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人也是时代的悲剧了 本来都是老上海人知识分子家庭,看名字都是当年的文化人 一个因为各种运动这么晚结婚生孩子还有自闭症,当时的条件也没法很好医治,一个丁克可能也是自己的选择。 anotherhome0713 发表于 2022-03-20 00:01
哥哥丁克可能也是和运动有关,耽误了最佳生育年龄 casperduo 发表于 2022-03-20 00:03
“漆氏在江西宜丰是一个大家族,漆畹生的生父漆璜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20世纪40年代曾在北京做过特别刑事法庭庭长,后被动荡的局势牵连,整个家族逐渐沉寂。”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看完觉得好压抑 buswell 发表于 2022-03-20 01:19
好悲凉 小孩儿如果健康就完全不一样了 话说小孩儿会笑会闹还可能是孤独症吗? April4 发表于 2022-03-19 23:32
刚看了9天渣,再看这个,唉,人生太黑暗了。。。 huaren_ID 发表于 2022-03-19 23:48
我记得自闭症患者婴儿时期是正常的,一到两岁的时候开始倒退。所以一岁的时候会笑会闹还蛮正常的。 friendmm 发表于 2022-03-20 03:16
这个哥也挺差劲!!这么多年不去看看弟弟。明明知道有个无自理能力的侄儿,置之不理,连弟弟的丧葬都不管! 这个哥2021年才癌症死,19年还有能力给保姆把遗产安排得好好的。自己的亲弟弟十年前2011年孤独死在家中,这哥当时才77岁,不说去安葬弟弟,连一分钱都不出! 千万遗产,只字不提侄儿,一分钱也没留给侄儿。 人怎能凉薄至此!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0 10:13
好长 。我快速看了下,不知道有没有漏掉内容。但是哥哥这么有钱,为什么没帮一下弟弟? 弟弟一直写信给哥哥,不像是关系不好的吧?哥哥就坐视弟弟穷困中病死了?不理解。 sun1985 发表于 2022-03-20 10:21
文中提到信在弟弟提到和哥哥搬到一起去住这个建议以后戛然而止,我猜是不是哥哥很不想弟弟搬来一起住(怕麻烦,还有个自闭症儿子),在回信里说了些很harsh的话,导致弟弟再也不再写信了。 猜 发表于 2022-03-20 10:27
这个哥也挺差劲!!这么多年不去看看弟弟。明明知道有个无自理能力的侄儿,置之不理,连弟弟的丧葬都不管! 这个哥2021年才癌症死,19年还有能力给保姆把遗产安排得好好的。自己的亲弟弟十年前2011年孤独死在家中,这哥当时才77岁,不说去安葬弟弟,连一分钱都不出! 千万遗产,只字不提侄儿,一分钱也没留给侄儿。 人怎能凉薄至此!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 2011年,从上海到北京有飞机有高铁,就算坐轮椅,也不是不能行动。何况这老头又活了十年好好的。就算人不能动,钱总可以出吧?钱也一分不出! 看到哥死家里十几个脸盆,弟死家里屎尿横流,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自己的破烂一样不丢留着,自己的弟侄弃如敝履!比敝履还不如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0 10:13
而且至少文中的信都是弟弟写给哥哥的,各种细腻感情,这哥哥貌似没啥感情? eda2k4 发表于 2022-03-20 11:47
觉得大哥可能也有苦衷的 毕竟是个老人了 还要弟弟和他儿子来住自己家里 怎么照顾呢 可能他也是自身不保只好划清界限了 cutie 发表于 2022-03-20 12:50
这家人有自闭的基因。而不少自闭的人对感情都比较冷漠。这也是为啥很多照顾自闭孩子的父母非常心痛,感情大都是单方面付出。我不是替这家的大哥推脱,但很有这个可能。以前对自闭认识不足,能发现自闭的都是比较严重的。但以兄弟两人的生活社交模式看,他们很可能也有一些自闭特质。也许有轻微自闭症。 iat 发表于 2022-03-20 12:57
