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夜情的描写了吧?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所以说什么on night stand 啊,open marriage, role play, cosplay 啊,听上去洋里洋气的,都是中国老祖宗们玩剩下的啦,早玩过了!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夜情的描写了吧?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所以说什么on night stand 啊,open marriage, role play, cosplay 啊,听上去洋里洋气的,都是中国老祖宗们玩剩下的啦,早玩过了!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越人歌》佚名 (先秦)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2c4somJbLg?showinfo=0
对就是这个电影里。
花千骨里也有这首
为啥今天发这首诗?
我记得大秦帝国那个小说里面也提到了这首越人歌。
情人节
情人节?
情人節吧。中國漢字詩詞的表達愛情的真是優美多了。
中文是联合国法定工作语言之一
我前不久的帖子里刚谈过这首诗啊!还续了这两句啊: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枝上青叶脉脉兮,聚散依依
下面是我写的帖子: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创作故事
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 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选自《先秦诗文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版)
关于这首诗更多的解说,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里提及的很有意思的典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47176/answer/215095311
《说苑·善说篇》中用汉字对越语原文有记音。其记音原文是: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后来,学者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根据这些发音,对照现在泰语(古越语和现在的泰语同源),逆向翻译出了原歌词的意思。你可以看看当年楚人翻译的是多么的准确,但更加精美了!尤其是按照楚辞的规范填补、修改了几处,才使得这首诗流传百世,一直到今,尤其是最后这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诗歌的发展就是这样啊,文字的传承,美的传承,情感的传承。
今天,此情此景下,我随性再添两句吧。愿在人生之路偶然回首往事,依稀来时,一片青荫,一座木亭,曾经有人、有诗与共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枝上青叶脉脉兮,聚散依依
300年后,一位高举着小旗的年轻导游带着一团的游客,举着小喇嘛对大家说,大家看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着重介绍的景点“谈诗亭”,我先说下历史背景,然后留下五分钟给大家拍照哈。300年前,一位青年诗人,唯美那种,在这里偶遇一位青年女子,俩人谈论起诗歌,起了些争执,后来这位女子不辞而别。若有所失的青年诗人挥手在亭中写下了这段名句。为了纪念这次偶然的相逢,后人把这个亭子取名“谈诗亭”。大家看看周围这山峦叠嶂,郁郁葱葱,想象下当年,一对青年男女在此偶然相遇谈诗的美好和惆怅吧~~~
不过,再anyway,我觉得,导游提及的这位青年女子说的译作不如原作,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此情此景,更有那时那刻。
想象下,当年一位渡江船夫,突然见到翩翩公子登船渡水时的那种起伏感受(据说当时,温润如玉的楚国王子还双手轻抚着这位糙汉船夫的双肩,说了句,拜托你了),交应着船儿在江水中摇摆,那一刻的搴舟中流,那一刻的“得与王子同舟”的“心几烦而不绝”,“心悦君而君不知”,简直了!楚人的译诗虽然文字更优美,但那种粗糙又细腻,如梦又真实、忐忑又决绝的“原味”确实不可复原。尤其平添出的这传世名句:“山有木兮木有枝”,也有些多余了。
最是初相见~~~~
狭隘。。。
哎
你看看前面我贴的我这段解读,说的也很好吧!
想象下,当年一位渡江船夫,突然见到翩翩公子登船渡水时的那种起伏感受(据说当时,温润如玉的楚国王子还双手轻抚着这位糙汉船夫的双肩,说了句,拜托你了),交应着船儿在江水中摇摆,那一刻的搴舟中流,那一刻的“得与王子同舟”的“心几烦而不绝”,“心悦君而君不知”,简直了!楚人的译诗虽然文字更优美,但那种粗糙又细腻,如梦又真实、忐忑又决绝的“原味”确实不可复原。尤其平添出的这传世名句:“山有木兮木有枝”,也有些多余了。
尤其是女性歌咏爱情的,像什么,你在他妈的河对岸唱什么唱,唱一百年也上不了我的床,今晚撞起胆子勇敢的游过来,我就是你的人了!愿一起床床,咱一起床床,愿私奔逃亡,咱私奔逃亡。。。你老在河对岸瞎鸡巴唱,唱到天亮,咱也上不了床。。。
诸如此类的。。。好美!
