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disagreeing bayarea is more expensive but at least greenwhich you can pull up 60 2 bedroom apartments for sale for around 600K on zillow. Not sure if it is possible in bayarea.
well you actually made me look and maybe you are actually right. I found the link but the underlying data has since changed so maybe some bad data were corrected? It was very discouraging at the time when you thought your income was in top 5%. The area was actually only part of fairfield county (not the whole county). Anyway, if you put 400K now and zoom into the south east tip of CT you can see 400K put you into top 10% according to 2010 data. I remember putting in 800K and came back with 25% months after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Notice data didn''''t include any metro area who has less than 50K household. https://archive.nytimes.com/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2/01/15/business/one-percent-map.html
🔥 最新回帖
之前老公是一直跳槽来着,每年一跳,但是现在已经到了行业第一的公司,其他的公司pay应该还不如现在的好,加上401k必须呆满3年才能拿走,我们决定这几年先消停下。话说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反向跳?比如去一个稍微小点的公司,但是职位可以升两级那种?
是要频繁跳槽,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只要工作不是混日子,是切切实实有提高的人都有体会,现在的job market好得不得了,pay得也高很多了
not disagreeing bayarea is more expensive but at least greenwhich you can pull up 60 2 bedroom apartments for sale for around 600K on zillow. Not sure if it is possible in bayarea.
well you actually made me look and maybe you are actually right. I found the link but the underlying data has since changed so maybe some bad data were corrected? It was very discouraging at the time when you thought your income was in top 5%. The area was actually only part of fairfield county (not the whole county). Anyway, if you put 400K now and zoom into the south east tip of CT you can see 400K put you into top 10% according to 2010 data. I remember putting in 800K and came back with 25% months after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Notice data didn''''t include any metro area who has less than 50K household.
https://archive.nytimes.com/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2/01/15/business/one-percent-map.html
🛋️ 沙发板凳
不是生活开销,是因为付高工资的,很多是tech公司,自然在西岸。
“真的很容易” 呵呵 口气好大。至少要有双收入,其中一个必须在大厂或独角兽吧。非码在湾区也有这么高收入吗?
所以就比如说,西岸并没有生活开销是东岸的两倍,但是收入却能达到两倍(随便说的一个数字)?
涨是涨了,但是工资涨幅没跟上。。。
那就是真的我没见过世面了,我在这里就没怎么见过年收入70万的,认识几个old money很富有,但我觉得他们是出身不一样,不属于这个帖子讨论的范围
普遍10几万吧,capital one的码工就不高
我们家庭收入是30万,我俩30岁出头还没娃,都已经觉得很够用了,可能眼界低,每次看着湾区的帖子都觉得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球
钱要越多越好
主要是看行业 看公司 够用不够用基本上一是看房价二是看huaren
Capitalone的马工大概pay多少?如果特别低为啥不跳啊?
那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码农在哪里都有大几十万的包裹,然后湾区的非tech工作也就是10几万?
有的时候是信息不流通 大厂也不是人人都高薪 我有同事尤其外国人也是对所谓湾区贫困线觉得不可思议 我指导她去外面拿了个offer就信了 快乐的跳槽走了
非tech的定义是啥 会计?采购?财务? 这些和东部比不知道 但大厂里不会只有十几万
啥意思,你同事在东岸?外面是指啥?
在华府这收入很舒服,跳到湾区小黑屋都住不起,图什么?
马工也要细分啊。 除了马工也有很多赚钱的工种啊。
那不挺好?华府房子才是弯曲一个零头。你多屯几个离Amazon HQ2 近的。
如果说高收入同等公司行业,到东部薪酬不会差太多,可是房价低很多,那为啥大家不来东部呢。。。
同感
大几十万的只是热门互联网公司的senior以上级别的比较牛的人才有的包裹 不是所有湾区马工 不过工作三五年的大厂马工30多万还是有的 主要是股票涨了 包裹也涨了
公司少 跳槽不方便...湾区的科技公司多如牛毛
我们都在西岸 外面是指别的公司
住房开销2倍不止
房价好几倍吧……租房可能还差的不多 不过 不买房房租涨得快感觉不合算
我觉得一是开价高的公司其实不多,在湾区比较集中,换工作很方便。二是气候和加州的一些其他优势。房价这个其实年轻人刚上车比较难,现在不少家里支持的所以也不是太大问题。有工作经验的有点家底的也不是买不起。一直上不了车的更多是个心理因素,比如别家卖3块,这家卖10块,我就不买,我要等到它降到5块才出手。不少我认识的人就是这么一直上不了车。
听说几个12,3万,所以blind上能看到很多银行的在转tech
职位越低越准,职位高的variation大
再工作三五年,你就会发现周围70万的家庭渐渐多起来了。
其实康州做投行的比这挣得多吧 没人说而已……
说明东部人民还是太低调了
如果是这样,那还是我们没眼界了,好好搬砖去。。。
我以前也在dc生活了将近一年,DC是我最喜欢的美国城市,但是我不想生活在那里。感觉整体的背景,还是传统白人占上风,移民们创业机会少,拿到投资的机会,华人的人数少。如果真的是想完全融入传统美国生活的人,也许DC比较适合,可是我来美国是想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来体验少数族裔的生活。
你要相信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一员啊,那时候就知道有人说的“很容易达到”不是吹牛。
嗯 屌丝少...码农太多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比如隔壁盒饭婆这种爱炫富的家属...