他对护工可不自闭,考虑得非常仔细周到。日记中多次提到。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0 12:59
护工对他好,他就对护工好啊。和几十年不来往的亲弟弟感情不如护工好,也是可能的。血缘不是高于一切的。这个护工比湾区渣男强,照顾了几年的老人,拿了人家的遗产,也尽心给办了丧事,还把骨灰安葬到老家自己父母旁边,以便扫墓了。渣男拿了老婆遗产,骨灰还没入土为安呢。渣男和亡妻也20年的感情了,很可能比文中老人兄弟俩共同生活年头长。 iammaja 发表于 2022-03-20 13:03
回复 51楼临时工的帖子 你不了解自闭。不少自闭的人缺乏共情能力。他更多的是关注自己。你看他大哥写的多半都跟自己相关,翠翠也是因为照顾自己,他才会关注。对于久未见面的弟弟和侄子,他很难会考虑他们。因为他不能体会到他们有难处。 iat 发表于 2022-03-20 13:21
划清界限没问题。 不奔丧,不闻不问,整整十年时间全当这个侄儿死了!弟弟的存款冻死在银行,侄儿非行动能力人。全靠养老院院长善心安排。 可他为自己的护工打算得仔细,既能查法律又能录音又能公证。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0 12:54
所以就是实用主义很自私啊。 血缘虽不高于一切,但中国人有基本的伦理。 如果小明是个正常人,这老头所为无可非议。 问题是他自己的亲侄儿是个不能自理的孤儿,作为亲伯父,即使从未谋面,没有感情,也有道义人伦上的责任! 当然,我是老派人,可能现代人三观已经把这些我认为是人伦常理的东西抛弃了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0 13:08
办理遗产手续的人走家串户,从上海到北京,花费不小吧,在中国,都是政府出了,时髦的说法纳税人的钱,反动的说法是维稳支出。 在美国,这都应该是私人律师的事 wmn 发表于 2022-03-20 12:33
政府出钱吗?我还以为是那个翠翠出钱,找公证员办遗产公证 wetwild 发表于 2022-03-20 15:14
那又怎么样呢 即使是兄弟姐妹 反目的我见的多了去了 他能做什么?把钱拿出来 帮弟弟儿子找地方养着? 北京上海两个系统好不好 上海的老人想去北京养老或北京的想去上海养老都绕的乱七八糟 他一个老人 觉得好多家庭里事情外人说不清楚 只希望国内国外对自闭儿能更宽容 最好有那种facilities来帮着他们过完一生 也许他们家长有生之年可以把遗产都给这种facilities 之后有法律监督他们必须照顾孩子直到最后 cutie 发表于 2022-03-20 14:13
50多了找个年轻农村姑娘生孩子是自私的 悲剧的开始[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2022-03-20 18:04
太唏嘘了,人世间多少苦难!小明的母亲应该是因为怀孕诱发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得了红斑狼疮。小明应该是因为父亲年龄太大导致的自闭症。audralin 发表于 2022-03-20 20:14
层主要求太高了。我觉得,生活中,大家都能善待对你好的人,就是个很好的普通人了。有些人连这都做不到。这个伯伯,可能一辈子没见过侄子,失联也多年了,正常理解确实没啥感情。这种靠政府民政部门比靠亲戚强啊,文中小明也是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和安置。 iammaja 发表于 2022-03-20 14:16
