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都是有节制的,我们parent control也set up 的不错,下午四点前根本就不能登录computer,然而自从去年三月开始在家上网课,一切都朝失控的方向发展。。。今年九月回学校上课后,我们试图慢慢纠正,收效甚微,只好在孩子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装瞎,实在看不下去时会罚他断网一天。。。我家孩子已经过了十五岁,现在高中,打算等明年暑假就让他去快餐店打小时工,或许空闲时间少些能减少孩子的screen time?
我们是去年整整一年半从六年级下到7年级末的网课造成的。孩子从一个从小学到了中学,一下子环境变化不适应,又赶上完全从in person 变成了online。然后我们正好买卖房子搬家,换学区,我和lg都换工作。一连串的折腾,对他的关心和陪伴不够,也没有时间好好监督和帮助他。他上网课不听,打游戏看youtube,作业不做不交,每天就惦记着打游戏。我们发现时已经成瘾不能自拔了,而且上网课根本没办法监督,他上课我们不可能在旁边盯着。一年半网课真是对孩子很不负责任的决定。
pat pat mm! 我也是自打有记忆后,爸爸就隐身的。我妈也是特别爱玩,除了成绩考砸了会骂一顿外,其他完全不管我。但与你妈妈区别的是,我妈也不做副作用。你说的这些嘲笑烧东西这种,她也没有。她就是彻底不管。 比如我高中住校三年,其他同学的家长至少一周会打个电话。我妈是整三年没打过一个电话。我刚来美国时,微信还没有发明,我妈也从未跟我联系过。即使现在也很少联系。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我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妈就跟我说了一句:大人有大人的娱乐,你有你自己的娱乐。意思叫我自己找乐子去,别缠着他们。然后我妈经常跟我说,她自己是十几岁就外出读书,一个人打拼了, 我也应该自力更生。无论我遇到什么不好的大事,我妈总是波澜不惊地跟我说这些话。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总会比较埋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没有人关心你。也因此,我选择了出国。后来我结婚后,我老公跟我说,你的父母至少比很多父母都做的不错了。我自己看微博上确实有很多更恶劣的父母行为,后来我也看开了。 另外,另一个很现实的事实是,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可能某些方面会要求自己比我妈做得好。但大方向上,由于我从小也是这么被带大的,我也没长歪,所以可能最后大方向上,也如妈妈一般的育儿方式。 可能人慢慢长大后,就是算了,看开,放手了。
虽然我的样本比较小,但是我觉得也能说明一点问题:我发现我周围的娃--多半都是我娃的同学朋友--如果有很专注的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上瘾程度就小得多,如果没啥兴趣爱好的,真的很容易成瘾。比如我儿子的一个同学和他弟弟,俩人从小踢球,上私教进club那种,俩人的大多数时间都贡献给练球打比赛了,这样一来可以打游戏的时间就少多了,再一个分散他们注意力也容易得多,父母如果不想screen time 太多,拉出去踢球打网球游泳都很容易的,不会抱着Pad 不撒手,不能上网就闹。但是这样的父母真的很辛苦,这兄弟俩也不是打小就喜欢踢球的,从他俩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爸妈就送出去踢球,那时没有培养起爱好来他们并不起劲,每次当爹的都亲自陪着,踢得不好也没关系,坚持一定的时间下来,慢慢的就自己主动要求了。现在我们很羡慕他们家俩娃不太有网瘾的concern,但是聊起来才知道父母从小倾注了多少时间和心血。他们父母的心得就是,娃小的时候体育活动一定得陪着参与,不能把娃丢到场地上就算,自己玩手机,一定得参与互动才行。而且再有天赋的娃,也是需要时间才能培养起真爱的。我们也发现这样是有用的,我儿子没啥体育天赋,各种活动都是打酱油级别,但是几年坚持下来,他慢慢地觉得乒乓球网球篮球有意思了,我们不想让他打游戏的时候,拉他出去打球他也不排斥了。所以还是要尽量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多试试,只要他不抗拒就坚持父母陪伴练习,就算没有天赋,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也是有好处的。我不希望我娃将来唯一的爱好就是坐在那里打游戏。
🔥 最新回帖
怕的就是这种,要说从小电子产品当保姆的,那也可以预见长大会容易上瘾,就怕从小课外活动和家长陪伴,最后还是沉迷网络,殊途同归了
求推荐戒游戏瘾的纪录片名字
🛋️ 沙发板凳
人不上瘾,公司怎么赚钱?
