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驻京办也就那样 服务还稀烂 亦沫 发表于 2021-11-14 21:45
北京又给自己立了个大flag。 最近一则新闻中,北京放出狠话——”力争在2025年率先建成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 消息一出,直接被笑上了热搜。 北京还有美食?别闹了。 比别的,北京确实领先,讲庄严有天安门,讲底蕴有故宫,讲好玩有环球影城。 讲美食,北京一向稳坐“美食荒漠”前三甲。 联合国在全球共授予过8座城市“美食之都”称号,4座在中国,分别是成都、顺德、澳门和扬州。 在这场全民干饭人选秀中,压根看不着北京的影儿,想弯道逆袭,不太可能。 北京以压倒性优势拿下“美食荒漠”NO.1 坊间更流行一个传说: “在北京,一块月饼掉在马路上,被汽车碾进路面拿不出来。围观者七嘴八舌献计献策,说那只好再买一根麻花把它撬出来了。” 提个“美食之都”就被奚落至此,北京实惨。 幸而,遍尝南北风味的北京老饕们,不理会这些纷扰,只微微一笑留下句: “说北京无美食,驻京办,吃过了吗您?” 深藏功与名 吃驻京办,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驻京办这个称谓,看起来非常大气。 类似部门自古有之,古代的一些会馆、同乡会、进奏院担当的就是驻京办职能。 至于如今,按官方说法:驻京办,也叫”驻京办事处“,是各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以及特区的驻京机构。 通俗理解,就是”当地政府驻北京的办事机构“,负责发展对外联络、招商引资、公务接待等事务。 从名字到业务,驻京办看起来都十分严肃。 只不过这种观感,如今基本存于字面,须知:现在干饭人眼里的驻京办——卖饭,好吃,大拇指。 从让人敬而远之,到干饭天堂,驻京办是咋做到的? 其实,现在所说的“去驻京办干饭”,大多是指“去驻京办餐厅”,这些餐厅,原本负责给驻京办提供餐饮服务,饭都是做给自家人吃的。 既然受众是自己人,用心是基本。 一来驻京办餐厅是各地在京门面,不能跌份儿;二来家乡人风尘仆仆入京,怎么也得弄点好吃的接风洗尘。 饭菜滋味如何,自己人不用下筷子,定睛一看,鼻子一闻就了然于胸。 于是,本地的食材,本地的厨子,本地的口味,统统安排。一家家驻京办,也就此在北京城美食地图里杀进决赛圈。 首先,口味地道。 顶流宜宾驻京办(宜宾招待所),大众点评驻京办好评榜扛把子。 兔头、猪鼻筋、火爆黄喉、蹄花汤、干煸牛肉丝,小小的店面,排队动辄两小时起步。 超接地气的宜宾招待所/图源@党党的成长日记 招牌宜宾燃面,点火即燃,味道更燃。 芽菜,花生,臊子,裹着鲜亮的红油…据四川食客评价:“燃面里的碎米芽菜,比宜宾当地的一些店还好吃。" 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图源博主@星际萌仔 同样是宜宾传统美食,李庄白肉则讲究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调料香。 肉,要五层肥,五层瘦,肥瘦匀称,无泡少筋,从宜宾精挑细选运到北京。 火候,要时刻紧盯,30分钟时间里,锅内始终维持90度水温,肉才会受热均匀,否则皮粑肉生,菜就毁了。 大厨,要手艺精湛,刀工精绝,切好的肉片长可达20~30公分,宽15~20公分,肥瘦连接紧实,仅1至2毫米厚。 李庄白肉对刀工要求极高/图源@烹艺视频 肉片几可透出人影,却肥瘦相连,不散不掉。 等到终于上桌,夹一片巧妙卷筷子上,往鲜椒酱里一蘸,皮薄,肉嫩,酱鲜,咀嚼时肥而不腻,微辣中带点小清新,巴适的板! 肉要肥而不腻,咀嚼化渣/图源博主@馋人老田 因口味实在好,宜宾驻京办稳坐京城"川味天花板"交椅,还有个”省不如市,市不如县“口诀: 吃驻京办,行政级别越小,菜越地道; 菜单直接写当地地名的菜,水平不会差; 如果还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众饮料,那么恭喜,找到宝了。