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美国无利不起早,保护阿富汗妇女权益是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实现的,现在一算账发现尼玛cost 大于benefit啊,benefit 其中还包括reputations . 20 年仁至义尽了吧,摆摆手不干了。now she is wondering why the world is silent. Cause the world is still run by money and power and it will never change just like Taliban never change its belief.
它的作者,阿富汗女导演萨赫热·卡里米,刚刚被塔利班释放。 8月16日,塔利班武装分子全面攻占阿富汗首都卡布尔,结束了长达20年的内战。 塔利班信奉原教旨主义,施行伊斯兰法。20年前掌权时,塔利班全面禁止女性接受教育、规定女性上街必须遮盖全身、并会将不守教条的女性用乱石砸死。 萨赫热·卡里米是阿富汗史上第一位获得电影专业博士学位的女性,也是阿富汗电影协会的第一位女性主席。 这些头衔足以让她成为塔利班政权的眼中钉。 2019年,卡米里执导的首部长篇电影《卡布尔的女人们》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先后获得25项国际电影奖。 深爱这片土地的卡里米,此时好像除了逃离,别无选择。 但就在千万人争相逃出国境之时,她却发誓,要留在这片土地上,与同胞们共患难。
在卡布尔机场,几千人争先恐后想要挤上一架承载量只有几百人的飞机。有乘客不惜挂在飞机外侧逃离阿富汗,但在起飞后迅速坠亡。
卡米里奔跑在卡布尔的大街上
卡米里用镜头记录下了此刻的恐怖和慌乱,她也通过镜头,声泪俱下地向全世界求助:
卡米里:「下一个被追杀的可能就是我。」
卡米里眼中的绝望令人动容。 明明不久前,同一双眼睛里,还盛满着希望的光。
2015年,卡米里曾接受过中国自媒体的采访。
最左为卡米里(来源:B站@侣行)
那时的她,在外人眼里时尚又美丽,像一朵刺目的鲜花,开在沙漠之中:
佩戴着首饰和墨镜的卡米里,在阿富汗极少能见到这样打扮自己的女性。
原本,卡米里也可以拥有温室和花园,但是她自己选择了回到这片孕育她的沙漠,因为只有这里才深埋着她的文化根基。 卡米里出生于1985年的阿富汗。彼时军阀割据,全国各地战火不断。 卡米里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影院,也没有旅行。塔利班成立后几乎禁止了一切娱乐活动,并很快开始关闭学校。 幸运的是,卡米里的父母坚持在家中教她读书。即便在阿富汗,女孩深受歧视,但卡米里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父母,为她在家中营造了一个平等的乌托邦。
在男性掌控了压倒性资源与权力的阿富汗,卡米里的出现总是格外扎眼。
然而在塔利班掌权下的阿富汗,乌托邦难以为继。 卡米里的家人最终选择逃离阿富汗,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起码在这里,卡米里可以得到系统的教育。 也是在伊朗,卡米里遇见了电影。 15岁那年,她被一位伊朗女导演相中,参演了两部电影。卡米里发觉自己彻底迷上了影像叙事的艺术,于是从此决心想要学习电影。 可作为一名阿富汗移民,她在德黑兰能获得的资源极其有限。卡米里明明以极高的分数考取了伊朗最好的大学之一,但她的名额却被另一名伊朗学生堂而皇之地取代。 以此为诱因,她决定前往欧洲求学。 于是在17岁那年,她只身来到了全然陌生的斯洛伐克,将一切从零开始。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劝她放弃电影,学一门有保障的学科。电影专业不仅偏门,而且完全用斯洛伐克语教学,导演系一届只招6人。而当时的卡米里连英语都讲不清楚。 这些卡米里心里都清楚,但她偏偏不信邪,誓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她开始自学斯洛伐克语、电影史、艺术史,在一些本地朋友的帮助下,她奇迹般地被一所表演艺术学院的导演系录取了。
学生时期的卡里米
卡米里在斯洛伐克一待就是十二年,在电影这条路上,从本科一直读到了博士,并在求学期间完成了多部优秀短片的拍摄。 原本,卡米里大可以就势留在欧洲,或者去北美和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家人们汇合。 但临近毕业,卡米里犹豫了。 她想要拍摄对自己真正有意义,对这个世界真正有价值的故事。而内心深处,她深知那只可能是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但回到阿富汗,不仅意味着她要把在斯洛伐克积累的一切人脉和经验归零,还将不可避免地对她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当然也有很多移民导演会选择定居欧洲,只在电影拍摄期间飞回故土。但这在卡米里看来并非一个可行的计划。她觉得那样的故事注定是和现实脱节的。 在挣扎许久之后,卡米里决定遵从内心: 2013年,28岁的博士毕业生卡米里,回到了她所深爱的阿富汗。
