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2022年的中国和世界 历史的时钟已经走到了2021年底,人类和新冠病毒奋力抗争的第二年即将落幕。新的一年,美中对抗的剧本将如何继续?世界将如何与新冠共存?中国坚持的清零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2022年的中国 会继续坚持清零政策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焦点杂志》于圣诞节当天的"2022年的世界"系列专栏中推出题为"超级大国的游戏:美中对抗将主导后新冠世界"(Super-Machtspiele: Die Rivalität zwischen USA und China wird die Post-Covid-Welt prägen)的文章,关注疫情中持续的中美较量,以及中国在2022年里,将如何面对新冠。 文章在开头部分写道:"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对外变得更咄咄逼人,对内变得更加专制。而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改变。美国从认为中国可以融入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的傲慢信念,转向了以不信任中国为特征的偏执性遏制,以及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共识。" 文章随后在小标题"每一方都想显示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下面写道:"从关税战争到台湾问题的日益紧张。中美之间这种日益增长的对立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已经阻碍了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的进程。但是,尽管事情看起来已经很糟糕,它还可能变得更糟。大流行病后的世界将带来充满敌意的对抗。这不仅仅和每一方的相对力量有关,而是一场生存的较量,每一方都试图证明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作者在文章中展望2022年,认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将转而学会和新冠一起共存。这种疾病不会消失,而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强化疫苗接种将成为常态,旅行限制放宽,封锁成为过去。但中国将在整个2022年继续其清零政策。中国政府在吓坏了民众,并且把全国抵御病毒的能力吹捧为系统优势的证明之后,政府如今很难改变政策方向。" 随后,《焦点杂志》在网络版发表的这篇文章分析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与世隔绝的原因。由于极其严厉的政策路线,中国政府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可预测的法规和排斥最成功的老板将使企业家气馁,减缓创新。而在一个新冠病毒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时代,维持清零政策必须要新的封锁措施。" 西安已经开始全民核酸检测(摄于2021年12月21日) 西安 西安! 中国无法真正在全球和新冠共存的时代独善其身,最新进入全面封锁状态的西安市,就是一个例子。德国电视一台ARD在网络版每日新闻中关注了西安最新推出的封锁措施。写道:"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病例数量微乎其微,但当局正在采取严格的行动打击新的疫情。大规模测试、检疫令和区域封锁是常见的。目前,该国正在努力管理几个城市的疫情,包括该国东部和南部的主要工业中心。当局急于在2月北京冬奥会开始前控制病毒。官员们非常关注的是奥密克戎变体,它的传播速度更快。" 《法兰克福汇报》也报道了中国最新面临的疫情冲击,并发文关注了封锁中的西安。描述中国的抗疫机制时,该报写道:"所有居民都由居委会负责,居委会构成了党的机构的最低层。在这一流行病的过程中,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增加。所有当局的市政雇员都被指示参与预防工作。封城当天晚上开始了一项行动,对各大住宅区内的居民进行冠状病毒的检测。" 该报报道称:"各种严格的措施来源中国的清零政策。由于奥密克戎变体在中国境外流通。最近机场、港口和检疫设施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收紧。这不仅适用于客运,也适用于进口货物,这些货物在中国被认为是潜在的病毒携带体。在中国境内,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个别的奥密克戎病例。" 介绍中国再度实行严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作者报道称:"据中国官媒的报道,就受影响的居民人数而言,西安的封锁是今年最大的封锁之一。援引专家的话说,西安的感染途径并不完全可追溯,至少有三条感染链。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即将在2月初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届时大量的中国人将回家与家人团聚,尽管很多地方当局已经建议不要进行这种旅行。即将举行的冬奥会也增加了对官员的政治压力,要求他们迅速控制疫情。"