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个甜_ 地道之余,用心也足。 宜宾驻京办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拿下一分,其他驻京办也迎头赶上。 四川驻京办(以下简称:川办),Title是省,口味与氛围却和宜宾驻京办不分伯仲。 川办有两个。 老川办(贡院蜀楼)在建国门,上过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单,夫妻肺片、担担面和毛血旺都是招牌。 招牌毛血旺/图源博主@仙督 新川办在龙爪树宾馆,门口的路长年在修,里头却是古色古香的园林,别有洞天。 新川办内部景致优美/图源博主@小小嘎的可可爱爱 从北京各处搭公交地铁,驱车赶来的食客们,饱览美景之余,往往会去6号楼点一道辣子鸡。 菜一上桌,通红火辣的焦香扑鼻,那是老四川们熟悉的辣椒经大火烹制后的香气。 图源小红书博主@小小嘎的可可爱爱 鸡丁也不得了,外头酥香脆辣,里头鸡肉水嫩,一份吃完了,”再来一份,打包带走“。 上菜的孃孃都是四川来的,一口地道四川话,氛围感一绝。 图源小红书博主@张大发 都说在北京吃饭,地道的不好吃,好吃的不地道,要再论正宗,就是凤毛麟角了。 驻京办,给了食客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答案。 清甜的海南椰子文昌鸡,包着马蹄的榕城荔枝肉,鲜嫩酥烂的云南竹荪汽锅鸡,精妙绝伦的洛阳牡丹燕菜,人间美味岗巴烤羊排。 西藏驻京办必点菜/图源@大众点评 在驻京办,各种口味激烈碰撞,也交相辉映。 光锅包肉就能找到辽宁派番茄酱甜口、黑龙江派糖醋甜口和内蒙派咸口三种。 三种口味锅包肉,猜猜对应的都是哪个? 新疆菜亦有多种可选。 外观古早的石河子驻京办(准噶尔餐厅):大盘鸡能到北京前三,烤包子里洋葱比肉还鲜; 烤包子/图源小红书博主@prz_elaine 一个人根本吃不完的面包烤羊腿,酥皮裹着嫩肉,烘烤后油脂香气绵长。 面包烤羊腿内有乾坤/图源小红书博主@prz_elaine 小胡同里的乌鲁木齐驻京办(新疆饭庄):羊肉串、手抓饭是热销菜常驻选手,咸口奶茶茶香浓郁,让人欲罢不能。 图源小红书博主@ZHENG1 所谓口味南北派别、甜咸之争,在驻京办不复存在。不论彼此,不争高低,喜爱就成。 遑论驻京办还不止卖饭。 上了桌,有人想回自家吃情感,有人想去别家尝味道。下了桌,心思却是相通的—— 多少带回去点什么。 经营几十年的驻京办深谙此道,花大力气把家乡美食、美酒搬进了北京城,决计不让人空手走。 图源博主@prz_elaine 巴州驻京办的和田玫瑰花馕不得带上点,乌鲁木齐驻京办的大列巴外头难见。 还有贵州驻京办的木姜籽油,陕西驻京办的魔芋、黑木耳,大理驻京办的饵块,南昌驻京办的啤酒鸭,乌鲁木齐驻京办的瓜果…… 听说,川办的饼干都是麻椒味的。 图源博主@南瓜妹妹哎呦喂 广袤祖国大地上的美味,驻京办应有尽有,也给北京美食添了许多颜色。 可,一片土地上有如此美食,还是荒漠么。 驻京办,咋就成了北京美食绿洲 北京之所以背上美食荒漠“恶名”,原因无他,唯三条尔。 其一,北京本地美食,吃不太惯。 “炒肝、焦圈、咸菜丝也算美食?煮豆汁、驴打滚真的能吃?” 其中豆汁凭“一股泔水味”,为“北京就是美食荒漠“说法提供了强有力论据。 老北京豆汁冰美式/图源@你要不要吃果冻阿 其二,有能吃惯的,都吃够了。 规模化的卤煮、炸酱面、铜锅涮肉、北京烤鸭…吃个新鲜还行,过后不提也罢。 其三,好吃的也有,找不到,吃不着。 “北京最好吃的粤菜在哪里?价位多少?” “北京大兴机场,五百块钱,三个小时到广州。” 驻京办则大不同,早有人给把好了关。 1949年,内蒙古率先设立驻京办,当时主要负责上传下达,接待进京老乡,搞得风生水起。 其他省市一看此举可行,也闻风而动,驻京办数量飙升至一万多家。 无序疯长的背后,贪腐、奢靡问题频发,质量参差不齐。 直到2010年,驻京办正式改革,县级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陆续被撤销,省级和经济特区驻京办则保留。 部分违规驻京办曾选择“不挂牌”生存 糟粕被冲刷洗去,杂乱亦散作云烟。 