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在的金庸热加把火,贴两篇十年前的旧作~~ 金庸小说号称15部,其实越女剑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系列中的一个短篇, 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都是电影剧本改编的凑数作品,也可以不计, 实际上代表金庸武学大成的是12部巨著,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侠客行6部长篇, 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6部超长篇。 从1955年书剑开笔,到70年封笔,历经15年。 从创作时间顺序纵览金庸的12部大作,看其中的发展变迁,可以引出无数有趣的话题。 先看金庸政治观念的变迁。 与其他武侠作家不同,金庸的职业并非作家, 而是媒体大亨,政治评论家,一度还是政治活动家, 涉世之深,是梁羽生等人无法相比的。 金大侠后来成为邓小平,蒋经国,江泽民的座上客, 谈论的可不是武侠,而是政治。 他一度还是首任香港特首的热门人选, 可惜毕竟还是书生,想学韦小宝左右逢源, 结果却画虎不成,落个两面不讨好,就此退出江湖。 55到70年世界范围都是政治动荡的15年, 金大侠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不断变化中的,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与同时代的有志青年一样,20岁的金少侠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 建国之初就北上去外交部谋职。 (金大侠其貌不扬,言语木讷,还好没当上外交官) 但是他爱党党却不爱他,嫌弃他的大地主出身。 只好铩羽南归,在香港著名的左派报纸大公报任职。 期间结识了同事梁羽生。 两人当时都是才高八斗思想激进的愤青,自然臭味相投,结为好友。 53年梁羽生开笔著书,一炮而红,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两年以后,在梁羽生和其他好友的怂恿下, 金庸也提笔入江湖,开始了武侠创作生涯。 处女作就是“书剑恩仇录”,然后是“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在大公报连载。 这三部作品和梁羽生的作品差不多,带着浓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烙印, 歌颂劳动人民,鄙视封建统治者,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动力。 看看书剑里的乾隆,再对比一下鹿鼎记里的康熙,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同一个作者的笔下。 书剑里面的陈家洛,身世显赫,文武兼修,智计也不错,可是最后爱情事业双双失败。 金庸在书中明确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是过于相信皇帝,没能够发动群众, 这时由于他知识分子的阶级本性决定的,革命不彻底,最后被出卖。 袁承志就比陈家洛高明了,但历史唯物主义决定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左右历史, (对比一下后来的萧峰以一人之力,换来了宋辽间的数十年和平) 所以袁承志最后只好率领部属远走海外,寻找自己的桃花源。 碧血剑里面最出彩的人物是李岩夫妇,还有一开始刘芳亮崔秋山等农民起义军将领。 把闯贼流寇作为正面人物来写,这在当时的香港还是有不少争议的, 这也反映了当时金庸中间偏左的政治面目。 到了第三部射雕英雄传,在文学上这部书比之前的作品有了飞跃。 中国文学历史上无史诗,自古以来除红楼梦之外,长篇小说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强, 三国演义,西游记。。直至梁羽生的作品,都有虎头蛇尾的毛病, 射雕则完整讲述了傻小子郭靖的成长过程,结构严谨,堪称佳作。 但在政治思想上,射雕和前2部作品一脉相承,没有突破。 歌颂的还是朴素的劳动人民,抨击的还是腐朽的封建统治者, 讽刺的还是传统小说中的才子佳人。 射雕中的第一侠士是三代为奴的洪七公, 丘处机还有江南七怪,虽然武功不高,行事糊涂,但正直豪爽,嫉恶如仇,所以也很出彩。 相反书里的第一大才子黄药师,却自命不凡,行事残忍,经常以强凌弱欺负人,喜欢迁怒于人, 说他是东邪一点不为过,简直就是个大变态,典型的知识分子臭老九形象。 金庸的作品70年代以前一直在台湾被禁,原因就是思想内容太左,太革命了。 58年金庸从大公报出走,创办明教,oops,明报,同时在明报上开始连载神雕侠侣。 神雕完了以后又连载倚天屠龙。草创阶段的明报,全靠的是金庸的武侠连载吸引读者, 这两部加上三部曲中的射雕,是金庸作品的最高峰。 