德语媒体:2022年的中国和世界 历史的时钟已经走到了2021年底,人类和新冠病毒奋力抗争的第二年即将落幕。新的一年,美中对抗的剧本将如何继续?世界将如何与新冠共存?中国坚持的清零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2022年的中国 会继续坚持清零政策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焦点杂志》于圣诞节当天的"2022年的世界"系列专栏中推出题为"超级大国的游戏:美中对抗将主导后新冠世界"(Super-Machtspiele: Die Rivalität zwischen USA und China wird die Post-Covid-Welt prägen)的文章,关注疫情中持续的中美较量,以及中国在2022年里,将如何面对新冠。 文章在开头部分写道:"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对外变得更咄咄逼人,对内变得更加专制。而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改变。美国从认为中国可以融入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的傲慢信念,转向了以不信任中国为特征的偏执性遏制,以及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共识。" 文章随后在小标题"每一方都想显示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下面写道:"从关税战争到台湾问题的日益紧张。中美之间这种日益增长的对立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已经阻碍了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的进程。但是,尽管事情看起来已经很糟糕,它还可能变得更糟。大流行病后的世界将带来充满敌意的对抗。这不仅仅和每一方的相对力量有关,而是一场生存的较量,每一方都试图证明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作者在文章中展望2022年,认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将转而学会和新冠一起共存。这种疾病不会消失,而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强化疫苗接种将成为常态,旅行限制放宽,封锁成为过去。但中国将在整个2022年继续其清零政策。中国政府在吓坏了民众,并且把全国抵御病毒的能力吹捧为系统优势的证明之后,政府如今很难改变政策方向。" 随后,《焦点杂志》在网络版发表的这篇文章分析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与世隔绝的原因。由于极其严厉的政策路线,中国政府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可预测的法规和排斥最成功的老板将使企业家气馁,减缓创新。而在一个新冠病毒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时代,维持清零政策必须要新的封锁措施。" 西安已经开始全民核酸检测(摄于2021年12月21日) 西安 西安! 中国无法真正在全球和新冠共存的时代独善其身,最新进入全面封锁状态的西安市,就是一个例子。德国电视一台ARD在网络版每日新闻中关注了西安最新推出的封锁措施。写道:"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病例数量微乎其微,但当局正在采取严格的行动打击新的疫情。大规模测试、检疫令和区域封锁是常见的。目前,该国正在努力管理几个城市的疫情,包括该国东部和南部的主要工业中心。当局急于在2月北京冬奥会开始前控制病毒。官员们非常关注的是奥密克戎变体,它的传播速度更快。" 《法兰克福汇报》也报道了中国最新面临的疫情冲击,并发文关注了封锁中的西安。描述中国的抗疫机制时,该报写道:"所有居民都由居委会负责,居委会构成了党的机构的最低层。在这一流行病的过程中,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增加。所有当局的市政雇员都被指示参与预防工作。封城当天晚上开始了一项行动,对各大住宅区内的居民进行冠状病毒的检测。" 该报报道称:"各种严格的措施来源中国的清零政策。由于奥密克戎变体在中国境外流通。最近机场、港口和检疫设施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收紧。这不仅适用于客运,也适用于进口货物,这些货物在中国被认为是潜在的病毒携带体。在中国境内,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个别的奥密克戎病例。" 介绍中国再度实行严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作者报道称:"据中国官媒的报道,就受影响的居民人数而言,西安的封锁是今年最大的封锁之一。援引专家的话说,西安的感染途径并不完全可追溯,至少有三条感染链。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即将在2月初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届时大量的中国人将回家与家人团聚,尽管很多地方当局已经建议不要进行这种旅行。即将举行的冬奥会也增加了对官员的政治压力,要求他们迅速控制疫情。"
德语媒体:2022年的中国和世界
历史的时钟已经走到了2021年底,人类和新冠病毒奋力抗争的第二年即将落幕。新的一年,美中对抗的剧本将如何继续?世界将如何与新冠共存?中国坚持的清零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2022年的中国 会继续坚持清零政策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焦点杂志》于圣诞节当天的"2022年的世界"系列专栏中推出题为"超级大国的游戏:美中对抗将主导后新冠世界"(Super-Machtspiele: Die Rivalität zwischen USA und China wird die Post-Covid-Welt prägen)的文章,关注疫情中持续的中美较量,以及中国在2022年里,将如何面对新冠。 文章在开头部分写道:"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对外变得更咄咄逼人,对内变得更加专制。而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改变。