褪去达官显贵觥筹交错之地的外衣,如今,驻京办已是地方在首都展示形象的窗口,美食人均百元可实现。 菜品平价实惠/ 图源小红书博主@多米发来说 它们有的坐落于显眼处,有的深藏在角落。 如极难找的永州驻京办,想一睹芳容,得先穿过一条窄道,然后走进个破旧的院子,再找到大树后面、墙上长满爬山虎的白楼…… 街头苍蝇馆子一般,和装位置优越,装潢富丽的大饭店不能比。 众多湘菜粉忍不住发问:“是不是搞错了?” 怀旧风永州会馆/ 图源博主@雯小鱼 自然没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镇店之宝血鸭和东安鸡懂,驻京办也懂。 食客们来这里,冲的就是这份念想。 口味有章法,每一道菜都代表着家乡美食符号,岂能草率; 特色也有保证,每一缕乡味,北京城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驻京办美食,算北京美食吗 好吃是公认的,算不算得北京美食,要问问食客的意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 外来人口为841.8万人”。 这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北漂人群,是驻京办食客的主力军。 思乡心切的福建人,中秋节找三两好友,到福建驻京办(八闽食府)攒个饭局,此间情景,少不了佛跳墙。 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群英荟萃,文火慢煨,香气咕嘟弥漫,端的是软嫩柔润,浓郁荤香。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佛跳得是墙,吃饭的人念得是家乡。 2021年春节,广西驻京办热闹非凡。 留京的广西贝侬(壮语,意为:兄弟姐妹)们穿上特色服装,唱山歌,抛绣球,跳竹竿舞,聚众嗦粉。 田螺个头感人/图源博主@yayaaalee_ 热腾腾的鸭掌煲软烂入味,掏出螺肉再塞进肉馅炖煮的田螺酿个顶个鲜美,一口嗦去,舌头和灵魂立马回广西老家见老表。 人们讶异气氛为何如此热烈,其实,广西驻京办餐厅叫“那兰酒楼”。 壮语里,“那兰”的意思是:回家。 等待用餐的食客们/图源博主@时间琳雨 如老饕蔡澜所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一种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操着家乡话的厨师和服务员,漂浮在空气中的家乡味,总能熨帖一些愁绪。 话语至此,再问“北京到底算不算美食荒漠”。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至少,在这座"如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的北京城,街头巷尾,还有驻京办美食正扎根生长,等着想家不能回的人,巧妙找到他们心中最触不可及的地方,一击即中。 尤其年关将近,骨子里安土重迁的异乡人,言辞间总在期许点什么。 “我要把你写进山歌唱出来,因为我是浪漫的云南人。” "我要带你晃悠在路上,边走吃热干面,因为我是浪漫的湖北人。" 图源/《你好生活》 无一字提家,却处处都在想家。 那就寻摸着去一趟驻京办吧,看看家乡人,听听家乡话,要一桌家乡菜。 直吃到人心温眼热,再拎着选好的家乡辣酱、腊肉、泡菜、山货满载而归,找回过年时爸妈把后备箱和行李箱塞满的感觉。 ”我短暂地假装回了趟家。“ “那感觉可真好哇。” asfew 发表于 2021-11-14 21:26
搞成纽约那样就是世界美食之都了 普罗旺斯的淡紫 发表于 2021-11-14 22:00
我在北京念大学的时候,bbs上还真流行了一阵驻京办。慕名随厦门室友去吃了厦门驻京办,那可真是太好吃了,简直比我两次肉身去厦门在当地吃到的还好吃。 可是鄙校在北四环外,离驻京办太远,也就吃过这么一次,引以为憾。 annnna 发表于 2021-11-14 22:28
现在特别馋北京炒肝,黏糊糊的加了大肠和猪肝,我在别的地方吃过的都不行,味儿不够。 retiep 发表于 2021-11-14 22:39
