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那么多自己独创的比喻,金句, 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东西呢,不信 Dida123 发表于 2021-12-17 00:47
有意思。都说钱钟书做学问做得好,他还是传统的考证一类的学问是吗?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系统的理论听说是没有的。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1-12-15 22:09
杨绛也说过:“张爱玲长相难看,一脸花生豆。”俩都是嘴很厉害的。 cathytree 发表于 2021-12-15 20:40
很犀利,能这么一针见血就是本事。有些人企图八面玲珑做好好先生,其实本身就没有是非观脑子一团浆糊。 我有个大学男同学也是这一类,讲话没人能接下句。你以为人家会得罪人混不好?不,人家现在也是一家不小企业的高管,雷厉风行脑子清楚,混的比八面玲珑的只好不差。 枫丹白露 发表于 2021-12-15 20:49
哈哈,钱钟书这人也不是一直这么mean,建国后给大陆版宋诗选注写前言,最后致谢还是很谦虚低调的,中学时读到还是颇为诧异。 现在想想也正常,再像民国旧社会那么高调的话,新社会分分钟教会他做人。 edwardPhila 发表于 2021-12-15 20:59
要说文字Mean,钱锺书要排在第二,第一是鲁迅。当然,鲁迅写着最尖刻的字,做着最厚道的事。 slurslur 发表于 2021-12-15 21:14
还有讽刺林徽因的猫,其实就是文人相轻 nyy7 发表于 2021-12-15 21:15
回复 1楼kaiselin的帖子 两口子刻薄且能打。先是为自家的猫打架,后文革期间与占他们房子的革命小将互撕,physically. newworld21 发表于 2021-12-15 21:34
打字不嫌麻烦的切换英文,不是华人论友的日常吗? Joyside 发表于 2021-12-15 21:20
侮辱鲁迅了,鲁迅对事不对人,钱钟书是专门以嘲笑别人来抬高自己,境界上差太多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1:35
可见杨这人多刻薄,自己长得也没多好看,非说自己是美女,还非得说唐晓芙是自己,说了一辈子也没人信。人家张爱玲还夸她干校六记写得好呢。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15 21:09
他从骨子里渗透的都是英国十八世纪文学的冷嘲热讽。十七世纪如莎士比亚那样的博大精深他没有,十九世纪,如拜伦雪莱那样的浪漫,那样的放浪无羁,他也没有,那种搞冷门也令人讨厌,小家子气。 Apple06 发表于 2021-12-15 21:24
钱杨两口子既然对别人刻薄,那也就怪不得别人在书里刻薄他俩了,见宗璞《东藏记》: “......尤、姚两人都向明经看了一眼,姚秋尔笑笑,说:“甲仁在英国说英文,英国人听不出是外国人,有一次演讲,人山人海,窗子都挤破了。”尤甲仁说:“内人的文章登在《泰晤士报》上,火车上都有人拿着看。”钱明经忽发奇想,要试他一试,见孟先生并不发言,就试探着说:“尤先生刚从英国回来,外国东西是熟的了,又是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东西更熟,我看司空图《诗品》,清奇一节……”话未说完,尤甲仁便吟着“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把这节文字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明经点头道:“最后的‘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我不太明白。说是清奇,可给人凄凉的意味,不知尤先生怎么看?”尤甲仁马上举出几家不同的看法,讲述很是清楚。姚秋尔面有得色。明经又问:“这几家的见解听说过,尤先生怎样看法?”尤甲仁微怔,说出来仍是清朝一位学者的看法。“所以说读书太多,脑子就不是自己的了,有些道理,这好像是叔本华的话。”明经想着,还要再问。弗之道:“江先生主持中文系,最希望教师都有外国文学的底子,尤先生到这里正是生力军。”明经暗想连个自己的看法都提不出来,算什么生力军,当下又随意谈了几句,起身告辞。 ...... 萧子蔚一直独身,自然也成为尤甲仁关注的对象。他对人说,这几个老“百曲乐”(bachelor)研究研究可以写部言情小说。对独身人的议论是免不了的,但都属于同情的范围,自尤甲仁夫妇来后,发表的言论便带有刻薄巷的特色,大家见他轻薄,都不与他谈论。