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科技企业创始人为什么扎堆在盛年退休?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1月9日 23点49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amaya
3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IT相关产业中,企业创始人似乎有在盛年退休的传统。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55岁的盛年宣布退休,而拼多多的黄峥则是在40岁时宣布退休。这一记录如今被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刷新。近日,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已正式接任字节跳动CEO,全面负责该公司的整体发展,张一鸣成功“退居二线”。而张一鸣今年年仅37岁。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IT相关产业中,企业创始人似乎都会比其他行业的创始人更早地选择“退休”。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也是在40多岁的盛年选择退出微软的管理层。那么,在IT相关产业中,企业创始人为什么往往会在盛年选择退休呢?
第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IT相关产业的营运模式和管理思维处于急剧变化中,业务流程更新升级的周期既快又短,需要不断补充新动能,开拓新思维。而创始人选择适时退休,让更熟悉业务前沿的年轻人上位,将为处于这些产业的企业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保持头部位置提供了契机。
作为一个简单对照,证券基金投资行业的创始人所做的也许只是在一些业绩尚可的股票中进行资产组合管理,“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创始人在分散风险和投资回报实现上反而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也许是巴菲特和芒格这两个年逾9旬的老人,依然频频出现在伯克希尔这家以投资为主业的企业每年5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回答股东问题背后的原因。
而在IT相关产业,特别是与消费者密切接触的电商行业,互联网技术无限扩大的消费者边界和不断降低的进入门槛吸引了无数的潜在竞争者。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和口味,和来自同行激励的甚至以简单模仿式的竞争,如果没有全新和独特的业务发展理念和流程,很难长期保持行业龙头地位。马云的经营理念“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已经为阿里打开了企业间电子商务B2B这一全新领域,而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提供了便捷途径,使得电商业务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但在电商中,很快出现了京东,随后更是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拼多多。而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则出现了与日常社交网络密切相关的微信支付。
为了迎合消费者变化的诉求和应对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阿里从2009年起开始打造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我们知道,美国感恩节购物节是基于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形成的特殊节日。而阿里把最早只是由于看上去像两根筷子而被称为“光棍”节的11月11日“后天人为”地打造成目前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在双十一当日,淘宝每年的瞬间交易量记录不断被刷新,几分钟的交易量甚至超过一些大银行一个月的流水。而对于双十一网购狂欢成为很多人一年中像春节、中秋一样十分享受的传统节日这件事,马云的继承者现任阿里巴巴董事长的张勇先生功不可没。
事实上,贴近市场和消费者的IT相关产业从来不缺新的题材,新的元素和新的故事,竞争异常激烈,内卷程度之高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最近让我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的是,扎克伯格最近抛弃了已经用了17年,为他积累了大量人脉,品牌价值巨大的Facebook,将其改名为Meta(元宇宙)。IT相关产业内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方面使IT相关产业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独角兽企业诞生最多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产业的企业创始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让新人脱颖而出来承接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于是,很多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虽然人的自然年龄仍处在壮年,但却依然选择了退休。
第二,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快速发展,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细致,雇佣的员工越来越庞大,需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训练和丰富职业历练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帮助企业规范和梳理,使企业步入正轨,行稳致远。
在早期创业阶段,企业创始人重点关注的似乎只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如何通过研发和创新形成一个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模式;其二是如何在起步阶段能够说服风险投资基金,获得业务模式开展所需的外部资金支持。为了使这两项工作顺利开展,创始人不得不动用各种潜在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资源。但随着企业赢得消费者和客户市场初步认同后,这些曾经给他们带来帮助的社会联系逐渐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障碍。而奈于人情世故,创始人并不好出面来加以整顿和规范。如果由新人来推动业务流程的规范显然遭遇的阻力会小很多。这成为在IT相关产业,一些企业创始人选择通过退休为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营运释放空间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毋庸讳言的是,在中国IT相关产业中出现的企业创始人退休年轻化趋势一定程度还与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有关。