美国从认为中国可以融入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的傲慢信念,转向了以不信任中国为特征的偏执性遏制,以及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共识。" 文章随后在小标题"每一方都想显示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下面写道:"从关税战争到台湾问题的日益紧张。中美之间这种日益增长的对立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已经阻碍了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的进程。但是,尽管事情看起来已经很糟糕,它还可能变得更糟。大流行病后的世界将带来充满敌意的对抗。这不仅仅和每一方的相对力量有关,而是一场生存的较量,每一方都试图证明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作者在文章中展望2022年,认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将转而学会和新冠一起共存。这种疾病不会消失,而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强化疫苗接种将成为常态,旅行限制放宽,封锁成为过去。但中国将在整个2022年继续其清零政策。中国政府在吓坏了民众,并且把全国抵御病毒的能力吹捧为系统优势的证明之后,政府如今很难改变政策方向。" 随后,《焦点杂志》在网络版发表的这篇文章分析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与世隔绝的原因。由于极其严厉的政策路线,中国政府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可预测的法规和排斥最成功的老板将使企业家气馁,减缓创新。而在一个新冠病毒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时代,维持清零政策必须要新的封锁措施。"
西安已经开始全民核酸检测(摄于2021年12月21日)
西安 西安! 中国无法真正在全球和新冠共存的时代独善其身,最新进入全面封锁状态的西安市,就是一个例子。德国电视一台ARD在网络版每日新闻中关注了西安最新推出的封锁措施。写道:"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病例数量微乎其微,但当局正在采取严格的行动打击新的疫情。大规模测试、检疫令和区域封锁是常见的。目前,该国正在努力管理几个城市的疫情,包括该国东部和南部的主要工业中心。当局急于在2月北京冬奥会开始前控制病毒。官员们非常关注的是奥密克戎变体,它的传播速度更快。" 《法兰克福汇报》也报道了中国最新面临的疫情冲击,并发文关注了封锁中的西安。描述中国的抗疫机制时,该报写道:"所有居民都由居委会负责,居委会构成了党的机构的最低层。在这一流行病的过程中,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增加。所有当局的市政雇员都被指示参与预防工作。封城当天晚上开始了一项行动,对各大住宅区内的居民进行冠状病毒的检测。" 该报报道称:"各种严格的措施来源中国的清零政策。由于奥密克戎变体在中国境外流通。最近机场、港口和检疫设施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收紧。这不仅适用于客运,也适用于进口货物,这些货物在中国被认为是潜在的病毒携带体。在中国境内,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个别的奥密克戎病例。" 介绍中国再度实行严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作者报道称:"据中国官媒的报道,就受影响的居民人数而言,西安的封锁是今年最大的封锁之一。援引专家的话说,西安的感染途径并不完全可追溯,至少有三条感染链。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即将在2月初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届时大量的中国人将回家与家人团聚,尽管很多地方当局已经建议不要进行这种旅行。即将举行的冬奥会也增加了对官员的政治压力,要求他们迅速控制疫情。"
------------------------------------------------------------------------------------------------------------------------------------------
德病毒学家:“最大的担忧”是中国
针对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近日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是他“最大的担忧”。
德病毒学家:“最大的担忧”是中国
针对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近日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是他“最大的担忧”。