我觉得你有点不太明白情况。这个侄子不是正常人,是需要有人照顾的。当初弟弟去世的时候,如果大伯说我是亲人我管,那单位绝对推给他,他一个77岁的老人自己都需要照顾,怎么可能去照顾一个精神病患者?如果揽上,那最后也就是把自己拖死,然后这个侄子再接着去福利院。 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最好”的。这个孩子被政府永远照顾起来,房子被政府收了做费用支出。这孩子本来就没跟大伯见过面,情分远比不上真正照顾他几年的护工。而且就算大伯的千万遗产(估计也就是上海一套房)拿出一部分给这个孩子,还不是进入政府部门的预算?你认为大伯那样处置算是有情义,细想起来是不是有点天真单纯? 两兄弟的关系一定算不上情深意重。大伯该做的是在弟弟去世之前支持一下弟弟困难的生活。看起来好像没有,如果是真的这点过分了,毕竟大伯工资多一点,寄点钱还可以。估计是自己无后,也不会想着花钱养弟弟的傻儿子。至于弟弟去世之后我觉得大伯的处理是理性也恰当的。如果他揽着顶多把他自己拖死,于人于事都没什么益处。 Confuse 发表于 2022-03-20 21:50
我只能从文章中了解情况,我的议论也只能根据文中所述。 如果我的设想天真单纯,那么为小明张罗办展的人们显然也是天真单纯的人,因为他们办展为小明募捐到的钱也"还不是进入政府部门的预算"?只能说世界上除了精于算计谋求"最好"结果的人们,也有凭一念善心良心做事的人。 一叶知秋,这大哥生前毫无帮助,身后片字不留,不要说钱,遗嘱中只字未提侄儿,还需执行人查防。从法律从理性从效率,无可非议,从人伦从常理,难以理解,仅此而已。 现在的结果还好,是因为死者的单位办事的妇女和敬老院院长的负责和善良。如果各个环节中稍有差错,结果很差,甚至"最差"也不是没可能。这种事难道还少吗? 临时工 发表于 2022-03-21 08:45
“畹兄:近况如何?念中。” “我于九月六日11时3分开始变为一个男孩的爸爸,现孩子取名征求你的意见,望函告......” 信里的文字印在了白色的墙面上,一排泛黄、边角褶皱的信封横贯其间。上海一家咖啡馆里,陈列着63封家书,最早的写于1981年,是漆黔生写给哥哥的信件,从北京寄往上海,跨越26个年头。 写信人漆黔生是一名数学老师,他在信中常常提到“孤独”,而写信似乎是他排遣情绪的出口:他喜爱文学和音乐,多次给哥哥寄来自己写的诗,询问是否有小提琴演奏曲的磁带;他爱怜妻子,曾一笔写过新婚的喜悦,但更多的文字表露了对妻子病逝的哀恸,“贵香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于人世,我的烦恼和悲痛是无法形容的”;作为一名父亲,漆黔生毫不掩饰对孩子的偏爱:“孩子眼睛大而亮,眉清目秀”,不过更长的时间里,他反复诉说的是孩子罹患自闭症后内心的挣斗,“长得如此美的一个孩子竟然是孤独症者,真令人万分痛心。” 2011年,他被人发现病死家中。 这是一场少有的以普通人信件为主题的遗物展,信件的发现源于其哥哥、也就是收信人漆畹生的遗物整理。2021年4月底,漆畹生逝世,他妻子也已离世,两人没有子女,遗产如何继承成了问题。8月,遗物整理师西卡受到公证员季晨委派,到漆畹生家中整理遗物,寻找遗产继承人的线索,意外发现,这捆信件就堆在书柜深处。 信件于今年3月被整理展出,透过信中的文字,人们得以触摸两个逝去的孤寂生命。而随着信件一同被打捞出来的,还有另一件令西卡和季晨都挂念的事:漆黔生的自闭症孩子,如今应当33岁了,他还活着吗?他过得好不好?
哥哥丁克可能也是和运动有关,耽误了最佳生育年龄
宁可丁克,也不要像弟弟那样,生个有病的孩子,多出了很多的辛苦。
我也认识这样的被批斗的家族的后人,结局也很悲剧,这个是时代的悲剧,对于中国过去最精英分子的那批人及其后代的折磨和绝杀,希望历史早日还给他们公平。
Youtube “书斋夜话” 的栏目主: 任松林的家庭遭遇和这家人也很像。
我记得自闭症患者婴儿时期是正常的,一到两岁的时候开始倒退。所以一岁的时候会笑会闹还蛮正常的。
这几天心情真的很差……觉得很灰暗很难受
是这样的。现在看自闭症人好像越来越多,不知为什么。
这个哥2021年才癌症死,19年还有能力给保姆把遗产安排得好好的。自己的亲弟弟十年前2011年孤独死在家中,这哥当时才77岁,不说去安葬弟弟,连一分钱都不出! 千万遗产,只字不提侄儿,一分钱也没留给侄儿。
人怎能凉薄至此!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
