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周作人的自传写到,他当年学了不到两个月的英语就去翻译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了。杨绛这个学习时间已经比人家长太多了。 天分这种东西是勉强不来。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3:57
回复 1楼kaiselin的帖子 两口子刻薄且能打。先是为自家的猫打架,后文革期间与占他们房子的革命小将互撕,physically. newworld21 发表于 2021-12-15 21:34
侮辱鲁迅了,鲁迅对事不对人,钱钟书是专门以嘲笑别人来抬高自己,境界上差太多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1:35
我倒是喜欢这种mean的风格,像英国冷幽默,很有趣。而且大家各有各的特色,各自的文采读者才能读到不同的文章。claraoaoa 发表于 2021-12-16 00:41
鲁迅是怒其不争的尖锐。钱是调侃讽刺,有才看得透,但是缺大义。 Viviennedd 发表于 2021-12-15 23:45
我最记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真是能加形容词的地方都加上了,不能加的地方也加上了,照说梁实秋这样面的文人至于么?还有摸一摸硬硬的还在,也把愚昧猥琐的心理写得分明了,怎么样也感觉有些过苛了,钱钟书就还挺俏皮的 spyj007 发表于 2021-12-16 01:16
我只知道先撩者贱,按你的逻辑,只能由着别人攻击你,但是你一句别回嘴对吧? babyflynn 发表于 2021-12-15 22:55
你觉得她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有人真的激怒了你,你很想还击,那你就还击好了,何必憋闷在心里。那位层主的意思是这种级别的攻击,张爱玲根本一笑置之,由旁人来分辨是非曲直好了,何必狗咬狗一嘴毛。 tianguanghushui 发表于 2021-12-16 07:37
杨绛也说过:“张爱玲长相难看,一脸花生豆。”俩都是嘴很厉害的。 cathytree 发表于 2021-12-15 20:40
她自己也不好看哪,为啥挖苦别人相貌?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12-16 07:57
非常不喜欢围城,一本被严重高估的小说。 zhegufei 发表于 2021-12-16 07:39
钱钟书的杂文也很mean的哈哈哈哈,譬如这一段: 印象创造派谈起文来,那才是真正热闹。大约就因为缺乏美感,所以文章做得特别花花绿绿;此中有无精神分析派所谓补偿心结,我也不敢妄断。他会怒喊,会狂呼,甚至于会一言不发,昏厥过去——这就是领略到了“无言之美”的境界。他没有分析——谁耐烦呢?他没有判断——那太头巾气了。“灵感”呀,“纯粹”呀,“真理”呀,“人生”呀,种种名词,尽他滥用。滥用大名词,好像不惜小钱,都表示出作风的豪爽。“印象”倒也不少,有一大串陈腐到发臭的比喻。他做篇文章论雪莱,你在他的文章里找不出多少雪莱;你只看到一大段描写燃烧的火焰,又一大节摹状呼啸的西风,更一大堆刻划飞行自在的云雀,据说这三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是雪莱。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1:11
读下来就觉得刻薄肤浅,笔者一副中年猥琐男自鸣得意的气息扑面而来 龙涎香 发表于 2021-12-16 08:10
反正读钱老的东西我还是感觉很爽的。也许是满足我人性里面的真实需求和阴暗面 LOL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12-16 09:19
可见杨这人多刻薄,自己长得也没多好看,非说自己是美女,还非得说唐晓芙是自己,说了一辈子也没人信。人家张爱玲还夸她干校六记写得好呢。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15 21:09
有的人觉得好的不得了。好像大陆文学作品前10名。 但是我觉得这种小品文,看个乐,和冯小刚的贺岁剧差不多一个意思,挺没劲的。 zhegufei 发表于 2021-12-16 09:20
钱杨两位学者隔三岔五就被拿出来批斗一番 只能说把中国人人性刻画的很深刻再加上干校六记等让某些人很不爽 要说刻薄 难道能与文革的发动者和红卫兵们刻薄?还有人说对女婿王德一少有笔墨说明看不上 王德一文革中被迫害自杀 杨绛稍有笔墨怕连书带人都可以被封--毕竟官方所谓从新中国到文革结束被表述为“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所谓拿人格来批判钱杨二位的 只能说他/她二位的人格不知在多少人之上 wcy19491983 发表于 2021-12-15 23:15
同爽,同阴暗~~~ mean有高下之分,有人mean得有趣,有人mean得令人生厌。大约还是天分有差别吧。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6 09:22
回复 25楼babyflynn的帖子 是,鲁迅直击人的本性 zhongxiaye 发表于 2021-12-16 09:36
我挺不喜欢钱钟书的。小时候读觉得很机灵好笑,年纪大了都觉得就是抖机灵,仅此而已。 wintersweety 发表于 2021-12-16 10:27
