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打了疫苗,但觉得然并卵 就那么20mg而已 现在是BOOSTER的都得了一大批 看我认识的2个美国妈妈写的 I totally got COVID from a fully vaccinated sick kid (who caught it from a vaxxed and boosted adult) while I was also fully vaccinated and boostered. I’m so grateful for vaccines because while I’m pretty sick I’m confident I won’t get much worse. Runny nose. Sneezing. Cough. Sore throat. Fever. Tired. Dizzy. My ears hurt. Heart rate goes up from small exertion. I tried to take a walk outside with my daughter to get some fresh air but we turned around and came back home because I was dizzy and I didn’t want to end up too far from home. COVID is dumb and annoying. Stay safe, everyone! Get vaccinated/boosted and mask up! I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Monday. Got my results this morning and it''s positive. Still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for the 7th grader, who did get the Pfizer vaccine. My guess is he''s asymptomatic. My husband had to have a procedure today, and they did the covid test on him just prior. He''s also positive, and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yesterday.. He was boosted a month ago, but is immune compromised.
我家孩子打了疫苗,但觉得然并卵 就那么20mg而已 现在是BOOSTER的都得了一大批 看我认识的2个美国妈妈写的 I totally got COVID from a fully vaccinated sick kid (who caught it from a vaxxed and boosted adult) while I was also fully vaccinated and boostered. I’m so grateful for vaccines because while I’m pretty sick I’m confident I won’t get much worse. Runny nose. Sneezing. Cough. Sore throat. Fever. Tired. Dizzy. My ears hurt. Heart rate goes up from small exertion. I tried to take a walk outside with my daughter to get some fresh air but we turned around and came back home because I was dizzy and I didn’t want to end up too far from home. COVID is dumb and annoying. Stay safe, everyone! Get vaccinated/boosted and mask up! I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Monday. Got my results this morning and it''s positive. Still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for the 7th grader, who did get the Pfizer vaccine. My guess is he''s asymptomatic. My husband had to have a procedure today, and they did the covid test on him just prior. He''s also positive, and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yesterday.. He was boosted a month ago, but is immune compromised.
Sorry这两天事情多没怎么上网。。。我觉得这几天好像没有特别新的动态啊,基本上就还是我前一个主题帖里面说的那个样子,Omicron会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感染一半以上的人口。然后对于减少有症状感染来说两针疫苗没啥用,三针疫苗或者疫苗+感染,感染+疫苗这样的组合有一点用,但有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已经有数据证明三针疫苗对omicron的保护力衰减的比较快。没办法,Omicron这个毒株突变的实在太厉害,RBM都快变成另一个病毒了,已经超出了原版疫苗能够提供保护能力的极限。 疫苗或者感染之后体内会形成一些生发中心,T细胞会不断地选择那些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所以时间越久体内抗体的亲和力越高。第三针刺激的是能分泌这些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第三针对delta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的话,抗体结合位点的广度不会增加的很多,所以病毒突变的太厉害那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感染过omicron或者打过omicron毒株做的疫苗的话,很可能会像打过新冠疫苗的SARS康复者那样,体内中和抗体的种类会大幅增加,实现对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的广泛免疫。所以我觉得对高危人群来说一个omicron毒株做的booster或者bivalent booster的好处是非常大的,Fauci前几天说"there is no need for a variant-specific booster",这个判断让我非常的震惊和不理解。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就是omicron的intrinsic virulence下降基本上是实锤了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还有英国和南非现实世界的观察基本上都能对上号。