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三份工还每天背14岁脑瘫儿上学的母亲:我会坚持到背不动的那一天

m
mama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我想上学,就是爬也要爬到学校去。”这是云南富源14岁脑瘫男孩杨鑫盛,对上学读书的真实渴望。
“无论再难我都会坚持,只要我能背得动,我就会一直背着他去上学!”这是41岁母亲李荣芬,对儿子鑫盛上学的全力支持和真心承诺。

打3份工,每天背儿子上学的母亲李荣芬和她自强不息、成绩优异的脑瘫儿子杨鑫盛,让无数网友一次次泪目。现在,网友们已经习惯称李荣芬为“最美妈妈”,称杨鑫盛为“背篼男孩”。
而关于最美妈妈和背篼男孩的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我要上学”
那是2020年9月秋季学期刚开学的第二天。虽然已时隔一年,富源县中安街道扶贫育红学校的校长傅福,对那一幕仍记忆犹新。
2020年9月2日上午,一对特殊的求学母子出现在了学校3楼的会议室里。其中,母亲叫李荣芬,儿子叫杨鑫盛。母子二人坐在有些老旧的黑色长沙发上,动作局促,神情不安。不善言辞的李荣芬,直截了当地向校长傅福表达了想让13岁的儿子到学校读书的诉求。李荣芬的话让傅福感到有些诧异,13岁已经是读初中的年纪,为何却要入读小学一年级?
“我是胜境街道多乐村人,家里有3个孩子,这是家里的老大,孩子患有先天性缺血缺氧性脑瘫,左臂无法动弹,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李荣芬如实地介绍着家里和儿子的情况。
坐在母子对面的傅福,一边与李荣芬交谈,一边细心观察着13岁的杨鑫盛。傅福发现,在十多分钟的交流过程中,杨鑫盛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把头歪向一边,双眼盯着地板,两只胳膊粗细不一,左肩低垂,左臂上留有两道长达七八公分的手术疤痕,而右手拇指一直用力抠着食指。 作为校长的傅福心里泛着嘀咕,他拿不准这个肢体残疾,羞涩不说话的孩子能不能正常读书学习。
“他真的很想读书,平时一个人坐在家里,就喜欢翻看弟弟的旧课本,弟弟不会做的题他都会做。”平时不怎么会表达的李荣芬,尽全力诉说着儿子对上学的渴望。
“我要上学。”这是近半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13岁的杨鑫盛说出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然后他默默流泪,眼泪滑过鼻尖。傅福说,作为校长,他不忍心,也不能拒绝一个真心希望上学读书的孩子。
从此,这所藏身于居民区的民办学校,多了一名不收任何费用的13岁小学生。而这个县城里,也多了一个每天背着孩子上学的母亲的身影。
一天4趟背儿子上学
“这就是我骑的三轮车。”1月11日,李荣芬指着停在出租屋外一辆围着塑料布的红色三轮车说,她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送3个孩子去上学。因为大儿子鑫盛需要她背到教室,为了节省时间,她往往都是先送女儿和小儿子,最后送大儿子。
每个上学日,李荣芬的三轮车都会在早上7点半准时出现在校门口。车子停稳后,她会掏出用了14年、已经开线的花背带,将鑫盛包裹起来,然后系在背上、绑结实,再一步步走进学校。她沿着楼梯攀爬而上,一直要背到3楼教室。
14岁的儿子已经80多斤重,对于已41岁的李荣芬来说,爬过60层的台阶,并不是件容易事。每爬一层,她都要靠在扶手上休息好一会。鑫盛懂事,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每次他都会暗自用力,试图减轻些重量。鑫盛的小动作,妈妈李荣芬都看在眼里。