他们似有所察觉,稍有收敛,但还是免不了以刻薄人取乐。他们这样做时,只觉得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如对方没有得到信息,还要设法传递过去。射猎必须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如只是闭门说说还有什么趣味。 ...... “一次,中文系安排尤甲仁演讲,他不讲诗,不讲小说,不讲理论,不讲翻译,讲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不属他的本行,但他信手拈来,就可以胜任。他讲了莎士比亚几个重要剧作的梗概,大段背诵,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很有戏剧效果。又把《牡丹亭》中几段著名唱词,一字不落背了下来,可惜他不会唱昆曲,不然更加好看。虽然整个演讲内容丰富生动,却没有说出比较的是什么,思想上有什么同异,艺术上有什么差别。同学们听了,有人赞叹,有人茫然。江昉听说,随口说了一句,外国有些汉学家就是这样的,只知抠字眼背书,没有自己的见解思想。这话传到刻薄巷,尤、姚两人顿觉无名火熊熊上燃,他们是只准自己刻薄别人,不能听一句闲话的。” ...... 姚秋尔回到房里,又和尤甲仁讨论此事。秋尔道:“我说她穿的衣服可笑,邵为不以为然。”“他当然是觉得可爱,狗会觉得有什么比粪更好吗!”两人笑了一阵,把刘婉芳平日言谈举止大大嘲笑一番,尤甲仁想起莎士比亚关于女人的议论,随口背诵“Frailty,the name is woman! ”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15 21:53
钱说的刻薄是因为现实就是这么ridiculous awesomeiris 发表于 2021-12-15 22:10
回复 30楼coalpilerd的帖子 没错,我一直觉得鲁迅没啥文采,占了左翼的光,骂人骂得浅薄,还能被捧,梁实秋比他有才多了,骂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样没修养的大白话骂人法还能捧为经典 grandocean 发表于 2021-12-15 22:05
文学作品里面想怎么刻薄都行,越尖锐越机灵越好。对周围的同事亲戚朋友还是口下饶人、多一点点同理心、照顾一下下别人的感受比较好吧。这对钱杨来说轻而易举,当然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不在乎其实挺说明了一些问题的。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1-12-15 22:33
张爱玲有没有回击她为什么眉毛永远惊愕状眼睛却又跟没睡醒一样?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1:34
我觉得这是mean的风格不同,程度上差异不大。我喜欢看这种淋漓痛快的mean文。 鲁迅他弟弟周作人也会mean,但是不像这两位的直白;周作人很会装傻,用一种特别理所当然的语气叙述特别扯淡的事儿,他的杂文会让你第一眼跑偏,第二眼才醒悟“我去,要不要这么阴阳怪气呀”。这种我就不太舒服。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1:19
很容易把《围城》读成自传体小说。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围城里描述的那些心理状态,用置身事外的角度看自己看人性的缺点。这书真是一本奇书。其实很多小说,作者的语言都极尽辛辣,但是你细想想有些道理你不得不服。而且如果辛辣不用在自己身上,那辛辣还挺好笑的。毒舌到自己身上,还能忍住那真是修养极好了。 tianguanghushui 发表于 2021-12-15 21:22
这种对人相貌的攻击本就落了下乘,要是张爱玲真这么回了我估计反倒会失望。毕竟我对杨绛无感,但是张爱玲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位大家。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2:45
最搞笑就是,等钱死了之后出来晒恩爱,还给围城写后记,说围城是编的虚构的,不是映射她和钱的婚姻,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人说,钱之前说不要去看下蛋的母鸡,杨绛在钱死了之后,就把鸡窝整个端出来让人看,哈哈。 说自己当年在清华多少多少人追,说钱死了之后季羡林来看她,是对她有意思,欺负季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5 22:42