不然的话真的就是2022 means 2020 too。。。另外因为大部分T细胞仍然能够识别omicron,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的人重症的概率仍然会下降很多。现在疫苗率高的很多欧洲国家里面omicron的住院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的级别了,其实不比流感高太多。 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又打过疫苗的话就是带好口罩正常上班上学吧,不要聚餐尽量避免感染,但是万一感染了重症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未来两个月医院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尽量减少自己需要去急诊的可能性,不管和新冠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很严重的高危因素(>65岁,癌症,免疫缺陷,严重肥胖等等)的话想办法把自己藏好,尽量坚持到omicron毒株的疫苗上市。 最后,我是不支持完全躺平的,疫苗+感染或者感染+疫苗确实能带来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新冠有一个很棘手问题就是long covid,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些long covid是degenerative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糟糕。long covid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和病毒通过嗅神经直接影响大脑。疫苗可以减少前两种机制发生的概率,但是病毒通过嗅神经影响神经系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鼻子里,这里并不是血清IgG的主战场,就算打过疫苗仍然会有这个问题。在有更多的研究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
Sorry这两天事情多没怎么上网。。。我觉得这几天好像没有特别新的动态啊,基本上就还是我前一个主题帖里面说的那个样子,Omicron会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感染一半以上的人口。然后对于减少有症状感染来说两针疫苗没啥用,三针疫苗或者疫苗+感染,感染+疫苗这样的组合有一点用,但有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已经有数据证明三针疫苗对omicron的保护力衰减的比较快。没办法,Omicron这个毒株突变的实在太厉害,RBM都快变成另一个病毒了,已经超出了原版疫苗能够提供保护能力的极限。 疫苗或者感染之后体内会形成一些生发中心,T细胞会不断地选择那些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所以时间越久体内抗体的亲和力越高。第三针刺激的是能分泌这些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第三针对delta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的话,抗体结合位点的广度不会增加的很多,所以病毒突变的太厉害那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感染过omicron或者打过omicron毒株做的疫苗的话,很可能会像打过新冠疫苗的SARS康复者那样,体内中和抗体的种类会大幅增加,实现对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的广泛免疫。所以我觉得对高危人群来说一个omicron毒株做的booster或者bivalent booster的好处是非常大的,Fauci前几天说"there is no need for a variant-specific booster",这个判断让我非常的震惊和不理解。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就是omicron的intrinsic virulence下降基本上是实锤了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还有英国和南非现实世界的观察基本上都能对上号。不然的话真的就是2022 means 2020 too。。。另外因为大部分T细胞仍然能够识别omicron,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的人重症的概率仍然会下降很多。现在疫苗率高的很多欧洲国家里面omicron的住院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的级别了,其实不比流感高太多。 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又打过疫苗的话就是带好口罩正常上班上学吧,不要聚餐尽量避免感染,但是万一感染了重症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未来两个月医院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尽量减少自己需要去急诊的可能性,不管和新冠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很严重的高危因素(>65岁,癌症,免疫缺陷,严重肥胖等等)的话想办法把自己藏好,尽量坚持到omicron毒株的疫苗上市。 最后,我是不支持完全躺平的,疫苗+感染或者感染+疫苗确实能带来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新冠有一个很棘手问题就是long covid,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些long covid是degenerative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糟糕。long covid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和病毒通过嗅神经直接影响大脑。疫苗可以减少前两种机制发生的概率,但是病毒通过嗅神经影响神经系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鼻子里,这里并不是血清IgG的主战场,就算打过疫苗仍然会有这个问题。在有更多的研究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
Bloomberg报道提到老年痴呆(提前脑衰)、心脏问题(提前心衰)的可能性。里面还提到一个死于癫痫并发症的少年尸体解剖,说有可能是入脑的病毒导致癫痫。 One patient in the autopsy study was a juvenile who likely died from unrelated seizure complications, suggesting infected children without severe Covid-19 can also experience systemic infection, they said.
