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爱,善待,慈悲维度层次的不同 我们人类对于低维度(动物,堕落者,罪犯,违法乱纪)的爱,称之为善待或者“慈悲”。不能够与对于高维度上帝,主神的爱,或者对于相同维度 邻舍的爱。混为一谈,用相同的力度,资源和身心。 善待或者“慈悲”的目的是“拯救”,提供必要的“帮助”(dogood)。例如:对于吸毒者,非法移民,难民的爱。其目的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例如“戒毒”。 现在西方文明社会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白左,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大爱”,表现对于动物倾心的“大爱”,对于罪犯,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暴徒,吸毒者,同性恋,堕落者的“大爱”。他们普遍争先恐后的把“全身心,资源”为低维度生命倾心与付出?!现在出现问题了!!善待,慈悲和全身心爱是有区别的,不能够混为一谈。 《路加福音》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你们要慈悲,象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这里《圣经》看起来出现一个矛盾与悖论。很多基督徒学习这一段可能对于大爱的理解出现“问题”与“偏差”!“要爱罪犯,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你们要慈悲,象你们的父慈悲一样。”必须要完全正确地理解这一段,像象你们的父慈悲一样。我们看一看天父是怎么样爱神的仇敌,撒旦呢?我们的父对于撒旦慈悲了没有?当然一样是慈悲的。上帝最大的慈悲就是“拯救”这就是善待他们!!而不是等同于“纵容与包庇”提供资源和保护让他们继续堕落与犯罪。我们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不是为了报恩),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知道他们是作恶的,同时实施必要的“拯救”,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恶”才是首先重要的。并且在他们有认识的基础上提供“资源”与“付出”。但是,绝对不是以“有罪”为“无罪”,而且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鼓励继续犯罪,堕落(这不是天父的爱,也不是慈悲)!我们的天父爱的目的是“拯救”,而绝对不是鼓励犯罪!借给人不指望偿还,并不等同于“鼓励”他们无底线的,无条件的“继续借”。我们理解圣经不能走极端。付出,借给人的目的不指望偿还,而是为了“拯救”和“防止”恶性循环。我们对于自己的付出,借给人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观察后果,尊重事实和客观。 而不是简单的“为了付出,借给人不指望偿还”的行为而为之!如果是这样理解《圣经》?这就是教条主义!《诗篇》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如果是连续不断地为恶人,罪犯付出,借给恶人不指望偿还?难道不是从了恶人的计谋,站了罪人的道路吗?与恶人罪犯同流合污吗?难道《圣经》不是自相矛盾的吗?所以,我们阅读圣经一定要思考,思辨认真理解造物主的真实“意图和目的”,绝对不能够教条,断章取义,照本宣科,就像法利赛人,撒都该人那样照本宣科理解“安息日”那样。 《马太福音》12.10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有人问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他抓住拉上来呢?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于是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对于摩西五经的理解就是“教条主义”。今天的很多西方白左,也是当年的法利赛人,对于福音书的理解成为了“教条主义”。 我们理解法律和福音书,都应该知道《圣经》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理解圣经必须理解“神”的真理的“宗旨,和逻辑”。要学习演绎,推理,推论!有问题要思考,要问,要提升认知的维度,不能够固执己见,教条化。 例如:对待科学一样,用科学精神!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相对时空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我们知道与牛顿的绝对时空存在矛盾。我们就必须在接受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实证的基础上,统一牛顿与爱因斯坦方程,扩展我们的认知。 耶稣讲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我们首先要接受祂的逻辑,并且演绎下去。如果然后呢?然后就有可能两种情况:仇敌与恶人悔改了,仇敌成为朋友,恶人成为了好人(这是一般性大多数,理想状况)。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恶人的计谋,罪人的道路),仇敌不断发展壮大,恶人得到好处,继续做恶,而且得寸进尺?如果遭遇这种,我们就应该问一问耶稣基督?祷告问天父?看看天父会指示我们怎么办?还是我们自己行为(和理解)在那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不能够固执己见(执我)!显然,圣经不会让我们鼓励,包庇与纵容“罪犯”与“恶人”以“有罪”为“无罪”。并且形成恶性循环!让善良与正义的一方身陷囹圄(被道德绑架,被利用)。 相反《圣经》教导,马太福音 - 第 22章 第 37 节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邻舍)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我们人类应该把这些爱的资源,爱心的力度与天平?在神,邻舍,罪犯,仇敌,恶人和动物之间,做合理的资源,用心分配。 显然,上帝从来就没有教导,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仇敌,爱罪犯,爱非法移民,爱动物!上帝只是要求人类善待他们。严格地讲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称之为慈悲,而不能够称之为“爱”。善待他们,不等同于尽心爱他们。这些概念不能够混为一谈。 如果我们是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仇敌,爱罪犯,爱非法移民,爱动物!那就是堕落,是犯罪,是同流合污。而且,善待他们的“分界线”在于“拯救”,而绝对不是纵容,包庇。 大爱并不是等同于把爱与慈悲,善待等同,混为一谈,或者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