鲁迅的刻薄,是大气的刻薄,看完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钱钟书的刻薄,总让我想起弄堂里的阿姨,指桑骂槐的笑话新搬来的邻居,反正就是不大气的尖酸。 Aprilsunshine 发表于 2021-12-16 10:26
kaiselin 发表于 2021-12-15 20:35
管锥篇不够博大精深?lolila368 发表于 2021-12-15 21:29
聪明人嘛,我挺喜欢他的,围城一读再读,最近在YouTube上又听书这本,大量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枫丹白露 发表于 2021-12-15 21:04
我觉得这是mean的风格不同,程度上差异不大。我喜欢看这种淋漓痛快的mean文。 鲁迅他弟弟周作人也会mean,但是不像这两位的直白;周作人很会装傻,用一种特别理所当然的语气叙述特别扯淡的事儿,他的杂文会让你第一眼跑偏,第二眼才醒悟“我去,要不要这么阴阳怪气呀”。这种我就不太舒服。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5 21:19
很容易把《围城》读成自传体小说。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围城里描述的那些心理状态,用置身事外的角度看自己看人性的缺点。这书真是一本奇书。其实很多小说,作者的语言都极尽辛辣,但是你细想想有些道理你不得不服。而且如果辛辣不用在自己身上,那辛辣还挺好笑的。毒舌到自己身上,还能忍住那真是修养极好了。 tianguanghushui 发表于 2021-12-15 21:22
前面有位网友说的好,钱缺乏大义。是聪明人,但不是鲁迅那样的大家。他们夫妇文章谈吐好似超脱常人,把大众的人性弱点认识的很深刻,但却忘了自己也是一样,也不反思自己。 鲁迅是有巨大社会责任感的,直面抨击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悲情、没有圆滑自保;杨夫妇是带着睥睨众生的姿态show优越感,关键时圆滑自保,跟他们嘲讽的对象并无不同。 leavee 发表于 2021-12-16 10:46
钱杨两口子既然对别人刻薄,那也就怪不得别人在书里刻薄他俩了,见宗璞《东藏记》: “......尤、姚两人都向明经看了一眼,姚秋尔笑笑,说:“甲仁在英国说英文,英国人听不出是外国人,有一次演讲,人山人海,窗子都挤破了。”尤甲仁说:“内人的文章登在《泰晤士报》上,火车上都有人拿着看。”钱明经忽发奇想,要试他一试,见孟先生并不发言,就试探着说:“尤先生刚从英国回来,外国东西是熟的了,又是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东西更熟,我看司空图《诗品》,清奇一节……”话未说完,尤甲仁便吟着“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把这节文字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明经点头道:“最后的‘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我不太明白。说是清奇,可给人凄凉的意味,不知尤先生怎么看?”尤甲仁马上举出几家不同的看法,讲述很是清楚。姚秋尔面有得色。明经又问:“这几家的见解听说过,尤先生怎样看法?”尤甲仁微怔,说出来仍是清朝一位学者的看法。“所以说读书太多,脑子就不是自己的了,有些道理,这好像是叔本华的话。”明经想着,还要再问。弗之道:“江先生主持中文系,最希望教师都有外国文学的底子,尤先生到这里正是生力军。”明经暗想连个自己的看法都提不出来,算什么生力军,当下又随意谈了几句,起身告辞。 ...... 萧子蔚一直独身,自然也成为尤甲仁关注的对象。他对人说,这几个老“百曲乐”(bachelor)研究研究可以写部言情小说。对独身人的议论是免不了的,但都属于同情的范围,自尤甲仁夫妇来后,发表的言论便带有刻薄巷的特色,大家见他轻薄,都不与他谈论。他们似有所察觉,稍有收敛,但还是免不了以刻薄人取乐。他们这样做时,只觉得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如对方没有得到信息,还要设法传递过去。射猎必须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如只是闭门说说还有什么趣味。 ...... “一次,中文系安排尤甲仁演讲,他不讲诗,不讲小说,不讲理论,不讲翻译,讲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不属他的本行,但他信手拈来,就可以胜任。他讲了莎士比亚几个重要剧作的梗概,大段背诵,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很有戏剧效果。又把《牡丹亭》中几段著名唱词,一字不落背了下来,可惜他不会唱昆曲,不然更加好看。虽然整个演讲内容丰富生动,却没有说出比较的是什么,思想上有什么同异,艺术上有什么差别。同学们听了,有人赞叹,有人茫然。江昉听说,随口说了一句,外国有些汉学家就是这样的,只知抠字眼背书,没有自己的见解思想。这话传到刻薄巷,尤、姚两人顿觉无名火熊熊上燃,他们是只准自己刻薄别人,不能听一句闲话的。” ...... 姚秋尔回到房里,又和尤甲仁讨论此事。秋尔道:“我说她穿的衣服可笑,邵为不以为然。”“他当然是觉得可爱,狗会觉得有什么比粪更好吗!”两人笑了一阵,把刘婉芳平日言谈举止大大嘲笑一番,尤甲仁想起莎士比亚关于女人的议论,随口背诵“Frailty,the name is woman! ”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15 21:53
