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的盛唐前夜,那些乘风破浪的大唐姐姐们

S
Shilr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公元705年,女皇武则天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煊赫的丧礼蔓延着整座乾陵。高耸的无字碑剑指苍穹,阳光下的阴影里伫立着四个倩影:女皇儿媳韦皇后,女儿太平公主,孙女安乐公主,秘书上官婉儿。

如果说,历史是不断层加与诠释的真实,是在漫长时间里不断重现的事件。那么近千年历史中,“姐姐们”能和“乘风破浪”这一精神特质联系在一起,通过时代语境下的传播,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与争议,除了当代中国热播的综艺节目,追溯历史,千年前即将迈入盛唐时代的唐朝,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似一幕同样曾发生过。
当今天的宁静与张雨绮们努力地“做自我”博取关注,追溯到千年前即将步入盛世的唐朝,武则天也攀上了个人成功的巅峰。虽然她的成就并不能简单地用当代的“女权主义”解释,但她颠覆了当时人观念里只能男人才能当皇帝的传统观念。

于是,武则天死后,虽然她一手创建的武周王朝轰然倒塌,政权回归李唐皇室,但她的非凡成就激励、躁动着一批宫廷贵妇。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这些曾经在她身边生活过、工作过,或目睹过她权力顶峰的大唐姐姐们,如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地追逐起大唐帝国的C位。

首先,太平公主不太平。这要从她开起了公主府,深度参与了两次宫廷政变开始说起。第一次是在母亲武则天垂垂老矣的暮年,诛杀男宠二张兄弟,帮助哥哥唐中宗复位;第二次是在唐中宗暴毙身亡后,联合侄子——未来的玄宗杀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拥立另一个哥哥李旦为睿宗。
作为投桃报李,睿宗对这位小妹极为尊重,以至于“军国大政,事必参决”,视为肱骨,放手让她干预朝政,商议军国大事。
“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太平公主权盛一时,铆足气力向至尊之位百米冲刺。其次,安乐公主不安乐。我要当皇太女!小武那样的都能当皇帝,我是皇帝女儿,怎么就不可以了?她霸气十足,除了手边的锦衣华服、荣华富贵,公然向老爸唐中宗讨要皇太女,梦想走上登顶女皇的康庄大道。“请为皇太女……阿武子尚为天子,天子女有何不可乎。”

公主们有野心,公主的妈也不省心,做起了皇帝梦。比如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也就是安乐公主的母亲,她同样雄心勃勃。也许是跟着唐中宗流放房陵的苦日子让韦皇后幡然醒悟,当手中没有权力,连生命的保障都是奢望。而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也让她似乎更加看清了皇帝老公李显的真实面目,比如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于是她决定与其默默辅佐他,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不如自己学婆婆武则天,也尝尝皇帝当家做主的滋味。
从此,她正式全面拷贝武则天上位,成为武则天plus的野心被路人皆知。她的策略也十分周全,从与中宗同上尊号到模仿高宗与武则天“二圣”临朝,共治天下、再到培植亲信、安插耳目,一个都没落下。比如说:任命堂兄韦温、族人韦安石、韦巨源当宰相,后宫拉拢上官婉儿,势头直比武则天权势煊赫时期的武氏家族。