这个ADHD为什么要格外小心?怎么个格外小心法?
ADHD格外容易对游戏上瘾,玩游戏的话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护。
焦虑症、抑郁症这种已经有社交/心理问题的,玩游戏也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MMORPG/MOBA/射击游戏/手机游戏一般是比较容易上瘾的。我最推荐console game,质量比较好,家长也好管理。最麻烦的就是免费的垃圾手机游戏了,一个玩腻了换下一个,无休无止,还是要从小建立对游戏的健康审美。
我们玩过游戏的最了解怎么以毒攻毒。我男友十岁的表弟之前有一阵儿沉迷手机游戏,我男友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带他玩优质大作,并且很不屑地说那些免费手机游戏都是垃圾,玩垃圾游戏的是小傻瓜(家长这么说好像用处不大,但是小孩喜欢的大哥哥说这话绝对管用,其实很多家庭问题都可以从孩子的role model上入手)。
优质主机游戏通关之后也就没那个瘾了,而且见过好东西之后也不屑于玩之前的手机游戏了,表弟再看到其他人玩垃圾游戏就觉得自己特别有优越感。越是往后,小孩懂得越多,越是要让小孩觉得这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家长限制必须这么做。
影响正常学习,社交,生活,为了上网跟父母干架,就算上瘾了吧
因为想在游戏里impress其他小朋友,获取成就感。 然而游戏也吃天分智商,玩的不行还得多花几倍的时间精力,埋头苦练,看别人玩,把streamer当偶像,等等,就是无底洞。 真正聪明的娃,自己可能几个月时间就把游戏打穿了,上榜了,爽到了,就move on了,想沉迷也难。
周末带娃赶了4场聚会的飘过,今天还刮风,吹得我有点精神错乱。
接送课外班其实还好,送过去了家长就能休息了,怕就怕课外班送了不少,娃每一样都平平无奇,最后还是打游戏最有劲。。。。
我大学时候可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打游戏,那时候我玩dota很厉害,我们城市赛我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拿了前三,那些网吧大大小小比赛我们队伍都可以拿奖金。交了朋友,也有很多慕名来找我当“师傅”的人,很有成就感。
现在我也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没有朋友的小女孩了,我现在回首那些如今“荒废”的四年,问我后悔么? 因为我不知道如果不打游戏我会如何,也许被父母的高压,爱情的打击,我孤僻的性格可能会抑郁吧。
同款担心
但是我家1年纪的时候也要求玩过minecraft,我也不知道是个啥,我就带着她一起玩,玩了5分钟,我俩都很蒙圈,这粗糙的画质,不知所谓的走位,我一通埋怨这什么鬼,头都晕了,娃无比赞同,从此再也没提过要玩。。。。。
Minecraft你就把它想成联机积木吧,就是个小孩施展创造力、和同学social的平台。小孩就是有这种creativity被认同的需求。
我不认为Minecraft是个多上瘾的游戏,家长立好规矩就行,然后保证小孩现实生活充实,亲子关系良好。
你打过游戏吗,打游戏是需要积累成绩的,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网瘾也是,课外班一送,娃就没有多少时间积累成瘾的资本了,喜欢打游戏和游戏成瘾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也喜欢打游戏啊,但成瘾是不可能的。让我稍微打长一点时间我都觉得想吐。家长主要的任务是不要让娃在游戏上形成大脑的那个产生euphoria 的反馈环。
我可打过游戏了,我小时候跟着我爸打(前提我爸打游戏只是娱乐),仙剑123456,古剑123,轩辕剑1234567等等我都没拉下,后来大四,master的时候跟着男友打魔兽,小时候完全没有课外兴趣活动,但是朋友是有的,大多时间还是在逛街吃饭玩耍,游戏只是一个人无聊打发时间,我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游戏跟我急过,我还经常跟我爸讨论怎么打通关,现在的游戏跟当年的肯定不能同日而语,而且当年没有ipad没有smart phone,没有social media,诱惑少很多,感觉现在当家长比以前累太多了,如果我小时候有social media,我不能100% 保证我还能活成现在这样
