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走出心理问题最关键的一步:心理咨询师的选择

三个苹果甜蜜蜜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看到一些焦虑症的帖子,也有MM给我留言,疫情期间更容易焦虑,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一个朋友的允许,我把她写的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更多的MM。(特别声明:这个朋友是在读心理学博士,没有心理咨询医生执照,另外心理医生需要和咨询者本人在同一个州,最好距离不远,所以这不是广告贴。)
      走出心理问题最关键的一步:心理咨询师的选择
      一 详细了解心理咨询师的研究方向
    心理问题的详细分类有很多,仅仅焦虑症一项,就有很多不同的类别,同时有两种以上心理问题的群体也很普遍。虽然心理咨询师在求学阶段会学习到各种心理问题,但是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咨询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第一手经验才是最宝贵的。所以在找心理医生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看他们在网站上列出的详细资料。如果网上资料很少,可以直接写邮件给他们进行询问。
    比如两个人A和B,都有疑病症,但是A是原生家庭引起的,她出生于医生世家,父母经常在她面前提各种严重的病例,她妈妈也有疑病症,从小到大只要她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会怀疑到最可怕的病症上面。而B的疑病症是父亲因病去世,加上产后抑郁,当了妈妈以后对孩子产生强烈保护欲造成的。
    同样是疑病症,A需要找到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兼备疑病症和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咨询经验,而B的心理咨询师则不需要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有过多涉及,除了疑病症之外,应该对产后抑郁有经验。
    二 利用好第一次电话沟通和第一次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在开始正式的心理咨询之前,客户一般都有一次到两次的机会,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初步了解和沟通。如果条件允许,选择初次电话沟通,第二次面对面沟通,是比较好的方式。
    沟通之前先自己列一个单子,你有什么问题想要立刻问咨询师?你在沟通的时候希望自己留意咨询师那些反应?
    在电话沟通中,因为没办法见到咨询师的容貌和表情,你就可以集中精力感受心理咨询师的语言和语调里面包含的情绪。她/他是否耐心听你介绍自己的情况?她/他有没有经常性打断你?她/他有没有轻松的化解你的紧张或者胆怯?如果在电话里面,咨询师已经令你感觉到很不舒服,就没有见面的必要了。
    在面对面第一次沟通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很轻易的就劝自己“可能我太敏感了,可能我太紧张了,下次咨询会好一点。” 
    面对心理咨询师,你以后将会需要将内心最深处的痛苦或者秘密告诉她/他,要将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展示在她/他面前,如果你对她/他第一次见面就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以后很可能也不会好起来,等到你想结束咨询,已经展露了很多情绪在她/他面前,浪费掉了很多的情绪,有焦虑症的人甚至会因此给自己添加额外的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失败的心理咨询经历,都会打击到你,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两次的失败经历,彻底放弃了寻求心理咨询。即使你觉得这位心理咨询师很专业,没做错什么,只是你感觉很不舒服很不自在,也要考虑是否真的可以继续下去。
    三 观察心理咨询师有没有用“下结论”式的,比较主观的语言
    虽然心理咨询师都经过严格训练,要保持客观专业的态度,但是在沟通中,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少数的咨询师有时候还是会不经意说出一些引导性过重,比较主观的语言。
    我的一个朋友就遇到了很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她因为原生家庭问题进行亲密关系的咨询,她的母亲是一位有严重孟乔森综合征的人,可是这位心理咨询师却对她说:“你母亲爱你的方式与别的母亲不同,但是她给你的母爱本身没有什么错”,这句话令她陷入强大的内疚,给她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位心理咨询师原意是想要令我的朋友原谅自己的母亲对她带来的伤害,和母亲和解,着重点在于她母亲的难处,这种处理方式给我朋友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她接受咨询得到的收获和改变。
    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时候是敏感而脆弱的,容易受到引导和影响,容易被说服,如果心理咨询师很轻易的就给你的行为或者情绪下结论,把你引导到了错误的方向,以后再想去改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这位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为心理咨询师对她母亲的正面评价而深深自责,继续承受母亲的摆布。
