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爱玲晚年死在自己买的舒服房子里,有丰足的物质,有一两个亲人照料,就不算晚景凄凉吧?

清晨花瓣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她死的时候睡在一张行军床上,家当就是一些个纸盒子,衣服,毛毯,手稿,还有几十双一次性拖鞋。虽然银行有一些存款,总的来说,因为她极高的文学地位,这个离去的景象还是很让张迷们难过。 她的鼎盛时期在上海,可是离开上海后就没有回去过,留下的话是,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已经去过的就不想回去了。 她对爱情的付出,那么爱钱的人,却甘愿给钱给那个风流汉奸。 她看透了人性,可是被伤了心之后,却依然在十几年后给他写信,试探的问一个文献的资料,也许是试探一下十几年前的自己的心,那无耻汉奸冷酷至极,寄了资料了事。 哎,越来越觉得她的才华盖世,怎么把文字写的那么好,时而像一个纯洁的小孩,时而是一颗老练的灵魂。

 

🔥 最新回帖

m
manoe
208 楼
那时候身份很难很难,非常难x多了解点历史吧。不好用现在解读过去。
浮云散 发表于 2021-12-01 21:45

你怎么知道我不了解历史?我觉得我了解比你多。60年代是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通过了好多革命性的法案,包括鼓励技术和亲属移民的法案。张爱玲能拿到爱荷华大学的作家营资助和CIA的创作赞助(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说明她在专业圈内有相当认可度,申请个特殊人才移民,完全不是问题,更不用说美国那时候反共很厉害,实在不行她申请个政治避难也就留下来了。哪里像现在,好好技术移民还要抽签才能拿到签证,绿卡排队7、8年,那时候直接从大陆移民过来的很少,大部分连路费都负担不起。
https://www.loc.gov/classroom-materials/immigration/chinese/a-new-community/

A new immigration law passed in the mid-60s changed the way the U.S. counted its immigrant population. This law, 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Act of 1965, allowed far more skilled workers and family members to enter the country than ever before, and eliminated the old quota system that gave preference to western Europeans. As a result, the Chinese American population in the U.S. almost doubled within ten years.
c
coretti
207 楼
时报给过她终身文学成就奖,金额不多(可能是她自己选择,她不缺錢)
美国没有去看穷人医生这种说法喔
还有被人写过垃圾文学的困扰(那阵子台湾的女记者超级疯狂,索忍尼辛入住圆山饭店,不知是几楼,被女记者从隔壁阳台闯进去,硬要採访,被他堅拒,他儿子读文化学院)
于梨华写过一篇她的採访,那时已经不太说话了
林式同写的记得是皇冠专辑,有很多照片,张爱玲爱买衣服(今年初出了三毛专辑)他自己好像不久后也不在了
赖雅帮她解决了她的身份问题,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她弟弟长得美,没有结婚,原因应该很明显吧 (纯猜测)
s
shoppingisfun
206 楼
哈哈哈,想象了一下要是玲姐上华人,肯定有好多人骂渣男,劝离,劝刷题转码的,问假发和拖鞋好好看什么地方买的,催赶紧零首付加价买房的,还有推荐收纳清洁工具的...还有打听整容什么地方做的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2-01 20:06

她要开个twitter TikTok账号, follower百万号。
a
aiersha
205 楼
有个美国作家Edith Wharton,就是《纯真年代》的作者,跟张爱玲很像,是纽约old money家族出身,写的小说基本都是她那个阶层的故事,那个冷眼旁观带点讽刺和清醒的调调跟张很像。但是她因为有遗产,自己版权收入一直不错,所以生活得要更舒适一些,一直住在欧洲,有佣人伺候,自己的家族有房产有基金什么的。张爱玲如果愿意找个人帮她理财,愿意请人照顾自己的话应该会过得更舒适一些,让她自己做家务什么的实在太勉为其难了。她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性格问题,不愿意跟生人有接触,这版上不是常有人说不愿意请人打扫或者住家保姆什么的不习惯有外人在家吗?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2-01 23:21

画Peter兔子的女画家,也是家世好,有父母弟弟的疼爱,可以自由的画画,一辈子过的很好。 都是才女,命运不同啊。
M
MorningLV
204 楼
台湾声讨过汉奸的,胡兰成开始也在台湾,后来呆不下去了去的日本,也死在了日本吧。 当然说枪毙是夸张了一些,但是害怕坐牢还是有可能的啊。台湾的局势有一段时间是很动荡的啊,伊能静的外公就死于某某事件中。大陆也有可能打过来啊。而且香港其实也算大陆的地盘的,只是当时中国要留一个对外的窗口而已。 张爱玲这么敏感多疑的人怎么会不晓得,远走美国给了她安全感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2-01 16:32

她回哪儿不回哪儿,都是自己的选择。

 

🛋️ 沙发板凳

喜羊羊888
你标题描述的像是宋美龄的晚年 凄凉不凄凉,都是外人的观点,当事人未必觉得凄凉。
i
iheartnyc
张爱玲同时期的文化人,老舍投湖,丁玲北大荒劳改,还有数不清的自杀被杀,和他们一比张爱玲简直天堂的日子。
.
.Cheers.
如果是张迷,楼主倒数第二段的理解太离谱了吧?明明是战后汉奸舔着脸要贴上来,张不理他。 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做张迷,没觉得她晚景凄凉,只是她的选择罢了。
w
wendy73
张爱玲的凄苦和她不幸的童年有关系,缺乏父母的爱,对人的不信任,让她最后几十年独居,封建思想也重,找了大30岁的男人也是自卑心态,她内心对自己不自信。 她不适合和人同住啊,个性太独了,和胡兰成都没有真正同居多久,没有真正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不敢要孩子,赖雅一直病一直病,他们把日子过的颠三倒四。 她不会做饭不会收纳不会讲价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照顾别人,有人在旁边她是拘束的吧。
清晨花瓣
如果是张迷,楼主倒数第二段的理解太离谱了吧?明明是战后汉奸舔着脸要贴上来,张不理他。 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做张迷,没觉得她晚景凄凉,只是她的选择罢了。
.Cheers. 发表于 2021-11-30 18:16

张爱玲在美国,曾经给胡兰成写信借书。最后回信说:“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作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卡多司基
胡兰成长得挺像李连杰
清晨花瓣
你标题描述的像是宋美龄的晚年 凄凉不凄凉,都是外人的观点,当事人未必觉得凄凉。
喜羊羊888 发表于 2021-11-30 18:10

宋美龄倒是一辈子挺幸福的。
W
WebConsole
我也没觉得她晚景凄凉, 她自己的选择。凄凉是世人想象出来的。
w
wendy73
张爱玲在美国,曾经给胡兰成写信借书。最后回信说:“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作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1-11-30 18:21

小团圆她要求等胡死了发表,不想他得了意,那么恨就是没有放下吧。 张着一辈子这么有才华,可是爱她亲近她的人很少很少,和弟弟都不亲。她也是偏执不能明白爱是有背叛放弃的,或者说遇到男人太少,被这个男人骗了走不出来。
c
chillywind88
根张爱玲同时期的文化人,老舍投湖,丁玲北大荒劳改,还有数不清的自杀被杀,根他们一比张爱玲简直天堂的日子。
iheartnyc 发表于 2021-11-30 18:14

可是还不都死了 都一样了
b
baobao557
她死的时候睡在一张行军床上,家当就是一些个纸盒子,衣服,毛毯,手稿,还有几十双一次性拖鞋。虽然银行有一些存款,总的来说,因为她极高的文学地位,这个离去的景象还是很让张迷们难过。 她的鼎盛时期在上海,可是离开上海后就没有回去过,留下的话是,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已经去过的就不想回去了。 她对爱情的付出,那么爱钱的人,却甘愿给钱给那个风流汉奸。 她看透了人性,可是被伤了心之后,却依然在十几年后给他写信,试探的问一个文献的资料,也许是试探一下十几年前的自己的心,那无耻汉奸冷酷至极,寄了资料了事。 哎,越来越觉得她的才华盖世,怎么把文字写的那么好,时而像一个纯洁的小孩,时而是一颗老练的灵魂。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1-11-30 18:06

如果她留在上海,别说凄不凄凉了,连晚景都不会有,肯定中年早逝。
d
demantoid
如果是张迷,楼主倒数第二段的理解太离谱了吧?明明是战后汉奸舔着脸要贴上来,张不理他。 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做张迷,没觉得她晚景凄凉,只是她的选择罢了。
.Cheers. 发表于 2021-11-30 18:16

是的,后来一直是胡想要蹭张的流量,张的朋友提起来都叫他垃圾人
临时工
她是因为老怀疑说住的地方有虫身上咬不断搬家扔东西最后才落到家徒四壁这种地步,不是因为穷。 我强烈怀疑她其实是过敏,或者是跳蚤和bed bug 一直跟着她。用几个flea bomb,再用激素脱敏治疗一下也许生活质量会有极大提升。我能理解她身上被咬痒的痛苦,已经没经历应付别的事情了。
i
iloveGelato
不难过啊,我为所有能够自由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感到高兴。她一切都想得清清楚楚,身后事处理得很妥帖,这辈子虽然亲情欠缺,但是有过爱情,又有生死之交的可靠朋友,虽然没有孩子但是靠自己的作品名垂青史,已经是很有质量的一生了啊。普通人不就是像蝼蚁一样劳碌一辈子生几个孩子,死了以后估计连孙子辈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很快就没人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世界了,说起来不是更悲哀吗?
i
iloveGelato
如果是张迷,楼主倒数第二段的理解太离谱了吧?明明是战后汉奸舔着脸要贴上来,张不理他。 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做张迷,没觉得她晚景凄凉,只是她的选择罢了。
.Cheers. 发表于 2021-11-30 18:16

真是,也不知从哪儿看来的。后来得到胡死讯的时候张爱玲正好收到一张版税支票,跟友人说简直是“双喜临门”。要说对桑弧有点余情未了我可能还会信,对胡兰成这页早就翻过去了。
l
lovejake
我不理解她找个那么老的美国人干嘛?不可能是爱情吧?谁会爱上比自己大30岁的人?
w
wendy73
我不理解她找个那么老的美国人干嘛?不可能是爱情吧?谁会爱上比自己大30岁的人?
lovejake 发表于 2021-11-30 18:28

celine dion, 还有苏菲吗素
.
.Cheers.
张爱玲在美国,曾经给胡兰成写信借书。最后回信说:“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作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1-11-30 18:21

1981年7月25日,胡兰成在东京家中猝发心脏病而死。张爱玲得知后,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胡兰成的死讯,难免觉得是生日礼物”。胡在《今生今世》中写到的两人的情感经历,张爱玲私下里极为反感。
她在写给夏志清的信中说:“胡兰成书中写我的那部分夹缠得奇怪,他也不至于老到这样,不知从哪里引来我姑姑的话,幸而她看不到,不然要气死了。”
她还说,“三十年不见,大家都老了。胡兰成会把我说成是他的妾之一,大概是报复,因为他写很多信过来,我都没回信。”
张爱玲说的是真的。自从她给胡兰成写了分手信后,就没再联系过对方。直到1955年她去美国后,给胡兰成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无称谓,也无署名,只写“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胡兰成收到后,马上寄信寄书,并附上最新照片。张爱玲未作回复。
《今生今世》上卷出版后,胡兰成又给她寄去,还附带了一封缠绵的长信。张爱玲只回了一封短笺:“兰成,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爱玲。”
后来胡兰成再给她写信,张爱玲果然无回音。
i
iloveGelato
我不理解她找个那么老的美国人干嘛?不可能是爱情吧?谁会爱上比自己大30岁的人?
lovejake 发表于 2021-11-30 18:28

她一直就喜欢岁数大的像父兄一样感觉的男性,也就桑弧算是个例外。她说过,跟她同龄的她稍微有点看不起。
R
RedCrayon
她是因为老怀疑说住的地方有虫身上咬不断搬家扔东西最后才落到家徒四壁这种地步,不是因为穷。 我强烈怀疑她其实是过敏,或者是跳蚤和bed bug 一直跟着她。用几个flea bomb,再用激素脱敏治疗一下也许生活质量会有极大提升。我能理解她身上被咬痒的痛苦,已经没经历应付别的事情了。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30 18:25

也可能是老了一种复杂的病 一个朋友说她妈妈总complain皮肤老是有被虫咬感觉 非常难受 换了不少医生也查不出原因 治不好
f
featherca
三毛若是当年不辞世,现在不知道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小老太......
d
dodgers
不难过啊,我为所有能够自由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感到高兴。她一切都想得清清楚楚,身后事处理得很妥帖,这辈子虽然亲情欠缺,但是有过爱情,又有生死之交的可靠朋友,虽然没有孩子但是靠自己的作品名垂青史,已经是很有质量的一生了啊。普通人不就是像蝼蚁一样劳碌一辈子生几个孩子,死了以后估计连孙子辈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很快就没人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世界了,说起来不是更悲哀吗?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1-30 18:25

这是价值观的判断。
本来人的想法就不一样,最后结果如何,不同的人解说会不一样
t
tigerpie
带状孢疹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后期就是这样的吧,皮肤各种痛。我妈就是的。
她是爱清净享受孤独的个性,若有亲人在身边照应,应该嫌吵死了。
b
blushpeony
回复 1楼清晨花瓣的帖子
晚景凄不凄凉不是取决于死的时候财产多少 而是这一辈子是不是自己想活的人生 哪怕不是 那是不是最近于自己想活的人生 回首一辈子 发现人人都比自己更接近幸福 那才是最凄凉的
l
lovejake
她一直就喜欢岁数大的像父兄一样感觉的男性,也就桑弧算是个例外。她说过,跟她同龄的她稍微有点看不起。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1-30 18:44

但是她这个老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她真的是一点都不理性啊!
i
iheartnyc
可是还不都死了 都一样了
chillywind88 发表于 2021-11-30 18:24

死和死也不一样,死在自家床上跟在夹边沟活活饿死尸体被“狱友”吃掉是一回事吗?
i
iheartnyc
回复 1楼清晨花瓣的帖子
晚景凄不凄凉不是取决于死的时候财产多少 而是这一辈子是不是自己想活的人生 哪怕不是 那是不是最近于自己想活的人生 回首一辈子 发现人人都比自己更接近幸福 那才是最凄凉的
blushpeony 发表于 2021-11-30 19:55

张爱玲又不缺钱,给台湾随便写个剧本就一大笔稿费。后来别人上赶着找她写,她没兴趣。
m
manoe
小团圆她要求等胡死了发表,不想他得了意,那么恨就是没有放下吧。 张着一辈子这么有才华,可是爱她亲近她的人很少很少,和弟弟都不亲。她也是偏执不能明白爱是有背叛放弃的,或者说遇到男人太少,被这个男人骗了走不出来。

wendy73 发表于 2021-11-30 18:23

不是她放不下,是华人社会不允许她放下呀。汉奸老婆这个标签跟了她一辈子,不然她完全可以去台湾或者大马定居,不必来美国隐居。直到晚年时,文学研究者评价她的时候还必提到她和胡的这段情史,同时期的同行多次腹诽。比如杨绛私下对她的评论就很不客气,近乎人身攻击了。如果没有胡兰成这段,她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r
rosemary
不是她放不下,是华人社会不允许她放下呀。汉奸老婆这个标签跟了她一辈子,不然她完全可以去台湾或者大马定居,不必来美国隐居。直到晚年时,文学研究者评价她的时候还必提到她和胡的这段情史,同时期的同行多次腹诽。比如杨绛私下对她的评论就很不客气,近乎人身攻击了。如果没有胡兰成这段,她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manoe 发表于 2021-11-30 20:05

她香港台湾都不敢呆来了美国,是害怕汉奸亲眷的身份被枪毙, 她弟弟文革后写信给她让她回来看看,她说自己没有钱,别跟她借钱。弟弟说不是借钱就是希望她回来见见,她也没有回来。可能还是害怕吧。 而且从她早期的文字里她很嫉妒弟弟的美貌,因为弟弟长的像妈妈很好看。但是她不好看,像父亲。
芷若魔头
张爱玲的最后时光
--作者:林式同
张爱玲生平最后一张照片,摄于1994年7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特别的存在。1995年9月8日,作家张爱玲被发现死在位于洛杉矶的寓所。 才华、名门、洋装--她的前半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病痛、拮据、脏乱——她最后的时光,饱受“蚤子”的困扰。世人不胜唏嘘,而从来都用第三视角审视这个世界的张爱玲本人,也许只是淡然接受而已。 本文作者林式同,被张爱玲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也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遗体,并为之处理后事和遗物的亲历者。本文选自作者长文《有缘得识张爱玲》,有删节。

介绍一位朋友--张爱玲
自一九七四年老友庄信正去了纽约后,我们不时有联络,一九八三年的一天,他突然来了电话,说是在洛杉矶有个朋友要搬家,托我帮帮忙,此人是位女士,没有什么亲人,在生活上如有需要也要我就近照应,我当时马上就答应了。唔,是的,朋友要我办事,说什么都得干,不然说我不够朋友,那还得了,不要做人了?
他说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张爱玲,是个作家,可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之后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些有关张爱玲的剪报和杂志,我才对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庄信正在要我帮忙张爱玲的同时,曾大致地叙述了一些她的性格,我却没把这放在心上,认为搬家这种事情直截了当,没有什么复杂性,和性格扯不上边!
过了一阵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个黄色信封,要我亲自送去给张爱玲,借此问问她需要什么,见见面,彼此认识一下。
一天我用庄信正给我的电话号码和张爱玲取得联系,约定在傍晚八点左右把信送去,那时她住在Hollywood的Kingsley街上的一幢公寓里,离我家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
上了三楼,从电梯出来后,向左拐就是一道长廊,黄黄暗暗的灯光,两边都是房间,一样的门,张爱玲住的三零五号是在右面。
敲了门后,里面窸窸窣窣的好一阵,一位女士用缓慢轻柔带点抱歉意味的声音说:“我衣服还没换好,请你把信摆在门口就回去吧,谢谢!”
我心中觉得满不是味,开了好一阵的车,又吃了一张罚单,连面都没有见到,唔,那庄信正也真是的……张爱玲这人确是有点特别。
第一次见面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突然收到张爱玲的一封信,其中只说她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四年,前后共十年时间,住在1825N. Kingsley Drive, Apt. #305, Hollywood,这就是上次我去见她而没有见到的地方,一九八四年夏六月她搬到2025 Argyle Ave, Apt. 26, Hollywood,两个月后,又搬到她现在下榻的这家汽车旅馆Plazars Motor Hotel,地址是777 Vine St, Hollywood。
信中什么都没提只写了一句“万一需要的话”,当时我捉摸不出是什么意思,她特地写信告诉我搬家的历史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我作见证?直到今天,当我在此追溯她搬家的历史时,这封信才算真正地派上了用场。
后来她托我替她找地方住,待我把住房申请表寄给她以后,次年(一九八五)二月间,她从位在209 S Figueroa St, Los Angeles的Best Inn Hotel寄来一封短信,说她不能提供“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又“连日心境太坏,不想打电话”,叫我不必麻烦为她找房子了。
但是她又改变了主意,两个多月之后,张爱玲主动打电话说要见见我。我就在她住的一家汽车旅馆的办公室内,头一次见到了她。
到这时候,我对上次要见而没有见到的那位女士,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想会会这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奇人异士。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还被晨雾淡淡地笼罩着。我照自己的习惯在预定的会面时间前早到了几分钟,旅社的大门坐北朝南地对着近城中心的Olympic(近似得考)大街,我先到办公室里以英语告诉那位东方面孔的经理说我要见Eileen Reyher(张爱玲的英文名字),然后在一把面向客房的椅子上坐下等着。
十点整从旅社的走廊上快步走来了一位瘦瘦高高、潇潇洒洒的女士,头上包着一幅灰色头巾,身上罩着一件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
打了招呼之后,她马上在那张能避过旅社经理视线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当她开始端详我的时候,“唔,你真是一位隐士!”我先说了这么一句。
她笑着没有回答,接着谈了一些问候生活起居的话。
我注意到她一直在避免旅社经理的视线,“这经理是中国人吧?”我问她,她还是笑着没有回答。
整个见面过程没有超过五分钟,她的气定神闲、头脑清晰以及反应敏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觉得她在观察我。
她送我走出办公室,在门口向我挥手致别,我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她还是含着笑站在那儿,透着飘然出世的气氛。这时我才发觉她脚上套了一双浴室用的拖鞋。
搬来搬去--流浪的日子
自从一九八五年见过面后,张爱玲自己一直马不停蹄地在搬家,她住的多半是分布在洛杉矶市内的各个汽车旅馆。
自一般大众达到以车代步的生活条件后,汽车旅馆就应运而生了,它收费比正式旅社低,地点也较分散。因为造价便宜,市场需求大,数量就很多,除基本设备外,唯一供人方便的就是那宽广的停车场。张爱玲不开车,她住在汽车旅馆,我想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费用少,二是可以多搬地方--她平均一星期就换一个旅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太多的联络,她曾从不同的旅馆,寄给我几封信,也送了两本作品给我看,一本是我看不懂的《红楼梦魇》,另一本是《怨女》,我也没有看完。我们也曾互相通过几次电话,多半是我告诉她有关我的行踪,如有需要,请她不要客气,尽管来找我。
张爱玲给我的信,按她的习惯,只写月日。地址和年代,只有在信封上才能找得到。而我平常收到信后总是不留信封的,因此有许多她住过的旅馆,那地址我就不记得了,很是可惜。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日,张爱玲从Redwood Inn Motel, Rm. #103, 9111 Sepulveda Blvd., Sepulveda写封信来说又要我帮她找地方住,信中留了个电话号码。她又说:“这两三年来都住在Valley(洛杉矶以北的山谷区,天气比较热,房租也较低),以前住遍市区与近郊。”又特地说明她害的皮肤病早已痊愈,言下之意是可以住公寓了。
过了十天,二月二十日,她从另一个地方,Nutel Motel, Rm. #210, 1906 W. 3rd. St., Los Angeles写信来催我赶快替她找房子。
可是到了三月十九日,我正在帮她留意房子的时候,她来信说房子她已找到了,地址是“245 So. Reno St., Apt. #9, Los Angeles”,又附了一个电话号码。她说她已签了半年的合同,叫我不必再去为她找房子的事担心。这封信中她已开始提到她的健康情形。
起先我觉得张爱玲这人真怪,为什么一天到晚要搬家?而且搬的都是些汽车旅馆。她说她在躲蚤子,我说我不信,有蚤子,喷喷杀虫剂就完了,不至于要搬家去躲。她强调说那些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非搬家避难不可。我听了还是不信,蚤子就是蚤子,那有什么北美南美之分?
我猜想她是一位从事写作的人,像海明威一样,为了找题材,得亲自体验各种生活。说不定她要写汽车旅馆的生活,因此东奔西跑的搬。
接触多了,我才体会出她是一个从容不迫,凡事顺其自然的人,她的行动多出于直觉,不怎么计划。她这样搬是从她的性格里自然衍生出来的喜好。汽车旅馆一般都设在闹市,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来穿去,没有人认得出她是谁,没有人会去麻烦她,没有家累,没有牵挂,她要搬就搬,要走就走,身无长物,逍遥自在,痛快的很。她这种孤独的形象,超脱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一直在吸引着我。
自一九八四年八月到这时(一九八八年三月),前后约三年半的时间,张爱玲一直过着迁徙流离的汽车旅馆生活,可能因为是搬家太频繁了,生活不安,饮食无节,从信中可以看出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不能再继续那独来独往的流浪生涯,而想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何况她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心理上也希望能找人谈谈,并帮一点忙。
在那段流浪的日子里,她把随身带的东西都丢光了,连各种重要证件也都没有保住!这情况后来带给她很大的不便,也促成我一个帮忙她的机会。
做了张爱玲的房东--安定下来
我自来美以后,一直都在建筑的领域里学习、工作和发展。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在洛杉矶设计并施工造了许多房子。当张爱玲住的Reno St.合同期满时,正巧我在Lake St.造的具有八十一单位的公寓,于一九八八年底完工要出租,里面有单人房,什么都是全新的,很合张爱玲的心意,她看了之后,马上就搬进去了。在搬家之前,她特地关照我不要把她的行踪告诉别人,而我也听说有人曾去破坏她尽力维护的宁静生活,我当时义不容辞地满口答应要照她的意思办事。
我请Lake St.公寓经理石先生在她迁入之后,注意几件事:一是不要她出具“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二是不要告诉任何人有关她搬进来的事,另外万一她有什么需要或急事,也请尽快通知我。
就这样我做了张爱玲的房东。这公寓的地址是:433 S. Lake St., Apt. #322, Los Angeles。从此之后,我没有把她的住处,告诉过任何人。
我再三问搬家要不要人帮忙,张爱玲总是说不必,找计程车就可以了。起初以为她不欢迎别人去触动她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她丢东西的程度,远超乎我想象之外!她如此能看得破,做得彻底,除了有超脱的人生观外,还得要有相当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才行。
摔坏了肩骨--日益弱化的健康
一九八九年初的一天,公寓经理石先生说张爱玲的手臂给摔坏了,用布包起来像个球!我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去问怎么回事,她在电话里仍和往常一样用缓慢平和而沉着的口吻回答说:“坐公车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说:“没有什么,多躺躺,再用水冲冲就好了,不必担心。”
同年七月中旬,她来信告诉我她的肩骨已经好了,不用开刀。信里也提到打算买医疗保险的事,要我代她物色适当的保险公司。

