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做的很好,顶一下。 地球上在我们之前有过六次文明,都是因为最后考试没通过,被推倒重来了。这一次现在就是最后毕业考试季,拭目以待吧,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1-07-30 14:39
现代的考古也就是所谓的奉旨考古,让咱们知道该知道的。 frankingcn2 发表于 2021-07-30 14:41
楼主讲的很好,声音也好听,支持 snowflower99 发表于 2021-07-30 18:18
回复 34楼phlin的帖子 阳山碑材的切割面都很规整,还有工具痕迹,不是靠石材剥离产生的 kiddooo 发表于 2021-08-01 20:43
百度的词条里说,这3块大石头开凿于明朝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石碑时候准备的。在开凿时动用了上万名人力,期间出现了不小的伤亡。但由于最终开凿出的石材过于巨大而无法搬运,这三座石材也被弃置于原地。网上有人说这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烂尾工程。 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百度里写的是,这些石头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命令下开凿的。然而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居然在整部《明史》里一次也没有提过。 如果真是皇上下令开展的项目,怎么可能没有任何记载呢? 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阳山碑材的年代应该更久远,而不是在 15 世纪初开采。
阳山碑材很可能是来自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用先进的机器制成。 这些巨石也许可以证明我们的星球在数万年前就曾经拥有跟我们今天差不多的技术水平。
请看分析视频: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ALDoC-LsUcM
比如2008年,一个学者认为明朝南京大体量的石材是冬天结冰了之后才运输。
但是南京冬天温度并不低,现代平均温度是零上5度左右。 就算明朝有小冰期,平均温度也低不了几度,末次冰期的冰盛期也不过比现在温度低了7摄氏度左右。
南京地区冬天温度无论是明朝还是现在都没有长期结冰的情况,而且要多厚的冰层才能支撑6千到一万多吨的巨石呢? 所以用冰来运输石材这个猜想并没有太大说服力。
请看过研究再讽刺吧
地球上在我们之前有过六次文明,都是因为最后考试没通过,被推倒重来了。这一次现在就是最后毕业考试季,拭目以待吧,
多谢支持呀!
我看过不少关于地球上史前文明的信息,但是不了解6次文明这个说法。我去搜一下
是的,很多有争议的东西不放出来
有这么强的怀疑精神,不去做conspiracy theories主播赚钱太可惜了。 题材可选的不要太多,随便来几个anti-vaccine,stolen elections, RINO politicians...保证个个戳到川粉的G点
谢谢夸奖
我主要是对史前文明感兴趣哈,做研究类的视频很花时间,要做自己有兴趣的才能坚持下去呀
谢谢支持
谢谢建议
不过还真没花多重的妆,估计光线比较暗显得
我看过很多油管上关于世界各地巨石遗址的视频,发现讲国内的很少,就开始研究国内的巨石了
恩,我拍摄的地方光线太暗了
太不好意思了,过奖了
谢谢支持呀!
南京有名的古迹太多了吧,阳山比较小众
谢谢支持呀~
這個應該是頁岩
頁岩這樣懸空 風化之後會崩解
成型不會太多年
頁岩的切割
是先鑽洞 鑽一排洞 沿著較脆弱的頁層
然後塞進木頭 灌水 木頭吸水膨脹 把頁層剝離
那一堆長條狀的洞 應該才是取下來的碑材的大小 也就是說
整個是個採碑場
仔細一想 漢白玉也是頁岩壓成的 所以取下整塊來也容易些
谢谢mm的建议呀 我以后试试轻松一点的态度
多谢mm的支持呀!
阳山是石灰岩,不是页岩。页岩是粘土岩
阳山碑材的切割面都很规整,还有工具痕迹,不是靠石材剥离产生的
沉積岩 一樣是一層一層的節理
可以一層一層剝離下來
但層的側面 還是得用敲的 才能平整
石灰岩可以用醋酸酸蝕 這工序可以用來磨平
不過切割時應該還是用鑿的 石灰岩當碑材不持久啊 特別是現在的酸雨
上好的還是花崗岩
海洋中生物的骨骼或殼中含有碳酸鈣,生物死後殼體堆積在海床中形成石灰岩,所以石灰岩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常見的造礁生物有珊瑚、貝類或藻類等。最主要的是珊瑚。
酸雨是近代之后才常发生的
明孝陵最后的石碑也是石灰岩,古代大部分石碑是石灰岩。 中国古代石碑有用花岗岩刻的么?你知道的话请告知一声呀
花岗岩的硬度很高,高于铁,跟硬化钢差不多
古代没有高硬度的钢来做采石工具,几乎没法加工花岗岩 花岗岩石碑一般是现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