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catakiri的帖子 大包是2016 ivoryzz 发表于 2022-03-18 23:36
17年吧,之前和quant,统计啥的差距不大,这几年彻底甩开来了 yangff 发表于 2022-03-19 00:40
俺觉得二十多年前,周围码农已经是比其他行业高一截了。 artdong 发表于 2022-03-19 00:35
码农赚钱很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08年? catakiri 发表于 2022-03-18 23:35
回复 1楼catakiri的帖子 2009以后吧 之前非管理岗一般员工没有股票 后来开始给股票就水涨船高了 还记得netflix搞的那个hr101 那以后大家都搞unlimited pto oqo 发表于 2022-03-18 23:39
不可能,08年经济危机之前绝对是金融最火,我知道的一些名校的CS博士毕业都去找quant了。 大概14年开始,听说CS就有拿大包的了,不过那时候还是很少的,大概17,18年变成普遍现象了 multiplelife 发表于 2022-03-19 00:51
12年以前cs和ee也就相差10%-20%。google的起薪大概10-11万,总包15万左右就算好的了 13-14年FG开始抢人 15年google和apple因为“互不挖人”的君子协定侵害了员工跳槽权,class action赔了一笔巨款 然后基本每年涨15%-20% 15年前所谓四大高薪工种,马工硅工油工矿工的说法还很流行。到16年以后,就不大听得见硅工油工矿工这些词儿了 helloterran3 发表于 2022-03-19 01:00
高薪工种为什么没有金融?还有一个工种,consulting好像薪水很高。 elee555 发表于 2022-03-19 01:25
矿工就是金融啊 Consulting很多都包括在马工和金融里面了吧 multiplelife 发表于 2022-03-19 01:38
我记得2007年时,人人都在搞精算 catakiri 发表于 2022-03-18 23:37
consulting应该是一个单独的工种,好的公司号称big there, MBB 三个大公司。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进了big there 中的一个,现在是Managing director 外加partner,听说这一行很赚钱。 elee555 发表于 2022-03-19 01:48
听说MBB做上去以后前景好,上限高 allattit 发表于 2022-03-19 02:09
我记得13,14年左右,Google fresh PhD的包裹是17万,在当时真的已经算是大包了。一般quant fresh PhD能拿到17万以上的凤毛麟角,13万左右是正常market price。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2-03-19 02:04
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敢兴趣,我比较感兴趣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我一直重仓tech股票,希望能托码工的福,多赚几年钱。 elee555 发表于 2022-03-19 00:55
回复 26楼allattit的帖子 MBB这一行又不是一个个nerd码农可以高攀 码农就是最容易达到高薪的行业 wfmlover 发表于 2022-03-19 02:58
13 年的时候我也考虑过转行拿到过一个马工offer,12,13万,就在硅谷。跟我当时在本火坑专业中部工资一样,没转。13-18年没有太大变化。 18年马工包裹开始狂涨, 那年确实有30万的offer。到现在平均一百万。我自己感觉,是因为这几年对于有价值的人才市场更承认了,而马工里有价值的又特别多。 总的来说,人要往前看,不进则退。如果每年长不了百分之二十就是退步 3906 发表于 2022-03-19 04:59
那你亏大了 eragshs 发表于 2022-03-19 13:23
Consulting 一定要到partner teadances 发表于 2022-03-19 16:59
2010年那时候Google给应届才10万,还是湾区的职位。微软啥的才7,8万。 主要还是因为股市好,各个公司都在扩张。 然而泡沫终有破灭的时候。很多公司的扩张就是盲目的,比如谷歌,搞了那么多FANCY的玩意,有几个能盈利的? 码农说实话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的工种。早年的时候很多名校的聪明人都以写代码为耻的。 woyaoshou 发表于 2022-03-19 20:43