回复 18楼工科女生的帖子 我记得是月饼和江米条。先用冰棍棍撬,三根一起撬都断了,最后用江米条一撬就好了 generalB 发表于 2021-11-14 22:53
不是说北京美食吗?驻京办的饭好吃怎么能算北京美食?这逻辑有点迷啊 Banana.Republic 发表于 2021-11-14 21:38
老北京美食离不开老莫-莫斯科餐厅,曾经京城最高大上的地方。 刚解放那会北京又土又旧,中央紧急从上海调了一批服务业进京,像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是原上海调京的,蓝天服装原上海的铺子,还包括理发馆澡堂子。 土共领导将领天南地北,各地驻京招待所那时就有了。 bud 发表于 2021-11-14 22:58
世界不知道,至少纽约的中餐馆放国内可能都得倒闭 kingboo 发表于 2021-11-14 22:24
交大校友吗 ajassmine 发表于 2021-11-14 22:45
回复 36楼frankingcn2的帖子 你父母不是老北京吧,我发现喜欢吃这些的都是三代老北京 generalB 发表于 2021-11-15 00:41
国内餐馆味道好是好,但是极不健康,你也搞不清楚是地沟油还是一滴香,有时候吃出蟑螂来,很多国内的同学年纪轻轻的都得了慢性病,糖尿病、肝炎、三高等等,那绝对是长期不健康饮食吃出来的。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11-14 23:33
炸酱面 烤鸭可以有 七七曲奇 发表于 2021-11-15 00:33
不知道老北京是不是真的喜欢吃 但豆汁绝对是争议性很大的一种北京小吃 yangerchenamu 发表于 2021-11-15 00:55
北京土著表示豆汁炒干儿太难吃了有没有,成天在那儿尬吹,北京美食多了,汇集了全国的好吃的。 frankingcn2 发表于 2021-11-15 00:34
得了吧, 北京所谓的美食都是各地搬过去的,多大脸说自己是美食之都。 所有好处都要集满了,是想召唤神龙吗?kellyqin6 发表于 2021-11-15 10:43
北京土著表示炒肝儿太好吃了,每次回国早上都要去吃。另外还有一种甜品叫酪干儿,焦黄色的,有点像太妃糖粘粘的但是一股奶香味,我吃得停不下来 gina3007 发表于 2021-11-15 10:37
从来也没听北京人说过自己是美食之都,就是家里的味儿,庆丰包子,护国寺小吃,卤煮,双皮奶,炒肝儿,春饼,炸咯吱,糖葫芦,烤鸭…吃不惯说吃不惯,别劲劲儿的说咱没好吃的Mollyso 发表于 2021-11-15 11:14
所谓北京美食都是山东菜,全聚德都是山东人开的 colormdy 发表于 2021-11-15 12:59
豆汁儿冰美式,当场就去世 nxdretes 发表于 2021-11-14 21:34
要是靠驻京办来撑北京美食,那也太打十四亿的脸了吧?因为驻京办别名是“截访办”,它们对最无助的上访者们随意拘押、殴打、摧残,仅止是百姓心目中的恶魔机构。而北京沦落到要恶魔机构组织来撑门面,这也太惨了吧 lemonable 发表于 2021-11-15 07:29
北京又给自己立了个大flag。
最近一则新闻中,北京放出狠话——”力争在2025年率先建成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
消息一出,直接被笑上了热搜。
北京还有美食?别闹了。
比别的,北京确实领先,讲庄严有天安门,讲底蕴有故宫,讲好玩有环球影城。
讲美食,北京一向稳坐“美食荒漠”前三甲。
联合国在全球共授予过8座城市“美食之都”称号,4座在中国,分别是成都、顺德、澳门和扬州。
在这场全民干饭人选秀中,压根看不着北京的影儿,想弯道逆袭,不太可能。
坊间更流行一个传说:
“在北京,一块月饼掉在马路上,被汽车碾进路面拿不出来。围观者七嘴八舌献计献策,说那只好再买一根麻花把它撬出来了。”
提个“美食之都”就被奚落至此,北京实惨。
幸而,遍尝南北风味的北京老饕们,不理会这些纷扰,只微微一笑留下句:
“说北京无美食,驻京办,吃过了吗您?”
