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unconditional love,觉得我的孩子就给惯的挺不懂事的

U
Unicue
看楼上的评论真可怕,见到了toxic parents。 楼主娃就是没倒水,能扯上人家没有empathy,说娃长大的有得罪受。 大妈们只要事情不如所愿就开始.......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08-11 12:28

在你看来所有孩子不好的都是父母的错,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对吗
x
xiaomajiaya
看楼上的评论真可怕,见到了toxic parents。 楼主娃就是没倒水,能扯上人家没有empathy,说娃长大的有得罪受。 大妈们只要事情不如所愿就开始.......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08-11 12:28

我真不觉得这就是toxic parents了。一个孩子不知感恩,不懂appreciate他人的付出,对于我和他爸最差就是18岁把他推出家门,最差他不再理我们,我和他爸也能活。作为他的parent,我担心更多的是这样的孩子走出家门他要受的罪就大了。谁惯着他?谁理他的破毛病?
n
nihainihai
小孩性格是天生的多。但是楼主你娃这样也不一定是不appreciate你们,可能天生完美主义,总是看到缺失的那部分而无视得到的那部分。其次在青春期的话确实讨人嫌,我回想自己青春期,也是表现不怎么样
c
chocomousse
我觉得小时候不用讲什么unconditional love, 因为小朋友大多数都很自信很自我。绝对不该百依百顺,是应该让他明白世界不是围着他,不该做的事不做,什么是好的习惯。等他上小学了高年级了,自己抱怨自己努力了不如谁了灰心了,在跟他说unconditional love
b
badgerbadger
自己最近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多认知上的进步,解决了之前很多的迷惑困扰,也来说一说吧。
我家是ADHD BORDERLINE娃。疫情以后suffer比较严重的网瘾。之前成绩从小都是不错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性格外向合群。从小也爱玩游戏,但是因为一直都还是限制着的,没有特别成瘾。网课在家以后非常suffer。我们不可能每分钟盯着孩子。后来得知,他可能80%的时间上课用网络基本都是web surfing, 看YouTube之类。后来发展到空白作业交上去(因为我们当时会查看交了没有)。在后来发展到重要的考试都不参加,直接0分。不用说,成绩掉了很多,拿了好些个B。B还是后来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但是也架不住他经常各种手段不做乱做。
我们不算是必须全科A的那种家长,但是这样的趋势看着实在是内心焦灼如焚。各种教育,好好讲道理,严厉责骂,严格惩罚,小的时候管用的,都基本不管用了。毕竟初中生了。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痛苦的时刻。我和ZT有相对落泪。有时候也互相安慰,即使最后真的毁了,又怎么样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能说就不爱他了,不管他了啊。一度自己非常的抑郁过。严重程度到有过自杀的想法。万幸没有到执行的程度。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了。我因此对于养育孩子这整件事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连带着对老二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多忧惧的心理。
但是最近慢慢有所改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层面的提高。主要source是哈佛幸福课。这个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那一套。我是看的文本记录,因为阅读比听课感觉更快一点。
首先这个课比较平易近人。里面很多实验,实例,比喻,玩笑。比较容易读的进去吧,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给你掰开揉碎了,非常容易get it.
然后这个课确实都是基于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实验的严肃的心理学内容,我觉得还是相当有科学性的。
还没有完全读完。一半左右吧。目前读过的部分已经对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识到自己的忧惧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于这件事这些问题的evaluation。我的evaluation系统会把事件绝对化,暂停化(目前问题会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方式。与之相反的是乐观者思维,或者说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心态的前提下,是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之前所作的各种努力,一旦不奏效,就更加加剧了我们本身的焦虑。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下的父母,更加手段偏激,言论激烈。于是矛盾更加激化。一切向下发展。
回到LZ说的unconditional love。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自然的unconditional love,这个无需置疑。我们会着急焦虑开始责骂孩子,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责骂,惩罚,当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好而已。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完全不需要焦虑啥了。
所以并不是unconditional love的问题。
但是,有unconditonal love,是不是就足够呢? 很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得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工具方法。
良好的心态就是上面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的帮助。我开始意识到: 1)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2)要让孩子也相信1)。很多心理学的案列和实验说明了个体相信一个假设的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会暴涨。 3)如何让孩子相信?需要父母的很多暗示和明示。当然这也要求父母自己首先相信。 4)看到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多看阳光的地方。虽然人的天性是容易被负面的东西吸引(这个积极心理学里面多有阐述)。 5)在这些基于现实的,正确的,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去开发一系列对自家孩子管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也认识到之前所作的很多不好的地方: 1)骂,打通常无用,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并无帮助。既有侮辱性也有伤害性。有的责骂会在心理上加剧加深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就这样子的一个认知,是颇为有害的。 2) 打骂同时会破坏亲子关系。非常得不偿失。 3)对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有过高的期望。觉得谈过以后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改进。有时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要以为为啥我的孩子就不听话(且不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做正确的事)。孩子的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到位,他可能就是真的不能。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父母应该最懂得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的,放弃幻想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不要一味负面,也不要文过饰非。 4)把孩子的问题变成孩子和自己之间的战争。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和他的共同敌人。不是我们和他之间的。改变这个关系和角度有利于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1)戒绝责骂。一句都没有最好。有问题说问题。不要扩大化。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你总是这样,永远这样blahblah. 说问题的时候尽量平和,点到即止。 2)多和孩子交心。学会和孩子用他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运用幽默 if possible. 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和你站在一边,我们是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3) 多鼓励。恰当时候的鼓励。不要漫无边际的,不结合实际的瞎鼓励,那样的鼓励是有害的。鼓励不是吹捧。鼓励需要发生在有改进的当下,尽可能要及时, 有针对性。 3)设置必须的规则。譬如我家娃,他就是会忍不住要上网。YouTube如果一旦打开那是无法自己关上的。于是我们查询了各种软件,有效的block了YouTube和其他各种类型会distract他的网站。娃也认同,这些事帮助他的,不是against他的。 4)适当给与所需要的娱乐。我家现在还在暑假,上午完成学习任务还算不错以后,下午给2-3小时放开了玩。开学了当然不可能这样。具体多少时间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的看情况。 5) 重新引入其他的兴趣。有比较深厚长远影响的那种,作为网瘾那类快速浅薄刺激的一个对抗吧。因为上网,孩子之前挺爱读书的都已经慢慢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为了帮他重新捡起来这个,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轮流推荐书共读。开始孩子是有点抗拒的。但是慢慢的书本身自带的魅力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不受打扰的focus了。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程度的书。有些书里面的认知会慢慢进入孩子的思维系统。我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他补足他的成熟度,长远会有帮助吧。 6)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候做不到。允许孩子有时候应该做的做不到。现实需要被接受,不是被动的憋屈的不情愿的接受(这样的接受会导致抑郁)。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包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都可以的。情况有反复的时候不要急。但是还是保持大方向是改善的就好。
慢慢的,我们父母的心态平和多了,积极多了。亲子关系大有改善。某天孩子说读完某个篇章最大感受就是理解了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比较谅解了。听到了还是挺感动到的。
孩子网瘾的具体问题也在缓慢改善中。不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目前孩子在监督下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比较focus,偶尔也会有wander off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轻轻提醒一下。有时候15分钟会自己意识到,回到学习上来。下午玩开了收走电脑的时候偶尔还会有点情绪,但是都比较温和了。总的来说好了一些了,但是还有大把工作要做。
现在回头看,之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纠结痛苦,似乎都慢慢被lifted. 而且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确实成长了,强大了。可能孩子以后还会有其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波折的家长,会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一帆风顺的家长,对孩子,尤其问题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譬如我自己经历过了depression,现在对于会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同理心。有suicidal thinking的人,并不是想结束life, 而是只想结束pain。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经历,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
读书确实非常有帮助。大家都应该多多阅读,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同时,因为知转化为行,知行合一,方为正解。我曾经很沮丧,觉得自己读过很多育儿书,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有轻微ADHD。)各种怨念啊。读书就好比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登高一点,看清楚之前的路到底迷路在哪里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走出来的方向。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1:47

