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奥会没听说什么兴奋剂丑闻

y
yihea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是不是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兴奋剂没啥帮助?另外冬奥会的运动员看起来总体颜值比夏季奥运会高 各个项目都挺好看
p
pwwp
心理稳定性和身体协调性要求高的项目,兴奋剂效果很容易back fire啊!

只为吐槽
能这么超常规发挥1620,确实值得怀疑
大喜妞
感觉冬运会很多项目需要淡定。射击这类项目好像也没听说过兴奋剂的事儿。
p
pwwq
可能真的用不上
b
blushpeony
冬季项目smoke了就危险了
a
airb
回复 1楼yihead的帖子
速滑也有用兴奋剂的。
m
momoya
感觉容易更危险。。没啥特别帮助
浮云淡淡
能这么超常规发挥1620,确实值得怀疑
只为吐槽 发表于 2022-02-09 00:45

她说她平时训练也没跳过。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平时训练都不试试啊,闲着也是闲着
怎么没有啊,俄罗斯不被禁赛哪来的ROC
p
pwwp
感觉冬运会很多项目需要淡定。射击这类项目好像也没听说过兴奋剂的事儿。
大喜妞 发表于 2022-02-09 00:46

体操,平衡木这种,用兴奋剂的也没几个吧?
S
SeasideSound
太兴奋了会吧唧摔死
d
doublemint
好像有药可以起稳定作用的。镇定剂一类的。我模模糊糊有个印象也许记错了。
s
shaohuacrystal
体操,平衡木这种,用兴奋剂的也没几个吧?
pwwp 发表于 2022-02-09 00:57

Biles 吃治ADHD的药,莎娃吃治心脏病的药。没有兴奋剂,但可能有违禁药品。
羞羞草
就算用药也应该用的不是兴奋剂,是类似ADHD用的那种让人注意力集中的药吧。
l
lovejames
她说她平时训练也没跳过。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平时训练都不试试啊,闲着也是闲着
浮云淡淡 发表于 2022-02-09 00:54

那是她的第二副项, 也是不断进步到能想想那个动作, 她都未必有时间来得及练到那个动作。
f
feifeiduan
看了几个各国冬奥运动员发的ins,颜值确实都好高,还年轻,还好身材
h
happy3001
游泳田径摔跤举重这类需要爆破力的才用兴奋剂。
麻花辫
冬奥怎么可能少了兴奋剂呢? 俄国不就是因为2014 Sochi作弊被禁赛4年的吗?
w
wcy19491983
说曹操曹操到 立马就来了 😄
U
Uglypig2
来了 你的嘴真开过光
m
maggiewyj
前面的分析都白分析了?
n
noreason
酸不拉唧毫无根据随便怀疑别人吃药的人最需要吃药
D
Daisy0111
好多追求稳定的项目用不到兴奋剂吧。
N
NataliePortman
有很多用治哮喘的药,不是兴奋剂,但是是违禁药,比如。。
q
qingcongsuiyue
拿首金的挪威那个女的,32岁了,为什么没参加上届奥运会,就是。。。
胖胖狸
来了 你的嘴真开过光
Uglypig2 发表于 2022-02-09 01:36