围城,红楼梦,鲁迅,这些书,都是随着年龄增长,常读常新,不断有新的生活领悟在书里找到共鸣的。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12-16 10:49
红楼,鲁迅是常读常新,但我对围城是30岁以后就读不下去了,觉得好无聊,真的有八婆聊八卦的感觉 mymyah 发表于 2021-12-16 10:56
回复 30楼coalpilerd的帖子 没错,我一直觉得鲁迅没啥文采,占了左翼的光,骂人骂得浅薄,还能被捧,梁实秋比他有才多了,骂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样没修养的大白话骂人法还能捧为经典 grandocean 发表于 2021-12-15 22:05
就写作而言 宗璞的刻薄话不如钱钟书的刻薄话 没有那种比喻精妙 一针见血 lolila368 发表于 2021-12-15 22:22
同意,我不觉得钱钟书刻薄,也许促狭,也许有趣,他的东西有点像是little britain那个喜剧,英国人自己嘲讽自己挖苦自己那都是很下力气的。 lovedarren 发表于 2021-12-15 23:34
回复 19楼Apple06的帖子 钱学森做的学问不懂,围城里透出一股尖酸刻薄实在喜欢不起来。另一个不喜欢的是张爱玲,固然文字功夫了得,可写尽人间凉薄和畸恋实在是看完仍觉得不舒服。 kiwikiwifruits05 发表于 2021-12-16 01:13
钱钟书我就看过围城,我觉得很好看。很多人不喜欢,也许是他讽刺了国外回国的人的做派,但他讽刺的那些做派的确挺让人烦的。所以我和他有同感。虽然我现在在国外有时也会杂外文词,但回国后,还是不会那样讲话,就算国内同学听的懂,在国内那样说话的确会惹人烦。他讽刺的是那些在国内故意杂英文词,以显自己的”高贵”的人。没有这个显摆的心的话,应该不在他讽刺的范围内。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0:45
学术方面不论,人品方面不同意层主意见。不写女婿怎么是怕被封呢?杨绛都写了文革对自己的迫害了。怎么可能还稍有笔墨。 另外他们写文革迫害多艺术化啊,笔墨俏皮,戏弄止于皮毛。其实就是圆滑、胆小、不够正直,不敢得罪真正的evil。其实这样也完全可以理解,普罗大众就是这样的。那么既然是普罗大众的道德标准,就不能再树其它高于普罗大众的道德形象了。既然自己在道德人性方面无法超越普罗大众,但又在书中刻薄其他普罗大众的人性弱点,就显得挺滑稽的。 leavee 发表于 2021-12-16 10:23
老实说 这个文字读起来颇为无趣的感觉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12-16 10:54
钱的粉丝和平凡的世界的粉丝差不多,都是因为与书中描述的生活有共鸣,所以倍加推崇。当然,钱人比路遥更有天分一些,文笔更好,但他们的作品都不过是比较好看的通俗小说而已,对人性对世界并没有深刻的揭露和挖掘。 如果你认为不喜欢围城的人是钱讽刺的对象,那真是挺搞笑的。围城和平凡的世界本质上就是爽文,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一个从情节上,一个从尖酸刻薄的语言上。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6 11:08
当年中国和外国来往得少,和现在大家接触国外语言和文化不能比啊。就算不完美吧,也是时代限制,怎么说反正比我厉害多了。我可以不喜欢,但是好笑批评还轮不到我这种普通人。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12-16 11:06
可能和个人的经历有关。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对底层人民有深厚的同情和批判,立意就深远。 cafe1123 发表于 2021-12-16 11:00
平凡的世界就更差劲了。适合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看。 cafe1123 发表于 2021-12-16 11:10
鲁迅不是批判的整个文化吗?”人血馒头”,”阿q精神”,”字缝里都写着杀人”。。。。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1:16
然而很多农村奋斗出来的人都特别喜欢,我一个朋友说,看到文中描写他们在学校蹲着吃午饭的场景,太有共鸣了。这就跟围城的粉丝看到钱讽刺说话中文夹带英文,觉得太有共鸣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6 11:18
你是瞧不起初中生吗哈哈,好mean啊哈哈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1:21
我感觉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一般都是同情弱者,批判社会的。那些歌功颂德,抖小机灵的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cafe1123 发表于 2021-12-16 11:19