金庸离开了左派的大本营大公报,脱离革命队伍, 小说的主人公也不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了, 而变成了杨过这么一个不愿受任何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隐士。 到底侠士好还是隐士好,金庸的见解是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神雕里面郭靖的形象比之射雕里的洪七公更加高大,是金庸作品里的大侠男一号。 靖蓉与杨过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有些金庸自己夫子自道的意味。 郭靖是革命派,是杨过最崇拜的人,但却学不来。 杨过想参加革命,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的家庭出身不好,摊上个坏蛋老爸,所以受到黄蓉的百般排挤。 顺便说一句,神雕里面黄蓉的形象不太高明,实际上是为了郭靖而牺牲的。 郭靖是大侠,那些不符合大侠身份的事情是不能做的,所以只好狠心砍女儿手臂。 但要是真砍了,太冷酷无情对大侠的形象也不利,所以溺爱子女的黑锅只好让蓉儿来背了。 郭杨两家的恩怨中,杨过是主角,当然要写成郭家有负于他, 为了维护郭大侠形象,那些对不起过儿的举动,只能让夫人女儿来承担,郭大侠毫不知情。 具有正义感的隐士型大侠,或者说大侠型隐士,其实是梁羽生的强项, 一个张丹枫足够把杨过令狐冲全比没了。 不过梁的隐士们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逍遥自在,理解主义色彩太浓,过于一厢情愿。 而金庸的隐士们不管出世入世,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这也是现实的反映。 梁羽生是淡薄名利的真隐士,平日诗笔自娱,逍遥自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快乐的逍遥派。 金庸却热衷名利,雄心勃勃,只在碰壁的时候才以隐士自嘲,所以他的隐士都是事业失败后的遁世。 虽生尤死的红花会,远赴海外的袁承志,心灰意冷的张无忌,莫不如此。 连载倚天屠龙的时候,明报由于集中报导难民潮,成为左派报纸攻击的目标。 金庸写出了一个邪正难分的世界。 他自比明教,在名门正派的眼中虽然是魔教,但行事却比你们高明的多了。 名门正派中的那些无耻之徒不说, 就算是“正义凛然”的灭绝师太,实际上凶残暴虐, 后来叫周芷若色诱张无忌那段更是令人发指。 这时候的金庸已经明白,暴行就是暴行, 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以革命的名义就能遮掩的。 明报连载神雕的同时,金庸还在其他报纸上发表了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 由于不是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所以在创作上并不上心, 飞狐显然跟射雕三部曲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这是金庸最后一部理想主义的作品,胡斐是个真正的大侠, 从此侠客在金庸作品中绝迹, 即使有,也是萧峰这样碰得头破血流的悲剧人物, 或者是天地会好汉们这样给拿来开涮的角色。 与左派反目成仇以后,金庸青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 心情郁闷,创作枯竭,倚天之后很久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 把过去写的两个电影剧本,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改头换面一下, 拿到明报上连载凑数。 接下来重新动笔,勉强写下了连城诀,用金庸的标准,称不上佳作。 他心境不佳,于是射雕时代生机勃勃的江湖不见了,江湖险恶, 所有人都尔虞我诈,洪洞县内无好人。 即使是女主角水笙,也毫不高明,刚出场时欺负狄云, 雪崩时居然希望大小恶僧两个“男子汉”救他, 最后也是无处可去是才不得不投靠了狄云。 一部非常黑暗,让人看后郁郁的作品。 然后金庸大彻大悟了,什么理想,什么奋斗, 全是过眼浮云,多年后回头一看全是可笑的青春期冲动。 凡是不可强求,随意而安才是最高境界。 于是天龙八部出炉了。 这部书中,凡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无不撞得头破血流, 北乔峰南慕容,全部事业成空,悲剧收场。 相反是为人随和,胸无大志的段小王子和浑浑噩噩的小和尚虚竹, 天上掉馅饼,爱情事业双丰收。 事业如此,感情上也一样。 阿紫单恋姐夫,游坦之畸恋阿紫, 王语嫣苦恋慕容复, 童姥李秋水抢逍遥子, 还有段王爷的那些情人们, 无一得到好结果。 