老中做partner? 费老劲了 lalawawa 发表于 2022-03-19 17:28
回复 62楼teadances的帖子 码工不是躲在角落安静的写code 白天开会, 和x function 撕逼 晚上能有时间写点code感觉真好 gudugudu 发表于 2022-03-20 02:14
说实话,我没有太明白你argue 的点在哪里?是说马公的primary responsibility 不是coding, 而是开会? 这个我还挺surprised 的。或者你是manager or architect? 不确定有多少代表性。看得出一定是大厂,那更说明性价比高了。如果是在challenge “安静”, 我的理解在公司里声音的大小和接触的人有很大关系。打个比方吧,能和CEO 打交道的人,声音一定很大。 teadances 发表于 2022-03-20 02:46
大部分的马工主要是写code,但是高级别的马工绝大部分不是靠写code为生,dealing with vp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不明白你家consulting的优越感在哪里? ILoveEcho 发表于 2022-03-20 03:01
很多行业都有很多有价值的人的。科技公司过去几年股票飞涨真的应该感谢FED孜孜不倦的QE. teadances 发表于 2022-03-20 03:02
code主要是初级马工写。到了L6以后马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开拓scope给手下找project跟cross function对撕etc。Level越高impact相应越大。L9+的马工本身就是VP fellow。 fntan 发表于 2022-03-20 05:34
有个词叫Apple to Apple comparison.算了,我的意思表达完了,为了argue而argue没有意义。我不会再回贴了。 teadances 发表于 2022-03-20 08:46
大包是2016
其实工程师都有个十万年薪很正常。 什么时候码农有了那种工作没几年就年薪二三十万年薪以上的
2009以后吧 之前非管理岗一般员工没有股票 后来开始给股票就水涨船高了 还记得netflix搞的那个hr101 那以后大家都搞unlimited pto
俺觉得二十多年前,周围码农已经是比其他行业高一截了。
差不多,15年左右quant还很火,到处都有很多理工男讨论怎么转quant的
怎么可能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正赶上IT泡沫,二十多年前我有好几个同学转行做计算机毕业找不到工作被迫又转回原行业。
不可能,08年经济危机之前绝对是金融最火,我知道的一些名校的CS博士毕业都去找quant了。 大概14年开始,听说CS就有拿大包的了,不过那时候还是很少的,大概17,18年变成普遍现象了
12年以前cs和ee也就相差10%-20%。google的起薪大概10-11万,总包15万左右就算好的了
13-14年FG开始抢人
15年google和apple因为“互不挖人”的君子协定侵害了员工跳槽权,class action赔了一笔巨款
然后基本每年涨15%-20%
15年前所谓四大高薪工种,马工硅工油工矿工的说法还很流行。到16年以后,就不大听得见硅工油工矿工这些词儿了
08年大放水之后吧
我有个学cs的师姐就是那时候转了金工,现在在投行做risk,也不知道后悔没有
高薪工种为什么没有金融?还有一个工种,consulting好像薪水很高。
矿工就是金融啊 Consulting很多都包括在马工和金融里面了吧
consulting应该是一个单独的工种,好的公司号称big there, MBB 三个大公司。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进了big there 中的一个,现在是Managing director 外加partner,听说这一行很赚钱。
re.2010年左右CFA啊四大啊MBB啊quant啊投行啥的挺火的,当时说到码农就是以为做网站的,虽然收入不错,但跟搞金融的不能比。
听说MBB做上去以后前景好,上限高
嗯,是这样。我那个朋友不是太熟,具体收入多少不清楚,不过看网上有人透露,junior partner 500K 到一个million。我朋友那个位置属于senior level,听说一年至少一到两个million,没有上限,做的好一年4M+。
MBB这一行又不是一个个nerd码农可以高攀 码农就是最容易达到高薪的行业
MD 外加partner至少1个米,贼挣钱,JPM的MD会达1.5m……
13 年的时候我也考虑过转行拿到过一个马工offer,12,13万,就在硅谷。跟我当时在本火坑专业中部工资一样,没转。13-18年没有太大变化。