张爱玲这时说她的眼睛、牙齿、皮肤都有毛病,得要看医生,不过这些事,她照旧不要我帮忙。
石先生也曾告诉我说她变瘦了,气色也不好,我又打电话去问她要些什么,当下她又婉拒了,不过对我的善意,她倒是很感激的。
她在三楼住的那房间,离电梯太远,每次进出,她都用靠街的楼梯,这时她在信中表示提东西爬那楼梯已经不太方便了。
为了不打搅她,我除了在多年前吃罚单那天敲过她的房门外,以后从未上过门。虽然我为了公寓的事常去找石先生,但也很少见到她。有一次看到她的背影,浑身洋溢着中国文人特有的清秀气,……这次我注意到她在戴假发,而那双浴室拖鞋还是留在她的脚上!
她平常和不认识和不亲近的人交谈,都是用英语,石先生是北平人,大概是公事上来往要保持距离的缘故吧。对他她也用英语。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听她说过英语,连英文词汇都不带一点。虽然她在上海待过,但她的口音却是近乎北方人的。

再搬家--最后一次
张爱玲每次要我帮忙找地方住的时候,条件大同小异,我把它们列在下面,由这些要求可以揣测到她的生活环境的大致情况。
1. 单人房(小的最好) 2. 有浴室 3. 有冰箱(没有也行) 4. 没炉灶 5. 没家具(有也行) 6. 房子相当新,没虫 7. 除了海边(避虫蚁)之外,市区、郊区也行 8. 附近要有公车 9. 不怕吵(有噪音、车声、飞机声最好)
张爱玲告诉我说她搬家是为了避蚤子,她说她那里的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什么地方都钻!还在冰箱里的保温层中藏着,因此她把头发理了,衣服也丢了,东西也甩了,还到处躲,只有住没家具的新房子才忍受得了。
我想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而且心里充满幻想,不善也不喜去处理生活中的麻烦琐事,当初是不是因为汽车旅馆简便,没有厨房,不会联想到冰箱?而每天又有人进房打扫,比较干净,如此蚤子就待不住了?如今要搬回公寓住,当然是越新越好,蚤子来不及跑进去。
如果把皮肤敏感和蚤子不加联系,怕虫倒是张爱玲的天性,只是怕如此程度确实罕见。
张爱玲极其不喜家务,为了省事,住房越小越好。她不怎么烧饭,有没有炉灶,也无所谓。
她又有一个习惯,要在四周有声音的环境里住,什么汽车声、飞机声、机器声都可以,不仅如此,她说她在房间里,没事还把电视打开,而且声量调得很高,“把电话铃声都盖住了,”(她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录影机)不过她在讲电话的时候,我从没有听到背后有电视机的声音。
一九九一年,因地点关系,我在Lake St.的那栋公寓住进了许多中美移民,素质较差,三年新的房子,已经被弄的很脏了,有人养了猫,引来许多蟑螂虫蚁。于是在那年四月,张爱玲来信要搬家。她愿意付九百块左右的房租,当时我住在加州大学附近,居民知识程度高些,环境好多了,于是建议在我家附近找房子。
非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我的,找公寓也不例外。我先在离家不远的公寓区兜了几转,抄了些地址给她,然后她坐计程车自己去勘察,满意了才决定。
七月初她由我介绍找到了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 #206, Los Angeles的公寓,和伊朗房东签了约后,她就搬了进去。那时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搬家,回想起来,不胜唏嘘!
像往常一样她拒绝了我的建议去帮她搬家,她也没有找别人。这家公寓她在世时我还没去过。
搬了家后两个星期,那伊朗房东打电话来告诉我说张爱玲忘了钥匙,有好几次把自己锁在门外,要房东帮忙开门,又抱怨浴室设备不好,找房东修理,事情多得很,问我张爱玲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问题?我回答说以前我当她房东的时候一点问题也没有,按时交房租,安静得很,请放心。
张爱玲力气并不大,提不了太重的东西,虽然她搬的地方很多,如果同属一区,就相距不远,而且都近公共汽车路线。后来我循她的老地址去照相,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都照完了。
她跑银行、买东西、上邮局,都是在沿公共汽车的路上,以前住Hollywood时,就沿Sunset大道而行,住Westwood时就多半按Wilshire大道而行了。
如果寄东西或电传信件,包括照相(就是那张带金日成去世新闻的),她都在离家附近走路可达的店里办妥的,要看医生买药,比较远,不得已,她就雇计程车。
她搬了这么多地方,为了通信,却只用了两个信箱号码,就是P.O.Box #36467和#36D89,她每月才去取一次信,时间也不固定,大大的信箱,塞得满满的,有时候堆得太多了,又去得少,招来邮政当局的批评。
另外一个信箱,位在1626 N. Wilcox, #645, Hollywood,是个私人办的信箱店,张爱玲在汽车旅馆跳着住的时候,她就用这家信箱店,旁边紧邻着一家旅社。这信箱的地址,给我一个错觉,以为她有一阵子还在公寓里住呢。
在Rochester Ave.公寓内的信箱上,张爱玲用了一个越南名字Phong,她说同公寓的中国房客太多,怕被发现,引来无聊的麻烦。她向伊朗房东解释换名字的理由很妙:“因为有许多亲戚想找我借钱,谣言说我发了财。而Phong又是我祖母的名字,在中国很普遍,不会引起注意。”
第二次见面
和伊朗房东签约的当儿,是我开车陪张爱玲一起去的。
下午两点,她要我到Lake St.的公寓去接她,我本想在抵达后到办公室去打电话通知她,不料她早已在大门口等着,我车子还没全停,她已快步迎了上来。数年不见,她已苍老了许多。不过行动还很敏捷。
在车上我们交换了对洛杉矶的一般印象,我也问候了她的健康情况,她说她有些小毛病可以自己解决,最大的苦恼是牙齿,不管怎么医,总是不见好。言谈中我注意到她的牙齿真的有点走样了。连嘴唇都受了影响。
她提到三毛,说她怎么自杀了,言下甚不以为然。我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因为我没有看过三毛的作品。
多年来我们通了多次的电话,她又常来信,因此她对我的态度,非常自然,也说些家常话,她需要帮忙的地方,我就理所当然地承受下来。上面提到她在搬来搬去的时候,把一切证明文件都丢光了,现在要租房签约,没有财务证件是不行的,这回我不再是房东,这证明不能免掉,自然得用我的经济担保,来代她租房子。
那公寓经理,是伊朗房东的女儿,名叫A NAZY EFRAIM,长得很漂亮,张爱玲问我她的眉毛好不好看,我忸怩地没作正面的答复。那天张爱玲仍旧戴假发,黑里带白的,穿的是近黄色的衣服,不怎么显眼,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双浴室拖鞋,还是拖着没丢。
前面提到张爱玲对我说话都是用中文,我从没有听她说过英语,唯有这次和那房东女儿签约时她得说英语,她的用词造句和我常用的很不一样,丰富而多姿,令我自叹弗如。真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办理身份证
一九九一年五月,张爱玲为了多种原因要再申请她丢掉的美国公民身份证,她原来的身份证在旅馆被偷掉了,她在申请表上写着:
“Missing from luggage at Hotel Howard, 1738 Whitly St. after weekly cleaning, Next Day the maid unlocked my door for no reason & withdrew at once, seeing I was not out, evidently looking for more.”
七月搬家前她在申请单上填我的地址作为她的永久通信处,我对此当然没有任何异议,自此以后,在她的心目中,我这里就算是可靠的联络站了。之后她如向政府申请什么,所需来往信件,也有些是经我转交的。
办好了公民身份证以后,她继续办理联邦医药保险、老人福利卡、图书馆借书证等等。
回想过去,张爱玲在汽车旅馆搬家流浪的时日里,她就感到在附近要有一个固定的联络人的需要,她在一九八四年还没有见到我之前给我的短信里说:“万一需要的话”,就含有这个意思。
Los Angeles的暴动和地震--闲话家常
张爱玲以前住的那些汽车旅馆,包括我造的Lake St.公寓,区域、环境都不好,夹住着许多黑人及墨西哥人,治安常有问题,而她又经常要搭公共汽车,对一个单身女子来说,更不安全,这点顾虑,她一直不在乎,可是一九九二年洛杉矶发生的暴动,就蔓延到她以前住的区域附近,她因此特地打电话来谢谢我,说她现在住的地方很好,没有被波及,说我还选择得对,算是我的功劳。
每次通电话,我们常常顺便聊聊天,她思路清晰,反应敏捷,举一反三,和她谈天,有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自然。
她说我讨了日本太太,一定“罗曼蒂克得要命!”对我住的玻璃房子,躺在床上,还可以看星星月亮太阳,大加赞赏。
有次打电话没有接通,收到她的信后才知道生了病,我和太太买了一张慰问卡寄去,没有回音,过了好一阵她才来信谢谢,措词很动人,当时我想,张爱玲是真懂感情的人,她不轻易表示,可是记得住。可惜我把那封信给丢了,想起来很后悔。
有一次她无意地提到她喜欢吃鸡饼(chicken pie),省事又好吃。隔些时我又提起这件事,她听了一怔,我解释着说她的话我都记得,她说她的记忆力也很好!后来我才晓得大概什么文章叙述过这个,她对我所说的消息来源有怀疑,因此感到意外。
她很喜欢睡觉,“没事总躺着”,由此我说自己也常常睡懒觉,并且述及睡觉时飘飘欲仙的妙处,她听了连声称是。
在和我的言谈中,她很少提到她的过去,偶然谈到时也没带留恋的意思。有一次我要去上海,曾打电话告诉她,她似乎沉入回忆中地说了一句:“恍如隔世!”之后她就没有再提上海了。
她从没有向我提过她的作品,如果不是张爱玲这名字和文学有关联外,在她的谈吐里我觉不出她是专门写文章的人,她有修养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令我感到她是一位诚恳和蔼明智的朋友。
论及中国文化,张爱玲有她独特的看法,说中国文化受西藏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表示我不清楚,在我受的传统教育里,还没听过有此一说。
我又提到旧小说里的才子都是娘娘腔,一点没有男人味,不知道为什么,能被大众接受。她同意我的批评,而且引用了欧洲一位文学家的批评话来做注解。
她常常看电视消遣,有次她问我有没有看Simpson案的审判,我说没有,她说那是社会上的电视连续剧,是侦探故事,很有趣,她一直在看。
她怕蚤子,我说完全是心理作用,她开始不同意,我又说我的皮肤也经常发痒,原因是皮下脂肪太少,抗菌力不够,加上洛杉矶的气候,少雨而近沙漠,很干燥,什么样的过敏症都有,她有些心动了,于是要我把我的皮肤科医生介绍给她,结果她也去找过这位医生。
她常常提到她的牙齿给她许多痛苦,我说我的牙齿也有毛病,但没有像她说的那么痛苦,原因是我舍得拔,毛病不能在我的嘴里留下来。她听了自言自语地道:“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
一九九四年大地震之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她,没有接通,又写了封信去,然后才接了电话,说地震对她影响不大,只掉了厨房里的灯罩。她经常不接电话,我有时打去,没人接,急了,先写封信去,再通电话。如果她要找我,则比较容易,打来就是了。如果她写信来,知道我会打电话去,她就在电话边等,白天半夜都可以打得通。她打电话给我的时间多半在晚上。
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Los Angeles的公寓。张爱玲在此度过她的最后四年,直至1995年去世。


寄来遗书
在办理各种证件的期间,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七日,张爱玲寄来了一封信,信中附着一份遗书,一看之下我心里觉得这人真怪,好好的给我遗书干什么!也不讲些忌讳。当时我从来没见过遗书的样子,因为我自己都还没立过遗书。
遗书中提到Stephen. C. & Mae Soong(宋淇),我并不认识,信中也没有说明他们夫妇的联络处,仅说如果我不肯当执行人,可以让她另请他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子虚乌有,张爱玲不是好好的么?我母亲比她大得多,一点事也没有,算了,这不能把它当回事看,因此我把这封信摆在一边,没有答复她。
可是在张爱玲来信说,我不回音,就等于是默认,后来我们从未再提这件事,我几乎把它忘了。
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知道后来在执行遗嘱上有如此多的麻烦,至少会打电话和她讨论下。
顺便提一下,以前已写信都用“式同先生”称呼我,自此之后就直接称我“式同”了,在电话上,她早已叫我“式同”而不用“林先生”这样的称呼。

想搬到Las Vegas--最后的来信和电话
又是好久没有听到张爱玲的消息了。有年过节,庄信正在电话上问及张爱玲的近况,我说不知道,打了电话没人接,因为没有特别事情,我没有再写信,怕去打搅她。
另一个原因,自一九九二年初至一九九三年底,我为了事业常常不在洛杉矶,离开前我曾写信告诉她如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太太,不过她从没有当我不在的时候找过她。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她来了一封长信,并附来The Arizona Republic及Las Vegas Review的剪报,又要我替她找房子搬家了。信中说那伊朗房东在找她麻烦,要她雇人清扫房子,吵得她已吃不消了。
接到信时我又吃了一惊,什么?又要搬家?而且要搬到那么远的赌城Las Vegas去!太远了一点吧?这下子我可鞭长莫及了。张爱玲这人怎么老是翻出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来,跑到那些沙漠中间,光是一个人,日子怎么过?
我立即打电话去,问她在Las Vegas及Phoenix有没有熟人,她回答说没有,我说那不行,不能去,没人照应怎么可以,然后她说要找新房子,我告诉她近来美国不景气,尤其在洛杉矶,很少有人造新房子,会很难找,不过我得试试,过一些时再和她联络。反正她的租约要到七月底才到期,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慢慢地找,请她不必担心。
过了两个星期后,我列了一份公寓招租表,打电话请她像往常一样先自己去探探。她问是不是新的,我说不是,不过还干净,她说不行,一定要新的,我说我再试试。两天之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找,她打电话来说那伊朗房东又不赶她了,要她再住下去。
在这通电话里她说以前害得皮肤病又发作了,而且很厉害,衣服都不能穿,整天照紫外线医,要用太阳灯,因为如此,常常伤风,得了病拖了好久也不见好,我建议她去买墨西哥人穿的斗篷衣,一块布上只有一个洞,套在身上方便省事,她听了不置可否。她说话时语调一如往常平静,没有使我觉出有什么不对来。
我又谈及我在研究美工玻璃,叫她猜是什么样的,她说不知道,要我拿给她看,但不要我送,因为累赘没地方摆。她又说如果用玻璃做首饰一定很漂亮,我说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而且技术一直在翻新,我们又谈了一些家常,她高高兴兴地挂了电话。
忽然我记起她在电话里说她忘了以前住的Lake St.的公寓门牌号码,她和伊朗房东再签约时要用,我当时一下记不起来,查到后马上打电话告诉她,她对我这么快就回了电话,颇觉突兀。
这居然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余音袅袅,到现在还不敢相信。
噩耗传来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中午十二点多,我回家正想再看当天还没看完的报纸,十二点三十分,张爱玲的公寓经理,租房时见过的那位伊朗房东的女儿,突然打电话来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什么,我不信!不久前我才和她讲过话。”我说。
“我已叫了急救车,他们快来了。”她说。
“我马上过来。”我说。
“不不!……急救车……我想他们已在大门口了。”她说。
我突然记起遗书的事,马上喊了一声:“我有遗书!”
“好!”她回答说。电话马上给挂断了。
我坐立不安,这怎么可能?她的音容,和十多年来的交往……一下子统统跳了出来!
半点多钟后,电话又来了,一个男音说:“这是L.A.P.D(洛杉矶警察局),你是林先生吗?张女士已经去世了,我们在这儿调查一下,请你等二十分钟以后再打电话来,我们在她的房间里,你有这儿的电话号码。”
警察局要证实我与张爱玲是熟悉的,不然不会有她的电话号码。等我打回去的时候,那男警察要我在家等候他们的通知。
我千头万绪,心乱如麻,拼命地在家里找遗书,那遗书被我塞到哪里去了呢?还没有弄清楚,电话又来了,这回是个女音说:“请你今天通知殡仪馆和法医联络。” “今天?”我茫然的问,为什么那样急?我正在捉摸,“是的,今天!”她说,这时已经是星期五下午快两点了,我脑子还没转过来,她又丢给了我一个法医的电话号码。
我哪里认识什么殡仪馆,慌了,打电话问问朋友,中国人的或外国人的?意见反而多了……突然想起为我弟弟安葬的殡仪馆,风景宜人,办事简洁,那不是很好么?马上拨了过去,把法医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回答是:“我们知道。”原来他们之间早有职业上的来往,处理这类事物他们是熟悉的。我同时约好明天早上十一点半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商谈殡殓事宜。
快三点时,那女警察来电要我到张爱玲的住所去,她们在房间里等我。要我把遗书也一起带去。我马上出发,这时才庆幸我当初建议张爱玲搬到我家附近住。不到十分钟,我已到了张爱玲的公寓门外。
我一跨出电梯,迎面看到两位警察,“你就是林式同先生?”那女警察问。
当我点头证实之后,那男警察(Office C. Smith)就迎了上来,先仔细看了遗书,然后查看我的驾驶执照,验明正身之后,我想跟警察到房间里去,那男警察就阻止了我。我就在走廊上等着。
一会女警察拿出一个手提包交给我,里面装满了信封及文件,同时也交给我一串钥匙,说这些是张爱玲的随身重要东西,不要给房东收去。这些场合我就注意到美国警察训练有素,临事有条不紊。
当我在走廊上和警察们交谈时,电梯口出现了两位彪形大汉,说他们是殡仪馆来的人,来取遗体送给法医检验的。他们进房间去了一会出来拿一张纸要我签名,我问这是什么证明,他们说这是证明这遗体就是张爱玲本人的,我说我没有见过遗体怎么可以签,他们问我见过张爱玲本人没有,我说当然见过,于是警察就让我进了房间。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我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停住了!
当男警察引导我出房门的时候,我还没有清醒过来!
殡仪馆的人说看情形张爱玲已去世三四天了,我茫然地签了名,拿着手提包就离开了。
我好久说不出话来。
把骨灰送到海上
第二天是星期六(九月九日),一早在台湾的朋友洪健益先生电传一份剪报,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和遗书内容,赫然大幅地被登了出来。
十一日(星期一)晚和庄信正通过电话后,我们决定一切按遗嘱办理,不举行葬礼。 至此治丧小组的成员为:林式同、张错、张信生,及在纽约的庄信正。而以张错为对外新闻发言人。
遗嘱吩咐骨灰撒在空旷的地方,按加州法律只能撒到离岸三里外的海里,我向安排船只的Borden太太说最好把出海的日期定在星期六,大家都可以按时出席,她说九月三十日有船,于是我们定于该日举行海葬仪式,这天正巧是张爱玲的七十五岁冥诞,大家觉得很有意义。
九月三十日八点整,殡仪馆开门,我到办公室取到张爱玲的骨灰盒,这是一个一英尺高十英寸直径的木质圆桶,桶底扣着一片金属盖,用两个螺旋钉钉着,上面贴着张爱玲的名字,我恭恭敬敬地捧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十多年来常常写信、聊天的朋友,现在就在我手里了!心里混杂着似实似虚,亦哀亦怅的不安感。
当天(九月十三日)风和日丽,治丧小组除在纽约的庄信正因太远不能赶来外,其他三位成员:林式同、张错、张信生,都出席参加。除此之外,我们还请了三位朋友做摄影工作,把全部过程都记录下来。许媛翔照相,张绍迁和高全之录影。我们也准备了红白二色的玫瑰和康乃馨。张错、张信生分别撰写了祭文。
九点整,上船出发, 我们把张爱玲的骨灰盒放在船头正中预设的木架上,然后绕以鲜花,衬托着迎面而来的碧空,拂袖的微风,真有超世出尘之感。
此时晴天无云,波平浪静,海鸥阵阵,机声隆隆,大家心情哀肃,陪伴张爱玲走在她的最后一程路上。
半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船长把引擎关掉,船就静静地漂在水上,于是我们大家向盛张爱玲的骨灰盒行三鞠躬礼,念祭文,然后在船长示意下开始撒灰。
当我向船长要来螺丝起子,想打开骨灰盒的金属底盖时,船身摇晃得厉害,靠着张错的帮忙,我才打开骨灰包,又按船长的指示,走向左边下风处,在低于船舷的高度,开始慢慢地撒灰。当时汽笛长鸣,伴着隐隐的潮声,灰白色的骨灰,随风飘到深蓝的海上。
在专心撒灰的同时,其他同行各人,把带来的鲜花,也伴着撒向海里。此际海天一色,白浪飘飘,我的心情随张爱玲的骨灰,飞向遥远水天之间。
海葬任务完成后全体出席人员在船坞合影,自左至右:许媛翔、张错、林式同、张绍迁、张信生、高全之
收拾房间
在清理张爱玲的房间之前,我曾顾虑到那是女士的寝室,有些东西整理起来可能不太方便,于是我请了在台湾教过的女学生朱谜来帮忙,她在图书馆做事,心很细。
打电话给朱谜,她正好在星期三(九月十三日)那天有假,我们约定早上一齐去清理房间。
正对着电梯口,一条笔直的走道,四面没有窗,灰灰的日光灯,整天亮着。到了尽头,靠左边,就是张爱玲住的房间。
一打开门,房里弥漫着沉郁的空气,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时注意到对街没有窗,不会有人看得到这边的情形。
地上摆着许多纸袋,包着不同的东西,门旁靠墙放着那一张窄窄的行军床,上面还铺着张爱玲去世时躺的那床蓝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着电视机、落地灯、日光灯,唯一的一张折叠床倚在东墙靠近门的地方,厨房里搁着一把棕色的折叠椅,一具折叠梯,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便好拿,包括电视,她原来有个小的,只有五六寸,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后买了一个新的,大一点,有十几寸,也不重。
张爱玲买了大量的灯泡,因为她怕黑怕冷清,电灯电视一天到晚开着,这习惯她曾经和我谈起过,“有时还借电视声音催眠。”
对门朝北的床前,堆着一叠纸盒,就是写字台,张爱玲坐在这堆纸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书写工作。她打稿不用一般的写字纸,在旧信封上、买菜单上、收据上、报纸上,都有她的字迹。
墙上没有挂任何东西,连一张日历也没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了。
张爱玲的房内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杂志外没有书,和我想象中的一般作家不同,也没有任何参考书,有的英文报,是从报摊上买的。由台湾经航空每日寄来的联合报,是她每月一次到信箱去取来的,其中有许多都还留在封套里没有看。她喜欢看英文侦探小说,看完就丢,所剩的两三本翻得都破烂了,她还订侦探杂志。房里到处摆着许多赠阅的皇冠和联合文学。
房间里凌乱不堪,伊朗房东逼张爱玲雇人帮忙清扫厨房和浴室,打扫完了张爱玲还是不满意,说她不能忍受他们留下的那层清洁粉,她要自己来做,一动手就“掉了一层皮”,结果房里还是没清理,确实不干净,尤其是浴室,白的浴缸都变成灰黑的了。她生前一再抱怨她的浴室设备不好。现在亲眼看到,果然很差!张爱玲用了无数的纸巾,也无济于事。
洗脸盆旁,以及盆旁的药柜里,摆着牙膏牙刷、化妆品、药瓶之类。有一个特点,我没有看到洗脸用的毛巾!大概她怕毛巾用了脏,不好洗,浴用的大毛巾在去世后还留在地下室里的洗衣房架上,可能是体力弱了拿不动,或者是不想多和其他房客和洗衣机打交道,结果她的浴室里堆满了用过丢弃的纸巾。
在这浴室里可以看到既爱干净又嫌家事繁琐的张爱玲,多年来挣扎奋斗的结果。
贮衣室是东西摆得最多的地方,除挂着的衣服外,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纸袋,衣服大半是搬家以后买的,快四年了,看起来都非常新。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就是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货,一搬家能丢的就丢了。
在房间里,包括去世那天警察给我的手提包内,我没有看到任何首饰,她用的东西都不贵,这和她在《对照记》里的照片很不符合。
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凉鞋、皮鞋、高跟鞋都没有,唯一常用的是胶底浴用拖鞋,买了好几大包,全是新的,用脏了就丢。
张爱玲不用通常的碗筷,厨房里堆了许多纸碗纸碟及塑胶刀叉,吃剩的电视餐,连盒带刀叉统统塞进纸袋里丢掉,有些买来的金属刀叉也逃不了被丢的命运。她不常煮东西吃,锅子都很干净,不怎么用,还留下些全新的。用得最多的算是那小烤箱了,又破又脏。她也喝浓咖啡、茶,有咖啡壶。
她买了许多罐头食品,也有一大桶冰淇淋,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四五大包ENSURE营养炼奶了。
她长期服用一种草药,名叫Senna Pods,去世前还煮了一锅,这药是从墨西哥进口的,据说是为了医眼病的。
自从她身体不好之后,常常叫附近超级市场派人送食品。因此订单一大堆,纸袋到处随地摆。凡是她喜欢的东西,她就老是用,怕用完,一买就买一大堆,所有的纸碟、纸巾、拖鞋、假发、营养奶等等,都是如此。
幸亏朱谜来帮忙,而且带了她的父亲来照相,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房间打扫一净,在九月十八日交还房东。
临终前
张爱玲是因心血管病去世的,按古语可以说是无疾而终。
这诊断是法医说的。从我认识她开始,她就说她的皮肤被跳蚤叮得发痒,好了以后,才开始安定下来住公寓。后来她又看了许多医生,大多是皮肤病科的,长期涂用各种药膏,也不见好,最后还用太阳灯紫外线疗法,直到去世。
至于牙齿,她定期看医生,也用假牙,不晓得为什么,还是经常喊痛。她也花钱配眼镜,还吃补眼神的药。每次在电话上,她经常抱怨染上感冒,和得了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说用了各种的药,总不见好。不过她讲的这些都不是大病,没有引起我特别警觉的地方。
我没有料到她会有心脏病!
最后几个月,看样子她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可能是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或者是吃不下东西,她去世后的遗体,瘦得真是皮包骨了。
她极其不喜欢烧饭煮菜,也不出外上馆子,在家尽吃些罐头或现煮食品,又为了补充营养,她买了不计其数的ENSURE营养奶,喝奶喝坏了肚子,又去看医生,这样生活,身体弱了,没有人照拂,是不能维持的。张爱玲的个性,和她的健康,是有因果关系的。
今年七月底当租约满期时她可能没有料到自己会走得这么快,因此她又多签了两年的续约,为了这订约那伊朗房东还动脑筋想多要些钱,闹得我找律师几乎和那伊朗房东打官司。
去世前她大概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各种重要证件全部放在手提包内,摆在靠门口的那张折叠桌上,因此警察很容易地发现它而把它交给了我。而我也因此很顺利地办完她所交代的事,不必东翻西翻地找。
就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要人帮忙,一个人就这么泠泠清清地走了!
遗物处理
张爱玲生前,为了避免搬家累赘,在韩国城租了一个三英尺见方的小仓库,里面放着她以前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点所谓“值钱”的。和她的家居一样,她仍旧不用箱子、盒子,为了她自己提携方便,她把所有的物件用许多手提纸袋装着。在和仓库老板订约签名的时候,她就把我的名字也填了上去。这件事她从未向我提过,直到去世后,我才在那女警察交给我的手提包里,发现那份仓库合同。不然我是进不了那仓库的。
我把所有的东西,仓库里的和房间里的,稍事分类,装进纸箱里,以海运寄给在香港的宋淇夫妇。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除清理房间时请朱谜帮忙外,其余我都没有假手他人,在法律问题上和财务处理上则借重了律师的帮忙。
有些遗物我没有保存下来;譬如厨房用具及食品,房间里的清洁用品,牙膏牙刷等没有纪念性的东西,我就把它丢了。还有在坊间可以买到的,而且从图书馆也借得到的报纸、定期杂志,和通俗侦探小说等等,如果上面没有张爱玲的笔迹,我也没有留下来。
去世时用过的毯子及行军床,因为不干净,也在被丢之列。家具并不多,也不方便寄,就没有打包。