倒是逍遥子和李家小妹妹, 虚竹与公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还有木婉青恋段誉,段誉死追王语嫣, 结果发现居然是兄妹,还是求而不得。 最后峰回路转,原来老天自有安排, 一切不可强求,万事随缘, 这样段小王子才得到了美好姻缘。 在创作上金庸也采取了凡事不可强求的态度, 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构松散,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中间还请人代笔,更把线索伏笔搅的一踏糊涂。 看梁羽生的作品,经常会出现高潮迭起后无法收场的场面, 作者只好凭空出世一个高手来救场。 金庸作品结构严谨,这种场面只出现了一次, 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也可见写这部作品时金大侠的随意性。 之后就是文化大革命,金庸祖坟不保, 此时心情和王羲之写丧乱贴,张三丰创“宝刀屠龙。。。”二十四字武功时一样, 于是写下“侠客行”一书泄愤。 这部书与金庸作品中一贯的悲天悯人,珍惜生命的传统相反, 不但杀人如麻,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用玩笑的口吻, 谈笑间就取人性命。(最令人发指的就是让丁当杀了侍剑。) 这部书绝对是金庸受了刺激之后写出的意识不良作品,少儿不宜。 然后就是金庸的封山大作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这时候的金庸已经是右派的代表人物了,明报是攻击左派的桥头堡。 笑傲江湖就是一部政治影射小说,大大满足了港人的意淫心理。 当然,只有政治影射的东东是不可能传世的。 金大侠的作品就是百科全书,内容要什么有什么, 抛开政治,仍然是一部漂亮的武侠小说。 最后就是鹿鼎记, 这时候金大侠已经是金老板了, 把武侠小说写成了现实批判小说。 其实就是一部意淫小说, 小说的宗旨已经借康熙之口说的很清楚了, “小桂子武功不及我,见识不及我,他都能办到,我去肯定能办得更精彩。”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3 21:11
最近这是刮的什么风?怎么版上这么多讨论金庸和金庸小说人物的帖子?目前为止停留在第一页的就有6个帖子是讨论金庸小说的。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8-23 22:32
跟风呗 鸡毛鸭血东风西风之外的八卦娱乐文艺怀旧 lol luming 发表于 2021-08-24 00:20
我到华人一年半,还没聊过这个话题呢~~虽然在其他地方聊烂了~~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4 00:21
回复 1楼ChristinaW的帖子 我最喜欢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很多片段看了很多遍 看着最阴暗的是连城决,小时候看了一遍以后直到二十几年之后才愿意再看第二遍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8-24 00:11
我看有名的小说没有看不下去的,鹿鼎记是唯一的一部,完全看不下去dragonfire 发表于 2021-08-24 00:50
看梁羽生的作品,经常会出现高潮迭起后无法收场的场面, 作者只好凭空出世一个高手来救场。 金庸作品结构严谨,这种场面只出现了一次, 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这个好像不止一次吧 张无忌大战少林三老僧时那个凭空出现的黄衫女子也是这个路子 实际上老金的小说也是套路,还有直接抄别人的套路,还有他认为是自己发明其实别人已经用过的套路 jzxc 发表于 2021-08-24 11:54
感觉还是因为时代的变迁,金庸迎合这种变化的结果。金庸在政治上是非常投机的。 cafe1123 发表于 2021-08-24 08:28
黄衫女子不算凭空出来救场吧。 第一前文有铺垫,这是她第二次露面了。 然后她也不是凭空啊,神雕侠侣的后人,cameo appearance, 正版九阴真经vs速成版,人和武功都有渊源配得上。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4 12:55
金庸是个非常正直,三观极正的人,可以说是知识分子良心的代表。 他并没有变,是时代在变,共产党政府在变,而他一直遵循着道德准则。 建国初,大家都以为共产党是取代国民党的进步势力,所以投共是追求进步。 然后共产党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他脱离了共产党阵营,反而变成了反共主力。 再然后开始改革开放,共产党回到普世原则,他又积极和北京接触,成为大陆和香港的桥梁,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上的重量级人物。 64以后,辞去政坛的一切职务。 小平南巡,深化改革后,他才再次与北京合作。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4 13:03