我也没有倍加推崇,就是觉得鲁迅和钱锺书,我更喜欢钱锺书。路遥我没看过。我觉得那鲁迅来贬低喜欢钱锺书,本身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芸芸众生的意思,哈哈。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1:20
所以你这个是什么视角,不是和钱一个视角,还更mean吗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1:22
我特别希望有个现代钱锺书写篇文来mean一下那些天天在这里发凡钱贴的人,哈哈。 你信吗 发表于 2021-12-16 11:33
啊?水平高低都不许说?我说红楼梦水平比西厢记高,就是拿红楼梦来贬低西厢记了?那文学评论还能存在吗? 我只是说明围城和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会有人特别喜欢而已,并没有说喜欢这两本书的人就不好。文学作品有高下,读者没有高下,比如我喜欢看鬼吹灯,不喜欢看巴黎圣母院,很正常。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1-12-16 11:43
董斜川褚慎明不就是最好的写照么~~ 还有,这段。。。 斜川冷笑道:“看的是不是燕子庵,人境庐两家的诗?” “为什么?” “这是普通留学生所能欣赏的二毛子旧诗。东洋留雪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心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我没说错罢?还是黄公度好些,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 苏小姐道:“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 “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念年,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字来概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说时,翘着左手大拇指。鸿渐懦怯地问道:“不能添个‘坡’字么?” “苏东坡,他差一点。” 像不像这个楼里面diss钱钟书的调调?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12-16 11:56
这几篇反而不是我的心头好。要怪就怪当时编写教材的人吧,非得弄这么沉重的话题来荼毒学生去挖掘批判旧文化的中心思想,闹得中学生都得一脑门官司。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那篇我也不是很喜欢。 社戏和故乡这两篇我是真喜欢。而且我觉得课本砍掉社戏的开头很可惜的,叙述在戏院里看戏的拥堵嚣攘之苦对比乡野间看戏空旷的韵致,然后再拉回到童年回忆,更增趣味,末尾那句再没看过那夜的好戏也有了呼应。鲁迅其实是个妙人啊。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6 12:01
我抗议!我认为苏东坡在整个宋朝都是第一,无人能超越;钱钟书放民国文人堆里能不能排进前十我都存疑。diss苏东坡说他不如陈三立,还说杜甫是“唐以后的大诗人”,那就是个纯种文盲啊!diss钱钟书说他不如鲁迅我还是同意的。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1-12-16 12:09
钱老写了啊,他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这些描写不就是华人网上某些人吗?呵呵 宝宝宝宝 发表于 2021-12-16 12:19
普通人为啥不能批评,要捧所谓大师臭脚。普通人可以评价政客,可以评价艺人,可以评价老师,为什么不能评价个文人。时代局限客观存在,也并没有人完全否定她的成绩,只是因为有人指出不足,就要去攻击人,这不是大师所为。 掰叨叨 发表于 2021-12-16 11:15
呵呵,天分不是超能力,所以周作人不评价。杨绛有法语底子,自学同是拉丁语系的西语是要容易一些,但是翻译水平也就那样。她就是沾了一个早。
我曾想用批评西洋小说的方法,细评《红楼梦》。那时我动笔即错,不敢作此妄想。如今世移事异,妄想不复是妄想,但我已无心再写什么评论了。近来多有人士,把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捧上了天,把高鹗的后四十回贬得一无是处。其实,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高鹗也有非常出色的妙文。我先把曹雪芹的败笔,略举一二,再指出高鹗的后四十回,多么有价值。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谈举止,至少已是十三岁左右的大人家小姐了。当晚,贾母安排她睡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里,贾宝玉就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据上文,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他们两个怎能同睡一床呢?