层主说得很详细了 做家长做孩子都是一种修行
好人平安
回复 94楼SalinaMing的帖子
你可真能写啊。 其实学习这些主要要让孩子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他的学习决定了他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基本现在的状态就对应了他以后一种品质的生活,如果他愿意接受以后天天打零工吃junkfood,居无定所的生活,那你就接受他现在天天逛网的生活。 一定要把模式改成 他自己决定他的未来,而不是你苦口婆心要他做什么。
i
iccc
自己最近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多认知上的进步,解决了之前很多的迷惑困扰,也来说一说吧。
我家是ADHD BORDERLINE娃。疫情以后suffer比较严重的网瘾。之前成绩从小都是不错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性格外向合群。从小也爱玩游戏,但是因为一直都还是限制着的,没有特别成瘾。网课在家以后非常suffer。我们不可能每分钟盯着孩子。后来得知,他可能80%的时间上课用网络基本都是web surfing, 看YouTube之类。后来发展到空白作业交上去(因为我们当时会查看交了没有)。在后来发展到重要的考试都不参加,直接0分。不用说,成绩掉了很多,拿了好些个B。B还是后来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但是也架不住他经常各种手段不做乱做。
我们不算是必须全科A的那种家长,但是这样的趋势看着实在是内心焦灼如焚。各种教育,好好讲道理,严厉责骂,严格惩罚,小的时候管用的,都基本不管用了。毕竟初中生了。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痛苦的时刻。我和ZT有相对落泪。有时候也互相安慰,即使最后真的毁了,又怎么样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能说就不爱他了,不管他了啊。一度自己非常的抑郁过。严重程度到有过自杀的想法。万幸没有到执行的程度。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了。我因此对于养育孩子这整件事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连带着对老二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多忧惧的心理。
但是最近慢慢有所改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层面的提高。主要source是哈佛幸福课。这个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那一套。我是看的文本记录,因为阅读比听课感觉更快一点。
首先这个课比较平易近人。里面很多实验,实例,比喻,玩笑。比较容易读的进去吧,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给你掰开揉碎了,非常容易get it.
然后这个课确实都是基于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实验的严肃的心理学内容,我觉得还是相当有科学性的。
还没有完全读完。一半左右吧。目前读过的部分已经对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识到自己的忧惧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于这件事这些问题的evaluation。我的evaluation系统会把事件绝对化,暂停化(目前问题会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方式。与之相反的是乐观者思维,或者说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心态的前提下,是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之前所作的各种努力,一旦不奏效,就更加加剧了我们本身的焦虑。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下的父母,更加手段偏激,言论激烈。于是矛盾更加激化。一切向下发展。
回到LZ说的unconditional love。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自然的unconditional love,这个无需置疑。我们会着急焦虑开始责骂孩子,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责骂,惩罚,当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好而已。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完全不需要焦虑啥了。
所以并不是unconditional love的问题。
但是,有unconditonal love,是不是就足够呢? 很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得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工具方法。
良好的心态就是上面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的帮助。我开始意识到: 1)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2)要让孩子也相信1)。很多心理学的案列和实验说明了个体相信一个假设的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会暴涨。 3)如何让孩子相信?需要父母的很多暗示和明示。当然这也要求父母自己首先相信。 4)看到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多看阳光的地方。虽然人的天性是容易被负面的东西吸引(这个积极心理学里面多有阐述)。 5)在这些基于现实的,正确的,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去开发一系列对自家孩子管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也认识到之前所作的很多不好的地方: 1)骂,打通常无用,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并无帮助。既有侮辱性也有伤害性。有的责骂会在心理上加剧加深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就这样子的一个认知,是颇为有害的。 2) 打骂同时会破坏亲子关系。非常得不偿失。 3)对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有过高的期望。觉得谈过以后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改进。有时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要以为为啥我的孩子就不听话(且不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做正确的事)。孩子的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到位,他可能就是真的不能。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父母应该最懂得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的,放弃幻想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不要一味负面,也不要文过饰非。 4)把孩子的问题变成孩子和自己之间的战争。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和他的共同敌人。不是我们和他之间的。改变这个关系和角度有利于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1)戒绝责骂。一句都没有最好。有问题说问题。不要扩大化。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你总是这样,永远这样blahblah. 说问题的时候尽量平和,点到即止。 2)多和孩子交心。学会和孩子用他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运用幽默 if possible. 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和你站在一边,我们是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3) 多鼓励。恰当时候的鼓励。不要漫无边际的,不结合实际的瞎鼓励,那样的鼓励是有害的。鼓励不是吹捧。鼓励需要发生在有改进的当下,尽可能要及时, 有针对性。 3)设置必须的规则。譬如我家娃,他就是会忍不住要上网。YouTube如果一旦打开那是无法自己关上的。于是我们查询了各种软件,有效的block了YouTube和其他各种类型会distract他的网站。娃也认同,这些事帮助他的,不是against他的。 4)适当给与所需要的娱乐。我家现在还在暑假,上午完成学习任务还算不错以后,下午给2-3小时放开了玩。开学了当然不可能这样。具体多少时间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的看情况。 5) 重新引入其他的兴趣。有比较深厚长远影响的那种,作为网瘾那类快速浅薄刺激的一个对抗吧。因为上网,孩子之前挺爱读书的都已经慢慢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为了帮他重新捡起来这个,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轮流推荐书共读。开始孩子是有点抗拒的。但是慢慢的书本身自带的魅力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不受打扰的focus了。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程度的书。有些书里面的认知会慢慢进入孩子的思维系统。我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他补足他的成熟度,长远会有帮助吧。 6)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候做不到。允许孩子有时候应该做的做不到。现实需要被接受,不是被动的憋屈的不情愿的接受(这样的接受会导致抑郁)。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包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都可以的。情况有反复的时候不要急。但是还是保持大方向是改善的就好。
慢慢的,我们父母的心态平和多了,积极多了。亲子关系大有改善。某天孩子说读完某个篇章最大感受就是理解了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比较谅解了。听到了还是挺感动到的。
孩子网瘾的具体问题也在缓慢改善中。不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目前孩子在监督下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比较focus,偶尔也会有wander off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轻轻提醒一下。有时候15分钟会自己意识到,回到学习上来。下午玩开了收走电脑的时候偶尔还会有点情绪,但是都比较温和了。总的来说好了一些了,但是还有大把工作要做。
现在回头看,之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纠结痛苦,似乎都慢慢被lifted. 而且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确实成长了,强大了。可能孩子以后还会有其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波折的家长,会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一帆风顺的家长,对孩子,尤其问题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譬如我自己经历过了depression,现在对于会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同理心。有suicidal thinking的人,并不是想结束life, 而是只想结束pain。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经历,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
读书确实非常有帮助。大家都应该多多阅读,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同时,因为知转化为行,知行合一,方为正解。我曾经很沮丧,觉得自己读过很多育儿书,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有轻微ADHD。)各种怨念啊。读书就好比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登高一点,看清楚之前的路到底迷路在哪里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走出来的方向。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1:47

写的真好啊
m
magnoliaceae
楼上好几个层主说的很好,人和人不一样,有的小孩天生就自我中心一些,特别是男孩子,家长要从小特别培养小孩的同理心和感恩心,多尝试鼓励和积极反馈,比如要求孩子为你做什么,从很小的事开始,孩子做了立刻表扬和鼓励,积极反馈,之前有人说就像训练小动物一样,其实就是这样,积极反馈和循序渐进是比较好的方法,孩子不愿去做也不要一味指责,还是要潜移默化,从小事开始,无论如何负面反馈都是不好的,要尽量少给负面反馈,负面的语言都要尽量避免,能有培养孩子同理心感恩心的意识就很不错了,很多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孩子是个自我为中心的万人嫌呢
h
host
看楼上的评论真可怕,见到了toxic parents。 楼主娃就是没倒水,能扯上人家没有empathy,说娃长大的有得罪受。 大妈们只要事情不如所愿就开始.......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08-11 12:28