Sorry这两天事情多没怎么上网。。。我觉得这几天好像没有特别新的动态啊,基本上就还是我前一个主题帖里面说的那个样子,Omicron会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感染一半以上的人口。然后对于减少有症状感染来说两针疫苗没啥用,三针疫苗或者疫苗+感染,感染+疫苗这样的组合有一点用,但有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已经有数据证明三针疫苗对omicron的保护力衰减的比较快。没办法,Omicron这个毒株突变的实在太厉害,RBM都快变成另一个病毒了,已经超出了原版疫苗能够提供保护能力的极限。 疫苗或者感染之后体内会形成一些生发中心,T细胞会不断地选择那些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所以时间越久体内抗体的亲和力越高。第三针刺激的是能分泌这些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第三针对delta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的话,抗体结合位点的广度不会增加的很多,所以病毒突变的太厉害那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感染过omicron或者打过omicron毒株做的疫苗的话,很可能会像打过新冠疫苗的SARS康复者那样,体内中和抗体的种类会大幅增加,实现对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的广泛免疫。所以我觉得对高危人群来说一个omicron毒株做的booster或者bivalent booster的好处是非常大的,Fauci前几天说"there is no need for a variant-specific booster",这个判断让我非常的震惊和不理解。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就是omicron的intrinsic virulence下降基本上是实锤了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还有英国和南非现实世界的观察基本上都能对上号。不然的话真的就是2022 means 2020 too。。。另外因为大部分T细胞仍然能够识别omicron,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的人重症的概率仍然会下降很多。现在疫苗率高的很多欧洲国家里面omicron的住院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的级别了,其实不比流感高太多。 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又打过疫苗的话就是带好口罩正常上班上学吧,不要聚餐尽量避免感染,但是万一感染了重症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未来两个月医院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尽量减少自己需要去急诊的可能性,不管和新冠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很严重的高危因素(>65岁,癌症,免疫缺陷,严重肥胖等等)的话想办法把自己藏好,尽量坚持到omicron毒株的疫苗上市。 最后,我是不支持完全躺平的,疫苗+感染或者感染+疫苗确实能带来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新冠有一个很棘手问题就是long covid,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些long covid是degenerative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糟糕。long covid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和病毒通过嗅神经直接影响大脑。疫苗可以减少前两种机制发生的概率,但是病毒通过嗅神经影响神经系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鼻子里,这里并不是血清IgG的主战场,就算打过疫苗仍然会有这个问题。在有更多的研究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
Sorry这两天事情多没怎么上网。。。我觉得这几天好像没有特别新的动态啊,基本上就还是我前一个主题帖里面说的那个样子,Omicron会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感染一半以上的人口。然后对于减少有症状感染来说两针疫苗没啥用,三针疫苗或者疫苗+感染,感染+疫苗这样的组合有一点用,但有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已经有数据证明三针疫苗对omicron的保护力衰减的比较快。没办法,Omicron这个毒株突变的实在太厉害,RBM都快变成另一个病毒了,已经超出了原版疫苗能够提供保护能力的极限。 疫苗或者感染之后体内会形成一些生发中心,T细胞会不断地选择那些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所以时间越久体内抗体的亲和力越高。第三针刺激的是能分泌这些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第三针对delta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的话,抗体结合位点的广度不会增加的很多,所以病毒突变的太厉害那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感染过omicron或者打过omicron毒株做的疫苗的话,很可能会像打过新冠疫苗的SARS康复者那样,体内中和抗体的种类会大幅增加,实现对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的广泛免疫。所以我觉得对高危人群来说一个omicron毒株做的booster或者bivalent booster的好处是非常大的,Fauci前几天说"there is no need for a variant-specific booster",这个判断让我非常的震惊和不理解。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就是omicron的intrinsic virulence下降基本上是实锤了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还有英国和南非现实世界的观察基本上都能对上号。不然的话真的就是2022 means 2020 too。。。另外因为大部分T细胞仍然能够识别omicron,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的人重症的概率仍然会下降很多。现在疫苗率高的很多欧洲国家里面omicron的住院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的级别了,其实不比流感高太多。 