朝东窗前的一堆纸盒,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一具折叠梯,可以拿到冰箱上面柜子里的东西。太阳灯是为了医皮肤病新买的,盒子还在。左下边可以看到联合报的一角。
遗书内容的诠释
在遗书中,她所交代的那几点,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看法的一贯性。
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或海葬时,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都为她做到了。
最后她要我把她的遗物,包括银行的存款,全部寄给宋淇夫妇。这差事我也由律师协助,顺利完成。
她在遗书上写的几点,我都替她办到了,她如在天有灵,想来也会满意点头称许了。
我所认识的张爱玲
回顾十多年的相识和来往的原因,我一直从未深思过,在这里我想对张爱玲的为人,以我的了解,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也可以做为一个自我的反省和交代吧。
l 高度敏感——“感受”和“接触”的冲突
当我第一次和张爱玲见面的时候,从头到尾她一直在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这个动作一直困惑着我,那两位旅馆经理是东方人,可能就是中国人也说不定,不过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那为什么她要躲避他们呢?她是那旅馆的客人,旅馆经理是不会得罪她的。
接触多了,发现她对人性的感受力,超乎常人,不然不可能写出那么深刻的文章来。既然如此,那么她对日常来往的对象,一定有她的选择,她极力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我想就是不愿和他们寒暄、来往。可是她的个性又是善良的,很怕得罪人,欠人情债,如果见面不理,岂不是不礼貌?所以她就尽量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眼光了。
由这些小动作,可以推断张爱玲对人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的了。
2 怕麻烦——离群索居
张爱玲的离群索居,是她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在她的心目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带来的繁文缛节,就是麻烦,而她为解脱麻烦所持的态度,就出自她的不予不欠的自主人生观。
有一回她延误了付钱的时限,有一封催钱的信,数目很小,由我转交给她,她说:“那没有什么,他们就是要钱。”言下颇有不屑之意。她不是有意拖欠的人,只是讨厌处理付账这类日常生活里的琐事,所以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去碰。除此之外,她也不太喜欢和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打交道。她在信中常述及应该做的事,不是没有开始,就是没有做完,什么事情都是非不得已,不会动手。
在她遗物里的信件中,如果她不喜欢的人写信给她,或是她预感信中会提到有什么不值一看的事,她收到信后连拆都不会拆。稍不如意,轻而易举的拆信动作都不做,那就更不用想要她花精神去应酬听电话了。
按她的个性,她不想装电话,她那电话只是为了怕病倒要人帮忙才装的,在住汽车旅馆的时候,如果她不想找人,就没有人用电话可以联络到她。
由此推想一般要去接触她的人,不管是自认为出自如何的善意,对她来说,大概都是可有可无的,总是要她花精力去应付的,有些甚至是给她添麻烦的,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不应门,不接电话,尽量躲,结果和人群拉开了距离。也激起别人的好奇心,她越是躲,大家的兴趣就愈高。她的传说,是一个谜,大家都想一窥究竟。
可是对我来说,她的避世,是她为了保持安静生活很自然的表现。我很尊重她的决定,因此在我们整个交往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主动登门去找过她。我每次问她要什么样的协助,总是被婉拒掉了,这非但没有将我对她的热忱泼了冷水,反而使我对这位不欠不求卓立坚决的女士,倍加崇敬。
3 自得其乐——不受缚于外加的约束
张爱玲和我在电话里闲聊时,她对所谈到的每件事都有浓厚的兴趣,都加上联想,也发表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她说话有时海阔天空,有时微妙细致,大大地增强了我的联想力。有这样生动活泼的想法的人,对生活中各种美好的趣味,是很有鉴赏力的。而这种自我欣赏的境界,用文字表达就足够了,不必借重其他的传达媒介。
张爱玲自己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她很能自得其乐,而且这些喜悦,又都是随时皆在,顺手拈来的。在纯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她所不喜欢的,在很自然的情绪下,她倒是非常乐意交谈的。
有一天和我在电话上谈着谈着,她说了一声:“我很喜欢和你聊天,”我无意地用我在商场上习惯的思维方式回答了一声“为什么?”谈话不久就中断了。我为这句在当时不适当的回答,至今耿耿于心。
虽然张爱玲的作品能叙述大众的感受,但她自己,却不受那七情六欲所束缚。譬如她不太留恋过去的上海。在言谈上,也从不不表示对什么失误有憎恨的意思。对她喜欢的东西,也只是看看而已,没有占有和保留的欲望。她的叙事,总是点到即止,从没有把自己陷在里面。
她的生活方式,是她内在个性的表现,不受外来的规范所左右。一般人被牢牢套住而不自觉的习惯,不管是属于社会上的或道德上的,她都觉得和她的个性格格不入,就认为是打搅她的麻烦,对于这些,她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她甚至要把她自己的骨灰,撒在远离尘世、无人空旷的地方!如此才能自由自在,平静安乐。
4 成名早——不和人来往的客观条件
从头到尾,在和我的交往中,张爱玲从来不提银钱的事,租房时她只说一个总数就是了。直到处理她身后账务时,我才了解到一些收支情况。
她没有借钱、欠钱,不用信用卡,充分显示她的量入为出不借不欠的独立生活观,只有她住的公寓,因为她不能在签约时预期有什么意外的结果,所以在今年(一九九五)七月底和房东续订了两年的期约,按法律规定要付的房租,也由她少量的银行存款中付掉了。
又由于她成名得早,有固定的收入,可以维持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换了一个人,要顾及生活,想要隐居,不和人接触,恐怕就不太容易办到。话虽如此说,以她的收入,手头还是很拮据的。
5 看得破——身外之物,不足道也
张爱玲没有家具,没有珠宝,不置产,不置业,对身外之物,确是看得透、看得薄,也舍得丢,一般注重精神生活的艺术家都有这种倾向,不过就是不及她丢得彻底。看她身后遗物的萧条情形,真是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不执着,不攀缘,无是非,无贪瞋,这种生活境界,不是看透看破了世事的人,是办不到的。
6 爱美——入世的态度
张爱玲很会调配自己而自得其乐,譬如在一九九三年五月,她做了一次整容手术,又觉得戴眼镜不适合她的脸型,因此配了隐形眼镜。她也买了好些化妆品,多半是保护皮肤的。
她又喜欢买衣服,各色各样的都有,她花了很多钱去吃药看医生,去掉房租,她所剩的钱就不多了,不然我想她可能会买更多的衣服。
因为怕蚤子钻到头发里,她把头发剪了,以后一直戴假发,最早的假发是全黑的,可能她觉得和年龄不合,后来用的都是黑中带白的了。
她穿的拖鞋是胶底的,可以上街,但是那毛松松的鞋帮,很好看,但不能防雨,又容易脏。她这两样习惯,很特殊,给我的印象最鲜明。
审美观——讨论建筑
当张爱玲向我提到她认为洛杉矶城里只有两栋建筑物够美,其他的就不怎么样;一栋是城中心的煤气大楼(Gas Building),这和我的许多同行看法居然一致,令我惊异不已。
那是一栋玻璃高楼,它的美是以材料搭配和比例感来取胜的,的确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不太可能在洛杉矶地区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单挑这栋煤气大楼为抽象的建筑美的代表。张爱玲对这楼的评语,显示她对形象美的感受力,出自天赋,与众不同。
另外一栋在Beverly Hills,她说不清地址,我也没有印象。
不过她在文章里常用的对颜色的感受,则带有大量的联想作用,她说她对我在Lake St.造的那栋公寓所采用的蓝色特别喜欢,如果不用联想,单一色彩是不怎么会吸引人的。
书本上的叙述
《今生今世》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写的自传,他们结婚时张爱玲才二十三岁,那时她的作品已经走红了。在那本书里有一篇名叫《民国女子》的,专门写作者和张爱玲结识的经过。
张爱玲的自述《天才梦》,发表在《张看》里,写这篇文章时她只有十九岁。
我看了这两篇叙述张爱玲年轻时性格的文章后,好像今年在我眼前的这位年逾古稀的女士,和在纸上浮现的那位妙龄少女,样子和脾气完全没有改变!她这始终如一、外柔内刚、独来独往的个性,是很少有的。
胡兰成说他在五十多年前第一次去见张爱玲时吃了闭门羹,这和我的经历没有两样。
胡兰成又说:“她(张爱玲)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我甚至怕她贫寒,……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作家。”这段形容和我第二次见张爱玲面的时候,她坐在那伊朗房东经理面前的景象,完全一致,真是神来之笔!
五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说她自己“怕见客,怕上理发店,怕给裁缝试衣裳。”又说她“不会削苹果,不会织绒线。”到今年我也不觉得她对这些家常事物的处理能力,有多大的改进。
今天的张爱玲又早就认为人和人接触时所带来的麻烦,是“咬嚼性的小烦恼”,是跳来跳去的“蚤子”。不可思议的事是:在她十年前第一次给我的电话里,说要搬家的原因,和去世前给我的最后一通电话里,说她旧病复发,都提到蚤子,都和蚤子扯上了关系。
她为这讨厌的小东西,躲了一辈子。 转自《吾庐道场》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5471
s
softness
她香港台湾都不敢呆来了美国,是害怕汉奸亲眷的身份被枪毙, 她弟弟文革后写信给她让她回来看看,她说自己没有钱,别跟她借钱。弟弟说不是借钱就是希望她回来见见,她也没有回来。可能还是害怕吧。 而且从她早期的文字里她很嫉妒弟弟的美貌,因为弟弟长的像妈妈很好看。但是她不好看,像父亲。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0:12

这个啊,也是把世间人性想得太悲凉了。。。。胡兰成早就分开了,还有和弟弟本来是可以维持感情的。。
C
Clairen
她最后也写了一些”进步”文学的
y
yangff
她香港台湾都不敢呆来了美国,是害怕汉奸亲眷的身份被枪毙, 她弟弟文革后写信给她让她回来看看,她说自己没有钱,别跟她借钱。弟弟说不是借钱就是希望她回来见见,她也没有回来。可能还是害怕吧。 而且从她早期的文字里她很嫉妒弟弟的美貌,因为弟弟长的像妈妈很好看。但是她不好看,像父亲。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0:12

她对她弟弟太绝情了,一点钱也不给,自己的弟弟帮一下也好啊,那时美元多值钱啊
浮云散
她最后嫁的老公是个美共,基本是为留美身份而嫁,两个人都穷困得很。张的一生,受她原生家庭影响很大,对人没有信任感哪怕是至亲。好不容易对胡兰成信任一次,也是遇人不淑。出名要乘早,这种生存的危机感伴随她一生,无论日伪时期、香港期间还是在美时期。由于个人背景经历和为了生存,她基本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信仰,所以文章基调就是小资,注定不可能有大格局。而且文人离开故土,就如同离开土壤离开营养,所以她来美后基本没有什么太好的作品了。总得说来算是悲剧,似乎从出身上开始,她也无从选择。
张爱玲的最后时光
--作者:林式同
张爱玲生平最后一张照片,摄于1994年7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特别的存在。1995年9月8日,作家张爱玲被发现死在位于洛杉矶的寓所。 才华、名门、洋装--她的前半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病痛、拮据、脏乱——她最后的时光,饱受“蚤子”的困扰。世人不胜唏嘘,而从来都用第三视角审视这个世界的张爱玲本人,也许只是淡然接受而已。 本文作者林式同,被张爱玲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也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遗体,并为之处理后事和遗物的亲历者。本文选自作者长文《有缘得识张爱玲》,有删节。

介绍一位朋友--张爱玲
自一九七四年老友庄信正去了纽约后,我们不时有联络,一九八三年的一天,他突然来了电话,说是在洛杉矶有个朋友要搬家,托我帮帮忙,此人是位女士,没有什么亲人,在生活上如有需要也要我就近照应,我当时马上就答应了。唔,是的,朋友要我办事,说什么都得干,不然说我不够朋友,那还得了,不要做人了?
他说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张爱玲,是个作家,可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之后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些有关张爱玲的剪报和杂志,我才对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庄信正在要我帮忙张爱玲的同时,曾大致地叙述了一些她的性格,我却没把这放在心上,认为搬家这种事情直截了当,没有什么复杂性,和性格扯不上边!
过了一阵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个黄色信封,要我亲自送去给张爱玲,借此问问她需要什么,见见面,彼此认识一下。
一天我用庄信正给我的电话号码和张爱玲取得联系,约定在傍晚八点左右把信送去,那时她住在Hollywood的Kingsley街上的一幢公寓里,离我家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
上了三楼,从电梯出来后,向左拐就是一道长廊,黄黄暗暗的灯光,两边都是房间,一样的门,张爱玲住的三零五号是在右面。
敲了门后,里面窸窸窣窣的好一阵,一位女士用缓慢轻柔带点抱歉意味的声音说:“我衣服还没换好,请你把信摆在门口就回去吧,谢谢!”
我心中觉得满不是味,开了好一阵的车,又吃了一张罚单,连面都没有见到,唔,那庄信正也真是的……张爱玲这人确是有点特别。
第一次见面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突然收到张爱玲的一封信,其中只说她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四年,前后共十年时间,住在1825N. Kingsley Drive, Apt. #305, Hollywood,这就是上次我去见她而没有见到的地方,一九八四年夏六月她搬到2025 Argyle Ave, Apt. 26, Hollywood,两个月后,又搬到她现在下榻的这家汽车旅馆Plazars Motor Hotel,地址是777 Vine St, Hollywood。
信中什么都没提只写了一句“万一需要的话”,当时我捉摸不出是什么意思,她特地写信告诉我搬家的历史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我作见证?直到今天,当我在此追溯她搬家的历史时,这封信才算真正地派上了用场。
后来她托我替她找地方住,待我把住房申请表寄给她以后,次年(一九八五)二月间,她从位在209 S Figueroa St, Los Angeles的Best Inn Hotel寄来一封短信,说她不能提供“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又“连日心境太坏,不想打电话”,叫我不必麻烦为她找房子了。
但是她又改变了主意,两个多月之后,张爱玲主动打电话说要见见我。我就在她住的一家汽车旅馆的办公室内,头一次见到了她。
到这时候,我对上次要见而没有见到的那位女士,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想会会这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奇人异士。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还被晨雾淡淡地笼罩着。我照自己的习惯在预定的会面时间前早到了几分钟,旅社的大门坐北朝南地对着近城中心的Olympic(近似得考)大街,我先到办公室里以英语告诉那位东方面孔的经理说我要见Eileen Reyher(张爱玲的英文名字),然后在一把面向客房的椅子上坐下等着。
十点整从旅社的走廊上快步走来了一位瘦瘦高高、潇潇洒洒的女士,头上包着一幅灰色头巾,身上罩着一件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
打了招呼之后,她马上在那张能避过旅社经理视线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当她开始端详我的时候,“唔,你真是一位隐士!”我先说了这么一句。
她笑着没有回答,接着谈了一些问候生活起居的话。
我注意到她一直在避免旅社经理的视线,“这经理是中国人吧?”我问她,她还是笑着没有回答。
整个见面过程没有超过五分钟,她的气定神闲、头脑清晰以及反应敏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觉得她在观察我。
她送我走出办公室,在门口向我挥手致别,我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她还是含着笑站在那儿,透着飘然出世的气氛。这时我才发觉她脚上套了一双浴室用的拖鞋。
搬来搬去--流浪的日子
自从一九八五年见过面后,张爱玲自己一直马不停蹄地在搬家,她住的多半是分布在洛杉矶市内的各个汽车旅馆。
自一般大众达到以车代步的生活条件后,汽车旅馆就应运而生了,它收费比正式旅社低,地点也较分散。因为造价便宜,市场需求大,数量就很多,除基本设备外,唯一供人方便的就是那宽广的停车场。张爱玲不开车,她住在汽车旅馆,我想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费用少,二是可以多搬地方--她平均一星期就换一个旅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太多的联络,她曾从不同的旅馆,寄给我几封信,也送了两本作品给我看,一本是我看不懂的《红楼梦魇》,另一本是《怨女》,我也没有看完。我们也曾互相通过几次电话,多半是我告诉她有关我的行踪,如有需要,请她不要客气,尽管来找我。
张爱玲给我的信,按她的习惯,只写月日。地址和年代,只有在信封上才能找得到。而我平常收到信后总是不留信封的,因此有许多她住过的旅馆,那地址我就不记得了,很是可惜。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日,张爱玲从Redwood Inn Motel, Rm. #103, 9111 Sepulveda Blvd., Sepulveda写封信来说又要我帮她找地方住,信中留了个电话号码。她又说:“这两三年来都住在Valley(洛杉矶以北的山谷区,天气比较热,房租也较低),以前住遍市区与近郊。”又特地说明她害的皮肤病早已痊愈,言下之意是可以住公寓了。
过了十天,二月二十日,她从另一个地方,Nutel Motel, Rm. #210, 1906 W. 3rd. St., Los Angeles写信来催我赶快替她找房子。
可是到了三月十九日,我正在帮她留意房子的时候,她来信说房子她已找到了,地址是“245 So. Reno St., Apt. #9, Los Angeles”,又附了一个电话号码。她说她已签了半年的合同,叫我不必再去为她找房子的事担心。这封信中她已开始提到她的健康情形。
起先我觉得张爱玲这人真怪,为什么一天到晚要搬家?而且搬的都是些汽车旅馆。她说她在躲蚤子,我说我不信,有蚤子,喷喷杀虫剂就完了,不至于要搬家去躲。她强调说那些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非搬家避难不可。我听了还是不信,蚤子就是蚤子,那有什么北美南美之分?
我猜想她是一位从事写作的人,像海明威一样,为了找题材,得亲自体验各种生活。说不定她要写汽车旅馆的生活,因此东奔西跑的搬。
接触多了,我才体会出她是一个从容不迫,凡事顺其自然的人,她的行动多出于直觉,不怎么计划。她这样搬是从她的性格里自然衍生出来的喜好。汽车旅馆一般都设在闹市,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来穿去,没有人认得出她是谁,没有人会去麻烦她,没有家累,没有牵挂,她要搬就搬,要走就走,身无长物,逍遥自在,痛快的很。她这种孤独的形象,超脱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一直在吸引着我。
自一九八四年八月到这时(一九八八年三月),前后约三年半的时间,张爱玲一直过着迁徙流离的汽车旅馆生活,可能因为是搬家太频繁了,生活不安,饮食无节,从信中可以看出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不能再继续那独来独往的流浪生涯,而想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何况她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心理上也希望能找人谈谈,并帮一点忙。
在那段流浪的日子里,她把随身带的东西都丢光了,连各种重要证件也都没有保住!这情况后来带给她很大的不便,也促成我一个帮忙她的机会。
做了张爱玲的房东--安定下来
我自来美以后,一直都在建筑的领域里学习、工作和发展。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在洛杉矶设计并施工造了许多房子。当张爱玲住的Reno St.合同期满时,正巧我在Lake St.造的具有八十一单位的公寓,于一九八八年底完工要出租,里面有单人房,什么都是全新的,很合张爱玲的心意,她看了之后,马上就搬进去了。在搬家之前,她特地关照我不要把她的行踪告诉别人,而我也听说有人曾去破坏她尽力维护的宁静生活,我当时义不容辞地满口答应要照她的意思办事。
我请Lake St.公寓经理石先生在她迁入之后,注意几件事:一是不要她出具“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二是不要告诉任何人有关她搬进来的事,另外万一她有什么需要或急事,也请尽快通知我。
就这样我做了张爱玲的房东。这公寓的地址是:433 S. Lake St., Apt. #322, Los Angeles。从此之后,我没有把她的住处,告诉过任何人。
我再三问搬家要不要人帮忙,张爱玲总是说不必,找计程车就可以了。起初以为她不欢迎别人去触动她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她丢东西的程度,远超乎我想象之外!她如此能看得破,做得彻底,除了有超脱的人生观外,还得要有相当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才行。
摔坏了肩骨--日益弱化的健康
一九八九年初的一天,公寓经理石先生说张爱玲的手臂给摔坏了,用布包起来像个球!我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去问怎么回事,她在电话里仍和往常一样用缓慢平和而沉着的口吻回答说:“坐公车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说:“没有什么,多躺躺,再用水冲冲就好了,不必担心。”
同年七月中旬,她来信告诉我她的肩骨已经好了,不用开刀。信里也提到打算买医疗保险的事,要我代她物色适当的保险公司。

张爱玲这时说她的眼睛、牙齿、皮肤都有毛病,得要看医生,不过这些事,她照旧不要我帮忙。
石先生也曾告诉我说她变瘦了,气色也不好,我又打电话去问她要些什么,当下她又婉拒了,不过对我的善意,她倒是很感激的。
她在三楼住的那房间,离电梯太远,每次进出,她都用靠街的楼梯,这时她在信中表示提东西爬那楼梯已经不太方便了。
为了不打搅她,我除了在多年前吃罚单那天敲过她的房门外,以后从未上过门。虽然我为了公寓的事常去找石先生,但也很少见到她。有一次看到她的背影,浑身洋溢着中国文人特有的清秀气,……这次我注意到她在戴假发,而那双浴室拖鞋还是留在她的脚上!
她平常和不认识和不亲近的人交谈,都是用英语,石先生是北平人,大概是公事上来往要保持距离的缘故吧。对他她也用英语。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听她说过英语,连英文词汇都不带一点。虽然她在上海待过,但她的口音却是近乎北方人的。