深藏功与名
吃驻京办,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驻京办这个称谓,看起来非常大气。
类似部门自古有之,古代的一些会馆、同乡会、进奏院担当的就是驻京办职能。
至于如今,按官方说法:驻京办,也叫”驻京办事处“,是各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以及特区的驻京机构。
通俗理解,就是”当地政府驻北京的办事机构“,负责发展对外联络、招商引资、公务接待等事务。
从名字到业务,驻京办看起来都十分严肃。
只不过这种观感,如今基本存于字面,须知:现在干饭人眼里的驻京办——卖饭,好吃,大拇指。
从让人敬而远之,到干饭天堂,驻京办是咋做到的?
其实,现在所说的“去驻京办干饭”,大多是指“去驻京办餐厅”,这些餐厅,原本负责给驻京办提供餐饮服务,饭都是做给自家人吃的。
既然受众是自己人,用心是基本。
一来驻京办餐厅是各地在京门面,不能跌份儿;二来家乡人风尘仆仆入京,怎么也得弄点好吃的接风洗尘。
饭菜滋味如何,自己人不用下筷子,定睛一看,鼻子一闻就了然于胸。
于是,本地的食材,本地的厨子,本地的口味,统统安排。一家家驻京办,也就此在北京城美食地图里杀进决赛圈。
首先,口味地道。
顶流宜宾驻京办(宜宾招待所),大众点评驻京办好评榜扛把子。
兔头、猪鼻筋、火爆黄喉、蹄花汤、干煸牛肉丝,小小的店面,排队动辄两小时起步。
招牌宜宾燃面,点火即燃,味道更燃。
芽菜,花生,臊子,裹着鲜亮的红油…据四川食客评价:“燃面里的碎米芽菜,比宜宾当地的一些店还好吃。"
同样是宜宾传统美食,李庄白肉则讲究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调料香。
肉,要五层肥,五层瘦,肥瘦匀称,无泡少筋,从宜宾精挑细选运到北京。
火候,要时刻紧盯,30分钟时间里,锅内始终维持90度水温,肉才会受热均匀,否则皮粑肉生,菜就毁了。
大厨,要手艺精湛,刀工精绝,切好的肉片长可达20~30公分,宽15~20公分,肥瘦连接紧实,仅1至2毫米厚。
肉片几可透出人影,却肥瘦相连,不散不掉。
等到终于上桌,夹一片巧妙卷筷子上,往鲜椒酱里一蘸,皮薄,肉嫩,酱鲜,咀嚼时肥而不腻,微辣中带点小清新,巴适的板!
因口味实在好,宜宾驻京办稳坐京城"川味天花板"交椅,还有个”省不如市,市不如县“口诀:
吃驻京办,行政级别越小,菜越地道;
菜单直接写当地地名的菜,水平不会差;
如果还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众饮料,那么恭喜,找到宝了。
地道之余,用心也足。
宜宾驻京办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拿下一分,其他驻京办也迎头赶上。
四川驻京办(以下简称:川办),Title是省,口味与氛围却和宜宾驻京办不分伯仲。
川办有两个。
老川办(贡院蜀楼)在建国门,上过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单,夫妻肺片、担担面和毛血旺都是招牌。
新川办在龙爪树宾馆,门口的路长年在修,里头却是古色古香的园林,别有洞天。
从北京各处搭公交地铁,驱车赶来的食客们,饱览美景之余,往往会去6号楼点一道辣子鸡。
菜一上桌,通红火辣的焦香扑鼻,那是老四川们熟悉的辣椒经大火烹制后的香气。
鸡丁也不得了,外头酥香脆辣,里头鸡肉水嫩,一份吃完了,”再来一份,打包带走“。
上菜的孃孃都是四川来的,一口地道四川话,氛围感一绝。
都说在北京吃饭,地道的不好吃,好吃的不地道,要再论正宗,就是凤毛麟角了。
驻京办,给了食客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答案。
清甜的海南椰子文昌鸡,包着马蹄的榕城荔枝肉,鲜嫩酥烂的云南竹荪汽锅鸡,精妙绝伦的洛阳牡丹燕菜,人间美味岗巴烤羊排。
在驻京办,各种口味激烈碰撞,也交相辉映。
光锅包肉就能找到辽宁派番茄酱甜口、黑龙江派糖醋甜口和内蒙派咸口三种。
新疆菜亦有多种可选。
外观古早的石河子驻京办(准噶尔餐厅):大盘鸡能到北京前三,烤包子里洋葱比肉还鲜;