在卡米里离开的这二十多年里,阿富汗也经历了巨变。 当初逼走卡米里一家的塔利班政府倒台,自2001年起建立的新政府也逐步放宽对女性的政策。也因此,卡米里才能够循着希望,回到阿富汗发展本土电影、改善女性权益。 即便如此,极端分子仍旧猖獗,政府往往鞭长莫及。 这对卡米里的创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在阿富汗,她拍摄一部作品,可以花上3年的时间。因为恐怖分子频繁打来死亡威胁的电话,卡米里几乎每个月都要搬家以躲避追杀。 极端分子容不得女性发声,而卡米里的作品又无一不是为了阿富汗沉默的女人们而拍摄。 卡米里拍摄的纪录片 《方向盘背后的阿富汗女人》 ,讲述了那些在原教旨主义盛行的环境中,冒着被男人羞辱、攻击、谋杀的风险,依然坚持开车的女性故事。
在这部2009年的纪录片中,勇敢展示驾照的女性。而在几年后,更多女性开始驾车上路。2012-2016年间,阿富汗首都卡布尔共有1189名女性获得驾照。
而另一部《天使》,则记录了巴米扬山区的女助产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拯救分娩的女人和新生儿的过程。
十年前,87%的阿富汗产妇生产时缺乏专业助产士帮助,使得生育导致的女性死亡率居高不下。
2016年的《帕里卡》则记录了一位不顾世俗偏见、要挟恐吓,毅然进入阿富汗政界的女性,在男人的特权世界里步履维艰的故事。
在2019上映的《卡布尔的女人们》讨论了「母职」这一主题,代表阿富汗被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这部电影也得到了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倾力推荐。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卡米里在卡布尔实地取景40天,期间发生了五次爆炸,整个制作差点被迫叫停。但卡米里坚持了下来,最后这部影片的成品也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式上进行了首映。 虽然在阿富汗国内,这部电影只放映了20天,但对于卡米里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20天。起码有更多阿富汗人,更多阿富汗女人,在电影院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卡米里觉得这就是改变。 她回到阿富汗,就是为了驱动这样的改变。 也是因为同样的动机,卡米里选择申请了阿富汗电影协会主席一职。 最初,这个职位一共有五个候选人,另外四个都是男人。明知女性在阿富汗的体制中处在绝对弱势,卡米里却还是毅然决然地毛遂自荐。 因为卡米里对原有的制度深痛恶觉。 阿富汗电影协会是一个隶属阿富汗政府的机构,创办初衷是为了扶植、支持本土电影人的艺术创作。但当卡米里第一次前往电影协会申请拍摄许可时: 而当她提出想要借用灯光设备时,负责人大言不惭地直接要求卡米里行贿。 卡米里不敢想象,有多少电影人的创作火苗会在这样肮脏、低效的官僚主义中早早夭折。 她太渴望改变了。 她希望阿富汗能有自己的电影。她希望阿富汗人能在自己的电影院里看电影。 也许是她的热情打动了面试官,也许是她的女性身份恰好被选中成为政府形象的背书,她获得了「主席」的职位。 但要做的事太多了。 卡米里上任时,电影协会的职员连办公用邮箱都没有,而塔利班统治则彻底销毁了书面档案记录。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她雇佣了一批年轻人,重新建立档案,并举办了阿富汗电影节。2019年是阿富汗建国100周年,电影协会就放映了一百部本土电影。卡米里说,她想要让阿富汗人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电影艺术,只是被战争中断了。 即便经历了一次次归零,卡米里身上仿佛有一种不可摧毁的乐观,和一股巨大的能量。
生活中的卡米里乐观、爱笑
于是她一次次地鼓起勇气,一步步地创造历史—— 直到今天,一切戛然而止。
2014年,卡米里刚刚回到阿富汗的时候,就曾被媒体问及: 当时刚走出校园、踌躇满志的卡米里,是这样回答的: 她做梦也想不到,七年后,这段历史还是重演了。