我同意啊,现在当家长太累了,什么都要陪着,看着,都要接送。 不能把孩子放出去野,像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在外面野,只要记得到点回家吃饭睡觉就好了,主要还是我们小时候大环境太好了,没有多少黄赌毒的危险,除了偶尔有被贩卖的危险,。
同意你的观点,板上没有玩过游戏的人把游戏都变成一类 好的主机游戏,那种塞尔达之类的大作,从剧情,音乐,画面和设计来说,玩下来比看一部大片还要爽。喜欢这类游戏的一般都是爱好而已。 而真正让孩子沉迷的就是即时战斗类,射击类,推塔类, 还有一些垃圾MMORPG甚至更垃圾的网页游戏,会有诱导机制,甚至赌博。这些才是最恶心。
体育是挺难练的。我孩子在练,一周练五天。孩子愿意练,主要是交了几个好朋友,一起练挺开心的。我愿意送,主要是看到他体型的变化。但确实觉得不容易出成绩,到高中学习忙起来,也许会停。
bbc那个纪录片求个名字
我们家也是,minecraft我和娃一起打过几次,都吐槽里面的画面感,娃完全失去兴趣。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也是跟娃一起打过,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小孩打游戏是在找一个陪伴,我陪娃打游戏的时候他最开心,指指点点,比自己打开心多了。然后我实在没有兴趣去专研打游戏,娃也就淡了。
忘了
我孩子跟小朋友们联机玩很开心,我看他们一起聊天一起合作造房子还挺有意思的。但他说停就能停。我们也是有规矩的,平时不玩,就周末能玩;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不能跟不认识的人玩等。
想起我姐家孩子,和你有点相似。他爸妈就是我姐和姐夫都是企业高管,工作忙的要死,整天出差,空中飞人。孩子只能交给一个在他们家很久的保姆管。平时司机保姆接送,吃穿不愁,可是没什么亲子时间,孩子教育也就是学校和课外班。结果我外甥上小学的时候看电视上瘾,每天下学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睡觉。上中学以后打游戏上瘾,每天不出门打游戏到深夜。我姐夫说这样以后可以做游戏开发,给他买几万块的电脑打游戏。后来孩子申请美国大学,靠家里关系,私教,大佬写推荐信,申请结果还不错。好学校的烂专业,没学CS说计算机课成绩不行,也不打算做游戏开发了。
在美国没人管,请问这孩子有没有游戏上瘾而耽误学业?
看了好多帖子里总结-就是在孩子小时候一定要立好规矩 可以宠爱孩子 但不能溺爱.
送课外班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少一点时间接触电脑
耽误学业肯定是有的。不过孩子上的国际学校,本身要求不高。临毕业的时候我姐给找了八个私教恶补,终于申请到了不错的大学。
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负责,我妈也觉得自己很“负责” 我小时候她拼事业,把我寄养在外公外婆家,和版上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回中国一样,觉得外公外婆生活上照顾得更好,是“负责” 长大之后她觉得给我把课外班报满,家里有阿姨照顾我的生活,连上学都有司机接送,她觉得给我找最贵的一对一英语辅导,给我找最贵的钢琴老师,就是负责。 其实在我的印象中,没人带我出门旅游,在我最爱美的年龄我妈没有陪我逛过街买过裙子,没有带我出门吃过街边巷口的烧烤。 我妈永远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自己出门聚餐,出去旅游,和朋友打麻将……她和我爸各自活得和单身一样。 我成绩不如意就骂我,打我。 在他们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其实,在幼小的我看来,他们只是给我钱花,我用成绩换来他们给我物质条件的那种关系。没有亲子关系
跟你爸和爷爷奶奶比是挺负责的。不理解为什么只bash你妈。听起来你爸连报班也不做。可能是你爸最toxic,把家庭团队气氛搞坏了。
谢谢。想问的是孩子到美国上大学后,没有人管了,在美国的大学学习有没有玩游戏而耽误学业?