一个人根本吃不完的面包烤羊腿,酥皮裹着嫩肉,烘烤后油脂香气绵长。
小胡同里的乌鲁木齐驻京办(新疆饭庄):羊肉串、手抓饭是热销菜常驻选手,咸口奶茶茶香浓郁,让人欲罢不能。
所谓口味南北派别、甜咸之争,在驻京办不复存在。不论彼此,不争高低,喜爱就成。
遑论驻京办还不止卖饭。
上了桌,有人想回自家吃情感,有人想去别家尝味道。下了桌,心思却是相通的——
多少带回去点什么。
经营几十年的驻京办深谙此道,花大力气把家乡美食、美酒搬进了北京城,决计不让人空手走。
巴州驻京办的和田玫瑰花馕不得带上点,乌鲁木齐驻京办的大列巴外头难见。
还有贵州驻京办的木姜籽油,陕西驻京办的魔芋、黑木耳,大理驻京办的饵块,南昌驻京办的啤酒鸭,乌鲁木齐驻京办的瓜果……
听说,川办的饼干都是麻椒味的。
广袤祖国大地上的美味,驻京办应有尽有,也给北京美食添了许多颜色。
可,一片土地上有如此美食,还是荒漠么。
驻京办,咋就成了北京美食绿洲
北京之所以背上美食荒漠“恶名”,原因无他,唯三条尔。
其一,北京本地美食,吃不太惯。
“炒肝、焦圈、咸菜丝也算美食?煮豆汁、驴打滚真的能吃?”
其中豆汁凭“一股泔水味”,为“北京就是美食荒漠“说法提供了强有力论据。
老北京豆汁冰美式/图源@你要不要吃果冻阿
其二,有能吃惯的,都吃够了。
规模化的卤煮、炸酱面、铜锅涮肉、北京烤鸭…吃个新鲜还行,过后不提也罢。
其三,好吃的也有,找不到,吃不着。
“北京最好吃的粤菜在哪里?价位多少?”
“北京大兴机场,五百块钱,三个小时到广州。”
驻京办则大不同,早有人给把好了关。
1949年,内蒙古率先设立驻京办,当时主要负责上传下达,接待进京老乡,搞得风生水起。
其他省市一看此举可行,也闻风而动,驻京办数量飙升至一万多家。
无序疯长的背后,贪腐、奢靡问题频发,质量参差不齐。
直到2010年,驻京办正式改革,县级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陆续被撤销,省级和经济特区驻京办则保留。
糟粕被冲刷洗去,杂乱亦散作云烟。
褪去达官显贵觥筹交错之地的外衣,如今,驻京办已是地方在首都展示形象的窗口,美食人均百元可实现。
它们有的坐落于显眼处,有的深藏在角落。
如极难找的永州驻京办,想一睹芳容,得先穿过一条窄道,然后走进个破旧的院子,再找到大树后面、墙上长满爬山虎的白楼……
街头苍蝇馆子一般,和装位置优越,装潢富丽的大饭店不能比。
众多湘菜粉忍不住发问:“是不是搞错了?”
自然没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镇店之宝血鸭和东安鸡懂,驻京办也懂。
食客们来这里,冲的就是这份念想。
口味有章法,每一道菜都代表着家乡美食符号,岂能草率;
特色也有保证,每一缕乡味,北京城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驻京办美食,算北京美食吗
好吃是公认的,算不算得北京美食,要问问食客的意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 外来人口为841.8万人”。
这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北漂人群,是驻京办食客的主力军。
思乡心切的福建人,中秋节找三两好友,到福建驻京办(八闽食府)攒个饭局,此间情景,少不了佛跳墙。
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群英荟萃,文火慢煨,香气咕嘟弥漫,端的是软嫩柔润,浓郁荤香。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佛跳得是墙,吃饭的人念得是家乡。
2021年春节,广西驻京办热闹非凡。
留京的广西贝侬(壮语,意为:兄弟姐妹)们穿上特色服装,唱山歌,抛绣球,跳竹竿舞,聚众嗦粉。
热腾腾的鸭掌煲软烂入味,掏出螺肉再塞进肉馅炖煮的田螺酿个顶个鲜美,一口嗦去,舌头和灵魂立马回广西老家见老表。
人们讶异气氛为何如此热烈,其实,广西驻京办餐厅叫“那兰酒楼”。
壮语里,“那兰”的意思是:回家。