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又如第七回:“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林姑娘是盐课林如海的女公子,按她的身份,她只会默默无言,暗下垂泪,自伤寄人篱下,受人冷淡,不会说这等小家子话。林黛玉尖酸刻毒,如称刘姥姥“母蝗虫”,毫无怜老恤贫之意,也有损林黛玉的品格。
第七回,香菱是薛蟠买来作妾的大姑娘,却又成了不知自己年龄的小丫头。平心而论,这几下败笔,无伤大雅。我只是用来反衬高鹗后四十回的精彩处。高鹗的才华,不如曹雪芹,但如果没有高鹗的后四十回,前八十回就黯然失色,因为故事没个结局是残缺的,没意思的。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很多,我看到另有几位作者有同样的批评,可说“所见略同”吧。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么入情入理。曹雪芹如能看到这一回,一定拍案叫绝,正合他的心意。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其他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临终被冷落,无人顾怜,写人情世态,入骨三分。高鹗的结局,和曹雪芹的原意不同了。曹雪芹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当是嫌如此结局,太空虚,也太凄凉,他改为“兰桂齐芳”。我认为,这般改,也未始不可。
其实,曹雪芹刻意隐瞒的,是荣国府、宁国府不在南京而在北京。这一点,我敢肯定。因为北方人睡炕,南方人睡床。大户人家的床,白天是不用的,除非生病。宝玉黛玉并枕躺在炕上说笑,很自然。如并枕躺在床上,成何体统呢!第四回,作家刻意隐瞒的,无意间流露出来了。贾雨村授了“应天府”。“应天府”,据如今不易买到的古本地图,应天府在南京,王子腾身在南京,薛蟠想乘机随舅舅入京游玩一番,身在南京,又入什么京呢?当然是──北京了!
苏州织造衙门是我母校振华女校的校址。园里有两座高三丈、阔二丈的天然太湖石。一座瑞云峰,透骨灵珑;一座鹰峰,层峦迭嶂,都是帝王家方有而臣民家不可能得到的奇石。苏州织造府,当是雍正或是康熙皇帝驻驿之地。所以有这等奇石。
南唐以后的小说里,女人都是三寸金莲。北方汉族妇女都是小脚,南方乡间或穷人家妇女多天足。《红楼梦》里不写女人的脚。农村来的刘姥姥显然不是小脚。《红楼梦》里的粗使丫头没一个小脚的。这也可充荣府宁府在北京不在南京的旁证吧。
《漫谈》是即兴小文,兴尽就完了。
能和文革小将打那倒是优点。要大大的赞。看了多少被文革小将害死的,今天终于看到一个解气的。
钱学森做的学问不懂,围城里透出一股尖酸刻薄实在喜欢不起来。另一个不喜欢的是张爱玲,固然文字功夫了得,可写尽人间凉薄和畸恋实在是看完仍觉得不舒服。
我最记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真是能加形容词的地方都加上了,不能加的地方也加上了,照说梁实秋这样面的文人至于么?还有摸一摸硬硬的还在,也把愚昧猥琐的心理写得分明了,怎么样也感觉有些过苛了,钱钟书就还挺俏皮的
毛姆也挺敢写的,也属于俏皮话,鲁迅真的比较狠
exactly 明明张爱玲和钱钟书乃至杨绛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 怎么拿来互踩 还有拿人品说事的 简直可笑 以为是评三好学生么 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诺贝尔学奖是不是该弄个背景调查先看看有没有什么鸡毛蒜皮的破事的?更别说这杨钱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是绝对有的
re
这杨写的啥玩意,就她这么看红楼梦怪不得写不出好文章
深度也差远了。钱对人的描写在皮毛,鲁真是能深入骨髓。
那句硬硬的还在倒没让我觉得猥琐,就觉得可怜。兜里是寄了全部希望的儿子的救命钱,死的那位是个他都不认得的死刑犯,当然钱比较要紧。只可惜最后这希望也成了泡影。
还记得当年语文老师讲到这里时说,你们挤公交时千万别学老栓这样啊,贼看你一摸就知道你钱包在哪,好下手偷了。
你觉得她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有人真的激怒了你,你很想还击,那你就还击好了,何必憋闷在心里。那位层主的意思是这种级别的攻击,张爱玲根本一笑置之,由旁人来分辨是非曲直好了,何必狗咬狗一嘴毛。
