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aural privacy is not the main problem with ShotSpotter, it turns out.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very significant civil liberties problems with the technology. First, as the MacArthur Justice Center details, ShotSpotter is deployed overwhelmingly in communities of color, which already disproportionately bear the brunt of a heavy police presence. The police say they pick neighborhoods for deployment based on where the most shootings are, but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at: ShotSpotter false alarms send police on numerous trips (in Chicago, more than 60 times a day) into communities for no reason and on high alert expecting to potentially confront a dangerous situation. Given the already tragic number of shootings of Black people by police, that is a recipe for trouble. Indeed, the Chicago IG’s analysis of Chicago police data found that the “perceived aggregate frequency of ShotSpotter alerts” in some neighborhoods leads officers to engage in more stops and pat downs. The placement of sensors in some neighborhoods but not others means that the police will detect more incidents (real or false) in places where the sensors are located. That can distort gunfire statistics and create a circular statistical justification for over-policing in communities of color.
作为美国黑人最聚集的城市,芝加哥的治安问题似乎已经成了无药可治的顽疾,很多在芝加哥上学的学生因此戏称自己是“每天顶着枪林弹雨”在读书。
芝加哥的治安到底如何?留学生值不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留学。
本文和三位在芝加哥读书、生活的中国人聊了聊,希望他们的经历能为你还原这座“罪恶之都”的真实面貌。
@Wilson
芝加哥大学 大三在读
芝加哥大学的确是处于一个危险环境中,除了东部靠海外,芝大西南北都被黑人区所包夹,而黑人区是治安最差,犯罪率最高的地区。DC漫画中,蝙蝠侠所在的“哥谭市”,原型就是芝加哥。
我们都爱调侃,在黑人区每天都有黑帮火拼。也经常吐槽,窗外的警笛长鸣和GTA(一款游戏)里的警笛长鸣傻傻分不清。但真实情况也确实如此。
不过也不用过多担心,芝大的警力特别充沛,在新生开学时,安保处会着重给我们上安全教育课。比如学校安全区域,校警联系方式,emergency灯牌位置,遭遇抢劫如何防卫等一系列事情。也会告诉我们,如果不得不晚上出去,身上最好装$20,遇到抢劫时把钱给他,能躲过一难。
从50街到61街这个正方形区域内,都属于芝大管辖范围,所以在这个范围里活动,基本不会有任何安全隐患。
当然,比如你在图书馆看书较晚,或者你任何时候感觉到安全受到威胁,都可以致电校警卫队,无论任何时间,无论任何距离,他们都能护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一般芝大学生都不会到这个区域外活动,因为50街到61街外基本都是居民区,没有任何我们值得去的理由。而且,你只要走到黑人区,你能通过环境明显的感觉到,气氛不妙,先撤为好。
除此之外,学校的security community每天都会发送E-mail公布一些犯罪事件,基本上都是在周边黑人区发生的一些治安事件,与学校无关。并且,学校西边紧挨着Washington Park,一座很大的公园,直接就阻断了我们和西边黑人区的距离。
但有一点危险的是,如果你坐地铁进城,“红线和绿线”就在Washington Park的边上。不过校门口有公交车直达地铁口,没有人会傻到徒步走过去,而且,城里的治安情况是最好的。不过为了自己安全,建议白天行动,晚上还是乖乖待在宿舍里吧。