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又打过疫苗的话就是带好口罩正常上班上学吧,不要聚餐尽量避免感染,但是万一感染了重症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未来两个月医院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尽量减少自己需要去急诊的可能性,不管和新冠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很严重的高危因素(>65岁,癌症,免疫缺陷,严重肥胖等等)的话想办法把自己藏好,尽量坚持到omicron毒株的疫苗上市。 最后,我是不支持完全躺平的,疫苗+感染或者感染+疫苗确实能带来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新冠有一个很棘手问题就是long covid,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些long covid是degenerative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糟糕。long covid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和病毒通过嗅神经直接影响大脑。疫苗可以减少前两种机制发生的概率,但是病毒通过嗅神经影响神经系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鼻子里,这里并不是血清IgG的主战场,就算打过疫苗仍然会有这个问题。在有更多的研究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
🔥 最新回帖
同意,已经开始爆发了。我们一直在上班,公司里感染的一直在上升
我觉得该1月 在家上学,唉
作为外行真不知道能信任谁,之前打了两针,这第三针自己心里觉得缺少去打的incentive
影响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周围确诊的几个都说思维跟不上
🛋️ 沙发板凳
纽约么? 好多传言说又要remote 我儿子放圣诞假的时候chrome book拿回家来了 不知道几个意思
我家孩子打了疫苗,但觉得然并卵 就那么20mg而已 现在是BOOSTER的都得了一大批 看我认识的2个美国妈妈写的
I totally got COVID from a fully vaccinated sick kid (who caught it from a vaxxed and boosted adult) while I was also fully vaccinated and boostered. I’m so grateful for vaccines because while I’m pretty sick I’m confident I won’t get much worse. Runny nose. Sneezing. Cough. Sore throat. Fever. Tired. Dizzy. My ears hurt. Heart rate goes up from small exertion. I tried to take a walk outside with my daughter to get some fresh air but we turned around and came back home because I was dizzy and I didn’t want to end up too far from home. COVID is dumb and annoying. Stay safe, everyone! Get vaccinated/boosted and mask up!
I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Monday. Got my results this morning and it''s positive. Still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for the 7th grader, who did get the Pfizer vaccine. My guess is he''s asymptomatic. My husband had to have a procedure today, and they did the covid test on him just prior. He''s also positive, and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yesterday.. He was boosted a month ago, but is immune compromised.
我想咨询antigen test对打疫苗的决策的重要性 我没有booster shot因为我第一 antigen结果很高 第二 我之前打的是一针J&J 现在不知道该打什么如果决定boosted的话 我想在小朋友打疫苗之前给他测antigen 如果够高(我们一直上学 可能delta过) 是不是就干脆别打了 毕竟很多国家都不放开给小孩打的 而且日本要求家长做informed decision 那个副作用毕竟在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说错了,请见谅 因为比较关注,再就是身边医生比较多 一点回答给你 抗体多,可能没必要bootster,因为它就是补抗体的 JJ其实已经被证实没什么太大作用了,利益原因,不肯公开承认而已 毕竟第三世界国家还很缺疫苗 我猜测你抗体高应该不是JJ的原因,是接触过病毒,但没多到发病 如果你考虑booster,那建议打mRNA,这也是官方说法 其实也是侧面证明JJ没用 如果说疫苗效果有限,那么mRNA也是矮子里的将军
至于孩子,大家考虑的都比较多 我孩子比较高壮,所以我觉得20mg对他问题不大 事实也是他打完2针,什么反应都没有 如果你打算孩子网课,可以考虑不打,如果继续去学校 那还是打比不打好 熬2个月,药物紧缺,暂时只有18万,现在还轮不到我们
我觉得我大体是delta过 所以我们家人可能都delta过 美国政府从来不讲自然免疫这一块儿 可能不好推行我理解 但是我觉得应该有讨论 我宁愿再lockdown 也不想就随便打疫苗 我老公问我那为啥其它从小到大的疫苗都说打就打了 我觉得一个是其他的疫苗都battle tested过这么多年了 再一个是在传染高峰中打疫苗 很vulnerable啊那个建立免疫的几周 还不如不打在家藏着的 我儿子班两个着急打了疫苗的小朋友都是打了的同一周出去餐会 得上了 不过也都是一天就好 这个太没个谱了 但是我必须说 他们俩的妈妈都说 如果不打疫苗 可能不会好这么快 这个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官方无法谈自然免疫 就好比,一群幼儿园孩子吃饭,老师不喂 但餐后很可能有孩子撑了,有孩子一直聊天结果饿肚子 疫苗就像老师定喂,虽然也有个体差异,但比自然免疫强一些 我个人早期跟你想法一样,后来跟你老公想法差不多 毕竟已经几亿人打了 但目前O又game change了,难说啊
至于好得更快,我个人看法 如果身体好,或天生抵抗新冠,那怎么都好得快 身体不太好的,那就真的要疫苗产生的抗体帮忙了 好比打战需要后援军 所以昨天我回一个妈妈帖,她孩子有呼吸道疾病,我建议打疫苗比较好
这个mrna疫苗 毕竟是个新东西 我们还没有40lbs 还是个小宝宝呢 幸亏放冬假了 可以在家窝一阵子
这么小的宝宝啊,还没有疫苗吧,哈哈 不是必须5岁吗??
