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技术不怎么样但喜欢 上次还是疫情前了 不过每次滑完 小腿前面都很痛 我好像是把小腿靠前rest在靴筒上 脚也不能放松 所以很累 noway_jose 发表于 2021-12-28 23:44
在这里华人中应该不算小众了,感觉朋友圈晒的最多的运动就是滑雪了,今年随便一刷感觉少说有十几个,倒是老外同事没听说哪个去滑雪了 brownianmotion 发表于 2021-12-28 23:51
每年冬天身边几乎所有华人家庭都倾巢而出去滑雪,感觉像我这样不去滑雪才是异类。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29 00:21
挺好的,我也算半个爱好者,但技术一直上不去。佩服20几岁开始学然后上双黑的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21-12-29 00:17
你这种算半入门了。初学者一般出于恐惧会把身子向后仰,半入门就是把重量压在前面。等到真正学会了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中性的位置,上身非常稳,腿很灵活,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然后就突然有了那种自由自在的享受的乐趣。 iheartnyc 发表于 2021-12-29 00:15
腿部肌肉不知不觉的锻炼到非常强壮 一点也不痛苦 今日别样好 发表于 2021-12-29 01:01
只能说楼主命大。。另外15年的时候即使在国内滑雪也不算小众了,10年左右在北京的时候周围朋友每年冬天都会至少滑两次雪。 2021majia 发表于 2021-12-29 01:24
一定要跟教练学 一定要跟教练学 一定要跟教练学 40开始学 上双黑滑得非常好的 我见过 zhaooutdoor 发表于 2021-12-29 00:57
小孩早点学滑雪挺好的。我看我北边的朋友那里雪场都有冬季camp,孩子过去一两周就学会滑雪了。 bjandas 发表于 2021-12-29 08:24
回复 4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那是华人爱晒,一年去一次都要晒出来,美国人不晒而已 smxlzldz 发表于 2021-12-29 11:39
楼主,你买的“滑雪dvd教程”还有link吗?感谢! ReesWitherspoon 发表于 2021-12-29 02:15
============ 0. 序 ========== 2015年的冬天是我滑雪的第四个年头了。想随便写点这几年滑雪的感想,体会,经历。写出来,一方面是为自己,记录自己的这段热情;一方面,也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希望能和同样热爱滑雪的朋友,共同分享这份热爱,也希望能又有更多还不太会滑雪或者还不是那么爱好滑雪的人,能去和我一样感受滑雪带来的无穷乐趣和美妙,加入到滑雪爱好者的队伍来。
其实好多不怎么爱滑雪的人,有的是没有滑雪的机会没有想过要去试试滑雪。有的是对滑雪有着被扭曲的认识和理解,觉得这项运动很危险很极限,容易受伤对膝盖不好,只属于那些爱好冒险胆大的人,或者是只属于那些身体条件好擅长运动的人。也有不少人往往因为没通过正确的入门学习和练习,滑了一两次下来摔的灰心丧气,体验到的全是挫折和沮丧,而不是过瘾和快乐,而因此放弃了。
对不少中国人里,滑雪是非常小众的运动,大概是国内的条件有限。北美有不少很好的滑雪条件,希望北美的华人圈里,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滑雪这项运动。滑的人多也就越热闹越好玩!
对我自己来说,能遇上一件让自己真正上瘾热爱的事情,这件事情居然还很健康锻炼身体,观美景陶冶情怀,还释放精神压力,舒展情绪,百利无一害,实在是难能可贵。
=========== 1. 初识滑雪 =========
生长于南方内陆城市,我从小对“雪”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向往。故乡的冬天每几年才下一次雪,幼时的我,每年的冬天,傻乎乎的每天关心天气预报,祈祷着明天能下雪。偶逢下雪,我便欢天喜地,疯狂的在雪里手舞足蹈,最喜欢的就是去踩地上的积雪,踩上去软软的,咯叽咯叽的,有趣之极。幼时的我,没听说过什么是滑雪,或许听说过,却离我太遥远,从未想过或是奢求,自己能有朝一日跟滑雪结下不解之缘。
长大后,第一次真正听人提及滑雪这项运动,还是刚来美国没多久,跟在遥远北部地区大学读phd的好友电话聊天,他告诉我滑雪很爽很刺激,他都已经能滑最难的黑道了!想象着好友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陡坡上直冲下来的场景,心里崇拜不已。那时我还在南加,滑雪对我来说好像还是很遥不可及的事情。偶尔有次听说教会组织去大熊湖滑雪,也没太感兴趣,毕竟又远自己又不会,于是跟滑雪第一次擦肩而过。滑雪这玩意儿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时光冉冉,迁来了西雅图地区,灰蒙蒙的天空总是飘着细雨,车窗前单调的雨刷声更衬托这里的无聊和阴郁。趁感恩节的闲暇,飞科州探望亲戚,才了解科州乃是北美的滑雪胜地,每至雪飞,北美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汇聚一堂。热情的亲戚替我们安排了一趟ski trip,帮我们准备了全套行头,为我们买好了雪票还报名上课。激动兴奋的学了一天,学了什么倒是全忘了,转弯时灵时不灵的。唯一记得是最后一趟,老师先撤了,我仿佛是解放了,不用跟着老师屁股后慢吞吞的绕弯,可以独自享受一把速度的刺激。结果某个转弯犹豫了下而失控,直冲冲往山下滑了一小截,速度越来越快,接着狠狠摔了一跤,连人带ski在CO松软的雪里滚了一两圈,狂呼摔的太过瘾了!若干年后的今天,我想,也许正是当初第一次摔跤却摔的很享受,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消除了我对滑雪摔跤的畏惧,学滑雪也能更快的入门。
(刚刚查了历史纪录,网上搜了下,我们滑的是loveland, 诺大一个雪场,我们就只滑了7号lift,用放大镜才能在雪场地图上看到的一小片初级绿道。现在想来当时真是浪费了那么好的雪和lift ticket啊!)
