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追求接近,很多人出国就是为了exposure to diverse cultures。所以我也不喜欢亚裔超过30甚至50%的地方。 但是如果少数族裔太少,95%都是跟你不同背景,且他们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的地方,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那么强的ego去confront的。 小孩迟早要面对真实的环境是一回事,但你什么时候去expose是另一回事。譬如早产小婴儿,他就没有长好,你不能说你迟早要面对正常的世界所以保温箱是没必要的。孩子的心理同理。
不是追求接近,很多人出国就是为了exposure to diverse cultures。所以我也不喜欢亚裔超过30甚至50%的地方。 但是如果少数族裔太少,95%都是跟你不同背景,且他们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的地方,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那么强的ego去confront的。 小孩迟早要面对真实的环境是一回事,但你什么时候去expose是另一回事。譬如早产小婴儿,他就没有长好,你不能说你迟早要面对正常的世界所以保温箱是没必要的。孩子的心理同理。 Cath226 发表于 2022-03-08 12:34
不过小孩的cultural awareness确实是需要费点周折,我们是每周开车一小时送去中文学校,接触一下中国文化。
Nope。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是这样。 人种背后的问题其实是Culture。假设都是中国人进纯白的community,里面全是乌克兰人和里面全是英国人,感受是显然不一样的。阶层改变不了的是从小接受的历史政治教育。华裔一代二代即使目前的社经地位差别很大,但之前我们在中国接受到的价值观和教育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不管你怎么说,中国的教育以公立为主,输出的价值观都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在这种教育下做出了移民选择的人,mindset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我们社区大部分白人,但是一代移民比例非常高。有西欧南欧的也有东欧南美的,这种其实就问题不大。但如果是世代就定居在这里的白人,你别说自己是个亚裔了,你就算是个东欧来的一代,也很够呛。
所以你的目标是追求接近的文化背景对吧,可是我没有,也不打算。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实际的社会环境里,比如学校,职场,人种比例和文化融合状态是流动和随机的,而一个亚裔浓度高的环境是特定的,所以相当于一个人为的成长温室。小孩迟早要面对真正的社会环境,即亚裔成员稀释很多,我希望小孩从小就习惯这样的环境。
因為過幾年 工作要搬家 等到了新城市在換區住就行了
小孩小的时候很敏感的。我娃两岁前的托儿所班上一半以上娃的妈妈都是东亚裔,去教室里接孩子的时候这些小孩就会跑我面前来交流,白女的娃基本不会过来看看我或者主动和我说话的。 他现在的学校大概50%是纯白人。他自己也会观察同学的头发颜色,直发还是卷发,肤色,眼睛的颜色这些,记得清清楚楚。好在黑头发,直发,brown或者说peach色,眼睛是hazelnut的娃都有好几个,所以他接受这样的diverse。
不是追求接近,很多人出国就是为了exposure to diverse cultures。所以我也不喜欢亚裔超过30甚至50%的地方。 但是如果少数族裔太少,95%都是跟你不同背景,且他们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的地方,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那么强的ego去confront的。
小孩迟早要面对真实的环境是一回事,但你什么时候去expose是另一回事。譬如早产小婴儿,他就没有长好,你不能说你迟早要面对正常的世界所以保温箱是没必要的。孩子的心理同理。
我会看看白人都是什么人。 5%亚裔如果白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open minded职业decent,也还好。30%亚裔但是白人都是local土生土长没出过啥远门的,说实话那真不咋地
我前面提到的不可的case是95%都是世代定居于此的白人的区。 你说的case跟我之前提的我家的社区不是差不多吗,虽然白人为主,但是background是很多样的。这种我说了没问题啊。
对啊,你可以告诉自己没有区别,但事实上方方面面都是隔阂,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受过高等教育,工作decent的,也未必open minded,所以diversity太重要了
对家长来说绝对是comfortable。 我每次跟白人妈妈约playdate都很费神,得揣摩半天人家是客气还是真的想约playdate,换了华人妈妈估计直接开口问了。。