非常不喜欢围城,一本被严重高估的小说。
鲁迅损梁实秋也不是一天两天,都差不多,成天的骂完这个骂那个。
哈哈哈,我觉得那位层主的骂法儿已经比杨绛高明多了,至少精准地概括了杨绛的相貌。一脸花生米本来就不是正常的体貌特征,只是某一个时期的不健康的身体状态而已;拿这个得出结论说人相貌难看不但low,而且显得自己特别蠢。我好奇去狗了杨绛原文,如下:
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
这浓浓的市井八婆风真是那种连我都会觉得搭理都多余的low啊,张爱玲要是连这种话都要费心去回,那就是人咬狗级别的反应啊。而且这话是私人信件吐槽,张爱玲本来也看不见的。
再补充一下,收信人钟叔河是在杨绛过世之后公布这封信的,给出的理由是这是珍贵的了解钱氏夫妇的重要史料。我阴暗地猜测这位估计也是被杨绛雷得七荤八素,万料不到众人口中的大师能low到这地步;但是公开私人信件说出去又不好听,所以愣是把这份黑料珍重保管了好几年,熬到老太太享尽天年才公布。这封信是2010年写的,当时杨绛都快一百大寿了,张爱玲都死了十几年了;只能说女人的嫉妒真是可怕啊。
她自己也不好看哪,为啥挖苦别人相貌?
还要加上钱的老婆
因为见不得人家说别的女人好呀,哪怕那人不是她老公也不行。
读下来就觉得刻薄肤浅,笔者一副中年猥琐男自鸣得意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果没有真实性,那就只是好笑而不是毒辣了。
反正读钱老的东西我还是感觉很爽的。也许是满足我人性里面的真实需求和阴暗面 LOL
有的人觉得好的不得了。好像大陆文学作品前10名。 但是我觉得这种小品文,看个乐,和冯小刚的贺岁剧差不多一个意思,挺没劲的。
同爽,同阴暗~~~
mean有高下之分,有人mean得有趣,有人mean得令人生厌。大约还是天分有差别吧。
哈哈
是,鲁迅直击人的本性
她啥时候说唐晓芙是自己?
是挺有意思的小说,文笔好,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有一定社会现实基础,但是称不上文学巨作,深度厚度都远不如鲁迅、张爱玲的小说以及白鹿原等。
学术方面不论,人品方面不同意层主意见。不写女婿怎么是怕被封呢?杨绛都写了文革对自己的迫害了。怎么可能还稍有笔墨。 另外他们写文革迫害多艺术化啊,笔墨俏皮,戏弄止于皮毛。其实就是圆滑、胆小、不够正直,不敢得罪真正的evil。其实这样也完全可以理解,普罗大众就是这样的。那么既然是普罗大众的道德标准,就不能再树其它高于普罗大众的道德形象了。既然自己在道德人性方面无法超越普罗大众,但又在书中刻薄其他普罗大众的人性弱点,就显得挺滑稽的。
反正逻辑读起来就是有种爽感。骂人但是骂的很有智商碾压感。
鲁迅直击普遍人性。
钱钟书更侧重于攻击知识分子一点。
搁现在,两位都是百万up主,吐槽活力天花板。
鲁迅的刻薄,是大气的刻薄,看完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钱钟书的刻薄,总让我想起弄堂里的阿姨,指桑骂槐的笑话新搬来的邻居,反正就是不大气的尖酸。
年轻时读了很多遍围城,也读了很多遍杨绛的洗澡,现在再拿起,真的读不下去
前面有位网友说的好,钱缺乏大义。是聪明人,但不是鲁迅那样的大家。他们夫妇文章谈吐好似超脱常人,把大众的人性弱点认识的很深刻,但却忘了自己也是一样,也不反思自己。 鲁迅是有巨大社会责任感的,直面抨击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悲情、没有圆滑自保;杨夫妇是带着睥睨众生的姿态show优越感,关键时圆滑自保,跟他们嘲讽的对象并无不同。
钱钟书的文字有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小家子气。
掉书袋而已,谈不上博大精深。
围城,红楼梦,鲁迅,这些书,都是随着年龄增长,常读常新,不断有新的生活领悟在书里找到共鸣的。
RE 我也喜欢那种直白的,淋漓尽致的MEAN
也不需要多好的修养,看了只会觉得更加接受自己,接受客观存在的普遍人性而已。
这个,没几个人看得懂啊。我试过,真的,看不下去,完全看不下去。
其实围城人家就是写来消遣玩儿的。管锥篇才是正餐。说钱钟书小家子气的,呵呵呵。
鲁迅是愤青,钱钟书是玩世不恭。按现代的为人处事,都不合适。鲁迅太革命,抨击的文化”吃人”,我个人没那么多的共鸣
老实说 这个文字读起来颇为无趣的感觉
红楼,鲁迅是常读常新,但我对围城是30岁以后就读不下去了,觉得好无聊,真的有八婆聊八卦的感觉
对红楼和鲁迅确有同感,小时候和长大后都能读下去,但是是不同的地方起了共鸣的那种感觉。
长见识了。居然还有人有勇气这么说鲁迅的。不知道是真的自己牛的不行,还是完全不懂