刚刚六岁 我就觉得 5-11是一个类别? how?
因为从小其它疫苗真的防感染,打了就几乎不会得了。而且那些都是什么病啊,死亡率高或致残率高,谁愿意冒感染的险呢?covid疫苗之初大家也以为会防感染,会建立群体免疫,所以打的人还是很多的。现在发现不能群免,对新变种更是效果差,那还打个什么劲啊?如果不是高危人群,打疫苗收益不大,即使疫苗是比较安全的,相对于低收益还是很鸡肋
我觉得你说的这跟小浣熊mm上次出来说的就很一致 这个很reassuring我再观望的决心
慢着。。。。。。6岁不到40磅?? 这个是20%以下?我记不清了 那考虑新冠之前,先考虑喂肥一点
我家得也刚6岁,不到40磅。个子很小。疫苗公司宣传5到11岁一个剂量说因为是按免疫系统不按体重。但最近2到4岁的不成功又说因为这个年龄段体重差的太多,所以剂量很难定。总之他们怎么说都有理由。
真的 看着也不瘦
这真是服气了 随便说呗
你下载报告 每一种都不一样 报告会教你怎么读你的结果
我的是LabCorp的报告,上面并没有解读说明
真假 有没有pdf可以下?我的是一个boutique lab做的 网站上就一行 但是下载下来pdf就是满满的一页纸
179应该不高吧?我之前测的大概900,乖乖打了booster,希望有点用
我在LabCorp App上能看到PDF,除了数值没什么有用信息
我也觉得不高。我就是不明白这个疫苗的原理。我记得像乙肝之类的疫苗,即使抗体浓度随时间衰减了,但只要接触到病毒就会被激活。为什么新冠疫苗不同呢?是因为病毒太厉害,身体等不及抗体被激活?
真是羡慕这个体重,我们家比你们小两岁都快50磅了
可能,还是得跟着身高一起看。。。 我同意小孩应该看体重给药,很多儿童药都这样啊
新冠疫苗也可以,只不过没有直接抗体中和那么快,所以症状可能会严重点,但对于重症还是可以有预防作用的。所以我认为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没必要打booster。
如果是labcorp的话,这个抗体浓度很低了,研究说250以下基本就没啥中和能力。不过出了omicron,感觉打booster也然并卵,我认识抗体2500的人也感染了。
普通人的药物试验还在进行中,得了新冠还不能吃药。其实也就是下面三个月时间,能忍过去就皆大欢喜了。但是明显是不想忍的人是大多数。
更大可能是用了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放在omicorn 病毒面前已经不怎么管用了。小孩子本身症状轻,很难做出来统计学差异。
Lab Corp 的话,那就是挺低的了。如果我是high risk 我自己会补一针。
小孩子做trial的时候还是delta为主。和omicron没什么关系。效果是用抗体数量衡量的。说没达到预期标准。所以现在考虑再加多一针看能不能产生足够抗体。
乙肝疫苗是打三针的,而且也会测抗体,抗体低了就再补一针booster,我已经打过五针乙肝疫苗了
个人建议,打完 辉瑞的儿童二针才20mg 辉瑞成人的共60 M家的有200 200的青少年打完出事的概率也很小,何况20
我们家上幼儿园上班大半年了,幼儿园的口罩政策就是个笑话,孩子老师都基本裸奔。这期间孩子病过很多次(有时大人也病)也密接过,不是每次都有测新冠,我总觉得我们已经得过了。没想到我的抗体这么低。
家里有娃的就是在裸奔 但也是没办法
所以杜绝从社区外传进来的源头也很重要
我娃有个要好的同学 家长是药厂的老员工了 也还没打
Sterilizing vaccine不一样的
如果新冠疫苗可以抗传染 还需要政府强制打吗?不打是脑残了呀
我在标着我们一个朋友 他家是纽约警察局做化验分析的 大人都打了 不是anti vaxxer 但是对孩子这个还是没下决心 孩子都还小 不是说十多岁了
辉瑞对付O的疫苗3 月出来
我觉得到时候也就过去了 你们家打了么?
