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还不够挑战不够复杂吗?中国的文革,就是这些喜欢搞事的人造的共业。 闲话鲜花 发表于 2022-02-09 01:01
经历过战乱还有各种运动,人的思想活动跟我们这一代不一样了吧。 不过我看的时候对于女主人公把各种简单事情弄得非常复杂感到略微的困惑 -------- 这可能是她个人的性格就喜欢那么复杂挑战的人生,也可能是时代的烙印,换一个人是不是也大同小异。 DDee 发表于 2022-02-09 00:58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心里感觉非常不舒服,感觉里面没有一个好人,真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闲话鲜花 发表于 2022-02-09 00:52
RIP 不过这个颜值,需要给人做小三20多年吗? 蕾神之锤 发表于 2022-02-07 13:34
她的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看一次哭一次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7 13:47
怎么不记得学过她的文章 Sherlock2020 发表于 2022-02-07 17:04
保养得太好了吧,头发花白脸上光滑没有下垂,这是基因啊,不服不行。 huanongying 发表于 2022-02-07 17:05
张洁是我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其他还包括张抗抗、池莉、铁凝……中学时读了她们很多作品,哦,都30年了。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2-02-07 17:18
还有王安忆。 印象中,她们应该是同一辈人。 今天才知道,张洁比其她女作者,大20岁左右。 comee 发表于 2022-02-07 17:34
对,谢谢提醒。也挺喜欢严歌苓。 同时期也有好多喜欢的男作家。 《十月》、《收获》、《当代》、《花城》、《小说家》、《啄木鸟》陪伴了我整个青春岁月。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2-02-07 17:41
等她离婚的时候,她看得上的男人都已经结婚了,不当小三怎么办? chatchat 发表于 2022-02-07 13:42
美人才女 也是鸡嘴耳 亚八里ajassmine 发表于 2022-02-07 17:52
刘心武、张贤亮、梁晓声.…… comee 发表于 2022-02-07 17:43
RIP。记得看她写的纪念她妈妈的文章《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哭得稀里哗啦的。 wzuo 发表于 2022-02-07 13:50
強re 我是大學時候在圖書館的書攤上站著看的,看得放不下手,又忍著眼淚。過了一會兒身後有響動,結果是書販子在我背後放了一把椅子,還遞給我一包面巾紙。。。搞得我這光看不買的很不好意思。唉那時候的人可真淳樸。 MegMegMeg 发表于 2022-02-07 19:25
好的作品看来好多年之后还是被人记得啊。 准备去拜读一下。 btw, 为啥繁体啊,港澳台同胞也看张洁? itmm 发表于 2022-02-07 20:04
RIP 很小的时候偶然读到 爱,是不能忘记的, 感到一种铺天盖地的情绪,然后自然记住张洁这个名字。。 Kema 发表于 2022-02-07 18:33
这个操作太让人意外了。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小三,男人终于离婚了,修成正果,结果没坚持几年男人居然跟原配复婚了。。。。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2-02-07 18:28
最爱我的人那本书看的时候,就觉得她在她先生面前非常卑微。隐约记得她提到她先生的家如何如何,当时还觉得她先生的家不就是她自己的家吗? DDee 发表于 2022-02-08 02:04
他俩都是二婚而且丈夫比她大了二十多岁 说白了她母亲过世的时候80岁,她先生也快80了,她一个人照顾俩老人 而且感觉出书的时候丈夫已经过世,其实字里行间都是抱怨 除了抱怨丈夫,里面数落了各种医生,连家里小阿姨也是各种嫌弃,还说人家不吉利,是“来送葬的” 我倒是觉得她应该去看精神科,她收录的她母亲晚年跟自己孙女的书信里面就提到多次,自己老母亲担心自己精神状况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02:09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这本书其实我挺不喜欢的 我觉得里面作者自己简直personality disorder,五十多岁了照顾自己母亲干的事情都挺离谱的,纵使久病床前无孝子,也不该有她那样的举动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01:45