嗯,完全攻击的太直白,毫无趣味
可能和个人的经历有关。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对底层人民有深厚的同情和批判,立意就深远。
促狭这个词用的好
当年中国和外国来往得少,和现在大家接触国外语言和文化不能比啊。就算不完美吧,也是时代限制,怎么说反正比我厉害多了。我可以不喜欢,但是好笑批评还轮不到我这种普通人。
有些现实存在得东西就不是拿来让人感觉舒服得
钱的粉丝和平凡的世界的粉丝差不多,都是因为与书中描述的生活有共鸣,所以倍加推崇。当然,钱人比路遥更有天分一些,文笔更好,但他们的作品都不过是比较好看的通俗小说而已,对人性对世界并没有深刻的揭露和挖掘。
如果你认为不喜欢围城的人是钱讽刺的对象,那真是挺搞笑的。围城和平凡的世界本质上就是爽文,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一个从情节上,一个从尖酸刻薄的语言上。
普通人就不配说普通人?这又是啥逻辑 晕
因为这个虽然是骂人,但是言辞冗长,又无新意,啰哩啰嗦了半天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尤姚二人只是故作高明,摘抄前人却无自己的思想。对比鲁迅的高老夫子,同是形容老师上课,就生动好玩得多:
"这位就是高老师,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他猜想这是自己的疑心,其实谁也没有笑;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初,是自己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也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不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圆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苻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话必须有足够大的创意来发挥,作者缺乏那种天马行空的联想。梁实秋也喜欢揪着个小题目大作发挥,写的也比这位好玩。
平凡的世界就更差劲了。适合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看。
我倒是今年重读了围城,和N年前读得感觉又大不一样了。
鲁迅真的是被所谓得左翼光环拖累了。
我中年以后再读鲁迅,才发觉被骗了。他完全比所谓得左翼丰富和深厚得多得多呀。既有趣,又有感情,文笔自带特别得意趣,妙不可言。
普通人为啥不能批评,要捧所谓大师臭脚。普通人可以评价政客,可以评价艺人,可以评价老师,为什么不能评价个文人。时代局限客观存在,也并没有人完全否定她的成绩,只是因为有人指出不足,就要去攻击人,这不是大师所为。
鲁迅不是批判的整个文化吗?”人血馒头”,”阿q精神”,”字缝里都写着杀人”。。。。
然而很多农村奋斗出来的人都特别喜欢,我一个朋友说,看到文中描写他们在学校蹲着吃午饭的场景,太有共鸣了。这就跟围城的粉丝看到钱讽刺说话中文夹带英文,觉得太有共鸣了。
我感觉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一般都是同情弱者,批判社会的。那些歌功颂德,抖小机灵的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我也没有倍加推崇,就是觉得鲁迅和钱锺书,我更喜欢钱锺书。路遥我没看过。我觉得那鲁迅来贬低喜欢钱锺书,本身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芸芸众生的意思,哈哈。
你是瞧不起初中生吗哈哈,好mean啊哈哈
说什么呢,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高中以前看是比较过瘾,后来就觉得太矫揉造作了。
所以你这个是什么视角,不是和钱一个视角,还更mean吗
好像有一位有名的小学生对这个推崇备至。一度还要和作者套近乎。
我本人挺讨厌平凡的世界的,路遥根本是把女人当作男人的垫脚石吧,女人为男人挖心挖肺奉献完了一切就可以去死了,成就升官发财死老婆之男人中年三大幸。猥琐凤凰男喜欢这种调调倒是一点都不奇怪。
现在的喜剧还有脱口秀不都是这一类的抖机灵,鲁迅这样的文学,就是被文青拿来嘲讽众生的。
啊?水平高低都不许说?我说红楼梦水平比西厢记高,就是拿红楼梦来贬低西厢记了?那文学评论还能存在吗?