这楼里您是最懂的,我们望尘莫及。
n
nn2008
父母凭什么要对孩子unconditional love? 喜欢一个人必然有缘由, 哪怕是至亲. 人是独立个体, 没有任何一种健康的关系是建立在单方面牺牲的基础上的, 那不就是犯贱么? 孩子虽然是自己的, 但品性也就是个摇奖, 如果能彼此欣赏志同道合亦亲亦友那很好, 但若是子不类母也无需强求, 养到18岁滚蛋,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惯毛病. huaren上有些人的可笑之处就是对长辈要求特别高, 对晚辈要求特别低, 咋地, 你小你有理? 你咋不上天?
r
robots
自己最近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多认知上的进步,解决了之前很多的迷惑困扰,也来说一说吧。
我家是ADHD BORDERLINE娃。疫情以后suffer比较严重的网瘾。之前成绩从小都是不错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性格外向合群。从小也爱玩游戏,但是因为一直都还是限制着的,没有特别成瘾。网课在家以后非常suffer。我们不可能每分钟盯着孩子。后来得知,他可能80%的时间上课用网络基本都是web surfing, 看YouTube之类。后来发展到空白作业交上去(因为我们当时会查看交了没有)。在后来发展到重要的考试都不参加,直接0分。不用说,成绩掉了很多,拿了好些个B。B还是后来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但是也架不住他经常各种手段不做乱做。
我们不算是必须全科A的那种家长,但是这样的趋势看着实在是内心焦灼如焚。各种教育,好好讲道理,严厉责骂,严格惩罚,小的时候管用的,都基本不管用了。毕竟初中生了。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痛苦的时刻。我和ZT有相对落泪。有时候也互相安慰,即使最后真的毁了,又怎么样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能说就不爱他了,不管他了啊。一度自己非常的抑郁过。严重程度到有过自杀的想法。万幸没有到执行的程度。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了。我因此对于养育孩子这整件事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连带着对老二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多忧惧的心理。
但是最近慢慢有所改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层面的提高。主要source是哈佛幸福课。这个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那一套。我是看的文本记录,因为阅读比听课感觉更快一点。
首先这个课比较平易近人。里面很多实验,实例,比喻,玩笑。比较容易读的进去吧,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给你掰开揉碎了,非常容易get it.
然后这个课确实都是基于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实验的严肃的心理学内容,我觉得还是相当有科学性的。
还没有完全读完。一半左右吧。目前读过的部分已经对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识到自己的忧惧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于这件事这些问题的evaluation。我的evaluation系统会把事件绝对化,暂停化(目前问题会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方式。与之相反的是乐观者思维,或者说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心态的前提下,是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之前所作的各种努力,一旦不奏效,就更加加剧了我们本身的焦虑。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下的父母,更加手段偏激,言论激烈。于是矛盾更加激化。一切向下发展。
回到LZ说的unconditional love。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自然的unconditional love,这个无需置疑。我们会着急焦虑开始责骂孩子,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责骂,惩罚,当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好而已。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完全不需要焦虑啥了。
所以并不是unconditional love的问题。
但是,有unconditonal love,是不是就足够呢? 很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得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工具方法。
良好的心态就是上面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的帮助。我开始意识到: 1)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2)要让孩子也相信1)。很多心理学的案列和实验说明了个体相信一个假设的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会暴涨。 3)如何让孩子相信?需要父母的很多暗示和明示。当然这也要求父母自己首先相信。 4)看到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多看阳光的地方。虽然人的天性是容易被负面的东西吸引(这个积极心理学里面多有阐述)。 5)在这些基于现实的,正确的,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去开发一系列对自家孩子管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也认识到之前所作的很多不好的地方: 1)骂,打通常无用,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并无帮助。既有侮辱性也有伤害性。有的责骂会在心理上加剧加深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就这样子的一个认知,是颇为有害的。 2) 打骂同时会破坏亲子关系。非常得不偿失。 3)对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有过高的期望。觉得谈过以后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改进。有时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要以为为啥我的孩子就不听话(且不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做正确的事)。孩子的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到位,他可能就是真的不能。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父母应该最懂得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的,放弃幻想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不要一味负面,也不要文过饰非。 4)把孩子的问题变成孩子和自己之间的战争。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和他的共同敌人。不是我们和他之间的。改变这个关系和角度有利于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1)戒绝责骂。一句都没有最好。有问题说问题。不要扩大化。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你总是这样,永远这样blahblah. 说问题的时候尽量平和,点到即止。 2)多和孩子交心。学会和孩子用他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运用幽默 if possible. 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和你站在一边,我们是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3) 多鼓励。恰当时候的鼓励。不要漫无边际的,不结合实际的瞎鼓励,那样的鼓励是有害的。鼓励不是吹捧。鼓励需要发生在有改进的当下,尽可能要及时, 有针对性。 3)设置必须的规则。譬如我家娃,他就是会忍不住要上网。YouTube如果一旦打开那是无法自己关上的。于是我们查询了各种软件,有效的block了YouTube和其他各种类型会distract他的网站。娃也认同,这些事帮助他的,不是against他的。 4)适当给与所需要的娱乐。我家现在还在暑假,上午完成学习任务还算不错以后,下午给2-3小时放开了玩。开学了当然不可能这样。具体多少时间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的看情况。 5) 重新引入其他的兴趣。有比较深厚长远影响的那种,作为网瘾那类快速浅薄刺激的一个对抗吧。因为上网,孩子之前挺爱读书的都已经慢慢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为了帮他重新捡起来这个,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轮流推荐书共读。开始孩子是有点抗拒的。但是慢慢的书本身自带的魅力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不受打扰的focus了。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程度的书。有些书里面的认知会慢慢进入孩子的思维系统。我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他补足他的成熟度,长远会有帮助吧。 6)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候做不到。允许孩子有时候应该做的做不到。现实需要被接受,不是被动的憋屈的不情愿的接受(这样的接受会导致抑郁)。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包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都可以的。情况有反复的时候不要急。但是还是保持大方向是改善的就好。
慢慢的,我们父母的心态平和多了,积极多了。亲子关系大有改善。某天孩子说读完某个篇章最大感受就是理解了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比较谅解了。听到了还是挺感动到的。
孩子网瘾的具体问题也在缓慢改善中。不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目前孩子在监督下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比较focus,偶尔也会有wander off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轻轻提醒一下。有时候15分钟会自己意识到,回到学习上来。下午玩开了收走电脑的时候偶尔还会有点情绪,但是都比较温和了。总的来说好了一些了,但是还有大把工作要做。
现在回头看,之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纠结痛苦,似乎都慢慢被lifted. 而且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确实成长了,强大了。可能孩子以后还会有其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波折的家长,会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一帆风顺的家长,对孩子,尤其问题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譬如我自己经历过了depression,现在对于会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同理心。有suicidal thinking的人,并不是想结束life, 而是只想结束pain。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经历,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
读书确实非常有帮助。大家都应该多多阅读,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同时,因为知转化为行,知行合一,方为正解。我曾经很沮丧,觉得自己读过很多育儿书,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有轻微ADHD。)各种怨念啊。读书就好比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登高一点,看清楚之前的路到底迷路在哪里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走出来的方向。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1:47

