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回帖第一反应就是blame the victim, 首先说这个是特例,“他这个只是特殊情况,一般老板不这样” 其次就质疑这个长脑瘤不让做手术员工的智商和能力 "笨死了,他为什么不去告劳工部,把公司告到破产" 第一,此人已经得了脑瘤,不一定有精力去和公司强大的法务部门对抗,你知道在美国打官司要多久吗?这样拖个三年五年他可能早就不行了。都得癌症了,而且是脑瘤,空余时间肯定在化疗或者赶紧和家人在一起,还能有很多精力打官司吗?说的太轻巧。 第二,每次板上一说什么,比如,某个地方歧视,或者某个行业的问题,就有人跳出来说,哎呀不存在的啦,我公司/我城市/我闺蜜哥们很好,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你个人的经历并不能 invalidate what happened to this person.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当令我震惊的事儿。 有一美国老哥,脑袋里长了个瘤,需要即时做手术摘除,否则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老哥就去找他公司的领导请病假,可领导却完全不给批,让他继续上班。 于是,老哥的手术被硬生生地延后了两次,以至于到后来医院都看不下去,给公司发了个邮件,说你让你的员工来手术吧,再不来人就真完了。
这封邮件,被老哥传到了欧美贴吧Reddit上一个名叫Antiwork的子版块,直接拉高了这个版块网民的血压,大家纷纷在评论区口吐芬芳,怒骂剥削。
我在这个版块逛了逛,发现这名脑瘤老兄的悲惨经历绝非个例。 在这里,有人因深陷高强度996而险些猝死,有人则在老板的反复PUA中罹患抑郁症,甚至还有人对打卡上班产生了PTSD。 现在,Antiwork版已经成了Reddit上热度最高、讨论最多的社区。每一天,有90多万的活跃用户都将工作和上班,视作他们人生的终极死敌。
Antiwork,直译为“反对工作”或“不工作”,拥有这样一个名字的讨论版,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像是躺平老外的聚集地。 乍看上去,似乎也确实如此。 打开Antiwork版,首先看到的便是该版“全民失业”的总纲领。
而在版块介绍中,它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与上班死磕的大本营,一个教会你如何逃离工作的培训基地,其成员既有拿着低薪的保安和服务员,也有在地产和金融公司混到中层的中产。
翻一翻版块里的内容,你看见最多的单词就是“quit”(辞职),在这里,人人争当“磁暴步兵”。
而与辞职有关的帖,大多结构类似。 首先,发帖人会说,家人们,历经磨难后,我终于辞职了,我现在感觉自己重获新生,连呼吸都顺畅了。
之后,网友们则纷纷对这一行为表示赞许。
这感觉,就好像你进入了某个戒瘾互助会的现场一般。 而为了加强自己“磁暴”之后的幸福感,有离职老哥还会发些“后日谈”,讲述自己获得“自由”后的快乐人生。
讨论版里的文化人则会引经据典,从各路大哲那里旁征博引,用理论来支撑他们不工作的态度。 他们搬出了乔姆斯基的“工作奴隶论”,拼贴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词条,最有趣的是,甚至有人将庄子视为Antiwork的教父。
理由也很简单,楚威王找庄子做宰相,庄子不做,说: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虽然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类似于“狡兔死,走狗烹”,但对于版里的老外来说,这就是庄子对楚威王的Antiwork。 他们说,在不工作这一块,China的Zhuang Zi,算是玩明白了。
但在逛了一段时间Antiwork版后,我却发现,这版块所谓的“全民失业”,只能说是一个响亮而带有迷惑性的口号。 因为虽然网友都在高呼“晚辞不如早辞”,但真正选择失业躺倒,靠政府救济金过活的老哥却并不算主流。 反之,在Antiwork,大多数人所真正痛恨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从工作所延展出的,名为职场文化的东西。
在Antiwork版看得越多,我就越觉得,人们来到这个版块,与其说是来交流辞职的经验,不如说是来吐槽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糟心烂事。 举个例子,在版里有个关注度很高的帖子:“请用两个词来描述,你在上班过程中最讨厌的玩意儿。”
高赞的词汇有: 公司忠诚度(Company loyalty) 版内吐槽:凭什么? 无薪实习(Unpaid internships) 版内吐槽:这不就是非法奴役吗? 成长机会(Growth opportunities) 版内吐槽:成长,特指工作者的体重、血压、体内瘤的大小…… 有竞争力的工资(Competitive wages) 版内吐槽:如果你开的工资真的很有竞争力,你就不用告诉别人你有竞争力。 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 版内吐槽:我和同事要的并不是彼此喜欢,我们只需要了解自己工作和他人工作的明确关系。 快节奏模式(Fast paced) 版内吐槽:又名加班,过劳工作,人手不足,管理流程出问题……
所以说,在Antiwork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quit”,与其说是他们反对工作,不如说是他们反对不合理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像有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然后在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公司的小奖品,一张5美元的星巴克卡。
有人实在受不了公司“不许玩手机,发现就没收”的禁令,质问这究竟是在上班还是在上高中?
