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angelene的帖子 精力旺盛 lastunas 发表于 2021-12-11 22:25
这是个有旺盛生命力的女人。 旺盛的生命力给人带来的好处比颜值、智商、情商都多得多。 但这玩意是天生的,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 buzhidao2000 发表于 2021-12-11 22:18
Google 搜到了这个的原文,但是不久access就被微信禁了,理由是内容恶意欺诈……真的吗? BabyfishA 发表于 2021-12-12 00:01
反正感觉不真实,为了当网红吹嘘的吧。一个上山下乡的初中生,最后好像读了个中专,那么大把年龄到德国短短几年时间能德语英语精通给人做翻译甚至当大领导,吹过头了。估计她到德国连二十四个字母都得从头学起,年龄越大,学语言越慢,就那种语言水平怎么可能一去德国四年就拿下本科 sunny988 发表于 2021-12-12 01:20
为啥有的国女觉得四五十就该退休横躺了,但实际上很多白女工作到六七十都很正常啊 sunny988 发表于 2021-12-11 22:45
我是刘明明(@刘明明),目前在一家跨国公司做高管,我已经70岁了。时代的流变和自我的选择让这70年时光虽不安稳,但却丰盈富足。 上山下乡、从商、自费出国留学、找工作,从一个翻译做到跨国公司亚洲区总裁,我从未放慢步伐。现在回头看,很多人说我的经历惊人,其实都是我一步一步,用脚丈量出来的长度和厚度。 1951年,我出生在北京,团中央机关大院里。父母都是团中央的青年干部,我母亲在《中国青年报》,我父亲在中央团校。我是我们家老大,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和一个比我小九岁的弟弟。 虽然父母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但生完我的时候两个人还年轻,工作又忙,管我比较少。他们把我放在机关大院的全托幼儿园里,只有周末才接我回家。有的时候抽不出空来,还让别的孩子家长顺带把我接回去。
在电子一条街干了两年多,遇到一个出国念书的机会,我和先生都很想去。但当时留学需要自费,家里的钱只够一个人出国。我弟弟已经去德国留学两年了,我跟我先生说:你也得去。 我先生在北京工业学院读完本科后,又念了研究生,毕业工作一年后还想继续读书,我很支持他。年轻时我读过马克思相关的书,把他的夫人燕妮视作榜样,所以在我的观念里,先生做什么,我就要扶持他。 德国学校不收学费,费用只有书本费,还有在国外吃穿用度、租房子等生活费。我们俩的工资,加上父母的补贴,又找亲戚借了些钱,前后凑了人民币3000块,大概500马克,给先生带着出国了。送走了我先生,我一个人在国内赚钱、带孩子、还债。 一年后,我弟弟回国了,告诉我说,我先生在德国有情况了。我一听,一下就傻了,特别受打击,在家消沉了三个月。冷静下来,才意识到我们俩在生活上虽然是伙伴,但本质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不能依赖他,他变好了我不跟着变好,在精神上就跟不上他的步伐。 想通了之后,我立马决定,我也要出国长见识。1989年底,我38岁,在月薪普遍几十块的年代,底薪和销售提成加在一起,我一个月能拿到上千块,我把这些钱都换成美金,报了德语班,学了两个月德语,飞去了德国。 我先生当时在德国帮教授做课题和项目,在留学生里收入算高的。他跟我说,你不用出去打工,待在家里就行。我没为之前的事跟他吵,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一定要注册念书。念书的同时,我开始在德国打工。我先生提醒我说,这地方是德国,中国人要想生存可不那么容易,尤其我还是女性,快40岁了,这个岁数更加难找到工作。我什么都不听,认准了的事一定要做。
虽然最后因为竞价方面的原因,福伊特没有拿到项目合同,但他们坚持邀请我加入。我认真考虑了,我在红塔兰鹰公司的业务已经很成熟了,我的离开不会给公司带来太大的影响;而这家德国公司福伊特还没打开中国市场,对我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我有兴趣。 当时办事处有八个人,首席代理是一个德国人,在他之前是一个奥地利人,从来没有中国人坐过这个位子。面试时,总部HR提出安排我做副手,我没有同意。我会两国语言,了解两国文化,为了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我要全力以赴地干,就需要决定权。为了公司利益,也要充分发挥我的作用。
除了性别认同上的困难,在福伊特造纸公司18年,有很多困难期和平台期,我要一次次去突破自己。我没读过商科,当上中国区总裁后,明显感受到在管理理念和理论上都需要提升。2004年,我53岁,去上海交通大学读了EMBA,利用周末时间来补课、充电。上课时其他同学都看不出我年龄多大,以为我就40多岁。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当时在中国市场的很多外资企业觉得情况不好,都开始撤退,整个商界像是世界末日来了似的。 可能因为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事,面对大危机时,我可以很快冷静下来,提出了不退而进,亚洲布局。低价收购了几个工厂,建立起销售点。我到处考察,亚洲区板块被快速建立起来了,2009年,我被任命为亚洲区总裁。
在职场上打拼多年,我几乎处于一个忘我的状态,有时候身体也置之度外了。2010年,我59岁,去山东谈项目,晚上在酒店外夜跑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招标竞价的事,结果一脚踩空,右脚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左腿整个韧带撕裂。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没时间静养,有事做,我心情才能开朗。为了拿下大单子,我坐着轮椅去开会,拄着拐杖坐飞机出差,都是常有的事。在一个项目的山东成立典礼上,我发言和合照的时候,就把拐杖扔了,业内评价我:这女同志,铁打的。 在福伊特公司工作的最后两年,我兼任芬兰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今年我70岁了,步入人生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年龄段——老年,这意味着要开启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全球已步入老龄化阶段了,老年人群体占比越来越高,我希望自己能展现出这个群体的自强自立,活得有价值,人生不受限。 注册自己的抖音号,在网络上发视频也是跟年轻人学的。我这些年在职场,是实体工业,网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过去接触较少,但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我不能落伍啊,同时我也喜欢在更大的舞台上继续成长。 我就想,我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职场上的事我有些经验,可以通过录视频的方式,把自己的职场经历和经验讲给年轻人听,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发和帮助,也给他们前进的正能量。
精力旺盛
还不是得那啥了
的确,等于人生多了20%
有人羡慕嫉妒恨
反正感觉不真实,为了当网红吹嘘的吧。一个上山下乡的初中生,最后好像读了个中专,那么大把年龄到德国短短几年时间能德语英语精通给人做翻译甚至当大领导,吹过头了。估计她到德国连二十四个字母都得从头学起,年龄越大,学语言越慢,就那种语言水平怎么可能一去德国四年就拿下本科
那年头需要人才,哪怕就是会讲些简单的德语、英语,中文又是母语,帮国外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正需要这样的人啊。 何况人在德国,有那个语言环境,学了四年德语应该也不错了。没有说自己拿到本科学位,只是说自己有四年德国学习的经历,后面有讲到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不服她,因为她没有正经的学历。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拿到了他们拿不到的订单,最后获得了认可。
读过PhD 的人哭了: 四十几岁就退休?
愿意70 还工作和50 就想退休,一样,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