非要说一些不安全的事情,那就是芝大每年都有3-4起学生自杀的案例。但这属于心理安全的范围,其实全世界大学都存在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芝大非常安全。我甚至觉得在安全保障上,芝大比其他学校都做的更好。因为身处于这么一个“三面包夹”的地区,学校在安全保障上力度就更强。大家也知道自身处境,安全意识也就更高,但要综合起芝加哥整体来说,情况也就不那么乐观了。送大家四句安全真言吧:瞎跑要不得,街区要记清,活动在白天,警卫常联系。
@Carrie
芝加哥艺术学院 夏校
芝加哥艺术学院就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城,虽然说市区的安全系数较高,但我还是比较警惕。这种警惕不是无来源,正巧是由于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比如走在街上,会无端地听见黑人在大叫。也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能感觉到他们情绪十分愤怒。
我还曾经见过在38°的高温天气下,一个黑人躺在太阳下一动不动,警察推了他三次,他才醒过来离开,然而我们都以为他死了。反正很难去理解他们的一系列行为,会让我莫名的感觉害怕。
我一个朋友,当时在咖啡店用现金买咖啡,当店员找他零钱时,一个黑人就站在他旁边直接要。(建议大家用信用卡支付)在黑人区里,很多黑人都会出现在咖啡馆/便利店里直接要钱。基本每条街道上都有流浪汉。
有一次我在街角的一个便利店买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我余光扫到窗外有个黑人在盯着我。尽管是白天,我结账之后立马转向便利店里面等了一会儿,直到确定黑人走了才敢出去。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次傍晚,我得和朋友去碰面吃饭。天色已暗,街上几乎没有人,也没有警车停靠在路边,我一个女生独自走在路上本来就有点害怕。接着,我看到不远处有个黑人面朝我走来,于是我立马换到了对面人行道走。才走了不到两步,我又发现了有个黑人流浪汉坐在街边。
于是等路边黑人走远后,我又换回到原来那条街上。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那天我在两条人行道上不停地切换,目的都是避免直接和黑人接触。
芝加哥北部比南部更安全。黑人区基本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部由于是城中心,也是富人区,治安状况好一些。不过到了晚上情况就不一样 ,比如以Willis Tower附近的CBD,晚上基本不会有人在此区域活动,就如同一座鬼城。
总之,我不喜欢芝加哥的环境,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不会再去了。
@劲波
芝加哥十年学习/生活经历
我在芝加哥学习和生活近10年,芝加哥给我印象一直是一所朴素的城市。和纽约的匆忙和冷漠不同,芝加哥中西部文化和当地文化很浓郁,当地人们比较热情。 比如在芝加哥坐地铁,彼此看见都会相视一笑。在这里生活那么久,我从来没被抢过,东西也从没被偷过,黑人区我也常去,也没遇到过任何安全问题。
芝加哥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罪恶之都?还是要从它历史发展说起。
19世纪后期,也就是1880年之后,在工业化浪潮推动下,五大湖地区城市化加快了步伐。工业的发展汇聚各方廉价劳动力,其中以非洲裔黑人为主,所以在当时芝加哥人口增长10倍,制造业就业人数呈井喷状态。
到了20世纪中叶,也就是1940年左右,政府发现移民太多,但他们大部分又买不起房子,于是推行了公屋建设,暂时给穷人们提供一个干净的住所,这样又引了一大批黑人的移民到了芝加哥。
所以这是为什么芝加哥黑人那么多的根本原因,因为工业发展需要,政府建公屋吸引了很多黑人的移民。
那为什么芝加哥的犯罪率这么高呢?
二战结束后,五大湖的工业区面临美国西南部新工业区,以及日本和德国内外竞争。作为老工业区来说,内忧外患。于是在20世纪后期,也就是1970年之后,大量工厂倒闭或搬迁、工人失业飙升、城市人口郊区化进一步突出,为动乱和城市安全问题埋下伏笔。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些廉价的黑人劳动力大部分下岗,地区由于税收的减少导致公众服务减弱,居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相当于从天堂落入地狱,这谁能接受?
有能力的人纷纷到外去谋生,城市就剩下这些不能出走的底层劳动力,于是芝加哥便陷入了缺资金、缺人才、缺发展的恶性循环里。
但这些人也得生活,于是一部分人便加入黑帮,做上了毒品、枪支等高利润的生意、另一部分人便走上偷窃、抢劫的道路。这是为什么芝加哥犯罪率如此高的原因。
里面结构错综复杂,为隐藏毒品和枪支提供良好的空间
那么政府不治理和镇压他们吗?两点原因:财政赤字和数量庞大。
第一点可以简单理解为:政府没钱配备更好的警力,黑帮的武器都比警察好,怎么镇压下来?