张爱玲的生平已经被人拉了个底掉,《小团圆》是她自己的传记,她和友人和他人的书信近些年也相继发表。从一切公开的,面世的资料来看,张爱玲没有说过一句针对他人的刻薄话。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1-12-15 22:47
围城里好多写的是刻薄,可是实在很好玩。杨绛看洗澡的时候觉得很欣赏,后来又看了我们仨,一下子印象坏掉了 小青龙 发表于 2021-12-15 22:53
我只知道先撩者贱,按你的逻辑,只能由着别人攻击你,但是你一句别回嘴对吧?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2:55
张爱玲果然还是女神范啊,缙绅世家出身的大才女绝对不会那么掉价。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2:54
现在的情况是,把同时代的人都熬死了,就可以自命为大师了。杨绛何德何能担当得起先生二字?在中国文坛根本不入流,给张爱玲提鞋都不配。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5 22:49
管锥篇不够博大精深?lolila368 发表于 2021-12-15 21:29
我觉得张爱玲对这种“不入流”的攻击就一笑了之,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无心加入骂战。事实上,张爱玲活着的时候,对她“评头论足”的人太多了,她都不怎么搭理。她的文章《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是罕见地对这些评论的回复。这篇文章的结尾写:“我最不会辩论,又写的慢,实在匀不出时间来打笔墨官司。。。。我到底对自己的作品不能不负责任,所以只好写了这篇短文,下不为例。”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1-12-15 23:03
杨出身长相文学造诣全都没法跟张爱玲比,也就只能靠晒老公晒恩爱找点心理平衡罢了。小说方面,《洗澡》写的那是什么东西,一看就是想学她老公那个调调儿又没那个本事学到位;散文方面,就《干校六记》还凑活, 《我们仨》里面太多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粉饰之词了;翻译方面,早就有学者指出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谬误太多, 连西语学生都知道她的译本可能也就比张广森那个版本强点儿。杨这个人一辈子的事业就是钱钟书,她是钱钟书品牌的忠实维护者。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15 23:06
钱钟书的杂文也很mean的哈哈哈哈,譬如这一段: 印象创造派谈起文来,那才是真正热闹。大约就因为缺乏美感,所以文章做得特别花花绿绿;此中有无精神分析派所谓补偿心结,我也不敢妄断。他会怒喊,会狂呼,甚至于会一言不发,昏厥过去——这就是领略到了“无言之美”的境界。他没有分析——谁耐烦呢?他没有判断——那太头巾气了。“灵感”呀,“纯粹”呀,“真理”呀,“人生”呀,种种名词,尽他滥用。滥用大名词,好像不惜小钱,都表示出作风的豪爽。“印象”倒也不少,有一大串陈腐到发臭的比喻。他做篇文章论雪莱,你在他的文章里找不出多少雪莱;你只看到一大段描写燃烧的火焰,又一大节摹状呼啸的西风,更一大堆刻划飞行自在的云雀,据说这三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是雪莱。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1:11
我不是张爱玲,我就是随口替张爱玲打个抱不平,你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么?如果是张爱玲,就不会像你一样唧唧歪歪无病呻吟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3:26
lol我看到楼上说提鞋都不配时就想这么回了,岂止文学成就,张爱玲vs杨绛那是360度无死角吊打,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所以要张爱玲学杨绛那样子回骂人家,这个场面太美不敢想啊~~~果然女神就是女神。 杨绛那个堂吉柯德译本后来被人家拿来当西语翻译的反面教材了。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3:26
