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很多人 纠缠于 这个作者关于 主人公设定的一些瑕疵,就否定了整本书。其实作者描写了 农村里的 一个生活群体的10年时间,很多农村读者从 背景描写和 各个人物身上 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和熟悉的身影,所以很有代入感。以前在深圳的 外地来打工一族中的 评选, 平凡的世界 排名第一。当然在这个论坛上 凡尔赛晒的 贵妇 是看不上 外地来的 打工一族,也不会和他们有交集的。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12-17 01:22
你这要求太不现实了吧,托尔斯泰是世界级的大师巨匠,《藤野先生》里提起过日俄战争打成那样还会被日本学生引用的俄国作家,怕是也就这一位了。近几年的中文作者有能和那个高度比肩的么?感觉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大概还是刘慈欣。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7 12:17
托尔斯泰得过诺贝尔奖吗? 近几年可有中文作者得过的 shanggj 发表于 2021-12-17 13:03
那个年代阶级固化不严重?你在想什么呢?听说过血统论吗?就是那时候的理论。好像现在又翻出来了,叫做红色基因。 cafe1123 发表于 2021-12-17 07:43
这部小说对于一些具体的时代背景描述很真实,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但是它的核心大概是主人公坚持奋斗,因此人格高大,然后白富美们就扑上来。这哪怕金庸也不敢这么写吧。 据说还在编辑的要求之下进行大的修改,可以想象修改之前有多么荒诞不经。 cafe1123 发表于 2021-12-17 08:41
很多人喜欢这本书都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细节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没有类似生活经历的很难理解。这本书单纯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是要差一些,不论是结构和语言都显得非常粗糙。我更喜欢他的另一部书《人生》 Dongdongdong55 发表于 2021-12-17 12:42
我说的是70末80初他们成年后的时代,不是他们小时候。少平和兰香的感情故事发展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70末80初的社会阶层流动性比现在高,很多寒门学子上了大学就等于跳了龙门,“寒门贵子”比今天普遍,所以也造就了一大批孔雀男女与凤凰男女的婚姻 shiningfree 发表于 2021-12-17 14:20
我也觉得“人生”更加干练简洁。“平凡的世界”感觉是“人生”的扩充提升版,但是反而没有人生的震撼力大。我记得看人生有好几次都有叹息流泪的感觉,看平凡的世界只觉得乏味啰嗦。“人生”里面的人物感情刻画更加真挚动人。 baobao557 发表于 2021-12-17 14:34
少安吸引秀莲我觉得还说得过去, 秀莲就是家境好一些,人是善良淳朴的,看上能干的少安也是有可能的,润叶和他青梅竹马长大,所以愿意放弃前程嫁给他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少安为啥不娶润叶呢,难道是觉得自己家太穷会拖累了爱人?那他就不要娶秀莲啊,让人家从老远的地方嫁过来又不给人过舒服的日子,也对不起秀莲吧? 但是那个喜欢少平的高官女儿田晓霞,就YY了,这是不可能的事。 到最后那个喜欢上老三的高干子弟,还居然他们全家能热情接受自己儿子和农村姑娘的恋爱,咋可能。 孙家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是人见人爱的帅哥美女,不然很难理解为啥一个个的都有高于他们阶层的人不顾一切爱上他们。 跨越阶级的爱情不是不可能发生,但是如果在同一个小说里发生很多很多次,那肯定是哪里出错了。 pop 发表于 2021-12-16 22:03
我记得之前读一个男性作家书评说张爱玲的书“还是未能走出女性作者自恋的区域” 后来读了平凡的世界,看了点金庸的电视(没看过金庸的书)才知道男人自恋才更甚好吧。 相比一下余华和莫言高几条街了。 jennyjin 发表于 2021-12-16 21:35
平凡的世界我也没觉出哪里好。另外一本同样觉得很一般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是《穆斯林的葬礼》近猪者肥 发表于 2021-12-17 16:40
没有完整读过,完全不理解里面女主人公的感情。 ifyouloveme 发表于 2021-12-16 20:49
我理解对土地的热爱,我不理解为啥孙家孩子都是玛丽苏杰克苏一堆人爱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6 21:39
穆斯林的葬礼是恋童癖琼瑶小说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1-12-17 08:48
但是 现在 我好像没记得 哪个作家能够 静下心来 写了比较好的小说 来 反映90年代的大下岗,2000年以后的外资出口的血汗工厂的 打工者的生活,或者 最近20年房价飞涨下 小人物的挣扎,或者 快递外卖小哥生活的悲欢喜乐。 有可能有些作者触及到了一点,但整个时代的,全景式的一群人物的全面描写,写一个时代的10年,我好像没听说。也许孤陋寡闻,版上有人推荐吗? 描写时代,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通过狄更斯的小说,大家很容易就get到那个时代的画面。雨果的 悲惨世界也写了当时的时代。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通过 莫斯科陷落 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的整个社会样貌。 现在中文作者都在写 网络小说,想像力是够了,但写实性的严肃的小说呢?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12-17 11:06