卡米里的求救信称,自从塔利班倒台后,已经有900多万女孩进入学校,但现在在短短几周内已有200万女孩被迫停学。
这个三十六岁、事业有成、心中有梦的女导演,仿佛在一夜之间,被人击碎了赖以生存的信仰。 她说她不再了解这个世界,她不能明白这种沉默。 她只知道,不会再有电影,更不会有女性电影; 她只知道,女人的噩梦已经开始,或许永远都不会结束。 对于阿富汗的女人们来说,前二十年靠血泪争取来的自由,即将成为历史,落满尘埃: 比如那支出道15年的布卡乐队:
布卡乐队(Burqa Band)取名于阿富汗女性的宗教服饰「布卡」。伊斯兰教条规定女性在公共场合只能露出眼睛,而麻袋一样的「布卡」就是为此服务的。
三位勇敢不羁的阿富汗女子乐手,把塔利班用来规训女性的布卡用作隐藏身份的手段、挑衅反叛的标志。她们一边被通缉,一边用音乐表达着自己最人性的渴望。
由鼓手Nargiz,贝斯手Zamina和主唱Lorna组成的第一支阿富汗独立女子乐队,活跃于社交媒体,真实身份鲜有人知,令塔利班焦头烂额。
比如那个专为女性服务的公益组织粉色班车: 100名女性被选中,成为专为女性乘客服务的司机,在女性开车被视为背德的卡布尔,冒着人身安全的风险驰骋在公路之上。
24岁的Razia是粉色班车女司机之一
这一切,还会再有吗? 虽然塔利班领导人承诺会保障女性权益,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大概率是一张空头支票。
塔利班信奉原教旨主义,禁止一切形式的娱乐。 著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塔利班当权时代是连放风筝都被全面禁止的。 原教旨主义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由伊斯兰教条统治的国家,而伊斯兰教条下女性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 而且,这届塔利班领导人基本和二十年前以虐待、屠杀女性著称的塔利班政权高度重叠。除非他们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很难想象这一次的塔利班上台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当外界还在为塔利班的承诺争辩时,许多年轻、受过教育的阿富汗女性,早已预判了自己的命运:
她们的绝望穿过屏幕,直逼人心。 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同,她们受过教育,见过世界,可她们却仍然对即将到来的命运束手无策。 一位女大学生说:
她们走到今天,用了几十年。但倒退回原点,好像只在一瞬间。 因此,我们更应该警惕:就像卡米里所说,我们不能沉默。 我们要书写,要记录,要珍惜。
就算妇女解放没有惠及边远农村地区,也不至于当地妇女倒向塔利班
好像是的 我也有印象
野蛮社会懒得给
看看阿富汗70年代的照片,女子的穿着,再看看今天... 怨苏联、美国也没什么用,还是自己救自己吧,人口也不少的
应该自己去,关女儿们什么事
阿富汗问题,最终只能靠阿富汗的女人和男人来解决
与其向世界求助,不如求助于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和男人
美国给了你们20年,这20年你们的男人干了点啥?
是的,我前几天还翻看了他们当年的视频,还采访过她,她去过美国留学,本可以在美国舒舒服服找一份工作,自己想回来尽力改变阿富汗妇女的命运的,但是。。。。。
终于有人说出我心声了,每次看到别人这么说都很想加这么一句
对阿富汗来说,人口不少才是他从几十年前稳定的世俗中等国家变成现在这样的起因。 阿富汗的农业条件太差,依靠自己根本养不活这些人口。
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习近平就能把军界反对派毙了,你还怪被压迫的阿富汗女人
阿富汗的问题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病了,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已经没希望,所以才冀希望于外部的“医药”。但是不清除真正的病根,就没用。可是这个病根就是极端伊斯兰教,美国当年为了对付苏联放出了这个魔鬼,现在又被白左千般宠溺,所以别说清除这个病根了,能传染其他国家慢点就不错了。
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上个月,阿富汗人可以拥有枪,政府军的枪和装备可比塔利班强多了。阿富汗人可以上没有防火墙的网。。
你如果让中国人拥有比包子的部队更好的武器,并且裁掉网络防火墙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会反抗?!