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然奥密克戎(Omicron)也会去中国。而那里使用的疫苗在对抗这种变体时疗效不佳。这是一个真正的风险,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是如此",这位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学负责人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如是说。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声明中表示,施打三剂中国科兴疫苗并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水平以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而仅接受两剂BNT/辉瑞的人,也需要再接种第三剂的加强针,才能达到足以对抗奥密克戎的抗体水平。研究分析显示,BNT/辉瑞的疫苗相较之下更为有效,因为不论前两剂是BNT/辉瑞疫苗或科兴疫苗,只要第三剂再施打BNT/辉瑞疫苗,便能使人体产生足够抵御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 生产科兴疫苗的北京科兴公司在本月15日曾指,打齐三针科兴疫苗便能有效抵御奥密克戎,但港大和中大的联合研究却未证实此说法。 中国12月13日检出首宗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者。官媒新华社报道称,当时的那名无症状感染者是12月9日入境。随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该感染者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确认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受疫情重新抬头困扰的西安已经封城(摄于2021年12月20日)
彻底清零 vs. 动态清零
新冠疫情于2019年年底在中国武汉大面积爆发后,中国政府的对抗政策已经由彻底清零改为"动态清零"。也就是当出现本土病例时,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实现快速扑灭疫情的做法。如今距北京冬奥会开幕只剩6个星期。用主办方自己的话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举办,"防疫安全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组委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周四(12月23日)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闻会上表示,特别是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传播给"全球疫情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韩子荣说,冬奥塞时,将有大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涉奥人员来华,人流聚集增加,出现一定数量的阳性病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因此,希望各利益相关方都能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确保参赛各方安全。 这一呼吁是在多月以来中国又有一个千万人口大都市实施封城后发出的。近日,当局依据"清零防疫"政策,在1300万人口的西安实施禁足令。
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德国或新推"1G"
当被问及德国是否需要封锁时,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向《南德意志报》表示,有必要等待并观察 "现在开始执行并且已经进一步收紧的措施是否有效。"德罗斯滕认为,如果目前的接触限制不能如愿以偿,可以考虑采取进一步些限制措施。比如只允许接种过加强针(Geboostert)的民众自由活动,他把这个做法称为"1G"。 针对奥密克戎究竟有多危险的问题。德罗斯滕指出,目前仍然不确定这个新冠变种病毒是否从一开始就不容易造成重症。他指出,最新来自南非、英国和苏格兰的研究结果表明,民众的普遍抗体越强,奥密克戎病毒就越不太可能导致重症的出现。但这种关联结果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
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亨德里克·斯特雷克(Hendrik Streeck)是德国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研究人员,流行病学家和临床试验师。他是波恩大学病毒学教授和病毒学与艾滋病研究所所长。
亨德里克·斯特雷克(Hendrik Streeck)是德国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研究人员,流行病学家和临床试验师。
他是波恩大学病毒学教授和病毒学与艾滋病研究所所长。
亚历山大·凯库勒 (Alexander S. Kekulé)
亚历山大·凯库勒(Alexander S.Kekulé)是德国医生和生物化学家。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哈雷-维滕贝格马丁·路德大学的医学微生物学和病毒学教席,并担任哈雷大学医学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德国媒体比较有同情心吧!!
每周德国的媒体 都要抨击, 批判批判 中国的社会体制.
德国的媒体比较喜欢揭露, 批判和抨击.
德国人的思维比较批判性.
马克思故居位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 号,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 年。1818 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 月5 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
弱智太多了。
大家谈谈,
为什么德国媒体和德国人这么深刻和理性呢?
能一针见血地看透中国呢?
应该叫丢人显眼性比较恰当。
德国人看问题比较深刻.
德国的媒体喜欢关注世界和分析世界.
德国人的智力比较高, 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抽象思维能力很厉害.
focus 焦点 是德国的大型新闻杂志, 每周出版发行.
类似美国的时代杂志.