360度无死角的美人,理想中的文学美女。 写她妈妈那个我也看了,撕心裂肺的。但是我觉得她还是略有矫情的,无伤大雅。那本书里的先生应该就是这个部长吧。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2-02-07 19:52
我是大俗人,理解不了这样做小三二十多年消耗自己的宝贵人生,并且严重损害另一个人人生的事情(指她老公前妻)。 DDee 发表于 2022-02-08 02:50
那就是她先生80多了,又和她离婚, 回去和原配生活?没想到老年人感情世界也可以这么多波折抓马。 xdsqc 发表于 2022-02-08 09:47
原来她在世上最爱我的人去了里写的那个男的,是这个部长? 一直觉得两个人是种蛮奇怪的、疏离的关系,读起来不对劲。如果有这样的纠葛,倒是比较好理解。 washer 发表于 2022-02-08 03:10
三儿,私德不好。 hioc 发表于 2022-02-08 11:17
作家之所以能令人心动难忘是因为ta的手笔和文字的感染和共鸣力。 如果用上道德规范,恐怕这这世上没有“干净”的作家,而爱情从来都是永恒的主题!(欢迎不同的声音讨论) 张杰所处的创作时代正是中国大陆的文艺复兴时期,探索、追求,她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是这样来结尾的~ 我真想大声疾呼地说:“别管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 木瓜瓜 发表于 2022-02-08 12:22
我记得小说里有写过这个男的家暴,抓住她的头发拖着她从卧室拖到厨房 Sophiakk 发表于 2022-02-08 12:08
一个角度你可以说这是文艺复兴,追求人性 另外一个角度这就是小三写的催离婚求名分的文章啊,别说这个,几个月前不是有个小三写了篇“人性光辉”文章贴华人上结果被大妈们喷惨了吗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12:28
回复 85楼木瓜瓜的帖子 也可以理解成读者群的私德如何,以及是不是读者就是小三 anyway,抛开婚嫁不说,把这些私事全抖到自己书里面公告天下作为报复非常不道德。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12:42
搜了一下她丈夫1915-1998, 但是她母亲手术然后过世时候大概是91-92年,也就是她妈80岁,她丈夫75-76了,应该是这之后离婚了然后又跟自己前妻复婚了 2002年张洁又写了个自传体小说,无字,控诉了自己这个这个丈夫种种不是,从自己当小三的时候丈夫不护着自己,到自己丈夫的上海情人,以及说结婚的时候丈夫已经退休一无是处仅仅是看上她的“声誉”。。。 感觉婚恋中作家不要惹,惹了后把一切都给你写书里去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11:28
她自己写他妈病重,她55的人,她妈80岁了刚做了开颅手术,她为了让她妈“锻炼独立生活”,老太太站不起来,逼着她妈在地上爬。求她扶她起来,她也不干。这又何尝不是家暴。 整个求医经历在她看来没几个好人,从医生到护士到小阿姨到她妈好友,全骂了一顿 三观都不知道歪哪里去了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12:31
真的假的?她的小说我读过不少,没有描述过这一段吧? Sophiakk 发表于 2022-02-08 15:27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第九章,拉到最下面看,网上挺好搜的 大概讲了她为了训练自己80岁老母“生活自理”,固执地认为她妈各种不能走路腿发软都是“心理障碍”,故意跟她作对辜负她的希望。自己妈妈临死前一天还逼着她自己去厕所,结果老太太一下子跪在地方来回爬就是站不起来,连沙发都爬上不去,她就在旁边看自己母亲在地上跪着不管。还写自己非常气愤,说自己母亲居然跪在地上爬“辜负了她的希望” 禽兽不如,这就是她如何对待“世界上最疼她的那个人”??? ab18 发表于 2022-02-08 18:36
