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现在不是读物理也可以转码的年代了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0月6日 2点48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e
eatsilver
接近 4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找工就业]为什么我中科大物理系普遍上岸艰难?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802058-1-1.html
[找工就业]物理PhD转CS刷题上千却过不了简历关迷茫求助大家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97478-1-1.html
[谈专业]美国物理PhD学生转SDE求指引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39799-1-1.html
罗林姣,中科大物理系第一名,哈佛物理
博士
+
博士后
,回国当街道办副主任。
刘媛,奥赛金牌,北大物理,普林斯顿物理博士,加州理工博士后。在加州理工被三流学校出身的斯拉夫女PI Tatyana Sharpee折磨打压,转行data science得癌英年早逝。癌细胞应该就是在postdoc抑郁不得志的期间出现。
唐晓琳,北大空间物理,犹他大学物理博士生,phd期间被白男pi折磨得死去活来,7年也比不了业,最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卢刚,北大物理,爱荷华物理博士,毕业后连推荐信也拿不到,失业了大半年,最后太较真造成悲剧。
王孟源,哈佛
博士
+
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发现pi原来是个大忽悠,毅然转quant,不料几年后金融海啸被裁,回台湾当政治评论员。
学术圈越来越劣币驱逐良币,真有科研理想的人很可能活不下去。我很理解罗学姐这类人可能的心理,要做科研就要认真坐几年冷板凳。你坐几年冷板凳,没基金没帽子,学界都生存不下去了。可是,又不愿意屈从于规则,大水漫灌,坑蒙拐骗。要么苟着,要么换行,做出这种不搞学术的选择再正常不过。 同时,也衷心希望罗学姐仕途顺利,科大过于注重科研上的培养了,多年后当个教授就是默认的职业选择,不从事这行的都被明里暗里的看成人生失败者。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走了很多年弯路后才认识到这个问题,才重新开始给自己定位。由于我自己本科时期成绩也不错(比罗学姐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反倒是被迷惑住双眼,认为自己应该当科学家,没有及早认清现实。等到自己真正实践了几年,发现学术圈并不是仅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小镇做题家的精神就能吃得开的行当。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两位数的论文量,三位数的引用量,但是,还是退圈了。非但一点不可惜,反倒真希望自己能早点醒悟,省去这么多年的弯路。罗学姐陷入的时间更长了一些,或许如果她早年止步于博士毕业,现在能取得远不止街道办副主任的成就吧。 说点题外话,除了劝退某些专业,是不是也要搞起来学术劝退呢?最近爆出来一些恶心事只是学术界的冰山一角,应该人更多人了解这个圈子的规则和运行方式,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行业混。 其实,搞学术和学习好、名校啥的关系并没有很大。太笨的人搞不了学术,但是,也不用特别聪明就可以进这行了(能考上大学就差不多够了)。身边见过很多,本硕二本的(本科期间还是天天打游戏的那种),读博后,逆袭成了人肉Paper打印机,再配合上个人强大的Social能力,顺利当教授,深谙学术圈的混法,各种基金帽子随便拿,但是,他们却连基本的微积分、概率论都不熟悉(理工科专业)。反观,真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可能从读博开始,认真做科研好几年,也就能出来一两篇文章,即使你数理基础再扎实也没有用,轻松被第一种人碾压,不久,就在圈子里混不下去了。对于后者,真想干点实事的,与其在圈子里苟着,不如早退圈的好,找到更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做出成绩不是难事。
当时我在温伯格的团队里面,温伯格是当时美国大型对撞机最重要的推手,它的内 幕我全都知道。他每个礼拜两次跟我们汇报进度,我是真正在内部听到他怎么样想要忽 悠国家。那时候心里就觉得很奇怪,你这种完全是为了行业山头小集团的利益,来浪费 国家跟人类世界的财富,怎么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过去20多年来,很多高能现象学者为了能多发论文,也卖身超弦阵营,例如我在哈佛合 作过的Lisa Randall,现在名声极大,但是一辈子写的几百篇论文,没有一篇是对的, 而且每一篇在发表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不可能是对的。她名义上是现象学者,实际上是 超弦的宣传打手,为了名声地位,不择手段,为虎作伥;像这样的超弦现象学(String Phenomenology,典型的Oxymoron)者,我觉得比超弦论者还要可恶。
哈佛物理系在1980年代急着雇用第一个女教授,当时的系主任Georgi在Randall一进大 学部时,就被她伶牙利嘴、肆无忌惮的态度矇骗了,以为她是人才,所以一路提拔她。 在选拔永久教授时,其实另一个做镭射冷却的女教授比她强得多,却被遗珠了;这和我 在《楣星高照的巡洋舰》里提到的那个例子很像。