包括阿里和腾讯在内的很多IT相关企业曾经是资本市场存在的受益者,这些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都无一例外曾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助力。然而,资本市场的另一面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无一例外地都会体现在股价的波动中,由此对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乃至该企业生产和经营产生连锁反应。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相关政策出台在资本市场可能引起的负面反应,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一段时期以来,为了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和化解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教育等领域的矛盾,中国出台了很多监管政策。客观而言,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事后处罚的考量大于事前疏导的考量,短期应急的考量大于长期规范的考量。我把他称为“事后应急式监管”。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这些IT相关企业原来已经形成的稳定预期,使这些原本按照原有轨道稳步发展的IT企业有慌不择路的感觉。我们看到,这些当年资本市场的受益者们如今也深受资本市场另一面的影响:早年估值排名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随着股价一路下跌,甚至腰折,如今已全部跌出前十。
我理解,这一政策变化带来的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加速了一些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由于前面提及的两方面原因已经或正在规划的“退休进程”。作为北大的校友和我早年英语学习的老师,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是我十分尊重的企业家之一。一个当着学生的面,能够毫不讳言早期高考三次才进入北大,英语高考第一次考试仅得了37分,如此信心满满的一位企业家在国家双减政策教培产业的整顿冲击下,面对大量被迫辞退下岗的员工而“泪目”。我猜测,俞敏洪那一刻的心态也许是,我为什么当初没有像马云他们一样选择早点退休呢?
中国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退休的年轻化趋势反过来也提醒我们相关部门在监管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稳妥和审慎的态度。让我们颇感欣慰的是,我注意到,相关监管当局已经注意到相关政策带来的负面作用,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和改善。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只有政策带来的稳定预期才能使对于能够为中国国民经济带来所谓 “5、6、7、8、9”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们变得信心十足。
除了上面的三个理由,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少数企业的创始人从最初喜爱这种充满挑战的创业生活,到开始厌倦这种每天不得不和各种人打交道的生活,去寻找只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那一片净土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以一人之力,贡献超过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奖的马斯克依靠对创新和常识的兴趣支撑他独自前行,走了那么久,不可谓不是人类中十分稀有的“品种”。
来源:ftchinese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IT相关产业中,企业创始人似乎都会比其他行业的创始人更早地选择“退休”。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也是在40多岁的盛年选择退出微软的管理层。那么,在IT相关产业中,企业创始人为什么往往会在盛年选择退休呢?
第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IT相关产业的营运模式和管理思维处于急剧变化中,业务流程更新升级的周期既快又短,需要不断补充新动能,开拓新思维。而创始人选择适时退休,让更熟悉业务前沿的年轻人上位,将为处于这些产业的企业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保持头部位置提供了契机。
作为一个简单对照,证券基金投资行业的创始人所做的也许只是在一些业绩尚可的股票中进行资产组合管理,“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创始人在分散风险和投资回报实现上反而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也许是巴菲特和芒格这两个年逾9旬的老人,依然频频出现在伯克希尔这家以投资为主业的企业每年5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回答股东问题背后的原因。
而在IT相关产业,特别是与消费者密切接触的电商行业,互联网技术无限扩大的消费者边界和不断降低的进入门槛吸引了无数的潜在竞争者。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和口味,和来自同行激励的甚至以简单模仿式的竞争,如果没有全新和独特的业务发展理念和流程,很难长期保持行业龙头地位。马云的经营理念“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已经为阿里打开了企业间电子商务B2B这一全新领域,而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提供了便捷途径,使得电商业务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但在电商中,很快出现了京东,随后更是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拼多多。而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则出现了与日常社交网络密切相关的微信支付。
为了迎合消费者变化的诉求和应对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阿里从2009年起开始打造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我们知道,美国感恩节购物节是基于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形成的特殊节日。而阿里把最早只是由于看上去像两根筷子而被称为“光棍”节的11月11日“后天人为”地打造成目前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在双十一当日,淘宝每年的瞬间交易量记录不断被刷新,几分钟的交易量甚至超过一些大银行一个月的流水。而对于双十一网购狂欢成为很多人一年中像春节、中秋一样十分享受的传统节日这件事,马云的继承者现任阿里巴巴董事长的张勇先生功不可没。