我家的也是把Chromebook带回来了, 说是以防万一。 我觉得大概率是要remote的, 现在数字还没到顶
疫苗或者感染之后体内会形成一些生发中心,T细胞会不断地选择那些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所以时间越久体内抗体的亲和力越高。第三针刺激的是能分泌这些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第三针对delta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的话,抗体结合位点的广度不会增加的很多,所以病毒突变的太厉害那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感染过omicron或者打过omicron毒株做的疫苗的话,很可能会像打过新冠疫苗的SARS康复者那样,体内中和抗体的种类会大幅增加,实现对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的广泛免疫。所以我觉得对高危人群来说一个omicron毒株做的booster或者bivalent booster的好处是非常大的,Fauci前几天说"there is no need for a variant-specific booster",这个判断让我非常的震惊和不理解。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就是omicron的intrinsic virulence下降基本上是实锤了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还有英国和南非现实世界的观察基本上都能对上号。不然的话真的就是2022 means 2020 too。。。另外因为大部分T细胞仍然能够识别omicron,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的人重症的概率仍然会下降很多。现在疫苗率高的很多欧洲国家里面omicron的住院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的级别了,其实不比流感高太多。
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又打过疫苗的话就是带好口罩正常上班上学吧,不要聚餐尽量避免感染,但是万一感染了重症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未来两个月医院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尽量减少自己需要去急诊的可能性,不管和新冠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很严重的高危因素(>65岁,癌症,免疫缺陷,严重肥胖等等)的话想办法把自己藏好,尽量坚持到omicron毒株的疫苗上市。
最后,我是不支持完全躺平的,疫苗+感染或者感染+疫苗确实能带来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新冠有一个很棘手问题就是long covid,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些long covid是degenerative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糟糕。long covid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和病毒通过嗅神经直接影响大脑。疫苗可以减少前两种机制发生的概率,但是病毒通过嗅神经影响神经系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鼻子里,这里并不是血清IgG的主战场,就算打过疫苗仍然会有这个问题。在有更多的研究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
上网课那还有什么必要打吗? 旅游? 我本来是打算开学前打的, 但如果直接网课的话准备再等等
谢谢小浣熊的长文。。。。刚刚有好友全家positive了。真叫人沮丧啊,还是再等variant-specific的疫苗出现吧。
IU/ml那是labcorp的吧?179其实挺低了,我前面的帖子总结了一些labcorp那个测试的数值和保护能力的关系,我看人家是划线到500u/ml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757543
乙肝潜伏期很长啊,等到记忆B细胞动员起来分泌新抗体是来得及的。你看delta出来之前新冠的潜伏期一般是5-7天,那个时候疫苗保护率普遍都很高,连抗体水平是mrna十分之一,细胞免疫可以忽略的灭活疫苗都有不错的保护能力。一方面当时的病毒突变的不厉害,但是另一方面和潜伏期更长肯定也是有关系的
新冠现在潜伏期太短了,delta一般是4天,omicron更是只有2-3天,这个时候免疫记忆动员起来只能减少重症的概率,如果体内的存量抗体不够的话上呼吸道感染是很难避免的。另外疫苗和自然感染比起来还有个问题就是粘膜IgA的水平不高(mrna疫苗有一点点,灭活疫苗完全检测不到粘膜igA),所以要想避免所有感染的话,对存量抗体的要求就更高
量变不一定会导致质变
辉瑞和莫克的口服药都已经批准了
我也这么觉得 所以这个说法我很不buy
所以,小浣熊mm,打过两针的正常健康人群,还是应该去打booster多些保护吗?