大型对撞机的主要费用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挖坑,另一个是磁铁,后者极可能必须分包 给欧洲。且不论它对消化產能药不对症,它的时程长达15-20年,对刺激目前的经济也 是毫无意义的。
Lisa Randall功利心很重,没有对科学原则的尊重,衹要能发表论文、炒作自己,什么 都能写、说得出来。
e
eatsilver
接近 4 年
2 楼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找工就业]物理PhD转CS刷题上千却过不了简历关迷茫求助大家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97478-1-1.html
[谈专业]美国物理PhD学生转SDE求指引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39799-1-1.html
罗林姣,中科大物理系第一名,哈佛物理博士+博士后,回国当街道办副主任。
刘媛,奥赛金牌,北大物理,普林斯顿物理博士,加州理工博士后。在加州理工被三流学校出身的斯拉夫女PI Tatyana Sharpee折磨打压,转行data science得癌英年早逝。癌细胞应该就是在postdoc抑郁不得志的期间出现。
唐晓琳,北大空间物理,犹他大学物理博士生,phd期间被白男pi折磨得死去活来,7年也比不了业,最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卢刚,北大物理,爱荷华物理博士,毕业后连推荐信也拿不到,失业了大半年,最后太较真造成悲剧。
王孟源,哈佛博士+博士后,博士后期间发现pi原来是个大忽悠,毅然转quant,不料几年后金融海啸被裁,回台湾当政治评论员。
学术圈越来越劣币驱逐良币,真有科研理想的人很可能活不下去。我很理解罗学姐这类人可能的心理,要做科研就要认真坐几年冷板凳。你坐几年冷板凳,没基金没帽子,学界都生存不下去了。可是,又不愿意屈从于规则,大水漫灌,坑蒙拐骗。要么苟着,要么换行,做出这种不搞学术的选择再正常不过。 同时,也衷心希望罗学姐仕途顺利,科大过于注重科研上的培养了,多年后当个教授就是默认的职业选择,不从事这行的都被明里暗里的看成人生失败者。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走了很多年弯路后才认识到这个问题,才重新开始给自己定位。由于我自己本科时期成绩也不错(比罗学姐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反倒是被迷惑住双眼,认为自己应该当科学家,没有及早认清现实。等到自己真正实践了几年,发现学术圈并不是仅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小镇做题家的精神就能吃得开的行当。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两位数的论文量,三位数的引用量,但是,还是退圈了。非但一点不可惜,反倒真希望自己能早点醒悟,省去这么多年的弯路。罗学姐陷入的时间更长了一些,或许如果她早年止步于博士毕业,现在能取得远不止街道办副主任的成就吧。 说点题外话,除了劝退某些专业,是不是也要搞起来学术劝退呢?最近爆出来一些恶心事只是学术界的冰山一角,应该人更多人了解这个圈子的规则和运行方式,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行业混。 其实,搞学术和学习好、名校啥的关系并没有很大。太笨的人搞不了学术,但是,也不用特别聪明就可以进这行了(能考上大学就差不多够了)。身边见过很多,本硕二本的(本科期间还是天天打游戏的那种),读博后,逆袭成了人肉Paper打印机,再配合上个人强大的Social能力,顺利当教授,深谙学术圈的混法,各种基金帽子随便拿,但是,他们却连基本的微积分、概率论都不熟悉(理工科专业)。反观,真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可能从读博开始,认真做科研好几年,也就能出来一两篇文章,即使你数理基础再扎实也没有用,轻松被第一种人碾压,不久,就在圈子里混不下去了。对于后者,真想干点实事的,与其在圈子里苟着,不如早退圈的好,找到更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做出成绩不是难事。
当时我在温伯格的团队里面,温伯格是当时美国大型对撞机最重要的推手,它的内 幕我全都知道。他每个礼拜两次跟我们汇报进度,我是真正在内部听到他怎么样想要忽 悠国家。那时候心里就觉得很奇怪,你这种完全是为了行业山头小集团的利益,来浪费 国家跟人类世界的财富,怎么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过去20多年来,很多高能现象学者为了能多发论文,也卖身超弦阵营,例如我在哈佛合 作过的Lisa Randall,现在名声极大,但是一辈子写的几百篇论文,没有一篇是对的, 而且每一篇在发表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不可能是对的。她名义上是现象学者,实际上是 超弦的宣传打手,为了名声地位,不择手段,为虎作伥;像这样的超弦现象学(String Phenomenology,典型的Oxymoron)者,我觉得比超弦论者还要可恶。
哈佛物理系在1980年代急着雇用第一个女教授,当时的系主任Georgi在Randall一进大 学部时,就被她伶牙利嘴、肆无忌惮的态度矇骗了,以为她是人才,所以一路提拔她。 在选拔永久教授时,其实另一个做镭射冷却的女教授比她强得多,却被遗珠了;这和我 在《楣星高照的巡洋舰》里提到的那个例子很像。
大型对撞机的主要费用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挖坑,另一个是磁铁,后者极可能必须分包 给欧洲。且不论它对消化產能药不对症,它的时程长达15-20年,对刺激目前的经济也 是毫无意义的。
Lisa Randall功利心很重,没有对科学原则的尊重,衹要能发表论文、炒作自己,什么 都能写、说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