谢谢这位MM花长时间写心得体会,很有帮助,哈佛幸福课正式名字是啥呢?也想学学。
l
lilyzhanglz
unconditional love is not to give what kids ask for but to give what they need. 教育娃懂得感恩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得教他从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
S
SalinaMing
回复 94楼SalinaMing的帖子
你可真能写啊。 其实学习这些主要要让孩子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他的学习决定了他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基本现在的状态就对应了他以后一种品质的生活,如果他愿意接受以后天天打零工吃junkfood,居无定所的生活,那你就接受他现在天天逛网的生活。 一定要把模式改成 他自己决定他的未来,而不是你苦口婆心要他做什么。
好人平安 发表于 2021-08-11 12:47

教育本来就根本不是那么简单得事。简单,可能因为你遇到了一个相对容易教育得孩子。
很多孩子在一定的阶段,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因果关系,或者即使遥远的感觉到,也缺乏能够自己主动去克服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的教导就非常的关键。注意我说的是教导,不是管教,不是责骂。一方面是教,让孩子理解,知道。一方面是引导的导,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孩子一点一点的build这个缺乏的能力。
不是每个孩子很自然的就拥有自制力。有的孩子天生有比较高一点得自律。有些则很低。或者因为大脑天生得原因,回更容易被distract。这些很多先天得东西都是因人而异得。因为教育环境,父母得方式造成得后天差别就更大了。
我自己在这个螺旋上升得过程中所领悟到得其实还有很多,读书得同时也看一些纪录片,除了育儿书也更多得去读心理学书。这个我感觉其实比一般得育儿书更解决问题。很多事要看根本才行。不然很多时候父母也是和孩子一样,知道应该如何,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S
SalinaMing
楼上好几个层主说的很好,人和人不一样,有的小孩天生就自我中心一些,特别是男孩子,家长要从小特别培养小孩的同理心和感恩心,多尝试鼓励和积极反馈,比如要求孩子为你做什么,从很小的事开始,孩子做了立刻表扬和鼓励,积极反馈,之前有人说就像训练小动物一样,其实就是这样,积极反馈和循序渐进是比较好的方法,孩子不愿去做也不要一味指责,还是要潜移默化,从小事开始,无论如何负面反馈都是不好的,要尽量少给负面反馈,负面的语言都要尽量避免,能有培养孩子同理心感恩心的意识就很不错了,很多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孩子是个自我为中心的万人嫌呢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1-08-11 13:06

非常同意。
正反馈是改善得唯一出路。
C
Cumberbitch
unconditional love is not to give what kids ask for but to give what they need. 教育娃懂得感恩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得教他从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
lilyzhanglz 发表于 2021-08-11 14:01

不要搞这些鸡汤文字游戏
他need不need还不是你说了算,他说他need上抖音你也不同意啊。。。
谁都明白小孩子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爱自己
教育本来就根本不是那么简单得事。简单,可能因为你遇到了一个相对容易教育得孩子。
很多孩子在一定的阶段,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因果关系,或者即使遥远的感觉到,也缺乏能够自己主动去克服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的教导就非常的关键。注意我说的是教导,不是管教,不是责骂。一方面是教,让孩子理解,知道。一方面是引导的导,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孩子一点一点的build这个缺乏的能力。
不是每个孩子很自然的就拥有自制力。有的孩子天生有比较高一点得自律。有些则很低。或者因为大脑天生得原因,回更容易被distract。这些很多先天得东西都是因人而异得。因为教育环境,父母得方式造成得后天差别就更大了。
我自己在这个螺旋上升得过程中所领悟到得其实还有很多,读书得同时也看一些纪录片,除了育儿书也更多得去读心理学书。这个我感觉其实比一般得育儿书更解决问题。很多事要看根本才行。不然很多时候父母也是和孩子一样,知道应该如何,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4:03

是这样的,该管的还是要管,不是什么都依着孩子才叫做无条件的爱。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行为规范上,是有条件的。态度要温和,执行要坚决
e
ecnanif
几岁了。 这种小孩,就不要太上心了。看着让人无语。这是养了个大神吗。 人心和人心大不同,有些孩子天生通人性,懂得理解感恩父母和对她好的人。 有些就是完全相反,对他越好越不识抬举,对他越差反而越明白界限更识趣。 成人里也有这个现象。 教育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有些人天生就是这种冷酷的性情 这种人,无论是子女还是其它,都不要太上心,不然就是在养一把刀子。 本性难移,这种娃,责任尽到就行了,不要再无私奉献了,太不值得。 再追生一个通情达理的娃。 我表姐的第一个儿子就是你家孩子这种,三岁就是这样,看着就烦。完全就是个二大爷。感觉家长欠他似的。我给他买那么多东西,叫都不叫。让我买东西,叫我就是哎哎。哎你个头啊 。 第二个小女儿就好很多,有礼貌知道感恩,我也愿意带着出去玩。她家儿子我从来不问也不理。
cistim 发表于 2021-08-11 00:01

是,有的小孩天生不通人性,很难养。
t
thymetime
明明很多事都是家长自己分不清边界造成的,一步步允许孩子过界,最后抱怨孩子得寸进尺,却不想想根源在哪。
b
bellamia
unconditional love不等于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啊,越是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少父母忙得过来的,父母越要有目的性的不满足孩子,不把孩子做中心,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责任心,这才是长远对孩子好。让孩子做家务不是为了父母自己轻松,对孩子的要求不满足不是为了克扣孩子,培养孩子独立也不是父母自己懒惰
z
zx1269
就是 I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you did. 但是不妨碍 I don't like what you did.
羞羞草 发表于 2021-08-11 00:01

是的。每次我批评娃之后我都回告诉他这个。爱你是永远爱你,但是不代表范了错误,或者你让我受伤了,我不会惩罚你。
c
cactus_mei
我家孩子出去在外面还凑合,就是在家里。比方说我很累了,说你能不能去给妈妈倒杯水,人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想下楼。还有一些作业什么的,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检查,我很忙。忙,忙什么?忙着打游戏吗?他根本看不见我和他爸每天工作有多忙多辛苦。还有就比如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他会跟看不见一样,来一句,我饿了还没吃饭呢。这种真的很让人火大。
他这样到底是因为把我们当家人才会完全暴露自我,还是他就是自私,还是我们教育失败?
我也想过给他讲道理,讲爸妈不容易,又觉得这算不算pua?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7

我觉得你们是不是老说,不表现,男孩子有时候没有感觉到。
比如果说,你让人家帮你倒杯水,人家说不想去。你可以多说一句“妈妈好累了, please, please,please 给我倒杯水吧”。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察言观色 (其实我们大人也是),就需要另一方好好说,有点耐心,少抱怨,多表扬。
我觉得暖男都是培养出来的。还有你们两口子在家有没有表率作用呢?比如哦你幸苦的时候,你老公有没有关心你?