    四 确定你喜欢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风格
    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比较犀利,有的非常温和;有的注重成效,有的注重过程。在看心理咨询师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理想中的咨询师是什么样子的。就像交朋友,谈恋爱的时候,都会对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有一个简单的定义。找心理咨询师有时候跟找到情投意合的相亲对象或者好朋友一样不容易,有时候甚至比后面这两件事更难。因为相亲和交朋友都有过程,跟心理咨询师却几乎要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就说出自己的一些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痛苦和秘密。如果心理咨询师的风格和你喜欢的不同,你就很难信任她/他,也很难在咨询过程中放松。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在电话沟通的时候,介绍自己情况,说了一句“我有焦虑症”,对方很快打断她说:“你有没有焦虑症,先不要这么快下判断。仅仅根据网上那些无聊的测试来判断是没有意义的。”
    她当时不是很喜欢咨询师的语气和用词,觉得自己被老师教育,但是又觉得人家说的是事实,也是为她好,不能这么玻璃心,就还是继续了下去。但是面对面咨询了几次,她就没办法接受了。她说自己每一次去看这位心理咨询师,都会觉得紧张,内疚,怕自己说错了什么,反而一点都没办法放轻松。
    心理问题多少都会让人变得有些敏感,这位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做什么不专业的事,只是她的风格令我这位比较敏感自卑的朋友感觉到了压力,即使他很专业,说的东西都很有道理,也不能取得好的成果。
    五 观察自己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长远的 
    我有几位朋友都聊过,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全程的心情都很舒畅,很平和,想开了很多事,咨询师令她们觉得有了希望,心理问题也有很大的缓解。但是一离开咨询室,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各种情绪就回来了,下一次还是这样,不停循环,进展微小。
    这样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不成功的,更等同于你找了一个温和知心,愿意听你抱怨的朋友陪你坐坐,对着她/他倾诉的时候,感觉肯定很不错。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对你的问题有实质性的帮助,不是让你想开点,心情好一点,告诉你你很不错,而是应该教会你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帮你找到问题的根源,和你一起磨合,找到最适合你的一套积极的思维方式。
    我曾经和一位心理咨询师凯莉进行了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她是一个讲话非常温柔,爱护动物,喂养流浪猫,充满了同情心的女性。这让我对她立刻就产生了很大的信赖感和好感,但是一个月的咨询里,她只是一个温和耐心的倾听者,一个风趣和蔼的交谈者,并没有给我更多专业的建议。虽然每一次和她讲话,我都觉得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还是结束了和她的咨询。
    六 摆正自己对心理咨询师的期望
    我有一些朋友,对心理咨询师的期望和他们的工作职责有较大的偏差。比如,一个朋友的老公被公司开除,她因此产生焦虑,对老公各种不满一并爆发了,婚姻关系进入僵局。她去看心理咨询师,第一次回来就抱怨说:“她还帮我老公找借口,一点都没帮着我说话。”
    我详细问过她,原来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帮她老公找借口,而是非常客观的帮她分析问题,但是她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更偏向于向姐妹吐槽,期望咨询师对她表示同情理解,和她一起批判老公,让她心情好一些。
    心理咨询师不会为了让你觉得心情舒适,而说出有倾向性的话,她/他可以称赞你,鼓励你,但是不要希望她/他是和你站在一个角度,一个营地的人。她们如果这样做,反而是失职的。
    七 确定心理咨询师对你有足够的尊重
     我见过很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位置上,用各种术语和以前的经验,教导咨询对象如何去改变。同时非常注重审视咨询对象的反馈和进步,如同客户的教导主任。
    很多心理咨询对象,尤其是年纪小一些,阅历浅一些的,确实因为自身的自卑和脆弱,还有对资深/知名心理咨询师本身的敬畏,被动接受他的精神输出,被动的造成一种“我被改变的更好了”的感觉。这样的进步其实是虚假的,带着压力和痛苦的。
    还有一些咨询者很容易觉得自己和咨询师的关系不是同等的,会感觉到自己被审视,被观察,被”诊断”,这样就很难和咨询师建立信任的关系,咨询失败以后,很难再提起兴趣去尝试别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咨询师的专业和权威不是通过姿态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他们“对症下药”,为你量身定做的咨询内容和取得的效果体现出来的。任何让你觉得不够平等,不被尊重的经历,都应该考虑是否立刻停止咨询,或者至少跟咨询师沟通,说出你的不舒服不愉快。
    我在找心理医生的时候,几次电话沟通中,我很明确的说,我非常不喜欢冥想法,可是两位心理咨询师都很确定的告诉我,可以先尝试,冥想法是很好的开始。而克莉丝汀则很认真的对我说:“好的,那我们就完全不碰这个方法。”