就喜欢围城的铭,想看正能量我直接看新闻联播得了。 789 发表于 2021-12-15 23:37
有才华的齪刻鬼,还是很好玩的。 mooncake 发表于 2021-12-15 23:38
萨克雷的《名利场》,里面有好多讥诮的讽刺,特别好看有趣的一本书。 当年拿《名利场》和《围城》当作下饭书,哈。 “ 为咱们勒塞尔广场的爱米丽亚着想,倒还是跟利蓓加·夏泼分开了好些。利蓓加不用说是诙谐风趣的人物。她描写克劳莱夫人为她一去不返的美貌而流泪,克劳莱先生长着干草色的胡子和麦秆色的头发,口角非常俏皮,显得她见过世面,知道社会上的形形色色。可是我们不免要这样想,她跪下祷告的时候,为何不想些比较崇高的心思,反而去注意霍洛克斯小姐身上的缎带呢?请忠厚读者务必记住。这本书的名字是《名利场》;“名利场”当然是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而且非常无聊的地方,到处是虚伪欺诈,还有各式各样的骗子。本书封面上画着一个道德家在说教①(活是我的相貌!)他不穿教士的长袍,也不带白领子,只穿了制服,打扮得和台下听讲的众生一个样儿。可是不管你是戴小帽挂小铃儿的小丑,还是戴了宽边帽子的教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总得直说不讳。这样一来,写书的时候少不得要暴露许多不愉快的事实。” “随便什么老太太,银行里有了存款,也就有了身分。如果她是我们的亲戚(我祝祷每个读者都有二十来个这样的亲戚!),我们准会宽恕她的短处,觉得她心肠又软,脾气又好。” buzhidao2000 发表于 2021-12-15 23:08
是呀,人家西语翻译的专家说她的翻译错误太多,是反面教材,然后这个杨绛就组织几个人来攻击人家。 还经常自命“我从不与人争,与谁争我都不屑”,太不要脸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5 23:39
她自己自学了三年西班牙语,然后就动手翻译了,也是很有勇气。西班牙语本科还要全职读个四年呢 掰叨叨 发表于 2021-12-15 23:42
🔥 最新回帖
比喻金句这些东西,吹吹牛写写段子是可以的。要拿这些来佐证钱有自己的东西就远远不够。钱号称一代大儒,著作等身。谈艺录管锥篇这样的东西,无非是在古今中外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理论之间穿针引线,再玩一下六经注我或者我注六经的把戏。在没有Google的时代,可以吹一下钱记忆力超群,书袋掉得机灵。除此之外,钱有什么开创性的工作
钱有那么多自己独创的比喻,金句, 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东西呢,不信
杨绛好像挺自恋的,也没什么太大的才华。 钱钟书虽然mean,但是mean的有文采,很多比喻真是绝了。
+1 本樓看得我震驚⋯⋯
🛋️ 沙发板凳
哈哈,钱钟书这人也不是一直这么mean,建国后给大陆版宋诗选注写前言,最后致谢还是很谦虚低调的,中学时读到还是颇为诧异。
现在想想也正常,再像民国旧社会那么高调的话,新社会分分钟教会他做人。
聪明人嘛,我挺喜欢他的,围城一读再读,最近在YouTube上又听书这本,大量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可见杨这人多刻薄,自己长得也没多好看,非说自己是美女,还非得说唐晓芙是自己,说了一辈子也没人信。人家张爱玲还夸她干校六记写得好呢。
印象创造派谈起文来,那才是真正热闹。大约就因为缺乏美感,所以文章做得特别花花绿绿;此中有无精神分析派所谓补偿心结,我也不敢妄断。他会怒喊,会狂呼,甚至于会一言不发,昏厥过去——这就是领略到了“无言之美”的境界。他没有分析——谁耐烦呢?他没有判断——那太头巾气了。“灵感”呀,“纯粹”呀,“真理”呀,“人生”呀,种种名词,尽他滥用。滥用大名词,好像不惜小钱,都表示出作风的豪爽。“印象”倒也不少,有一大串陈腐到发臭的比喻。他做篇文章论雪莱,你在他的文章里找不出多少雪莱;你只看到一大段描写燃烧的火焰,又一大节摹状呼啸的西风,更一大堆刻划飞行自在的云雀,据说这三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是雪莱。
我觉得这是mean的风格不同,程度上差异不大。我喜欢看这种淋漓痛快的mean文。
鲁迅他弟弟周作人也会mean,但是不像这两位的直白;周作人很会装傻,用一种特别理所当然的语气叙述特别扯淡的事儿,他的杂文会让你第一眼跑偏,第二眼才醒悟“我去,要不要这么阴阳怪气呀”。这种我就不太舒服。
我觉得是嫉妒哈哈
两口子刻薄且能打。先是为自家的猫打架,后文革期间与占他们房子的革命小将互撕,physically.
张爱玲有没有回击她为什么眉毛永远惊愕状眼睛却又跟没睡醒一样?
