了。
再多说两句。早两年我娃还小的时候,看到关于藤校录取歧视亚裔的讨论。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爬藤,我们家娃上州大就可以了。再看这两年,本来可以进藤校的娃,被挤到州大去了,那你以为州大谁被挤走了呢,呵呵。
我觉得说得很好
是的
付出为什么一定要有回报?
如果因为毕业后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学校的捐款,甚至对母国的不信任,而限制亚裔人数,作为美国社会,不见的一定是不合理的。但是这样做就是race based generalization and stereotyping,把人作为族群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体考虑。
所有学校提起录取第一句话都是”we consider each person by themselves…”。 这句话是个赤裸裸的lie。你做婊子可以,不能同时还立贞节牌坊。
我作为一个有小娃的妈妈也理解那个家长。人家失利也许在家还要安慰孩子,说些鸡汤缓解下孩子情绪,但在外面在孩子看不到的角落还不能抱怨几句了么。明明孩子很优秀,很自律,成绩很好,这位家长只是想发泄下情绪罢了。而且仔细研究下孩子成绩太优秀了吧!文理兼修GPA4.0,AP4.8特别有学习能力,白金奖追求卓越的能力,钢琴武术这孩子有恒心,社区活动至少说明孩子还是愿意服务社区的,要不然做到需要的时间就好了,这样的孩子被挤下来真的还得不到一点惋惜声音么?这样的家长发发闹骚有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是只看藤?lz呀你说话有点伤人啦。
就好像女人有生育的选择,谁也不能剥夺生或不生的权利。
问题是CS不可能无限扩招啊,已经好多学生选不上课了。
各CS旗舰名校一年能接收的新生,加起来也就几千人,算起来比之前大小藤校能收的人数还少,那么内卷就是必然的了。版上好多人还觉得自己家孩子两样都得沾上,要去藤校学CS,GIT、UW、UIUC都委屈了,我只想说去你的吧,这么牛你homeschool都能去大厂,上什么学啊。
真正天赋和资质也不是培训班能培养出来的吧。 Again,老盯着成绩,最后只会越来越内卷。
就是啊,这么优秀的孩子,家长有比较高的期望值也是应该的,现实不理想,一时情绪上没调节过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就受不了了,那以后走入社会还不得崩溃?社会上不干活耍嘴皮子的升职加薪做老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活的给人打工看人脸色,难道不是普遍现象嘛?升个大学就黄粱一梦了,以后上了社会早晚被淘汰
就是呀,你苦哈哈十几年靠成绩上名校,结果进去一看人家富豪家的孩子作业都是别人帮写的,整天party,家长捐几千万,校长亲自接驾恭迎学生来上学,那你还不得倒地吐血么?这还不算,毕业了你再削尖脑袋进大公司华尔街巴拉巴拉,进去一看那个只会party的富豪子弟同学一进公司就是你的老板了,你还活不活了呢?真是服了很多人的思维,出国几十年还是高考那套思想
我理解那些抱怨不开心的人。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的,性格也不一样。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就是个非常努力听话的好孩子。 可惜“努力听话”不是藤校/四大那个级别的稀有。 但他这么勤奋,以后去哪里做什么不会太糟的。
USACO白金在您那儿是编程没有天赋,晕倒。
为什么觉得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要比那些没有自己拼命的要值得更好的?眼睛上蒙了布拉磨的驴是不是也觉得自己deserve better?
娃还小吧,其实人家父母就是心疼孩子多年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比例,理解一下吧,申请大学真的是很痛苦冗长的过程,被拒除了学校本身还对孩子的自信骄傲有一定的打击。家长上来抱怨一下我完全理解,感同身受,也许过些日子就过去了。你那点大道理没谁不明白。
这个yes and no。 对有的族裔没有绝对标准,对有的族裔有。东亚裔上小藤或者一流公校的profile 放在其他特定人群绝对可以上大藤,绝对标准。
总之我个人感觉,学校+gpa是筛简历用的,学校t50甚至t100感觉都差不多……
我上大学以后因为好多课高中就上过了,所以一点也不累,大二就开始在外面接项目做了,不是 intern 那种,是全年做。毕业后把做过的项目一吹大把工作 offer 就拿到了。没用功的小孩光大学课程就学的要自杀,中途 drop 的也有。
所以你努力过了总是不白费的。
计算机竞赛不好哪儿看出来的,白金相当于cf 什么level?
主要现在本州州大都是好学生进不去,按不知道啥标准收。 好坏学生进同一个In state 州大倒是一直都有。
所以还是要平常心。孩子努力学习是自己长能耐, 搞体育音乐是因为喜欢,服务社区更是喜欢做再做。好多人从小各种推都是为了升个好大学,我觉得好不值得。
手动点赞
我是大州立学校的发考题。我只想说,州立大学里学生之间差异巨大。有的真是完全没有motivation,有的学生又聪明又motivated。这些在毕业出路placement上也都反映出来了,除了向往安逸生活的、我还没看到过又motivated 又聪明的学生毕业出路不行呢,都是好的graduate program或者prestigious jobs。 但是我理解原lz想让孩子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