抖音上一票国男人指责“美国不负责任”
laji
这个有点要求太高。中国社会封建了几千年,女人受到各种压迫,一夫多妻,缠小脚,不能受教育,作生育工具。我们也不能怪我们的祖辈妇女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老公。 美国那都是现代文明的灯塔呢,建国100多年后妇女才有选举权,上学工作平等权利也是慢慢来的。 二十年太短了,历史长河中简直不值一提。
让他们援助难民和帮助阿富汗过上好日子呗
中国人真不见得会反抗,几千年的顺民,特别是近代残酷地迫害有想法的异见者,大家在网络上都不敢说话,还让他们持枪反抗?不怕秋后算账啊。
很同意,确实像个免疫系统坏死的病身
不过,极端伊斯兰教是沙特搞的吧,美军放不放都在那里,一直在那里
不知所云。层主明明说的是美国帮助阿富汗的这20年内,阿富汗人自己无所作为,烂泥扶不上墙。对比下香港被英国统治时期的进步。
农村保守势力强,搞不动…
帮助他人的意义,只在出手帮的一霎那获得的"我做了正确的事"的自我认同。
费那力气获得这个自我认同做什么? 目前的我,谁也不帮的我,就已圆满,不需要更多的自我认同。
她们来了美国,还会把这里变坏。
原教旨主义是源于Saudi家族信仰的瓦哈比派,这个没错。但是70年代的时候,沙特也没惦记着输出革命,不是有张有名的照片,那个时候的本拉登穿着打扮也和当时的西方青年无异。
但是为了给侵略阿富汗的苏联人添堵,美国人放出了原教旨主义,用伊斯兰教的圣战理论来团结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否则就阿富汗那些传统军阀,怎么可能搞得过苏联。极端的瓦哈比派也就自然成为了圣战者的精神源泉。
伊斯兰世界在土耳其帝国崩溃会一直在找各种自救的手段,土耳其是搞世俗化的凯末尔主义,伊朗的巴列维国王企图用波斯的古文明淡化伊斯兰,还有纳赛尔主义这样的阿拉伯社会主义,但是最后都归于失败,所以才给了极端的原教旨主义一个机会,穆斯林在各种手段都失败,尤其是一次次被以色列打出S的惨败后,开始希望用这种方式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
然后就有了圣战者在阿富汗坐大,然后向四方扩张,比如苏联解体后渗透进车臣和中亚各国,还有中国新疆。再然后,阿拉伯社会主义那些强人被美国整垮后,借着中东权利真空,IS又横空出世。
沙特那也是抱着美国的大腿才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从美国的角度看,为了避免石油危机的再度出现,的确需要扶持代言人。但是这个代言人如果足够有大局观、得人心、代表了先进思想又有能力付诸实施,他为啥要做这种二鬼子呢?他们本国的利益本来就和美国的利益相冲突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外来势力培养出来的不是窝囊废就是疯狗。
你说这样的话是疯了么?跟阿富汗陷入困境的人们相比,华人中这些毫无同情心的人才更可悲和可怜。
这话你留着以后万一华人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时再说吧。希望到时候有人会来同情你帮助你。
但是她们的父兄,男性堂亲和甥侄们,愿意为她们的女性权力去战斗吗?
求远在天边的欧美,解不了近渴
拜登政府造的孽
完全同意
根本没用,女人反抗,或者任何人反抗,按照当地的习俗,杀光就好了。然后一批怕死的,胆小的,会蹲在家里死命生孩子。10年功夫,弥补残暴政策下的人口缺失。
然后派出年青一代,掠夺其他国家资源。把愚昧野蛮带去世界各地。文明从来都打不过野蛮。(我这里没有说高科技打不过落后。)一旦文明社会决定用高科技,往死里整野蛮的落后。野蛮的落后,秒杀。但是现在是白左脑残,一边自残,一般割肉饲虎。无解。
不仅仅是教育,而是整体的世俗化。包括教育,但不仅仅是教育。 只强调教育,或许会出一堆掌握现代科技的虔诚的伊斯兰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