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长的请求是:没有被邀请 想参加。 “贱 上杆子问 穷追不舍 道德绑架 为难 添堵……” 这么看提要求的人,一般自己也会这么约束自己(除非是那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已的人),不会提“过分”要求,因为这么提要求是脸皮厚 给人添麻烦 对别人的请求也是迫于压力尽量满足 所以才看到很多人很反感这种提要求。这就是我举例子的意思。 请求是 我可以参加吗 而不是你为什么不请我 是很大的区别。 再有,说的时候不要让对方有压力拒绝也很重要。我见到几个例子都是加一句would that be too much trouble? if not possible I totally understand之类的。第一个我OK 第二个其实last minute也有办法加但是实在很麻烦起因又是她拖拉不回我我不想搞就拒绝了 还有过别人提自费带sibling一起参加生日活动的我也包了…… 然后是能理解接受人家说不(真有困难也好 找借口不想跟你玩也好) 最后说明一句 我自己就是不敢提要求的人。不敢麻烦人。就是那种“怎么好意思”的想法。 慢慢看到别的例子,朋友同事甚至老公怎么提要求怎么回应别人的要求的,才有了些新的想法。 印度人 哪怕ABC,都比我们会提要求。当然会给说是脸皮厚
因为大家都是把自己带入到“没有被邀请”的人设,所以觉得愤愤不平,要和对方confrontation(但是使用礼貌温柔的语言)
可是如果,把自己带入到host的人设,那事情就不一样了。host没有必要教育小孩说,你要体会别人的委屈,你要广撒邀请,为了别人的面子别人的高兴搞的自己不尽兴。
host就是要告诉自己的小孩,你就是主角,你要邀请谁你和谁好咱就邀请谁,你的生日你是公主就以你高兴为主。人家没必要委屈自己的小孩,搞来一大帮小孩不喜欢的人。
站在对方角度想想,一切都不一样。
我天想的好深。没人要求host邀请他们啊。如果我看到那封信,还得费力气有礼貌的再明拒一遍。或者确实漏请了就皆大欢喜,还得感谢人家主动问候。
说的太对了,作为host来说,我小孩稍微大点的时候,我就教他要学会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不要怕得罪人,生日party就请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就好,生日这天自己开心最重要。 最讨厌那种不请自来的,曾经遇上过一次,在外面reserve地方开的party,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正开心,结果来了个儿子没请的小朋友,父母心里也没点B数,还把孩子送过来。可是事先跟场地都已经说好了多少孩子,人家说都安排好了,没法加人了,只好还是让他们走了。搞得最后那孩子很伤心,我们也很尴尬。 还有次也有个家长事后跟我说了几次,说你们家儿子生日怎么没找我家的xx呀,我们家的很失望呀。我还能说啥,只好说哎呀,可能最近事情太多把你们家的忘了,不好意思啊。其实名单事先都跟儿子确认过几次了,他根本就没想邀请那孩子。
我天,还真有赶人走的场地啊?我们一般都有个buffer, 多一两个没事,按人头收钱,当然也不会多出去太多小朋友。因为总有说来,最后又来不了的。多个人少个人这种事情,商家应该见怪不怪了吧。
对,一般场地方都是整数,比如12个或者16个,如果你请的人数不到,也是按这么多人算。我们那次挺巧的,正好满了,所以场地不同意加人了,如果再加就要算两个group,出double的钱了。
不过就像前面说的,真正玩儿的好的朋友,娃怎么都不会忘记的。
伤她的是A又不是你女儿, 她怨错对象了吧? 除非是你女儿不让A和她玩, 话说A可以对C这样做同样也会对你女儿这样做, 如果我是你会建议孩子多交其他朋友。
小孩的感情哪有那么复杂的,今天和这个好,明天和那个好,都很正常,基本上到7,8年级之后才会固定下来。
人生无处不是lesson, 从小就要学会跟人打交道、被朋友背叛,被别人说坏话,被别人拒绝, 只有正常跟人交往才可能学会这些lesson。 大学再学就晚了。
这啥完美方案啊,家长出头问很尴尬不说还有种逼着对方家长邀请的感觉,要问最多娃自己问,趁机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这些东西
娃自己问没问题,家长追问对方家长就很尴尬了。
这会搞得小孩社死吧
说明华人情商低的真是太多了
是啊。生日party是拿着小朋友的重要机会。动画片里电视剧里不少见
同意你这个,如果是大人之间的,我可能真会看重这个自尊。小孩子么,家长去问一下,万一有误会。
对,别问。有什么好问的。你生日也别请她,还要大张旗鼓去高级好玩的地方。 move on. Period.