这原文是哪首啊?你翻的一点也不唯美,想不起来是哪首。
吵别人睡觉了?
呵呵,你真应该早点去偏远一点地方去漂流。 我80年代末的时候,去张家界的茂岩河漂流,逆流而上的是纤夫,纤夫都是不穿衣服裤子的,真的是啥也不穿,要山边上有女人,就直接唱歌调戏的,非常原生态。
你不会不知道这个摄影作品吧?
忘了
这居然是描写同性的?不是各种言情小说里都有这句吗?是我没文化还是那些作者没文化?
汗!你说的这个,跟美不沾边,而是赤果果的发情诗……
不是,这个男的老是在河对岸给这个女的唱情歌,可水流激荡,他又不敢游过来,就一天天唱。女的觉得这个男的,长得还行,唱的也挺好听的,可以恋恋床床什么的,但胆子有点小。。。一直想等他胆子那天大起来,游过来,几分钟就把床床的事办了。。。
可男的就只知道在河对岸唱,什么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什么独自流泪到天亮。。。哦,算了吧。。。该放就放
终于有天,把女主给唱烦了,隔着大河就喊了诗经里描写的那几句。
我自己看到的纤夫几乎100%都是男的,而且没看到一个人穿裤子。 环境和这个照片的差不多,是在岩石上面。
感觉就是一种生活,纤夫非常活跃精神的。完全可以拍他们唱歌,非常有活力的。
子惠思我 牵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原文还是很美的
你懂什么。。。
就是的啊,诗经不是这样的。
晕死,原来是歪哥翻译的太赤果果,把我带坑里了,我就说嘛,诗经里的诗词大都短而精美…
我是不懂,都是因为你的翻译把人往坑里带!
别的不说,情感的表达上,没有比我这翻译的更准确的了!
先秦女性,那种泼辣混放,不是今天的女国人能想象的。
到了隋唐都是,公主和驸马出门游猎,公主看到庙里的帅哥和尚,就当场要睡了再说,直接让老公庙外面等着,完事了一起回家,为了感谢老公给自己的把风义举,送了俩美女给老公。
就算到了宋朝,宋仁宗等那时女性也是很开放的。。。。宋仁宗带队出行,青楼妓院的小姐姐在二楼看到他,直接吆喝,吆,帅哥啊,上来玩会儿吧!
宋仁宗臊的,只能快速通过。。。
宋后期,元明起,中国女性的奔放和热烈才一步步被礼教等圈扼起来
不是这首
你说的这一大堆是古代妇女,不是诗经。孔子删诗, 诗经讲究的就是温柔敦厚,乐而不淫。你要是把诗经翻成这样,就是没理解诗经的精髓。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Oec9RlG4C0?showinfo=0
https://youtu.be/SOec9RlG4C0
敢说我对诗的理解。。。。
又是那句,你懂什么,你读过诗经全文吗?哈哈
赞“温柔敦厚,乐而不淫”!
随便在我书架上一翻,现拍一张,你看看我当年是怎么读诗经,写学习笔记的,都是这么一摞一摞的,你有几摞?
诗经成作时,中国还是母系社会非常大影响力的,女性权力和自由度非常大的, 孔老二为什么不受待见?
