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年诺奖故事才知道,2000年以来,85位美国人获得了诺奖,其中33位是第一代移民或难民

i
icecoffeelu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昨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火热出炉,颁发给了在“发现感知温度和触觉的受体”上做出突破性贡献的Ardem Patapoutian教授与David Julius教授。在诺奖官宣之前,委员会成员已经提前和两名得主通话沟通。今日放出的采访录音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1. 当来自瑞典的电话打来时,Ardem Patapoutian教授正在睡觉,手机也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因此毫无悬念地错过了第一通电话。但诺奖委员会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居然联系上了Patapoutian教授92岁高龄的老父亲,而父亲的深夜来电终于让他从睡梦中惊醒。“你好像得了诺奖。”他的父亲在电话里说道。
▲Patapoutian教授与他的儿子刚刚得知获奖的消息(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Nancy Hong)
2. 大半夜吵醒David Julius教授的倒不是来自瑞典的电话,而是他嫂子发来的消息,消息里说有个叫做Thomas Perlmann(诺奖委员会总秘书)的人想找你,我没把你的电话给他。但我上网搜了下他的名字,看起来好像他的确有事找你。你有事可以打回去。
3. Julius教授的妻子Holly Ingraham同样是一名教授,她也被半夜的铃声吵醒,然后给Perlmann打了回去。电话那头,Perlmann匆匆说找Julius教授有事,但自己三分钟后就要去宣布诺奖的评选结果,请她等一个小时再打回来。Julius教授已经认定这是一场拙劣的恶作剧,决定不再回应这通电话,直到Perlmann请他立刻打开电脑,观看网上的诺奖直播。
▲Julius教授还穿着睡衣,在自家厨房知道了获奖的消息(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Holly Ingraham)
4. 两名科学家都在加州,瑞典的下午恰好是当地的凌晨1、2点。当诺奖委员会邀请他们做简短采访时,Patapoutian教授直言现在是半夜2点,可能说的话听起来不会很聪明。Julius教授更是请对方稍等,自己得先去泡杯咖啡。诺奖委员会打趣说,这已经给所有的科学家上了一课——没有咖啡,这日子没法过。
▲即便是诺奖得主,也离不开咖啡(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Holly Ingraham)
5. Patapoutian教授的故事其实非常励志。他出生于黎巴嫩,童年在漫长的内战中度过。18岁时,他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科学家居然也是一种职业。刚到加州时,他做了一年电工,送过披萨,也给当地的亚美尼亚报纸写过新闻,只为能攒出上大学的钱。为了能获得申请医学院的推荐信,他又在一家实验室打过工。而恰恰是这份经历,让他喜欢上了基础科研。
6. 相比之下,Julius教授的经历则顺畅得多。出生于布鲁克林的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师从Jeremy Thorner教授与Randy Schekman教授(后者是诺奖得主),博士后则在Richard Axel教授课题组完成(同样也是诺奖得主)。他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工作又极为严格,身上好像有使不尽的能量。他们鼓励学生去探索极难的问题,从而给科学研究设置了极高的标准。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7. Julius教授自己同样也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拿到诺奖后,他给自己的妈妈打过去了一通电话。老人在电话那头很高兴,说你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努力,这是你应得的。
▲Thomas Perlmann每年通知获奖者的过程也不乏戏剧性(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Yanan Li)
8. 在聊到自己的发现,两名科学家都提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无论是感知触觉,还是感知温度,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些感觉有什么奇怪。但在生物学家眼里,这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触觉,我们的脚就不知道是否脚踏实地,无法站立或是行走。而如果感受不了温度,就很容易置身危险的环境而不自知。于无声处听惊雷。从普通人见怪不怪的地方找到突破点,正是科学大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9. 这些发现从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两名科学家在研究时用到了辣椒素和薄荷醇,这些来自植物的化学物质,成为了理解人类本身的重要工具。Julius教授还提到,阿司匹林与吗啡,同样是来自植物。
10. 当然,等到这些科学家做出突破性发现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些受体在人体内是如此丰富,参与到了如此多的生理活动之中。比如水喝多了就要上厕所,憋尿的感觉正是来自感知压力的PIEZO2受体;而会被辣椒素激活的TRPV1受体,同样也能感知毒素或是高温,是重要的镇痛靶点。Patapoutian教授还举了一些例子:血液中的红细胞能感知压力,变换自己的体积;或是免疫细胞上的相关受体能调节血液中的铁含量。在阐明这些受体之前,没人能想到它们还有这样的功能。
11. 当问到科研成功的经验,Patapoutian教授补充说要关注那些能被回答的大问题。如果问题本身很重要,但不能被回答,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想要做出科学突破,除了问对问题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工具。这才是科学家的成功秘诀。
明天,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也将继续关注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关注药明康德医药观澜学术经纬,第一时间了解获奖信息与背后的有趣故事。
参考资料: [1] David Julius: "The reason we were able to do it is because we started looking at the natural world."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785BltqPM
[2] Ardem Patapoutian: "In science, many times,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are of high interest"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_KMkvxP4h4
[3] Biography of David Julius,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ucsf.edu/news/2021/09/421486/biography-david-julius [4] Nobel Prize Awarded for Research About Temperature and Touch,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1/10/04/health/nobel-prize-medicine-physiology-temperature-touch.html
i
icecoffeelu
这个比例真是超出想象,没想到!