《焦点》,又称《焦点周刊》,是一家德国中右翼新闻媒体,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周刊之一,偏向于政治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它的出版商是慕尼黑的休伯特·布尔达传媒。该杂志首发于1993年1月18日,以尊重事实为宗旨,以中立著称,周发行量79万册,是《明镜》最大的竞争者,自2015年起,编辑部总部设在柏林。
《焦点周刊》自诩为“现代新闻杂志”,并致力于追踪“事实,事实,事实”[7],赫尔穆特·马克沃特(Helmut Markwort)是该杂志的第一任主编[8][9]。它与《明镜》、《亮点》一起,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三份周刊[10]。 《焦点》杂志的理念源自休伯特·布尔达(Hubert Burda)和马克沃特[11],他们自2009年起担任总编辑,并于2017年成为出版商,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该刊的刊头上被列为创刊主编[12]。自2016年3月起,罗伯特·施耐德(Robert Schneider)担任该杂志主编[13]。
观察人士认为《焦点周刊》是明镜最重要的挑战者,而出版商则将《新闻周刊》和《时代》等美国杂志视为其榜样[14]。
《明镜》(德语:Der Spiegel,英语:The Mirror[1]),常译作《明镜周刊》[2],是一份在德国发行的中左翼(center-left)周刊[3],每周的平均发行量近110万册。该杂志与《亮点》、《焦点》一起,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三份周刊[4]。自2019年4月16日起,克莱门斯·霍格斯(Clemens Höges)担任该杂志主编[5]。
《明镜》首期于1947年1月4日出版发行[6],自称是“德国最重要的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7],办刊主旨是政治批评与严肃的政治评论[8]。该杂志以时事新闻、图片以及对不法行为以及政治丑闻的揭露而闻名于世[9],是德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10]。英国《经济学人》称《明镜周刊》是欧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11]。
该杂志创办人鲁道夫·奥格斯坦(Rudolf Karl Augstein)曾经表示,“明镜”是民主社会的狂热捍卫者[12]。英国《泰晤士报》称《明镜周刊》是“德意志的民主堡垒”[13]。
《亮点》周刊 (德语:Der Stern,发音:[ʃtɛʁn]) 是德国目前最大的时事社会生活杂志,创刊于1948年[2],杂志出版发行由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商古纳亚尔(Gruner + Jahr)负责,主要面向德国及全欧洲发行。该杂志与《明镜》、《焦点》一起,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三份周刊[3]。由于"Stern"一词在德语中意为"Star",《亮点》周刊一度被称为《明星》周刊[4],2011年,其中文名被改为《亮点》周刊[5]。
亨利·南恩(Henri Nannen)在青年报《齐克·扎克》("Zick Zack")的基础上创立了《亮点周刊》[6],第一期于1948年8月1日出版[7]。杂志现任主编是弗洛里安·格莱斯(Florian Gless)与安娜·比克·格雷特迈尔(Anna-Beeke Gretemeier)。
《亮点》周刊的新闻报道涉猎丰富,素以生动耐读的文字和人物刻画见长,尤其难得的是在新闻类期刊中至今仍坚持大力而又精当地使用图片,并因此享有盛誉。该杂志在德国每周拥有750万读者,总部设立在汉堡,并在中国上海设有分社。
《焦点》,又称《焦点周刊》,是一家德国中右翼新闻媒体,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周刊之一,偏向于政治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它的出版商是慕尼黑的休伯特·布尔达传媒。该杂志首发于1993年1月18日,以尊重事实为宗旨,以中立著称,周发行量79万册,是《明镜》最大的竞争者,自2015年起,编辑部总部设在柏林。
《焦点周刊》自诩为“现代新闻杂志”,并致力于追踪“事实,事实,事实”[7],赫尔穆特·马克沃特(Helmut Markwort)是该杂志的第一任主编[8][9]。
它与《明镜》、《亮点》一起,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三份周刊[10]。
《焦点》杂志的理念源自休伯特·布尔达(Hubert Burda)和马克沃特[11],他们自2009年起担任总编辑,并于2017年成为出版商,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该刊的刊头上被列为创刊主编[12]。自2016年3月起,罗伯特·施耐德(Robert Schneider)担任该杂志主编[13]。
观察人士认为《焦点周刊》是明镜最重要的挑战者,而出版商则将《新闻周刊》和《时代》等美国杂志视为其榜样[14]。
作者在文章中展望2022年,认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将转而学会和新冠一起共存。这种疾病不会消失,而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强化疫苗接种将成为常态,旅行限制放宽,封锁成为过去。但中国将在整个2022年继续其清零政策。中国政府在吓坏了民众,并且把全国抵御病毒的能力吹捧为系统优势的证明之后,政府如今很难改变政策方向。"
随后,《焦点杂志》在网络版发表的这篇文章分析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与世隔绝的原因。由于极其严厉的政策路线,中国政府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可预测的法规和排斥最成功的老板将使企业家气馁,减缓创新。而在一个新冠病毒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时代,维持清零政策必须要新的封锁措施。"
印度全国过了一遍,早就全体免疫了。欧美有强大的医疗体系护着,还好。
俺在等辉瑞神药的结果。
那个墙国媒体造出的新闻.