。。。真的
y
yoyo2007
回复 1楼yihead的帖子
不用兴奋剂?为啥俄罗斯队只能以奥林匹克队参赛,入场和升旗也是奥林匹克旗? 索契冬奥会,俄罗斯在实验室墙壁上的凿隐秘小洞给自己的运动员换尿样!! 违禁药物不只是兴奋剂还有反兴奋剂;比如需要稳定的项目,体操滑冰等,使用反兴奋药物。
y
yihead
回复 21楼Uglypig2的帖子
啊哈,这么灵。大家都中500w
l
lotusever
在大国比赛,这次给你安排
z
zhegufei
冬奥怎么可能少了兴奋剂呢? 俄国不就是因为2014 Sochi作弊被禁赛4年的吗?
麻花辫 发表于 2022-02-09 01:32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 俄罗斯女子800米运动员尤利娅·斯捷潘诺娃被查出服用兴奋剂,遭禁赛两年。 随后她就和在莫斯科兴奋剂实验室工作的丈夫斯捷潘诺夫移民去了美国,为之后的爆发埋下伏笔。 转眼到了2014年,经济低迷的俄罗斯怒砸了500亿美元举办索契冬奥会。 最后的结果也非常喜人,俄罗斯代表团狂扫13金11银9铜,笑傲群雄。 之后移居美国的斯捷潘诺夫夫妇俩搞了个大新闻,向德国的电视台ARD揭露了俄罗斯国内大规模使用和掩盖使用兴奋剂的事实,并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ARD电视台随后制作并播放了一部关于俄罗斯运动员使用禁药的纪录片。 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终于发现了俄罗斯政府在长期组织一项“兴奋剂计划”,认定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头——Grigory Rodchenkov有重大嫌疑。 国际田联宣布对俄罗斯田径队实施禁赛,俄罗斯政府压力山大,只得强迫Rodchenkov辞职。 然而Rodchenkov感觉后颈发凉,决定脚底抹油——溜!也远走美国避难去了。 正是靠着这一份敏感与机智,他貌似躲过了一劫——今年2月,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主席Vyacheslav Sinev突然死亡,死因未被官方公布,懂的自然懂。隔了不到两周,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前执行主任Nikita Kamayev也突然死亡,死因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脏不适。 5月,身在美国的Rodchenkov决定将整个“兴奋剂计划”和盘托出,世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能在索契冬奥会完成开挂式的壮举——因为他们真的是开挂了。 Rodchenkov之前本来就是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儿,索契冬奥会的兴奋剂检测中心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很多都来自Rodchenkov的这个实验室。奥运会比赛中得到奖牌的运动员都必须到检测中心参加尿检。尿检的规矩是一次尿两瓶,一瓶用于当场检测,另一瓶用于备份(最长可以储存10年),以防出现纠纷,便于复测。 检测中心里有N道安检,无数摄像头,可谓戒备森严,插翅难飞。 而尿检使用的瓶子,售价15美元/个·
瓶盖、瓶身都印着运动员的编号,避免调包;瓶中有金属环,一旦盖上盖子,就会永久锁定,必须用专门的工具拦腰切开...反正就是安全的一比,自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广受好评。
然而,战斗民族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 从2013年起,一批神秘的特工开始从实验室拿了几百个瓶子进行反复试验研究。
文能吟诗作对、武能舞枪使棒、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俄罗斯特工,岂会被一个小小的尿瓶子难倒? 终于在索契冬奥会开幕之前,特工们当着Rodchenkov的面将一个密封好的瓶子完美打开... 核心的尿瓶子难题被攻克,其他的就都好办了。 运动员们服药前先留好“干净”的尿,送交俄联邦安全局冷冻保存; 冬奥会开始后,运动员按计划服药,各种主宰比赛,各种无人能挡;
运动员获奖牌后,提交尿样,本来应该匿名送检,但他们依然设法拍下自己瓶子上的编号(毕竟本土举办),通过俄罗斯体育官员告诉Rodchenkov(Rodchenkov早先就接到了一张表和“上层指示”:表上有运动员的名字和比赛日期,一旦运动员获得奖牌,立即进行调包); 这样在送往检测中心之后,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样就能被单拿出来(毕竟本土举办)。
下面重点来了:检测中心有124、125两个房间:125是放尿样的办公室,124是储物间。