你说的这些乐而不淫,都是之后男权社会,父系社会站住脚后,开始方方面面给女性上枷锁后,美化这些说教的而已。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入什么的,那都是之后了,以前的中国女性都是喝酒打猎嫖帅哥的。
你根本就没get到诗经的本核所在。
最近在读《诗经》,在里面看到很多大胆奔放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粗略感受到当时女性的思想和现代女性思想有很大不同,《诗经》女性思想似乎更加自由,行为表现更加果断独立,这竟然不符合我以前对奴隶社会形态的浅层认识。于是我想通过历史的资料,去提炼女性的生存状态,简单梳理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的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背后的原因。水平有限,只能浅析,聊以自娱。文章分四个阶段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当代社会,因篇幅原因,分上下两篇,以隋唐为界。
(一)原始社会女性 原始社会大约经历了200万年,先后经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在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处于原始人群社会。这个时期,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狩猎为生,男性和女性生产力差不多。此时,个人主体意识不明显,男女地位概念朦胧,不以性别论贵贱。 主要代表文化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陕西陈家窝蓝田猿人化石,公主岭蓝田猿人化石,云南元谋猿人化石,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以母系血缘为主,孩子随母姓。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原始农业和采集果实。男性工作收入低且风险大,女性收入稳定且可观,能保证氏族全体的温饱。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此时,女性社会地位高,更受到尊敬,但是女性对男性没有压迫性,男性地位相对低一点。 主要代表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繁荣期文化,陕西大荔人、山西襄汾丁村人、山西阳高许家窑人、广东曲江马坝人、贵州桐梓人、湖北长阳人、北京周口店新洞人,以及辽宁喀左鸽子洞等中期文化,山西朔县峙峪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辽宁建平人、广西柳江人,以及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南安阳小南海、河北阳原虎头梁等晚期文化。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约5500年至4000年前,随着农业耕种和畜牧业养殖的发展,男性在社会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遍布中国大陆的母系氏族部落,先后进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氏族按照男方血统计算世系,家庭关系以男性为主,男权时代到来。此时,男性社会地位高,更受到尊敬,男性对女性有一定压迫性,女性地位偏低。 主要代表文化有: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以及珠江流域的石峡文化等。
(二)奴隶社会女性 奴隶社会由奴隶主统治。中国奴隶社会,大约经历1500年。中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中期结束。中国奴隶社会,经历夏、商、周、春秋时期。《诗经》所描写正是周朝和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奴隶社会以男性为主导,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同等的权力,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庸品,依附男性生存。社会的最基本社会单位由氏族社会的氏族部落,变成家庭。此时,女性主要受到奴隶阶级压迫,没有人身自由,男权压迫尚不严重,表现为社会地位很低,家庭地位偏低。 但从《诗经》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女性形象,可见,在春秋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此时女性还没有在精神层面受到礼教理法的深度约束和禁锢。所以,《诗经》中女子的表现,有大胆开放,有天真浪漫,还有很多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子。如《诗经》中的《箨兮》、《著》等,即是表现了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氓》、《大车》等,即是表现了女子的反抗意识。 在《诗经》年代,女性拥有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追求个性和自由成为《诗经》时代女性意识的主流,女性独立意识的自觉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现代,所以女性看《诗经》时候,经常会有畅快感,忍不住发表感慨。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的四大美女:息妫、夏姬、齐文姜、西施,从她们这些典型代表的人生经历可见,女性地位地下,但是法律上没有对女性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礼教上对女性的思想还没有深度禁锢。 由此看,奴隶社会女性主要受到奴隶阶级压迫,没有人身自由,男权压迫尚不严重,表现为社会地位很低,家庭地位偏低,但是她们思想上还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三)封建社会女性 封建社会由地主阶级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大约经历2400年。中国封建社会是从战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475年周王正式分封诸侯国到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这一段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战国后期、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封建社会时间长,朝代更替多,且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快,女性思想和地位变化较大,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 战国后期: 战国后期的女性地位和之前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诗经》所体现的:战国后期女性主要受到地主阶级压迫,有部分人身自由,男权压迫尚不严重,表现为社会地位很低,家庭地位偏低,但是她们思想上还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秦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可见,秦朝女性主要受到地主阶级压迫,有部分人身自由,男权压迫不严重,表现为社会地位很低,家庭地位不低。