鑫盛的座位位于教室的最后一排,其他同学的桌椅都是桌子在前,椅子在后。唯独鑫盛的不同,他的是桌子在后,椅子在前,在原本放置椅子的位置安放了一个轮椅。李荣芬把儿子背到教室,将儿子安顿在轮椅坐定,然后用棉衣把孩子的腿部包裹得严严实实。
“天气冷,鑫盛不能活动,一直在那坐着,不一会就双腿冰冷,所以会用棉衣包裹起来。”校长傅福介绍说。
停车、背起、上楼、安顿在轮椅、包裹棉衣,整个过程需要一刻钟,李荣芬无法一气呵成,但也已经驾轻就熟。
这一套操作也成为这所学校师生眼中的日常画面。每一天,妈妈要接送孩子4趟,往返8次,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体力。
李荣芬说,她不知道还能背儿子多久,她曾给儿子开玩笑,如果有一天妈妈背不动了,怎么去上学。儿子鑫盛的回答让她心酸又觉得宽慰:“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学校去。”
打三份工的母亲
距离李荣芬家几百米的一处农贸市场里,深夜里依旧灯火通明,吆喝声此起彼伏。在安顿好家里的两个孩子睡觉后,夜里十一二点,李荣芬时常到这里干些零活儿。
“我在农贸市场里就是帮那些运蔬菜的货车卸货,有时候晚上干两三个小时,挣几十块钱,补贴一些家用。”李荣芬指了指自己的左胳膊苦笑着说,这几天自己的手臂有些扭伤,不太方便干这种体力活儿,就没有去。
除了晚上的这份临时工作,李荣芬白天还要打两份工。在当地街道的协调帮助下,李荣芬在富源县政府部门的两家单位从事保洁工作,月收入一共有两千多元。因为单位领导及同事都清楚她家的情况,所以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相对比较灵活,对李荣芬也多有照顾。


不过,常年的辛苦劳作,加上焦心鑫盛的病情,岁月在这位母亲脸上留下不少皱纹。在与李荣芬交流时,极目新闻记者留意到,她的双手布满老茧,十个手指头有三个包着创口贴,而创口贴的边缘已经破旧。
由于鑫盛自幼患病,为了让他有更好的治疗,李荣芬和丈夫曾带着孩子到昆明、上海等大医院看病,前后花费了二十多万,家里也欠下了不少债务。这对一个来自山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为了还债,鑫盛的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
“娃儿他爸前几年身体受过伤,现在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在贵州一个煤矿上开皮带机。”李荣芬说,鑫胜父亲想孩子了,就会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为了省路费钱,他大概半年回来一次。

而坐在一旁的鑫盛听到在谈论父亲,眼里闪烁着泪光,一直默不作声……
“直到我背不动的那一天”
在李荣芬一家租住的不到60平的小屋里,客厅内只摆放了几件老旧的家具,但墙上的几幅奖状格外显眼,这都是鑫盛读书一年多来获得的,也被李荣芬格外珍视。谈及鑫盛的学习成绩,李荣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鑫盛喜欢去学校,爱看书,成绩也还算不错。”李荣芬开心地说。
她迫不及待地拿出鑫盛书包里的画作,一边展开一边说:“这都是孩子在学校画的,鑫盛只有右手能活动,但画得都还不错。”
校长傅福,也是鑫盛美术课的授课老师,他对鑫盛的画作也是倍加赞赏。“这孩子不仅画画得好,字也写得工整,每次测试,成绩都很不错。”傅校长欣慰地笑道。
看到孩子能够如愿所偿地读书,李荣芬说,“这都感谢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对我们一家的帮助。”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多年前,当地政府就已经关注到李荣芬一家的特殊情况,从2014年开始至今,鑫盛享受农村A类低保政策,每月375元;2016年开始享受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每月160元;2021年,鑫盛家享受第一季度困难群众临时救助3000元;2021年4月份,享受富源县妇联慰问金600元;2021年5月,鑫盛母亲李荣芬被评为2021年富源县“最美母亲”,获得县妇联慰问金2000元。此外,当地残联还给鑫盛提供了两辆免费的轮椅,现在家里、学校各有一辆,方便了鑫盛的生活。
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给了李荣芬一家不断向前的勇气。“鑫盛在家跟我说过,他记得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以后有能力了,他也一定会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李荣芬说。
而对于未来,李荣芬期待孩子的病情能够一天天好起来,得到更好地康复治疗,“我也会一直背着鑫盛去上学,直到我背不动的那一天。”
来源:极目新闻
M
Moonlightlady
每次看到这种背孩子上学或者背同学上下楼的新闻都特别气愤,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为什么没有无障碍通道?为什么没有电梯?看看美国的残疾人,只要一根手指还能动,就可以操作电动轮椅自行活动。国内的残障人士太可怜了。
地主婆
十几年前我亲眼目睹这样的残疾孩子母亲背着孩子走在康复训练的路上,十几年后依旧看到这样新闻报道残疾孩子的母亲的现状没有一点改变,啥时候这些残章孩子的母亲能不用再背了祖国才是真的强大富裕了,望着一天早日到来。
e
elleyy
说一句何不食肉糜的话,将来应该培养孩子做个IT类的工作。可以坐着动动手就能挣钱,体力上要求不太高,如果脑子好使大概是最好的出路了。
a
anrhinoinlove
看哭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