2011年,从上海到北京有飞机有高铁,就算坐轮椅,也不是不能行动。何况这老头又活了十年好好的。就算人不能动,钱总可以出吧?钱也一分不出! 看到哥死家里十几个脸盆,弟死家里屎尿横流,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自己的破烂一样不丢留着,自己的弟侄弃如敝履!比敝履还不如
他家祖上能被搞是有自私因素在内的
文中提到信在弟弟提到和哥哥搬到一起去住这个建议以后戛然而止,我猜是不是哥哥很不想弟弟搬来一起住(怕麻烦,还有个自闭症儿子),在回信里说了些很harsh的话,导致弟弟再也不再写信了。
我分析,从2007年弟弟提出抱团养老后,哥哥就不再回信与弟弟断绝了来往。当然我也能理解哥哥对这种巨大包袱的恐惧和抗拒。 但是,作为一个人,自己亲兄弟惨死家中,又有一个🈚️自理能力的侄儿,他居然不去看一眼,为了怕沾上麻烦全丢给弟弟的单位处置,实在让人感到心寒! 他弟弟在信中多次向他表示困难,求助,但凡哥哥有心,资助些钱请个保姆(弟弟信中的"互助者"),弟弟说不定都不至于惨死!他自己倒知道请个护工十余年! 我看了好生气
唉,就算不想搬到一起。稍微资助一点点也好啊。不知道兄弟俩小时候和年轻时候关系怎样。
我觉得也是啊,虽然这个哥哥有权不管,但是宁可把遗产给保姆也不愿照顾一下弟弟和侄子,不要全部,一点点都不行,这心是何其坚硬啊。
是啊,不想搬一起可以理解。 但完全可以稍微资助一下。
快速看了一遍,可能理解有误:哥哥这一千多万的遗产应该都是房产吧,不一定有很多现金?不过应该退休工资还是比较可观的,拿出来一点资助自家弟弟侄子还是有能力的吧。
同意楼上临时工mm的,这哥哥抠门的很。读书人是吧,有文化是吧,文邹邹地书信来往给点“人文关怀”是吧,说直白一点,邹来邹去的啥用没有,不如孔方君。很多所谓书香门第出来的读书人,凉薄得很。
兄弟俩都不是完全没钱,但也不是有钱到可以不用担心将来,别太苛刻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哥哥是个读书文化人,一屋子上千本的书,但是心狠起来读多少书都没用。这个真是和文化程度, 读书多少没有半点关系。
而且至少文中的信都是弟弟写给哥哥的,各种细腻感情,这哥哥貌似没啥感情?
😓哥哥的遗物里面当然只有弟弟的来信
看样子是哥哥不希望和弟弟住一起,所以后面就不来往了。 哥哥的回信应该在弟弟那里,估计已经丢掉了,不然就可以还原全过程。
这个猜测十分合理
老头千万遗产也可能就是一套自住房啊,除了房子之外不见得多有钱。77岁的老人,身体一定好么?
弟弟不是穷困死的,身后也给自闭症儿子留下房子和存款了的。当时77岁,可能只有一套自住房的哥哥,不一定有网友们想象中的能力,至少他肯定没能力做侄儿的监护人。
在美国,这都应该是私人律师的事
划清界限没问题。
不奔丧,不闻不问,整整十年时间全当这个侄儿死了!弟弟的存款冻死在银行,侄儿非行动能力人。全靠养老院院长善心安排。
可他为自己的护工打算得仔细,既能查法律又能录音又能公证。
他对护工可不自闭,考虑得非常仔细周到。日记中多次提到。
护工对他好,他就对护工好啊。和几十年不来往的亲弟弟感情不如护工好,也是可能的。血缘不是高于一切的。这个护工比湾区渣男强,照顾了几年的老人,拿了人家的遗产,也尽心给办了丧事,还把骨灰安葬到老家自己父母旁边,以便扫墓了。渣男拿了老婆遗产,骨灰还没入土为安呢。渣男和亡妻也20年的感情了,很可能比文中老人兄弟俩共同生活年头长。
所以就是实用主义很自私啊。 血缘虽不高于一切,但中国人有基本的伦理。 如果小明是个正常人,这老头所为无可非议。 问题是他自己的亲侄儿是个不能自理的孤儿,作为亲伯父,即使从未谋面,没有感情,也有道义人伦上的责任!
当然,我是老派人,可能现代人三观已经把这些我认为是人伦常理的东西抛弃了
你不了解自闭。不少自闭的人缺乏共情能力。他更多的是关注自己。你看他大哥写的多半都跟自己相关,翠翠也是因为照顾自己,他才会关注。对于久未见面的弟弟和侄子,他很难会考虑他们。因为他不能体会到他们有难处。
好吧。那自闭,抛开确诊单看表现,就等于自私。
那又怎么样呢 即使是兄弟姐妹 反目的我见的多了去了
他能做什么?把钱拿出来 帮弟弟儿子找地方养着?