a
azhe
自己最近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多认知上的进步,解决了之前很多的迷惑困扰,也来说一说吧。
我家是ADHD BORDERLINE娃。疫情以后suffer比较严重的网瘾。之前成绩从小都是不错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性格外向合群。从小也爱玩游戏,但是因为一直都还是限制着的,没有特别成瘾。网课在家以后非常suffer。我们不可能每分钟盯着孩子。后来得知,他可能80%的时间上课用网络基本都是web surfing, 看YouTube之类。后来发展到空白作业交上去(因为我们当时会查看交了没有)。在后来发展到重要的考试都不参加,直接0分。不用说,成绩掉了很多,拿了好些个B。B还是后来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但是也架不住他经常各种手段不做乱做。
我们不算是必须全科A的那种家长,但是这样的趋势看着实在是内心焦灼如焚。各种教育,好好讲道理,严厉责骂,严格惩罚,小的时候管用的,都基本不管用了。毕竟初中生了。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痛苦的时刻。我和ZT有相对落泪。有时候也互相安慰,即使最后真的毁了,又怎么样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能说就不爱他了,不管他了啊。一度自己非常的抑郁过。严重程度到有过自杀的想法。万幸没有到执行的程度。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了。我因此对于养育孩子这整件事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连带着对老二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多忧惧的心理。
但是最近慢慢有所改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层面的提高。主要source是哈佛幸福课。这个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那一套。我是看的文本记录,因为阅读比听课感觉更快一点。
首先这个课比较平易近人。里面很多实验,实例,比喻,玩笑。比较容易读的进去吧,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给你掰开揉碎了,非常容易get it.
然后这个课确实都是基于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实验的严肃的心理学内容,我觉得还是相当有科学性的。
还没有完全读完。一半左右吧。目前读过的部分已经对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识到自己的忧惧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于这件事这些问题的evaluation。我的evaluation系统会把事件绝对化,暂停化(目前问题会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方式。与之相反的是乐观者思维,或者说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心态的前提下,是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之前所作的各种努力,一旦不奏效,就更加加剧了我们本身的焦虑。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下的父母,更加手段偏激,言论激烈。于是矛盾更加激化。一切向下发展。
回到LZ说的unconditional love。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自然的unconditional love,这个无需置疑。我们会着急焦虑开始责骂孩子,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责骂,惩罚,当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好而已。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完全不需要焦虑啥了。
所以并不是unconditional love的问题。
但是,有unconditonal love,是不是就足够呢? 很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得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工具方法。
良好的心态就是上面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的帮助。我开始意识到: 1)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2)要让孩子也相信1)。很多心理学的案列和实验说明了个体相信一个假设的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会暴涨。 3)如何让孩子相信?需要父母的很多暗示和明示。当然这也要求父母自己首先相信。 4)看到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多看阳光的地方。虽然人的天性是容易被负面的东西吸引(这个积极心理学里面多有阐述)。 5)在这些基于现实的,正确的,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去开发一系列对自家孩子管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也认识到之前所作的很多不好的地方: 1)骂,打通常无用,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并无帮助。既有侮辱性也有伤害性。有的责骂会在心理上加剧加深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就这样子的一个认知,是颇为有害的。 2) 打骂同时会破坏亲子关系。非常得不偿失。 3)对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有过高的期望。觉得谈过以后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改进。有时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要以为为啥我的孩子就不听话(且不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做正确的事)。孩子的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到位,他可能就是真的不能。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父母应该最懂得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的,放弃幻想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不要一味负面,也不要文过饰非。 4)把孩子的问题变成孩子和自己之间的战争。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和他的共同敌人。不是我们和他之间的。改变这个关系和角度有利于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1)戒绝责骂。一句都没有最好。有问题说问题。不要扩大化。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你总是这样,永远这样blahblah. 说问题的时候尽量平和,点到即止。 2)多和孩子交心。学会和孩子用他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运用幽默 if possible. 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和你站在一边,我们是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3) 多鼓励。恰当时候的鼓励。不要漫无边际的,不结合实际的瞎鼓励,那样的鼓励是有害的。鼓励不是吹捧。鼓励需要发生在有改进的当下,尽可能要及时, 有针对性。 3)设置必须的规则。譬如我家娃,他就是会忍不住要上网。YouTube如果一旦打开那是无法自己关上的。于是我们查询了各种软件,有效的block了YouTube和其他各种类型会distract他的网站。娃也认同,这些事帮助他的,不是against他的。 4)适当给与所需要的娱乐。我家现在还在暑假,上午完成学习任务还算不错以后,下午给2-3小时放开了玩。开学了当然不可能这样。具体多少时间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的看情况。 5) 重新引入其他的兴趣。有比较深厚长远影响的那种,作为网瘾那类快速浅薄刺激的一个对抗吧。因为上网,孩子之前挺爱读书的都已经慢慢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为了帮他重新捡起来这个,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轮流推荐书共读。开始孩子是有点抗拒的。但是慢慢的书本身自带的魅力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不受打扰的focus了。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程度的书。有些书里面的认知会慢慢进入孩子的思维系统。我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他补足他的成熟度,长远会有帮助吧。 6)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候做不到。允许孩子有时候应该做的做不到。现实需要被接受,不是被动的憋屈的不情愿的接受(这样的接受会导致抑郁)。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包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都可以的。情况有反复的时候不要急。但是还是保持大方向是改善的就好。
慢慢的,我们父母的心态平和多了,积极多了。亲子关系大有改善。某天孩子说读完某个篇章最大感受就是理解了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比较谅解了。听到了还是挺感动到的。
孩子网瘾的具体问题也在缓慢改善中。不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目前孩子在监督下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比较focus,偶尔也会有wander off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轻轻提醒一下。有时候15分钟会自己意识到,回到学习上来。下午玩开了收走电脑的时候偶尔还会有点情绪,但是都比较温和了。总的来说好了一些了,但是还有大把工作要做。
现在回头看,之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纠结痛苦,似乎都慢慢被lifted. 而且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确实成长了,强大了。可能孩子以后还会有其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波折的家长,会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一帆风顺的家长,对孩子,尤其问题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譬如我自己经历过了depression,现在对于会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同理心。有suicidal thinking的人,并不是想结束life, 而是只想结束pain。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经历,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
读书确实非常有帮助。大家都应该多多阅读,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同时,因为知转化为行,知行合一,方为正解。我曾经很沮丧,觉得自己读过很多育儿书,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有轻微ADHD。)各种怨念啊。读书就好比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登高一点,看清楚之前的路到底迷路在哪里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走出来的方向。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1:47

谢谢分享!
流木
我家孩子出去在外面还凑合,就是在家里。比方说我很累了,说你能不能去给妈妈倒杯水,人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想下楼。还有一些作业什么的,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检查,我很忙。忙,忙什么?忙着打游戏吗?他根本看不见我和他爸每天工作有多忙多辛苦。还有就比如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他会跟看不见一样,来一句,我饿了还没吃饭呢。这种真的很让人火大。
他这样到底是因为把我们当家人才会完全暴露自我,还是他就是自私,还是我们教育失败?
我也想过给他讲道理,讲爸妈不容易,又觉得这算不算pua?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7