         八 慎重对待心理医生要求你吃药的建议(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者都有资格开药)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服用药物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未来的影响,你为什么必须服用药物,如果暂时不服用药物,你是否会陷入危险或者将他人带入危险。。。这些都是咨询者应该提前了解到的情况。如果你的心理医生没有详细耐心的给予你解释,令你做到安心的接受她的建议,除非你的情况却是不用药物就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其他并非当下立刻需要用药的情况,可以试试换其他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寻求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第四个意见。
   但是同时也不要强烈的排斥吃药,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甚至有的人觉得这就是间接承认了自己是一个需要药物来控制的精神病。这就更需要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给你解答你的情况和药物对你提供的帮助,给你足够的信心,让你充分的理解用药是很普通的事情,就像别人感冒了需要吃感冒药一样。
    九 不要因为几次失败咨询经历就放弃寻求帮助
    我的一个朋友,将每一次寻找新的心理医生这种经历,形容为:“每尝试新的咨询师一次,就要重新撕开伤口一次。” 
    也有朋友尝试接触过两次不同的咨询师之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很难过的跟我说:“可能我运气不好,找不到适合我的咨询师。也可能心理咨询对我来说根本不适用。”
    其实,没有不适合心理咨询的人,只有不适合某种心理咨询方式,不适合某位心理咨询师的人。跟陌生人谈自己的心理问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压力也很需要勇气的事,如果多次失败,更会让人灰心。但是不管怎样心情低落,我还是建议大家再推推自己,鼓励自己尝试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很可能那个会改善你的情绪,甚至改变你人生的心理咨询师,就在不远处等着你。我的朋友和咨询者之中,有很大比例的人都是尝试过很多次才找到了适合的心理咨询师,大家都非常肯定地说:“虽然过程有点辛苦,多次想过放弃,但是现在真的特别感谢当时的自己没有轻易放弃。”
    现在的我每当被人问到:“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有用吗?” 我都会很肯定的回答:“只要找到专业又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希望上面的这些建议能帮到大家,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做自己情绪的主导。
D
Dina029
写得非常好,顶上去让更多人看到。
C
COHomeSearch
赞干货!
期待蔚蓝
找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方面,建议可以找一些YouTube podcast心理师的资料看一看。我推荐邓惠雯。
r
royalpalm
心里咨询师保险包不包的呀? 上次偶然进到一个心理咨询师诊所网站,发现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女咨询师,收费都是$200+/hr. 感觉这钱也太轻松了点儿吧。好几百出去了也不保证有什么效果的, 真的都自掏腰包有几个人长期看得起啊。
S
Sherlock2020
Mark
t
teapot
顶,好帖子
M
Morningair
感谢分享。好专业。 请问楼主原生家庭问题是不是应该找中国人咨询师? 查英文资质原生家庭怎么说? 多谢了。
y
yongnali
回复 1楼三个苹果甜蜜蜜的帖子
写的很清晰!
e
elaine_328
马克马克
R
Renshengkuduan
收藏
H
Happypuppy25
好文, 存着预防以后用
h
huaren2019id
能讲下怎么找吗?就网上搜吗
薛定谔的猫屎
为什么论坛上这么多人都有心理问题 还是说现实中很多人也是有 只不过一般不说
三个苹果甜蜜蜜
回复 5楼royalpalm的帖子
保险包的,但是要看心理咨询医生自己的决定。有的医生可以接受保险,有的不可以,只能自费。保险包的那种,每个月二十美金上下,保险不保,基本都是两百上下四十五分钟。
t
teawulong
做个广告: CBT thought diary, iPhone 和安卓都有的APP。评分很高的。希望对一些人有帮助。
T
TOR123
我的网球教练是退休心理医生,每周打球都顺便给我辅导下。。。。
c
czcat
写的非常好啊,支持一下
g
guotangma
mark,学习了,谢谢分享!
b
bytegudu
感谢分享。好专业。 请问楼主原生家庭问题是不是应该找中国人咨询师? 查英文资质原生家庭怎么说? 多谢了。
Morningair 发表于 2021-08-29 22:23

可以找会说中文的。咨询师会说的语言都是列在资质里的,search时设一下filter就可以了。
三个苹果甜蜜蜜
回复 8楼Morningair的帖子
MM,我的心理医生都是讲英文的,life coach讲中文。我的感受是,美国心理医生虽然不理解我们文化里的孝敬之类的概念,但是反而能比较理性的帮我分析我的行为是“愚孝”,从全新角度帮我分析,对我帮助很大。但是我也听过别人说讲中文的心理医生更容易让她打开心扉,更了解她的焦虑点在哪里。
朋友说英文负责原生家庭这一块的要选研究亲密关系方向的,close relationship相关。
w
wwmm933
总觉得太好了
r
rebaccadan
非常实用,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