如老饕蔡澜所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一种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操着家乡话的厨师和服务员,漂浮在空气中的家乡味,总能熨帖一些愁绪。
话语至此,再问“北京到底算不算美食荒漠”。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至少,在这座"如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的北京城,街头巷尾,还有驻京办美食正扎根生长,等着想家不能回的人,巧妙找到他们心中最触不可及的地方,一击即中。
尤其年关将近,骨子里安土重迁的异乡人,言辞间总在期许点什么。
“我要把你写进山歌唱出来,因为我是浪漫的云南人。” "我要带你晃悠在路上,边走吃热干面,因为我是浪漫的湖北人。"
无一字提家,却处处都在想家。
那就寻摸着去一趟驻京办吧,看看家乡人,听听家乡话,要一桌家乡菜。
直吃到人心温眼热,再拎着选好的家乡辣酱、腊肉、泡菜、山货满载而归,找回过年时爸妈把后备箱和行李箱塞满的感觉。
”我短暂地假装回了趟家。“
“那感觉可真好哇。”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53Dygz4V_0?showinfo=0
这是当年一段相声, 一块核桃酥掉地上,用江米条撬出来
80,90年代的时候驻京办还是很有优势的
当年我们那个三线厂的驻京办就在甘家口附近一个军区大院里。不挂牌,也没有任何饮食服务,就是提供睡觉的地方。大院那会每天还放露天电影。
世界不知道,至少纽约的中餐馆放国内可能都得倒闭
这是当年一段相声, 一块核桃酥掉地上,用江米条撬出来
--这是马三立的相声
交大校友吗
黏糊糊的是淀粉,可以自己在家做,就是煮大肠味道大点,我家上面一家烙印只能在家挠墙
我记得是月饼和江米条。先用冰棍棍撬,三根一起撬都断了,最后用江米条一撬就好了
可能是自来红吧,我妈就喜欢吃那个,里面都是大冰糖。还有青丝什么的,后来那么多蛋黄和冰皮月饼不爱吃,也就是吃个情怀了
想当年京剧也是徽班进京带去的,久而久之就变京剧了……
莫斯科餐厅(老莫)回去吃了一次,味道完全和当年没法比,估计厨师不是一批了。
怎么可能!纽约餐馆做的国内各种地方风味相当地道,怎么是国内那些地沟油饭馆可以比的!
北大
纽约那么多各国美食谁还要吃中餐啊?
你父母不是老北京吧,我发现喜欢吃这些的都是三代老北京
谁拉着看完了?我就想问问,哪三个字?急死了!谢谢!
并没有。。 豆腐脑和糖油饼可以,豆汁还是算了吧
我喜欢吃烧卖,驴打滚,豌豆黄,卤煮,羊杂汤,烤鸭,炸酱面,涮羊肉,爆肚
不知道老北京是不是真的喜欢吃 但豆汁绝对是争议性很大的一种北京小吃
老莫过时了,前几年流行基辅餐厅,有乌克兰演员唱歌跳舞
高油高糖高频,这个吃法能够健康就奇怪了。
烤鸭这种玩意,居然也算美食。
听说就是馊了的豆浆?
北京土著表示炒肝儿太好吃了,每次回国早上都要去吃。另外还有一种甜品叫酪干儿,焦黄色的,有点像太妃糖粘粘的但是一股奶香味,我吃得停不下来
北京土著表示喜欢吃炒肝。豆汁确实受不了,闻到那种臭味根本不感喝。
尽量去 武汉 南京旅游
武汉的鱼肉。鸭肉多
还好
从来不去
实在在中国旅游
只去 江淮地区
我也特别爱,好多蒜泥里面
刚好说明,北京确实无美食,得靠地方来支持😂😂
三元梅园的酪干,太好吃了,我前几年回去碰到也要买
就是,没有人说过北京是美食之都吧。作为二代北京人,真的吃不了豆汁和炒肝和卤煮。但是爱吃很多小吃,炸酱面,烤鸭,糖葫芦,还有三禾稻香村的一些点心。
你在LF吃得咋样?
差不多。北京没啥像样的本地的菜肴,除去点心/小吃/酱菜这类以外,上得来台面的好吃的东西基本都是外来的。 所谓宫廷菜,也全是外地的好吃的。
一个豆汁儿,一个折耳根(当然这个不是北京的),是我永远都无法get到的 “美食”
好好一个美食帖也能拐带这些私货,真心无聊啊你们。更何况驻京办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
这些人没事扯政治的,一看就不了解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