汉朝: 刘邦登帝后,尊母封妻荫子,对父亲却迟迟封号,这使得汉代女人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开端。同时,儒家礼教的对女性的禁锢教条尚在初级阶段。汉代女人可以协议离婚,寡妇可以再嫁、情侣可以私奔。朝政也不乏女性参与:吕后临朝、窦太后参政、窦太主干政,甚至还给女性封侯。汉武帝时期不分男女尊卑任用人才也是一大执政特色。此时,女性基本不受到男权压迫,有较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西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此时,女性地位开始下滑,表现为社会地位偏低,家庭地位偏低,思想上开始受到儒家礼法禁锢,主体意识开始变弱。
三国时期: 在三国这个群雄涌现的混乱时代,战争把男人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男人成了天然的主角,这时女人基本成了男人的附庸甚至玩物,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可言,遑论政治地位。 三国的著名女性:大乔、小乔、孙尚香、蔡文姬,她们性格各异,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了这个时代女性地位的卑微。 这一时期的女性,或沦为为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工具的,或被暴力挟持成为别人私有财产的,或成为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缓冲纽带,亦有极个别被捧上虚位充当实力派的“橡皮图章”,普通平民女性更不消说,总之,都逃不开被当成“工具”的命运。此时,女性主受战乱伤害,受男权严重压迫,表现为基本没有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家庭地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开放的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的妇女大胆地与封建礼教进行抗争,她们挣脱了秦汉时代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为自己争得了一些权利。 在妇女向来被排除在外的政治军事生活中,她们或临朝听政,或助治军国,出谋划策,甚至接受任命出仕带军,政治舞台和战场上时时可见她们的身影。 在经济领域,她们织布耕田,承担了经济生活的重要责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不少女性主动追求爱情,要求主宰自己命运,在社交与婚姻中享有高度的自由,她们还主持家务,往往以家庭主宰的身份出现,是以世有“健妇持门户,胜一大丈夫”之说,甚至在这个被称为中国学术文化的“黄金时代”,妇女的表现也决不逊色于男子,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一时期妇女的人性和个性得到相当的发展。此时,女性受到男权压迫程度较低,表现为社会地位较高,家庭地位较高,更加重要的是,她们与封建礼教抗争,思想更加自由,自我意识有了觉醒。
隋唐: 隋唐女性经常抛头露面,自由的上街,骑马游玩,也没有深居闺中的要求。隋唐时代的女性是可以与异性往来的,《琵琶行》就体现了这点,大半夜约女子相见,女子真就和他见了。足以可见,隋唐女子是比较奔放自由的。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提高最为显著的便是盛唐。她们参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武皇称帝,成为中国古代女性的典范,向封建礼教发出挑战,舆论对于女性的压力也较小。武则天时期曾颁布了许多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允许女人参政以及参与科举考试、母亲去世子女同样要守孝三年、革除男子死后女子不能改嫁的礼教等等。这些都足以给当时的女性以极大的自信,所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唐代女性形象,都感觉到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充满活力。此时,女性受到男权压迫程度低,表现为社会地位较高,家庭地位较高,她们思想自由,有自我意识,封建礼教对她们影响较小,所有的人都充满自信。 发布于 2021-02-22 12:10
隋唐女性经常抛头露面,自由的上街,骑马游玩,也没有深居闺中的要求。隋唐时代的女性是可以与异性往来的,《琵琶行》就体现了这点,大半夜约女子相见,女子真就和他见了。足以可见,隋唐女子是比较奔放自由的。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形象诗经 何娉婷
摘 要:《诗经》里面有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里面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束缚的转变。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它开启了中国诗歌的篇章。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有很多篇目是反映爱情和婚姻这个主题内容的,出现了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女性形象。在那个开始男尊女卑,讲究男权的早期封建社会里,尤其是还是在原始社会女性向封建社会女性这样一个过渡期定型期,女性还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些女性可以通过诗歌比较大胆的唱出了她们自己的心声,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的女性意识值得探究发现。
