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战乱时总说会亲人离散?为啥不一起逃?而且就算分别了又相互知道对方具体在哪里,为啥不能去找? zh上看到的 觉得还挺有意思 bcueggej 发表于 2021-11-07 17:34
男丁战争期间很容易被抓徭役,兵役。 SAT 发表于 2021-11-07 17:42
回复 12楼nodeer2021的帖子 刚看到版上说台湾大陆打的 不知道咋想的 ggfbys 发表于 2021-11-07 17:55
古时候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要走很长时间。 苏东坡被从黄州贬到汝州,走啊走,还没走到,皇上圣旨到说改贬蕙州了。苏东坡还是个省部级干部,尚且要 "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 普通老百姓就更别提了。就是清朝末年,从四川去北京也要个把月的时间。 这还是正常旅行,逃难还要困难一百倍,路上还会遇上盗匪。如果有钱,很容易被盯上,或杀或抢。如果没钱更惨,得自备干粮,能带多少呢?我看到说最好的干粮是黄豆,因为体积小,顶饿。 女人如果是小脚,不雇车根本走不了多远,可逃难时哪有车呢?而且妇女是抢夺贩卖的target. 男的也不容易,会被拉伕拉丁。一不小心就失散了。失散了怎么去找呢?没有户籍,没有派出所,没有网...... 话本小说里常有夫妻失散多年,以后对方死了,忽一日在寺庙里发现一个人长得象。或者偶遇多年前失散的子女,居然对面不相识... 战乱,饥荒,"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老百姓自古苦。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11-07 18:03
为啥古代战乱时总说会亲人离散?为啥不一起逃?而且就算分别了又相互知道对方具体在哪里,为啥不能去找?(从zh上看的 还挺有意思的) 说个关于我外婆的故事。 外婆是外公家的童养媳。外婆的原生家庭在山里,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那种,当时外婆的双亲已经去世,外婆的哥哥姐姐还是半大孩子,两个大孩子拉扯着外婆这一个小孩子。外公家有一个布坊,外公家里人在外出卖布的时候带回了外婆。关于这一段,外婆的叙述是“我六岁那年来你老爷家,那时候油菜花开得好漂亮,老太(指我外公的妈妈)见到我讲,我们家今天添人口了,小人(方言,指小孩)真能干,刚来就给我们家挣工分了(当时当地的生产大队每家按人头给一个基本工分)”。再后来,外婆长大和外公成婚,生下了我最小的姨妈后,依然没有原生家庭的音信。及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帮和亲人失散的人寻亲,外公识文断字,就开始一封封往外寄信,给外婆寻亲。 最后很幸运,外婆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但是不甚幸运的是,故事还有悲痛的地方:外婆留在家里的哥哥姐姐在送走外婆后不久就逝世了,因为没吃的。外婆找到的亲人是她的舅舅,后续是听外婆的舅舅说的。外婆的舅舅在见到外婆后不久就去世了,别人都说老人家是看到那一家还有人活了下来能瞑目了。 在我外婆的故事里:为什么会和亲人离散?因为形势所迫。家境太差活不下去,和亲人离散还能有一线生机,而外婆年长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年龄大了别人家不收,甚至没有以和亲人离散为代价换取活下来的机会 bcueggej 发表于 2021-11-07 17:34
我有过一个房东老太太是国军将领的妻子,喜欢给我讲往事,她是续弦,19岁时嫁给年近40的丈夫,我住她家时她80多了,记不得前天的事却把往事记得清清楚楚。有一回跟我说,抗战时一次她跟着团部,觉得情况还好,比较安全,她洗了头搬把椅子坐在一个土墙边吹风看书,起来去拿东西,忽然村子遭到轰炸,土墙塌了,她之前坐的椅子被埋,生死就是一念间。她时常讲一个故事之后感慨一句,宁做太平狗,莫为乱世人。 Ruth 发表于 2021-11-07 18:15
我爸跟我聊天说和平统一没戏了,只能打了,他可能看不到祖国统一了,我一般不想惹他生气,那次实在忍不住,说,你看不到也许是好事,战乱好玩吗? Ruth 发表于 2021-11-07 18:03
我不知道提问的人几岁? 即使在和平年代 都会在大人手中丢失孩童 更何况兵荒马乱的年代?真的显得低智 ggfbys 发表于 2021-11-07 17:58
