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不错,大赏 changheruhailiu 发表于 2021-10-04 00:13
写得挺好,但这个完全不是文言,分明就是白话加了几个曰字babybaby 发表于 2021-10-04 00:51
回复 8楼.Cheers.的帖子 那可不是冒险,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virtue 发表于 2021-10-04 07:59
回复 6楼babybaby的帖子 怎么能让人看懂就不是文言文了嘛?😆😆 virtue 发表于 2021-10-04 08:05
文中的断行是为了顶格,提到伟人名字要顶格写~~ 另外提到中山先生时要空一格,和常凯申元帅一样待遇。
民国六年秋,北洋军阀段祺瑞窃据大位,废除约法,解散国会,实行独裁。 中 山先生南下广州,联合南方各省,招集议员,重开国会,维护约法。段祺瑞迷信 武力统一,任命傅良佐为湖南督军,率北洋军南犯。 中山先生以广西督军谭浩 明为帅,组护国军入湘迎战。衡山宝庆一战,北军大败,傅良佐弃众而逃,北洋 军溃散四处。时 太祖求学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该校位于长沙南郊,乃北洋溃军北撤必经之路。 为防溃军劫掠,校长孔昭绶欲遣散师生于郊外暂避。 太祖以为不可,劝阻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乱兵四处皆是,外出躲避恐非 良策。再则学校空虚,乱兵定会擅入打劫。故离校不如护校,学校墙高宅深,加 之学生护卫,方可保自身与学校无虞。』昭绶善之,命 太祖建学生志愿军护校。 太祖挑选精壮学生百余人,以兵法部勒,削竹尖为武器,日夜巡逻,路过之北洋散 兵游勇皆不敢入。一日,闻北洋残兵数千人已至城南猴子石,众人皆惊,惟 太祖镇定自若,曰:『稍安勿躁,待吾亲去探查,再做计较。』傍晚, 太祖归,谓众人曰:『彼乃北洋第八师王汝贤之残部,只知傅良佐弃城而逃,未 知追击之桂军是否入城,故夜宿猴子石,骚扰百姓。若任其明日入城,则必将地 方糜烂。吾等既以保护桑梓为己任,当连夜出击,趁其惊魂未定,虚张声势,将 其逐走。』同学邹蕴真问道:『万一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 太祖曰:『彼军若有意劫城,今晚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 城关北归,只得闲守于此,已是草木皆兵。吾等一呼必从,情势然也。』众皆叹 服。 太祖集合队伍,请孔校长暨教务主任方维夏前往商会筹集遣散费,自引数人前往 警察局借枪。警察局长初闻有学生来借枪,斥之为『娃娃们胡闹』,及至 太祖入,见来人器宇轩昂有王者之气,这才肃容相向。待 太祖通名后,局长起身曰:『莫非城南板仓先生之高足乎?』 太祖然之。局长叹曰:『久闻昌济先生有一弟子了得,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我 局上下百余警员,但凭世兄差遣。』 太祖笑曰:『宵小之辈,岂用牛刀焉?况维持城中治安亦需警力,吾只需长枪十 余条,神枪手数名足矣。』月朗星稀, 太祖率手执真枪之十余名警察及手执木枪鞭炮之百余学生军,悄悄出城,占据有 利地形,围住三千北洋败军。 太祖见准备就绪,手一挥,身边警察鸣枪三响,众学生将写有『桂』字、『湘』 字和『粤』字的灯笼,一起点燃,漫山遍野,灯火通明。北洋军从睡梦中惊醒, 惊慌失措,有举枪欲作抵抗者,立时被 太祖布置之神枪手击倒,警察之真枪实弹打得北洋军中尘土飞扬,持木枪之同学 则在洋油桶里大放爆竹,枪声四起,似乎激战正酣。一阵热闹过后, 太祖下令停止放枪,遣桂籍学生喊话曰:『吾等乃桂军前锋第七师,桂军谭大帅 已占领长沙,汝等放下武器,可保全性命,切勿自误。』败军首领师长王汝贤不 知虚实,心下惊慌不定,严令手下不许开枪,请对方派代表前来谈判。 太祖慨然往之,有同学劝阻说恐防有诈。 太祖曰;『彼惊弓之鸟尔,吾视之如土鸡瓦狗耶,何惧之有。』遂孤身入敌营, 单刀赴会。王汝贤见来人高大挺拔,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俊美刚毅,玉树临风 ,唇下一粒英雄痣,更显得气度不凡,英气逼人,风华绝代。攀谈之下,更为之 折服,须臾顺利谈妥缴枪之条件。 太祖引北洋军至一师校园前坪,令其放下枪支退后,学生军蜂拥而上,收拾缴获 之武器。王汝贤见众人并非军人,心中惊疑不定。 太祖知其起疑,上前笑道:『区区空城小计,倒叫王将军见笑了。』王汝贤作色 道:『汝为何人?』 太祖正色曰:『吾等乃一师学生尔,恐贵军打扰地方,故出此下策,邀将军一叙 ,冒昧之处,想来将军亦不会与晚辈们一般见识。适才所提之条件,一概作数, 长沙商界正连夜筹款,委屈弟兄们在此对付一夜,明日定当礼送出城。』王汝贤 看了看周围持枪虎视眈眈之学生,长叹一声问道:『不知贵部指挥何人?』 太祖答曰:『在下湘潭 毛泽东。』王汝贤心悦诚服道:『果然英雄出少年,足下实乃当今之甘罗霍去病 也。王某败于阁下之手也不枉了。』次日, 太祖会同学校代表方维夏及商界代表,给北洋降兵每人发放四元路费送其北归。 太祖率百余手无寸铁之学生暨十余名警察,逼降全副武装之数千正规军,堪称战 争史上之奇迹也。时年 太祖年仅24岁。一师校长孔昭绶在一师校志中写道:『 毛泽东一身是胆!』数十年后 太祖尝曰:『余生平大小数千战,最得意者有二,其一乃四渡赤水河,其二乃初 出茅庐第一战,逼降数千北洋军。』
请各位看官打赏~~
谢赏~~
真心感谢,零回复很尴尬的~~
好吧,这是中学时我爸给我布置的中文作业,能写成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那可不是冒险,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他确实有洞悉人心的本事
后来肉身去重庆谈判,也是挺胆大的
怎么能让人看懂就不是文言文了嘛?😆😆
算五四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