Rodchenkov提前把124改成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室,并且在墙上打好了洞,用盖子塞住、柜子挡住。 每逢午夜时分,125室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毕竟本土举办)通过小洞将俄罗斯运动员尿样传递出来,由伪装成“水管维修工”进入检测中心的特工带出,用黑科技打开,连同之前预存的问题尿一并送还给Rodchnkov。 随后Rodchenkov倒掉“问题尿”——清洗瓶子——灌上“干净尿”(甚为了以假乱真,他还会加入少量的盐或者水)——传回125室,大功告成。
就这样,俄罗斯代表团靠着嗑药,成功“称霸“了本土冬运会,完全没被发现。 赛后,普京大帝可谓龙颜大悦,还给“大功臣”Rodchenkov颁发了友谊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
最后由于斯捷潘诺夫夫妇的“出卖”,整个阴谋才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6月,国际田联宣称延长俄罗斯田径队的禁赛处罚。 7月16日,受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委托进行独立调查的加拿大律师Richard Mclaren公布了一份长达97页的调查报告,证实了Rodchenkov的说法——即确认俄罗斯从2011年起开始系统操纵运动员用兴奋剂,并且动用国家力量掩盖事实。同时认定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中有大量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
7月21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了俄罗斯田径运动员们的请求,判决俄罗斯田径运动员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跳远选手克里什娜因为一直在海外训练,可以参加。揭露丑闻的斯捷潘诺娃想以中立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的请求被驳回,只被邀请作为嘉宾和观众出席。随后又传出各类要求禁止整个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声音。
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发出通告,反对全面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请求。 至此,俄罗斯代表团算是暂时逃过一劫,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麻花辫
回复 31楼zhegufei的帖子
事情反常必有妖。 像前东德,苏联, 保加利亚,中国多种项目,以前默默无闻,然后突然就放卫星,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有鬼。 非集权国家一样有问题,像Lance Armstrong. 区别是一个是个人作弊,另一个是国家作弊。
s
songriver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 俄罗斯女子800米运动员尤利娅·斯捷潘诺娃被查出服用兴奋剂,遭禁赛两年。 随后她就和在莫斯科兴奋剂实验室工作的丈夫斯捷潘诺夫移民去了美国,为之后的爆发埋下伏笔。 转眼到了2014年,经济低迷的俄罗斯怒砸了500亿美元举办索契冬奥会。 最后的结果也非常喜人,俄罗斯代表团狂扫13金11银9铜,笑傲群雄。 之后移居美国的斯捷潘诺夫夫妇俩搞了个大新闻,向德国的电视台ARD揭露了俄罗斯国内大规模使用和掩盖使用兴奋剂的事实,并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ARD电视台随后制作并播放了一部关于俄罗斯运动员使用禁药的纪录片。 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终于发现了俄罗斯政府在长期组织一项“兴奋剂计划”,认定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头——Grigory Rodchenkov有重大嫌疑。 国际田联宣布对俄罗斯田径队实施禁赛,俄罗斯政府压力山大,只得强迫Rodchenkov辞职。 然而Rodchenkov感觉后颈发凉,决定脚底抹油——溜!也远走美国避难去了。 正是靠着这一份敏感与机智,他貌似躲过了一劫——今年2月,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主席Vyacheslav Sinev突然死亡,死因未被官方公布,懂的自然懂。隔了不到两周,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前执行主任Nikita Kamayev也突然死亡,死因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脏不适。 5月,身在美国的Rodchenkov决定将整个“兴奋剂计划”和盘托出,世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能在索契冬奥会完成开挂式的壮举——因为他们真的是开挂了。 Rodchenkov之前本来就是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儿,索契冬奥会的兴奋剂检测中心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很多都来自Rodchenkov的这个实验室。奥运会比赛中得到奖牌的运动员都必须到检测中心参加尿检。尿检的规矩是一次尿两瓶,一瓶用于当场检测,另一瓶用于备份(最长可以储存10年),以防出现纠纷,便于复测。 检测中心里有N道安检,无数摄像头,可谓戒备森严,插翅难飞。 而尿检使用的瓶子,售价15美元/个·