富贵人家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是穷苦人家经历的 Stephaniepq 发表于 2021-11-07 22:05
我看过家里长辈写的抗战南京城破之前一点逃离,然后辗转去重庆的回忆录。当时她是个小姑娘,她的母亲拖着四个孩子,有2个忠仆,她父亲先行受委派去重庆安排学校内迁事宜,未能顾及家属,在学校规模迁移的时候,他们因故没能跟上。其实学校整体西迁时,旅行已经很困难。 在城破之前她父亲的好友,也是个著名学者,安排他们一家逃到郊区,躲藏一阵子又有人安排他们离开南京,然后他们就踏上了漫长的西行之路,有些时候是跟着难民群,靠仆人推着或者挑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步行。途中她的小弟弟生病,有人劝她母亲卖掉一个儿子减轻负担,并且说有人看上了她儿子,如果她肯把孩子交给那家,会安排他们西行容易点,母亲坚决不肯。她的母亲出自大家,此前一直养尊处优的,那时候面对困境,咬牙坚持,把全家带到了重庆,团聚。 Ruth 发表于 2021-11-07 17:59
说说我们家的故事吧,爷爷小时候三个亲兄弟,原本太爷爷是大财主家庭,爷爷小时候都有丫鬟和仆人伺候着。后来战乱逃跑的时候剩下他们养尊处优的三兄弟了,财产被侵吞,所有亲人都联系不上。三兄弟尽管努力着也相依为命可还是温饱有问题。爷爷最大,15岁,弟弟们只有6岁 8岁,逃跑路上只好找了两个好人家把亲弟弟两个寄养了。后来爷爷回到家乡,成家立业,一切安顿下来后,开始寻找弟弟们。他根据记忆找到了那两户人家,大弟弟是中等家庭,很快和爷爷相认了。但是名字姓氏换了,和爷爷相认后改回来了我们的本姓。小弟弟是寄养在高官家庭,小弟弟当时已经是另一个城市的市级领导,见爷爷来说是寻亲全家都出来看了,还摆了一桌好菜招待。高官的儿子儿媳和秘书都目瞪口呆,因为爷爷和他长得实在太像。高官一家送了大包小包很多礼给爷爷,然后他一直很客气的说爷爷记错了,但是来者是客,你这么远来找亲人虽然我不是你的亲人但我们也觉得和你有缘也不亏待你。高官一直没有承认他就是爷爷的弟弟,但是爷爷说第一眼看见他脸上那颗红痣就知道是他了,还有手上的疤。爷爷说当他走的时候他看见他弟弟眼里满是泪水,在门口远远望着他一直目送他远行。爷爷后来告诉爸爸伯伯们再也别去打扰他,爷爷说说咱也不图啥,知道他过得好就好。 紫郁 发表于 2021-11-07 19:03
建议厉害国的韭菜们多看看关于战乱的历史资料,看看普通人有多惨。现在自己吃饱饭才几天?现在西方世界早就视厉害国是第二个苏联了,真要开打台湾,到时候西方国家就会听之任之? Trekker 发表于 2021-11-08 14:41
回复 54楼coconutam的帖子 人家也没说求教吧?干嘛戾气这么重 ToveIN 发表于 2021-11-08 11:55
说个关于我外婆的故事。
外婆是外公家的童养媳。外婆的原生家庭在山里,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那种,当时外婆的双亲已经去世,外婆的哥哥姐姐还是半大孩子,两个大孩子拉扯着外婆这一个小孩子。外公家有一个布坊,外公家里人在外出卖布的时候带回了外婆。关于这一段,外婆的叙述是“我六岁那年来你老爷家,那时候油菜花开得好漂亮,老太(指我外公的妈妈)见到我讲,我们家今天添人口了,小人(方言,指小孩)真能干,刚来就给我们家挣工分了(当时当地的生产大队每家按人头给一个基本工分)”。再后来,外婆长大和外公成婚,生下了我最小的姨妈后,依然没有原生家庭的音信。及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帮和亲人失散的人寻亲,外公识文断字,就开始一封封往外寄信,给外婆寻亲。 最后很幸运,外婆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但是不甚幸运的是,故事还有悲痛的地方:外婆留在家里的哥哥姐姐在送走外婆后不久就逝世了,因为没吃的。外婆找到的亲人是她的舅舅,后续是听外婆的舅舅说的。外婆的舅舅在见到外婆后不久就去世了,别人都说老人家是看到那一家还有人活了下来能瞑目了。 在我外婆的故事里:为什么会和亲人离散?因为形势所迫。家境太差活不下去,和亲人离散还能有一线生机,而外婆年长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年龄大了别人家不收,甚至没有以和亲人离散为代价换取活下来的机会
古代无数人一辈子的活动半径不超过50公里, 超出这个范围,找?
