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蒋介石葬礼当天,在盖棺的一刹那,脸色苍白的宋美龄忍不住哭了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1月11日 0点0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J
Jackly
3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聊到中国近现代史,独裁者蒋介石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人物。他通过流氓特务手腕,加上无以复加的阴谋权术,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混战的中国。这个代表江浙财阀的独夫民贼,还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
这样一位女人眼中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无疑是情场得意、纵横千里。而事实上的确如此,蒋介石有过三次婚姻,除了三个名义上的夫人外还有小妾,而其中最为知名,且陪伴时间最长的,却是活了106岁的宋美龄。
这位出身优渥的富家小姐自视甚高,对于自己二姐宋庆龄嫁给国父孙中山是心存攀比,对于权利的敏感和对权欲的极度需求,让她自觉不自觉地把目光锁定在最高权力人物身上。因此,走上“政治联姻”,基本上是宋美龄给自己定下的人生基调。而这场联姻的对象,不管是谁,都是她宋美龄需要拿下的山头,不管他是蒋介石或是宋介石或任何的其它一个坐在那个位置的什么人。
而非蒋介石不嫁的宋美龄,与非宋美龄不娶的蒋介石,甚至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各有所求、各取所需,其本质上以一场以政治为媒的肮脏交易。蒋介石死后,合棺的瞬间,宋美龄痛哭失声,这其中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又暗含了宋美龄这一权欲熏心女人的多少心思?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宋美龄为什么会哭?懂得做秀,深喑政治的宋美龄,对外展现的形象一直是一个政治动物做出的最为标准的做派。
作为一个十一度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著名女性(政治人物),国际上对她这一形象定位基本上是正面的。时代周刊1943年3月1日以宋美龄作为单独的封面人物,并配以评价:“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
把宋美龄和中国拔到了同一高度,这是《时代》杂志对宋美龄与中国的评价,也是代表了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价值体系对宋美龄与中国的评价,这是宋美龄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而她的形象嫁接在坚忍不拔的中国形象上,也是宋美龄这个政治女性梦寐以求的形象展示。
可这样一位自认为能代表中国形象,自己也特别注意自身外在形象、控制自我情绪的外交人物,为何在丈夫病重乃至死亡期间都刻意保持形象,而在老蒋合上棺材那一刻,全盘崩溃,痛哭失声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不仅失去了君权在握的枕边人,更是失去了这个男人身上所附着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属性。
著名作家冰心曾在《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中评价宋美龄:她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而就这样一位冰心所言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的蒋夫人,却是明显的具有两面作派的表演大师。有这样一个场景经典的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宋美龄曾在一个外交场合打了外交官耳光,并尖声吼叫:我就是“中华民国”!这个声音一直响彻天宇,这是何等的官威淫威啊,这又是多么反讽的场面啊!
这并不是宋美龄的一次临时发作,而是她一贯的权欲思想和个人政治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她作为一个极权政治人物所抱持的家长制理念所作出的拙劣表演。
宋美龄在自己所写的《我的宗教观》一文中,明确而又直白地宣告了自己对政治的热爱,对政治的抱负。她说:“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望为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
这并非只是一个普通妇女在自己热爱的宗教面前坦露心迹。而渴望为国做事的冠冕堂皇的话虽然说得很好听,,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那些花花肠子。
事实上,纵观宋美龄的一生,可以发现她确实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动物,可以毫不犹豫地为权欲和政治牺牲一切,包括观念、思想、爱情等等。宋美龄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观念随着形势的变化随时随地而变,跟随蒋介石一起对共产党刻骨仇恨,支持蒋介石镇压共产党和广大人民。
而西安事变后,她又可以改变观念,做到联共抗日,抗战胜利后,她又可以抛弃原有观念,开始要肃清共匪。她就像一条政治变色龙,随时改变自己的颜色。
宋美龄与蒋介石自1927年12月1日结婚以来,自觉奉行国就是家,家也是国的理念,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君不见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有三个是与宋美龄有直接关系。
抗日战争中,为了不成为亡国夫妻,协助老公维持独裁统治,宋美龄真正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尤其是又亲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摇旗呐喊,争取外援,可谓是为了权利、为了政治不遗余力。这样一个有着强烈政治抱负和政治权欲的女人,生死对她而言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但是如果政治生命没有了,那对她而言,打击就更是致命的。
因此,她的政治寄托人蒋介石最终离开,表明了她最终也必将离开政治舞台的中心。
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对于一个长期活跃的舞台明星而言,意味着大幕即将落下,自己要将要退场,这种凄凉非一般没有沾染政治的人所能体会。
情绪到了一定的程度,终于绷不住泪流满面了。
而这一切,或许就是蒋介石盖棺那一刹那,脸色苍白的宋美龄忍不住哭了的根本原因,她的一生政治欲望,已然随着蒋介石的死亡彻底消散,不留任何回旋余地。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刊发了一条当代中国新闻史上有名的短新闻:“蒋介石死了”。而毛泽东在得知人生最大的对头蒋介石死了后,半天无语,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两天后,才独自一人静坐半夜,修改了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最后两句,即把“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
对台湾宝岛回归大陆的事情给蒋介石打了个保票,即不用挂念,不须再管,放心的去吧,我们自会解决吧。而蒋介石死后,作为蒋宋一体的宋美龄,继承蒋介石的政治遗嘱,想要继续蒋家王朝的王图霸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美龄为什么到最后才哭?
