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名校海归“沦落”卖保险,为什么?

l
liweihu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作者:潘戈
两个月前,我突然收到一条来自高中老同学邓小波同学的微信。他说自己卖保险赚了点钱,帮家里还清了一些债务,想要开始和我正式一对一Coaching。
从初中就知道“隔壁班的邓小波”,到高中一起进入市里最好全国重点高中的“火箭班”成为同学,这位认识超过20年的老同学,在我印象里除了聪明踏实成绩好之外,一直有点神秘。他的众多“光环”——2004年四川省彭州市高考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欧洲顶级理工名校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都在2010年他毕业回国加入自己的家族企业成为CEO后又上了另外一个台阶。
因为他的“神秘”,我是很多年后也才知道这位老同学的家族企业,原来是当年云南省的“明星企业”,资产过亿,几乎上市。而他25岁刚回国时,就管着员工好几千人、手上现金几千万、每天前呼后拥见的都是省里、市里的领导和企业家。
更具戏剧性的是,当我第一次知道邓小波的底细时,他的家族企业在经历了30年的拼搏、发展和壮大后,正在面临“高楼轰然倒塌”的最终破产。从一呼百应的少主CEO位置一头重重地栽下来,老同学经历了心理上最为黑暗和挣扎的一段时间。
现在,这位曾经光环四溢的“学霸”、“高考状元”、“名校海归”、“富二代”要开始卖保险了?!像顶级体育教练都会严格挑选自己的运动员一样,做为一个严格挑选客户的优秀心理潜能教练,我的底线是得了解我眼前这个人,他/她做事起心动念动机为何?于是,我问了很多人可能会问的一个问题,曾经学霸、高考状元、名校海归、富二代CEO的你:“为什么会去卖保险?”
高考状元、名校海归你为啥最后选择了卖保险这个行业? 2018年,我家族企业一夕间崩塌。上亿元的资产、厂房地产、包括我手上有的几千万现金,一下子都没有了。这些财富都是我父亲几十年辛苦打拼的成果,结果就是几个投资的失误和心态上的冒进,导致几十年的积累都没有了。 那段时间,我突然从一个家族企业CEO的位置跌下来,突然变成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连之前的老同学也不想见面,害怕自己比不上。心态上度过了很黑暗的一段时间。为了继续生活,我期间也尝试了不同的东西,也和你聊过。 直到我后来接触到了保险这个行业,有机会进入四川省最好的保险团队。我就经常在想,如果当时我家人有最基本的财富风险意识,提前做了哪怕只做了最基本的财富保护,现在不说多了,从上亿资产里留下500万,那也够父母养老了。而现在因为没有保险,生意问题一出现,不仅仅什么钱都没有了,直到现在我爸还不时会遇到催债的朋友。我上个月工资刚发了下来,又拿去还了点债(苦笑)。如果之前有基本的保险,不会落入这么窘境中。 所以,选择保险一方面肯定是我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可以给我好的收入。同时,我不想其他的人和家庭跟我家一样,拼搏了很多年积累的财富,因为没有基本的风险意识和保障措施,当一点或大或小的风险突然来的时候,不管是生意失败、还是生病或意外,突然之间就手足无措,被到处追债。而保险就是一个成熟财政配置里最基础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巨大风险的时候,规避掉很多损失和由此而来的麻烦。 很多人可能觉得卖保险这事听上去不靠谱? (笑)我周围很多亲戚朋友们都不理解我,觉得我随便去做个什么生意都比这个卖保险好。卖保险大家觉得跟骗子似的,并不太信任这个行业。目前国内保险业这种不被信任的局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比如有些人可能是什么工作都找不到就来卖保险,而导致行业内的不规范造成的。 但追根溯源,保险这个行业最开始在欧美成熟商业体系里诞生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客户和公民在面临各类不可预料的风险中的财政安全。这个初衷的价值,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是极端重要和有价值的。现在我进入这个行业,大家看着我曾经是个高考状元、名校毕业和海外留学这些经历,我希望把高素质带进这个行业,给大家服务,让这个行业发挥它本身为大家保护财产安全的目的。而不是继续让这个行业充满一些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大妈,仅仅为了赚钱,卖一些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
后记花絮 我的高中班,和其他学校喜欢取名“火箭班”的班一样,都是学校费心从当地城里、镇里、村里搜集上来的聪明学生们。当时班上男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发展出了一套刮风下雨都穿双拖鞋在校园里晃荡的标志,老师们也不管。毕业那年,因为提交保送到上海交大,当高考前最后两月同学们都在奋战时,我已经到了上海。等7月份再回到四川时,高考已经结束了。回去路上坐在车里,我看几条红色横幅在进城的大马路上迎风飘扬,红底黄色大字整整齐齐地写着热烈庆祝本市高考理科状邓小波顺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火箭班学霸”邓小波成了我们市2004年的高考状元,并没有新鲜感。不过高中时我暗暗羡慕他有钱买那种很高级的MP3,看他经常带着耳机埋头做题,就问他:“你这样做题不会分心吗?”他抬头说:“不会,这样更集中注意力。”然后又继续埋头做题,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高考4年后,我还在上海摸索自己的方向,邓小波已经去了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深造。再等我差不多摸索清楚自己想到纽约,邓小波已经从欧洲回来了。印象里最后一次见面,县城茶馆的三国杀牌桌上,他像领袖一样拉着十几个高中老同学们的手意气风发地说:“以后任何人有困难,大家都要互相帮助!”然后又说:“没有困难的话,”他就突然停住了,“......” 因为他接不上来自己的话了。我随口一说:“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互相帮助!”全班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之后,联系上几乎就是10年后了。而这次再联系上时,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他当年的领袖气质包括他的高级MP3背后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了解了邓小波家族企业大厦轰然倒塌的过程,以及他内心在黑暗中的挣扎和摸索,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f
fitfitfit
国内中小企业所谓的上亿资产组成,绝大部分都是不能变现的厂房和银行债务,去掉各种连环债务,实际资产能有1,2千万就不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乡镇企业起来快倒起来更快,只要资金链一断,没多久就完蛋了
如果是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更虚了,都是吹起来的泡泡。那些founder手上的股权根本就是不能卖的,就是看个表面身价,如果债务链一出问题,股权立马跌倒不值几个钱。
国内还不允许破产,所以债务和founder绑定,个人资产都得吐出来还债,父债子偿连环债,想翻身基本很难很难
你看最精明的那些女明星,早就不嫁这些只有表面光的企业家了。其实真正有钱的还是那些一线城市土著地主们,手里的房子和钱都是没债务的,资产都是实打实的净资产,过亿身家才是真的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