还有人则对那种“@全员,必须回复”的不成文规定深恶痛绝,一个小通知,一定要全员齐刷刷地“yes,ma'am”,梦回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这其中,最受人诟病的就是请假问题。 在Antiwork,一次请假是一个辞职信的信封,是一条引爆离职念头的导火索。 除了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脑瘤老哥,还有人在得了新冠后,向老板请假,老板跟HR抱怨:“他看着像无症状感染者,所以算不上得病吧?” 有人向老板反映,昨天我爸死了,我需要点时间来缓冲一下。 老板则回应,前几天我叔叔也死了,我奶奶也没了,你别做受害者,马上回来上班。
也正因如此,在Antiwork版,大部分人在书写自己的辞职故事时,总会免不了用上像“s××t”"f××k”这样充满了愤怒的辱骂性词汇。
毕竟,在离职前,他们干得真的非常不开心,更重要的是,这份不开心也没有换成他们认为应得的薪水。 在Antiwork版友的经历里,在工作前,公司总是不愿意向他们透露真实的时薪。
而在工作后,又总是以各种借口来扣他们的钱,比如,你向公司的同事抱怨薪水少,那公司就会让你的薪水变得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养老和创业就变成了一种奢求。
而未来的希望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渺茫。
而这也导致Antiwork的版友非常痛恨大老板,尤其是像马斯克、贝索斯和扎克伯格这样拥有天文数字财富的富豪。
在网友们看来,自己每天工作12个小时,却无法积累任何财富,而有钱人仅仅是坐在那里,每秒的收入就可能超过自己一辈子所赚的钱。
所以,在Antiwork版上,“你不过是老板赚钱工具”的想法,成为许多人辞职的精神动因。
版友有个笑话,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情绪: 你老板开着一辆全新的法拉利来上班。 你羡慕地感叹,这车真牛逼。 老板说,这没什么,只要你每天都努力上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尽量追求卓越,在一年之后,我就可以再买一辆了。
Antiwork版块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追溯历史,你会发现这个Reddit子版其实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始终冷冷清清,直至今年初,人们突然开始接二连三地涌入,并迅速将它冲到了Reddit最热贴吧的排行榜上,其盛况,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前些日子的Wallstreetbets版块。
并且,Antiwork并不只出现在Reddit,在美国的各大主流社交媒体上,这个组合词都相当火热。
而数字世界映射出的,往往是现实世界的投影。 在当下,一场20年来最大的离职潮正在席卷美国。 在8月,430万美国打工人选择放弃原有的工作岗位,约有四分之一的酒店和餐厅服务员,向他们的老板递交了辞呈。
在油管上,年轻人掀起了一场名为“我没有理想工作(I don't have a dream job)”的活动,谈论着自己的辞职原因和不满。而关于“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的报导,也在最近占据了各大美国主流媒体的头条。
对于这场风潮的产生,许多评论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有人将其归咎于疫情仍在肆虐,人们对接触性的服务工作还存在抵触;有人则认为是美国之前的补助发得太多,导致许多人现在靠救济金和养老金就能提前退休。
还有人则提出,更加本质的原因,可能是这场疫情,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观。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搏命文化(hustle culture)都是美国办公室和服务场所的主流,工作狂在公司被视作一种值得夸赞的品质,在硅谷,甚至一度出现了专门培养这种精神的收费搏命营(Hustle Con)。
然而在去年,新冠来了,大家被迫开始在家办公,朝九晚五、时常加班的日常循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场慢慢开始形成的,对于工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变迁和我们何其相似。 在尝到了慢节奏生活的滋味后,美国的工作者便开始思考自己每日劳动的价值,而思考的结果,便是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便是大离职,便是Antiwork版的火热。 毕竟,当生活的惯性被一场全球性的灾祸所打断,它所带来的不止有长期的停滞,有时还附带了另一种对于人生的审视。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摸鱼,谁不爱?
来源:微信公众号X博士
怎么不会多付,公司停止支付,全部保费自己付。 不过我真没见过拿医生证明请不出病假的例子。
小公司不清楚,但一般SP500的公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随便裁有癌症等严重疾病的人。
你对Cobra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我以前的保险雇主付90%,我自己付10%,一个月我自己交100块。辞职后用Cobra,自己付100%的cost,于是一个月交1000块。什么叫不会多付?
哈哈
公司不让请假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员工要手术了还不让请病假,那就是典型的基于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和 CONSTRUCTIVE TERMINATION, 找律师告一告一个准的。
为什么这么多回帖第一反应就是blame the victim, 首先说这个是特例,“他这个只是特殊情况,一般老板不这样” 其次就质疑这个长脑瘤不让做手术员工的智商和能力 "笨死了,他为什么不去告劳工部,把公司告到破产"
第一,此人已经得了脑瘤,不一定有精力去和公司强大的法务部门对抗,你知道在美国打官司要多久吗?这样拖个三年五年他可能早就不行了。都得癌症了,而且是脑瘤,空余时间肯定在化疗或者赶紧和家人在一起,还能有很多精力打官司吗?说的太轻巧。
第二,每次板上一说什么,比如,某个地方歧视,或者某个行业的问题,就有人跳出来说,哎呀不存在的啦,我公司/我城市/我闺蜜哥们很好,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你个人的经历并不能 invalidate what happened to this person.
其他几个国家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What did you expect?
得了重病还得上班才能有保险,这一条还不够邪恶嘛?
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sick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