除了救场其他啥作用没有,等于是为了情节塞进这么个角色 就像打游戏过不了关了就做个弊 jzxc 发表于 2021-08-24 13:07
为了致敬神雕侠侣的cameo啊, 她出场的两段情节,没有她也崩不了, 少林寺这段张无忌照样可以打全场不突兀的, 他又不是真的打不过黑化了的周芷若。 天龙那段,是乔帮主三兄弟都顶不住了,只好找神仙救场,完全不一样啊。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4 13:13
倚天那段也是三老僧和张大侠再打就非死一个不可了,解不了套就开bug,有啥大不一样的 jzxc 发表于 2021-08-24 13:16
因为张无忌的人设本来就是天下武功第一啊, 他打赢三渡完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金庸把三渡写得那么难打,让小张搞不定, 就是为了最后让杨过后人出来救场出个风头, 而不是相反~~ 而天龙那段,发展到萧远山慕容博出场, 之前的伏笔都是应在他们身上全用完了, 书里面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压制他们了, 就只能天外飞仙来个神仙了。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24 14:33
原来倚天这本书是为了让杨过后人出风头 很明显,扫地僧和黄衫女都不过是代表超能力和正义的符号,几乎没有性格和心理的展现,就是硬塞给读者,让你的脑子按他的路子一路狂奔不回头的 不过个人按个人理解吧 一个成人童话,多的是一厢情愿,几乎不反映什么现实生活 还真当红楼梦那么研究也是搞笑了 jzxc 发表于 2021-08-24 15:06
金庸小说号称15部,其实越女剑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系列中的一个短篇, 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都是电影剧本改编的凑数作品,也可以不计, 实际上代表金庸武学大成的是12部巨著,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侠客行6部长篇, 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6部超长篇。 从1955年书剑开笔,到70年封笔,历经15年。 从创作时间顺序纵览金庸的12部大作,看其中的发展变迁,可以引出无数有趣的话题。
先看金庸政治观念的变迁。 与其他武侠作家不同,金庸的职业并非作家, 而是媒体大亨,政治评论家,一度还是政治活动家, 涉世之深,是梁羽生等人无法相比的。 金大侠后来成为邓小平,蒋经国,江泽民的座上客, 谈论的可不是武侠,而是政治。 他一度还是首任香港特首的热门人选, 可惜毕竟还是书生,想学韦小宝左右逢源, 结果却画虎不成,落个两面不讨好,就此退出江湖。 55到70年世界范围都是政治动荡的15年, 金大侠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不断变化中的,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与同时代的有志青年一样,20岁的金少侠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 建国之初就北上去外交部谋职。 (金大侠其貌不扬,言语木讷,还好没当上外交官) 但是他爱党党却不爱他,嫌弃他的大地主出身。 只好铩羽南归,在香港著名的左派报纸大公报任职。 期间结识了同事梁羽生。 两人当时都是才高八斗思想激进的愤青,自然臭味相投,结为好友。 53年梁羽生开笔著书,一炮而红,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两年以后,在梁羽生和其他好友的怂恿下, 金庸也提笔入江湖,开始了武侠创作生涯。 处女作就是“书剑恩仇录”,然后是“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在大公报连载。 这三部作品和梁羽生的作品差不多,带着浓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烙印, 歌颂劳动人民,鄙视封建统治者,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动力。 看看书剑里的乾隆,再对比一下鹿鼎记里的康熙,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同一个作者的笔下。
