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长的请求是:没有被邀请 想参加。 “贱 上杆子问 穷追不舍 道德绑架 为难 添堵……” 这么看提要求的人,一般自己也会这么约束自己(除非是那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已的人),不会提“过分”要求,因为这么提要求是脸皮厚 给人添麻烦 对别人的请求也是迫于压力尽量满足 所以才看到很多人很反感这种提要求。这就是我举例子的意思。 请求是 我可以参加吗 而不是你为什么不请我 是很大的区别。 再有,说的时候不要让对方有压力拒绝也很重要。我见到几个例子都是加一句would that be too much trouble? if not possible I totally understand之类的。第一个我OK 第二个其实last minute也有办法加但是实在很麻烦起因又是她拖拉不回我我不想搞就拒绝了 还有过别人提自费带sibling一起参加生日活动的我也包了…… 然后是能理解接受人家说不(真有困难也好 找借口不想跟你玩也好) 最后说明一句 我自己就是不敢提要求的人。不敢麻烦人。就是那种“怎么好意思”的想法。 慢慢看到别的例子,朋友同事甚至老公怎么提要求怎么回应别人的要求的,才有了些新的想法。 印度人 哪怕ABC,都比我们会提要求。当然会给说是脸皮厚
我不是针对你,但是我完全不认同那种做法,真的非常没有礼貌,这么多年开party的遇到最没礼貌也就是没打招呼就把sibling带来了(只有一个这样的),实在无法想象直接crash的。这个年纪很多好的party都是50+一个人而且都有人数限制,不给别人添麻烦很难吗?别人的party想请谁是自由,关系没有那么近不请很正常,实在不理解这种“没请我孩子,我孩子的feelings are hurt,所以你要负责”的逻辑。我不是说那位LZ,她没有这么说,只是作为妈妈有点心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完全同意楼主,昨天被隔壁楼的高赞惊呆了,还真没遇到过这样的 顺便说一下host的确可能漏请,给大家一个提醒。比如我用evite(emails),不参加的会reply no, 有一个(邻居)一直没有回复,我直接短信确认了一下才发现她是自己开的公司的email屏蔽了evite,她很感激表示还好我reach out了差点错过。我们平时联系都是短信,下次我就知道了用短信evite邀请她。
🔥 最新回帖
你没理解完全吧,如果孩子乐意去问就问呗,本来小孩在学校做啥家长也管不了。但是家长非要掺和进去,我觉得没必要而且有点诡异。
关键是那位妈妈好像还是因为女儿不开心,才知道生日party这回事吧,说明两家交情本来也就麻麻吧。我娃要好的朋友如果真的办party,他妈早就提前短信通知我了,发了invite有时候还会follow up。如果那位妈妈听到同学名字都觉得印象不咋深刻,说明孩子们的关系可能本来就一般吧。
我去,还完美,这个超级诡异好不好啊,如果孩子计较,她自己想问就问,家长跟着瞎掺和干啥。
而且你这邮件甚至让我哭笑不得了,生活中有数不清的小孩吧,不可能你娃参加所有人的生日party吧,难不成每一次你都要去祝福别人生日?
如果答案是no,那么这邮件本意也不是想祝人家生日快乐吧,不虚伪么,还背着自己孩子。。。
孩子/家长的请求是:没有被邀请 想参加。 “贱 上杆子问 穷追不舍 道德绑架 为难 添堵……” 这么看提要求的人,一般自己也会这么约束自己(除非是那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已的人),不会提“过分”要求,因为这么提要求是脸皮厚 给人添麻烦 对别人的请求也是迫于压力尽量满足 所以才看到很多人很反感这种提要求。这就是我举例子的意思。
请求是 我可以参加吗 而不是你为什么不请我 是很大的区别。
再有,说的时候不要让对方有压力拒绝也很重要。我见到几个例子都是加一句would that be too much trouble? if not possible I totally understand之类的。第一个我OK 第二个其实last minute也有办法加但是实在很麻烦起因又是她拖拉不回我我不想搞就拒绝了 还有过别人提自费带sibling一起参加生日活动的我也包了……
然后是能理解接受人家说不(真有困难也好 找借口不想跟你玩也好)
最后说明一句 我自己就是不敢提要求的人。不敢麻烦人。就是那种“怎么好意思”的想法。 慢慢看到别的例子,朋友同事甚至老公怎么提要求怎么回应别人的要求的,才有了些新的想法。
印度人 哪怕ABC,都比我们会提要求。当然会给说是脸皮厚
就算没有人数限制,四年级选择性地请朋友完全是正常的社交行为。不要一来就整得自己受了欺负一样,还要斗智斗勇地去变相强迫别人请自己。这不是说原楼LZ。
🛋️ 沙发板凳
没收到邀请为啥要提前买礼物?都是接受邀请决定去了才买礼物
不同意,又不是小时候就不需要朋友了。
四年级也有自尊啊 那个高赞回复说的不是小朋友自己问,是家长去逼问家长,在我看来是疯狂程度的bitchy,看完开始怀疑自己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因为女儿知道她的生日,而且以前小时候的大party邀请过我们,女儿觉得这次肯定还会邀请,就要我们提前准备了。
去问是非常怪异的做法
同意,小朋友自己问没啥关系的,家长还要去问对方家长,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要是K班或者1,2年级,家长问问还可以接受。
这些都是life lesson啊。迟早的事
真的是非常不符合social norm的做法,其实人家本来可能就是没有和你好到请你一起party的程度,这么穷追不舍,别人真的是躲都来不及
小朋友要不要交朋友,得妈先同意。 娃生活的有效无效全凭妈来定论 。。。这是妈宝养成记呀, 这是要把娃往废物里养吗?