瓶盖、瓶身都印着运动员的编号,避免调包;瓶中有金属环,一旦盖上盖子,就会永久锁定,必须用专门的工具拦腰切开...反正就是安全的一比,自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广受好评。
然而,战斗民族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 从2013年起,一批神秘的特工开始从实验室拿了几百个瓶子进行反复试验研究。
文能吟诗作对、武能舞枪使棒、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俄罗斯特工,岂会被一个小小的尿瓶子难倒? 终于在索契冬奥会开幕之前,特工们当着Rodchenkov的面将一个密封好的瓶子完美打开... 核心的尿瓶子难题被攻克,其他的就都好办了。 运动员们服药前先留好“干净”的尿,送交俄联邦安全局冷冻保存; 冬奥会开始后,运动员按计划服药,各种主宰比赛,各种无人能挡;
运动员获奖牌后,提交尿样,本来应该匿名送检,但他们依然设法拍下自己瓶子上的编号(毕竟本土举办),通过俄罗斯体育官员告诉Rodchenkov(Rodchenkov早先就接到了一张表和“上层指示”:表上有运动员的名字和比赛日期,一旦运动员获得奖牌,立即进行调包); 这样在送往检测中心之后,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样就能被单拿出来(毕竟本土举办)。
下面重点来了:检测中心有124、125两个房间:125是放尿样的办公室,124是储物间。
Rodchenkov提前把124改成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室,并且在墙上打好了洞,用盖子塞住、柜子挡住。 每逢午夜时分,125室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毕竟本土举办)通过小洞将俄罗斯运动员尿样传递出来,由伪装成“水管维修工”进入检测中心的特工带出,用黑科技打开,连同之前预存的问题尿一并送还给Rodchnkov。 随后Rodchenkov倒掉“问题尿”——清洗瓶子——灌上“干净尿”(甚为了以假乱真,他还会加入少量的盐或者水)——传回125室,大功告成。
就这样,俄罗斯代表团靠着嗑药,成功“称霸“了本土冬运会,完全没被发现。 赛后,普京大帝可谓龙颜大悦,还给“大功臣”Rodchenkov颁发了友谊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
最后由于斯捷潘诺夫夫妇的“出卖”,整个阴谋才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6月,国际田联宣称延长俄罗斯田径队的禁赛处罚。 7月16日,受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委托进行独立调查的加拿大律师Richard Mclaren公布了一份长达97页的调查报告,证实了Rodchenkov的说法——即确认俄罗斯从2011年起开始系统操纵运动员用兴奋剂,并且动用国家力量掩盖事实。同时认定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中有大量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
7月21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了俄罗斯田径运动员们的请求,判决俄罗斯田径运动员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跳远选手克里什娜因为一直在海外训练,可以参加。揭露丑闻的斯捷潘诺娃想以中立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的请求被驳回,只被邀请作为嘉宾和观众出席。随后又传出各类要求禁止整个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声音。
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发出通告,反对全面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请求。 至此,俄罗斯代表团算是暂时逃过一劫,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zhegufei 发表于 2022-02-09 16:50