同意,穆斯林的葬礼三观扭曲。姐夫睡了等于自己妹妹的小姨子,真是恶心极了 RaincityPearl 发表于 2021-12-17 19:20
很多人喜欢这本书都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细节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没有类似生活经历的很难理解。这本书单纯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是要差一些,不论是结构和语言都显得非常粗糙。我更喜欢他的另一部书《人生》
托尔斯泰得过诺贝尔奖吗? 近几年可有中文作者得过的
这就 孤陋寡闻了。托尔斯泰的成就 已经远远超过了 一般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
牛顿 如果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那应当是 诺贝尔奖以牛顿愿意来领奖而 为荣,而不是牛顿以得到诺贝尔奖 而为荣。在牛顿眼里,这些诺贝尔奖都不当一回事,自己都可以设立一个牛顿奖。
我说的是70末80初他们成年后的时代,不是他们小时候。少平和兰香的感情故事发展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70末80初的社会阶层流动性比现在高,很多寒门学子上了大学就等于跳了龙门,“寒门贵子”比今天普遍,所以也造就了一大批孔雀男女与凤凰男女的婚姻
同意,如果这小说里没有女主田晓霞,或者把女主写成一般村县干部的女儿,也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在县城工作这样,估计整本书更make sense一点,他描写农村孩子上学艰难,煤矿工人的疾苦这些,还是很接地气的。
我也觉得“人生”更加干练简洁。“平凡的世界”感觉是“人生”的扩充提升版,但是反而没有人生的震撼力大。我记得看人生有好几次都有叹息流泪的感觉,看平凡的世界只觉得乏味啰嗦。“人生”里面的人物感情刻画更加真挚动人。
兰香能麻雀变凤凰的转折点在考上大学。那时真的是知识改变人生。我父母一辈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凤凰男女靠上大学彻底改变命运。但是关键点是上大学。所以那时高考异常残酷。其实一直到我当年高考的时候,因为高考失败自杀的也不少见。孙少平爱情设定的不合理在于他并没有考上大学。在这个意义上孙少平根本连凤凰男都算不上,他都没上大学,根本飞不出去。当时在农村,考没考上大学是一条残酷分界线。考上了一步登天,没考上打落地上回家种田,没有合适的机制去城里得到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要么只能当农民工或者煤矿工。
因为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目的就不纯粹,为写作而写作,路遥在人生得奖之后,给自己定的目标,要在四十岁之前写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样能写出什么伟大作品呢?
“反观路遥,从一开始对爱情的追求就不单纯,有着急功近利的想法。在谈到婚姻问题时, 路遥说:“还是要找一个北京知青。”海波说:“还是找一个本地人比较稳妥,知根知底,有挑有捡。”路遥一听生气了,反问海波说:“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 这跟前段时间衡水中学男生发誓要去拱城里的好白菜不是一样的吗
但是娶了北京知青,还照样把人家当陕北农村不识字的女人一样来使唤。一心抛在写书上,常年不在家,也没什么钱,他自己光抽烟就要把工资都花掉了,就靠老婆自己工作养娃。最后离婚,他自己也贫病交集去世。说实话,如果他娶个农村不识字的老婆照顾生活衣食,可能还能活长点。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妈呀,说出了我的心声,太同意你了姐妹
我特别小的时候 在电台广播里收听过穆斯林的葬礼 等我长大了再看这本书 真是特别毁三观极其玛丽苏的一本书
就是凤凰男YY。路遥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热爱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农民,其实他天天盼着的就是跳出农村。 所以想方设法让孙少平去煤矿挖煤吃上公家饭
因为作者暗示了孙家的娃都长的好看
同意,穆斯林的葬礼三观扭曲。姐夫睡了等于自己妹妹的小姨子,真是恶心极了
我给你推荐一部: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
没看过,就不应该出言不逊。那么多的苦难,全部视而不见吗
评文学作品不是这样评的吧,这个主要是写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的兴衰。要是这样评的话,很多名著都毁三观吧,随便举几个,托尔斯泰写的安娜卡列琳娜,百年孤独,飘,荆棘鸟,那个不毁三观。
这俩跟《白鹿原》都没法比,水平差好多
能有那么多人热爱,自然有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