刚刚去看了
难以置信,去问人家,为啥没有请我?那人家肯定会说不好意思忘了等等
基本就使强迫着要去人家的party吧
就是啊,换我就不问了。
re 我身边的其他国家的朋友感觉没有把这事儿看的这么重。社交很重要 但是并不意味着学校里的小圈子BFF是必须的。社交有很多方式可以训练。再加上家里有多余一个小孩儿 年龄相仿的,跟兄弟姐妹才是永远的best friend。身边非中国家长更多会考虑的是和sibling的bonding而不是学校里的小圈子。 没被邀请就去玩别的呗,这事儿真的没那么重要。小女孩的友情大部分都很脆弱,强大的内心才是更重要的。
我女儿2年级,她有个同学C过生日也是基本上整个年级几十个孩子都请了,就是没请她。 我想我知道原因,这个生日女孩C幼儿园一直跟我女儿现在的好朋友A是玩的最好的, 结果上学以后A认识了我女儿特别投缘,就跟我女儿做了最好的朋友,很少跟C玩了。 我让她们一起玩,但是玩不到一起。 C应该是伤心了好久吧。 我女儿也知道C生日没请她,她很ok. 她跟C就是玩不来。 后来我听说C家是包场了电影院的一整个影厅,所有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被邀请去了的, 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人数问题,确实就是故意不请的。 人家生日肯定是要高兴的,理解她不请我们,我也不可能去问。
这点我觉得得可以跟老美老印学习。他们比较敢提要求 而且提得让人不难接受。
我家娃生日。办了个很小的party。公园里随便玩。准备了点游戏项目吃吃喝喝。有一家先问我可不可以带她家姐姐。我说没问题。然后她提出姐姐觉得可能会孤单,想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可不可以让姐姐把playdate也带上 她可以准备她们的午餐。虽然觉得很少见我自己也想不出怎么提这种要求 但是我觉得也OK 就都来了 一起吃pizza吃蛋糕了。 背景是对方还算熟 玩过好几次 她家经常开几十人的party 她家大娃比较shy 比较放不开 所以我理解她的要求。
还有另外一次是party按人头算的。有一家催几次都不回就没算了。提前几天来问我 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可以自己出钱买票一起玩吗 某某很想跟你家一起…
东亚文化都是以不添麻烦为出发点的。面子尊严也很重。我觉得隔壁喽的情况如果真的很在意 可以提 可以问 但是委婉一点 可能什么误会或者可有可无争取下就可以的了 也做好被“打击”的准备 拿得起放得下。而不是以“你怎么好意思”这种想法来限制自己 来度量别人。有需求 提 看看怎么解决 解决不了 let it go。
大学以前交的朋友确实很多在成长过程中都渐行渐远,而大学时的朋友可能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大有经验,就直接告诉自己小孩上了大学再交朋友,这第一不符合人性,第二影响小孩的心智成长。当然,你说你的,孩子会听的概率极低。父母总觉得自己睿智的不得了,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事实是,大多数人生lesson都是在成长中自己慢慢明白的,鲜有小孩会直接接受父母“古怪”的思维。
小时候需要朋友,但在学校里就可以了,没必要发展友谊到现实生活来,小小孩最好的朋友应该是父母兄弟,培养三观的最佳时间,很多初高中被带歪吸毒啥的,就是交了不好的朋友,试错成本太高,又错失了跟父母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机,得不偿失。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太多社交体验,到大学都不见得知道如何交往。我感觉小学阶段时间小孩是很多的,交朋友和与父母的bonding不太会冲突