再搬家--最后一次
张爱玲每次要我帮忙找地方住的时候,条件大同小异,我把它们列在下面,由这些要求可以揣测到她的生活环境的大致情况。
1. 单人房(小的最好) 2. 有浴室 3. 有冰箱(没有也行) 4. 没炉灶 5. 没家具(有也行) 6. 房子相当新,没虫 7. 除了海边(避虫蚁)之外,市区、郊区也行 8. 附近要有公车 9. 不怕吵(有噪音、车声、飞机声最好)
张爱玲告诉我说她搬家是为了避蚤子,她说她那里的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什么地方都钻!还在冰箱里的保温层中藏着,因此她把头发理了,衣服也丢了,东西也甩了,还到处躲,只有住没家具的新房子才忍受得了。
我想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而且心里充满幻想,不善也不喜去处理生活中的麻烦琐事,当初是不是因为汽车旅馆简便,没有厨房,不会联想到冰箱?而每天又有人进房打扫,比较干净,如此蚤子就待不住了?如今要搬回公寓住,当然是越新越好,蚤子来不及跑进去。
如果把皮肤敏感和蚤子不加联系,怕虫倒是张爱玲的天性,只是怕如此程度确实罕见。
张爱玲极其不喜家务,为了省事,住房越小越好。她不怎么烧饭,有没有炉灶,也无所谓。
她又有一个习惯,要在四周有声音的环境里住,什么汽车声、飞机声、机器声都可以,不仅如此,她说她在房间里,没事还把电视打开,而且声量调得很高,“把电话铃声都盖住了,”(她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录影机)不过她在讲电话的时候,我从没有听到背后有电视机的声音。
一九九一年,因地点关系,我在Lake St.的那栋公寓住进了许多中美移民,素质较差,三年新的房子,已经被弄的很脏了,有人养了猫,引来许多蟑螂虫蚁。于是在那年四月,张爱玲来信要搬家。她愿意付九百块左右的房租,当时我住在加州大学附近,居民知识程度高些,环境好多了,于是建议在我家附近找房子。
非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我的,找公寓也不例外。我先在离家不远的公寓区兜了几转,抄了些地址给她,然后她坐计程车自己去勘察,满意了才决定。
七月初她由我介绍找到了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 #206, Los Angeles的公寓,和伊朗房东签了约后,她就搬了进去。那时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搬家,回想起来,不胜唏嘘!
像往常一样她拒绝了我的建议去帮她搬家,她也没有找别人。这家公寓她在世时我还没去过。
搬了家后两个星期,那伊朗房东打电话来告诉我说张爱玲忘了钥匙,有好几次把自己锁在门外,要房东帮忙开门,又抱怨浴室设备不好,找房东修理,事情多得很,问我张爱玲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问题?我回答说以前我当她房东的时候一点问题也没有,按时交房租,安静得很,请放心。
张爱玲力气并不大,提不了太重的东西,虽然她搬的地方很多,如果同属一区,就相距不远,而且都近公共汽车路线。后来我循她的老地址去照相,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都照完了。
她跑银行、买东西、上邮局,都是在沿公共汽车的路上,以前住Hollywood时,就沿Sunset大道而行,住Westwood时就多半按Wilshire大道而行了。
如果寄东西或电传信件,包括照相(就是那张带金日成去世新闻的),她都在离家附近走路可达的店里办妥的,要看医生买药,比较远,不得已,她就雇计程车。
她搬了这么多地方,为了通信,却只用了两个信箱号码,就是P.O.Box #36467和#36D89,她每月才去取一次信,时间也不固定,大大的信箱,塞得满满的,有时候堆得太多了,又去得少,招来邮政当局的批评。
另外一个信箱,位在1626 N. Wilcox, #645, Hollywood,是个私人办的信箱店,张爱玲在汽车旅馆跳着住的时候,她就用这家信箱店,旁边紧邻着一家旅社。这信箱的地址,给我一个错觉,以为她有一阵子还在公寓里住呢。
在Rochester Ave.公寓内的信箱上,张爱玲用了一个越南名字Phong,她说同公寓的中国房客太多,怕被发现,引来无聊的麻烦。她向伊朗房东解释换名字的理由很妙:“因为有许多亲戚想找我借钱,谣言说我发了财。而Phong又是我祖母的名字,在中国很普遍,不会引起注意。”
第二次见面
和伊朗房东签约的当儿,是我开车陪张爱玲一起去的。
下午两点,她要我到Lake St.的公寓去接她,我本想在抵达后到办公室去打电话通知她,不料她早已在大门口等着,我车子还没全停,她已快步迎了上来。数年不见,她已苍老了许多。不过行动还很敏捷。
在车上我们交换了对洛杉矶的一般印象,我也问候了她的健康情况,她说她有些小毛病可以自己解决,最大的苦恼是牙齿,不管怎么医,总是不见好。言谈中我注意到她的牙齿真的有点走样了。连嘴唇都受了影响。
她提到三毛,说她怎么自杀了,言下甚不以为然。我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因为我没有看过三毛的作品。
多年来我们通了多次的电话,她又常来信,因此她对我的态度,非常自然,也说些家常话,她需要帮忙的地方,我就理所当然地承受下来。上面提到她在搬来搬去的时候,把一切证明文件都丢光了,现在要租房签约,没有财务证件是不行的,这回我不再是房东,这证明不能免掉,自然得用我的经济担保,来代她租房子。
那公寓经理,是伊朗房东的女儿,名叫A NAZY EFRAIM,长得很漂亮,张爱玲问我她的眉毛好不好看,我忸怩地没作正面的答复。那天张爱玲仍旧戴假发,黑里带白的,穿的是近黄色的衣服,不怎么显眼,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双浴室拖鞋,还是拖着没丢。
前面提到张爱玲对我说话都是用中文,我从没有听她说过英语,唯有这次和那房东女儿签约时她得说英语,她的用词造句和我常用的很不一样,丰富而多姿,令我自叹弗如。真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办理身份证
一九九一年五月,张爱玲为了多种原因要再申请她丢掉的美国公民身份证,她原来的身份证在旅馆被偷掉了,她在申请表上写着:
“Missing from luggage at Hotel Howard, 1738 Whitly St. after weekly cleaning, Next Day the maid unlocked my door for no reason & withdrew at once, seeing I was not out, evidently looking for more.”
七月搬家前她在申请单上填我的地址作为她的永久通信处,我对此当然没有任何异议,自此以后,在她的心目中,我这里就算是可靠的联络站了。之后她如向政府申请什么,所需来往信件,也有些是经我转交的。
办好了公民身份证以后,她继续办理联邦医药保险、老人福利卡、图书馆借书证等等。
回想过去,张爱玲在汽车旅馆搬家流浪的时日里,她就感到在附近要有一个固定的联络人的需要,她在一九八四年还没有见到我之前给我的短信里说:“万一需要的话”,就含有这个意思。
Los Angeles的暴动和地震--闲话家常
张爱玲以前住的那些汽车旅馆,包括我造的Lake St.公寓,区域、环境都不好,夹住着许多黑人及墨西哥人,治安常有问题,而她又经常要搭公共汽车,对一个单身女子来说,更不安全,这点顾虑,她一直不在乎,可是一九九二年洛杉矶发生的暴动,就蔓延到她以前住的区域附近,她因此特地打电话来谢谢我,说她现在住的地方很好,没有被波及,说我还选择得对,算是我的功劳。
每次通电话,我们常常顺便聊聊天,她思路清晰,反应敏捷,举一反三,和她谈天,有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自然。
她说我讨了日本太太,一定“罗曼蒂克得要命!”对我住的玻璃房子,躺在床上,还可以看星星月亮太阳,大加赞赏。
有次打电话没有接通,收到她的信后才知道生了病,我和太太买了一张慰问卡寄去,没有回音,过了好一阵她才来信谢谢,措词很动人,当时我想,张爱玲是真懂感情的人,她不轻易表示,可是记得住。可惜我把那封信给丢了,想起来很后悔。
有一次她无意地提到她喜欢吃鸡饼(chicken pie),省事又好吃。隔些时我又提起这件事,她听了一怔,我解释着说她的话我都记得,她说她的记忆力也很好!后来我才晓得大概什么文章叙述过这个,她对我所说的消息来源有怀疑,因此感到意外。
她很喜欢睡觉,“没事总躺着”,由此我说自己也常常睡懒觉,并且述及睡觉时飘飘欲仙的妙处,她听了连声称是。
在和我的言谈中,她很少提到她的过去,偶然谈到时也没带留恋的意思。有一次我要去上海,曾打电话告诉她,她似乎沉入回忆中地说了一句:“恍如隔世!”之后她就没有再提上海了。
她从没有向我提过她的作品,如果不是张爱玲这名字和文学有关联外,在她的谈吐里我觉不出她是专门写文章的人,她有修养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令我感到她是一位诚恳和蔼明智的朋友。
论及中国文化,张爱玲有她独特的看法,说中国文化受西藏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表示我不清楚,在我受的传统教育里,还没听过有此一说。
我又提到旧小说里的才子都是娘娘腔,一点没有男人味,不知道为什么,能被大众接受。她同意我的批评,而且引用了欧洲一位文学家的批评话来做注解。
她常常看电视消遣,有次她问我有没有看Simpson案的审判,我说没有,她说那是社会上的电视连续剧,是侦探故事,很有趣,她一直在看。
她怕蚤子,我说完全是心理作用,她开始不同意,我又说我的皮肤也经常发痒,原因是皮下脂肪太少,抗菌力不够,加上洛杉矶的气候,少雨而近沙漠,很干燥,什么样的过敏症都有,她有些心动了,于是要我把我的皮肤科医生介绍给她,结果她也去找过这位医生。
她常常提到她的牙齿给她许多痛苦,我说我的牙齿也有毛病,但没有像她说的那么痛苦,原因是我舍得拔,毛病不能在我的嘴里留下来。她听了自言自语地道:“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
一九九四年大地震之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她,没有接通,又写了封信去,然后才接了电话,说地震对她影响不大,只掉了厨房里的灯罩。她经常不接电话,我有时打去,没人接,急了,先写封信去,再通电话。如果她要找我,则比较容易,打来就是了。如果她写信来,知道我会打电话去,她就在电话边等,白天半夜都可以打得通。她打电话给我的时间多半在晚上。
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Los Angeles的公寓。张爱玲在此度过她的最后四年,直至1995年去世。


寄来遗书
在办理各种证件的期间,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七日,张爱玲寄来了一封信,信中附着一份遗书,一看之下我心里觉得这人真怪,好好的给我遗书干什么!也不讲些忌讳。当时我从来没见过遗书的样子,因为我自己都还没立过遗书。
遗书中提到Stephen. C. & Mae Soong(宋淇),我并不认识,信中也没有说明他们夫妇的联络处,仅说如果我不肯当执行人,可以让她另请他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子虚乌有,张爱玲不是好好的么?我母亲比她大得多,一点事也没有,算了,这不能把它当回事看,因此我把这封信摆在一边,没有答复她。
可是在张爱玲来信说,我不回音,就等于是默认,后来我们从未再提这件事,我几乎把它忘了。
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知道后来在执行遗嘱上有如此多的麻烦,至少会打电话和她讨论下。
顺便提一下,以前已写信都用“式同先生”称呼我,自此之后就直接称我“式同”了,在电话上,她早已叫我“式同”而不用“林先生”这样的称呼。

想搬到Las Vegas--最后的来信和电话
又是好久没有听到张爱玲的消息了。有年过节,庄信正在电话上问及张爱玲的近况,我说不知道,打了电话没人接,因为没有特别事情,我没有再写信,怕去打搅她。
另一个原因,自一九九二年初至一九九三年底,我为了事业常常不在洛杉矶,离开前我曾写信告诉她如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太太,不过她从没有当我不在的时候找过她。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她来了一封长信,并附来The Arizona Republic及Las Vegas Review的剪报,又要我替她找房子搬家了。信中说那伊朗房东在找她麻烦,要她雇人清扫房子,吵得她已吃不消了。
接到信时我又吃了一惊,什么?又要搬家?而且要搬到那么远的赌城Las Vegas去!太远了一点吧?这下子我可鞭长莫及了。张爱玲这人怎么老是翻出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来,跑到那些沙漠中间,光是一个人,日子怎么过?
我立即打电话去,问她在Las Vegas及Phoenix有没有熟人,她回答说没有,我说那不行,不能去,没人照应怎么可以,然后她说要找新房子,我告诉她近来美国不景气,尤其在洛杉矶,很少有人造新房子,会很难找,不过我得试试,过一些时再和她联络。反正她的租约要到七月底才到期,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慢慢地找,请她不必担心。
过了两个星期后,我列了一份公寓招租表,打电话请她像往常一样先自己去探探。她问是不是新的,我说不是,不过还干净,她说不行,一定要新的,我说我再试试。两天之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找,她打电话来说那伊朗房东又不赶她了,要她再住下去。
在这通电话里她说以前害得皮肤病又发作了,而且很厉害,衣服都不能穿,整天照紫外线医,要用太阳灯,因为如此,常常伤风,得了病拖了好久也不见好,我建议她去买墨西哥人穿的斗篷衣,一块布上只有一个洞,套在身上方便省事,她听了不置可否。她说话时语调一如往常平静,没有使我觉出有什么不对来。
我又谈及我在研究美工玻璃,叫她猜是什么样的,她说不知道,要我拿给她看,但不要我送,因为累赘没地方摆。她又说如果用玻璃做首饰一定很漂亮,我说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而且技术一直在翻新,我们又谈了一些家常,她高高兴兴地挂了电话。
忽然我记起她在电话里说她忘了以前住的Lake St.的公寓门牌号码,她和伊朗房东再签约时要用,我当时一下记不起来,查到后马上打电话告诉她,她对我这么快就回了电话,颇觉突兀。
这居然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余音袅袅,到现在还不敢相信。
噩耗传来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中午十二点多,我回家正想再看当天还没看完的报纸,十二点三十分,张爱玲的公寓经理,租房时见过的那位伊朗房东的女儿,突然打电话来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什么,我不信!不久前我才和她讲过话。”我说。
“我已叫了急救车,他们快来了。”她说。
“我马上过来。”我说。
“不不!……急救车……我想他们已在大门口了。”她说。
我突然记起遗书的事,马上喊了一声:“我有遗书!”
“好!”她回答说。电话马上给挂断了。
我坐立不安,这怎么可能?她的音容,和十多年来的交往……一下子统统跳了出来!
半点多钟后,电话又来了,一个男音说:“这是L.A.P.D(洛杉矶警察局),你是林先生吗?张女士已经去世了,我们在这儿调查一下,请你等二十分钟以后再打电话来,我们在她的房间里,你有这儿的电话号码。”
警察局要证实我与张爱玲是熟悉的,不然不会有她的电话号码。等我打回去的时候,那男警察要我在家等候他们的通知。
我千头万绪,心乱如麻,拼命地在家里找遗书,那遗书被我塞到哪里去了呢?还没有弄清楚,电话又来了,这回是个女音说:“请你今天通知殡仪馆和法医联络。” “今天?”我茫然的问,为什么那样急?我正在捉摸,“是的,今天!”她说,这时已经是星期五下午快两点了,我脑子还没转过来,她又丢给了我一个法医的电话号码。
我哪里认识什么殡仪馆,慌了,打电话问问朋友,中国人的或外国人的?意见反而多了……突然想起为我弟弟安葬的殡仪馆,风景宜人,办事简洁,那不是很好么?马上拨了过去,把法医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回答是:“我们知道。”原来他们之间早有职业上的来往,处理这类事物他们是熟悉的。我同时约好明天早上十一点半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商谈殡殓事宜。
快三点时,那女警察来电要我到张爱玲的住所去,她们在房间里等我。要我把遗书也一起带去。我马上出发,这时才庆幸我当初建议张爱玲搬到我家附近住。不到十分钟,我已到了张爱玲的公寓门外。
我一跨出电梯,迎面看到两位警察,“你就是林式同先生?”那女警察问。
当我点头证实之后,那男警察(Office C. Smith)就迎了上来,先仔细看了遗书,然后查看我的驾驶执照,验明正身之后,我想跟警察到房间里去,那男警察就阻止了我。我就在走廊上等着。
一会女警察拿出一个手提包交给我,里面装满了信封及文件,同时也交给我一串钥匙,说这些是张爱玲的随身重要东西,不要给房东收去。这些场合我就注意到美国警察训练有素,临事有条不紊。
当我在走廊上和警察们交谈时,电梯口出现了两位彪形大汉,说他们是殡仪馆来的人,来取遗体送给法医检验的。他们进房间去了一会出来拿一张纸要我签名,我问这是什么证明,他们说这是证明这遗体就是张爱玲本人的,我说我没有见过遗体怎么可以签,他们问我见过张爱玲本人没有,我说当然见过,于是警察就让我进了房间。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我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停住了!
当男警察引导我出房门的时候,我还没有清醒过来!
殡仪馆的人说看情形张爱玲已去世三四天了,我茫然地签了名,拿着手提包就离开了。
我好久说不出话来。
把骨灰送到海上
第二天是星期六(九月九日),一早在台湾的朋友洪健益先生电传一份剪报,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和遗书内容,赫然大幅地被登了出来。
十一日(星期一)晚和庄信正通过电话后,我们决定一切按遗嘱办理,不举行葬礼。 至此治丧小组的成员为:林式同、张错、张信生,及在纽约的庄信正。而以张错为对外新闻发言人。
遗嘱吩咐骨灰撒在空旷的地方,按加州法律只能撒到离岸三里外的海里,我向安排船只的Borden太太说最好把出海的日期定在星期六,大家都可以按时出席,她说九月三十日有船,于是我们定于该日举行海葬仪式,这天正巧是张爱玲的七十五岁冥诞,大家觉得很有意义。
九月三十日八点整,殡仪馆开门,我到办公室取到张爱玲的骨灰盒,这是一个一英尺高十英寸直径的木质圆桶,桶底扣着一片金属盖,用两个螺旋钉钉着,上面贴着张爱玲的名字,我恭恭敬敬地捧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十多年来常常写信、聊天的朋友,现在就在我手里了!心里混杂着似实似虚,亦哀亦怅的不安感。
当天(九月十三日)风和日丽,治丧小组除在纽约的庄信正因太远不能赶来外,其他三位成员:林式同、张错、张信生,都出席参加。除此之外,我们还请了三位朋友做摄影工作,把全部过程都记录下来。许媛翔照相,张绍迁和高全之录影。我们也准备了红白二色的玫瑰和康乃馨。张错、张信生分别撰写了祭文。
九点整,上船出发, 我们把张爱玲的骨灰盒放在船头正中预设的木架上,然后绕以鲜花,衬托着迎面而来的碧空,拂袖的微风,真有超世出尘之感。
此时晴天无云,波平浪静,海鸥阵阵,机声隆隆,大家心情哀肃,陪伴张爱玲走在她的最后一程路上。
半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船长把引擎关掉,船就静静地漂在水上,于是我们大家向盛张爱玲的骨灰盒行三鞠躬礼,念祭文,然后在船长示意下开始撒灰。
当我向船长要来螺丝起子,想打开骨灰盒的金属底盖时,船身摇晃得厉害,靠着张错的帮忙,我才打开骨灰包,又按船长的指示,走向左边下风处,在低于船舷的高度,开始慢慢地撒灰。当时汽笛长鸣,伴着隐隐的潮声,灰白色的骨灰,随风飘到深蓝的海上。
在专心撒灰的同时,其他同行各人,把带来的鲜花,也伴着撒向海里。此际海天一色,白浪飘飘,我的心情随张爱玲的骨灰,飞向遥远水天之间。
海葬任务完成后全体出席人员在船坞合影,自左至右:许媛翔、张错、林式同、张绍迁、张信生、高全之
收拾房间
在清理张爱玲的房间之前,我曾顾虑到那是女士的寝室,有些东西整理起来可能不太方便,于是我请了在台湾教过的女学生朱谜来帮忙,她在图书馆做事,心很细。
打电话给朱谜,她正好在星期三(九月十三日)那天有假,我们约定早上一齐去清理房间。
正对着电梯口,一条笔直的走道,四面没有窗,灰灰的日光灯,整天亮着。到了尽头,靠左边,就是张爱玲住的房间。
一打开门,房里弥漫着沉郁的空气,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时注意到对街没有窗,不会有人看得到这边的情形。
地上摆着许多纸袋,包着不同的东西,门旁靠墙放着那一张窄窄的行军床,上面还铺着张爱玲去世时躺的那床蓝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着电视机、落地灯、日光灯,唯一的一张折叠床倚在东墙靠近门的地方,厨房里搁着一把棕色的折叠椅,一具折叠梯,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便好拿,包括电视,她原来有个小的,只有五六寸,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后买了一个新的,大一点,有十几寸,也不重。
张爱玲买了大量的灯泡,因为她怕黑怕冷清,电灯电视一天到晚开着,这习惯她曾经和我谈起过,“有时还借电视声音催眠。”
对门朝北的床前,堆着一叠纸盒,就是写字台,张爱玲坐在这堆纸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书写工作。她打稿不用一般的写字纸,在旧信封上、买菜单上、收据上、报纸上,都有她的字迹。
墙上没有挂任何东西,连一张日历也没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了。
张爱玲的房内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杂志外没有书,和我想象中的一般作家不同,也没有任何参考书,有的英文报,是从报摊上买的。由台湾经航空每日寄来的联合报,是她每月一次到信箱去取来的,其中有许多都还留在封套里没有看。她喜欢看英文侦探小说,看完就丢,所剩的两三本翻得都破烂了,她还订侦探杂志。房里到处摆着许多赠阅的皇冠和联合文学。
房间里凌乱不堪,伊朗房东逼张爱玲雇人帮忙清扫厨房和浴室,打扫完了张爱玲还是不满意,说她不能忍受他们留下的那层清洁粉,她要自己来做,一动手就“掉了一层皮”,结果房里还是没清理,确实不干净,尤其是浴室,白的浴缸都变成灰黑的了。她生前一再抱怨她的浴室设备不好。现在亲眼看到,果然很差!张爱玲用了无数的纸巾,也无济于事。
洗脸盆旁,以及盆旁的药柜里,摆着牙膏牙刷、化妆品、药瓶之类。有一个特点,我没有看到洗脸用的毛巾!大概她怕毛巾用了脏,不好洗,浴用的大毛巾在去世后还留在地下室里的洗衣房架上,可能是体力弱了拿不动,或者是不想多和其他房客和洗衣机打交道,结果她的浴室里堆满了用过丢弃的纸巾。
在这浴室里可以看到既爱干净又嫌家事繁琐的张爱玲,多年来挣扎奋斗的结果。
贮衣室是东西摆得最多的地方,除挂着的衣服外,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纸袋,衣服大半是搬家以后买的,快四年了,看起来都非常新。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就是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货,一搬家能丢的就丢了。
在房间里,包括去世那天警察给我的手提包内,我没有看到任何首饰,她用的东西都不贵,这和她在《对照记》里的照片很不符合。
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凉鞋、皮鞋、高跟鞋都没有,唯一常用的是胶底浴用拖鞋,买了好几大包,全是新的,用脏了就丢。
张爱玲不用通常的碗筷,厨房里堆了许多纸碗纸碟及塑胶刀叉,吃剩的电视餐,连盒带刀叉统统塞进纸袋里丢掉,有些买来的金属刀叉也逃不了被丢的命运。她不常煮东西吃,锅子都很干净,不怎么用,还留下些全新的。用得最多的算是那小烤箱了,又破又脏。她也喝浓咖啡、茶,有咖啡壶。
她买了许多罐头食品,也有一大桶冰淇淋,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四五大包ENSURE营养炼奶了。
她长期服用一种草药,名叫Senna Pods,去世前还煮了一锅,这药是从墨西哥进口的,据说是为了医眼病的。
自从她身体不好之后,常常叫附近超级市场派人送食品。因此订单一大堆,纸袋到处随地摆。凡是她喜欢的东西,她就老是用,怕用完,一买就买一大堆,所有的纸碟、纸巾、拖鞋、假发、营养奶等等,都是如此。
幸亏朱谜来帮忙,而且带了她的父亲来照相,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房间打扫一净,在九月十八日交还房东。
临终前
张爱玲是因心血管病去世的,按古语可以说是无疾而终。
这诊断是法医说的。从我认识她开始,她就说她的皮肤被跳蚤叮得发痒,好了以后,才开始安定下来住公寓。后来她又看了许多医生,大多是皮肤病科的,长期涂用各种药膏,也不见好,最后还用太阳灯紫外线疗法,直到去世。
至于牙齿,她定期看医生,也用假牙,不晓得为什么,还是经常喊痛。她也花钱配眼镜,还吃补眼神的药。每次在电话上,她经常抱怨染上感冒,和得了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说用了各种的药,总不见好。不过她讲的这些都不是大病,没有引起我特别警觉的地方。
我没有料到她会有心脏病!
最后几个月,看样子她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可能是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或者是吃不下东西,她去世后的遗体,瘦得真是皮包骨了。
她极其不喜欢烧饭煮菜,也不出外上馆子,在家尽吃些罐头或现煮食品,又为了补充营养,她买了不计其数的ENSURE营养奶,喝奶喝坏了肚子,又去看医生,这样生活,身体弱了,没有人照拂,是不能维持的。张爱玲的个性,和她的健康,是有因果关系的。
今年七月底当租约满期时她可能没有料到自己会走得这么快,因此她又多签了两年的续约,为了这订约那伊朗房东还动脑筋想多要些钱,闹得我找律师几乎和那伊朗房东打官司。
去世前她大概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各种重要证件全部放在手提包内,摆在靠门口的那张折叠桌上,因此警察很容易地发现它而把它交给了我。而我也因此很顺利地办完她所交代的事,不必东翻西翻地找。
就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要人帮忙,一个人就这么泠泠清清地走了!
遗物处理
张爱玲生前,为了避免搬家累赘,在韩国城租了一个三英尺见方的小仓库,里面放着她以前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点所谓“值钱”的。和她的家居一样,她仍旧不用箱子、盒子,为了她自己提携方便,她把所有的物件用许多手提纸袋装着。在和仓库老板订约签名的时候,她就把我的名字也填了上去。这件事她从未向我提过,直到去世后,我才在那女警察交给我的手提包里,发现那份仓库合同。不然我是进不了那仓库的。
我把所有的东西,仓库里的和房间里的,稍事分类,装进纸箱里,以海运寄给在香港的宋淇夫妇。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除清理房间时请朱谜帮忙外,其余我都没有假手他人,在法律问题上和财务处理上则借重了律师的帮忙。
有些遗物我没有保存下来;譬如厨房用具及食品,房间里的清洁用品,牙膏牙刷等没有纪念性的东西,我就把它丢了。还有在坊间可以买到的,而且从图书馆也借得到的报纸、定期杂志,和通俗侦探小说等等,如果上面没有张爱玲的笔迹,我也没有留下来。
去世时用过的毯子及行军床,因为不干净,也在被丢之列。家具并不多,也不方便寄,就没有打包。