德国没有一个媒体报道.
德煤对内当然不敢报,对内要愚民
说的非常好
德国的政策 一般 由 RKI 研究所的科学家建议.
政治家, 各种科学家, 医院, 工会组织 等等联合开会决定
象中国那样 一刀切 , 不经过 社会的大讨论, 不可想象
德国这里 一般是 每 2 周 开一次 联邦政府 和 各州的 联合会议
科学家, 医院组织, 工会组织 等等 派代表 和 政治家 进行大讨论
最后决定 各州的措施
象中国那样 由皇帝 一个人说了算, 在德国不可想象
请问像你这样发贴,提成怎么算?
墙都不扶就服你。
现在放假刚好可以捞点外快。
外国还有小粉红??!!是中国的小粉红呆在外国吧?
德国电视二台 (ZDF)
德国电视二台是德国的一个公共电视台,也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它与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和德国广播电台是德国公共广播的三个组成部分。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 (ARD)
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又译为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简称德广联,是德国公共广播机构所组成的合作组织。 目前德广联由九个州立广播公司联合组成,德国电视一台是其合作制作的电视台,除此之外这些州立广播公司还制作自己的、地方性的电视台和广播节目。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也是德广联的成员。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共同制作的节目包括每日新闻和柏林的首都节目制作场,以及位于波茨坦的制作中心。德国电视一台数字台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全部是在在波茨坦的制作中心数字化的。此外联盟还拥有一个遍布全球的记者网。
早在1952年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就已经在法兰克福设立了一个各成员公共使用的德国广播档案馆(一开始叫做德国声响档案馆)。这个档案馆为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的成员(以及对其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图像、声响和纸面资料的档案库。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与德国电视二台、瑞士电视台和奥地利广播集团一起播放跨国的3sat电视台,与德国电视二台一起播放的德国国内的儿童台和凤凰台,与德国电视二台和法国的电视台一起合作制作和播放Arte。除此之外它自己还制作和播放多个专门题目的数字化电视频道。
德国之声向国外发送德国之声电视台节目。至2005年末为止德国公共广播联盟与德国电视二台和德国之声一起在北美洲播放收费电视台德语电视台。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 (ARD)
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又译为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简称德广联,是德国公共广播机构所组成的合作组织。 目前德广联由九个州立广播公司联合组成,德国电视一台是其合作制作的电视台,除此之外这些州立广播公司还制作自己的、地方性的电视台和广播节目。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也是德广联的成员。
德法公共电视台
德法公共电视台是一个于1992年由法德两国合资建立的公共电视频道,总部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和德国巴登巴登,宗旨是推广优质节目与世界艺术文化,节目多以法语和德语播出,并在线提供西班牙语、波兰语、意大利语字幕。arte由法国与德国各出资50%,董事会成员比例为法德各半并轮流担任董事长与总裁。
担忧中国死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