电影情节啊简直
y
yzhang20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 俄罗斯女子800米运动员尤利娅·斯捷潘诺娃被查出服用兴奋剂,遭禁赛两年。 随后她就和在莫斯科兴奋剂实验室工作的丈夫斯捷潘诺夫移民去了美国,为之后的爆发埋下伏笔。 转眼到了2014年,经济低迷的俄罗斯怒砸了500亿美元举办索契冬奥会。 最后的结果也非常喜人,俄罗斯代表团狂扫13金11银9铜,笑傲群雄。 之后移居美国的斯捷潘诺夫夫妇俩搞了个大新闻,向德国的电视台ARD揭露了俄罗斯国内大规模使用和掩盖使用兴奋剂的事实,并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ARD电视台随后制作并播放了一部关于俄罗斯运动员使用禁药的纪录片。 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终于发现了俄罗斯政府在长期组织一项“兴奋剂计划”,认定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头——Grigory Rodchenkov有重大嫌疑。 国际田联宣布对俄罗斯田径队实施禁赛,俄罗斯政府压力山大,只得强迫Rodchenkov辞职。 然而Rodchenkov感觉后颈发凉,决定脚底抹油——溜!也远走美国避难去了。 正是靠着这一份敏感与机智,他貌似躲过了一劫——今年2月,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主席Vyacheslav Sinev突然死亡,死因未被官方公布,懂的自然懂。隔了不到两周,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前执行主任Nikita Kamayev也突然死亡,死因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脏不适。 5月,身在美国的Rodchenkov决定将整个“兴奋剂计划”和盘托出,世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能在索契冬奥会完成开挂式的壮举——因为他们真的是开挂了。 Rodchenkov之前本来就是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儿,索契冬奥会的兴奋剂检测中心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很多都来自Rodchenkov的这个实验室。奥运会比赛中得到奖牌的运动员都必须到检测中心参加尿检。尿检的规矩是一次尿两瓶,一瓶用于当场检测,另一瓶用于备份(最长可以储存10年),以防出现纠纷,便于复测。 检测中心里有N道安检,无数摄像头,可谓戒备森严,插翅难飞。 而尿检使用的瓶子,售价15美元/个·
瓶盖、瓶身都印着运动员的编号,避免调包;瓶中有金属环,一旦盖上盖子,就会永久锁定,必须用专门的工具拦腰切开...反正就是安全的一比,自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广受好评。
然而,战斗民族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 从2013年起,一批神秘的特工开始从实验室拿了几百个瓶子进行反复试验研究。
文能吟诗作对、武能舞枪使棒、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俄罗斯特工,岂会被一个小小的尿瓶子难倒? 终于在索契冬奥会开幕之前,特工们当着Rodchenkov的面将一个密封好的瓶子完美打开... 核心的尿瓶子难题被攻克,其他的就都好办了。 运动员们服药前先留好“干净”的尿,送交俄联邦安全局冷冻保存; 冬奥会开始后,运动员按计划服药,各种主宰比赛,各种无人能挡;
运动员获奖牌后,提交尿样,本来应该匿名送检,但他们依然设法拍下自己瓶子上的编号(毕竟本土举办),通过俄罗斯体育官员告诉Rodchenkov(Rodchenkov早先就接到了一张表和“上层指示”:表上有运动员的名字和比赛日期,一旦运动员获得奖牌,立即进行调包); 这样在送往检测中心之后,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样就能被单拿出来(毕竟本土举办)。
下面重点来了:检测中心有124、125两个房间:125是放尿样的办公室,124是储物间。
Rodchenkov提前把124改成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室,并且在墙上打好了洞,用盖子塞住、柜子挡住。 每逢午夜时分,125室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毕竟本土举办)通过小洞将俄罗斯运动员尿样传递出来,由伪装成“水管维修工”进入检测中心的特工带出,用黑科技打开,连同之前预存的问题尿一并送还给Rodchnkov。 随后Rodchenkov倒掉“问题尿”——清洗瓶子——灌上“干净尿”(甚为了以假乱真,他还会加入少量的盐或者水)——传回125室,大功告成。
就这样,俄罗斯代表团靠着嗑药,成功“称霸“了本土冬运会,完全没被发现。 赛后,普京大帝可谓龙颜大悦,还给“大功臣”Rodchenkov颁发了友谊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
最后由于斯捷潘诺夫夫妇的“出卖”,整个阴谋才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6月,国际田联宣称延长俄罗斯田径队的禁赛处罚。 7月16日,受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委托进行独立调查的加拿大律师Richard Mclaren公布了一份长达97页的调查报告,证实了Rodchenkov的说法——即确认俄罗斯从2011年起开始系统操纵运动员用兴奋剂,并且动用国家力量掩盖事实。同时认定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中有大量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
7月21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了俄罗斯田径运动员们的请求,判决俄罗斯田径运动员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跳远选手克里什娜因为一直在海外训练,可以参加。揭露丑闻的斯捷潘诺娃想以中立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的请求被驳回,只被邀请作为嘉宾和观众出席。随后又传出各类要求禁止整个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声音。
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发出通告,反对全面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请求。 至此,俄罗斯代表团算是暂时逃过一劫,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zhegufei 发表于 2022-02-09 16:50