朝东窗前的一堆纸盒,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一具折叠梯,可以拿到冰箱上面柜子里的东西。太阳灯是为了医皮肤病新买的,盒子还在。左下边可以看到联合报的一角。
遗书内容的诠释
在遗书中,她所交代的那几点,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看法的一贯性。
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或海葬时,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都为她做到了。
最后她要我把她的遗物,包括银行的存款,全部寄给宋淇夫妇。这差事我也由律师协助,顺利完成。
她在遗书上写的几点,我都替她办到了,她如在天有灵,想来也会满意点头称许了。
我所认识的张爱玲
回顾十多年的相识和来往的原因,我一直从未深思过,在这里我想对张爱玲的为人,以我的了解,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也可以做为一个自我的反省和交代吧。
l 高度敏感——“感受”和“接触”的冲突
当我第一次和张爱玲见面的时候,从头到尾她一直在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这个动作一直困惑着我,那两位旅馆经理是东方人,可能就是中国人也说不定,不过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那为什么她要躲避他们呢?她是那旅馆的客人,旅馆经理是不会得罪她的。
接触多了,发现她对人性的感受力,超乎常人,不然不可能写出那么深刻的文章来。既然如此,那么她对日常来往的对象,一定有她的选择,她极力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我想就是不愿和他们寒暄、来往。可是她的个性又是善良的,很怕得罪人,欠人情债,如果见面不理,岂不是不礼貌?所以她就尽量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眼光了。
由这些小动作,可以推断张爱玲对人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的了。
2 怕麻烦——离群索居
张爱玲的离群索居,是她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在她的心目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带来的繁文缛节,就是麻烦,而她为解脱麻烦所持的态度,就出自她的不予不欠的自主人生观。
有一回她延误了付钱的时限,有一封催钱的信,数目很小,由我转交给她,她说:“那没有什么,他们就是要钱。”言下颇有不屑之意。她不是有意拖欠的人,只是讨厌处理付账这类日常生活里的琐事,所以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去碰。除此之外,她也不太喜欢和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打交道。她在信中常述及应该做的事,不是没有开始,就是没有做完,什么事情都是非不得已,不会动手。
在她遗物里的信件中,如果她不喜欢的人写信给她,或是她预感信中会提到有什么不值一看的事,她收到信后连拆都不会拆。稍不如意,轻而易举的拆信动作都不做,那就更不用想要她花精神去应酬听电话了。
按她的个性,她不想装电话,她那电话只是为了怕病倒要人帮忙才装的,在住汽车旅馆的时候,如果她不想找人,就没有人用电话可以联络到她。
由此推想一般要去接触她的人,不管是自认为出自如何的善意,对她来说,大概都是可有可无的,总是要她花精力去应付的,有些甚至是给她添麻烦的,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不应门,不接电话,尽量躲,结果和人群拉开了距离。也激起别人的好奇心,她越是躲,大家的兴趣就愈高。她的传说,是一个谜,大家都想一窥究竟。
可是对我来说,她的避世,是她为了保持安静生活很自然的表现。我很尊重她的决定,因此在我们整个交往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主动登门去找过她。我每次问她要什么样的协助,总是被婉拒掉了,这非但没有将我对她的热忱泼了冷水,反而使我对这位不欠不求卓立坚决的女士,倍加崇敬。
3 自得其乐——不受缚于外加的约束
张爱玲和我在电话里闲聊时,她对所谈到的每件事都有浓厚的兴趣,都加上联想,也发表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她说话有时海阔天空,有时微妙细致,大大地增强了我的联想力。有这样生动活泼的想法的人,对生活中各种美好的趣味,是很有鉴赏力的。而这种自我欣赏的境界,用文字表达就足够了,不必借重其他的传达媒介。
张爱玲自己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她很能自得其乐,而且这些喜悦,又都是随时皆在,顺手拈来的。在纯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她所不喜欢的,在很自然的情绪下,她倒是非常乐意交谈的。
有一天和我在电话上谈着谈着,她说了一声:“我很喜欢和你聊天,”我无意地用我在商场上习惯的思维方式回答了一声“为什么?”谈话不久就中断了。我为这句在当时不适当的回答,至今耿耿于心。
虽然张爱玲的作品能叙述大众的感受,但她自己,却不受那七情六欲所束缚。譬如她不太留恋过去的上海。在言谈上,也从不不表示对什么失误有憎恨的意思。对她喜欢的东西,也只是看看而已,没有占有和保留的欲望。她的叙事,总是点到即止,从没有把自己陷在里面。
她的生活方式,是她内在个性的表现,不受外来的规范所左右。一般人被牢牢套住而不自觉的习惯,不管是属于社会上的或道德上的,她都觉得和她的个性格格不入,就认为是打搅她的麻烦,对于这些,她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她甚至要把她自己的骨灰,撒在远离尘世、无人空旷的地方!如此才能自由自在,平静安乐。
4 成名早——不和人来往的客观条件
从头到尾,在和我的交往中,张爱玲从来不提银钱的事,租房时她只说一个总数就是了。直到处理她身后账务时,我才了解到一些收支情况。
她没有借钱、欠钱,不用信用卡,充分显示她的量入为出不借不欠的独立生活观,只有她住的公寓,因为她不能在签约时预期有什么意外的结果,所以在今年(一九九五)七月底和房东续订了两年的期约,按法律规定要付的房租,也由她少量的银行存款中付掉了。
又由于她成名得早,有固定的收入,可以维持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换了一个人,要顾及生活,想要隐居,不和人接触,恐怕就不太容易办到。话虽如此说,以她的收入,手头还是很拮据的。
5 看得破——身外之物,不足道也
张爱玲没有家具,没有珠宝,不置产,不置业,对身外之物,确是看得透、看得薄,也舍得丢,一般注重精神生活的艺术家都有这种倾向,不过就是不及她丢得彻底。看她身后遗物的萧条情形,真是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不执着,不攀缘,无是非,无贪瞋,这种生活境界,不是看透看破了世事的人,是办不到的。
6 爱美——入世的态度
张爱玲很会调配自己而自得其乐,譬如在一九九三年五月,她做了一次整容手术,又觉得戴眼镜不适合她的脸型,因此配了隐形眼镜。她也买了好些化妆品,多半是保护皮肤的。
她又喜欢买衣服,各色各样的都有,她花了很多钱去吃药看医生,去掉房租,她所剩的钱就不多了,不然我想她可能会买更多的衣服。
因为怕蚤子钻到头发里,她把头发剪了,以后一直戴假发,最早的假发是全黑的,可能她觉得和年龄不合,后来用的都是黑中带白的了。
她穿的拖鞋是胶底的,可以上街,但是那毛松松的鞋帮,很好看,但不能防雨,又容易脏。她这两样习惯,很特殊,给我的印象最鲜明。
审美观——讨论建筑
当张爱玲向我提到她认为洛杉矶城里只有两栋建筑物够美,其他的就不怎么样;一栋是城中心的煤气大楼(Gas Building),这和我的许多同行看法居然一致,令我惊异不已。
那是一栋玻璃高楼,它的美是以材料搭配和比例感来取胜的,的确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不太可能在洛杉矶地区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单挑这栋煤气大楼为抽象的建筑美的代表。张爱玲对这楼的评语,显示她对形象美的感受力,出自天赋,与众不同。
另外一栋在Beverly Hills,她说不清地址,我也没有印象。
不过她在文章里常用的对颜色的感受,则带有大量的联想作用,她说她对我在Lake St.造的那栋公寓所采用的蓝色特别喜欢,如果不用联想,单一色彩是不怎么会吸引人的。
书本上的叙述
《今生今世》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写的自传,他们结婚时张爱玲才二十三岁,那时她的作品已经走红了。在那本书里有一篇名叫《民国女子》的,专门写作者和张爱玲结识的经过。
张爱玲的自述《天才梦》,发表在《张看》里,写这篇文章时她只有十九岁。
我看了这两篇叙述张爱玲年轻时性格的文章后,好像今年在我眼前的这位年逾古稀的女士,和在纸上浮现的那位妙龄少女,样子和脾气完全没有改变!她这始终如一、外柔内刚、独来独往的个性,是很少有的。
胡兰成说他在五十多年前第一次去见张爱玲时吃了闭门羹,这和我的经历没有两样。
胡兰成又说:“她(张爱玲)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我甚至怕她贫寒,……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作家。”这段形容和我第二次见张爱玲面的时候,她坐在那伊朗房东经理面前的景象,完全一致,真是神来之笔!
五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说她自己“怕见客,怕上理发店,怕给裁缝试衣裳。”又说她“不会削苹果,不会织绒线。”到今年我也不觉得她对这些家常事物的处理能力,有多大的改进。
今天的张爱玲又早就认为人和人接触时所带来的麻烦,是“咬嚼性的小烦恼”,是跳来跳去的“蚤子”。不可思议的事是:在她十年前第一次给我的电话里,说要搬家的原因,和去世前给我的最后一通电话里,说她旧病复发,都提到蚤子,都和蚤子扯上了关系。
她为这讨厌的小东西,躲了一辈子。 转自《吾庐道场》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5471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1-11-30 20:15

谢谢转过来
芷若魔头
“我出书,会有人骂我贪钱、侵犯隐私;我为了某些原因(例如认为她写得不好)而把稿子销毁,会有人骂我是文盲,‘你懂个屁’;我什么也不做,不出版也不销毁,便会有人骂我什么也不做。既然怎样都会挨骂,我决定还是自己做主较好,现在我只会做我认为正确的事,而不会再在乎大众怎样想。”

没有这些东西就一定很凄凉吗?” 作为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一度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在《宋家客厅》中写道: 因为“大众怎样想”,实在是当事人所无法左右的事情。 宋以朗做过很多“纠偏”的工作,比如很多媒体描述张爱玲“经济拮据”、“晚景凄凉”,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中用了“遗嘱与去世”“晚年经济状况与遗物”两节予以澄清——
“外界有人看到这些描述就觉得张爱玲晚年很凄凉。我觉得,只要张爱玲自己喜欢,何必要求她一定要住花园洋房,坐跑车、养番狗、吃鲍参翅、穿名牌时装、携高贵手袋、戴钻戒、搞整容?就我所知,张爱玲在赖雅去世之后的感情生活应该是空白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为什么一定要她有个伴侣呢?没有这些东西就一定很凄凉吗?”
宋以朗自己,今年70岁,一生未婚,更无儿女。在“大众”眼中,当然也被列入“怪人”“凄凉”之列——
“以我自己来说,最近作家陈玉慧发表了一篇文章回忆数年前上门来探访我的是。她写道:‘宋家现在是宋以朗一个人住,张爱玲的文件和书稿,全置于客厅一大桌上,再加上一墙壁张爱玲或有关张爱玲的著作,除此,没有别的家具或装饰。’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无妻无儿,家徒四壁是很凄凉,反而这种生活我喜欢得很啊!

新闻晨报:您自己最喜欢的张爱玲作品是哪部? 宋以朗:我喜欢的其实是她后期的那些作品,你可以说是《小团圆》,可是也不只是《小团圆》这一本书。(后期作品)里面的东西,她写了三四十年吧。她1980年代的几部短篇小说,故事其实在她脑子里放了很多年了。你可能看到她的某一个句子、一个概念,第一次写可能是在1943年,然后1950年代那个句子再出现,1970年代再出现,1990年代再出现。当你做一个比较,会发觉她的想法,因为年龄的关系,变成了(跟以前)不同。从简简单单的看法,变成了一个有深度的(东西)。 反而比如说她著名的小说《倾城之恋》,那本书她差不多只是写了一遍(就出版了)。今天再看,不是不好,可是(它)只是一个故事,你看不到故事后面的那个人,那个作者,看不出她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有人说她早期的作品特色是会用一些不可思议的比喻,之前从来没有人会用这种比喻。可是她自己觉得并不喜欢,所以她后期的文字里就没以前那么多的比喻。 她后来也笑自己,比如她在《小团圆》里面说过,1940年代的那些作品,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女生在那边写一些爱情故事,所以她应该也觉得哪里是不对的。(《小团圆》原文:“二十二岁了,写爱情故事,但是从来没恋爱过,给人知道不好。”)你看她后期的东西是跟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是不一样的,反而写的是自己的回忆。到了晚年,她其实不要写什么爱情故事了。
我不觉得她跟‘华丽与苍凉’有什么关系” 新闻晨报:在《宋家客厅》这本书里,以及您近年来接受采访或者做讲座的时候,都对一些关于张爱玲的不实传闻做出过澄清。除了一些细节的出入,在您眼中,大众对张爱玲其人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宋以朗:张爱玲去世第二年,皇冠出版社为她出了一本书,邀请张爱玲的朋友和研究者们写纪念文章,我爸爸也有一篇旧文被收入进去,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华丽与苍凉:张爱玲生命解读》。 我想这可能是大众的最大误解。我不觉得她跟“华丽与苍凉”有什么关系,这都是人家的想法。比如说“华丽”,(外人可能觉得)因为她有贵族血统,又拍了一些很有个性的照片,但是从书信里面,从来都看不出她觉得自己哪里“华丽”。反倒是她在书信里面表现出一些后悔,就是1942年她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当时她出名的(另一点)是奇装异服,她自己的解释就是年轻,觉得很开心,可是以后就没有这种东西了。 “苍凉”就更加不会了。因为她真的看起来很满足,从来都不会说自己生活怎么(不好)。等于是一个人如果到过高处,到过低处,她就根本不在乎,就是简简单单地活下去。所谓“苍凉”,还有的说她“晚景凄凉”,都是外人意会出来的。
新闻晨报:其实从1980年代重新进入内地读者的视野,张爱玲的名字一直与“传奇”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您的父母与张爱玲私交很好,您少年时代也曾与张爱玲见过面,并且看过大量的张爱玲书信。在您的理解中,张爱玲的“传奇”色彩会不会有所不同? 宋以朗:我觉得她自己可能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可是人家偏偏要说她是一个“传奇”。通常是因为什么理由呢?比如说她是李鸿章的后代,是贵族、蓝血出身,(我觉得)也是怪怪的,李鸿章后人有什么特别的呢?另外比如说她1943年开始在上海写小说,第一本小说集的书名就叫做《传奇》,(这两个字)变成了以后追随着她的一个符号。 可能还有其他的理由。以前张爱玲的版权在内地没有弄得那么好,2003年我去北京,看到书店里有三十多个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也没有人管这个事情。你想想,如果有三十多家出版社都在出版张爱玲,其实也是在推动张爱玲(的流行),她想不变成传奇也不成。 我们还可以把张爱玲跟其他女作家做个比较,比如说三毛、琼瑶。关于张爱玲的传记我看过一百多本,可是三毛、琼瑶的传记可能只有一两本。好像张爱玲的生平给了作家很多机会去发挥他们创作的本事,但张爱玲传记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不对的,只不过是写出来好看,(传记作家)就觉得可以了。 张爱玲是不是一个传奇,不是当事人可以主宰的。我想做一个传奇,可是没有可能;张爱玲想不做一个传奇,也由不得她。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其他的理由,外在的理由(造成的),当事人就真的没有办法(决定)。
http://static.zhoudaosh.com/files/cnews/2019/20190620/52F78278D1C9F27474D27EFAF91756532B26541B5B5789CBAA8D75020A35CBC7/1.html
m
manoe
她香港台湾都不敢呆来了美国,是害怕汉奸亲眷的身份被枪毙, 她弟弟文革后写信给她让她回来看看,她说自己没有钱,别跟她借钱。弟弟说不是借钱就是希望她回来见见,她也没有回来。可能还是害怕吧。 而且从她早期的文字里她很嫉妒弟弟的美貌,因为弟弟长的像妈妈很好看。但是她不好看,像父亲。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0:12

小团圆里暗示弟弟可能是妈妈和意大利钢琴老师的私生子,所以像混血儿。其实张爱玲长得还行,除了略有点龅牙,五官脸型都很周正,个子也高,在女作家里面算中上了,她就是个性太敏感而已。
爱吃烤鱼片
她也算 一代移民,人到中年才到美国,在这里没有家人、无依无靠,注定了晚景凄凉。为什么不去台湾?
h
host
有些老人看得很通透,临死前已经把一辈子积攒的东西清理的差不多了,几乎不给后辈留包袱。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萧瑟
你说她看透人性可以,说她伤透了心,就知道你没好好读过她的书。
临时工
93年居然就整容了😂 感觉也是个爱时髦的大妈,离我们好近
芷若魔头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收錄了1966年6/26-1994/12/16期間的張愛玲給莊的信件。我截取裏面一些張愛玲的信:“從志清処聽到修笠已經有了個弟弟,實在可喜可賀。榮華想必好?伯父母也好?你們倆忙累的情形可以想象。”以及莊對此信的注解:“修笠是我女兒,她弟比她小兩歲。從此張先生來信結尾大都會向這兩個孩子致意,叫他們“二修”,“兩小”等。我父母1976年來美國定居,她也禮貌地問候,不能不説與傳統教養有關。”
隨便摘錄一段張愛玲致宋淇太太的信:“你這一向忙得怎樣?我一想到你忙累了情形,實在覺得内疚。匆匆寫這信,許多值得一提的瑣事只好暫時略去,但是你來信告訴我一些所示總使我非常快樂。希望你和孩子們這一向都沒有生病。” 1988年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收到mae的信,确实吓得脚都麻了。如果我也在香港,虽然不能天天打电话来问Stephen的病况让mae忙着跑医院与别的无数事之外还要我报告。我就光是hover around也会觉得好些。幸而Stephen已经出院回家养息了,Mae还没有歇过来就写信,也使我过意不去。也还是想不出向你们说什么,说什么都是无关痛痒的风凉话。还没写信,倒又收到Stephen11月3日的信,实在愧疚,刚好点就又为这种事操心。
1991年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Stephen還咳血,真使人心焦。 1991年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有關)遺囑。。。還有剩下的錢的話,我想。。。(二)給你們倆買點東西留念。 1992年2月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你們這張照片真自然,倆人都是歷險后重聚的喜悅中帶點驚喜的申請,非常感動人。。。知道Stephen咳血的原因(我)就放心了。 1992年9月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本來這些時沒收到Stephen的信,已經恐慌起來,猜著是病了進醫院,就怕你要百忙中偷空寫信給我,我一點忙都幫不上,白着急,毫無益處。。。。(麻煩你做各種事),我實在良心上過不去,很難受。
等等其它感情如,對朋友的關心,人情味的流露,對朋友的安慰,鼓勵,隨處可見。 另外,宋淇的兒子宋以朗對張愛玲和他父母的關係的評價是:“他們這段歷時四十多年的深厚友誼,素來只是默存於心,以至一般人都不太明瞭。” 宋淇太太對張愛玲的評價是:“她風趣可愛,韻味無窮。外間傳説她“孤芳自賞”“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可能是由於誤解。例如,她患近視頗深,又不喜歡戴眼鏡,有時在馬路上與相識的人迎面而過,她沒有看出是誰,別人卻怪她不理睬人。再者,她有輕度敏感症,飲食要特別小心,所以不能隨便外出敷衍。。。。我相信“話不投機半句多”這種感覺是任何人都有過的。在陌生人面前,她似乎沉默寡言,不善辭令;可是遇到只有二三知己時,她恍惚如變另一個人,談笑風生,妙語連珠。”
艾薇兰琪
她那种聪敏刻薄冷心冷肺的人,很难想象会有亲人愿意长期贴身照顾。
s
sleepyangel
张爱玲的最后时光
--作者:林式同
张爱玲生平最后一张照片,摄于1994年7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特别的存在。1995年9月8日,作家张爱玲被发现死在位于洛杉矶的寓所。 才华、名门、洋装--她的前半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病痛、拮据、脏乱——她最后的时光,饱受“蚤子”的困扰。世人不胜唏嘘,而从来都用第三视角审视这个世界的张爱玲本人,也许只是淡然接受而已。 本文作者林式同,被张爱玲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也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遗体,并为之处理后事和遗物的亲历者。本文选自作者长文《有缘得识张爱玲》,有删节。

