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余光中翻译论集出版,学者:认识「翻译家余光中」

d
denole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诗人余光中辞世近四年,「翻译乃大道,译者独憔悴:余光中翻译论集」上月出版。中研院欧美所特聘研究员单德兴表示,大陆与香港已出版三本余光中翻译论集,台湾却迟到余光中辞世后,才有首部翻译论述专著出版。「一般读者只知『诗人余光中』,却不知『翻译家余光中』。」他期待藉此书彰显余光中「翻译家」的地位。
余光中写诗、散文、书评与翻译,曾自评「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取悦大众。写书评,是取悦朋友。翻译,却是取悦太太。」单德兴透露,余光中的翻译初体验也是因为师母范我存。1952年,余光中在范我存家中读到范的表哥从美国寄来的「生活杂志」,上头登著文豪海明威写的小说「老人与海」,兴起翻译之念。但他当时翻译的书名是「老人与大海」,让两个名词对仗。
「余光中翻译论集」精选余光中37篇翻译论述,时间横跨70年。本书由余光中女儿余幼珊编选。她在后记中提到,母亲范我存要求和女儿一起校对。她拿起老花眼镜、从余光中书柜中找出相关的书认真看稿,彷彿回到70年前为挚爱誊写译稿的青春岁月。
单德兴表示,浪漫诗人雪莱也翻译但丁「神曲」等作品,但文学史写雪莱根本不提其翻译成就。余光中明白这一点,却依然沉浸于翻译世界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仍未放下译笔。
译者在台湾地位不高。单德兴说,余光中一辈子致力提升译者地位、将翻译当作「社会教育」。他于大学任教时举办全校翻译比赛;每次举办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余光中不只当评审,更发表论述得奖作品的文章,藉此把大学讲堂的翻译课推动到社会。
书中处处可见余光中对翻译的独特观点。译界久有「唯诗人足以译诗」的说法,身为诗人的余光中却认为,当代译诗名家如梁实秋、彭镜禧均非诗人。而当今诗人多写缺乏格律的自由诗,对翻译西方格律诗力有未逮。此外,不同另一位翻译家思果主张翻译时要使用未经西化的纯粹中文,余光中主张维持优美的中文之外,也能接受「良性的西化」,将中文的潜力发展到极致。
来源: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