孩子够聪明,家里给钱够多,找人替考就可以毕业。
不可能找人替考的。如果被发现,代考的和被代考的都要被开除的。
其实我爸和我妈在那一段时间是出于分居状态,我初中时候我妈很闲。我爸比较忙,赚钱多,就给她生活费,让她照顾我。 而我妈就拿着我爸给的钱自己到处潇洒,根本不管我。 我爸至少还会带我去过一次照相馆,照过艺术照。我爸偶尔出差还会给我买小玩意,他回家还会给我做一顿饭,陪我吃饭。虽然我爹也家暴我,打我。但是比起我妈,我爹还让我感觉我有人爱着。 我妈则是个极品,青春期根本没人开导我关于友情爱情,她还会嘲笑我孤僻,不像她有一堆朋友。我高中有个互相喜欢的男孩子,我妈偷看我写的情书后她撕掉了,还嘲笑我:“不知廉耻”。她还摔死了我的宠物。烧了我攒了很多年的周杰伦海报和磁带。 这些都成为青春期我孤僻的原因,永远都是独来独往,回家也是一个人,我当时在QQ空间写了好多文字,一遍遍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孤独。 我高中唯一的朋友是我高三才有的,她从别的学校转学到隔壁班,刚好我们一个小区的。 她妈妈会陪她做指甲,陪她做头发,陪她去ktv,陪她买衣服,会给她做饭,还会在她失恋时候安慰她。
这些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缺失,没有任何寄托的时候,游戏会让我忘记一切烦恼
对, 给孩子报体育活动, 让她忙起来, 没时间打。平时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出去玩play date, ,关心他,加强交流,讲道理,不要一直用强制惩罚没收IPad 手机的对策,。适量的约束,积极的鼓励, 用成长的心态对待孩子。
是的。我老公说自己青少年时期,父母不available,自己和弟弟就是打游戏打发时间,然后逃离自己爹妈不爱自己的事实。
我也打游戏,12岁开始玩sim,大富翁。但是不上瘾,因为和妈妈一起最温暖。
抱抱mm。 真是太不容易了。
哈哈 因为没有联机吧,我的孩子一开始接触minecraft是单机游戏,自己一个人玩就觉得很boring;后来发现电脑版本可以和朋友联机打,才开始热爱。
是的,之前在这儿看到有的人说才不送孩子playdates和课外活动呢,因为不愿意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怎么说呢,个人选择自己舒适的方式没错,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挑战就摆在这里,所以相应的consequences也要想清楚,如果可以接受就行
Childhood 2.0
let kids help you online shopping. they will soon quit surfing internet.
这个whack-a-mole形容得很好。我们小学,初中时还能控制,到了高中又遇到网课,还想用各种方式控制,但他都是见招拆招,结果我们都是徒劳无功。好在他的网瘾不是很严重,我们只能在不耽误学习,club和体育的前提下给他玩。想想这也能帮助他在上大学之前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时间,不然上大学后没有家长管束,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但我们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催促他先把功课做完再玩游戏。
上网课确实影响很坏。我们家也是上网课以后要求不能限制打游戏时间,一学期拿了两个B
我们拿了2B1C,我去年一年都被他搞抑郁了,说教不听,劝解不听,连打骂也用上了,孩子还是无法自拔。我们后来暑假里把他送童子军的野外生存吃苦夏令营去了,一周没网没手机没电子产品。
pat pat mm!
我也是自打有记忆后,爸爸就隐身的。我妈也是特别爱玩,除了成绩考砸了会骂一顿外,其他完全不管我。但与你妈妈区别的是,我妈也不做副作用。你说的这些嘲笑烧东西这种,她也没有。她就是彻底不管。
比如我高中住校三年,其他同学的家长至少一周会打个电话。我妈是整三年没打过一个电话。我刚来美国时,微信还没有发明,我妈也从未跟我联系过。即使现在也很少联系。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我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妈就跟我说了一句:大人有大人的娱乐,你有你自己的娱乐。意思叫我自己找乐子去,别缠着他们。然后我妈经常跟我说,她自己是十几岁就外出读书,一个人打拼了, 我也应该自力更生。无论我遇到什么不好的大事,我妈总是波澜不惊地跟我说这些话。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总会比较埋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没有人关心你。也因此,我选择了出国。后来我结婚后,我老公跟我说,你的父母至少比很多父母都做的不错了。我自己看微博上确实有很多更恶劣的父母行为,后来我也看开了。
另外,另一个很现实的事实是,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可能某些方面会要求自己比我妈做得好。但大方向上,由于我从小也是这么被带大的,我也没长歪,所以可能最后大方向上,也如妈妈一般的育儿方式。
可能人慢慢长大后,就是算了,看开,放手了。
大脑研究发现,每当一个人面临挑战,客服困难,学习新事物,大脑都会产生新的连接,也就是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
所以,过度控制的父母,会让孩子的大脑没有足够的机会成长。等到了10岁以上,孩子的个人欲望会越来越大。而相应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地步。
而这个时候,过度控制的父母只会更加过度控制,所以容易恶性循环。
还算听话能送进去。开个玩笑, 没反抗还是绑着去的?