实际上,从1922年蒋介石认识宋美龄以来,这个风流成性、又大权在握的青帮流氓就开始了对宋美龄的追求。蒋介石看上的不仅是宋美龄的美貌与才华,更看重她的富贵家世和海外背景。而宋美龄看上的蒋介石不仅是眼前的权力,还有他成为全党全国领袖背后的一切可能。
对于宋美龄与有妇之夫蒋介石的交往,宋家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二姐宋庆龄等极力反对,而大姐宋霭龄却极力赞成——只有大姐看出了宋美龄身上的政治权欲和抱负。
J
Jackly
3 年多
2 楼
在大姐的促成下,宋美龄一头扎进了蒋介石的怀抱,尤其是他们一道外出同游,让宋美龄再次加深了对蒋介石的感觉,于是,在宋家人多数反对的情况下,宋美龄发出了非蒋不嫁的誓言。只能说,宋美龄对于权欲的渴望究竟到了何等的程度。当时蒋介石已有妻妾在旁,关于他青帮流氓、吃喝嫖赌抽的形象外溢的情况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富二代小姐,能不顾世俗流言,立下此等誓言,确实可以从中看到宋美龄身上不同于常人的权力诉求。
蒋介石的回报也来得很快,蒋介石作为一个军阀头子,马上也立下了非宋美龄不娶的誓言。虽然明里暗里大家都对他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颠峰暗自鄙视,却一边又艳羡他攀上孙中山这座大山,成为孙总理的连襟这一事实。
而不管如何,迎娶宋美龄,却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成功的投资。而嫁给蒋介石,也是宋美龄一生中以自己为赌注的最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政治,仅从两人婚后的生活来看,两人至少给外面的印象是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蒋介石和他的偶像曾国藩一样,喜欢记日记,这也成为研究蒋介石政治、军事、特务活动的最好记录,也成为蒋介石性格、生活和婚姻的最好观察镜像。而在他的日记中,蒋介石曾这样表达对宋美龄的感情:“依恋之情出于天性,吾惟于爱妻,人见之也。”
蒋介石的日记是给人看的,这对比表演系出身的演员还会演的政治人物,不断地上演各种表演真人秀。
蒋介石大肆铺张,花巨资为宋美龄举行了两次浩大的婚礼,一次中式,一次西式。这也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自己从此和江浙财团完成了生死捆绑,而宋美龄也通过这个仪式成了不可撼动的第一夫人。
蒋介石前半生风流成性,吃喝嫖赌抽,而迎娶宋美龄后不仅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连性情也有所变化,发誓要做一个克已复礼的人物。从此不再抽烟喝酒,也不再赌博。
而宋美龄则烟瘾极大,甚至在白宫做客时,忍不住都要吸上两口,而蒋介石却不得不容她敬她。客观上讲,这不仅是因为蒋介石对宋美龄的倚重,更重要的是宋美龄代表的江浙财阀,以及其身后最为重要的英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蒋介石在弥留之际,拉住儿子蒋经国的手,要蒋经国替自己好好照顾宋美龄,要儿子把宋美龄当成自己的母亲。蒋经国当着蒋介石的面郑重表态,“要谨遵父命,过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而当蒋介石真正闭眼后,在追悼会上,蒋经国又当众宣布,等到光复大陆后,要把父亲蒋介石的灵柩运回浙江奉化,与其亲生母亲毛福梅合葬一处。
宋美龄当即明白,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在这个和自己年龄差不了多少的“儿子”身上有母亲的感觉和情分,自己的身后事永远都要靠自己了。想到这些生前种种,日后种种,她焉有不哭之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哭了后怎么办?