惯的吧,需要被骂醒
d
driftyy
自己最近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多认知上的进步,解决了之前很多的迷惑困扰,也来说一说吧。
我家是ADHD BORDERLINE娃。疫情以后suffer比较严重的网瘾。之前成绩从小都是不错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性格外向合群。从小也爱玩游戏,但是因为一直都还是限制着的,没有特别成瘾。网课在家以后非常suffer。我们不可能每分钟盯着孩子。后来得知,他可能80%的时间上课用网络基本都是web surfing, 看YouTube之类。后来发展到空白作业交上去(因为我们当时会查看交了没有)。在后来发展到重要的考试都不参加,直接0分。不用说,成绩掉了很多,拿了好些个B。B还是后来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但是也架不住他经常各种手段不做乱做。
我们不算是必须全科A的那种家长,但是这样的趋势看着实在是内心焦灼如焚。各种教育,好好讲道理,严厉责骂,严格惩罚,小的时候管用的,都基本不管用了。毕竟初中生了。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痛苦的时刻。我和ZT有相对落泪。有时候也互相安慰,即使最后真的毁了,又怎么样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能说就不爱他了,不管他了啊。一度自己非常的抑郁过。严重程度到有过自杀的想法。万幸没有到执行的程度。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了。我因此对于养育孩子这整件事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连带着对老二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多忧惧的心理。
但是最近慢慢有所改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层面的提高。主要source是哈佛幸福课。这个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那一套。我是看的文本记录,因为阅读比听课感觉更快一点。
首先这个课比较平易近人。里面很多实验,实例,比喻,玩笑。比较容易读的进去吧,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给你掰开揉碎了,非常容易get it.
然后这个课确实都是基于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实验的严肃的心理学内容,我觉得还是相当有科学性的。
还没有完全读完。一半左右吧。目前读过的部分已经对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认识到自己的忧惧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于这件事这些问题的evaluation。我的evaluation系统会把事件绝对化,暂停化(目前问题会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方式。与之相反的是乐观者思维,或者说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心态的前提下,是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之前所作的各种努力,一旦不奏效,就更加加剧了我们本身的焦虑。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下的父母,更加手段偏激,言论激烈。于是矛盾更加激化。一切向下发展。
回到LZ说的unconditional love。我觉得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自然的unconditional love,这个无需置疑。我们会着急焦虑开始责骂孩子,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责骂,惩罚,当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好而已。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完全不需要焦虑啥了。
所以并不是unconditional love的问题。
但是,有unconditonal love,是不是就足够呢? 很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得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工具方法。
良好的心态就是上面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的帮助。我开始意识到: 1)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2)要让孩子也相信1)。很多心理学的案列和实验说明了个体相信一个假设的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会暴涨。 3)如何让孩子相信?需要父母的很多暗示和明示。当然这也要求父母自己首先相信。 4)看到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多看阳光的地方。虽然人的天性是容易被负面的东西吸引(这个积极心理学里面多有阐述)。 5)在这些基于现实的,正确的,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去开发一系列对自家孩子管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也认识到之前所作的很多不好的地方: 1)骂,打通常无用,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并无帮助。既有侮辱性也有伤害性。有的责骂会在心理上加剧加深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就这样子的一个认知,是颇为有害的。 2) 打骂同时会破坏亲子关系。非常得不偿失。 3)对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有过高的期望。觉得谈过以后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改进。有时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要以为为啥我的孩子就不听话(且不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做正确的事)。孩子的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到位,他可能就是真的不能。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父母应该最懂得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的,放弃幻想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不要一味负面,也不要文过饰非。 4)把孩子的问题变成孩子和自己之间的战争。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和他的共同敌人。不是我们和他之间的。改变这个关系和角度有利于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1)戒绝责骂。一句都没有最好。有问题说问题。不要扩大化。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你总是这样,永远这样blahblah. 说问题的时候尽量平和,点到即止。 2)多和孩子交心。学会和孩子用他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去交流。运用幽默 if possible. 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和你站在一边,我们是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3) 多鼓励。恰当时候的鼓励。不要漫无边际的,不结合实际的瞎鼓励,那样的鼓励是有害的。鼓励不是吹捧。鼓励需要发生在有改进的当下,尽可能要及时, 有针对性。 3)设置必须的规则。譬如我家娃,他就是会忍不住要上网。YouTube如果一旦打开那是无法自己关上的。于是我们查询了各种软件,有效的block了YouTube和其他各种类型会distract他的网站。娃也认同,这些事帮助他的,不是against他的。 4)适当给与所需要的娱乐。我家现在还在暑假,上午完成学习任务还算不错以后,下午给2-3小时放开了玩。开学了当然不可能这样。具体多少时间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的看情况。 5) 重新引入其他的兴趣。有比较深厚长远影响的那种,作为网瘾那类快速浅薄刺激的一个对抗吧。因为上网,孩子之前挺爱读书的都已经慢慢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为了帮他重新捡起来这个,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轮流推荐书共读。开始孩子是有点抗拒的。但是慢慢的书本身自带的魅力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不受打扰的focus了。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程度的书。有些书里面的认知会慢慢进入孩子的思维系统。我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他补足他的成熟度,长远会有帮助吧。 6)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候做不到。允许孩子有时候应该做的做不到。现实需要被接受,不是被动的憋屈的不情愿的接受(这样的接受会导致抑郁)。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包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都可以的。情况有反复的时候不要急。但是还是保持大方向是改善的就好。
慢慢的,我们父母的心态平和多了,积极多了。亲子关系大有改善。某天孩子说读完某个篇章最大感受就是理解了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比较谅解了。听到了还是挺感动到的。
孩子网瘾的具体问题也在缓慢改善中。不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目前孩子在监督下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比较focus,偶尔也会有wander off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轻轻提醒一下。有时候15分钟会自己意识到,回到学习上来。下午玩开了收走电脑的时候偶尔还会有点情绪,但是都比较温和了。总的来说好了一些了,但是还有大把工作要做。
现在回头看,之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纠结痛苦,似乎都慢慢被lifted. 而且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确实成长了,强大了。可能孩子以后还会有其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波折的家长,会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一帆风顺的家长,对孩子,尤其问题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譬如我自己经历过了depression,现在对于会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同理心。有suicidal thinking的人,并不是想结束life, 而是只想结束pain。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经历,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
读书确实非常有帮助。大家都应该多多阅读,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同时,因为知转化为行,知行合一,方为正解。我曾经很沮丧,觉得自己读过很多育儿书,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孩子有轻微ADHD。)各种怨念啊。读书就好比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登高一点,看清楚之前的路到底迷路在哪里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走出来的方向。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1:47

thanks for sharing~~~~~
a
azurepiggy~2代
我觉得你们是不是老说,不表现,男孩子有时候没有感觉到。
比如果说,你让人家帮你倒杯水,人家说不想去。你可以多说一句“妈妈好累了, please, please,please 给我倒杯水吧”。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察言观色 (其实我们大人也是),就需要另一方好好说,有点耐心,少抱怨,多表扬。
我觉得暖男都是培养出来的。还有你们两口子在家有没有表率作用呢?比如哦你幸苦的时候,你老公有没有关心你?


cactus_mei 发表于 2021-08-11 14:59

Re,很多时候看爹,我儿子做的不好的时候,都归他爹管,是道歉是亲亲抱抱,除了少数天才儿童自己悟出来了,得有人引导一下,再就是有样学样。如果爹做的不到位,那就自己上吧,越小开始效果越好,以后进社会了不吃亏的。
q
qingq
我家孩子出去在外面还凑合,就是在家里。比方说我很累了,说你能不能去给妈妈倒杯水,人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想下楼。还有一些作业什么的,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检查,我很忙。忙,忙什么?忙着打游戏吗?他根本看不见我和他爸每天工作有多忙多辛苦。还有就比如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他会跟看不见一样,来一句,我饿了还没吃饭呢。这种真的很让人火大。
他这样到底是因为把我们当家人才会完全暴露自我,还是他就是自私,还是我们教育失败?
我也想过给他讲道理,讲爸妈不容易,又觉得这算不算pua?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7

你想让他怎么做,就要好好告诉他。比如你生病这个例子,就直接告诉娃,妈妈生病了很不舒服,需要你的关心和照顾。
不要讲道理,为啥要讲道理?爸妈不容易跟孩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是你们大人自己的选择,不要加到孩子身上。就事论事不行吗
y
yanle
同个爹妈,同个养法,也有天差地别的。我吃坏了吐的人软在卫生间,老大比他爸还急,冲过来扶我,急问是否要去医院。老二始终神隐在她房间,不闻不问,任凭你们外面折腾。心寒,就算青春期叛逆也不至于斯吧。 老二这两年对家人冷漠无比,父母哥哥都当她青春叛逆期外加疫情,都尽力体谅她,跟她说话不理我们也是无趣但尽量要说的也跟她说。青春期之前也是个很sweet的娃,咋说变就变了呢。 说男娃和女娃青春叛逆期不同,在我家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不知道等她过了青春叛逆期,会不会回到以前的甜娃。
l
lc226
unconditional love 不等于不教育,educate the children with the right principles. 比如要体谅别人,不能什么以自己为中心
l
lc226
几岁了。 这种小孩,就不要太上心了。看着让人无语。这是养了个大神吗。 人心和人心大不同,有些孩子天生通人性,懂得理解感恩父母和对她好的人。 有些就是完全相反,对他越好越不识抬举,对他越差反而越明白界限更识趣。 成人里也有这个现象。 教育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有些人天生就是这种冷酷的性情 这种人,无论是子女还是其它,都不要太上心,不然就是在养一把刀子。 本性难移,这种娃,责任尽到就行了,不要再无私奉献了,太不值得。 再追生一个通情达理的娃。 我表姐的第一个儿子就是你家孩子这种,三岁就是这样,看着就烦。完全就是个二大爷。感觉家长欠他似的。我给他买那么多东西,叫都不叫。让我买东西,叫我就是哎哎。哎你个头啊 。 第二个小女儿就好很多,有礼貌知道感恩,我也愿意带着出去玩。她家儿子我从来不问也不理。
cistim 发表于 2021-08-11 00:01