我只是说明围城和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会有人特别喜欢而已,并没有说喜欢这两本书的人就不好。文学作品有高下,读者没有高下,比如我喜欢看鬼吹灯,不喜欢看巴黎圣母院,很正常。
什么视角呢?陈述事实而已,很多农村出身的人都是这么说的,为什么他们喜欢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里面有些场景描写是挺真实的,能够引起一些相同经历的人共鸣,只不过立意差了,文笔也一般。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董斜川褚慎明不就是最好的写照么~~ 还有,这段。。。
斜川冷笑道:“看的是不是燕子庵,人境庐两家的诗?” “为什么?” “这是普通留学生所能欣赏的二毛子旧诗。东洋留雪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心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我没说错罢?还是黄公度好些,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 苏小姐道:“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 “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念年,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字来概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说时,翘着左手大拇指。鸿渐懦怯地问道:“不能添个‘坡’字么?” “苏东坡,他差一点。”
像不像这个楼里面diss钱钟书的调调?
这几篇反而不是我的心头好。要怪就怪当时编写教材的人吧,非得弄这么沉重的话题来荼毒学生去挖掘批判旧文化的中心思想,闹得中学生都得一脑门官司。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那篇我也不是很喜欢。
社戏和故乡这两篇我是真喜欢。而且我觉得课本砍掉社戏的开头很可惜的,叙述在戏院里看戏的拥堵嚣攘之苦对比乡野间看戏空旷的韵致,然后再拉回到童年回忆,更增趣味,末尾那句再没看过那夜的好戏也有了呼应。鲁迅其实是个妙人啊。
我也是这个意思,评作品,就不要贬粉丝了。作品的喜好很个人的。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都会有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所以脱口秀之类的节目才会火。大家在平日里说话都要很小心,但是内心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被”mean”一下,还是很爽的。
这些诗人我都不知道,书里看到这一类的讨论都跳过,哈哈哈。突然觉得我一个文盲跳进了文学的圈子里来捣乱的感觉
我个人太喜欢狂人日记了,可能我比较喜欢意识流的调调。
我抗议!我认为苏东坡在整个宋朝都是第一,无人能超越;钱钟书放民国文人堆里能不能排进前十我都存疑。diss苏东坡说他不如陈三立,还说杜甫是“唐以后的大诗人”,那就是个纯种文盲啊!diss钱钟书说他不如鲁迅我还是同意的。
鲁迅的深刻还是在我说的这几个观点吧。他文学造诣可能是很高,但我不懂文学。我不是喜欢看描写村野乡镇的故事,因为我没啥共鸣。围城还是我能看的哈哈大笑,笑完还想讨论的一部作品。
苏东坡这段,显然是对应前面有人diss鲁迅的调调啊~~
钱老写了啊,他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这些描写不就是华人网上某些人吗?呵呵
说钱钟书不如鲁迅=说苏东坡不如陈三立,呵呵,这怕不是文盲才这么认为。
这段前几天华人祖上个个是被共产党迫害的大地主大资本家时已经用过了~~
你倒是写一个适合初中文化水平得东西出来看看?
评判也带点儿逻辑,别说的好像连自己也不如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