她五十多的更年期了其实思维和做事还像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少女。也不是说不真诚,但就是想得不多,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缺乏理性的全面的了解和承认,可能脑子被自己的巨大情绪包裹住,所以没法用脑。 作为作家表述能力,尤其是表述自己情感能力是没说的。 她做三的时候一直是把那个部长理想化的。然后一起生活忽然发现对方也不是完人。 后来她晚年写从头来过就要找人捐精生个孩子就算了,不需要伴侣。但是60年代中国几乎办不到吧,而且户口都上不了吧。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2-02-08 12:19
因为这个帖子去看了《无字》,信息量非常大啊。 DDee 发表于 2022-02-08 17:59
最喜欢她的“无字” cyc 发表于 2022-02-08 19:45
正在看。看到大时代下人的渺小,还有战争和各种运动对人性格的改变,非常感慨。 DDee 发表于 2022-02-09 00:08
据中国作家网会员信息显示:张洁为辽宁抚顺人,1937年出生。她是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其《沉重的翅膀》《无字》《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森林里来的孩子》等作品具有广泛影响。她的两篇散文《捡麦穗》和《挖荠菜》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张洁曾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多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分别对张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张洁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国作家协会在唁电中对张洁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张洁女士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她1937年出生,父亲很是一言难尽,母亲独自把她抚养长大。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分配到轻工业部做小职员,期间有过短暂婚姻有个女儿,离婚以后一家三代三个女人曾生活很苦很穷有时候会断炊,张洁妈妈为了补贴家用曾夏天上街卖冰棍。直到她能发表作品生活才得到改善。
这期间她和这个工业部门的副部长产生感情,贯穿二十多年,这在她的作品里有很多的描写,据她说这个过程是“上刀山,下火海,九死一生,波澜壮阔 ” ,然后这个副部长离婚净身出户和张洁结婚,吊诡的是这段短暂婚姻似乎一言难尽,该副部长几年后和张洁离婚回到原配身边直到终老。
张洁获奖的《无字》写的就是这段经历,我看过《无字》的感觉就是她太为情所困太上头了,简直理智尽失……是不是童年缺父爱的人都这么飞蛾扑火……
张洁77岁时(大概是2013年),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油画展。这是她第一次在北京办油画展,却宣告这是她的“告别演出”。张洁现场发言:“我要说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我已经找了律师立下遗嘱,里面写了在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发表纪念文章,不要写任何怀念我的文章,也不要纪念我。“
后来她母亲去世,女儿在美国留学工作,张洁卖掉北京的房子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区附近买了个小公寓独居,可能还是想离女儿近一点。
不同凡响的女作家……一生就是一部作品……一路走好……
🔥 最新回帖
这是我最讨厌的书之一,强忍着看完了。基本上就是她母亲去世自己难过就写本书让大家看了都一起难过的感觉。压抑啰嗦,没有一点儿积极的情绪。
文革是大家的复杂和挑战,无法控制。
但是女主人公是在时代的复杂和挑战里又自我加入了太多复杂的元素。------- 可能是代沟,觉得不是很好理解。
文革还不够挑战不够复杂吗?中国的文革,就是这些喜欢搞事的人造的共业。
经历过战乱还有各种运动,人的思想活动跟我们这一代不一样了吧。
不过我看的时候对于女主人公把各种简单事情弄得非常复杂感到略微的困惑 -------- 这可能是她个人的性格就喜欢那么复杂挑战的人生,也可能是时代的烙印,换一个人是不是也大同小异。
🛋️ 沙发板凳
不过这个颜值,需要给人做小三20多年吗?
等她离婚的时候,她看得上的男人都已经结婚了,不当小三怎么办?
