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家书曝光(图)

C
Caroli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最近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中,一封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珍贵家书曝光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1929年9月
那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刚刚完成了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古建筑的测绘,在代县得知战事乍起。8岁的梁再冰正在北戴河随大姑姑消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迫于局势无法探望,于是林徽因给女儿写了这样一封信。 林徽因写给梁再冰的信件
第一句话,她写道:“宝宝,妈妈不知道要怎样告诉你许多的事,现在我分开来一件一件地讲给你听。”然后从第一,写到第十,一一列出。
在信中,林徽因向女儿解释了“日本人同我们闹什么”,并表明夫妇俩对侵略战争的态度。她写道:“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了胜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信中充满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要好,读书要好,别的不用管。现在既然在海边,就痛痛快快的玩。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大战当前,林徽因用这样一封看似平淡又饱含力量的书信,教孩子不惧战事,勇敢、乐观地生活,从中可见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
梁思成与林徽因,堪称民国时期最具话题性的一对佳偶。他们志同道合,在生活和事业上相互扶持,可谓神仙眷侣。在这个以梁思成为主角的展览中,林徽因作为他生命中的重要角色贯穿其中。从一张张老照片里,我们得以走近他们的美丽人生。 梁思成初入清华学校 1915年
梁思成1901年出生,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学,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 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 1916年
而林徽因1904年生于浙江杭州,是清末民初政治家林长民的大女儿。她从小聪慧过人,林长民视她为掌上明珠。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期间,受同学影响,她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 1920年的林徽因
林徽因因才貌卓著,曾吸引诗人徐志摩的疯狂追逐。他向发妻张幼仪递交了离婚通知书,梁启超劝徐志摩放弃追求林徽因,但徐志摩回应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是否曾经恋过徐志摩,学界持论相左,至今尚无定论。在认识了梁思成以后,林徽因与梁思成逐渐感情至深。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先后赴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当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该校美术学院,仍然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林徽因、梁思成在宾大留影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在展览现场展出了两人的结婚照,其中林徽因的婚服是她自己设计的,足见她的创造力与个性。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1928年3月 林徽因在旅欧途中 1928年
回国后,梁思成先是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林徽因与梁思成住在北总布胡同的7年间,他们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调查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对其中的206座古建筑进行了详细测绘,完成图稿1898张。
考察古建筑是一件艰苦的差事。林徽因曾在信中这样形容自己1936年的青州考察之旅:“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屋顶 1935年
即便如此,不管是骑毛驴、爬房顶,林徽因都不在话下。展览中还有一张梁思成与林徽因共同站在天坛祈年殿屋顶上的合影,以此见证梁林这对伉俪共同丈量古代建筑的难忘经历。 林徽因测绘佛光寺祖师塔 1937年7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在山西,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了古代建筑第一珍宝——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大殿,推翻了日本学者此前关于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才保存有唐代木构建筑的断言。
由于战乱,梁思成与林徽因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自己遭遇的一次轰炸:“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
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梁思成、林徽因仍反复修改并完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初稿以及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清华园 1950年代
梁思成与林徽因毕生致力于古代建筑和文物保护,受到海内外建筑文化界人士的普遍称赞。他们还参与了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任务。展览中也展出了林徽因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它虽然没有被选用,但也凝结着林徽因对民族艺术形式的探索和追求。 梁思成在病床上与林徽因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1950年
常年的辛劳之下,林徽因与梁思成都落下了一些病痛。1953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后,林徽因的身体垮了下来,深受肺病折磨,1955年4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51岁。
展览中的这张图片格外令人心碎。这是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的墓体。上面有汉白玉花环,来自林徽因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 来源:网络
b
baobao557
我还记得她的另一封家书,是在抗战时期他们在西南时写的。当时林的关系很亲近的弟弟是空军,作战牺牲了,她跟孩子在家书上说,真要是日本人打来了,““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她当时可是抱着殉国的决心的。 而且最近才知道,黄花岗广州起义烈士里面就有她的两个亲叔叔,林伊民和林觉民。林觉民就是著名的写与妻书,意映卿卿如唔的那位。 真是感叹林家满门的书香和忠烈,林徽因的骨头也是很硬气的。可惜后人只知道八卦她的情事,什么冰心,什么林沫,尽力地抹黑她,这些人跟她比真是差太远了。
s
sunnydream
板上是不是有林徽因的水军啊?类似的东西每个月发一通。。。
w
wind-flower
就是个真才女真美女,羡慕嫉妒恨的人怎么抹都抹不黑的事实。
q
qinqinmiao
我记得以前看她和梁思成的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她和孩子说如果日本人打来了就跳江的事,当时也很佩服她的风骨。而且她和梁思成一起去勘测古建筑,一路颠簸也没抱怨,我是很服气的。
t
tobaby0861
mark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