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字的原因吗?为啥中文写出来就感觉特惨。不懂租地下室也要在NY呆着的人。 不过,美国的地下室也没那么惨吧? Basements and cellars in residential properties of all sizes can NEVER be lawfully rented or occupied unless the conditions mee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light, air, sanitation and egress, and have received approval by 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s (DOB).
暴雨中的纽约,街道、地铁通通被淹,整座城市进入了紧急状态。
洪水涌入了纽约地铁之后,地铁站成了水帘洞,洪水犹如瀑布直流。
因为轨道被洪水淹没,火车也被迫停运,一辆从纽约开往机场的火车上,大约200名乘客们被困在黑暗的车厢中长达10小时,没电没食物,更不能上厕所。
一架公交车也受困于洪水中长达3小时,直到凌晨1点乘客才被救出,公交车司机回忆道:“当时洪水没过脖子,只能坐在仪表盘上,乘客以为自己快没命了在大哭。”
有的人所幸得救,死里逃生,然而有的人却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来不及逃跑,在地下室活活被淹死....一场暴雨不仅下出了无数事故,也揭开了纽约地下人间的悲惨——在纽约13名遇难者中,至少有11人死于地下室公寓。
穷苦人家生存在纽约,有时意味着不见天日。纽约的地下室,是穷人能够支付得起的唯一避难所。然而当上周三洪水冲破了纽约地下室的门窗时,昔日的避难所却成了死亡陷阱。
来自尼泊尔的一家三口被洪水困在皇后区伍德赛德(Woodside)地下室,最终被活活淹死。
住在他们楼上的邻居黛博拉·托雷斯(Deborah Torres)仍沉浸在当时恐怖的回忆中,当时她听到了从地下室传来的一家三口绝望呼救声,还有他们孩子的哭喊声。但是洪水来势汹汹,瞬间灌满了通往地下室的唯一楼梯通道,不但阻止了任何人进入地下室救他们,也阻碍他们走出来。
住在三楼的邻居崔·斯莱奇声称,当时她还接到了地下室打来的急救电话。电话那头不断叫喊道,水在不断往里涌进来。邻居斯莱奇干着急,对着电话喊他们“赶紧出来,上三楼”。但很快,电话那头就断了。晚上10点警察来到现场,但此时水位还在不断上升,因为水压,地下室的门怎么也无法打开。警察还试图潜入浑浊的洪水里,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只好等待消防员支援。
但足足等了4个小时,凌晨2点消防员才到达现场,但此连二楼都开始淹水了,不敢想像地下室已成什么样。最终,这对从尼泊尔移民来的夫妇和他们2岁的儿子,无一生还。
邻居帕特里夏·富恩特斯 (Patricia Fuentes) 听到了李女士的大声呼救之后,试图和其他人合力在水位进一步上升之前救她出来,但援救行动还是失败了。
在纽约暴雨中丧生的大部分遇难者,都是在洪水冲进地下公寓时被淹死的。而遇难者大多都是新移民,他们是餐厅服务员、洗碗工、收银员等等,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一个普通公寓的租金都抵得上他们一个月工资。
他们唯一能够找到的住所,就是这些地下室。其中一些地下室公寓还是被非法隔断出来的,狭窄的空间又霉又潮湿,许多甚至没有窗户。
没有阳光的照射,连在这里生存的植物都只是苟延残喘,更何况是人呢。而且它们更没有合法公寓所要求的紧急出口和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或洪涝,人们想逃都来不及了。但即使它们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这样租金低廉的地下室公寓,却是纽约这座城市成千上万的穷人唯一能够支付得起的住所。
几十年来,纽约住房官员门都知道这些非法地下室公寓是潜在的死亡陷阱。但全市目前还存在至少5万个这样的危险住房。纽约市长白思豪在上周五表示,“至少有 10 万人,甚至很有可能还有更多人——住在这些的公寓里。”“很多住进非法地下室的人都害怕交流,为因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被房东赶出去,或者更糟糕的是,被驱逐出境。”
当洪水在上周三晚上袭来的时候,地下室里的人大多是自己一个。他们大声呼救,打电话给邻居,或是报警。
有些人从楼上的邻居、警察和消防员那里得到了帮助,及时地逃了出来。但有的人却还是没能活着走出来。在一个事例中,43岁的塔拉·拉姆斯克里特(Tara Ramskriet)和她22岁的儿子尼克(Nick)在皇后区霍利斯区的地下室公寓里溺亡。
当时水很快就涌了进来,而且由于房屋结构问题,一堵墙不堪洪水的冲击还倒塌了,他们两人被困在里面,而家人也无法把他们拉出来。邻居们非常愤怒,他们表示这样地下室根本不应该存在,但没有人管。只有在发生死亡事故,城市调查员才会来到现场。住在对面的邻居33岁的詹妮弗·穆克拉尔(Jennifer Mooklal)表示,“这种事故经常发生,就算只是下雨,地下室也会被水淹没。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处理这个问题,一直在向市政府提要求,但根本没有人理我们。”
发生惨案的地下室所在地区,都集中在凯辛娜大道与Rose大道、Peck大道交界附近。住在这里的老居民表示,这里房子过去也经常被淹。在Rose大道地下室住了14年的华人移民黄先生表示,“在头四年,起码发生过5、6次雨水倒灌,后来可能是政府整治过,近10年没有发生过这么严重的事故。”在下暴雨当天,他所在的地下室也遭遇洪水冲击,他说:“当时的冰箱都飘了起来,床都翻了,水顶着门,门都打不开。”
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用力把门踹开,和太太艰难爬到一楼,他们也可能被淹死。事后,还有网友在网上爆料,还原事故的前因后果,指出这里一开始就不应被开发,直指政府应该负全责。自行车业余骑手Laura Shepard在推特上指出这个意外不是偶然,还发布了多张历史图片。从一张1924年的图片可以看到,这次遭受洪涝的街区,在近100年仍是一个巨大池塘,地势一直都是低洼的。
在1934年,通过凯辛娜公园的电车,仍要经过一座水上桥梁。
Laura Shepard表示,“人们不应该住在地势低洼地区所建的地下室公寓里(这片土地可能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开发)。这是政策失败和种族主义的多重原因,不但缺乏可负担的住房,还缺乏(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通知。我们的市政府机构(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公园局,市楼宇局)和一些长期居民,非常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但新居民(包括移民)和那些寻找他们能负担得起的房子的人,通常不会知道这危险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悲剧,政府是有责任的。”
他们为了出头之日住进了地下室,但如今,有的人却再也出不来了...
来源:带你游遍英国
Basements and cellars in residential properties of all sizes can NEVER be lawfully rented or occupied unless the conditions mee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light, air, sanitation and egress, and have received approval by 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s (D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