Pfizer的是12岁+ 实战数字和clinical trial的数字应该也不一样
是啊,不到五岁的孩子咋办呢,我们幼儿园已经爆发了,周围好几个幼儿园也因为covid关门了,后面该咋办实在是纠结。
能躲起来还是躲起来吧,起码我觉得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不是不死不重症就行的。病毒进了脑子,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死更可怕
谢谢分享。现在打了疫苗对long covid 有没有效果有很多研究出来嘛?之前好像说可能会降低long covid 的几率。
之前有个study说降低50%
我觉得过去两年这种再忍几个月就好了的说法出现太多次了。不是说狼来了,但真的是没有尽头的感觉。在尽量保护的情况下还是过好正常的生活吧
其实也才两年,大瘟疫历史上流行3-5年挺正常
谢谢小浣熊 我本来以为omicron是个契机 通过极强的传染率和极低的重症率 在极小的死亡率的前提下达到群体免疫 代价不大 可我忽略了long covid 看来我还是把这周的火锅取消吧
今天有报道轻症甚至无症也会病毒入脑。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2-26/coronavirus-can-persist-for-months-after-traversing-entire-body
变成病毒?
不好说,万一以后老年痴呆呢?还是小心点好
疫苗有效性怎么能用抗体数量作为最终标准,必须临床有保护作用才行啊。
Bloomberg报道提到老年痴呆(提前脑衰)、心脏问题(提前心衰)的可能性。里面还提到一个死于癫痫并发症的少年尸体解剖,说有可能是入脑的病毒导致癫痫。 One patient in the autopsy study was a juvenile who likely died from unrelated seizure complications, suggesting infected children without severe Covid-19 can also experience systemic infection, they said.
Brain fog, 智力下降, 海马体缩小,灰质损失,抑郁,blood clots, stroke, 老年痴呆。。。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21/12/16/1064594686/how-covid-threatens-the-brain
如果疫苗不能防感染,那么也就不能够降低病毒入脑的可能性。毕竟病毒一开始就能通过嗅觉神经到达大脑,那时候体内的疫苗抗体还没来得及响应吧。
估计只能靠N95, 病了洗鼻子(愿意尝试的可以用Povidone-iodine 0.6%-1%洗)
看了这个也很绝望啊,感觉很没救的感觉
我去 这学还上吗
nasal wash好贵呀,amazon上要99刀往上。有没有便宜点的?
请问小浣熊,5岁小朋友已经打完一针了,还有必要去打第二针吗? 他们学校放假前两周已经好几个阳性了,有一个是打完两针还是被感染的。
这个应该很便宜啊 (10块左右),买瓶10%的用洗鼻子的盐水稀释到想要的浓度(0.6%-1%)就行了
其它还有一种有用的是卡拉胶 (BETADINE Cold Defence Nasal Spray) 病了也可以喷喷
是的,我也看到这个数据。现在 Mild 是因为很多人打了疫苗或感染过 Delta 。
神啊。。。。。这叫人怎么办才好。。。
当然能防感染了,95%能防,75%能防,30-50%也能防,不是只有100%能防或者0%能防这种非黑即白的想法
未来两个月我觉得还是不要送的好,如果娃没到上高中这种,基本上肯定要感染的。 大浪来了要躲,等浪平静了再出去。
你不愿意自己养生 自己健身 把健康交给其他人 必然会碰上类似情况
说得很对
完全有可能
谢谢信息。刚刚下单了。
那还不如洗鼻子来得防护更强。
洗鼻子能防护多少? 早上病毒进入鼻子到晚上洗了还能防?
学点气功打坐 太极拳 通下周天 平时反省自己 不昧良心 这样 生活就不难了
抗体鼻子里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