书剑里面的陈家洛,身世显赫,文武兼修,智计也不错,可是最后爱情事业双双失败。 金庸在书中明确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是过于相信皇帝,没能够发动群众, 这时由于他知识分子的阶级本性决定的,革命不彻底,最后被出卖。
袁承志就比陈家洛高明了,但历史唯物主义决定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左右历史, (对比一下后来的萧峰以一人之力,换来了宋辽间的数十年和平) 所以袁承志最后只好率领部属远走海外,寻找自己的桃花源。 碧血剑里面最出彩的人物是李岩夫妇,还有一开始刘芳亮崔秋山等农民起义军将领。 把闯贼流寇作为正面人物来写,这在当时的香港还是有不少争议的, 这也反映了当时金庸中间偏左的政治面目。
到了第三部射雕英雄传,在文学上这部书比之前的作品有了飞跃。 中国文学历史上无史诗,自古以来除红楼梦之外,长篇小说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强, 三国演义,西游记。。直至梁羽生的作品,都有虎头蛇尾的毛病, 射雕则完整讲述了傻小子郭靖的成长过程,结构严谨,堪称佳作。
但在政治思想上,射雕和前2部作品一脉相承,没有突破。 歌颂的还是朴素的劳动人民,抨击的还是腐朽的封建统治者, 讽刺的还是传统小说中的才子佳人。 射雕中的第一侠士是三代为奴的洪七公, 丘处机还有江南七怪,虽然武功不高,行事糊涂,但正直豪爽,嫉恶如仇,所以也很出彩。 相反书里的第一大才子黄药师,却自命不凡,行事残忍,经常以强凌弱欺负人,喜欢迁怒于人, 说他是东邪一点不为过,简直就是个大变态,典型的知识分子臭老九形象。 金庸的作品70年代以前一直在台湾被禁,原因就是思想内容太左,太革命了。
58年金庸从大公报出走,创办明教,oops,明报,同时在明报上开始连载神雕侠侣。 神雕完了以后又连载倚天屠龙。草创阶段的明报,全靠的是金庸的武侠连载吸引读者, 这两部加上三部曲中的射雕,是金庸作品的最高峰。
金庸离开了左派的大本营大公报,脱离革命队伍, 小说的主人公也不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了, 而变成了杨过这么一个不愿受任何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隐士。 到底侠士好还是隐士好,金庸的见解是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神雕里面郭靖的形象比之射雕里的洪七公更加高大,是金庸作品里的大侠男一号。 靖蓉与杨过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有些金庸自己夫子自道的意味。 郭靖是革命派,是杨过最崇拜的人,但却学不来。 杨过想参加革命,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的家庭出身不好,摊上个坏蛋老爸,所以受到黄蓉的百般排挤。
顺便说一句,神雕里面黄蓉的形象不太高明,实际上是为了郭靖而牺牲的。 郭靖是大侠,那些不符合大侠身份的事情是不能做的,所以只好狠心砍女儿手臂。 但要是真砍了,太冷酷无情对大侠的形象也不利,所以溺爱子女的黑锅只好让蓉儿来背了。 郭杨两家的恩怨中,杨过是主角,当然要写成郭家有负于他, 为了维护郭大侠形象,那些对不起过儿的举动,只能让夫人女儿来承担,郭大侠毫不知情。
具有正义感的隐士型大侠,或者说大侠型隐士,其实是梁羽生的强项, 一个张丹枫足够把杨过令狐冲全比没了。 不过梁的隐士们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逍遥自在,理解主义色彩太浓,过于一厢情愿。 而金庸的隐士们不管出世入世,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这也是现实的反映。 梁羽生是淡薄名利的真隐士,平日诗笔自娱,逍遥自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快乐的逍遥派。 金庸却热衷名利,雄心勃勃,只在碰壁的时候才以隐士自嘲,所以他的隐士都是事业失败后的遁世。 虽生尤死的红花会,远赴海外的袁承志,心灰意冷的张无忌,莫不如此。
连载倚天屠龙的时候,明报由于集中报导难民潮,成为左派报纸攻击的目标。 金庸写出了一个邪正难分的世界。 他自比明教,在名门正派的眼中虽然是魔教,但行事却比你们高明的多了。 名门正派中的那些无耻之徒不说, 就算是“正义凛然”的灭绝师太,实际上凶残暴虐, 后来叫周芷若色诱张无忌那段更是令人发指。 这时候的金庸已经明白,暴行就是暴行, 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以革命的名义就能遮掩的。
明报连载神雕的同时,金庸还在其他报纸上发表了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 由于不是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所以在创作上并不上心, 飞狐显然跟射雕三部曲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这是金庸最后一部理想主义的作品,胡斐是个真正的大侠, 从此侠客在金庸作品中绝迹, 即使有,也是萧峰这样碰得头破血流的悲剧人物, 或者是天地会好汉们这样给拿来开涮的角色。