绝了
浮云淡淡
那是她的第二副项, 也是不断进步到能想想那个动作, 她都未必有时间来得及练到那个动作。
lovejames 发表于 2022-02-09 01:25

如果平时真没练过,不拍受伤吗。受伤的话,后面两个主项也完球了
C
Cyabce
回复 31楼zhegufei的帖子
事情反常必有妖。 像前东德,苏联, 保加利亚,中国多种项目,以前默默无闻,然后突然就放卫星,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有鬼。 非集权国家一样有问题,像Lance Armstrong. 区别是一个是个人作弊,另一个是国家作弊。
麻花辫 发表于 2022-02-09 17:41

放狗屁?!
s
somuch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 俄罗斯女子800米运动员尤利娅·斯捷潘诺娃被查出服用兴奋剂,遭禁赛两年。 随后她就和在莫斯科兴奋剂实验室工作的丈夫斯捷潘诺夫移民去了美国,为之后的爆发埋下伏笔。 转眼到了2014年,经济低迷的俄罗斯怒砸了500亿美元举办索契冬奥会。 最后的结果也非常喜人,俄罗斯代表团狂扫13金11银9铜,笑傲群雄。 之后移居美国的斯捷潘诺夫夫妇俩搞了个大新闻,向德国的电视台ARD揭露了俄罗斯国内大规模使用和掩盖使用兴奋剂的事实,并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ARD电视台随后制作并播放了一部关于俄罗斯运动员使用禁药的纪录片。 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终于发现了俄罗斯政府在长期组织一项“兴奋剂计划”,认定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头——Grigory Rodchenkov有重大嫌疑。 国际田联宣布对俄罗斯田径队实施禁赛,俄罗斯政府压力山大,只得强迫Rodchenkov辞职。 然而Rodchenkov感觉后颈发凉,决定脚底抹油——溜!也远走美国避难去了。 正是靠着这一份敏感与机智,他貌似躲过了一劫——今年2月,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主席Vyacheslav Sinev突然死亡,死因未被官方公布,懂的自然懂。隔了不到两周,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前执行主任Nikita Kamayev也突然死亡,死因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脏不适。 5月,身在美国的Rodchenkov决定将整个“兴奋剂计划”和盘托出,世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能在索契冬奥会完成开挂式的壮举——因为他们真的是开挂了。 Rodchenkov之前本来就是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头儿,索契冬奥会的兴奋剂检测中心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很多都来自Rodchenkov的这个实验室。奥运会比赛中得到奖牌的运动员都必须到检测中心参加尿检。尿检的规矩是一次尿两瓶,一瓶用于当场检测,另一瓶用于备份(最长可以储存10年),以防出现纠纷,便于复测。 检测中心里有N道安检,无数摄像头,可谓戒备森严,插翅难飞。 而尿检使用的瓶子,售价15美元/个·
瓶盖、瓶身都印着运动员的编号,避免调包;瓶中有金属环,一旦盖上盖子,就会永久锁定,必须用专门的工具拦腰切开...反正就是安全的一比,自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广受好评。
然而,战斗民族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 从2013年起,一批神秘的特工开始从实验室拿了几百个瓶子进行反复试验研究。
文能吟诗作对、武能舞枪使棒、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俄罗斯特工,岂会被一个小小的尿瓶子难倒? 终于在索契冬奥会开幕之前,特工们当着Rodchenkov的面将一个密封好的瓶子完美打开... 核心的尿瓶子难题被攻克,其他的就都好办了。 运动员们服药前先留好“干净”的尿,送交俄联邦安全局冷冻保存; 冬奥会开始后,运动员按计划服药,各种主宰比赛,各种无人能挡;
运动员获奖牌后,提交尿样,本来应该匿名送检,但他们依然设法拍下自己瓶子上的编号(毕竟本土举办),通过俄罗斯体育官员告诉Rodchenkov(Rodchenkov早先就接到了一张表和“上层指示”:表上有运动员的名字和比赛日期,一旦运动员获得奖牌,立即进行调包); 这样在送往检测中心之后,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样就能被单拿出来(毕竟本土举办)。
下面重点来了:检测中心有124、125两个房间:125是放尿样的办公室,124是储物间。
Rodchenkov提前把124改成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室,并且在墙上打好了洞,用盖子塞住、柜子挡住。 每逢午夜时分,125室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毕竟本土举办)通过小洞将俄罗斯运动员尿样传递出来,由伪装成“水管维修工”进入检测中心的特工带出,用黑科技打开,连同之前预存的问题尿一并送还给Rodchnkov。 随后Rodchenkov倒掉“问题尿”——清洗瓶子——灌上“干净尿”(甚为了以假乱真,他还会加入少量的盐或者水)——传回125室,大功告成。
就这样,俄罗斯代表团靠着嗑药,成功“称霸“了本土冬运会,完全没被发现。 赛后,普京大帝可谓龙颜大悦,还给“大功臣”Rodchenkov颁发了友谊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
最后由于斯捷潘诺夫夫妇的“出卖”,整个阴谋才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6月,国际田联宣称延长俄罗斯田径队的禁赛处罚。 7月16日,受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委托进行独立调查的加拿大律师Richard Mclaren公布了一份长达97页的调查报告,证实了Rodchenkov的说法——即确认俄罗斯从2011年起开始系统操纵运动员用兴奋剂,并且动用国家力量掩盖事实。同时认定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中有大量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
7月21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了俄罗斯田径运动员们的请求,判决俄罗斯田径运动员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跳远选手克里什娜因为一直在海外训练,可以参加。揭露丑闻的斯捷潘诺娃想以中立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的请求被驳回,只被邀请作为嘉宾和观众出席。随后又传出各类要求禁止整个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声音。
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发出通告,反对全面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请求。 至此,俄罗斯代表团算是暂时逃过一劫,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zhegufei 发表于 2022-02-09 16:50

