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人类成长发育有一个过程。在婴儿,儿童时代从认人开始,“认识”人,父母,阿姨伯伯,认识好人坏人。等等。到成年通过上学,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获得了“知识”。从而,独立依靠“知识”来理解客观事物,而不是通过“认识”来分辨“是非”,判断好人坏人。 人类提高认识的过程,就是把认识变成为知识。知识是独立的,是脱离载体“人或物”抽象的逻辑学知识体系。而认识是人类通过眼、耳、鼻、舌、身观察,体验和感受到的现象与表象。 知识的“秘密”,已经告诉了我们:知=矢+口=十 ==>(进入心田)+口=田的过程;“认识”不同于“认知”;认识:是主观的感受,(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主观感受(这就是 知人知面不知心,认识这个人也就是不仅仅知人知面,而认知这个人才是“知心”)。换句话说:是基础于第八维度的“阿赖耶识”而产生的:口+八=只(都是从上帝口中的话语形成的:言+只),都是主观的。停留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都仅仅是认识,而不是“知识”,仍然“无知”。而能够让“认识”升级,到达“认知”,知“道”了,就是要指向“道理”,“道路”,真理的过程。就是十字架指向口的过程,小十字架+口,就是田(思考,思辨,推理,质疑),就是科学认知(就是有限范畴的真理),也就是把“目”中的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十)”转变成为局部真理“田”思。 思就是自己去寻找“答案”。思的目的就是把“目”中彼此平行“不相干”的信息转变成为“有逻辑关系,相关,相干”的,可以被自己理解的,自己良心可以“接受”的“答案”。哦,原来如此!明白了,知道了!因为,人类的良心只能够接受“存在有因果关系的逻辑的,线性关系的解释”。而兜圈子,胡搅蛮缠是不会被有良知的人们接受。科学是如此,哲学也是如此。 这个过程就是“识”的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目看到了,并不等于“知道了”。而无知,就是人们仅仅停留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的层面,而没有形成因果关系的逻辑的理解层面。 如果一个人“看问题”仍然停留在认人(是谁?)阶段,而没有升华到认知(有没有道理,有没有逻辑关系,有没有意思,有没有思想?)阶段,那么这样的人仍然处于无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