一、女性意识的内涵 怎样给“女性意识”下定义,其内涵如何确定,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文学界的一个争论,没有统一确定的界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各自的认知。有的认为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还有的认为女性意识既包含着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包含着女性自我性别,即与男性的平等性,同时又能肯定自我的地位和价值问题。而女性意识追其根本就是有关于女性这个角色定位的相关观念,包括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两个方面。在中国女性意识的形成中,“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从原始到“礼”,最终走向封建礼教的过程。 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女性的诗篇,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心理以及对女性的要求。在《诗经》里面八十多首婚恋诗中,有十三首弃妇诗,有二十一首表达女性追求个性与自由的诗,还有四首间接表达女性反抗意识的诗。这些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非常突出,在情感表达上或者对自我认识里大胆率真。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女性的真是内心世界,无论是爱情里的相思别离、痴情爱恋,还是在婚姻里的爱恨情仇。她们的爱、恋、怨、恨,表现得那么的直言无讳。 (一)热情率真的女性形象 在《诗经》中的大多數女性的情感热情炽烈,她们直接甚至于赤裸裸的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们敢爱敢恨,对爱情还抱有一些理想的色彩,在追求的爱情里时而细腻柔情,时而浪漫豪放,毫无掩饰的表达她们的所爱所恨所怨。如《郑风·扬之水》中的妻子直接向丈夫表白自己的对他的忠贞不移之心;《郑风·丰》表现了倨傲少女的后悔与急切。 (二)勇敢洒脱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中的女性在表达爱情时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决以及在对自己所追求的爱情捍卫尊严时的潇洒都是令后世阅读者无不钦佩与赞赏。如《卫风·木瓜》的女子在与情郎互赠信物表情达意时的洒脱;《郑风·叔于田》的姑娘对猎人情郎的直接热烈的赞美。这些诗袒露了热恋中少女的不同心境,真切感人。而《召南·行露》中那位抗击强暴的女子之真纯良善、自尊勇敢的精神让读者久久回味。 (三)哀怨、反抗的弃妇形象 在《诗经》的时代里我们看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然没有后面封建社会里那么专制与严酷,但女性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诗经里有许多弃妇形象,无论她们的身份地位有何不同,最终的结局却是相似,或遭受抛弃,或孤苦无依,或孤独终老。在这些弃妇的形象里面有的表现出挽留与哀求,或者丈夫再娶,无奈妥协,或者勇于决绝和自强反抗。 三、《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诗经》里的女性是处在封建礼教女性意识初步形成,传统原始女性意识逐渐消退的时代。这些女性自觉与不自觉的带有了“礼”的意识。这个时代封建文明中的礼制束缚与原始时期的自由野性奔放的冲撞在女性社会价值定位上表现尤为强烈。女性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男权意识日益凸显,对女性角色的约束开始有了变得明显。女性意识在这个时代是在被迫接受礼制束缚中形成。但总体上在《诗经》中爱情诗里描写的女性形象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诗经时代的女性他们的社会定位还是处在其自身的位置之中。故《诗经》的女性意识是传统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一)传统女性意识消退 母系氏族的女性意识遗风在《诗经》中的许多爱情婚姻诗里都有表现,大胆而又原始。这些女性在追求他们的爱情时既带有原始时期的狂热与奔放,同时也开始兼具了封建社会初建时期礼教教化下的含蓄与压制,这些女性的女性意识形态万千。例如《召南、摽有梅》里借春天来表达女子盼望早日出嫁的心情,此女子在追求爱情时表现的勇敢大胆的率真是当时女性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个体对生命尊重和人性本质追求的直接体现。这里的女性在处理两性关系时还保留了原始的本质特点。像这种勇敢大胆而又炽烈追求自己爱情的女子有很多,她们在爱情关系中仍然占有一定的中心,是爱情里面的主体,追求自己所爱之人时主动出击。尤其是《郑风·叔于田》中的女性在追求自己所钟爱的男子时的表现特别突出,在主人公的审美视角下反复赞美男子的容貌和品行以及他超强的武艺,在今天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迷妹的花痴形象。在这些保留了原始女性意识的鲜明形象里,男权时代的到来,礼制已经开始渗透女性意识中。 (二)礼教女性意识形成 《诗经》的时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母系氏族社会时的蒙昧和混沌已经结束。在《诗经》的这些婚恋诗里有一部分也涉及了封建文明社会的“情与礼”冲撞。如在《齐风·鸡鸣》中,女子催促男子赶快离开,免得招人说长道短。所谓“虫飞瓮瓮甘于女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中女子对“礼”的担忧和恐惧表现得很突出。《郑风·将仲子》同样也是一篇描写女子欲与男子私会的情诗,诗中女子既爱又不敢爱的忧惧矛盾心情反映了当时“礼”已逐渐渗透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这种忧惧矛盾的心情恰恰揭示了个体需要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那些相当多的弃妇诗里,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礼的压制甚为突出,她们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的弱势就是礼教女性意识的深刻体现,她们表现的隐忍、妥协、哀怨是中国后来封建社会里女性意识的雏形。 参考文献: [1]张明辉编译.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郑笑兵.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25-26. [3]刘海燕.解读《诗经》中的女性意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1-2.