那也得是长得壮点的
也有反过来的,很早看到过某野史,说某乱军不拉壮丁,就把遇到的男丁都杀掉,原因是, 不杀了他们,他们会被后面自己的对头拉丁!
刚看到版上说台湾大陆打的 不知道咋想的
苏东坡被从黄州贬到汝州,走啊走,还没走到,皇上圣旨到说改贬蕙州了。苏东坡还是个省部级干部,尚且要 "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 普通老百姓就更别提了。就是清朝末年,从四川去北京也要个把月的时间。
这还是正常旅行,逃难还要困难一百倍,路上还会遇上盗匪。如果有钱,很容易被盯上,或杀或抢。如果没钱更惨,得自备干粮,能带多少呢?我看到说最好的干粮是黄豆,因为体积小,顶饿。
女人如果是小脚,不雇车根本走不了多远,可逃难时哪有车呢?而且妇女是抢夺贩卖的target. 男的也不容易,会被拉伕拉丁。一不小心就失散了。失散了怎么去找呢?没有户籍,没有派出所,没有网......
话本小说里常有夫妻失散多年,以后对方死了,忽一日在寺庙里发现一个人长得象。或者偶遇多年前失散的子女,居然对面不相识... 战乱,饥荒,"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老百姓自古苦。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我爸跟我聊天说和平统一没戏了,只能打了,他可能看不到祖国统一了,我一般不想惹他生气,那次实在忍不住,说,你看不到也许是好事,战乱好玩吗?
笑死我了 你真是人才
我有过一个房东老太太是国军将领的妻子,喜欢给我讲往事,她是续弦,19岁时嫁给年近40的丈夫,我住她家时她80多了,记不得前天的事却把往事记得清清楚楚。有一回跟我说,抗战时一次她跟着团部,觉得情况还好,比较安全,她洗了头搬把椅子坐在一个土墙边吹风看书,起来去拿东西,忽然村子遭到轰炸,土墙塌了,她之前坐的椅子被埋,生死就是一念间。她时常讲一个故事之后感慨一句,宁做太平狗,莫为乱世人。
現在把手機拿掉你跟小孩去Mall 逛一圈沒準你都找不到
忘记了哪里看到的,部队救了一个单身母亲带孩子的,那个女人爱干净,条件不好洗冷水澡后来肺炎死了。那个喜欢她的军官很难过。这还是部队有枪,普通人逃难一生病就只有被丢下了,女人孩子老人都容易生病,吃喝不到干净的食物,没有足够的御寒衣服,生病没钱买药。分散了还有活路,不分散就一起死了。周星驰的功夫里,不是也让分开逃然后在路灯下老地方碰头吗?
而且居家逃命时,一些重情之人也可能会因为照顾其中某一个人的身体而放慢步调,可是在当时一个逃命的大前提下,放慢步调就类似于自投罗网,这是极其容易被敌方一网打尽的。
素媛在去美国前就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可是因为战乱,只能带着女儿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自己得了病活不久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孩子放在一棵树下,希望好心人能将她的孩子送到丈夫身边。
可是她被救了,活下来了,她却不知道两个女儿怎么样了。最后她前往美国,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生了一个女儿June。电影的结尾是June带着母亲的遗愿回到中国,见到了姐姐。
所以在战乱时,亲人离散是很简单的,反倒团聚着逃跑成了一件难事。
是啊 不论啥年代都是穷苦人家受难啊
真是 为什么一定要统一 这么多年没在一起大家不也过的好好的吗 该吃吃该喝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不就是最重要的了吗。
这叫闲聊,不是求教。自作聪明。。。
人家也没说求教吧?干嘛戾气这么重
怎么不会?走路上就是靶子啊,流民土匪军队一堆堆的抢,抢完了也不剩几个人了。
养尊处优的人自尊也很强的吧。法国王后,沙俄王后,被抓面临死亡的时候都表现的很有尊严。
前几日翻小时候日记,讲亲友来往,觉得很神奇啊,记不得自己怎么就会知道什么时间地点找什么人,怎么坐车换车。
这个故事真好,谢谢分享
当成苏联倒好办了。二战后苏联入侵匈牙利,捷克,索马里,阿富汗,西方国家全部没有干预。除了暗地里扶植了些游击队,几乎完全无视。 怕就怕西方以为中国是二战的日本,外强中干,直接对打。那就天下大乱了。
人家发帖闲聊,说人家问的问题低智,谁戾气重?请结合上下文
我看了下网上舆论,大陆人多数觉得肯定会打,台湾人都觉得大陆嘴炮,只能等着瞧了。
能打和愿意打是两回事,不愿意跟塔利班拼命,却愿意跟中国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