漏写?哈哈😄 你真会安慰自己
问一下还好吧,说不定真的是个误会呢。高中以后确实不用问了
我们宝宝两岁不到已经有自尊了,被表扬会不好意思,被批评会大哭。讲道理就很爱听,命令式口气就变得很固执。 所以不能理解你居然会觉得四年级不用扯自尊。。。
我们生日会都是邀请全班,关系不好的自然就不会去了。
我有初中交了不良朋友的教训,父母花了老鼻子劲没让我偏离轨道,之后花了大量时间陪我成长,我家娃在学校有朋友,但是感情就在学校里,因为回家后有父母给他们百分百的陪伴,我没必要在自己出过错的地方让孩子再试一次,而且在他们18岁之前我有义务培养他们的三观,而不是通过各种同学朋友给教授的三观,这事不讨论了,自家孩子自家教。
Assume good intent 有可能就是漏写了 哪怕不是 人啊脸皮厚一些,心宽厚一些,都是好事儿。
小女孩的友谊就是这么脆弱 我本身是很反感这种排他的的小圈子 莫名其妙的,有些小女孩狠bossy。所以希望我女儿不要花太多精力在这个上面。我女儿从preschool开始就说什么A说我是她最好的朋友,B说不能当我的最好的朋友….有时候能感觉到她的失望。所以我就告诉她在幼儿园要跟所有小朋友一起玩,在家里爸爸妈妈和哥哥会是她的BFF。
我家也是。人家愿意捧个人场我都很感谢。
这种可能也是有的,当然被leftout那几个人会特别难受。。。
对的,这种做法也可以。死也知道原因。就算以后没法做朋友了,至少知道原因。不过不问也是一种原则,看个人了。
这算十分完美的方案吧
这整个thread都是对你说的这个回复的不解和批评
prek就有只邀请小圈子的了 而且是带到幼儿园的邀请哦 娃还一直认为是好朋友 还好 心大的受伤害少 还是天天一起玩
去看了一下那个帖子,果真! 被这个回复和78个大拇指给震惊的体无完肤。都什么人给出主意,什么人会欣赏啊。所以论坛不能随便问问题,素质太不齐
呵呵,朋友是你想交就可以交到的吗?我一直觉得友情和爱情一样,都是自然萌生的。当然,客观环境会有影响,但朋友和熟人之间是有区别的。让我想起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大学及以前,坚决不让早恋,然后大学一毕业,开始介绍对象,逼着相亲了。好像这世界一堆朋友和对象,就等着你的孩子挑选似的。
这是非常passive aggressive的方式,以后孩子在学校怎么混?
我家原来是黑五买一堆男孩女孩的生日礼物,然后就等着接下来一年慢慢派。不过孩子大了点以后就不敢这么弄了,因为孩子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开始要求自己给朋友挑选礼物了。
人家另外一个 party
孩子自己问没什么
可能就会变成长大后那种妈宝吧。我碰到过好几次,什么事都带着妈,公司活动朋友聚会都带着,行事决策能看出妈的思路,公司搞政治也是妈出主意,非常短视。
这不算是逼问追问吧?完了一下子把我整不会了。没被邀请就得假装透明吗?那对于几个回复,说没被邀请的人自己要求加入party的,楼里又是怎么看呢?写个邮件没有比这个更over吧?
看你家孩子多大,小的话,这样很正常。但是大点的孩子,肯定都不喜欢家长这么干涉的,那个楼的孩子已经4年级了,在这里4年级的孩子都已经比较有自己的主意了。
如果对方收到祝福没有回请,孩子不需要知道啊。如果回请了,就说你看我刚找到。为啥会妈宝?
真的很介意的话也是小朋友自己问,大人别跟着瞎掺乎。要是我立马约个playdate,让孩子自己请想请朋友好好玩,而不是上赶着去讨好别人,这种求来的友情不如不要。
是,直接crash更糟,但是没被邀请是多正常的事,what part of no is so hard to understand? 没有任何解释的必要
就是你作为妈妈不尊重孩子的话,孩子就不会形成独立人格,而你从外部干预会痕迹很重,因为你并不真正理解孩子之间的关系
那几个回复的意思就是,直接crush了,host妈妈也没觉得有问题,反而人多也很开心啊。我以为直接crush起码不是passive,更光明磊落一点?