介绍一位朋友--张爱玲
自一九七四年老友庄信正去了纽约后,我们不时有联络,一九八三年的一天,他突然来了电话,说是在洛杉矶有个朋友要搬家,托我帮帮忙,此人是位女士,没有什么亲人,在生活上如有需要也要我就近照应,我当时马上就答应了。唔,是的,朋友要我办事,说什么都得干,不然说我不够朋友,那还得了,不要做人了?
他说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张爱玲,是个作家,可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之后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些有关张爱玲的剪报和杂志,我才对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庄信正在要我帮忙张爱玲的同时,曾大致地叙述了一些她的性格,我却没把这放在心上,认为搬家这种事情直截了当,没有什么复杂性,和性格扯不上边!
过了一阵庄信正又寄来了一个黄色信封,要我亲自送去给张爱玲,借此问问她需要什么,见见面,彼此认识一下。
一天我用庄信正给我的电话号码和张爱玲取得联系,约定在傍晚八点左右把信送去,那时她住在Hollywood的Kingsley街上的一幢公寓里,离我家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
上了三楼,从电梯出来后,向左拐就是一道长廊,黄黄暗暗的灯光,两边都是房间,一样的门,张爱玲住的三零五号是在右面。
敲了门后,里面窸窸窣窣的好一阵,一位女士用缓慢轻柔带点抱歉意味的声音说:“我衣服还没换好,请你把信摆在门口就回去吧,谢谢!”
我心中觉得满不是味,开了好一阵的车,又吃了一张罚单,连面都没有见到,唔,那庄信正也真是的……张爱玲这人确是有点特别。
第一次见面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突然收到张爱玲的一封信,其中只说她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四年,前后共十年时间,住在1825N. Kingsley Drive, Apt. #305, Hollywood,这就是上次我去见她而没有见到的地方,一九八四年夏六月她搬到2025 Argyle Ave, Apt. 26, Hollywood,两个月后,又搬到她现在下榻的这家汽车旅馆Plazars Motor Hotel,地址是777 Vine St, Hollywood。
信中什么都没提只写了一句“万一需要的话”,当时我捉摸不出是什么意思,她特地写信告诉我搬家的历史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我作见证?直到今天,当我在此追溯她搬家的历史时,这封信才算真正地派上了用场。
后来她托我替她找地方住,待我把住房申请表寄给她以后,次年(一九八五)二月间,她从位在209 S Figueroa St, Los Angeles的Best Inn Hotel寄来一封短信,说她不能提供“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又“连日心境太坏,不想打电话”,叫我不必麻烦为她找房子了。
但是她又改变了主意,两个多月之后,张爱玲主动打电话说要见见我。我就在她住的一家汽车旅馆的办公室内,头一次见到了她。
到这时候,我对上次要见而没有见到的那位女士,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想会会这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奇人异士。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还被晨雾淡淡地笼罩着。我照自己的习惯在预定的会面时间前早到了几分钟,旅社的大门坐北朝南地对着近城中心的Olympic(近似得考)大街,我先到办公室里以英语告诉那位东方面孔的经理说我要见Eileen Reyher(张爱玲的英文名字),然后在一把面向客房的椅子上坐下等着。
十点整从旅社的走廊上快步走来了一位瘦瘦高高、潇潇洒洒的女士,头上包着一幅灰色头巾,身上罩着一件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
打了招呼之后,她马上在那张能避过旅社经理视线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当她开始端详我的时候,“唔,你真是一位隐士!”我先说了这么一句。
她笑着没有回答,接着谈了一些问候生活起居的话。
我注意到她一直在避免旅社经理的视线,“这经理是中国人吧?”我问她,她还是笑着没有回答。
整个见面过程没有超过五分钟,她的气定神闲、头脑清晰以及反应敏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觉得她在观察我。
她送我走出办公室,在门口向我挥手致别,我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她还是含着笑站在那儿,透着飘然出世的气氛。这时我才发觉她脚上套了一双浴室用的拖鞋。
搬来搬去--流浪的日子
自从一九八五年见过面后,张爱玲自己一直马不停蹄地在搬家,她住的多半是分布在洛杉矶市内的各个汽车旅馆。
自一般大众达到以车代步的生活条件后,汽车旅馆就应运而生了,它收费比正式旅社低,地点也较分散。因为造价便宜,市场需求大,数量就很多,除基本设备外,唯一供人方便的就是那宽广的停车场。张爱玲不开车,她住在汽车旅馆,我想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费用少,二是可以多搬地方--她平均一星期就换一个旅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太多的联络,她曾从不同的旅馆,寄给我几封信,也送了两本作品给我看,一本是我看不懂的《红楼梦魇》,另一本是《怨女》,我也没有看完。我们也曾互相通过几次电话,多半是我告诉她有关我的行踪,如有需要,请她不要客气,尽管来找我。
张爱玲给我的信,按她的习惯,只写月日。地址和年代,只有在信封上才能找得到。而我平常收到信后总是不留信封的,因此有许多她住过的旅馆,那地址我就不记得了,很是可惜。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日,张爱玲从Redwood Inn Motel, Rm. #103, 9111 Sepulveda Blvd., Sepulveda写封信来说又要我帮她找地方住,信中留了个电话号码。她又说:“这两三年来都住在Valley(洛杉矶以北的山谷区,天气比较热,房租也较低),以前住遍市区与近郊。”又特地说明她害的皮肤病早已痊愈,言下之意是可以住公寓了。
过了十天,二月二十日,她从另一个地方,Nutel Motel, Rm. #210, 1906 W. 3rd. St., Los Angeles写信来催我赶快替她找房子。
可是到了三月十九日,我正在帮她留意房子的时候,她来信说房子她已找到了,地址是“245 So. Reno St., Apt. #9, Los Angeles”,又附了一个电话号码。她说她已签了半年的合同,叫我不必再去为她找房子的事担心。这封信中她已开始提到她的健康情形。
起先我觉得张爱玲这人真怪,为什么一天到晚要搬家?而且搬的都是些汽车旅馆。她说她在躲蚤子,我说我不信,有蚤子,喷喷杀虫剂就完了,不至于要搬家去躲。她强调说那些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非搬家避难不可。我听了还是不信,蚤子就是蚤子,那有什么北美南美之分?
我猜想她是一位从事写作的人,像海明威一样,为了找题材,得亲自体验各种生活。说不定她要写汽车旅馆的生活,因此东奔西跑的搬。
接触多了,我才体会出她是一个从容不迫,凡事顺其自然的人,她的行动多出于直觉,不怎么计划。她这样搬是从她的性格里自然衍生出来的喜好。汽车旅馆一般都设在闹市,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来穿去,没有人认得出她是谁,没有人会去麻烦她,没有家累,没有牵挂,她要搬就搬,要走就走,身无长物,逍遥自在,痛快的很。她这种孤独的形象,超脱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一直在吸引着我。
自一九八四年八月到这时(一九八八年三月),前后约三年半的时间,张爱玲一直过着迁徙流离的汽车旅馆生活,可能因为是搬家太频繁了,生活不安,饮食无节,从信中可以看出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不能再继续那独来独往的流浪生涯,而想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何况她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心理上也希望能找人谈谈,并帮一点忙。
在那段流浪的日子里,她把随身带的东西都丢光了,连各种重要证件也都没有保住!这情况后来带给她很大的不便,也促成我一个帮忙她的机会。
做了张爱玲的房东--安定下来
我自来美以后,一直都在建筑的领域里学习、工作和发展。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在洛杉矶设计并施工造了许多房子。当张爱玲住的Reno St.合同期满时,正巧我在Lake St.造的具有八十一单位的公寓,于一九八八年底完工要出租,里面有单人房,什么都是全新的,很合张爱玲的心意,她看了之后,马上就搬进去了。在搬家之前,她特地关照我不要把她的行踪告诉别人,而我也听说有人曾去破坏她尽力维护的宁静生活,我当时义不容辞地满口答应要照她的意思办事。
我请Lake St.公寓经理石先生在她迁入之后,注意几件事:一是不要她出具“申请房子的收入证件”,二是不要告诉任何人有关她搬进来的事,另外万一她有什么需要或急事,也请尽快通知我。
就这样我做了张爱玲的房东。这公寓的地址是:433 S. Lake St., Apt. #322, Los Angeles。从此之后,我没有把她的住处,告诉过任何人。
我再三问搬家要不要人帮忙,张爱玲总是说不必,找计程车就可以了。起初以为她不欢迎别人去触动她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她丢东西的程度,远超乎我想象之外!她如此能看得破,做得彻底,除了有超脱的人生观外,还得要有相当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才行。
摔坏了肩骨--日益弱化的健康
一九八九年初的一天,公寓经理石先生说张爱玲的手臂给摔坏了,用布包起来像个球!我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去问怎么回事,她在电话里仍和往常一样用缓慢平和而沉着的口吻回答说:“坐公车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说:“没有什么,多躺躺,再用水冲冲就好了,不必担心。”
同年七月中旬,她来信告诉我她的肩骨已经好了,不用开刀。信里也提到打算买医疗保险的事,要我代她物色适当的保险公司。

张爱玲这时说她的眼睛、牙齿、皮肤都有毛病,得要看医生,不过这些事,她照旧不要我帮忙。
石先生也曾告诉我说她变瘦了,气色也不好,我又打电话去问她要些什么,当下她又婉拒了,不过对我的善意,她倒是很感激的。
她在三楼住的那房间,离电梯太远,每次进出,她都用靠街的楼梯,这时她在信中表示提东西爬那楼梯已经不太方便了。
为了不打搅她,我除了在多年前吃罚单那天敲过她的房门外,以后从未上过门。虽然我为了公寓的事常去找石先生,但也很少见到她。有一次看到她的背影,浑身洋溢着中国文人特有的清秀气,……这次我注意到她在戴假发,而那双浴室拖鞋还是留在她的脚上!
她平常和不认识和不亲近的人交谈,都是用英语,石先生是北平人,大概是公事上来往要保持距离的缘故吧。对他她也用英语。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听她说过英语,连英文词汇都不带一点。虽然她在上海待过,但她的口音却是近乎北方人的。

再搬家--最后一次
张爱玲每次要我帮忙找地方住的时候,条件大同小异,我把它们列在下面,由这些要求可以揣测到她的生活环境的大致情况。
1. 单人房(小的最好) 2. 有浴室 3. 有冰箱(没有也行) 4. 没炉灶 5. 没家具(有也行) 6. 房子相当新,没虫 7. 除了海边(避虫蚁)之外,市区、郊区也行 8. 附近要有公车 9. 不怕吵(有噪音、车声、飞机声最好)
张爱玲告诉我说她搬家是为了避蚤子,她说她那里的蚤子产于南美,生命力奇强,什么地方都钻!还在冰箱里的保温层中藏着,因此她把头发理了,衣服也丢了,东西也甩了,还到处躲,只有住没家具的新房子才忍受得了。
我想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而且心里充满幻想,不善也不喜去处理生活中的麻烦琐事,当初是不是因为汽车旅馆简便,没有厨房,不会联想到冰箱?而每天又有人进房打扫,比较干净,如此蚤子就待不住了?如今要搬回公寓住,当然是越新越好,蚤子来不及跑进去。
如果把皮肤敏感和蚤子不加联系,怕虫倒是张爱玲的天性,只是怕如此程度确实罕见。
张爱玲极其不喜家务,为了省事,住房越小越好。她不怎么烧饭,有没有炉灶,也无所谓。
她又有一个习惯,要在四周有声音的环境里住,什么汽车声、飞机声、机器声都可以,不仅如此,她说她在房间里,没事还把电视打开,而且声量调得很高,“把电话铃声都盖住了,”(她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录影机)不过她在讲电话的时候,我从没有听到背后有电视机的声音。
一九九一年,因地点关系,我在Lake St.的那栋公寓住进了许多中美移民,素质较差,三年新的房子,已经被弄的很脏了,有人养了猫,引来许多蟑螂虫蚁。于是在那年四月,张爱玲来信要搬家。她愿意付九百块左右的房租,当时我住在加州大学附近,居民知识程度高些,环境好多了,于是建议在我家附近找房子。
非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我的,找公寓也不例外。我先在离家不远的公寓区兜了几转,抄了些地址给她,然后她坐计程车自己去勘察,满意了才决定。
七月初她由我介绍找到了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 #206, Los Angeles的公寓,和伊朗房东签了约后,她就搬了进去。那时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搬家,回想起来,不胜唏嘘!
像往常一样她拒绝了我的建议去帮她搬家,她也没有找别人。这家公寓她在世时我还没去过。
搬了家后两个星期,那伊朗房东打电话来告诉我说张爱玲忘了钥匙,有好几次把自己锁在门外,要房东帮忙开门,又抱怨浴室设备不好,找房东修理,事情多得很,问我张爱玲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问题?我回答说以前我当她房东的时候一点问题也没有,按时交房租,安静得很,请放心。
张爱玲力气并不大,提不了太重的东西,虽然她搬的地方很多,如果同属一区,就相距不远,而且都近公共汽车路线。后来我循她的老地址去照相,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都照完了。
她跑银行、买东西、上邮局,都是在沿公共汽车的路上,以前住Hollywood时,就沿Sunset大道而行,住Westwood时就多半按Wilshire大道而行了。
如果寄东西或电传信件,包括照相(就是那张带金日成去世新闻的),她都在离家附近走路可达的店里办妥的,要看医生买药,比较远,不得已,她就雇计程车。
她搬了这么多地方,为了通信,却只用了两个信箱号码,就是P.O.Box #36467和#36D89,她每月才去取一次信,时间也不固定,大大的信箱,塞得满满的,有时候堆得太多了,又去得少,招来邮政当局的批评。
另外一个信箱,位在1626 N. Wilcox, #645, Hollywood,是个私人办的信箱店,张爱玲在汽车旅馆跳着住的时候,她就用这家信箱店,旁边紧邻着一家旅社。这信箱的地址,给我一个错觉,以为她有一阵子还在公寓里住呢。
在Rochester Ave.公寓内的信箱上,张爱玲用了一个越南名字Phong,她说同公寓的中国房客太多,怕被发现,引来无聊的麻烦。她向伊朗房东解释换名字的理由很妙:“因为有许多亲戚想找我借钱,谣言说我发了财。而Phong又是我祖母的名字,在中国很普遍,不会引起注意。”
第二次见面
和伊朗房东签约的当儿,是我开车陪张爱玲一起去的。
下午两点,她要我到Lake St.的公寓去接她,我本想在抵达后到办公室去打电话通知她,不料她早已在大门口等着,我车子还没全停,她已快步迎了上来。数年不见,她已苍老了许多。不过行动还很敏捷。
在车上我们交换了对洛杉矶的一般印象,我也问候了她的健康情况,她说她有些小毛病可以自己解决,最大的苦恼是牙齿,不管怎么医,总是不见好。言谈中我注意到她的牙齿真的有点走样了。连嘴唇都受了影响。
她提到三毛,说她怎么自杀了,言下甚不以为然。我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因为我没有看过三毛的作品。
多年来我们通了多次的电话,她又常来信,因此她对我的态度,非常自然,也说些家常话,她需要帮忙的地方,我就理所当然地承受下来。上面提到她在搬来搬去的时候,把一切证明文件都丢光了,现在要租房签约,没有财务证件是不行的,这回我不再是房东,这证明不能免掉,自然得用我的经济担保,来代她租房子。
那公寓经理,是伊朗房东的女儿,名叫A NAZY EFRAIM,长得很漂亮,张爱玲问我她的眉毛好不好看,我忸怩地没作正面的答复。那天张爱玲仍旧戴假发,黑里带白的,穿的是近黄色的衣服,不怎么显眼,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双浴室拖鞋,还是拖着没丢。
前面提到张爱玲对我说话都是用中文,我从没有听她说过英语,唯有这次和那房东女儿签约时她得说英语,她的用词造句和我常用的很不一样,丰富而多姿,令我自叹弗如。真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办理身份证
一九九一年五月,张爱玲为了多种原因要再申请她丢掉的美国公民身份证,她原来的身份证在旅馆被偷掉了,她在申请表上写着:
“Missing from luggage at Hotel Howard, 1738 Whitly St. after weekly cleaning, Next Day the maid unlocked my door for no reason & withdrew at once, seeing I was not out, evidently looking for more.”
七月搬家前她在申请单上填我的地址作为她的永久通信处,我对此当然没有任何异议,自此以后,在她的心目中,我这里就算是可靠的联络站了。之后她如向政府申请什么,所需来往信件,也有些是经我转交的。
办好了公民身份证以后,她继续办理联邦医药保险、老人福利卡、图书馆借书证等等。
回想过去,张爱玲在汽车旅馆搬家流浪的时日里,她就感到在附近要有一个固定的联络人的需要,她在一九八四年还没有见到我之前给我的短信里说:“万一需要的话”,就含有这个意思。
Los Angeles的暴动和地震--闲话家常
张爱玲以前住的那些汽车旅馆,包括我造的Lake St.公寓,区域、环境都不好,夹住着许多黑人及墨西哥人,治安常有问题,而她又经常要搭公共汽车,对一个单身女子来说,更不安全,这点顾虑,她一直不在乎,可是一九九二年洛杉矶发生的暴动,就蔓延到她以前住的区域附近,她因此特地打电话来谢谢我,说她现在住的地方很好,没有被波及,说我还选择得对,算是我的功劳。
每次通电话,我们常常顺便聊聊天,她思路清晰,反应敏捷,举一反三,和她谈天,有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自然。
她说我讨了日本太太,一定“罗曼蒂克得要命!”对我住的玻璃房子,躺在床上,还可以看星星月亮太阳,大加赞赏。
有次打电话没有接通,收到她的信后才知道生了病,我和太太买了一张慰问卡寄去,没有回音,过了好一阵她才来信谢谢,措词很动人,当时我想,张爱玲是真懂感情的人,她不轻易表示,可是记得住。可惜我把那封信给丢了,想起来很后悔。
有一次她无意地提到她喜欢吃鸡饼(chicken pie),省事又好吃。隔些时我又提起这件事,她听了一怔,我解释着说她的话我都记得,她说她的记忆力也很好!后来我才晓得大概什么文章叙述过这个,她对我所说的消息来源有怀疑,因此感到意外。
她很喜欢睡觉,“没事总躺着”,由此我说自己也常常睡懒觉,并且述及睡觉时飘飘欲仙的妙处,她听了连声称是。
在和我的言谈中,她很少提到她的过去,偶然谈到时也没带留恋的意思。有一次我要去上海,曾打电话告诉她,她似乎沉入回忆中地说了一句:“恍如隔世!”之后她就没有再提上海了。
她从没有向我提过她的作品,如果不是张爱玲这名字和文学有关联外,在她的谈吐里我觉不出她是专门写文章的人,她有修养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令我感到她是一位诚恳和蔼明智的朋友。
论及中国文化,张爱玲有她独特的看法,说中国文化受西藏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表示我不清楚,在我受的传统教育里,还没听过有此一说。
我又提到旧小说里的才子都是娘娘腔,一点没有男人味,不知道为什么,能被大众接受。她同意我的批评,而且引用了欧洲一位文学家的批评话来做注解。
她常常看电视消遣,有次她问我有没有看Simpson案的审判,我说没有,她说那是社会上的电视连续剧,是侦探故事,很有趣,她一直在看。
她怕蚤子,我说完全是心理作用,她开始不同意,我又说我的皮肤也经常发痒,原因是皮下脂肪太少,抗菌力不够,加上洛杉矶的气候,少雨而近沙漠,很干燥,什么样的过敏症都有,她有些心动了,于是要我把我的皮肤科医生介绍给她,结果她也去找过这位医生。
她常常提到她的牙齿给她许多痛苦,我说我的牙齿也有毛病,但没有像她说的那么痛苦,原因是我舍得拔,毛病不能在我的嘴里留下来。她听了自言自语地道:“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
一九九四年大地震之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她,没有接通,又写了封信去,然后才接了电话,说地震对她影响不大,只掉了厨房里的灯罩。她经常不接电话,我有时打去,没人接,急了,先写封信去,再通电话。如果她要找我,则比较容易,打来就是了。如果她写信来,知道我会打电话去,她就在电话边等,白天半夜都可以打得通。她打电话给我的时间多半在晚上。
位于10911 Rochester Ave.,Los Angeles的公寓。张爱玲在此度过她的最后四年,直至1995年去世。


寄来遗书
在办理各种证件的期间,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七日,张爱玲寄来了一封信,信中附着一份遗书,一看之下我心里觉得这人真怪,好好的给我遗书干什么!也不讲些忌讳。当时我从来没见过遗书的样子,因为我自己都还没立过遗书。
遗书中提到Stephen. C. & Mae Soong(宋淇),我并不认识,信中也没有说明他们夫妇的联络处,仅说如果我不肯当执行人,可以让她另请他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子虚乌有,张爱玲不是好好的么?我母亲比她大得多,一点事也没有,算了,这不能把它当回事看,因此我把这封信摆在一边,没有答复她。
可是在张爱玲来信说,我不回音,就等于是默认,后来我们从未再提这件事,我几乎把它忘了。
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知道后来在执行遗嘱上有如此多的麻烦,至少会打电话和她讨论下。
顺便提一下,以前已写信都用“式同先生”称呼我,自此之后就直接称我“式同”了,在电话上,她早已叫我“式同”而不用“林先生”这样的称呼。