当太平公主、韦皇后还有安乐公主争夺帝国权力“顶流”展翅高飞之际,上官婉儿也走上了女宰相和女文豪的奋斗之路。可以说上官婉儿从职业成就上,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除皇帝、皇后之外最有权力的女人。
上官婉儿从唐代掖庭女奴起家,最后成为女宰相,并且权力很大,这从武则天和唐中宗时代参决群臣奏议和起草内诏可以看出。此外,她还是一位诗人,主持宫廷诗歌文化沙龙,裁夺评价唐代当世才子宋之问、沈佺期的诗作,被时人称作“称量天下才”,留下了千古才女的美名。
于是,从武则天统治结束到唐玄宗登基之前,这段百花缭乱的“红妆时代”里,皇帝轮番登场,政变轰轰烈烈,公主开府纳贤,女官执掌文坛。只见乘风破浪,长空万里,这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红妆政治。在鲜血与动荡中,石榴裙角娉婷飞扬,原本九五之尊的皇帝反倒成了舞台上的配角。在这段时期内,两个皇帝(武则天,唐殇帝)被迫退位,一个皇帝(唐中宗)死的稀里糊涂,还有一个皇帝(唐睿宗)被逼无奈,退位当了太上皇。
武则天的成功,颠覆了大唐的权力格局,但是她终其一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与文化。乘风破浪的唐朝姐姐们,恣意挥洒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也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土壤上,罕见地生长着赤裸裸的权力与欲望。 唐长安城大明宫复原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的确,想要成功,必然伴随着欲望,但欲望是双刃剑,文明节制的欲望能让人奋发向前,让人获得成就与满足。而不加节制的欲望如同鸦片,让人迷失反噬,带来纠结与痛苦。
那些原始本能的欲望,是人心里的黑暗,比如:混乱、逐利、奢靡、自私、狭隘等;而它的另一面比如:克制、文明、秩序、包容、博爱,是风飘花转光的美好,宣示着生而为人的珍贵。武则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跟她最终超脱了大部分本能的欲望,用放眼天下的格局,利用时势造就英雄。而这群武周后的参政女性,却让我们更多地窥见在欲望驱使下物欲的翻滚,道德的沦陷、秩序之混乱。

可以说,这群乘风破浪的唐朝姐姐,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兴风作浪的姑奶奶”。
安乐公主容颜美丽,史载“光艳动天下”,可以说是唐代最漂亮的公主,可皮囊的精巧并没有与心灵的富足为伍。她骄纵任性,在外卖官鬻爵,都是直接拟好了诏书然后仗着中宗的宠爱让他签字。不仅政治上如此,生活上更是妥妥的热衷炫富。拿中国服装史上著名的“百鸟裙”来说,这就是她的心爱之物,史传一共两条,全部采用各种名贵鸟类的羽毛制成,不仅五彩斑斓,而且绚丽夺目。最特别的是光影四时,皆颜色不同,可谓巧夺天工。只不过为了这几条裙子,安乐公主怂恿唐中宗动用国家力量到岭南一带,采集热带鸟类的羽毛,耗费无数金钱人力,还酿成了一场生态灾难。
另外,安乐公主除了索取“皇太女”,为了和同胞姐姐长宁公主斗富比豪宅,还直接和唐中宗要求把属于皇家禁地的“昆明池”赏赐给她。昆明池一来历史悠久,素为皇室祖产,二来池边百姓多赖水域捕鱼为生,中宗没敢答应。但安乐公主却“化悲愤为力量”,亲自在长安城里选址,强迁数坊百姓,挖了一处比昆明池面积还大的“定昆池”,用来营造亭台楼阁,宛如蓬莱仙境,她的目的就是要和天子老爹比个高下。甚至工程期间,朝廷三品大员司农卿赵履温还亲自上阵拉车,贵族公卿斯文扫地,此任性豪奢引人侧目。

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除了物欲横流,还有情欲暗涌。比如包养面首情人蔚然成风。当唐中宗还在世时,韦皇后就和武三思偷情,还公然包养情人,《旧唐书》直接指出“丑声日闻于外”。而她们包养情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出于需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对武则天私生活的模仿。
不过韦皇后立志要当武则天plus,也丝毫不懂欲望延迟满足的意义。她的婆婆同样有包养面首的经历,不同的是她是在高宗死了才包养面首,而儿媳韦皇后则迫不及待,皇帝还在世时就兴风作浪。
这个时期的“姐姐们”还喜欢弄权的快感。在武则天死后的神龙二年(706)正月,大唐公主们开始开府,也就是招募官员与势力。但按当时按照秩序,唯有亲王才可以设置官属,所以公主开府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唐朝的职官制度,极大混乱了当时的官僚系统。
据《资治通鉴》:“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公主并开府,置官属”。其中,“镇国太平公主,仪比亲王。”更可怕的是,公主们除了拥有开府的政治权利之外,还能够不经过正常的选官程序而私自授予官职,培植私人势力。其中尤以“斜封官”最为臭名昭著,通过私授斜封官可以扩大个人的政治势力,干预正常的朝政。