《诗经》:直白露骨的“性爱”描写,伦理教科书是淫诗?
其中,关于男女之间两性关系的诗,竟高达137首,占了诗三百近乎一半。果然,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在读背《诗经》的时候,我以为它表达爱情和男女之间的活动,主要在于含蓄内敛的情感,直到我读到《草虫》这一首诗,其直白露骨的表达让我惊诧,回过头来才发现,之前读过的许多诗,原来都隐藏着关于性爱的描写,不得不感叹这种兼具“艺术美”和“内涵美”的性教育。
1 《草虫》:性使我快乐、宁静 以开启我这场发现之旅的《草虫》一诗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感受一下,诗经中所表达的古人的性观念。 这首诗分为三段,着重看每一段的末尾句,都是重复吟唱,只改了最后一个字。
诗中的“觏”(gòu),即“交媾”,《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所以它明确指出来了,其表达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性爱。 “未见君子”的时候,我忧心忡忡、忧心惙惙和伤悲,独自一人空守闺房,心情郁闷、愁苦,思念着君子。 “亦既见止”,当我见到了君子,“亦既觏止”,又与之交媾欢愉之后,我的心才“降、说、夷”。
这三个字有一个层次的递进: 降(xiáng):放下,就像投降一样,形象地体现出云雨后忘我的状态; 说(yuè):同“悦”,喜悦、开心,与君子重聚后快乐的心情达到顶峰; 夷:平静,和君子亲密后,我的心情才归于平静,那些与君离别的日子里积攒的闺怨、愁苦都消散了。
在这首诗里,毫不掩饰见到君子的渴望,坦诚直言对性爱的欲望,当然,也道出了亲密关系的关键。 肉体的碰撞,是两性之间独特的亲密,同时让心灵也得到滋润。久别的君子,让女子牵肠挂肚,这份深闺幽怨,只有见到对方、与之相拥才能消解。 虽然这首诗是用直白的性爱表达对君子迫切的思念之情,但以女性的口吻毫无掩饰地写出这种欲望和渴求,实在是大胆,这种直白程度令人感叹。
2 是“淫诗”还是“思无邪”
《草虫》算是描写得最为露骨的,而在《诗经》中还有很多隐藏的关于性爱的描写。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的性欲观》一书中,把诗经里面描写性爱的诗分为5个种类: 明言性交 隐喻性交 暗示性交 联想性交 象征性交
《草虫》就属于第一种明言的,我们稍微熟悉一点的《野有蔓草》“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竟也属于明言。 而《维鹊》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种,则是象征意义的,用动物之间的求偶行为来象征,实在隐晦,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若没有解读,自己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讲的是这方面。 还有《野有死麕》中“舒尔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是暗示性交:慢一点啊,不要碰我的围裙,别惊动那只狗让它叫了起来!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所以说什么on night stand 啊,open marriage, role play, cosplay 啊,听上去洋里洋气的,都是中国老祖宗们玩剩下的啦,早玩过了!
是的
这就是诗经美的地方啊,明明描写野合,但是一点儿也不粗俗。 你翻译的那种,雨不洒花花不红风格,永远也进不了诗经。
赞喝酒打猎嫖帅哥
你自己没搞明白,还说别人。
哎。。。
话说古代男女约炮,男的还知道给女的带点儿鹿肉呢。现在男的,满脑袋想的都是怕被骗财骗色。男的真是进化的比猴儿都精了。
诗经里面哪首诗女人骑马啊?坐马车的倒不少。一般是叔骑马。
这个话题赞同你的看法。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集靈臺·其二》唐代 張祜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五代 韋莊
那必须的啊,我说得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