北京上海两个系统好不好 上海的老人想去北京养老或北京的想去上海养老都绕的乱七八糟 他一个老人 觉得好多家庭里事情外人说不清楚
只希望国内国外对自闭儿能更宽容 最好有那种facilities来帮着他们过完一生 也许他们家长有生之年可以把遗产都给这种facilities 之后有法律监督他们必须照顾孩子直到最后
层主要求太高了。我觉得,生活中,大家都能善待对你好的人,就是个很好的普通人了。有些人连这都做不到。这个伯伯,可能一辈子没见过侄子,失联也多年了,正常理解确实没啥感情。这种靠政府民政部门比靠亲戚强啊,文中小明也是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和安置。
对,而且大哥应该除了房子,养老金不多。而且貌似有洁癖,所以不愿意和弟弟及侄子同住。弟弟和侄子的医保在上海那个时候不能使用了,基本是无解。
政府出钱吗?我还以为是那个翠翠出钱,找公证员办遗产公证
应该是从遗产里面出
简直了!回这位层友还有楼下说我要求高的层友,还有说不能同住的层友。
"他能做什么?" 说说我的"高"要求
1,参加弟弟的葬礼 2,如做不到1,通过委托授权等办法帮助取出弟弟的存款供侄儿住养老院,妥善安排侄儿 3,如果1,2都做不到,在死后遗产中分出哪怕五万十万资助侄儿今后的生活费。
这些要求难道不是人之常情?我什么时候要求他监护甚至同住?我说了理解他听到弟弟说要共同养老吓死了,也不可能。
但上面提的三点,哪一点都不会对他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就算他活着时没钱不能资助,身体差不能奔丧,他死后不需要房子,房子卖了,这么大一笔钱,翠翠得一千万和九百九十万有什么区别吗?
甚至哪怕一分钱不留给侄儿,在遗嘱中交代翠翠去探望一下侄儿总可以吧?
他压根就不记得有这个侄儿,当侄儿已死。
当然他的做法合法,和九天渣是一样的。如果这样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宁可相信前面一位层友讲的"自闭"的原因,心里好受点
农村姑娘还挺好看的
我也是这样想的
一辈子没见过面的侄子,没有感情。
一个照顾自己很好的护工,十几年了,还给办身后事,当然是护工了。
这个是老人,不是中年人,哪有精力照顾自闭症侄子, 政府管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说到奔丧,异地的兄弟姐妹去世,快八十的其余兄弟姐妹,很多都是派儿女过去,自己出点钱。除非身体很好,异地的话,基本自己都不去葬礼。
这哥哥一个儿女没有,自己就很惨了,不去奔丧也是可以理解。
但这个哥哥对他的保姆安排照顾的很好,一点也不自闭
我只能从文章中了解情况,我的议论也只能根据文中所述。
如果我的设想天真单纯,那么为小明张罗办展的人们显然也是天真单纯的人,因为他们办展为小明募捐到的钱也"还不是进入政府部门的预算"?只能说世界上除了精于算计谋求"最好"结果的人们,也有凭一念善心良心做事的人。
一叶知秋,这大哥生前毫无帮助,身后片字不留,不要说钱,遗嘱中只字未提侄儿,还需执行人查防。从法律从理性从效率,无可非议,从人伦从常理,难以理解,仅此而已。
现在的结果还好,是因为死者的单位办事的妇女和敬老院院长的负责和善良。如果各个环节中稍有差错,结果很差,甚至"最差"也不是没可能。这种事难道还少吗?
你是昨天出生,不知道很多网文为了吸引眼球会隐瞒或者夸大事实吗?
如果发现细节有不合理对不上的地方,就不应该对网文写的东西照单全收。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道德审判完全没法为自己辩护的去世老人,还把人家遗产都安排上了,简直了!
你还真是天真单纯到了一个程度。你真觉得那个展览主要是为小明筹款?人家都说了主要是让大家警醒做好生前计划(就是买保险啊养老计划啊。。)。拿这件事做个筏子,扣掉各种费用(这个费用可以随便报)还剩几个钱给小明的福利院不说,拉到的生意是不会放在小明名下的。你觉得别人就是一念善心做事?用卖点制作节目带来的流量和名声都是财富,但跟小明一毛钱关系没有。不过这个展览和报道社会效应是好的,这点我觉得已经可以了。
至于大伯后来做了什么,有没有去查看侄子…你我并不知道。就不要自己做假设去严辞审判人家了。遗嘱中不提侄子我觉得是最好的,都已安排完了,不要再生事端,让他所想报答的,真的好好照顾了他的人有更多麻烦,那才真是不仗义加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