这么有种?了不起~~
侮辱鲁迅了,鲁迅对事不对人,钱钟书是专门以嘲笑别人来抬高自己,境界上差太多
然后把女婿也撕得死了
其实我就是受他这句话的影响,说中文的时候尽量尽量不夹杂英文~~
鲁迅当之无愧第一刻薄之人。
就凭这点丢人都丢到月亮上了。。
鲁迅指名道姓地骂人的时候多了去了。不过他骂人是个很不错的指标,一般被他骂的,写的文都还挺不错。
“......尤、姚两人都向明经看了一眼,姚秋尔笑笑,说:“甲仁在英国说英文,英国人听不出是外国人,有一次演讲,人山人海,窗子都挤破了。”尤甲仁说:“内人的文章登在《泰晤士报》上,火车上都有人拿着看。”钱明经忽发奇想,要试他一试,见孟先生并不发言,就试探着说:“尤先生刚从英国回来,外国东西是熟的了,又是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东西更熟,我看司空图《诗品》,清奇一节……”话未说完,尤甲仁便吟着“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把这节文字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明经点头道:“最后的‘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我不太明白。说是清奇,可给人凄凉的意味,不知尤先生怎么看?”尤甲仁马上举出几家不同的看法,讲述很是清楚。姚秋尔面有得色。明经又问:“这几家的见解听说过,尤先生怎样看法?”尤甲仁微怔,说出来仍是清朝一位学者的看法。“所以说读书太多,脑子就不是自己的了,有些道理,这好像是叔本华的话。”明经想着,还要再问。弗之道:“江先生主持中文系,最希望教师都有外国文学的底子,尤先生到这里正是生力军。”明经暗想连个自己的看法都提不出来,算什么生力军,当下又随意谈了几句,起身告辞。 ...... 萧子蔚一直独身,自然也成为尤甲仁关注的对象。他对人说,这几个老“百曲乐”(bachelor)研究研究可以写部言情小说。对独身人的议论是免不了的,但都属于同情的范围,自尤甲仁夫妇来后,发表的言论便带有刻薄巷的特色,大家见他轻薄,都不与他谈论。他们似有所察觉,稍有收敛,但还是免不了以刻薄人取乐。他们这样做时,只觉得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如对方没有得到信息,还要设法传递过去。射猎必须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如只是闭门说说还有什么趣味。 ...... “一次,中文系安排尤甲仁演讲,他不讲诗,不讲小说,不讲理论,不讲翻译,讲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不属他的本行,但他信手拈来,就可以胜任。他讲了莎士比亚几个重要剧作的梗概,大段背诵,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很有戏剧效果。又把《牡丹亭》中几段著名唱词,一字不落背了下来,可惜他不会唱昆曲,不然更加好看。虽然整个演讲内容丰富生动,却没有说出比较的是什么,思想上有什么同异,艺术上有什么差别。同学们听了,有人赞叹,有人茫然。江昉听说,随口说了一句,外国有些汉学家就是这样的,只知抠字眼背书,没有自己的见解思想。这话传到刻薄巷,尤、姚两人顿觉无名火熊熊上燃,他们是只准自己刻薄别人,不能听一句闲话的。” ...... 姚秋尔回到房里,又和尤甲仁讨论此事。秋尔道:“我说她穿的衣服可笑,邵为不以为然。”“他当然是觉得可爱,狗会觉得有什么比粪更好吗!”两人笑了一阵,把刘婉芳平日言谈举止大大嘲笑一番,尤甲仁想起莎士比亚关于女人的议论,随口背诵“Frailty,the name is woman! ”
哈哈哈
哈哈哈哈 世界需要各色人等,都宽厚了,就无趣了。 当然了,机智幽默的刻薄是有趣的。 平庸或者俗气的刻薄就很可厌了。
同意钱钟书的风格很像19世纪英国文学,尖酸刻薄、幽默锋利。
莎克雷在《名利场》中写道:有钱人都是可爱的。 本版人都懂,哈哈哈。
拿鲁迅说刻薄,境界太小了吧。鲁迅显然不是这个层面的,对事不对人,没错。鲁迅会写文章陈述痛打落水狗的重要性,不会花笔墨去讽刺同僚脸上的麻子。 境界还是不一样的。
没错,我一直觉得鲁迅没啥文采,占了左翼的光,骂人骂得浅薄,还能被捧,梁实秋比他有才多了,骂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样没修养的大白话骂人法还能捧为经典
真没必要抬出其他的大家来压人。如果这些大家还活着,可能也会看钱钟书的文抚掌大笑呢。贡献这么多精彩妙语的人,不赞不行啊。钱对西方文学的了解也很惊人啊,他出国留学时间不长,当时也没网络查找资料和线上翻译的辅助,就能吊那么多外文书袋!怎么做到的?!