如此才气还有颜,这样的女子经常情感之路坎坷
有什么故事吗? 网上搜不到作家张洁当小三, 只有周立老婆张洁
我也看过这本书,但是没想到她做小三这么多年
……
前几天,因为《时代文学》杂志的“名家侧影”栏目准备为张洁做一个专辑,我给张洁写信,征求她的同意,并询问她的近况,她给我的回信简洁而平静:
兴安: 我十分懂得你的情义,不愿我被人忘记,尽管我希望人们忘记我,但你的这番情义,还是应该感谢的。 我是越呆越懒了,也画画,但自己不满意,所以现在撕画成了常态。 因为距离哈德逊河只有一百多米,河堤上是林荫大道,虽然烈日炙热,但树荫浓密,树下是一个接一个的长椅,我很多时间都消磨在河堤的林荫大道上了。什么也不想,就是坐看河上的风景。 过去的一切都远离了我,就像没有发生过,也毫无遗憾之感,人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奇怪了。 祝好! 张洁 她多次说过她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是她却赢得了比宗教更纯粹的心情。在远离故土的异国的树下,在不同方向吹来的风中,她忘记了往日的辉煌和仇恨,只留下了宁静和爱,她能在路边的小狗干净的眼神注视中,感受洗涤自我灵魂的快慰。她坦然接受生命尽头的事实,无畏于离开世界的空白和虚无。不以荣辱为羁绊,不以生死而喜悲。这就是张洁,一个完整的张洁,一个神话般的张洁。
我也没学过。语文教材各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这样的散文可能是作为阅读材料的
这种大才女比不了,不但是作家,书画也有很深的造诣。 7,80岁了气质依然很好,年轻时肯定是美人一个
.
对,谢谢提醒。也挺喜欢严歌苓。
同时期也有好多喜欢的男作家。
《十月》、《收获》、《当代》、《花城》、《小说家》、《啄木鸟》陪伴了我整个青春岁月。
.
无语了。。。
这是啥意思?
苏童、贾平凹、陈忠实
很小的时候偶然读到 爱,是不能忘记的, 感到一种铺天盖地的情绪,然后自然记住张洁这个名字。。
強re 我是大學時候在圖書館的書攤上站著看的,看得放不下手,又忍著眼淚。過了一會兒身後有響動,結果是書販子在我背後放了一把椅子,還遞給我一包面巾紙。。。搞得我這光看不買的很不好意思。唉那時候的人可真淳樸。
好的作品看来好多年之后还是被人记得啊。 准备去拜读一下。
btw, 为啥繁体啊,港澳台同胞也看张洁?
一路走好。张洁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她对文字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娓娓道来,简单,纯粹,通透,清新,自然,真实。从来不知道她已经移居到美国,也想象不到她的文章翻译成外国文字会是什么样子
不是港澳同胞lol,標準老留一名,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突然變繁體中文了。。。
沉重的翅膀原来是她写的。我中学的时候看过电视印象很深。
握手握手。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本张洁的小说。这小说比我年纪还大,措辞很有年代感。然而打败了我看过的很多其他描写爱情的小说,久久难忘。
爱是不能忘记的。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RIP 羡慕她老年的状态和心态。
一直还挺喜欢她写的东西的
强RE
我也喜欢这几个作家的作品
所谓的“爱情”遇到柴米油盐就土崩瓦解了,男人还是觉得原配更适合一起生活呗。
我也是!
同喜欢!