https://immigrationimpact.com/2017/10/19/immigrants-and-refugees-nobel-prize-winners/#.YVx7f7hKiUl
Immigrants and Refugees Are Among America’s 2017 Nobel Prize Winners
The Nobel Prizes, awarded annually in recognition of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eace, have once again been won by Americans who came here as immigrants and refugees. Three out of the five Nobel Prize categories included immigrants or refugees.
Immigrants have a history of winning The Nobel Foundation’s numerous awards—33 of 85 American winners have been immigrants since 2000. In the chemistry, medicine, and physics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foreign-born Americans have won 38 percent of chemistry and medicine prizes, as well as 40 percent of all physics prizes awarded in the last 17 years.
b
bigjohn123456
今天物理奖共同获得者美籍真锅淑郎,第一代日本裔移民
d
darkneccessity
都是白人
S
Sherlock2020
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虽然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
s
summerline
美国自己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差, 高科技产业和科研都是靠移民吸收全世界的人才 版上很多人还觉得关上移民大门美国可以依然是 the best。。。。。
t
todd6034
替朋友问,急,拿了诺奖和老板一对一谈涨工资会有帮助吗?有没有有经验的人知道,如果去弯曲能拿多大的包裹
起舞弄清影
美国自己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差, 高科技产业和科研都是靠移民吸收全世界的人才 版上很多人还觉得关上移民大门美国可以依然是 the best。。。。。
summerline 发表于 2021-10-05 13:00

你这个结论问题太大了,典型的张嘴就来。移民当然增加了美国的人才储备,但是说美国科研和高科技靠移民,就过于扯蛋了。如果以诺奖为例,美国在20世纪一共248人获奖,平均每10年24.8个。21世纪前20年,一共133个美国人获奖,平均每10年66.5,就算其中40%是第一代移民,美国人自己培养的还有接近39.9个,高于20世纪。当然,现在科研合作很多,会把这个数据推高一些。
C
ConnieBear
美国自己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差, 高科技产业和科研都是靠移民吸收全世界的人才 版上很多人还觉得关上移民大门美国可以依然是 the best。。。。。
summerline 发表于 2021-10-05 13:00

人家十八岁来美国送pizza,拿诺奖和母国教育有关系?
c
coalpilerd
Slaoui,就是川普任命的warp speed的头,也是一代移民。美国要没这位就只能和欧洲抢辉瑞和牛津疫苗了。功德无量啊。
不娶何撩
灯塔国以为是灯塔国,才有优秀人才过来。
可惜现在灯塔国老鼠太多,老鼠去偷油,灯要慢慢熄灭了
m
mallowmarsh
我也是第一代移民!主修免疫和生化。希望我也能在学术圈里混出名气
d
dfgd
33位移民和难民里面
有几位是黑,墨,穆?
I guess zero.
花椒妞妞
灯塔国以为是灯塔国,才有优秀人才过来。
可惜现在灯塔国老鼠太多,老鼠去偷油,灯要慢慢熄灭了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10-05 13:49

你是说,你在偷油?
老丘
美国吸引创造力人才,因为鼓励创造力的制度。 这方面美国是第一,遥遥领先所有国家。
h
helloterran3
灯塔国以为是灯塔国,才有优秀人才过来。
可惜现在灯塔国老鼠太多,老鼠去偷油,灯要慢慢熄灭了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10-05 13:49

灯塔国的主要问题就是你天天跪舔的白人人口,他们自己在飞速垃圾化。抽大麻磕鸦片的90%是白人,拿食品券的70%是白人。
特别是共和党那十几个深红州,从来都是屎坑地方,完全是被东西岸进步州carry进第一世界的,却偏偏以为自己有什么birth right,还想劫持整个美国推行神棍统治咧
2020年大选,占总人口46%的川普县,只贡献了29%的gdp。

b
buyup
你这个结论问题太大了,典型的张嘴就来。移民当然增加了美国的人才储备,但是说美国科研和高科技靠移民,就过于扯蛋了。如果以诺奖为例,美国在20世纪一共248人获奖,平均每10年24.8个。21世纪前20年,一共133个美国人获奖,平均每10年66.5,就算其中40%是第一代移民,美国人自己培养的还有接近39.9个,高于20世纪。当然,现在科研合作很多,会把这个数据推高一些。
起舞弄清影 发表于 2021-10-05 13:37

你还好意思说人家,张嘴就来,第一代移民占总人口的多少啊?有15%吗?对应40%诺奖
一个公司里面占15%的员工贡献了40% profit,还要把人家开了,除了SB,谁会觉得这个不是SB决定?
贝壳的贝
一代移民不来美国,又有几个能拿奖的? 美国的科研环境吸引各国移民来美国。反对的不是移民,是非法移民。重点不是移民,是非法两个字。这些一代移民,有几个是非法移民?
s
somuch
灯塔国以为是灯塔国,才有优秀人才过来。
可惜现在灯塔国老鼠太多,老鼠去偷油,灯要慢慢熄灭了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10-05 13:49

总比一个连老鼠都懒得去的地方强
a
atsumivest
回复 6楼summerline的帖子
在trump之前,移民局的网站还写着美国是country of immig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