有意思。都说钱钟书做学问做得好,他还是传统的考证一类的学问是吗?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系统的理论听说是没有的。
一针见血,同意
她家里没有镜子照照自己什么长相?她老公说那句话很适合她自己吧: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这个同意你一半吧。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都是非常博学多才的人。我最喜欢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各种新的老的典故信手拈来轻松自如,当中杂以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讽刺时政twist。
梁实秋是鲁迅骂过的大佬之一啊,我也喜欢。应该说被鲁迅正经骂过的都是大佬,没水平的鲁迅还懒得骂呢。
就写作而言 宗璞的刻薄话不如钱钟书的刻薄话 没有那种比喻精妙 一针见血
我只知道她和邻居林非夫妇吵架,吵着吵着就打人咬人,完全就是一农村泼妇。
确实辱鲁迅了,钱拿什么跟鲁迅比?钱在政治言论上敢放过一个屁吗?只敢拿无权无势的人找找乐子罢了。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等等,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刻画得入木三分,既犀利又有悲悯情怀。
左翼不左翼,他都是中国近代文坛的一个巅峰。
鲁迅没有文采?我也是服了。合着伤逝、祝福、孔乙己、社戏、故事新编都不算有文采的作品啊,文学标准是你定的?
你猜他俩敢不敢刻薄胡乔木这样的老同学?
最搞笑就是,等钱死了之后出来晒恩爱,还给围城写后记,说围城是编的虚构的,不是映射她和钱的婚姻,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人说,钱之前说不要去看下蛋的母鸡,杨绛在钱死了之后,就把鸡窝整个端出来让人看,哈哈。
说自己当年在清华多少多少人追,说钱死了之后季羡林来看她,是对她有意思,欺负季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这种对人相貌的攻击本就落了下乘,要是张爱玲真这么回了我估计反倒会失望。毕竟我对杨绛无感,但是张爱玲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位大家。
啊 难道不是不在乎 而是有条件有选择的不在乎?
二周透着深深的浙江风 有趣的很
嗯
张爱玲的生平已经被人扒了个底掉,《小团圆》是她自己的传记,她和友人和他人的书信近些年也相继发表。从一切公开的,面世的资料来看,张爱玲没有说过一句针对他人的刻薄话。
她有说季羡林吗?是说费孝通吧?
现在的情况是,把同时代的人都熬死了,就可以自命为大师了。杨绛何德何能担当得起先生二字?在中国文坛根本不入流,给张爱玲提鞋都不配。
张爱玲果然还是女神范啊,缙绅世家出身的大才女绝对不会那么掉价。
我只知道先撩者贱,按你的逻辑,只能由着别人攻击你,但是你一句别回嘴对吧?