看过一本书就是拿小孩吃糖举例。说有很多父母喜欢严格控制小孩一天吃几粒糖。其实可以试一下,给小孩一盒糖,告诉孩子这周我就只给你买这一盒糖。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这一盒糖要怎么吃。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控,父母也省心。
我家孩子属于喜欢玩游戏的,尤其喜欢跟小朋友们玩联机游戏。我在关注这个问题。觉得目前还好,学习很好,爱读书,体育训练从不缺席,他还要抽时间搞竞赛。不过,孩子呢,青春期变化也是很可怕。我姐那是跟我妈对打很厉害。现在想起来,她那是闹啥呢?搞不懂。我自己一路走来,都比较平和。
这个真不好说。我表哥,四十多岁,应该是最早开始打游戏那拨人?这一辈子除了少年时候看武侠小说爱上少林寺要学武功狂热,后来的人生就两件事,看小说和打游戏。他从不打网络游戏手游这些,全是单机游戏,从pc到各种游戏机,打得多好我不知道,但各种设备都一直更新,而且游戏从很久以前就是买正版,不缺钱。家庭活动不到他爹强迫他参加从来不出现,每天就宅家里,他爹出钱出力扶植他做了好几个business,都失败告终因为他心思根本不在上面。他爹早就心灰意冷,现在就是看好孙辈。
可以多说点这个夏令营信息吗?我家也是管不住了。
哈哈,这个放到大多数孩子身上都是一下子给你吃完了,然后巴巴的等着下周再要吧
这不是一回事吗 你可以一天规定给3颗糖,然后让小孩自己安排什么时候吃(小孩一大早上都吃了) 和一周规定给21颗糖,让小孩自己安排什么时候吃(第一天早上一大早都吃了) 没有任何区别 没有锻炼任何自制力,或者所谓的自控,还是你在控制,只不过你控制的是发糖的时间
大人希望的不是说你这个控制是每天发一次,还是一周发一次,大人想要的是希望小孩不要养成sweet tooth,因为糖是会影响大脑的信号传递的,小时候爱吃糖会跟一辈子。像我们小时候从来不吃甜点,长大了饭后也完全没有吃甜点的需求,但是美国人就觉得饭后吃个甜点才算complete。
我记得前两天有个家长来抱怨,说女儿上大学,一个学期零花钱4000刀,一个星期全都给花完了,结果回帖就是你不能一次给那么多啊,你要按月给,跟你说的这个就是完全相反的。这种话就是正反说正反有理。
有很多方法。比如,我们让孩子吃糖,但是说好一个星期吃多少,他自己决定如何安排。对于小孩子规则可以定的简单一点。等于从小让孩子知道,欲望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有一定的度,这个度的掌控权你是可以控制的。
还有去公园的次数啦,买东西的次数啦,看电视的时间啦。好多事情都是孩子学习控制欲望,管理欲望的机会。父母随着孩子的岁数慢慢放宽,允许孩子从笨拙到成熟。
人的欲望本来就会随着年龄增强。所以人的能力也要增强才相配。
父母过度控制的坏处之一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自然孩子会感觉越来越无能,沮丧,而父母感觉越来越需要强势控制,不然孩子就会失控。
我家老二参加童子军,所以在这里也分享一下,给有兴趣的MM留点信息。每个童子军队伍都会定期举办露营活动,我们这里几乎每一两个月都会有一次,就是周末礼拜五到礼拜天到附近的campground露营。夏日就到较远的地方一周的露营,有些还会飞到Florida参加帆船,scuba的露营活动。 这些露营活动都不许带electronic devices. 很多时候孩子都需要和队员们一起商讨负责团队的饮食,很锻炼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我孩子每每回来都很累,但觉得很好玩,并且时间过得很充实。我觉得童子军是个和不错的课外活动,有点儿后悔没给老大参加。
你表哥这不是游戏成瘾,没有游戏也有小说,没有小说也有动漫。他是逃避现实,完全不想融入社会。
你算一算,他有任何社交吗?任何事都有个point of no return,现实中父母朋友都放弃你的时候,就是社会性死亡了。
你可以搜搜平成废柴,不是游戏多好玩,动漫多好看,就是认命了。
吃糖是不好,但小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吃糖。说的是你给出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里给小孩子相对的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放宽这个度。