小朋友需要教育引导。你也可以直接教育他,需要有礼貌,知道感恩。
N
Newmoon17
溺爱不是无条件的爱,更像无条件的害。
f
foreverf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做父母做的很失败。那么大的孩子了,一点不体谅父母,天天就是他想干什么,他又想买什么了,一切都是以他自己为中心。他想要的东西不给他买就会一直念叨,买了之后也根本不会appreciate。带他出去旅游,觉得挺高兴的,问他他就会说哪里哪里不高兴,什么什么没让他玩了。就是他有一百个愿望,满足了98个,他只会记得那两个没满足的,对于那98个一点不appreciate。怎么办呢?
有时候忍不住吼他,他又觉得我们对他不好了。Unconditional love到底是怎样的呢?当父母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3

长大一点会好一些的。
多帮助孩子, 多给他讲讲你的感受。谁都想天生善解人意,聪明漂亮。
没办法, 家长是厂家,不是买家。有什么问题, 只能厂家维修, 没地方找客服退货。
S
SalinaMing
同个爹妈,同个养法,也有天差地别的。我吃坏了吐的人软在卫生间,老大比他爸还急,冲过来扶我,急问是否要去医院。老二始终神隐在她房间,不闻不问,任凭你们外面折腾。心寒,就算青春期叛逆也不至于斯吧。 老二这两年对家人冷漠无比,父母哥哥都当她青春叛逆期外加疫情,都尽力体谅她,跟她说话不理我们也是无趣但尽量要说的也跟她说。青春期之前也是个很sweet的娃,咋说变就变了呢。 说男娃和女娃青春叛逆期不同,在我家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不知道等她过了青春叛逆期,会不会回到以前的甜娃。

yanle 发表于 2021-08-11 16:07

不少女孩子过了21会好很多得。回头看知道了父母得不容易。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只是如果以前很SWEET得化,可能就是青春期得毛病,以后会好得。还是继续对孩子好,该说得也可以说,理性一点,父母自己attach一点,多理解,也就比较容易度过了。
c
cistim
小朋友需要教育引导。你也可以直接教育他,需要有礼貌,知道感恩。
lc226 发表于 2021-08-11 16:23


你是没见过那种孩子,接触过会发自内心的反感想吐。 以前觉得狼崽子是骂人的,见过这种小孩,才觉得狼崽子就是精确的描述。你对他再好,他也是像狼一样冷漠无情,而且认为理所应当。时间长了,谁受的了。 除了他自己父母,谁会无条件对他好。遇到这种孩子,父母也是不走运。 表姐大龄追生二胎都是有原因的,这种儿子已经伤透了父母的心,失望至极。


y
yanle
不少女孩子过了21会好很多得。回头看知道了父母得不容易。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只是如果以前很SWEET得化,可能就是青春期得毛病,以后会好得。还是继续对孩子好,该说得也可以说,理性一点,父母自己attach一点,多理解,也就比较容易度过了。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1-08-11 16:35

21?饶了我吧
w
wc3e
养孩子像是种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你精心呵护它成长,肯定也要剪掉坏的杂的枝叶。要不肯定歪歪扭扭。
e
elleyy
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无条件满足要求,原则还是要有的,娃要学会感恩。
E
Ethangirl
小时候没教育好,感恩和积极乐观都是要从小培养的。家长不教育,小孩就跟别的孩子学,比着negative,比着mean
J
JayBytheSea
我跟孩子说得很清楚:I love you as you no matter what, but I don't like the thing you just did.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能够明确的设立boundaries,他们其实更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有确定感。而不是整个广阔世界都只能由他们随便去尝试,但从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家长永远纵容。
k
kittythevictor
Mark一下
x
xiaoshagua
我跟孩子说得很清楚:I love you as you no matter what, but I don't like the thing you just did.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能够明确的设立boundaries,他们其实更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有确定感。而不是整个广阔世界都只能由他们随便去尝试,但从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家长永远纵容。
JayBytheSea 发表于 2021-08-11 17:39

学到了,谢谢!
凤凰重生
满足一切愿望什么时候成了是unconditional love了?难道不应该从小就教小孩,并不是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吗?
M
MissWW
我跟孩子说得很清楚:I love you as you no matter what, but I don't like the thing you just did.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能够明确的设立boundaries,他们其实更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有确定感。而不是整个广阔世界都只能由他们随便去尝试,但从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家长永远纵容。
JayBytheSea 发表于 2021-08-11 17:39

非常同意这个boundary。有研究说,给孩子定下合理的规矩,孩子反而有安全感。盲目给孩子自由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有一个例子说,有些父母对孩子说,晚了,你要不要去睡觉? 而另一些父母直接说,9点了,按时去睡觉。我觉得很有道理,和孩子就事论事,讲清楚道理和规矩就好。下次再有问题,再讨论具体问题。比如孩子提不合理要求,直接说清楚在你家这是不合理的。和爱不爱的没关系。unconditional love不代表无条件付出。
M
MissWW
我自问怎么处理楼主举的这个例子,出去玩得很开心,但是问孩子,他只会告诉你他不高兴的地方。我们最近度假,老大是很critical 的性格,如果问他好不好,他会首先说他不喜欢的地方。我们每天玩了一个地方都会聊一聊,今天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这次度假记忆最深的五个地方,这个地方和我们去过的另一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大人以身作则,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为什么。结果发现,老大往往第一天说最不喜欢的,再聊一聊他会提到他喜欢这个城市的其他几个方面。我们不希望他对人对事太critical, 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他对自己也会武断否定。多放松地聊天,多平等交流正面想法,听听他的想法并且肯定他的感受,即使是负面感受,是我们目前的方法,觉得还是有效果的。
A
ADLL
you worry too much.
F
Free_fish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前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成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有能力应付社会挑战。溺爱则是什么都顺着孩子来,老中父母大多数是只要学习成绩好,什么都行。身边就有这种孩子,一切得围着他转。例如几个家庭同出去玩,不允许别的娃大声说话,要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故事,听的时候还不允许全车人说话,上菜后先扒满自己的碗,吃两口又不要了,抢小娃的东西……比我家大爷还大爷!问题是只要自己娃不吃亏,父母只在旁边看,不做声,……让我说啥好呢?这种无条件的爱可怕不?
g
gulage
我自问怎么处理楼主举的这个例子,出去玩得很开心,但是问孩子,他只会告诉你他不高兴的地方。我们最近度假,老大是很critical 的性格,如果问他好不好,他会首先说他不喜欢的地方。我们每天玩了一个地方都会聊一聊,今天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这次度假记忆最深的五个地方,这个地方和我们去过的另一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大人以身作则,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为什么。结果发现,老大往往第一天说最不喜欢的,再聊一聊他会提到他喜欢这个城市的其他几个方面。我们不希望他对人对事太critical, 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他对自己也会武断否定。多放松地聊天,多平等交流正面想法,听听他的想法并且肯定他的感受,即使是负面感受,是我们目前的方法,觉得还是有效果的。
MissWW 发表于 2021-08-11 18:15