按这位层主写的解法,算是正确答案了吧?所以重点就是让孩子自己问?如果答案还是不行,不等于是敏感孩子被二次伤害?哎养娃真难。换我自己的事反倒简单很多
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基本上10岁以后就会慢慢地有自己的社交圈了,如果仅仅只是在学校交往,那真没什么社交,因为这里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差不多,都不是固定班级的,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课表上课,每节课可能是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同学,孩子们很多交流都是课后校外。如果担心误交损友,那就多关心孩子,我家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就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有老美也有亚裔),我和她们的家长也都很熟悉,平时也会互相聊天,还能知道更多孩子的情况包括学校,老师,儿医,购物,度假等等很多生活信息,孩子有朋友在学校更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朋友和家人不是对立的
我不是针对你,但是我完全不认同那种做法,真的非常没有礼貌,这么多年开party的遇到最没礼貌也就是没打招呼就把sibling带来了(只有一个这样的),实在无法想象直接crash的。这个年纪很多好的party都是50+一个人而且都有人数限制,不给别人添麻烦很难吗?别人的party想请谁是自由,关系没有那么近不请很正常,实在不理解这种“没请我孩子,我孩子的feelings are hurt,所以你要负责”的逻辑。我不是说那位LZ,她没有这么说,只是作为妈妈有点心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你这属于真的好朋友,朋友直接邀请你娃一遍,她妈妈应该正式邀请一遍,没收到,最后party前又确认一遍,对方是真拿你娃当朋友的
OK。我还是更好奇那个主动找层主女儿的印度小女孩的做法,就是主动问birthday girl,说自己爸爸没收到邀请,如果请了她,她爸爸允许她参加。either这个小孩and/or她爸爸真的情商很高,又要求加入又给自己留了后路。还有在playground开prty,几个小孩没被邀请但是主动加入的,喜欢他们的思路。
这里有一层就是几个孩子之间原本关系怎么样。应该是朋友但不排在最前头的。不然让人家去加入还懒得去。如果那个lz小孩跟birthday girl原本就玩的不错,这个小孩也不是很外向的话。那标准答案似乎是“我没留意,需要再看一下,明天你去问问,如果有邀请,咱们应该有空去参加”。如果没邀请就说,哎呀我忘了那天正好要带你去xx。如果party girl就是很外向的,邀请的都当面说过了,那就没必要问了。
看你一系列回帖,都是根本不在意孩子感受,随便编造谎言来哄孩子。
我觉得这跟工作申校没有可比性,派对是私人聚会,不邀请也不需要给理由
那当然。咱们这把年纪了,个个都是老油条了,情绪很少能被这种事左右了。可想一想咱们的青葱时代,不也是为别人的一句话能难过好久,为自己落单而难过吗?朋友这种东西,年纪越小越看重。现在真是有没有朋友都无所谓了。
这怎么叫做假装透明呢?
因为开party就是要邀请“寿星”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来啊,因为是人家的生日,人家是主角,人家的父母自己付钱,当然是紧着人家乐呵,人家自己愿意让谁来就让谁来,怎么是没受邀请的人就“假装透明”了呢?人家没把你当朋友,你就和其他的所有外人都一样,就是透明的啊。“寿星”自己开心就行,不需要理会别人的感受。
比方,我升职加薪或者拿到大包裹了,想请几个关系好的同事,我出钱请客。那当然是我自己愿意请谁我就给谁发短信来啊。别的同事没有必要心里戏那么多,觉得自己变小透明了,咱就是不熟啊。
如果谁给我发信息,说,听说你拿大包裹了,请客吃饭,我能去么?那我肯定以为这人有病。如果我再脸皮薄,不好意思说no, 让他/她来了,我我可能饭桌上,好多要对自己朋友说的话,这回就不敢说了。最后,我出钱,我还不尽兴?我有病啊。没被邀请就没被邀请,自己玩儿自己的得啦 。
前阵子我遇到更打脸的事,坦白说我也有点难过了好一会。但是,我做的是让自己和孩子慢慢消化这种负面情绪,而不是去问对方.......
LZ显然说的是家长的自尊。小孩子其实没那么讲究。 家长未免太代入了些。也许事实根本与尊重多少无关
哈哈,you nailed it on the head!
小孩的关系没这么对立。我看那两个层主说她们的party有人要主动加入的,也不错,教孩子认识这是很正常的事,也不错。爬了一些楼,我理解再发个信没必要。把小孩们对立起来也真的没必要。
1我回的不是楼主 2不知道别人,我有三四岁时感到自尊受伤的记忆,小学四年级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有,也自己决定很多事情了。 3家长施压是伤害对方孩子和自己孩子的自尊。家长要不要脸?我想那个高赞回帖作者是默认不要的
情商高不知道, 脸皮厚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