18年马工包裹开始狂涨, 那年确实有30万的offer。到现在平均一百万。我自己感觉,是因为这几年对于有价值的人才市场更承认了,而马工里有价值的又特别多。
总的来说,人要往前看,不进则退。如果每年长不了百分之二十就是退步
同希望。。拿不了大包的在股市拿也行。。
这一行还有个好处就是晋升特别快,但是付出也巨大就是了
那你亏大了
找实习的时候我有同学找去dropbox,当时一个月给了一万出头
我找的一个月五千
就不太想去犹犹豫豫的
于是单位主动给了sign on和住宿补贴
连实习生都有了sign on。。
别的专业对于有价值的人才也跟着涨了。只是有些人的工作本身没有价值,特别是一些火坑。所以收入相对减少。
MBB已经不高大上了,收入不如码农大厂啊,而且天天出差。
在2000年.com泡沫之前就开始了,确切说应该是从1995年之后就开始了。
这个对语言学校长相还有皮肤颜色要求太多了,中国人真做上Partner的难度比码农大太多了。有那个力气随便刷刷L C,真比Partner容易太多了。至少不要求长相吧
老中做partner? 费老劲了
主要是要发股票,股票占一半以上,其他传统行业没有那么多人投资
码农说实话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的工种。早年的时候很多名校的聪明人都以写代码为耻的。
2010年工资的确不高,那时候好多人跳槽去脸书,然后公司集体涨了15%的工资。
谷歌没有太多盈利的项目,但是有一个做到极致就够了,每年revenue都在百分之三四十地增长,看看股票的PE就知道到底有没有泡沫了。
收入与技术含量从来都不成正比,中国最早的万元户都是农民,现在有钱人也是做生意、做房地产的居多,马工只是技术工种里待遇比较好的一个职业。
不砸钱哪来的科技进步? 投入不一定有回报,moonshot往往有去无回,然而不take risk人类就在原地踏步
确实不容易.我家的还差一级,也可能就上不去了。不得不承认马公性价比高很多很多。。。consulting 到了senior manager 之上,performance evaluation 要看卖出去的billable hours.
也是人各有志。consulting 还是很锻炼人的,眼界也广, 而且deal with VP +, impact 也是很大的。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拿大包裹安静的写code. 只是这几年包裹和大厂差距越来越大了。
码工不是躲在角落安静的写code 白天开会, 和x function 撕逼 晚上能有时间写点code感觉真好
说实话,我没有太明白你argue 的点在哪里?是说马公的primary responsibility 不是coding, 而是开会? 这个我还挺surprised 的。或者你是manager or architect? 不确定有多少代表性。看得出一定是大厂,那更说明性价比高了。如果是在challenge “安静”, 我的理解在公司里声音的大小和接触的人有很大关系。打个比方吧,能和CEO 打交道的人,声音一定很大。
主要要感谢FED, 后面就不好说了
大部分的马工主要是写code,但是高级别的马工绝大部分不是靠写code为生,dealing with vp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不明白你家consulting的优越感在哪里?
很多行业都有很多有价值的人的。科技公司过去几年股票飞涨真的应该感谢FED孜孜不倦的QE.
我没有优越感啊。我只是客观的列了facts 而已。如果你有opinion 说我有优越感,我也不会去argue,因为Opinion 本来就是很subjective,见仁见智的。也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马公有优越感,因为钱多,是吧。
有卖设备时候的售前售后工程师,也叫consulting, 苦逼的和我们一起熬夜抓bug。
也有那种MBB的consultant,指点江山的。
我自己不赶热门,就跟永远不赶流行一样
code主要是初级马工写。到了L6以后马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开拓scope给手下找project跟cross function对撕etc。Level越高impact相应越大。L9+的马工本身就是VP fellow。
既然QE了也没轮到你们涨很多,不如试着开阔一下眼界,了解一下其他行业?
有个词叫Apple to Apple comparison.算了,我的意思表达完了,为了argue而argue没有意义。我不会再回贴了。
楼里这几个马工告诉你的就是,甭拿着你对某行业的一知半解来跟consulting比较。你现在明白就好。
consulting 不是也有初级员工吗 搞得好像一入咨询都跟大公司vp谈笑风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