是的 但是我不觉得这个框架的精髓是在于 你每天给是不对的,而是要每周给 这都是一回事
具体这些好像没那么重要,主要是说好了的规矩就要实施。如果第一天就把一周的糖吃完了,那么后面六天一颗糖也不许吃。如果说好了只能玩半小时游戏,那么多一分钟也不可以。
我觉得既然给出框架,那么在这个框架内应该给孩子绝对的自由。我们大人觉得应该是一天吃一粒,但如果小孩子想要全部吃掉那也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他自己要去的,参加童子军活动的时候被大一点的孩子忽悠去的,我们刚开始担心covid传染,还不想让他去。后来打了疫苗了,想着需要戒网就同意了。去了以后说很有趣,明年还要去。就是一周只洗了一次澡,臭哄哄的,还咬了一脑袋蚊子包。
我也觉得童子军野外露营是对抗游戏成瘾的好办法。平时有划船,hiking,biking这些周末活动。夏天专门有一周是在童子军的reservation site,没任何电子产品,睡cot那种。他们自己要做饭,做leather work,hiking,搭帐篷,游泳,camp fire之类的各种scout 活动。条件挺艰苦的,但是吃的很不错。回来以后明显游戏瘾小很多,可以乘热打铁立下减少screen时间
朋友们都说我是慈母多败儿,没有家长权威。或者是说我不会教育孩子,不懂的放手。但是家里的桀骜不驯的娃真是难弄,github上学习如何越过学校电脑的防火墙装Minecraft打,还10块钱一份提供服务帮同学装,同学妈妈气的告状告到我这里,制毒贩毒….…说多了都是泪。
哈哈哈!我觉得你娃好厉害啊!好好引导吧。硬来比较难,要智取!
中学时确实有家长的责任,但是到大学后你自己没有试图去改变吗?大学里的活动应该也很多,也不能指望家长帮你交朋友了吧。或者你觉得是因为你中学的经历才导致你大学继续沉迷游戏?
哎必须手动马克一下,说的有道理。
四年级女娃,求着我给玩一个游戏,下载了,每天玩十五分钟,一个礼拜后就忘了……她朋友还问她怎么不上线,她说要弹琴没时间……这是游戏太没劲了吗?😂
这样说的话我中学时候也不算上瘾,毕竟那时候在寄宿学校,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接触不到电脑。只有在寒暑假疯玩一阵子。 在大学才开始放飞了,彻底能不上课就不上课,每天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那时候我住在学校里面,买的学校里面给老师的商品房。彻底没人管了才放飞。 我戒掉网瘾就是来了美国,突然到了新环境,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我当时的男友就是我现在的老公也会陪我到处旅游,陪我看电影,也一起养了猫养了狗,每天养狗撸猫,突然就不想打游戏了,连看一眼都觉得想吐。 现在想想大概是我老公拯救了我吧,有人陪我吃饭,有人陪我看电影,陪我出门打球。那种被人爱着,有人陪着的感觉真像回到小时候。
至于我之前的那些“网友”们,大多数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也大多都没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后来就在网吧吃在网吧睡,靠给别人代练赚一点生活费。后来我和他们大多人都失去联系,毕竟很久不用QQ了。 我的师傅,华科的机械设备的学生,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他父母就是高中老师,对他管的特别严,高中前连看电视都会被打一顿那种。反正他是彻底自我放弃了。 现在快四十了是一个普通超市小职员,被父母安排结婚了,现在还沉迷于一款游戏叫QQ三国,也不太管老婆孩子。 我觉得他大概是有抑郁症,但是没人愿意去承认,也没人想要带他走出来。
我试过,根本不管用。
minecraft现在真是在小学里特别流行。。。
我们一直是周五晚上随便玩,平时不能玩。娃有时候会抽时间看一个小时YouTube上面的gamer的video。有时候在scratch上面看别人的游戏,自己用scratch和Roblox studio编小游戏,感觉半玩儿半学吧。
我觉得用电脑比用平板和手机好些,因为电脑还有些可以学的东西,每天一个小时大屏幕可能对眼睛也还好,娃现在电脑各种功能熟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