谢谢科普!可以拍电影了。
麦宝本本
这嘴,太厉害了
广
广电总局
克格勃出身的真不一样,体育嗑药都比别人看起来像谍战片。
我印象最深的是普京派手下到伦敦暗杀,用的居然是武侠小说里的断肠草,震惊啊。
s
sunstars
感觉冬运会很多项目需要淡定。射击这类项目好像也没听说过兴奋剂的事儿。
大喜妞 发表于 2022-02-09 00:46

射击有镇定剂,被查出来也是要禁赛的
l
lspringa
刚看到伊朗一个被查出来了
m
miss316
她说她平时训练也没跳过。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平时训练都不试试啊,闲着也是闲着
浮云淡淡 发表于 2022-02-09 00:54

因为还没来得及试,她3个月前才跳出的1440.
点苍鹤云
是不是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兴奋剂没啥帮助?另外冬奥会的运动员看起来总体颜值比夏季奥运会高 各个项目都挺好看
yihead 发表于 2022-02-09 00:41

冬奥会的运动项目不够亲民,基本上都是富人玩的东东,富人普遍颜值也高。 夏季奥运会的项目平民多。比如跑步吧,不求速度正常人都会跑。 滑雪,滑冰这种,一辈子都没玩过也很正常。
a
applebunny
记号 字数字数
z
zhegufei
谢谢科普!可以拍电影了。
somuch 发表于 2022-02-09 21:29

知乎抄的。 第一次看到,我也很吃惊。
t
transient
拿首金的挪威那个女的,32岁了,为什么没参加上届奥运会,就是。。。
qingcongsuiyue 发表于 2022-02-09 10:38

唉,爬了这楼,感觉对竞技体育运动的热情突然就被浇灭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