想搬到Las Vegas--最后的来信和电话
又是好久没有听到张爱玲的消息了。有年过节,庄信正在电话上问及张爱玲的近况,我说不知道,打了电话没人接,因为没有特别事情,我没有再写信,怕去打搅她。
另一个原因,自一九九二年初至一九九三年底,我为了事业常常不在洛杉矶,离开前我曾写信告诉她如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太太,不过她从没有当我不在的时候找过她。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她来了一封长信,并附来The Arizona Republic及Las Vegas Review的剪报,又要我替她找房子搬家了。信中说那伊朗房东在找她麻烦,要她雇人清扫房子,吵得她已吃不消了。
接到信时我又吃了一惊,什么?又要搬家?而且要搬到那么远的赌城Las Vegas去!太远了一点吧?这下子我可鞭长莫及了。张爱玲这人怎么老是翻出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来,跑到那些沙漠中间,光是一个人,日子怎么过?
我立即打电话去,问她在Las Vegas及Phoenix有没有熟人,她回答说没有,我说那不行,不能去,没人照应怎么可以,然后她说要找新房子,我告诉她近来美国不景气,尤其在洛杉矶,很少有人造新房子,会很难找,不过我得试试,过一些时再和她联络。反正她的租约要到七月底才到期,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慢慢地找,请她不必担心。
过了两个星期后,我列了一份公寓招租表,打电话请她像往常一样先自己去探探。她问是不是新的,我说不是,不过还干净,她说不行,一定要新的,我说我再试试。两天之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找,她打电话来说那伊朗房东又不赶她了,要她再住下去。
在这通电话里她说以前害得皮肤病又发作了,而且很厉害,衣服都不能穿,整天照紫外线医,要用太阳灯,因为如此,常常伤风,得了病拖了好久也不见好,我建议她去买墨西哥人穿的斗篷衣,一块布上只有一个洞,套在身上方便省事,她听了不置可否。她说话时语调一如往常平静,没有使我觉出有什么不对来。
我又谈及我在研究美工玻璃,叫她猜是什么样的,她说不知道,要我拿给她看,但不要我送,因为累赘没地方摆。她又说如果用玻璃做首饰一定很漂亮,我说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而且技术一直在翻新,我们又谈了一些家常,她高高兴兴地挂了电话。
忽然我记起她在电话里说她忘了以前住的Lake St.的公寓门牌号码,她和伊朗房东再签约时要用,我当时一下记不起来,查到后马上打电话告诉她,她对我这么快就回了电话,颇觉突兀。
这居然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余音袅袅,到现在还不敢相信。
噩耗传来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中午十二点多,我回家正想再看当天还没看完的报纸,十二点三十分,张爱玲的公寓经理,租房时见过的那位伊朗房东的女儿,突然打电话来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什么,我不信!不久前我才和她讲过话。”我说。
“我已叫了急救车,他们快来了。”她说。
“我马上过来。”我说。
“不不!……急救车……我想他们已在大门口了。”她说。
我突然记起遗书的事,马上喊了一声:“我有遗书!”
“好!”她回答说。电话马上给挂断了。
我坐立不安,这怎么可能?她的音容,和十多年来的交往……一下子统统跳了出来!
半点多钟后,电话又来了,一个男音说:“这是L.A.P.D(洛杉矶警察局),你是林先生吗?张女士已经去世了,我们在这儿调查一下,请你等二十分钟以后再打电话来,我们在她的房间里,你有这儿的电话号码。”
警察局要证实我与张爱玲是熟悉的,不然不会有她的电话号码。等我打回去的时候,那男警察要我在家等候他们的通知。
我千头万绪,心乱如麻,拼命地在家里找遗书,那遗书被我塞到哪里去了呢?还没有弄清楚,电话又来了,这回是个女音说:“请你今天通知殡仪馆和法医联络。” “今天?”我茫然的问,为什么那样急?我正在捉摸,“是的,今天!”她说,这时已经是星期五下午快两点了,我脑子还没转过来,她又丢给了我一个法医的电话号码。
我哪里认识什么殡仪馆,慌了,打电话问问朋友,中国人的或外国人的?意见反而多了……突然想起为我弟弟安葬的殡仪馆,风景宜人,办事简洁,那不是很好么?马上拨了过去,把法医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回答是:“我们知道。”原来他们之间早有职业上的来往,处理这类事物他们是熟悉的。我同时约好明天早上十一点半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商谈殡殓事宜。
快三点时,那女警察来电要我到张爱玲的住所去,她们在房间里等我。要我把遗书也一起带去。我马上出发,这时才庆幸我当初建议张爱玲搬到我家附近住。不到十分钟,我已到了张爱玲的公寓门外。
我一跨出电梯,迎面看到两位警察,“你就是林式同先生?”那女警察问。
当我点头证实之后,那男警察(Office C. Smith)就迎了上来,先仔细看了遗书,然后查看我的驾驶执照,验明正身之后,我想跟警察到房间里去,那男警察就阻止了我。我就在走廊上等着。
一会女警察拿出一个手提包交给我,里面装满了信封及文件,同时也交给我一串钥匙,说这些是张爱玲的随身重要东西,不要给房东收去。这些场合我就注意到美国警察训练有素,临事有条不紊。
当我在走廊上和警察们交谈时,电梯口出现了两位彪形大汉,说他们是殡仪馆来的人,来取遗体送给法医检验的。他们进房间去了一会出来拿一张纸要我签名,我问这是什么证明,他们说这是证明这遗体就是张爱玲本人的,我说我没有见过遗体怎么可以签,他们问我见过张爱玲本人没有,我说当然见过,于是警察就让我进了房间。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我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停住了!
当男警察引导我出房门的时候,我还没有清醒过来!
殡仪馆的人说看情形张爱玲已去世三四天了,我茫然地签了名,拿着手提包就离开了。
我好久说不出话来。
把骨灰送到海上
第二天是星期六(九月九日),一早在台湾的朋友洪健益先生电传一份剪报,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和遗书内容,赫然大幅地被登了出来。
十一日(星期一)晚和庄信正通过电话后,我们决定一切按遗嘱办理,不举行葬礼。 至此治丧小组的成员为:林式同、张错、张信生,及在纽约的庄信正。而以张错为对外新闻发言人。
遗嘱吩咐骨灰撒在空旷的地方,按加州法律只能撒到离岸三里外的海里,我向安排船只的Borden太太说最好把出海的日期定在星期六,大家都可以按时出席,她说九月三十日有船,于是我们定于该日举行海葬仪式,这天正巧是张爱玲的七十五岁冥诞,大家觉得很有意义。
九月三十日八点整,殡仪馆开门,我到办公室取到张爱玲的骨灰盒,这是一个一英尺高十英寸直径的木质圆桶,桶底扣着一片金属盖,用两个螺旋钉钉着,上面贴着张爱玲的名字,我恭恭敬敬地捧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十多年来常常写信、聊天的朋友,现在就在我手里了!心里混杂着似实似虚,亦哀亦怅的不安感。
当天(九月十三日)风和日丽,治丧小组除在纽约的庄信正因太远不能赶来外,其他三位成员:林式同、张错、张信生,都出席参加。除此之外,我们还请了三位朋友做摄影工作,把全部过程都记录下来。许媛翔照相,张绍迁和高全之录影。我们也准备了红白二色的玫瑰和康乃馨。张错、张信生分别撰写了祭文。
九点整,上船出发, 我们把张爱玲的骨灰盒放在船头正中预设的木架上,然后绕以鲜花,衬托着迎面而来的碧空,拂袖的微风,真有超世出尘之感。
此时晴天无云,波平浪静,海鸥阵阵,机声隆隆,大家心情哀肃,陪伴张爱玲走在她的最后一程路上。
半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船长把引擎关掉,船就静静地漂在水上,于是我们大家向盛张爱玲的骨灰盒行三鞠躬礼,念祭文,然后在船长示意下开始撒灰。
当我向船长要来螺丝起子,想打开骨灰盒的金属底盖时,船身摇晃得厉害,靠着张错的帮忙,我才打开骨灰包,又按船长的指示,走向左边下风处,在低于船舷的高度,开始慢慢地撒灰。当时汽笛长鸣,伴着隐隐的潮声,灰白色的骨灰,随风飘到深蓝的海上。
在专心撒灰的同时,其他同行各人,把带来的鲜花,也伴着撒向海里。此际海天一色,白浪飘飘,我的心情随张爱玲的骨灰,飞向遥远水天之间。
海葬任务完成后全体出席人员在船坞合影,自左至右:许媛翔、张错、林式同、张绍迁、张信生、高全之
收拾房间
在清理张爱玲的房间之前,我曾顾虑到那是女士的寝室,有些东西整理起来可能不太方便,于是我请了在台湾教过的女学生朱谜来帮忙,她在图书馆做事,心很细。
打电话给朱谜,她正好在星期三(九月十三日)那天有假,我们约定早上一齐去清理房间。
正对着电梯口,一条笔直的走道,四面没有窗,灰灰的日光灯,整天亮着。到了尽头,靠左边,就是张爱玲住的房间。
一打开门,房里弥漫着沉郁的空气,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时注意到对街没有窗,不会有人看得到这边的情形。
地上摆着许多纸袋,包着不同的东西,门旁靠墙放着那一张窄窄的行军床,上面还铺着张爱玲去世时躺的那床蓝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着电视机、落地灯、日光灯,唯一的一张折叠床倚在东墙靠近门的地方,厨房里搁着一把棕色的折叠椅,一具折叠梯,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便好拿,包括电视,她原来有个小的,只有五六寸,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后买了一个新的,大一点,有十几寸,也不重。
张爱玲买了大量的灯泡,因为她怕黑怕冷清,电灯电视一天到晚开着,这习惯她曾经和我谈起过,“有时还借电视声音催眠。”
对门朝北的床前,堆着一叠纸盒,就是写字台,张爱玲坐在这堆纸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书写工作。她打稿不用一般的写字纸,在旧信封上、买菜单上、收据上、报纸上,都有她的字迹。
墙上没有挂任何东西,连一张日历也没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了。
张爱玲的房内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杂志外没有书,和我想象中的一般作家不同,也没有任何参考书,有的英文报,是从报摊上买的。由台湾经航空每日寄来的联合报,是她每月一次到信箱去取来的,其中有许多都还留在封套里没有看。她喜欢看英文侦探小说,看完就丢,所剩的两三本翻得都破烂了,她还订侦探杂志。房里到处摆着许多赠阅的皇冠和联合文学。
房间里凌乱不堪,伊朗房东逼张爱玲雇人帮忙清扫厨房和浴室,打扫完了张爱玲还是不满意,说她不能忍受他们留下的那层清洁粉,她要自己来做,一动手就“掉了一层皮”,结果房里还是没清理,确实不干净,尤其是浴室,白的浴缸都变成灰黑的了。她生前一再抱怨她的浴室设备不好。现在亲眼看到,果然很差!张爱玲用了无数的纸巾,也无济于事。
洗脸盆旁,以及盆旁的药柜里,摆着牙膏牙刷、化妆品、药瓶之类。有一个特点,我没有看到洗脸用的毛巾!大概她怕毛巾用了脏,不好洗,浴用的大毛巾在去世后还留在地下室里的洗衣房架上,可能是体力弱了拿不动,或者是不想多和其他房客和洗衣机打交道,结果她的浴室里堆满了用过丢弃的纸巾。
在这浴室里可以看到既爱干净又嫌家事繁琐的张爱玲,多年来挣扎奋斗的结果。
贮衣室是东西摆得最多的地方,除挂着的衣服外,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纸袋,衣服大半是搬家以后买的,快四年了,看起来都非常新。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就是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货,一搬家能丢的就丢了。
在房间里,包括去世那天警察给我的手提包内,我没有看到任何首饰,她用的东西都不贵,这和她在《对照记》里的照片很不符合。
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凉鞋、皮鞋、高跟鞋都没有,唯一常用的是胶底浴用拖鞋,买了好几大包,全是新的,用脏了就丢。
张爱玲不用通常的碗筷,厨房里堆了许多纸碗纸碟及塑胶刀叉,吃剩的电视餐,连盒带刀叉统统塞进纸袋里丢掉,有些买来的金属刀叉也逃不了被丢的命运。她不常煮东西吃,锅子都很干净,不怎么用,还留下些全新的。用得最多的算是那小烤箱了,又破又脏。她也喝浓咖啡、茶,有咖啡壶。
她买了许多罐头食品,也有一大桶冰淇淋,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四五大包ENSURE营养炼奶了。
她长期服用一种草药,名叫Senna Pods,去世前还煮了一锅,这药是从墨西哥进口的,据说是为了医眼病的。
自从她身体不好之后,常常叫附近超级市场派人送食品。因此订单一大堆,纸袋到处随地摆。凡是她喜欢的东西,她就老是用,怕用完,一买就买一大堆,所有的纸碟、纸巾、拖鞋、假发、营养奶等等,都是如此。
幸亏朱谜来帮忙,而且带了她的父亲来照相,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房间打扫一净,在九月十八日交还房东。
临终前
张爱玲是因心血管病去世的,按古语可以说是无疾而终。
这诊断是法医说的。从我认识她开始,她就说她的皮肤被跳蚤叮得发痒,好了以后,才开始安定下来住公寓。后来她又看了许多医生,大多是皮肤病科的,长期涂用各种药膏,也不见好,最后还用太阳灯紫外线疗法,直到去世。
至于牙齿,她定期看医生,也用假牙,不晓得为什么,还是经常喊痛。她也花钱配眼镜,还吃补眼神的药。每次在电话上,她经常抱怨染上感冒,和得了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说用了各种的药,总不见好。不过她讲的这些都不是大病,没有引起我特别警觉的地方。
我没有料到她会有心脏病!
最后几个月,看样子她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可能是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或者是吃不下东西,她去世后的遗体,瘦得真是皮包骨了。
她极其不喜欢烧饭煮菜,也不出外上馆子,在家尽吃些罐头或现煮食品,又为了补充营养,她买了不计其数的ENSURE营养奶,喝奶喝坏了肚子,又去看医生,这样生活,身体弱了,没有人照拂,是不能维持的。张爱玲的个性,和她的健康,是有因果关系的。
今年七月底当租约满期时她可能没有料到自己会走得这么快,因此她又多签了两年的续约,为了这订约那伊朗房东还动脑筋想多要些钱,闹得我找律师几乎和那伊朗房东打官司。
去世前她大概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各种重要证件全部放在手提包内,摆在靠门口的那张折叠桌上,因此警察很容易地发现它而把它交给了我。而我也因此很顺利地办完她所交代的事,不必东翻西翻地找。
就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要人帮忙,一个人就这么泠泠清清地走了!
遗物处理
张爱玲生前,为了避免搬家累赘,在韩国城租了一个三英尺见方的小仓库,里面放着她以前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点所谓“值钱”的。和她的家居一样,她仍旧不用箱子、盒子,为了她自己提携方便,她把所有的物件用许多手提纸袋装着。在和仓库老板订约签名的时候,她就把我的名字也填了上去。这件事她从未向我提过,直到去世后,我才在那女警察交给我的手提包里,发现那份仓库合同。不然我是进不了那仓库的。
我把所有的东西,仓库里的和房间里的,稍事分类,装进纸箱里,以海运寄给在香港的宋淇夫妇。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除清理房间时请朱谜帮忙外,其余我都没有假手他人,在法律问题上和财务处理上则借重了律师的帮忙。
有些遗物我没有保存下来;譬如厨房用具及食品,房间里的清洁用品,牙膏牙刷等没有纪念性的东西,我就把它丢了。还有在坊间可以买到的,而且从图书馆也借得到的报纸、定期杂志,和通俗侦探小说等等,如果上面没有张爱玲的笔迹,我也没有留下来。
去世时用过的毯子及行军床,因为不干净,也在被丢之列。家具并不多,也不方便寄,就没有打包。

朝东窗前的一堆纸盒,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一具折叠梯,可以拿到冰箱上面柜子里的东西。太阳灯是为了医皮肤病新买的,盒子还在。左下边可以看到联合报的一角。
遗书内容的诠释
在遗书中,她所交代的那几点,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看法的一贯性。
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或海葬时,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都为她做到了。
最后她要我把她的遗物,包括银行的存款,全部寄给宋淇夫妇。这差事我也由律师协助,顺利完成。
她在遗书上写的几点,我都替她办到了,她如在天有灵,想来也会满意点头称许了。
我所认识的张爱玲
回顾十多年的相识和来往的原因,我一直从未深思过,在这里我想对张爱玲的为人,以我的了解,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也可以做为一个自我的反省和交代吧。
l 高度敏感——“感受”和“接触”的冲突
当我第一次和张爱玲见面的时候,从头到尾她一直在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这个动作一直困惑着我,那两位旅馆经理是东方人,可能就是中国人也说不定,不过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那为什么她要躲避他们呢?她是那旅馆的客人,旅馆经理是不会得罪她的。
接触多了,发现她对人性的感受力,超乎常人,不然不可能写出那么深刻的文章来。既然如此,那么她对日常来往的对象,一定有她的选择,她极力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目光,我想就是不愿和他们寒暄、来往。可是她的个性又是善良的,很怕得罪人,欠人情债,如果见面不理,岂不是不礼貌?所以她就尽量避免那旅馆经理的眼光了。
由这些小动作,可以推断张爱玲对人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的了。
2 怕麻烦——离群索居
张爱玲的离群索居,是她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在她的心目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带来的繁文缛节,就是麻烦,而她为解脱麻烦所持的态度,就出自她的不予不欠的自主人生观。
有一回她延误了付钱的时限,有一封催钱的信,数目很小,由我转交给她,她说:“那没有什么,他们就是要钱。”言下颇有不屑之意。她不是有意拖欠的人,只是讨厌处理付账这类日常生活里的琐事,所以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去碰。除此之外,她也不太喜欢和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打交道。她在信中常述及应该做的事,不是没有开始,就是没有做完,什么事情都是非不得已,不会动手。
在她遗物里的信件中,如果她不喜欢的人写信给她,或是她预感信中会提到有什么不值一看的事,她收到信后连拆都不会拆。稍不如意,轻而易举的拆信动作都不做,那就更不用想要她花精神去应酬听电话了。
按她的个性,她不想装电话,她那电话只是为了怕病倒要人帮忙才装的,在住汽车旅馆的时候,如果她不想找人,就没有人用电话可以联络到她。
由此推想一般要去接触她的人,不管是自认为出自如何的善意,对她来说,大概都是可有可无的,总是要她花精力去应付的,有些甚至是给她添麻烦的,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不应门,不接电话,尽量躲,结果和人群拉开了距离。也激起别人的好奇心,她越是躲,大家的兴趣就愈高。她的传说,是一个谜,大家都想一窥究竟。
可是对我来说,她的避世,是她为了保持安静生活很自然的表现。我很尊重她的决定,因此在我们整个交往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主动登门去找过她。我每次问她要什么样的协助,总是被婉拒掉了,这非但没有将我对她的热忱泼了冷水,反而使我对这位不欠不求卓立坚决的女士,倍加崇敬。
3 自得其乐——不受缚于外加的约束
张爱玲和我在电话里闲聊时,她对所谈到的每件事都有浓厚的兴趣,都加上联想,也发表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她说话有时海阔天空,有时微妙细致,大大地增强了我的联想力。有这样生动活泼的想法的人,对生活中各种美好的趣味,是很有鉴赏力的。而这种自我欣赏的境界,用文字表达就足够了,不必借重其他的传达媒介。
张爱玲自己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她很能自得其乐,而且这些喜悦,又都是随时皆在,顺手拈来的。在纯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她所不喜欢的,在很自然的情绪下,她倒是非常乐意交谈的。
有一天和我在电话上谈着谈着,她说了一声:“我很喜欢和你聊天,”我无意地用我在商场上习惯的思维方式回答了一声“为什么?”谈话不久就中断了。我为这句在当时不适当的回答,至今耿耿于心。
虽然张爱玲的作品能叙述大众的感受,但她自己,却不受那七情六欲所束缚。譬如她不太留恋过去的上海。在言谈上,也从不不表示对什么失误有憎恨的意思。对她喜欢的东西,也只是看看而已,没有占有和保留的欲望。她的叙事,总是点到即止,从没有把自己陷在里面。
她的生活方式,是她内在个性的表现,不受外来的规范所左右。一般人被牢牢套住而不自觉的习惯,不管是属于社会上的或道德上的,她都觉得和她的个性格格不入,就认为是打搅她的麻烦,对于这些,她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她甚至要把她自己的骨灰,撒在远离尘世、无人空旷的地方!如此才能自由自在,平静安乐。
4 成名早——不和人来往的客观条件
从头到尾,在和我的交往中,张爱玲从来不提银钱的事,租房时她只说一个总数就是了。直到处理她身后账务时,我才了解到一些收支情况。
她没有借钱、欠钱,不用信用卡,充分显示她的量入为出不借不欠的独立生活观,只有她住的公寓,因为她不能在签约时预期有什么意外的结果,所以在今年(一九九五)七月底和房东续订了两年的期约,按法律规定要付的房租,也由她少量的银行存款中付掉了。
又由于她成名得早,有固定的收入,可以维持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换了一个人,要顾及生活,想要隐居,不和人接触,恐怕就不太容易办到。话虽如此说,以她的收入,手头还是很拮据的。
5 看得破——身外之物,不足道也
张爱玲没有家具,没有珠宝,不置产,不置业,对身外之物,确是看得透、看得薄,也舍得丢,一般注重精神生活的艺术家都有这种倾向,不过就是不及她丢得彻底。看她身后遗物的萧条情形,真是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不执着,不攀缘,无是非,无贪瞋,这种生活境界,不是看透看破了世事的人,是办不到的。
6 爱美——入世的态度
张爱玲很会调配自己而自得其乐,譬如在一九九三年五月,她做了一次整容手术,又觉得戴眼镜不适合她的脸型,因此配了隐形眼镜。她也买了好些化妆品,多半是保护皮肤的。
她又喜欢买衣服,各色各样的都有,她花了很多钱去吃药看医生,去掉房租,她所剩的钱就不多了,不然我想她可能会买更多的衣服。
因为怕蚤子钻到头发里,她把头发剪了,以后一直戴假发,最早的假发是全黑的,可能她觉得和年龄不合,后来用的都是黑中带白的了。
她穿的拖鞋是胶底的,可以上街,但是那毛松松的鞋帮,很好看,但不能防雨,又容易脏。她这两样习惯,很特殊,给我的印象最鲜明。
审美观——讨论建筑
当张爱玲向我提到她认为洛杉矶城里只有两栋建筑物够美,其他的就不怎么样;一栋是城中心的煤气大楼(Gas Building),这和我的许多同行看法居然一致,令我惊异不已。
那是一栋玻璃高楼,它的美是以材料搭配和比例感来取胜的,的确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不太可能在洛杉矶地区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单挑这栋煤气大楼为抽象的建筑美的代表。张爱玲对这楼的评语,显示她对形象美的感受力,出自天赋,与众不同。
另外一栋在Beverly Hills,她说不清地址,我也没有印象。
不过她在文章里常用的对颜色的感受,则带有大量的联想作用,她说她对我在Lake St.造的那栋公寓所采用的蓝色特别喜欢,如果不用联想,单一色彩是不怎么会吸引人的。
书本上的叙述
《今生今世》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写的自传,他们结婚时张爱玲才二十三岁,那时她的作品已经走红了。在那本书里有一篇名叫《民国女子》的,专门写作者和张爱玲结识的经过。
张爱玲的自述《天才梦》,发表在《张看》里,写这篇文章时她只有十九岁。
我看了这两篇叙述张爱玲年轻时性格的文章后,好像今年在我眼前的这位年逾古稀的女士,和在纸上浮现的那位妙龄少女,样子和脾气完全没有改变!她这始终如一、外柔内刚、独来独往的个性,是很少有的。
胡兰成说他在五十多年前第一次去见张爱玲时吃了闭门羹,这和我的经历没有两样。
胡兰成又说:“她(张爱玲)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我甚至怕她贫寒,……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作家。”这段形容和我第二次见张爱玲面的时候,她坐在那伊朗房东经理面前的景象,完全一致,真是神来之笔!
五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说她自己“怕见客,怕上理发店,怕给裁缝试衣裳。”又说她“不会削苹果,不会织绒线。”到今年我也不觉得她对这些家常事物的处理能力,有多大的改进。
今天的张爱玲又早就认为人和人接触时所带来的麻烦,是“咬嚼性的小烦恼”,是跳来跳去的“蚤子”。不可思议的事是:在她十年前第一次给我的电话里,说要搬家的原因,和去世前给我的最后一通电话里,说她旧病复发,都提到蚤子,都和蚤子扯上了关系。
她为这讨厌的小东西,躲了一辈子。 转自《吾庐道场》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5471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1-11-30 20:15

谢谢转载!看完有些唏嘘,但也是符合她的个性的结局。尊重她就让事情由着她的性格去吧。坚持自己、也不打扰人家,还是很让人尊重的老太太了👍
木瓜瓜
张爱玲晚年很惨,读过料理她后事人写的文章,很惨!
p
pimpernel
但是她这个老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她真的是一点都不理性啊!
lovejake 发表于 2021-11-30 19:56

而且还穷,需要花张的钱。
p
pimpernel
她也算 一代移民,人到中年才到美国,在这里没有家人、无依无靠,注定了晚景凄凉。为什么不去台湾?
爱吃烤鱼片 发表于 2021-11-30 20:42

她自己选择把小孩打掉了。否则也不会晚景凄凉。
p
pimpernel
有些老人看得很通透,临死前已经把一辈子积攒的东西清理的差不多了,几乎不给后辈留包袱。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host 发表于 2021-11-30 20:46

她没有后辈了吧。
w
wendy73
回复 8楼清晨花瓣的帖子
没有自己孩子也是遗憾,和妹妹反目。终身没有回大陆。丈夫早逝。
深秋2020
我不理解她找个那么老的美国人干嘛?不可能是爱情吧?谁会爱上比自己大30岁的人?
lovejake 发表于 2021-11-30 18:28

不能这样说呢。 我们这里的大娘子也爱上了了微软总部吧。
b
brookeyang
据说张去世后,银行里剩了三十几万美元,她应该不穷,就是个人选择。
L
Leila923
她其实有存款的,后来留给了宋淇夫妇,只是不像年轻时爱打扮,生活简朴。
i
iheartnyc
她最后嫁的老公是个美共,基本是为留美身份而嫁,两个人都穷困得很。张的一生,受她原生家庭影响很大,对人没有信任感哪怕是至亲。好不容易对胡兰成信任一次,也是遇人不淑。出名要乘早,这种生存的危机感伴随她一生,无论日伪时期、香港期间还是在美时期。由于个人背景经历和为了生存,她基本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信仰,所以文章基调就是小资,注定不可能有大格局。而且文人离开故土,就如同离开土壤离开营养,所以她来美后基本没有什么太好的作品了。总得说来算是悲剧,似乎从出身上开始,她也无从选择。
浮云散 发表于 2021-11-30 20:21

太能扯淡了,张爱玲随便写个剧本就能买当年洛杉矶一套房,死的时候银行里还有几十万美元,怎么看出来穷困潦倒的。
芷若魔头
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一书中记述,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张去世后整理其遗留物品时有一个清单,张爱玲在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共有六个银行户头,林式同在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办理手续后,共取出2.810771万美金,并按张爱玲遗嘱要求把这笔现金全部汇给了宋琪夫妇。张爱玲的丧葬费及清理费用、遗物运费共计1.168703万美金,宋淇夫妇另付给林式同。1995年时美金与港币的汇率为1:7.75左右,那这笔存款折合20万港币多一点。宋以朗说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并非外界所说的那么寒酸。除此之外,宋以朗查阅张爱玲与父母的通信,里面提及过财务报告,父亲宋淇在香港帮张爱玲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母亲邝文美也为张爱玲开立过银行户头,其中有一张邝文美写的字条,上面写着E.Chang的银行外币存款为32万多美金,这在1995年相当于248万港币,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两样加在一起,共有近270万元港币。 来源:https://ent.sina.com.cn/zz/2015-03-14/doc-icczmvun6738046.shtml
公用马甲42
她其实有存款的,后来留给了宋淇夫妇,只是不像年轻时爱打扮,生活简朴。
Leila923 发表于 2021-11-30 21:35

这也太亏了,她又没孩子,干嘛不死前把钱全花了,去住夏威夷五星级酒店,吃喝玩乐?
l
lizissmiling
不难过啊,我为所有能够自由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感到高兴。她一切都想得清清楚楚,身后事处理得很妥帖,这辈子虽然亲情欠缺,但是有过爱情,又有生死之交的可靠朋友,虽然没有孩子但是靠自己的作品名垂青史,已经是很有质量的一生了啊。普通人不就是像蝼蚁一样劳碌一辈子生几个孩子,死了以后估计连孙子辈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很快就没人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世界了,说起来不是更悲哀吗?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11-30 18:25

给你说啥呢,一群庸庸碌碌之辈讨论人家大作家的人生值不值,晚景凄凉不凄凉,真是无语
s
strawberrykiwi
张爱玲同时期的文化人,老舍投湖,丁玲北大荒劳改,还有数不清的自杀被杀,和他们一比张爱玲简直天堂的日子。
iheartnyc 发表于 2021-11-30 18:14

是啊 她想说话就说话想沉默就沉默,对文化人来说已经很幸福
d
demantoid
她对她弟弟太绝情了,一点钱也不给,自己的弟弟帮一下也好啊,那时美元多值钱啊
yangff 发表于 2021-11-30 20:17

她那弟弟也对她没什么感情,之前还写信给亲戚污蔑她逃婚是做了有辱门风家门不幸的事情。对于没感情的人也是个成人了干嘛要给钱他?反而是张对母亲有点点过了,她妈毕竟当初也可以不管不顾她的。忽然想起另一个女作家亦舒,对自己儿子的嫌弃,儿子好不容易找到她她觉得儿子想要钱避之不及,真是好令人同情!
r
rosemary
这也太亏了,她又没孩子,干嘛不死前把钱全花了,去住夏威夷五星级酒店,吃喝玩乐?
公用马甲42 发表于 2021-11-30 21:45

她既然有钱为什么不买个房子住,总是搬来搬去呢? 最后为什么把遗产都留给宋琪夫妇?好歹也应该留给林式同一些吧,毕竟人家照应了她10多年,还给她办理了身后各种琐事
临时工
她既然有钱为什么不买个房子住,总是搬来搬去呢? 最后为什么把遗产都留给宋琪夫妇?好歹也应该留给林式同一些吧,毕竟人家照应了她10多年,还给她办理了身后各种琐事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1:57

林式同相当(!)有钱,留给他反而是羞辱人家
r
rosemary
她那弟弟也对她没什么感情,之前还写信给亲戚污蔑她逃婚是做了有辱门风家门不幸的事情。对于没感情的人也是个成人了干嘛要给钱他?反而是张对母亲有点点过了,她妈毕竟当初也可以不管不顾她的。忽然想起另一个女作家亦舒,对自己儿子的嫌弃,儿子好不容易找到她她觉得儿子想要钱避之不及,真是好令人同情!
demantoid 发表于 2021-11-30 21:55