于是,蒋介石葬礼后不久,宋美龄移居美国,直到最后逝世于美国。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政治意识和权欲的政治人物,宋美龄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台湾,最后宁愿客死他国?因为台湾是一个她不愿意再踏入的伤心地,大陆则是一个她心有歉意的地方。
蒋介石死后,隆重召开的追悼会因为宋美龄推迟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宋美龄干什么去了?几十年后,宋美龄在自己的书中进行了揭秘。原来,宋美龄是去找张学良去了,她希望张学良能作为老朋友去参加她老公蒋介石的追悼会,也算是给老公一个面子,也算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犯下的错误的一种宽容与谅解。
宋美龄本意是替死后的蒋介石了却一桩桩陈年旧案。
这位当年因为宋美龄打下包票可保安全的张少帅,在蒋介石报复性的软禁中度过几十年囚徒生活。而实际上,张学良对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背信弃义岂能无恨。这位已经古稀的活死人对仍然对自己失去自由的几十年恩怨情仇难以释怀,最终张学良没有参加蒋介石的葬礼。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对宋美龄的极端失望。
而此外,宋美龄自己还有什么未了心愿呢?自从与蒋介石一起经历一次惊险的刺杀后,怀有身孕的宋美龄流产,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再也不能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了,这对极具野心的宋美龄来说,可谓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虽然蒋介石一再安慰,但这只能勉强在表面上宽慰宋美龄。
宋美龄内心明白,从此蒋家王朝的继承大位者都将与自己无关,自己的荣辱都只能与蒋介石一人系为一身。
而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的行为举止很快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么留给宋美龄关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然而,岁月不断地给予她重击,时间不断地给予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离别场景。
1988年,对自己里外有别的“儿子”蒋经国去世,1989年长孙蒋孝文去世,1991年,孙子蒋孝武去世。蒋氏一族在台湾政坛基本谢幕。
1996年,孙子蒋孝勇病世,1997年,“儿子”蒋纬国病逝,从此蒋家进入一个后继无人的衰败期,宋美龄的心情同样衰败如此。
1992年,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去世,1994年,外甥女孔令伟去世。随着亲人不断离去,古旧日渐稀疏,宋美龄慢慢进入一种平淡和清凉的暮年生活。
公元2003年10月24日,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安然去世,享年106岁。这个女人因其独特的家族背景与出身,与当时中国最大的独裁者蒋介石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联姻,借此渠道达成了女性对于自身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后来,随着蒋介石的离世,她的政治野望,最终成为无望,她在蒋介石盖棺那一刹那,内心的苦楚,唯有她自己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品尝。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这样一位女人眼中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无疑是情场得意、纵横千里。而事实上的确如此,蒋介石有过三次婚姻,除了三个名义上的夫人外还有小妾,而其中最为知名,且陪伴时间最长的,却是活了106岁的宋美龄。
这位出身优渥的富家小姐自视甚高,对于自己二姐宋庆龄嫁给国父孙中山是心存攀比,对于权利的敏感和对权欲的极度需求,让她自觉不自觉地把目光锁定在最高权力人物身上。因此,走上“政治联姻”,基本上是宋美龄给自己定下的人生基调。而这场联姻的对象,不管是谁,都是她宋美龄需要拿下的山头,不管他是蒋介石或是宋介石或任何的其它一个坐在那个位置的什么人。
而非蒋介石不嫁的宋美龄,与非宋美龄不娶的蒋介石,甚至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各有所求、各取所需,其本质上以一场以政治为媒的肮脏交易。蒋介石死后,合棺的瞬间,宋美龄痛哭失声,这其中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又暗含了宋美龄这一权欲熏心女人的多少心思?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宋美龄为什么会哭?懂得做秀,深喑政治的宋美龄,对外展现的形象一直是一个政治动物做出的最为标准的做派。
作为一个十一度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著名女性(政治人物),国际上对她这一形象定位基本上是正面的。时代周刊1943年3月1日以宋美龄作为单独的封面人物,并配以评价:“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
把宋美龄和中国拔到了同一高度,这是《时代》杂志对宋美龄与中国的评价,也是代表了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价值体系对宋美龄与中国的评价,这是宋美龄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而她的形象嫁接在坚忍不拔的中国形象上,也是宋美龄这个政治女性梦寐以求的形象展示。
可这样一位自认为能代表中国形象,自己也特别注意自身外在形象、控制自我情绪的外交人物,为何在丈夫病重乃至死亡期间都刻意保持形象,而在老蒋合上棺材那一刻,全盘崩溃,痛哭失声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不仅失去了君权在握的枕边人,更是失去了这个男人身上所附着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属性。
著名作家冰心曾在《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中评价宋美龄:她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而就这样一位冰心所言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的蒋夫人,却是明显的具有两面作派的表演大师。有这样一个场景经典的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宋美龄曾在一个外交场合打了外交官耳光,并尖声吼叫:我就是“中华民国”!这个声音一直响彻天宇,这是何等的官威淫威啊,这又是多么反讽的场面啊!