一是孩子跟c本来就玩得不好。另外c喜欢的是a啊。当然迁怒于孩子
就好像正宫恨小三多过恨渣男一样
你同事跟你抱怨这?@@, 惊掉下巴
哈哈, 的确是。。长大后习惯被忽视后再回头看小时候被朋友或父母的忽视都不是事。。。人本来就是孤独的, 得学会和自己相处。。
生日party我不清楚,但是我听见同事接到电话也是同公司的问她你结婚怎么没请我,我那个同事就理直气壮的说,我如果人人都请,那就不是我的婚礼了,那就是公司的社交活动了😂我觉得美国人都挺磨的开面子,一个敢直接问,一个就敢直接回绝
正解, 我也会这么做
你这个例子没有可比性。别人带了额外的陌生人来最多是给你做主人的大人添了麻烦。如果道德绑架对方请本来不想请的同学,那是让对方父母为难也给生日小朋友添堵。
的确是,但是敏感的女生还是很难受的,我小时候就是属于敏感的人,想交朋友又招人厌的那种,感觉很孤独
如果真是好朋友绝对不会漏的,可有可无的朋友会
我觉得过分的自尊是自卑的表现。当然,如果我是另外一个贴的楼主,我可能会尽量打听一下多少孩子被邀请。
年龄段不同但是,有一次我们换幼儿园的时候(还没有换但是和同班孩子的妈妈们说了)原来的幼儿园同学要开生日聚会。因为有whatsapp 群,生日娃妈妈在群里也说了一下。我当时在孩子书包没看到邀请函,想了想和那个妈妈单独问了一下:如果他们人数没有超过(是外面按人头收费的场地),我家娃能不能参加?
生日娃妈妈说,当然啊,我家孩子会很开心的。我们参加了,参加之前发现书包一个角落有邀请函,是我搜的时候没发现。
当然前提是,娃年龄小,妈妈们互相认识,习惯上生日娃会邀请全班。
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天啊 这个妈妈坑孩子没商量
他照做了吗?
但不太能理解家长们跟着这么失望,难过 听起来,也就是同班同学,不是那种亲密的,家庭彼此熟络的好朋友 国内家长有微信,美国家长也有各种社交网站和APP 如果你们平时跟对方都没有任何私下谈话和交往 不被邀请难道不正常吗? 孩子的好朋友之间经常联系都靠家长 我娃生日爬梯的时候,就是私下发信的,因为班上有些同学确实不怎么来往啊 邀请名单也一定会让娃审批先,怕有遗漏他的朋友 我娃得到邀请也会提前就被朋友告知,所以娃比我先得知被邀请 不能理解去询问的做法 你想人家怎么回答你??会是真实的答案吗?
对 我们上次去参加那种按人头的生日聚会,生日娃妈妈特地多买了两张票作为buffer
你这种人也挺粗鄙的… 大概活得很不开心,靠这种事情来凹优越感。什么家长没点*数的话都说得出来。你这样大人教出来的孩子应该也没什么格局吧小肚鸡肠的。
我们公司HR跟我聊,小女孩(白人)心思很有意思,生日就请所有男孩子,和觉得比自己不受欢迎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公主感觉。
有时还两个小女孩故意同一天搞生日,然后都请同年级所有的男孩,看谁最受欢迎,女孩就请几个ugly的
好复杂。。。女孩几岁啊?
是真的
这种情况我觉得很可能是孩子要求的 如果孩子生日,孩子要求不请谁 虽然我可能不会同意,但同意的家长我也理解
一年级吧,才上小学的,现在小孩都懂,就是我的男朋友比她多,不过大人只是觉得好笑嘛
我儿子女儿就是这样,生日party会很早明确指出班上哪几个绝对不能请,原因是*****多半是那几个会欺负人之类的,如果请了party也不要了,你让做爸妈的怎么办
就算没有人数限制,四年级选择性地请朋友完全是正常的社交行为。不要一来就整得自己受了欺负一样,还要斗智斗勇地去变相强迫别人请自己。这不是说原楼LZ。
孩子/家长的请求是:没有被邀请 想参加。 “贱 上杆子问 穷追不舍 道德绑架 为难 添堵……” 这么看提要求的人,一般自己也会这么约束自己(除非是那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已的人),不会提“过分”要求,因为这么提要求是脸皮厚 给人添麻烦 对别人的请求也是迫于压力尽量满足 所以才看到很多人很反感这种提要求。这就是我举例子的意思。
请求是 我可以参加吗 而不是你为什么不请我 是很大的区别。
再有,说的时候不要让对方有压力拒绝也很重要。我见到几个例子都是加一句would that be too much trouble? if not possible I totally understand之类的。第一个我OK 第二个其实last minute也有办法加但是实在很麻烦起因又是她拖拉不回我我不想搞就拒绝了 还有过别人提自费带sibling一起参加生日活动的我也包了……
然后是能理解接受人家说不(真有困难也好 找借口不想跟你玩也好)
最后说明一句 我自己就是不敢提要求的人。不敢麻烦人。就是那种“怎么好意思”的想法。 慢慢看到别的例子,朋友同事甚至老公怎么提要求怎么回应别人的要求的,才有了些新的想法。
印度人 哪怕ABC,都比我们会提要求。当然会给说是脸皮厚
我去,还完美,这个超级诡异好不好啊,如果孩子计较,她自己想问就问,家长跟着瞎掺和干啥。
而且你这邮件甚至让我哭笑不得了,生活中有数不清的小孩吧,不可能你娃参加所有人的生日party吧,难不成每一次你都要去祝福别人生日?
如果答案是no,那么这邮件本意也不是想祝人家生日快乐吧,不虚伪么,还背着自己孩子。。。
你没理解完全吧,如果孩子乐意去问就问呗,本来小孩在学校做啥家长也管不了。但是家长非要掺和进去,我觉得没必要而且有点诡异。
关键是那位妈妈好像还是因为女儿不开心,才知道生日party这回事吧,说明两家交情本来也就麻麻吧。我娃要好的朋友如果真的办party,他妈早就提前短信通知我了,发了invite有时候还会follow up。如果那位妈妈听到同学名字都觉得印象不咋深刻,说明孩子们的关系可能本来就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