亦舒这种人虚荣的不得了吧,和成龙一样,嫌自己的儿子女儿长的丑,也没有什么才艺,私生子觉得丢脸了
a
ajimm
我倒不觉得张爱玲会认为自己的晚景凄凉。她本来就是这种孤傲的性子不愿意去敷衍别人,除非是自己看重的人。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乐趣,并不枯燥无味。不用花时间去跟外界做无谓的沟通交流,把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地方,挺好的。 她的性子本来就不适合合家欢的俗世生活,清清冷冷地生活也许就是她自己追求的结果。 记得华人有个网友说过,所谓幸福,不过是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死得其所。
r
rosemary
林式同相当(!)有钱,留给他反而是羞辱人家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30 21:59

看这名字应该父辈也是国民党遗老遗少吧,那是应该相当有钱
b
brookeyang
引用一个网上的品论 “很多人说张爱玲的一生孤独而悲惨,其实她活得很高级。少时的繁华,远去的伊甸园,俗世里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她俱已味尽。前半生她一直在做加法,后半生她一直在做减法。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把自己的存在感消减为零,删除,再删除,删除到只剩下清清爽爽的自己。其实女人最高级别的自在,是忠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坦荡”
临时工
看这名字应该父辈也是国民党遗老遗少吧,那是应该相当有钱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2:01

不知道家世渊源,但他自己写的从75年开始当包工头开发商在LA盖房子,其中他当房东租给张爱玲一间公寓的大楼433 s lake st, 共有80个单元,现在一间studio 至少30万刀,这个楼就是2400万以上。这还仅仅是他90年代盖的房中的一个。:)
遗嘱执行人要尽量找亲朋好友中富裕人品又好的人来当,因为人家不会掂记钱会比较公正。
r
rosemary
不知道家世渊源,但他自己写的从75年开始当包工头开发商在LA盖房子,其中他当房东租给张爱玲一间公寓的大楼433 s lake st, 共有80个单元,现在一间studio 至少30万刀,这个楼就是2400万以上。这还仅仅是他90年代盖的房中的一个。:)
遗嘱执行人要尽量找亲朋好友中富裕人品又好的人来当,因为人家不会掂记钱会比较公正。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30 22:07

应该是台湾来的有钱人,台湾人很喜欢盖房子出租的
l
lovejake
她那种聪敏刻薄冷心冷肺的人,很难想象会有亲人愿意长期贴身照顾。
艾薇兰琪 发表于 2021-11-30 21:13

她对那个大她三十岁的老公并没有冷心冷肺,而是一直照顾他。
巧克力泡芙
1981年7月25日,胡兰成在东京家中猝发心脏病而死。张爱玲得知后,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胡兰成的死讯,难免觉得是生日礼物”。胡在《今生今世》中写到的两人的情感经历,张爱玲私下里极为反感。
她在写给夏志清的信中说:“胡兰成书中写我的那部分夹缠得奇怪,他也不至于老到这样,不知从哪里引来我姑姑的话,幸而她看不到,不然要气死了。”
她还说,“三十年不见,大家都老了。胡兰成会把我说成是他的妾之一,大概是报复,因为他写很多信过来,我都没回信。”
张爱玲说的是真的。自从她给胡兰成写了分手信后,就没再联系过对方。直到1955年她去美国后,给胡兰成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无称谓,也无署名,只写“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胡兰成收到后,马上寄信寄书,并附上最新照片。张爱玲未作回复。
《今生今世》上卷出版后,胡兰成又给她寄去,还附带了一封缠绵的长信。张爱玲只回了一封短笺:“兰成,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爱玲。”
后来胡兰成再给她写信,张爱玲果然无回音。
.Cheers. 发表于 2021-11-30 18:31

不知为啥不能给你点赞,特地引用一下。
s
softness
太能扯淡了,张爱玲随便写个剧本就能买当年洛杉矶一套房,死的时候银行里还有几十万美元,怎么看出来穷困潦倒的。
iheartnyc 发表于 2021-11-30 21:36

张哪里可能写个剧本就能买套房。。。你自己看看,张这一辈子写过那个剧本?。。。。后面拍的都是他人改编的
p
pangapang
这也太亏了,她又没孩子,干嘛不死前把钱全花了,去住夏威夷五星级酒店,吃喝玩乐?
公用马甲42 发表于 2021-11-30 21:45

不知道能活多久啊,活100咋整
l
lovejake
我觉得她都是被那个胡兰成害的,导致她后来尽量避免华人圈,不然留在香港台湾如鱼得水。她年轻的时候可是小资鼻祖。
a
ajimm
回复 70楼softness的帖子
张爱玲写过剧本的。1945年以后因为政治原因,好些杂志停办,张爱玲就开始写剧本了。《不了情》《太太万岁》都拍成电影了,《金锁记》她写了但是没拍出来。
 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张爱玲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一共有十部,拍摄了八部,剧本都保存至今,就是《人财两得》(一九五八年一月上映,影片佚)、《情场如战场》(一九五七年五月上映)、《桃花运》(一九五九年四月上映,影片佚)、《六月新娘》(一九六○年一月上映)、《小儿女》(一九六三年十月上映)、《南北一家亲》(一九六二年十月上映)、《一曲难忘》(一九六四年七月上映,影片佚)、《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年九月上映),其中有些是原创的,有些是改编的;没拍的两部中,《魂归离恨天》原稿还在,《红楼梦》已经遗失。张爱玲编写这些剧本时,还在做一件对自己来讲更重要的事,就是写英文小说,包括TheFallofthePagoda(《雷峰塔》)和TheBookofChange(《易经》)在内,虽然这两部作品当时未能出版。她需要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来养活自己,这样才能去写这些小说,这就是给电懋公司编写剧本。
芷若魔头
张哪里可能写个剧本就能买套房。。。你自己看看,张这一辈子写过那个剧本?。。。。后面拍的都是他人改编的
softness 发表于 2021-11-30 22:25

一九四五年后,政治气候变了,原来发表张爱玲作品的杂志都停办了,文坛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但此后她有机会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一共编了三部,最后一部《金锁记》没有拍摄,前两部《不了情》、《太太万岁》一九四七年拍成电影,均由桑弧导演,现在我们有幸还能看到。
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张爱玲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一共有十部,拍摄了八部,剧本都保存至今,就是《人财两得》(一九五八年一月上映,影片佚)、《情场如战场》(一九五七年五月上映)、《桃花运》(一九五九年四月上映,影片佚)、《六月新娘》(一九六○年一月上映)、《小儿女》(一九六三年十月上映)、《南北一家亲》(一九六二年十月上映)、《一曲难忘》(一九六四年七月上映,影片佚)、《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年九月上映),其中有些是原创的,有些是改编的;没拍的两部中,《魂归离恨天》原稿还在,《红楼梦》已经遗失。 。。。。 张爱玲的电懋剧本与《不了情》、《太太万岁》不能相提并论。那两部基本上属于我们现在讲的文艺片,编剧的意思在拍成的影片中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尤其编剧是张爱玲,导演是桑弧,他们俩肯定很合拍的。当然这种电影拍出来也希望有更多观众,也需要票房,但是毕竟主要旨在表达编导的想法和追求。张爱玲给电懋编剧本就有所不同,第一,这些剧本编了要能拍,第二,拍了要有人看,第三,看的人越多越好,——虽然说来好像还是一回事,可是编剧自己的意思较之文艺片就要少之又少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张爱玲为电懋编写剧本,首先在基本价值观上必须与多数观众相一致。所以,对于这些剧本,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批评,觉得它们与张爱玲写的小说大相径庭。 不过在我看来,这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张爱玲一以贯之的东西。她为什么能够与香港观众或者干脆说香港市民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编出一个又一个为他们所欢迎的剧本呢,首先因为她懂得他们。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张爱玲对此有很深的理解。可以说这些剧本展现了张爱玲的另一面: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孤芳自赏,她对于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也有所理解,有所包容。其次,张爱玲是一个很会编故事的人,她的剧本确实都编得很巧妙。这些剧本多为喜剧,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玩、轻松和聪明,而这在她的小说里不大体现出来。 张爱玲在她的剧本里,也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小儿女》的开头,在公共汽车上,女主人公以为后面有人摸她屁股,回头打了那个人一耳光,其实人家拿了一篓螃蟹,是螃蟹钳夹了她的裙子。这就使我们联想到《小团圆》里那个著名的公共汽车上“夹腿”的细节。顺便说一句,《小儿女》中李秋怀说:“我没法跟回忆竞争。”王鸿琛答:“我不能靠回忆过日子。”是张爱玲的剧本少见的那种所谓“兀自燃烧的句子”。一是《太太万岁》,女主人公陈思珍的父亲——由石挥扮演,《太太万岁》是一部很完美的电影,唯一遗憾的就是石挥演得有点过火,可我看当时的影评,却说他演得最好——自号“爱兰室主”,这让我想起周瘦鹃,周瘦鹃编过一系列以“紫罗兰”命名的杂志,特别喜欢紫罗兰,是因为他追求过的人英文名字叫violet(紫罗兰)。 http://news.banbijiang.com/renwu/zuojia/2013/0407/123414.html
《太太万岁》诞生于乱世之中,却是一部喜剧,充满了机智俏皮的对白。主演为大美人上官云珠。片中的太太没有一个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身世,但她有着聪慧的处事才华,应付着家庭里所有的烦心琐事,最终的结局貌似幸福,但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这部影片曾被评为中国电影史百部佳片之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r32gbro.html
a
ajimm
回复 74楼芷若魔头的帖子
哈哈哈哈握手🤝
a
abc2000
她死后一个星期才被房东发现的。之前不停搬家,总觉得有虱子。
她生前为了去看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坐公共交通辗转一天时间,还要在那里排队。她有写信向友人抱怨,为看一个病,要去挺远的地方,来回交通劳累一整天。
这样的晚景可好?

r
rosemary
不知道能活多久啊,活100咋整
pangapang 发表于 2021-11-30 22:28

同觉得她是不敢花,一般老年人都认为自己会活满久的
r
rosemary
她死后一个星期才被房东发现的。之前不停搬家,总觉得有虱子。
她生前为了去看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坐公共交通辗转一天时间,还要在那里排队。她有写信向友人抱怨,为看一个病,要去挺远的地方,来回交通劳累一整天。
这样的晚景可好?


abc2000 发表于 2021-11-30 22:36

自己没有车,肯定还是不方便啊。那些美国老年人,无论多大岁数都是自己开车。看她这身体情况,不像能照顾病人的人啊,估计他老公生病肯定还是有政府福利有护理照顾的。
a
aiersha
a
abc2000
自己没有车,肯定还是不方便啊。那些美国老年人,无论多大岁数都是自己开车。看她这身体情况,不像能照顾病人的人啊,估计他老公生病肯定还是有政府福利有护理照顾的。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1-30 22:43

那时她老公早死了。她美国老公大她29岁,1967年就过世了。生前中风、瘫痪,都是张爱玲照顾他。张爱玲和他一起时怀过孕,但因为太穷,不得不堕胎。张自己95年过世。给穷人看病的医生住得远,她不得不舟车劳顿,一早去排队看免费门诊。

城主的眼罩
她是因为老怀疑说住的地方有虫身上咬不断搬家扔东西最后才落到家徒四壁这种地步,不是因为穷。 我强烈怀疑她其实是过敏,或者是跳蚤和bed bug 一直跟着她。用几个flea bomb,再用激素脱敏治疗一下也许生活质量会有极大提升。我能理解她身上被咬痒的痛苦,已经没经历应付别的事情了。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30 18:25

她貌似总觉着有虫,我也怀疑她那时候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过敏

数量运动
回复 1楼清晨花瓣的帖子
她在美国以后生活确实比较清苦,她上海富家女出生,又那么小资,什么几天换一个motel,坐半天公车去看医生,不觉得是她自己很乐意的选择
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刚来美国的时候,她和那个大30岁的老公结婚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好像在给她们那些艺术家建的那个居住地方,结了婚才有单间还是套间,也就是说,如果不结婚,她自己的经济条件负担不起
s
saynomore
张那么天才那么灵透的人,同时非常懂得入世的手段(if she wants to),哪里轮得到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可怜她。
焱焱
她是因为老怀疑说住的地方有虫身上咬不断搬家扔东西最后才落到家徒四壁这种地步,不是因为穷。 我强烈怀疑她其实是过敏,或者是跳蚤和bed bug 一直跟着她。用几个flea bomb,再用激素脱敏治疗一下也许生活质量会有极大提升。我能理解她身上被咬痒的痛苦,已经没经历应付别的事情了。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30 18:25

她年少成名时说的那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竟一语成譏,老年患了一种病总觉得身上痒被虫子咬(更像一种心理幻觉),吃各种草药,每过几个月就要搬家,不然也不会居无定所了。
M
Miele
恐怖
美国的福利太差太差了
如果她留在英国 或者 欧洲
起码住的条件 好太多太多
另外生活方便些

美国 真不适合 不开车的老年人
M
Miele
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这么著名的好莱坞演员
最后老年也是定居在巴黎的公寓
老年人 比较适合伦敦巴黎
美国大城市不适合居住
a
abc2000
张1995年过逝后,林式同把张在美国的六个户口钱全部取出,共找到2万8千美元,折合当时港币20多万,不是几十万美元。除去丧葬和张所租房子清理等费用,还剩1万7千美元。
M
Miele
张1995年过逝后,林式同把张在美国的六个户口钱全部取出,共找到2万8千美元,折合当时港币20多万,不是几十万美元。除去丧葬和张所租房子清理等费用,还剩1万7千美元。
abc2000 发表于 2021-11-30 23:03

太可怕了

她。还有 法拉盛 那个武汉难民

真不适合去美国

如果 他们在北欧国家
起码住的条件好太多了
活个 100 岁不成问题
焱焱
我倒不觉得张爱玲会认为自己的晚景凄凉。她本来就是这种孤傲的性子不愿意去敷衍别人,除非是自己看重的人。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乐趣,并不枯燥无味。不用花时间去跟外界做无谓的沟通交流,把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地方,挺好的。 她的性子本来就不适合合家欢的俗世生活,清清冷冷地生活也许就是她自己追求的结果。 记得华人有个网友说过,所谓幸福,不过是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死得其所。
ajimm 发表于 2021-11-30 21:59

她才是真正的断舍离,这才是张爱玲,物质也好感情也好精神也好,一概决绝干脆不拖泥带水,年轻的时候入世,在香港在上海即使是乱世中,也奇装示人,也满街找好吃的,也不负青春爱一场,年老了出世,避不见人,没有缠绵病榻,走得一如既往决绝,身后事也干脆,总之,非常张爱玲。
M
Miele
张1995年过逝后,林式同把张在美国的六个户口钱全部取出,共找到2万8千美元,折合当时港币20多万,不是几十万美元。除去丧葬和张所租房子清理等费用,还剩1万7千美元。
abc2000 发表于 2021-11-30 23:03

美国 适合 工作。捞钱。
真不适合穷人


s
softness
一九四五年后,政治气候变了,原来发表张爱玲作品的杂志都停办了,文坛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但此后她有机会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一共编了三部,最后一部《金锁记》没有拍摄,前两部《不了情》、《太太万岁》一九四七年拍成电影,均由桑弧导演,现在我们有幸还能看到。
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张爱玲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一共有十部,拍摄了八部,剧本都保存至今,就是《人财两得》(一九五八年一月上映,影片佚)、《情场如战场》(一九五七年五月上映)、《桃花运》(一九五九年四月上映,影片佚)、《六月新娘》(一九六○年一月上映)、《小儿女》(一九六三年十月上映)、《南北一家亲》(一九六二年十月上映)、《一曲难忘》(一九六四年七月上映,影片佚)、《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年九月上映),其中有些是原创的,有些是改编的;没拍的两部中,《魂归离恨天》原稿还在,《红楼梦》已经遗失。 。。。。 张爱玲的电懋剧本与《不了情》、《太太万岁》不能相提并论。那两部基本上属于我们现在讲的文艺片,编剧的意思在拍成的影片中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尤其编剧是张爱玲,导演是桑弧,他们俩肯定很合拍的。当然这种电影拍出来也希望有更多观众,也需要票房,但是毕竟主要旨在表达编导的想法和追求。张爱玲给电懋编剧本就有所不同,第一,这些剧本编了要能拍,第二,拍了要有人看,第三,看的人越多越好,——虽然说来好像还是一回事,可是编剧自己的意思较之文艺片就要少之又少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张爱玲为电懋编写剧本,首先在基本价值观上必须与多数观众相一致。所以,对于这些剧本,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批评,觉得它们与张爱玲写的小说大相径庭。 不过在我看来,这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张爱玲一以贯之的东西。她为什么能够与香港观众或者干脆说香港市民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编出一个又一个为他们所欢迎的剧本呢,首先因为她懂得他们。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张爱玲对此有很深的理解。可以说这些剧本展现了张爱玲的另一面: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孤芳自赏,她对于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也有所理解,有所包容。其次,张爱玲是一个很会编故事的人,她的剧本确实都编得很巧妙。这些剧本多为喜剧,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玩、轻松和聪明,而这在她的小说里不大体现出来。 张爱玲在她的剧本里,也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小儿女》的开头,在公共汽车上,女主人公以为后面有人摸她屁股,回头打了那个人一耳光,其实人家拿了一篓螃蟹,是螃蟹钳夹了她的裙子。这就使我们联想到《小团圆》里那个著名的公共汽车上“夹腿”的细节。顺便说一句,《小儿女》中李秋怀说:“我没法跟回忆竞争。”王鸿琛答:“我不能靠回忆过日子。”是张爱玲的剧本少见的那种所谓“兀自燃烧的句子”。一是《太太万岁》,女主人公陈思珍的父亲——由石挥扮演,《太太万岁》是一部很完美的电影,唯一遗憾的就是石挥演得有点过火,可我看当时的影评,却说他演得最好——自号“爱兰室主”,这让我想起周瘦鹃,周瘦鹃编过一系列以“紫罗兰”命名的杂志,特别喜欢紫罗兰,是因为他追求过的人英文名字叫violet(紫罗兰)。 http://news.banbijiang.com/renwu/zuojia/2013/0407/123414.html
《太太万岁》诞生于乱世之中,却是一部喜剧,充满了机智俏皮的对白。主演为大美人上官云珠。片中的太太没有一个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身世,但她有着聪慧的处事才华,应付着家庭里所有的烦心琐事,最终的结局貌似幸福,但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这部影片曾被评为中国电影史百部佳片之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r32gbro.html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1-11-30 22:34

学习了。。。。我的意思是说,那时候的电影产业和现在的也不一样,怎么可能写个剧本买套房。。。
y
yiditoudewenrou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不是北大荒时期的作品呀?
y
yangff
她那弟弟也对她没什么感情,之前还写信给亲戚污蔑她逃婚是做了有辱门风家门不幸的事情。对于没感情的人也是个成人了干嘛要给钱他?反而是张对母亲有点点过了,她妈毕竟当初也可以不管不顾她的。忽然想起另一个女作家亦舒,对自己儿子的嫌弃,儿子好不容易找到她她觉得儿子想要钱避之不及,真是好令人同情!
demantoid 发表于 2021-11-30 21:55

那个我不知道了,我只是在网上看胡兰成也说她对亲人还有医院的病人很无情,说她没有慈悲心
s
strawberrykiwi
回复 85楼Miele的帖子
别这么说啊,差不多同时代,斯大林的小女儿跑到美国,被渣男三下五除二把钱骗光了,去了伦敦,莫斯科也愿意收留她,最后还是选了美国的福利制度终老
像她们这样的人,如果真想去哪里,即使没有钱也总有办法的,最后怎么样都是自己的选择
W
WebConsole
那时她老公早死了。她美国老公大她29岁,1967年就过世了。生前中风、瘫痪,都是张爱玲照顾他。张爱玲和他一起时怀过孕,但因为太穷,不得不堕胎。张自己95年过世。给穷人看病的医生住得远,她不得不舟车劳顿,一早去排队看免费门诊。


abc2000 发表于 2021-11-30 22:48

wiki上说是她老公听说她怀孕后,向她求婚,但明确表示不想要孩子,她才堕胎的
芷若魔头
张1995年过逝后,林式同把张在美国的六个户口钱全部取出,共找到2万8千美元,折合当时港币20多万,不是几十万美元。除去丧葬和张所租房子清理等费用,还剩1万7千美元。
abc2000 发表于 2021-11-30 23:03

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一书中记述,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张去世后整理其遗留物品时有一个清单,张爱玲在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共有六个银行户头,林式同在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办理手续后,共取出2.810771万美金,并按张爱玲遗嘱要求把这笔现金全部汇给了宋琪夫妇。张爱玲的丧葬费及清理费用、遗物运费共计1.168703万美金,宋淇夫妇另付给林式同。1995年时美金与港币的汇率为1:7.75左右,那这笔存款折合20万港币多一点。宋以朗说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并非外界所说的那么寒酸。除此之外,宋以朗查阅张爱玲与父母的通信,里面提及过财务报告,父亲宋淇在香港帮张爱玲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母亲邝文美也为张爱玲开立过银行户头,其中有一张邝文美写的字条,上面写着E.Chang的银行外币存款为32万多美金,这在1995年相当于248万港币,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两样加在一起,共有近270万元港币。 来源:https://ent.sina.com.cn/zz/2015-03-14/doc-icczmvun6738046.shtml
芷若魔头
那个我不知道了,我只是在网上看胡兰成也说她对亲人还有医院的病人很无情,说她没有慈悲心
yangff 发表于 2021-11-30 23:07

休战后我们在“大学堂临时医院”做看护。 。。。。。 他们住在男生宿舍的餐室里。从前那间房里充满了喧哗——留声机上唱着卡门·麦兰达的巴西情歌,学生们动不动就摔碗骂厨子。现在这里躺着三十几个沉默、烦躁、有臭气的人,动不了腿,也动不了脑筋,因为没有思想的习惯。枕头不够用,将他们的床推到技子跟前,他们头抵在柱子上,颈项与身体成九十度角。就这样眼睁睁躺着,每天两顿红米饭,一顿干,一顿稀。太阳照亮了玻璃门,玻璃上糊的防空纸条经过风吹雨打,已经撕去了一大半了,斑驳的白迹子像巫魔的小纸人,尤其在晚上,深蓝的玻璃上现出奇形怪状的小白魍魉的剪影。 我们倒也不怕上夜班、虽然时间特别长,有十小时。夜里没有什么事做。病人大小便,我们只消走出去叫一声打杂的:“二十三号要屎乓。”(“乓”是广东话,英文pan盆的音译)或是“三十号要溺壶。”我们坐在屏风背后看书,还有宵夜吃,是特地给送来的牛奶面包。唯一的遗憾便是:病人的死亡,十有八九是在深夜。 有一个人,尻骨生了奇臭的蚀烂症。痛苦到了极点,面部表情反倒近于狂喜……眼睛半睁半闭,嘴拉开了仿佛痒丝丝抓捞不着地微笑着。整夜地叫唤:“姑娘啊!姑娘啊!”悠长地,颤抖地,有腔有调。我不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没良心的看护。我恨这个人,因为他在那里受磨难,终于一房间的病人都醒过来了。他们看不过去,齐声大叫:“姑娘。”我不得不走出来,阴沉地站在他床前,问道:“要什么?”他想了一想,呻吟道:“要水。”他只要人家绘他点东西,不拘什么都行。我告诉他厨房里没有开水,又走开了。他叹口气,静了一会,又叫起来,叫不动了,还哼哼:“姑娘啊……姑娘啊……哎,姑娘啊……” 三点钟,我的同伴正在打瞌盹,我去烧牛奶,老着脸抱着肥白的牛奶瓶穿过病房往厨下去。多数的病人全都醒了,眼睁睁望着牛奶瓶,那在他们眼中是比卷心百合花更为美丽的。 香港从来未曾有过这样寒冷的冬天。我用肥皂去洗那没盖子的黄铜锅,手疼得像刀割。锅上腻着油垢,工役们用它殿汤,病人用它洗脸。我把牛奶倒进去,铜锅坐在蓝色的煤气火焰中,像一尊铜佛坐在青莲花上,澄静,光丽。但是那拖长腔的“姑娘啊!姑娘啊!”追踪到厨房里来了。小小的厨房只点一支自蜡烛,我看守着将沸的牛奶,心里发慌,发怒,像被猎的兽。 这人死的那天我们大家都欢欣鼓舞。是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将他的后事交给有经验的职业看护,自己缩到厨房里去。我的同伴用椰子油烘了一炉小面包,味道颇像中国酒酿饼。鸡在叫,又是一个冻白的早晨。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地活下去了。

烬余录
我觉得你说的可能是这篇散文里的片段
u
ufc
张爱玲同时期的文化人,老舍投湖,丁玲北大荒劳改,还有数不清的自杀被杀,和他们一比张爱玲简直天堂的日子。
iheartnyc 发表于 2021-11-30 18:14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解放后还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结局都挺惨,张爱玲已经算安度晚年了,一辈子没有受各种运动折磨冲击,能够自由按照自己意愿生活,幸亏她当年嗅觉灵敏,早早找机会出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