事实上,贴近市场和消费者的IT相关产业从来不缺新的题材,新的元素和新的故事,竞争异常激烈,内卷程度之高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最近让我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的是,扎克伯格最近抛弃了已经用了17年,为他积累了大量人脉,品牌价值巨大的Facebook,将其改名为Meta(元宇宙)。IT相关产业内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方面使IT相关产业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独角兽企业诞生最多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产业的企业创始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让新人脱颖而出来承接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于是,很多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虽然人的自然年龄仍处在壮年,但却依然选择了退休。
第二,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快速发展,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细致,雇佣的员工越来越庞大,需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训练和丰富职业历练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帮助企业规范和梳理,使企业步入正轨,行稳致远。
在早期创业阶段,企业创始人重点关注的似乎只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如何通过研发和创新形成一个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模式;其二是如何在起步阶段能够说服风险投资基金,获得业务模式开展所需的外部资金支持。为了使这两项工作顺利开展,创始人不得不动用各种潜在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资源。但随着企业赢得消费者和客户市场初步认同后,这些曾经给他们带来帮助的社会联系逐渐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障碍。而奈于人情世故,创始人并不好出面来加以整顿和规范。如果由新人来推动业务流程的规范显然遭遇的阻力会小很多。这成为在IT相关产业,一些企业创始人选择通过退休为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营运释放空间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毋庸讳言的是,在中国IT相关产业中出现的企业创始人退休年轻化趋势一定程度还与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有关。
包括阿里和腾讯在内的很多IT相关企业曾经是资本市场存在的受益者,这些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都无一例外曾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助力。然而,资本市场的另一面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无一例外地都会体现在股价的波动中,由此对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乃至该企业生产和经营产生连锁反应。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相关政策出台在资本市场可能引起的负面反应,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一段时期以来,为了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和化解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教育等领域的矛盾,中国出台了很多监管政策。客观而言,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事后处罚的考量大于事前疏导的考量,短期应急的考量大于长期规范的考量。我把他称为“事后应急式监管”。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这些IT相关企业原来已经形成的稳定预期,使这些原本按照原有轨道稳步发展的IT企业有慌不择路的感觉。我们看到,这些当年资本市场的受益者们如今也深受资本市场另一面的影响:早年估值排名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随着股价一路下跌,甚至腰折,如今已全部跌出前十。
我理解,这一政策变化带来的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加速了一些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由于前面提及的两方面原因已经或正在规划的“退休进程”。作为北大的校友和我早年英语学习的老师,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是我十分尊重的企业家之一。一个当着学生的面,能够毫不讳言早期高考三次才进入北大,英语高考第一次考试仅得了37分,如此信心满满的一位企业家在国家双减政策教培产业的整顿冲击下,面对大量被迫辞退下岗的员工而“泪目”。我猜测,俞敏洪那一刻的心态也许是,我为什么当初没有像马云他们一样选择早点退休呢?
中国IT相关产业的企业创始人退休的年轻化趋势反过来也提醒我们相关部门在监管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稳妥和审慎的态度。让我们颇感欣慰的是,我注意到,相关监管当局已经注意到相关政策带来的负面作用,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和改善。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只有政策带来的稳定预期才能使对于能够为中国国民经济带来所谓 “5、6、7、8、9”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们变得信心十足。
除了上面的三个理由,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少数企业的创始人从最初喜爱这种充满挑战的创业生活,到开始厌倦这种每天不得不和各种人打交道的生活,去寻找只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那一片净土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以一人之力,贡献超过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奖的马斯克依靠对创新和常识的兴趣支撑他独自前行,走了那么久,不可谓不是人类中十分稀有的“品种”。
来源:f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