这并不是宋美龄的一次临时发作,而是她一贯的权欲思想和个人政治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她作为一个极权政治人物所抱持的家长制理念所作出的拙劣表演。
宋美龄在自己所写的《我的宗教观》一文中,明确而又直白地宣告了自己对政治的热爱,对政治的抱负。她说:“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望为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
这并非只是一个普通妇女在自己热爱的宗教面前坦露心迹。而渴望为国做事的冠冕堂皇的话虽然说得很好听,,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那些花花肠子。
事实上,纵观宋美龄的一生,可以发现她确实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动物,可以毫不犹豫地为权欲和政治牺牲一切,包括观念、思想、爱情等等。宋美龄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观念随着形势的变化随时随地而变,跟随蒋介石一起对共产党刻骨仇恨,支持蒋介石镇压共产党和广大人民。
而西安事变后,她又可以改变观念,做到联共抗日,抗战胜利后,她又可以抛弃原有观念,开始要肃清共匪。她就像一条政治变色龙,随时改变自己的颜色。
宋美龄与蒋介石自1927年12月1日结婚以来,自觉奉行国就是家,家也是国的理念,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君不见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有三个是与宋美龄有直接关系。
抗日战争中,为了不成为亡国夫妻,协助老公维持独裁统治,宋美龄真正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尤其是又亲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摇旗呐喊,争取外援,可谓是为了权利、为了政治不遗余力。这样一个有着强烈政治抱负和政治权欲的女人,生死对她而言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但是如果政治生命没有了,那对她而言,打击就更是致命的。
因此,她的政治寄托人蒋介石最终离开,表明了她最终也必将离开政治舞台的中心。
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对于一个长期活跃的舞台明星而言,意味着大幕即将落下,自己要将要退场,这种凄凉非一般没有沾染政治的人所能体会。
情绪到了一定的程度,终于绷不住泪流满面了。
而这一切,或许就是蒋介石盖棺那一刹那,脸色苍白的宋美龄忍不住哭了的根本原因,她的一生政治欲望,已然随着蒋介石的死亡彻底消散,不留任何回旋余地。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刊发了一条当代中国新闻史上有名的短新闻:“蒋介石死了”。而毛泽东在得知人生最大的对头蒋介石死了后,半天无语,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两天后,才独自一人静坐半夜,修改了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最后两句,即把“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
对台湾宝岛回归大陆的事情给蒋介石打了个保票,即不用挂念,不须再管,放心的去吧,我们自会解决吧。而蒋介石死后,作为蒋宋一体的宋美龄,继承蒋介石的政治遗嘱,想要继续蒋家王朝的王图霸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美龄为什么到最后才哭?