============ 2. Fever and Addiction ============= 科州滑雪回来的那个冬季却没有再去滑雪了,不过对滑雪的热爱应该已经在心底扎下了。日历慢慢的翻过四季,2011的冬天来了。似乎从朋友听来,local的一个小雪场,snoqualmie summit,提供实惠的EZ-1-2-3 program,专门针对初学者的三次课,带rental和lift一共才119,挠起了心里对滑雪的痒痒的兴趣。于是趁着感恩节头一热,在购物欲的支配下抢了两整套的装备,给自己和ld全副武装!现在想来都好笑,还有谁还没上滑雪课就买好全套装备啊,万一上完课发现不喜欢滑雪,那不就白贴钱了嘛!
第一次上课也学到什么,magic carpet溜了几趟就完了。第一次的课在magic carpet上画了句号,我琢磨着,不坐一次lift对不起included ticket啊,趁雪场还没关,独自一人随便找了个lift坐了上去。好歹当年在科州也坐过lift,magic carpet太小儿科了!lift嗖嗖的往上升,不对啊,怎么这么高这么长!一个跟头摔下lift chair,窘迫的问工作人员哪条是最简单的道,人随手一指,我便战战兢兢的蹭过去,俯身往山下一探,神,这么陡,这么窄,完了。鼓了气,咬牙斜着梭下去,不会转弯没关系,一屁股摔下去,转180度再来!摔倒没什么,ski脱落才真是麻烦。坡抖的站都没法站稳,满头大汗的穿了半天,总算穿上了ski。接着继续往下摔了个几十米,合计这样下山估计都深夜了,无奈只有扛起ski下山。等走回base,雪场都打烊半个小时了,浑身湿透也不知道是汗还是雪。回到家查看地图,才明白误上了条挺窄的蓝道。
愈挫则愈勇,第二个周末上完了EZ-1-2-3的后两次课,似乎滑雪就是,往左转就踩右脚,往右转踩左脚,两脚轮流着踩下来,我居然也能不怎么摔跤从绿道滑下来了!惊喜之余果断买了season pass,趁热打铁又滑了两三次,体会着“左右脚交替用力蹬”的心法秘笈,竟可以流畅的滑绿道了。
绿道上方是一条极陡的黑道(现在觉得其实也没那么陡),时不时总有高手飘逸而下从身边呼啸而过,让我羡慕不已的同时也深深激励着我努力提高自己水平。于是找了条蓝绿混合的短道,又是蹬腿又是扭脚又是纵身,摔跤次数渐渐降为零了。于是挑了好日头,再次登上了第一天误上的蓝道。心里默念着总结出来的滑雪要领,一腿一腿的蹭下去,心都提高嗓子眼,我竟然没有摔,一个run滑完,胸里那是豪情千丈,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曾经打的我落花流水的蓝道,也被我攻克了!ld看着我蹭出来的雪花飞溅,还夸我,说人家高手滑下来,也有飞溅的雪花,恍惚中我也离高手飘逸的身影不远了。。。
自我挑战的欲望更加炽热,周末不下雨是必去的,能去两天最好,甚至weekday也请假滑雪。风雪吹不灭滑雪的诱惑,大雨也浇不息我的热情。然而接下来的几次滑雪,进步却极其缓慢,蓝道上反复的刷啊刷,但总是很吃力,短短一趟总要摔个两三次,还别说遇上坑包必挂。MLK长周末,连滑了3天,依然没起色,最后却已经体乏力疲。还记得最后那趟lift上,我拖着酸涩的双腿想再练一次就回家。。。下一个回忆片段,却已然是我独自从昏迷中醒来,已经在山脚下了。 直至现在,我仍然无法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应该是摔了一跤,多半是后脑勺撞了冰面。怎么下山的,无论如何想不起来,记忆一片惨白。混混僵僵的拽着ski穿过马路走到停车场,车里烤着暖气,涣散的意识慢慢的苏醒凝聚过来。头晕晕的,不过似乎功能还没受损,意识到摔的挺严重的,跟ld打了个电话简单汇报,稀里糊涂的顶着风雪开车回家了。