我对杨印象不大好是从看吴宓女儿写的那本访谈录开始的
我觉得张爱玲对这种“不入流”的攻击就一笑了之,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无心加入骂战。事实上,张爱玲活着的时候,对她“评头论足”的人太多了,她都不怎么搭理。她的文章《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是罕见地对这些评论的回复。这篇文章的结尾写:“我最不会辩论,又写的慢,实在匀不出时间来打笔墨官司。。。。我到底对自己的作品不能不负责任,所以只好写了这篇短文,下不为例。”
杨出身长相文学造诣全都没法跟张爱玲比,也就只能靠晒老公晒恩爱找点心理平衡罢了。小说方面,《洗澡》写的那是什么东西,一看就是想学她老公那个调调儿又没那个本事学到位;散文方面,就《干校六记》还凑活, 《我们仨》里面太多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粉饰之词了;翻译方面,早就有学者指出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谬误太多, 连西语学生都知道她的译本可能也就比张广森那个版本强点儿。杨这个人一辈子的事业就是钱钟书,她是钱钟书品牌的忠实维护者。
“ 为咱们勒塞尔广场的爱米丽亚着想,倒还是跟利蓓加·夏泼分开了好些。利蓓加不用说是诙谐风趣的人物。她描写克劳莱夫人为她一去不返的美貌而流泪,克劳莱先生长着干草色的胡子和麦秆色的头发,口角非常俏皮,显得她见过世面,知道社会上的形形色色。可是我们不免要这样想,她跪下祷告的时候,为何不想些比较崇高的心思,反而去注意霍洛克斯小姐身上的缎带呢?请忠厚读者务必记住。这本书的名字是《名利场》;“名利场”当然是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而且非常无聊的地方,到处是虚伪欺诈,还有各式各样的骗子。本书封面上画着一个道德家在说教①(活是我的相貌!)他不穿教士的长袍,也不带白领子,只穿了制服,打扮得和台下听讲的众生一个样儿。可是不管你是戴小帽挂小铃儿的小丑,还是戴了宽边帽子的教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总得直说不讳。这样一来,写书的时候少不得要暴露许多不愉快的事实。”
“随便什么老太太,银行里有了存款,也就有了身分。如果她是我们的亲戚(我祝祷每个读者都有二十来个这样的亲戚!),我们准会宽恕她的短处,觉得她心肠又软,脾气又好。”
《名利场》是钱钟书推荐给自己的小姨,杨绛的妹妹杨必翻译的。这部书翻译地是及其少有的精彩。
杨必音译“Mouton aux navets”为木头窝囊废…真是太绝了。永远的服。
这句话必须点个赞👍
管锥编被过誉了。也就是个读书笔记,缺乏观点,或者说观点散乱不成体系。钱是个聪明人,写小说还有娱乐性,搞学术还是算了。
我不是张爱玲,我就是随口替张爱玲打个抱不平,你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么?如果是张爱玲,就不会像你一样唧唧歪歪无病呻吟
lol我看到楼上说提鞋都不配时就想这么回了,岂止文学成就,张爱玲vs杨绛那是360度无死角吊打,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所以要张爱玲学杨绛那样子回骂人家,这个场面太美不敢想啊~~~果然女神就是女神。
杨绛那个堂吉柯德译本后来被人家拿来当西语翻译的反面教材了。
哈哈哈,笑死我了,哪怕如今也适用。
同意,我不觉得钱钟书刻薄,也许促狭,也许有趣,他的东西有点像是little britain那个喜剧,英国人自己嘲讽自己挖苦自己那都是很下力气的。
除了会自保、活得长之外,主要他俩是官方认证的“大师”,同时代有太多比他俩强的大师被官方折腾死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最可笑杨还在《围城》后记里写钱是如何“痴” 如何天真烂漫一片童心,实际这人哪里痴啊,粘上毛比猴儿都精。
你哪来这么大火气。。。如果我对你的回复是“攻击”式的,我攻击你,我嘲笑,或者人身攻击张爱玲了,你对我这么大火气我也理解。我仔细看了看我在这个楼里的回复,我只不过是多说了几句,引申了一下,多说了几句张爱玲的事情,我到底哪得罪你了。。。
是呀,人家西语翻译的专家说她的翻译错误太多,是反面教材,然后这个杨绛就组织几个人来攻击人家。
还经常自命“我从不与人争,与谁争我都不屑”,太不要脸了。
主要是这样一来得罪了太多的饭圈粉~~
还有傲慢与偏见 还有狄根斯诸多描写人物篇
她自己自学了三年西班牙语,然后就动手翻译了,也是很有勇气。西班牙语本科还要全职读个四年呢
你这么说的话,angelababy这些都可以这么说了,虽然演的不好,但是人家有勇气去演呀,精神可嘉。
我记得周作人的自传写到,他当年学了不到两个月的英语就去翻译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了。杨绛这个学习时间已经比人家长太多了。 天分这种东西是勉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