我很同意,我不太认同lack of empathy, negativity是天生的。父母引导有很大作用。
小时候每天晚上和小朋友都会总结一下一天,找最快乐的瞬间。每次和同学家人相处出现孩子或者他人的情绪的时候告诉孩子情绪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如何应对。包括自己不开心了,对孩子发火,都会解释一遍,希望她理解。慢慢地,孩子也会把自己的情绪命名并且解释给你听。
都是要学的。
p
py45084508
我个人理解的unconventional love: 在美国,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人平等,自己的孩子虽然生活上需要自己照顾,但人格上,和父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同时孩子也应该发自内心尊重每一个人。这就是所谓同理心的真正来源。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个人认为应该从小人孩子明白,你和别人一样,你需要尊重,别人也需要。你需要父母的爱,爸爸妈妈也需要你的爱。你如果想人别人对你好,你要对人好。 不过这个教育方式和父母本身素质很有关系,不过在北美华人家庭大部分都没问题
w
wchippo
我家孩子出去在外面还凑合,就是在家里。比方说我很累了,说你能不能去给妈妈倒杯水,人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想下楼。还有一些作业什么的,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检查,我很忙。忙,忙什么?忙着打游戏吗?他根本看不见我和他爸每天工作有多忙多辛苦。还有就比如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他会跟看不见一样,来一句,我饿了还没吃饭呢。这种真的很让人火大。
他这样到底是因为把我们当家人才会完全暴露自我,还是他就是自私,还是我们教育失败?
我也想过给他讲道理,讲爸妈不容易,又觉得这算不算pua?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7

还是让你给惯的呗。该让他做啥就指使着去做。男孩子不多使唤使唤留着养肉吗?
w
wacxg
再生一个,你孩子天性如此,别责备自己。
x
xiaohetiao
别纠结unconditional love 了, 娃要是个白眼狼那就顾好自己。
红豆馅儿的哩
我爱他,可有时候他做的事情真让我想揍他。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9

啊哈哈哈哈 真相了 有的时候真的是强压熊熊燃烧的怒火
星河锦浪
unconditional love只是精神和哲学层面的理论,其实并没有解决应该怎么立规矩和正面管教的具体操作,如果误以为是无条件溺爱那就适得其反了。
C
Confuse
养条狗比养个娃强的概率。。很大吧。
我觉得我就算不错的娃了,读书工作都不用怎么操心,有能力也愿意养他们,可是对父母的陪伴也不怎么多。父母养我,也就是养了个念想。
p
peekaboo
这个孩子根本看不出体贴楼主啊。 我五岁的时候,如果外面下大雨,都知道拿着伞站在我妈下班必经的路口等着。 在阳台看到我妈提东西,刷的就冲下楼,她自行车还没放好,我人都站她旁边了,帮着提东西 。我妈偶尔吃药,我比她还操心,担心她数错,端水都是抢着。 我爸有第一根白头发,我哭了很久,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照顾他们。 现在也确实把孝敬父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有点遗憾,我女儿远不如我。强求不来。所以觉得天生的因素多。

cistim 发表于 2021-08-11 01:18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小时候也这样子的,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打扫卫生,给爸妈回家的时候一个惊喜,妈妈生病了,心疼的不得了,可现在我家孩子,小的时候还挺知道疼人的,现在青春期了,变得特别冷漠,家里人在他眼里都不如个网上不认识的人重要,现在真的是虽然遗憾也只能慢慢面对现实了,我们尽力了......
心澄
有时候感觉就是天性。我老公妈妈就是这样,什么事情就挑不好的说,从她那边来看,你会觉得她有多么委屈。我大女儿也这样,应该就是像奶奶,别人对她越好越对这个人指责挑剔。
M
MMclaire
几岁了。 这种小孩,就不要太上心了。看着让人无语。这是养了个大神吗。 人心和人心大不同,有些孩子天生通人性,懂得理解感恩父母和对她好的人。 有些就是完全相反,对他越好越不识抬举,对他越差反而越明白界限更识趣。 成人里也有这个现象。 教育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有些人天生就是这种冷酷的性情 这种人,无论是子女还是其它,都不要太上心,不然就是在养一把刀子。 本性难移,这种娃,责任尽到就行了,不要再无私奉献了,太不值得。 再追生一个通情达理的娃。 我表姐的第一个儿子就是你家孩子这种,三岁就是这样,看着就烦。完全就是个二大爷。感觉家长欠他似的。我给他买那么多东西,叫都不叫。让我买东西,叫我就是哎哎。哎你个头啊 。 第二个小女儿就好很多,有礼貌知道感恩,我也愿意带着出去玩。她家儿子我从来不问也不理。
cistim 发表于 2021-08-11 00:01

这位小妹妹是不是还没孩子呢?
t
tbaobao
没有什么无条件的爱,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在一定时期肯定是无条件爱,但孩子成年后就会变化为有互动的关爱了。
热情Summer
事事满足不是unconditional love。Unconditional 是指孩子不惜福你不会因此讨厌他、嫌弃他、吼他、怪他。
z
zhenjiananbian
溺爱不是unconditional love吧
吃花的小怪兽
本来这种事情就是冒险开盲盒,当然有概率可能养出来白眼狼一辈子给孩子擦屁股。但是没养之前大家都计划着万一自己一下自己就抽中大奖呢,试试吧。。。结果一抽,擦,抽中白眼狼。
H
High.eee
这样的小孩,如果一百件事你只同意2件,他就不抱怨了,因为记不住98件。就是要严厉些才行。他不帮忙,那你也不帮他,用同样的理由。早早就要他参加家里的劳动,从小一有苗头就开始训练,慢慢就好了。
p
peekaboo
回复 94楼SalinaMing的帖子
给您发短信了,请查收。多谢啦!
h
hf.w
家有同款
A
Arya_S
我家孩子出去在外面还凑合,就是在家里。比方说我很累了,说你能不能去给妈妈倒杯水,人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想下楼。还有一些作业什么的,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检查,我很忙。忙,忙什么?忙着打游戏吗?他根本看不见我和他爸每天工作有多忙多辛苦。还有就比如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他会跟看不见一样,来一句,我饿了还没吃饭呢。这种真的很让人火大。
他这样到底是因为把我们当家人才会完全暴露自我,还是他就是自私,还是我们教育失败?
我也想过给他讲道理,讲爸妈不容易,又觉得这算不算pua?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7

这就需要引导啊。将爸妈不容易难道不是事实吗?还能还能教他有同理心啊不挺好的吗跟pua有啥关系
S
SunsetForest
娃跟娃真的不一样。 说lz没教好的,太想当然了,而且自己家没有真正的熊孩子。lz夫妇肯定试了很多办法了,还是没用啊。
不过养真正的熊孩子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只能降低期望,不断地重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希望不知道哪次唐的时候他就听进去了。
p
particle2015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做父母做的很失败。那么大的孩子了,一点不体谅父母,天天就是他想干什么,他又想买什么了,一切都是以他自己为中心。他想要的东西不给他买就会一直念叨,买了之后也根本不会appreciate。带他出去旅游,觉得挺高兴的,问他他就会说哪里哪里不高兴,什么什么没让他玩了。就是他有一百个愿望,满足了98个,他只会记得那两个没满足的,对于那98个一点不appreciate。怎么办呢?
有时候忍不住吼他,他又觉得我们对他不好了。Unconditional love到底是怎样的呢?当父母好难啊。
xiaomajiaya 发表于 2021-08-10 23:53

家人之间也是有界限的,你就把孩子当作是你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 如果你忽然要你的同事给你倒水,他不愿意你还坚持,我觉得这样做父母是有点作的 如果你的同事要你帮他检查,你的正常反应也是,我现在有点忙,不能帮忙。至于他忙什么,这不关你的事。你自己如何如何辛苦,也不太关他的事。 一起出去玩也是,玩什么都是彼此商量妥协,如果凡事都是商量之后的结果,那他最终开不开心你也不用想太多。 还有就是沟通技巧,如果你想让朋友对你的付出,一般不会直接说的,尤其对孩子都是言传身教。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你教他对第三方感恩,比如爸爸累了,你建议孩子去给爸爸倒水;一个是你对别人感恩,常常对孩子说,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