第二点,还得得益于当时芝加哥的公屋建设。
当时公屋主要是吸引更多的人才,没想到后患无穷。公屋庞大的空间和复杂的结构,不仅能容纳大量的人口,还便于黑人在内建造各种暗道和机关,便于隐藏毒品与枪支。有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肯定就吸引了越来越多黑人加入其中,这是一点原因。
另一点原因,要说到芝加哥的福利制度。政府规定,单亲妈妈抚养孩子的话才能领取到救济金,而住在公屋里,90%黑人都靠救济金生活。男人去参加黑帮,女性大部分就靠着孩子领取救济金生活。所以大部分女性在这种情况下都愿意生孩子,男人也没有赡养孩子的负担。在这样环境下出生的孩子,男孩继续加入黑帮,女孩继续生育领救济金,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也难怪,在芝加哥一共有120多个帮派阵营。帮派之间的利益斗争,每天都是枪林弹雨。
经济危机、城市凋敝、贫困增加、人口外流,这是芝加哥发展史弥留下的一些病根。
🔥 最新回帖
因为黑人认为亚裔有钱号欺负!就这,某些脑袋进水的,还要把黑命贵和黄命贵捆绑,都不知道是谁在威胁华人的性命。
完全同意,cook的检察官就是个无耻之徒
🛋️ 沙发板凳
不喜欢治安不好的地方
喜欢 没有贫富差距 没有犯罪 不需要汽车 凌晨可以狂街的地方
毒瘤政策,导致很多家庭都因为钱不在一起。
这么恐怖的地方。
日本公主赶紧走 不要待在纽约
她有保安吧
文章里不是写得很清楚吗,芝加哥东部靠海,自然就是东海。
"没有贫富差距 ",
要一样的劳动,一样的创造力,一样的贡献,做到了自然没差距。
Downtown半夜可以随便溜达,北边就更不用说了
租公寓价格downtown>北边>南边
西边远的地方都是工作的人住,但是偶尔去拜访一下前辈们的时候,感觉都是宜居的
然而后来情况越来越坏,不用看新闻,就是走在路上观察一下周围,街边的流浪汉越来越多,看起来无所事事、一群群在街上溜达的teenage越来越多,走在路上的人的表情越来越紧张
所以这张地图里,郑同学出事的海德公园是在芝大的安全范围区里,看来也不是很安全
芝加哥靠地中海就好了!!
地中海是个很温暖的海洋, 比同一维度的地区暖和很多很多倍。
这种情况不叫家庭。单亲妈妈15岁开始,生8个娃分别是8个不同的父亲。而且8个父亲里可能3个在监狱里,剩下2个在帮派枪战中死掉了,2个瘫痪在拿SSI,最后一个酗酒兼吸毒。到她30岁的时候单亲妈妈升级当单亲姥姥,外孙女的爸爸也是单亲妈妈的男朋友,单亲姥姥和自己的大女儿开始争风吃醋。
这个已经是家庭传承,在这种恶性文化里长大的已经不知道父母双全正常工作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芝加哥(和美国其他大城市)现在流行的是持枪劫车,他们最喜欢的各种豪车。而且18岁以下劫车只要不出人命警察基本不管。
人家的意思是多发福利,犯罪分子从轻发落这样的改善
lol
入乡随俗吧。估计学校也跟黑帮打过招呼了。
LOL
大白天去玩还好,晚上在高楼看落日,晚上的路景。他们出名混着吃的爆米花也不错。就和三番一样,在那不需要开车,走路,groupon 找几个 (food, river, city)tour,可以玩三四天
恐怖。
芝加哥是全美国最美的城市
瞎掰什么,这地方你以为这些人是合法持枪的。
哈哈。那个湖特别大,站在岸边跟海感觉差不多。本来挺好的地方。
芝加哥大学学生也是Defund police 运动特来劲的学校之一. google一下"chicago university defund policy":
说的好像别的城市没有枪击案一样
叫天使区如何? 敢问你住哪区?