与左派反目成仇以后,金庸青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 心情郁闷,创作枯竭,倚天之后很久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 把过去写的两个电影剧本,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改头换面一下, 拿到明报上连载凑数。
接下来重新动笔,勉强写下了连城诀,用金庸的标准,称不上佳作。 他心境不佳,于是射雕时代生机勃勃的江湖不见了,江湖险恶, 所有人都尔虞我诈,洪洞县内无好人。 即使是女主角水笙,也毫不高明,刚出场时欺负狄云, 雪崩时居然希望大小恶僧两个“男子汉”救他, 最后也是无处可去是才不得不投靠了狄云。 一部非常黑暗,让人看后郁郁的作品。
然后金庸大彻大悟了,什么理想,什么奋斗, 全是过眼浮云,多年后回头一看全是可笑的青春期冲动。 凡是不可强求,随意而安才是最高境界。 于是天龙八部出炉了。 这部书中,凡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无不撞得头破血流, 北乔峰南慕容,全部事业成空,悲剧收场。 相反是为人随和,胸无大志的段小王子和浑浑噩噩的小和尚虚竹, 天上掉馅饼,爱情事业双丰收。 事业如此,感情上也一样。 阿紫单恋姐夫,游坦之畸恋阿紫, 王语嫣苦恋慕容复, 童姥李秋水抢逍遥子, 还有段王爷的那些情人们, 无一得到好结果。 倒是逍遥子和李家小妹妹, 虚竹与公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还有木婉青恋段誉,段誉死追王语嫣, 结果发现居然是兄妹,还是求而不得。 最后峰回路转,原来老天自有安排, 一切不可强求,万事随缘, 这样段小王子才得到了美好姻缘。
在创作上金庸也采取了凡事不可强求的态度, 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构松散,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中间还请人代笔,更把线索伏笔搅的一踏糊涂。 看梁羽生的作品,经常会出现高潮迭起后无法收场的场面, 作者只好凭空出世一个高手来救场。 金庸作品结构严谨,这种场面只出现了一次, 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也可见写这部作品时金大侠的随意性。
之后就是文化大革命,金庸祖坟不保, 此时心情和王羲之写丧乱贴,张三丰创“宝刀屠龙。。。”二十四字武功时一样, 于是写下“侠客行”一书泄愤。 这部书与金庸作品中一贯的悲天悯人,珍惜生命的传统相反, 不但杀人如麻,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用玩笑的口吻, 谈笑间就取人性命。(最令人发指的就是让丁当杀了侍剑。) 这部书绝对是金庸受了刺激之后写出的意识不良作品,少儿不宜。
然后就是金庸的封山大作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这时候的金庸已经是右派的代表人物了,明报是攻击左派的桥头堡。 笑傲江湖就是一部政治影射小说,大大满足了港人的意淫心理。 当然,只有政治影射的东东是不可能传世的。 金大侠的作品就是百科全书,内容要什么有什么, 抛开政治,仍然是一部漂亮的武侠小说。 最后就是鹿鼎记, 这时候金大侠已经是金老板了, 把武侠小说写成了现实批判小说。 其实就是一部意淫小说, 小说的宗旨已经借康熙之口说的很清楚了, “小桂子武功不及我,见识不及我,他都能办到,我去肯定能办得更精彩。”
第一次了解,挺有意思的
不过那个年代的人物,不卷入是不可能
我最喜欢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很多片段看了很多遍
看着最阴暗的是连城决,小时候看了一遍以后直到二十几年之后才愿意再看第二遍
有趣。其实政治影响只是一个因素吧,金庸主要关心的应该还是故事连载吸引人看,好把报纸办下去。鹿鼎记小时候看曾经喜欢,但是后来越来越不喜欢,韦小宝这种角色实际就是对酱缸文化的云端上的美化…..觉得那时香港人追笑傲,可能也更关注小师妹与任大小姐,不那么关心政治影射吧😂
跟风呗 鸡毛鸭血东风西风之外的八卦娱乐文艺怀旧 lol
我到华人一年半,还没聊过这个话题呢~~虽然在其他地方聊烂了~~
同款 穿越时空 lol
+1 最爱倚天。
金庸所有其它作品男女之情都是作者包办生硬之极。唯有倚天把男人一生会遇到的几个女子写的很生动。隐约能看到自己的人生。
鹿鼎记电视我都看不下去。。
金庸小说我最后一部看的就是鹿鼎记。三天基本不睡觉读完,掩卷长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小说?