第二天赶紧去医院急诊,鉴定为轻度脑震荡,幸运的是除了丢失了摔倒前后一小段记忆外,并无大碍。医生吩咐静养数周再观察,无奈滑雪只有暂停了。没雪滑的日子不甚枯燥,所幸我买的滑雪dvd教程寄到了。也正是这套dvd,让我滑雪终于走上了正轨,明白了什么是perfect round arc,什么是early weight shift,什么是ride on outside foot,什么是crossover,怎么控制弧线半径,怎么利用弧线减速而不是skidding蹭雪。我甚至在纸上做笔记画了几幅滑雪姿势的示意图,以便揣在身上反复琢磨。
脑震荡后第三个周末,我再也忍耐不住煎熬冲向了雪场,这次可是有备而来。dvd的内容虽然不能一口消化,但我发现曾经挣扎的蓝道居然能流畅的滑下去了。又练了几次,蓝道自认为滑熟练了,遇上难得的好雪加阳光,心中豪气再度冲顶,登上了高高的黑道之顶。一下,两下,三下,我按着dvd教的要领,竟能一口气从黑道滑下来!顿时涌起无限的自豪激动和感叹!脑震荡算毛,爷照样滑,还能滑黑道了!
这个雪季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也正好把snoqualmie (central & west)这个小雪场的每条groomed黑道差不多都滑了一遍,除了最陡的一两条有点吃力,大部分都能handle了。弧线也逐渐变得圆滑均匀,还试着练习大半径carving,甚至还在黑道上冲过一次50mph的速度,沾沾自喜了很久。上过两次1hr private lesson,纠正了一些上半身扭动的毛病,在老师的鼓励下,自我感觉更加好了。不过我也知道自己离高手远远不够,即使能滑groomed黑道了,遇上蓝道长蘑菇(mogul)的地方,还是痛苦不堪,ungroomed黑道更是避之不及。
snoqualmie是西雅图地区最beginner friendly的小雪场。除了独自来滑,我周末常常也带着ld和一群同是初学者的朋友去雪场,带着同伴们一块儿滑,午饭时大伙热闹的交流讨论滑雪心得,滑完雪一起搓馆子,周末的日子过的不也乐乎。
snoqualmie雪场的海拔较低,2012春天悄悄的融化山上的积雪。snoqualmie关门的那周,我决定转战stevens pass,虽然远半个小时路程,不过海拔略高,雪季能延长到四月底,雪况相对更好,雪场规模大一些,雪道长度和选择也更胜一筹。滑了一次steven pass后,便毅然狠心抛弃了陪伴我一整个雪季的snoqualmie,买了spring pass加下一个雪季的season pass。因为跟stevens pass比起来,snoqualmie真是初学者的幼儿园! 说起stevens pass,最为幸运的是,临近雪季尾巴的时候,遇上了真正的滑雪高手whaw,有幸得到高人现场指点!高人说的一句话我至今仍反复回味,受益匪浅,那就是“跪在靴子上滑雪”。现在想来,这个精妙的“跪”字,对我滑雪技术提高的帮助,纠正重心滞后毛病,实在是胜过无数次的独自盲目练习啊!真可谓,听君一句话,胜滑十次雪啊!遗憾的是这位滑雪技术高超精湛为人又耐心热情的whaw大侠没多久就回国了,没能再有机会从师这位高人。 可幸运终究是守恒的。受到高手指点的一个星期后,不顾感冒头晕,再次去stevens pass,回家的路上,疲倦和头晕的双重夹击下,出车祸了。60+mph的速度,一个盹的功夫,撞上了窄桥入口的路沿,气囊伴随的刺鼻的气味弹出,车子在桥上左右碰撞直到停下。车子修了一个月,人所幸无大恙。唉,有谁能料到,第一个雪季竟然是这种悲剧的方式结束。。。
回头想想来西雅图第一个冬天的那份阴郁,早已烟消云散;雨雪纷飞的西雅图冬天,自从狂热爱上了滑雪,竟然变的如此的美妙。正如那套dvd教程里面诉道,滑雪乃是dance with mountain!当你飞翔在银妆素裹的山林,当你伴随着阳光下飘逸的雪花刻出连贯优雅的弧线,当你一次次超越自我征服恐惧,当你一丝丝的品味大自然赐予的无尽的美妙,滑雪展示给你无尽的魅力和诱惑!