而这一时期的公主们,还有像上官婉儿这样的妃嫔女官,无不积极参与其中。
《唐会要》:“景龙二年,长宁、宜城、定安、新都、金城等公主,及皇后陆氏妹、邸国夫人、冯氏妹宠国夫人,并昭容上官氏与其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夫弟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咸树朋党,降墨敕斜封以授官”。这些结党营私的朝政乱象,不但加剧了官僚臃肿,还让官员考核与任命陷入混乱。当时的朝臣就直言进谏,希望予以制止,时人酸枣尉袁楚客就上书宰相魏元忠指出:“窃谓非致远之计,乖久安之策”,并把公主开府授官作为朝廷的十大失政行为之一。
后世的历史学家更是把这一行为定义为“乱政”,把斜封官这一官场乱象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欲望可以迷失心智,更会抹杀情感,甚至她们之间,似乎也是充满不信任的“塑料姐妹”,相互利用相互猜忌,为利益站队,为权力屠杀。首先太平公主曾拥护中宗李显复位,韦皇后因此接近权力中枢,但她随后因为势力冲突和韦后安乐一党没少互撕。
《资治通鉴》:“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党毁。”
后来,太平公主干脆联结李隆基斩除了韦后,即便曾死心塌地跟随着武则天的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行将就木时也抛弃了她而投靠了唐中宗与太平公主,后来在风云诡谲的形势中,又曾先后加入太平公主阵营与韦皇后阵营。
她们之间可以是最默契的合作搭档,打击共同的敌人,分享共同的利益。但暗流涌动的时刻,又可能是捅彼此一刀的背叛者,一切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

难以填平的欲望,蔓延了伦理纲常和人伦亲情的河堤,酿成滔天的巨浪。史书记载上最广泛的故事,就是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因为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而韦皇后窥伺皇位,安乐公主当不了皇太女转而支持母亲当皇帝,几方势力都觉得唐中宗碍事,于是干脆合伙毒死皇帝。
根据《资治通鉴》: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终于,历史的书页,到了翻过这章的时候了。 唐隆元年庚子(710年),李隆基联结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打出为中宗复仇的口号,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并殃及上官婉儿被杀。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企图再次发动政变杀李隆基,但被李隆基先发制人诛杀。
正如海外文化学者宇文所安曾说:“历史事件总是要比我们所能叙说的要浩瀚广袤得多。然而有限的叙述也是我们贴近这更纷繁复杂的现象的唯一可行的途径”。从盛唐姐姐们踊跃参政,看出它不同于其它历史时期,特殊之处就在于延续着“称帝情结”,也正是在此影响下,这一时期女性参政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可谓空前绝后。
而随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谢幕,无论乘风破浪,还是兴风作浪,唐代女性干政告一段落,但历史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意义”的结束。用今天的视角来看,它曾深刻地影响、左右着当时的政局,成为古代女性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引领着后世女性参政走向了更为良性的道路。此后的数十年间,随着开元治世的全面展开,轰轰烈烈的大唐盛世正式来临。

曾经所谓的“武韦之祸”,“太平、安乐之祸”渐渐成为了史家笔下的历史故事,成为了学者口中有教训可总结、有经验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也成为后代研究古代女性参政文化集大成者的范本。
m
melonmeg
太平公主不太平,安乐公主不安乐
b
buzhidao2000
其实…真还觉得挺牛逼的,最奇特的一段中国历史,要是穿越的话,最想去看看的时空阶段。
b
bioaero
她们干过的事情,哪个男性上位者和下位者没干过?就不能单纯的描述,少用带褒贬色彩的定语吗?在中国专制统治的高峰,反而是最开放,最少礼教束缚的时代,本身就很奇特,但也是昙花一现。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中国历代名君》,介绍武则天的最后一句记忆深刻,“她在那个充满血腥的年代里,终究还是蹒跚地迈出了自己的脚步”。路还很长,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