最喜欢天龙八部,实在是气势浩大,金庸的英雄人物里,最喜欢也是这个萧峰/乔峰
武侠小说里金庸是最牛的,古龙的太玄乎,梁羽生的开卷读着还津津有味,到后来就趋于无聊和平淡了,还有温瑞安的,有不错的,但无法和前三者相比。
感觉还是因为时代的变迁,金庸迎合这种变化的结果。金庸在政治上是非常投机的。
LZ在500天发了15000+个帖子。 Mitbbs就是这样沦陷的,先是有质量的灌水,慢慢过渡到机器人灌水。现在只剩几个版有人气了。
这个好像不止一次吧 张无忌大战少林三老僧时那个凭空出现的黄衫女子也是这个路子
实际上老金的小说也是套路,还有直接抄别人的套路,还有他认为是自己发明其实别人已经用过的套路
黄衫女子不算凭空出来救场吧。
第一前文有铺垫,这是她第二次露面了。 然后她也不是凭空啊,神雕侠侣的后人,cameo appearance, 正版九阴真经vs速成版,人和武功都有渊源配得上。
金庸是个非常正直,三观极正的人,可以说是知识分子良心的代表。 他并没有变,是时代在变,共产党政府在变,而他一直遵循着道德准则。
建国初,大家都以为共产党是取代国民党的进步势力,所以投共是追求进步。 然后共产党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他脱离了共产党阵营,反而变成了反共主力。 再然后开始改革开放,共产党回到普世原则,他又积极和北京接触,成为大陆和香港的桥梁,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上的重量级人物。 64以后,辞去政坛的一切职务。 小平南巡,深化改革后,他才再次与北京合作。
除了救场其他啥作用没有,等于是为了情节塞进这么个角色 就像打游戏过不了关了就做个弊
共党什么时候回到过普世原则?查良镛倚天屠民倒是一点不假
为了致敬神雕侠侣的cameo啊, 她出场的两段情节,没有她也崩不了, 少林寺这段张无忌照样可以打全场不突兀的, 他又不是真的打不过黑化了的周芷若。
天龙那段,是乔帮主三兄弟都顶不住了,只好找神仙救场,完全不一样啊。
倚天那段也是三老僧和张大侠再打就非死一个不可了,解不了套就开bug,有啥大不一样的
因为张无忌的人设本来就是天下武功第一啊, 他打赢三渡完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金庸把三渡写得那么难打,让小张搞不定, 就是为了最后让杨过后人出来救场出个风头, 而不是相反~~
而天龙那段,发展到萧远山慕容博出场, 之前的伏笔都是应在他们身上全用完了, 书里面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压制他们了, 就只能天外飞仙来个神仙了。
原来倚天这本书是为了让杨过后人出风头 很明显,扫地僧和黄衫女都不过是代表超能力和正义的符号,几乎没有性格和心理的展现,就是硬塞给读者,让你的脑子按他的路子一路狂奔不回头的 不过个人按个人理解吧 一个成人童话,多的是一厢情愿,几乎不反映什么现实生活 还真当红楼梦那么研究也是搞笑了
金大侠写侠,但是他其实是一个舍不下庙堂之人。一心想当外交家。所以改开后有些接触。
同时他非常有生活智慧,入世出世的比例调和得不是一般的好。
个人在男女关系问题上他相当对不住第二任。但是他至少知道自己对不住,采访的时候,还是相当有廉耻之心的。
是啊,从人物塑造来说,黄衫女和扫地僧是一样的, 但我们讨论的是, 一个是情节发展进了死胡同,没辙了强行创造出来救场, 一个是为了致敬神雕特意安排露面的,的的确确是为了让杨过后人出风头啊。 毕竟是三部曲,第三部里面,郭靖后人有了交代,杨过后人也得亮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