的的确确应该defund police, 解散校警, 这样天使们在向路人提款的时候就会从容不迫、不会走极端使用枪支, 路人也知道只有配合别无选择, 这样郑同学的悲剧不会再上演了, 多好
一朝回到母系社会
不能同意更多呀!
这个就是个小混混,跟黑道没关系吧!
去过无数次芝加哥 最后一次是18年
年少无知的时候 坐过半夜的地铁 开车穿越过夜深的黑人区 溜达过深夜无人的downdown 去过很多好玩有趣的地方
真是可惜了
有什么问题吗?连个黑人区都不能说。你这种虚伪的左派真的关心过黑人区吗?你去住住?
去南非?
我觉得 去南欧 读大学 比南非也好啊
起码保命
黑人要是能看懂中文,那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新英格兰地区不错吧
大家都住 波士顿吧
波士顿是美国的欧洲啊
这是当年民主党总统 Lyndon Johnson 在1964年开始推行的政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为地破坏正常的家庭结构。
说明校园的安全地带已经萎缩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没发生到他头上的事,就不是事。
靠校园警察维护的安全,是虚假的安全,随时都会因为一个漏洞而不安全。
你是不是很想去黑人区做亲善大使,去慰安么?
一般华人都不会去芝加哥南部,除了芝大的学生和教职工,南部基本没有公司。搜一下芝加哥北边的郊区Winneka, 非常的干净漂亮、祥和宁静。 还有西边的郊区Naperville. 不但治安好,学区也特别好,我记得高中很有名。基本都是白人和亚裔。 两个地方都住过,喜欢芝加哥多一点。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小型城市,不喜欢拥堵喧嚣的大城市
我上次去芝加哥是开会 住downtown算是安全区 走到湖边不过10分钟 也是街两边窜来窜去为了躲certain characters 总计来说芝加哥天气差治安差,差评
波士顿 是美国的人象征吧
可怕,恶性循环。这种只会越来越糟,还有可能变好吗?
太可惜了,芝加哥本来是很好玩的城市,建筑特色在美国算很不错了
问题是天使总时不时就去你们好人区串门啊
我倒是觉得这个中文写手把这几个人都卖了,别以为写中文美国人看不懂,再不懂还有极左abc煽风点火,这文章的写法的确是有大问题,在美国这么公开的说很容易被举报到工作单位
黑人看不懂,有藤校毕业的文科小留给举报啊
没有贫富差距那就不是美国了 纽约不用开车,可以12点过后还在街上溜达(100街以下)
何止不能说黑人,得说非裔美国人,现在得说color(不含东亚裔,倒是包含白墨)
连芝加哥装的检测枪击的sensor都被批评数据会用来增加对color社区的过度执法。这就是典型的掩耳盗铃,以后这些社区最好别上锁,别装门,显得治安不好
But aural privacy is not the main problem with ShotSpotter, it turns out.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very significant civil liberties problems with the technology. First, as the MacArthur Justice Center details, ShotSpotter is deployed overwhelmingly in communities of color, which already disproportionately bear the brunt of a heavy police presence. The police say they pick neighborhoods for deployment based on where the most shootings are, but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at: ShotSpotter false alarms send police on numerous trips (in Chicago, more than 60 times a day) into communities for no reason and on high alert expecting to potentially confront a dangerous situation. Given the already tragic number of shootings of Black people by police, that is a recipe for trouble. Indeed, the Chicago IG’s analysis of Chicago police data found that the “perceived aggregate frequency of ShotSpotter alerts” in some neighborhoods leads officers to engage in more stops and pat downs. The placement of sensors in some neighborhoods but not others means that the police will detect more incidents (real or false) in places where the sensors are located. That can distort gunfire statistics and create a circular statistical justification for over-policing in communities of color.
这地方听起来真的好变态啊
推荐人大都是芝加哥人?
你喜欢的地方,叫做平壤。大家都是一样的工资,住在政府分配的房子里,不需要汽车,凌晨可以到处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