实际上,从1922年蒋介石认识宋美龄以来,这个风流成性、又大权在握的青帮流氓就开始了对宋美龄的追求。蒋介石看上的不仅是宋美龄的美貌与才华,更看重她的富贵家世和海外背景。而宋美龄看上的蒋介石不仅是眼前的权力,还有他成为全党全国领袖背后的一切可能。
对于宋美龄与有妇之夫蒋介石的交往,宋家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二姐宋庆龄等极力反对,而大姐宋霭龄却极力赞成——只有大姐看出了宋美龄身上的政治权欲和抱负。
蒋介石的回报也来得很快,蒋介石作为一个军阀头子,马上也立下了非宋美龄不娶的誓言。虽然明里暗里大家都对他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颠峰暗自鄙视,却一边又艳羡他攀上孙中山这座大山,成为孙总理的连襟这一事实。
而不管如何,迎娶宋美龄,却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成功的投资。而嫁给蒋介石,也是宋美龄一生中以自己为赌注的最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政治,仅从两人婚后的生活来看,两人至少给外面的印象是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蒋介石和他的偶像曾国藩一样,喜欢记日记,这也成为研究蒋介石政治、军事、特务活动的最好记录,也成为蒋介石性格、生活和婚姻的最好观察镜像。而在他的日记中,蒋介石曾这样表达对宋美龄的感情:“依恋之情出于天性,吾惟于爱妻,人见之也。”
蒋介石的日记是给人看的,这对比表演系出身的演员还会演的政治人物,不断地上演各种表演真人秀。
蒋介石大肆铺张,花巨资为宋美龄举行了两次浩大的婚礼,一次中式,一次西式。这也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自己从此和江浙财团完成了生死捆绑,而宋美龄也通过这个仪式成了不可撼动的第一夫人。
蒋介石前半生风流成性,吃喝嫖赌抽,而迎娶宋美龄后不仅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连性情也有所变化,发誓要做一个克已复礼的人物。从此不再抽烟喝酒,也不再赌博。
而宋美龄则烟瘾极大,甚至在白宫做客时,忍不住都要吸上两口,而蒋介石却不得不容她敬她。客观上讲,这不仅是因为蒋介石对宋美龄的倚重,更重要的是宋美龄代表的江浙财阀,以及其身后最为重要的英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蒋介石在弥留之际,拉住儿子蒋经国的手,要蒋经国替自己好好照顾宋美龄,要儿子把宋美龄当成自己的母亲。蒋经国当着蒋介石的面郑重表态,“要谨遵父命,过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而当蒋介石真正闭眼后,在追悼会上,蒋经国又当众宣布,等到光复大陆后,要把父亲蒋介石的灵柩运回浙江奉化,与其亲生母亲毛福梅合葬一处。
宋美龄当即明白,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在这个和自己年龄差不了多少的“儿子”身上有母亲的感觉和情分,自己的身后事永远都要靠自己了。想到这些生前种种,日后种种,她焉有不哭之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哭了后怎么办?
于是,蒋介石葬礼后不久,宋美龄移居美国,直到最后逝世于美国。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政治意识和权欲的政治人物,宋美龄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台湾,最后宁愿客死他国?因为台湾是一个她不愿意再踏入的伤心地,大陆则是一个她心有歉意的地方。
蒋介石死后,隆重召开的追悼会因为宋美龄推迟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宋美龄干什么去了?几十年后,宋美龄在自己的书中进行了揭秘。原来,宋美龄是去找张学良去了,她希望张学良能作为老朋友去参加她老公蒋介石的追悼会,也算是给老公一个面子,也算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犯下的错误的一种宽容与谅解。
宋美龄本意是替死后的蒋介石了却一桩桩陈年旧案。
这位当年因为宋美龄打下包票可保安全的张少帅,在蒋介石报复性的软禁中度过几十年囚徒生活。而实际上,张学良对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背信弃义岂能无恨。这位已经古稀的活死人对仍然对自己失去自由的几十年恩怨情仇难以释怀,最终张学良没有参加蒋介石的葬礼。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对宋美龄的极端失望。
而此外,宋美龄自己还有什么未了心愿呢?自从与蒋介石一起经历一次惊险的刺杀后,怀有身孕的宋美龄流产,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再也不能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了,这对极具野心的宋美龄来说,可谓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虽然蒋介石一再安慰,但这只能勉强在表面上宽慰宋美龄。
宋美龄内心明白,从此蒋家王朝的继承大位者都将与自己无关,自己的荣辱都只能与蒋介石一人系为一身。
而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的行为举止很快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么留给宋美龄关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然而,岁月不断地给予她重击,时间不断地给予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离别场景。
1988年,对自己里外有别的“儿子”蒋经国去世,1989年长孙蒋孝文去世,1991年,孙子蒋孝武去世。蒋氏一族在台湾政坛基本谢幕。
1996年,孙子蒋孝勇病世,1997年,“儿子”蒋纬国病逝,从此蒋家进入一个后继无人的衰败期,宋美龄的心情同样衰败如此。
1992年,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去世,1994年,外甥女孔令伟去世。随着亲人不断离去,古旧日渐稀疏,宋美龄慢慢进入一种平淡和清凉的暮年生活。
公元2003年10月24日,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安然去世,享年106岁。这个女人因其独特的家族背景与出身,与当时中国最大的独裁者蒋介石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联姻,借此渠道达成了女性对于自身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后来,随着蒋介石的离世,她的政治野望,最终成为无望,她在蒋介石盖棺那一刹那,内心的苦楚,唯有她自己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