你这种算半入门了。初学者一般出于恐惧会把身子向后仰,半入门就是把重量压在前面。等到真正学会了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中性的位置,上身非常稳,腿很灵活,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然后就突然有了那种自由自在的享受的乐趣。
每年冬天身边几乎所有华人家庭都倾巢而出去滑雪,感觉像我这样不去滑雪才是异类。
原文是2015年写的,那时滑的人少些,而且尤其是国内没有多少人认识这项运动。这几年北美和国内华人圈热度慢慢上来了
是的,感觉自己不滑雪太小众了
一定要跟教练学 一定要跟教练学 一定要跟教练学
40开始学 上双黑滑得非常好的 我见过
原来这样啊 谢谢鼓励 下次找找中性位置的感觉 我现在就是上半身体会着冷风里穿梭的自由感觉,下半身付出着劳累的代价哈哈
肌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技术。滑的越好,越轻松,也更享受(指数级的!),就越上瘾。初学者是完全做梦都无法想象出来真正的高手从粉雪陡坡上下来体会到的那种爽,那种长了翅膀有踏着自然的节奏飞翔着跳舞的爽。对了不要误会,到了那个水平在好的condition下,比初学者在绿道上安全的多。
国内可不止北京一个地方。。。国内滑雪的天然条件差,没有群众基础,这个是事实。这两年因为冬奥会才有些热度
我第一次学的时候18岁还不到19岁,在欧洲某小国。我们全部住学校dorm,学校里冬天的一项活动是ski,交钱就可以去,学校有van带着我们去雪场。experienced同学sign up当instructor. 那边很多同学从刚会走路,就跟着爸妈去滑雪了。instructor跟我们是1对1的教,而且instructor会一直陪着你上山下山,在slope上练习,她做一遍你跟着做一遍。第二次就在学parallel转弯了。
来了美国,有人组织就跟着去了几次,但没怎么连续去,所以一直是beginner。Decades later,这里冬天实在太抑郁了,想起来要把我LG培养起来,好抓他跟我一起结伴去滑。他本来只会snowboard. 我买了两个人的初级课,陪他去上了几次课。相比之下觉得这里教的比当年我们同学教的差远了,教的人太应付了。我totally能get it为什么有人去了很不喜欢。另外我们这里的雪况经常不好,经常下面就是硬硬的冰,滑着也非常难受。我在这里滑了几次都不太爽,主要雪场太小,人太多,slope状况太差。很想念18,9岁青春飞扬的年代和雪场。
我也有朋友说一定要上课 好吧,说得我又燃起了希望
刚认识另一半,lg大呼“终于今年冬天有人一起滑雪了!!!”
我们生娃后,开始孩子小,假期就参加多家庭滑雪活动,不单纯是为了滑雪,还是holiday party, sleep over, recreational vacation package, 好几家里都有人不滑,就利用设施去滑冰,游泳,健身,做饭,或逛街,娃们最喜欢住在一起玩,大人们最喜欢喝酒不需要担心开车。。。 娃从三岁半开始滑雪,每季开始都请私教带他一下,纠正动作。 开始我们把娃和小朋友们夹在中间滑,后来就lead不了,现在开始偶尔分开在lifting 见。 今年没有订到喜欢的雪山,但是娃们表示只要和朋友们一起滑,不是太care去哪儿!
当年把娃放ski school,我们自己去玩,娃连续去了三天,就会了,长大后不记得他不会滑雪的日子了。
是呀 都是在晒滑雪的
那是华人爱晒,一年去一次都要晒出来,美国人不晒而已
Facebook, Instagram 都是美国人发明的。
YouTube上大把
我三十多才接触滑雪,今年是滑雪的第七个年头,除了双黑和蘑菇,一般的道都没有太大问题。滑雪提高最快瘾最大的时期是刚买season pass的那两三年,夏天最难熬,只好天天看油管滑雪视频解馋,不过正好反复揣摩高手的动作自我修正。可惜我在东部雪况不理想,经常滑雪变成滑冰。现在偶尔挑战自我,其他时间就是享受御剑飞行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