实际上,或者说基于我的个人体验,并不存在confront的问题。我们这儿虽然白人占多数,但并不存在一个把他们连接和统一起来的共同文化内核,很多白人早就远离祖先来自的国家文化,所以他们文化结构在我看来非常松散自由和开放,同时跟他们之间又没有语言隔阂,少数族裔融入白人群体还是比较容易的。反而是少数族裔更有对文化的坚持,要是白人想融入亚裔群体可能阻力大多了,因为还加上一个语言障碍。
我自己看到的样本有限,我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观察这么多。我的孩子都是teenagers,他们学校亚裔一直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白人百分之六十多,其他是非裔西裔。我曾经担心他们会因为亚裔太少而烦恼,但是好像他们从未有过这个烦恼。另外,我知道有其他的华裔孩子,在亚裔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校,还是因为他们的亚裔身份烦恼,因为虽然他们的小世界里亚裔很多,外面更大的世界里亚裔毕竟是少数。所以孩子和孩子真的太不一样了。
我以前也是类似看法 疫情之后彻底变了 网络时代什么知识都可以自学 不一定需要搬到亚裔多的大城市才能长见识 更何况每周末出去浪,呼朋引伴聚餐踏青钓鱼滑雪之类的也未见得就精神生活丰富了 只不过自我感觉很忙碌充实 真正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在哪里都不会寂寞 读书写字练琴摄影学外语做旅行攻略 周末根本不够用 哪怕独自宅家也完全不会无聊
我坚持的只是,diversity跟SES关系没那么大,跟cultural backgrounds关系更大。无论人种状况如何,孩子都最好在一个cultural diversity程度更高的社区生活。 你说的例子都没有说明SES有什么作用,基本都是在证明我的观点啊。
支持这个diversity 就是要和Open minded的人交往,不是必须同种族
我没搬出来也和你类似感觉。但是山外有山。华人会挑,华人多的确好地方。
那你最初对我的nope指的是?
小孩越大越有种族意识,都和类似背景的一起玩
我娃的同学家里说英文的比大熊猫还罕见。幼儿园老师全部是一代移民,口音南腔北调的。娃很早默认了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至少两种语言,他自己也从别的小朋友哪里pick up了一些其他语言的单词。还教会了一个墨西哥小孩在家里说"不要!" 导致他妈妈专门问我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娃最近总是buyaobuyao....我们这里是亚裔稀少的玉米地,但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同样稀少。
你太强调SES。事实上culture跟SES关系不大
SES还是有关系的,就像我们给教育程度高和职业背景好的人的默认信任,会高于一个这方面比较低的人。以此类推,白人对一个进入他们社区的亚裔,多半也是依赖一些比较直观的条件做最初的判断。
同感,这样的小孩反而不会跟非亚裔孩子有距离感,对亚裔没有情感依赖,不需要亚裔的存在来支撑自信,也不会刻意找亚裔做朋友。
30%的亚裔有啥可卷的,啥时候70%才算卷
没错
其实亚裔一代之间的隔阂非常大
我感觉自己还是跟一代移民更聊得来。哪怕对方不是华人/亚裔。
我和层主感觉差不多。我家一直在华人少的地方,娃从小到大,学校白人比例都比其他族裔高很多,但是我家娃们,貌似没觉得有啥困扰的,学校也没有同学特意pick on race。娃的朋友也是白人为主,但这个是人口组成决定的,不是娃特意选的。娃只在中文学校能看到满眼的其他abc娃。
你从100%亚裔的中国出身现在不习惯吗?
的确是不习惯呀。要是习惯怎么还会有这个网站的存在。
住在华人区, 确实卷 指的当然不是去after school, 那对家长来说单纯是优势 但是光上课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你有娃上高中吗? 有的话自然有体会 房子肯定是华人多的地方卷. 华人对房子有特殊情结, 别的族裔没有这么大面积搞房子的, 所以好地方+华人是卷上加卷 但是, 对于很多ABC小孩, 尽管有这些问题, 我再选一次可能还是会选华人多的地方. 小孩子的心理健康几乎高于一切
法拉盛
我的习惯是有成本的,经历了cultural shock,可是我把小孩先放进一个cultural bubble里然后放出来,我图啥?
热,小孩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里,不存在适应一说。而且如果说适应,我感觉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比成年人强。
你是ABC么?
你确定美国社会是百分之八十的白人? 要知道现在出生的白人娃连一半都不到,小朋友将来走上社会的时候,整个社会是个混合体,早就不是白人主体了。
为啥种族意识这么强烈? 我们家没什么感觉啊。多打扮打扮,长得漂亮的abc 很好混的,尤其女孩子。 觉得歧视的长得像民工那种。
华人多的地方也是一个阶层在一个社区,没差别啊。当然亚洲人越多越好。
所以说其实应该搬去墨墨为主的区吗?? (说实话我挺喜欢他们那里的氛围的,周末公园里一大家子穿的五彩缤纷唱歌跳舞,我一个外人看着都觉得开心)
这么说,加州很多的亚裔孩子们都是culture bubble长大的,长大了怎么样了,出社会被shock了吗?
说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