他俩都是二婚而且丈夫比她大了二十多岁 说白了她母亲过世的时候80岁,她先生也快80了,她一个人照顾俩老人 而且感觉出书的时候丈夫已经过世,其实字里行间都是抱怨
除了抱怨丈夫,里面数落了各种医生,连家里小阿姨也是各种嫌弃,还说人家不吉利,是“来送葬的”
我倒是觉得她应该去看精神科,她收录的她母亲晚年跟自己孙女的书信里面就提到多次,自己老母亲担心自己精神状况
我是大俗人,理解不了这样做小三二十多年消耗自己的宝贵人生,并且严重损害另一个人人生的事情(指她老公前妻)。
是的是的。这个故事,感觉她强势又偏执,和母亲之间有时简直是互相折磨。那会儿还小不能理解。现在看来,长期照顾病人辛苦沮丧自不待言,和母亲的感情也爱恨交织很复杂。 在婚姻中碰到这种时刻,没有robust connection through time,很难通过试炼。难怪很快分手。
20年小三转正又离婚,副部长再与前妻复婚。好像个见光死的网恋。如若寄情于爱情,人间不值得。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1vgcUL7M3U0
我是周五在学校看的,看完了就回家,赶紧到厨房看看妈妈,心里觉得踏实一点,还不好意思跟她说当时的情绪。。。
文学和生活可能始终有差距。理想中的恋爱也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生活。
这个倒是说的我有点感兴趣了。
那就是她先生80多了,又和她离婚, 回去和原配生活?没想到老年人感情世界也可以这么多波折抓马。
穷药老太太不就是这种
也就是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
搜了一下她丈夫1915-1998, 但是她母亲手术然后过世时候大概是91-92年,也就是她妈80岁,她丈夫75-76了,应该是这之后离婚了然后又跟自己前妻复婚了
2002年张洁又写了个自传体小说,无字,控诉了自己这个这个丈夫种种不是,从自己当小三的时候丈夫不护着自己,到自己丈夫的上海情人,以及说结婚的时候丈夫已经退休一无是处仅仅是看上她的“声誉”。。。
感觉婚恋中作家不要惹,惹了后把一切都给你写书里去
我记得小说里有写过这个男的家暴,抓住她的头发拖着她从卧室拖到厨房
作家私德不好的太多了 讲作品就是了,私德毕竟是私领域
一个角度你可以说这是文艺复兴,追求人性 另外一个角度这就是小三写的催离婚求名分的文章啊,别说这个,几个月前不是有个小三写了篇“人性光辉”文章贴华人上结果被大妈们喷惨了吗
她自己写他妈病重,她55的人,她妈80岁了刚做了开颅手术,她为了让她妈“锻炼独立生活”,老太太站不起来,逼着她妈在地上爬。求她扶她起来,她也不干。这又何尝不是家暴。
整个求医经历在她看来没几个好人,从医生到护士到小阿姨到她妈好友,全骂了一顿
三观都不知道歪哪里去了
也可以理解为读者群的趣味和素质的区别
也可以理解成读者群的私德如何,以及是不是读者就是小三
anyway,抛开婚嫁不说,把这些私事全抖到自己书里面公告天下作为报复非常不道德。
这样说波及广泛了…茅盾奖还真是名付其实
副部长后悔死了! 不结婚一直在屏风后网恋就好了,也许女作家会盼望来生与之相遇,这下只剩了彼此怨怼,而且是公之于众的怨怼,情何以堪?
真的假的?她的小说我读过不少,没有描述过这一段吧?
想起哈金那篇 waiting,那个年代人要活的舒展点不容易 另,如果说大奶教很烦会被骂吗?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第九章,拉到最下面看,网上挺好搜的
大概讲了她为了训练自己80岁老母“生活自理”,固执地认为她妈各种不能走路腿发软都是“心理障碍”,故意跟她作对辜负她的希望。自己妈妈临死前一天还逼着她自己去厕所,结果老太太一下子跪在地方来回爬就是站不起来,连沙发都爬上不去,她就在旁边看自己母亲在地上跪着不管。还写自己非常气愤,说自己母亲居然跪在地上爬“辜负了她的希望”
禽兽不如,这就是她如何对待“世界上最疼她的那个人”???
别的不说。你就单纯抽她一个章节出来贴华人上,说自己80岁老母开颅手术后自己照顾经历贴华人上,我保证下面能被人骂死,说不定还有人报警。
好前卫的思想
最喜欢她的“无字”
正在看。看到大时代下人的渺小,还有战争和各种运动对人性格的改变,非常感慨。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心里感觉非常不舒服,感觉里面没有一个好人,真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那个年代敢于当小三二十多年,她可是逆势而行。绝不是个省油的灯。在这个三人关系里,是她把每个人最恶的一面激发出来了。
难怪她不让发纪念文章,不开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