这么一说我觉得华府是真的很穷,之前在纽约,朋友的朋友在投行,把自个空着的一个公寓给我们住了两天,曼哈顿市中心高层,四面落地窗那种,这样的公寓他有好几个,也是年纪轻轻的。。。
我给政府打工,撑死了15万,那还是大大大大老板,目测没可能;老公是大公司manager,但是文科背景,升到vp也就多10万吧。。。所以真的还是行业区别太大了,文科背景的天花板就在那。
收入这个东西要比的话没有尽头的 30w30岁出头 一个政府工 一个已经是manager 都很不错了 生活能过得很好的
我觉得先请教一下怎么找到收入高能生娃相貌身材还能下嘴的另外一半(不区分男女,男男,女女)
我们平时也觉得够用了,上华人以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怀疑自己不上进
哈哈 大可不必 要求上进是好的 看机会行事吧 平时少上huaren多享受生活 有时候上华人也很累的哈哈
东部是old money聚集地,很多有钱人是富了好几代那种,还能继续富下去。 西岸是草根新贵,说难听点很多都是穷人乍富(甚至都算不上富,在小红书上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博噱头)。
湾区的房价是华府的五倍以上
你们家想提高收入很简单:跳出政府工资立马涨一大截。
大华府地区治安好啊,新闻里有经常看到群众被砸车窗吗?有动不动零元购吗?有很多华裔被打的事件上新闻吗? 很多东西不是钱多了就能买到的。
70太少了吧,贫困线。怎么能配的上在湾区的那些一个个的成功人士呢。起码家庭收入1m起吧
隔壁1m还得卖盒饭,怎么也得2m吧
显然跟专业有关系啊,很多行业在各地薪资的差异不大。
码工几十万的收入大头是股票,base基本上都是十几万浮动,级别很高的才有20万以上base。 大华府区赚钱多的,几乎没有单打独斗的技术工种。做consulting,承包政府/军方项目,有可能,但是一代华人有这本事自己出去拉关系揽项目的不多。你们家的情况,政府里混几年,搞清楚套路,拉好关系,然后出去单干,钱就来了。
跳NOVA香蕉厂啊
不是大家都看不起香蕉厂吗
但湾区马工收入高很多。
那是其他大厂吧,这不和capital one马工比吗,NOVA没其他大厂香蕉厂不就猴子称霸王了
怎么可能呢?律师,四大,还有那些金融的,比如imf等等。一定资历以后base就几十万吧。 很多ngo还不交税,给小孩学费。 都是普通打工的。
康州做投行的收入多少啊?想了解一下
说的技术工是tech。
收入再多, 不还是为了一个盒饭吵架? 有点觉得加州华人压力大戾气多。
和你差不多的背景,我已经一边看tech的大包裹一边躺平了哈哈
换句话说,就是专业和经济收入相当的人。
所以如果你认识的人里有收入70万的,那么大概率你的圈子大部分都是这个左右收入的。
反之亦然.
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是这样的,我和老公一起读的国际关系,同学和熟人都是这个领域,很少认识70万这种级别的,所以觉得不可思议...
啊,就看中位数,我们大华府比湾区还高诶,那就是版上全是码农的天下,让我产生了湾区在外星球的错觉
认识几个律师,赚的最多的一个base20万,加上奖金有30万,累的没天没夜的,忙的时候每天睡4个小时,还不确定能不能升pa,跟我们感叹自己是法律民工。大概这也再次印证了码农真的是好职业😂
你不会认为马公永远热下去吧?
那一般的纯base是多少?
七八年前还没来美国的时候就听说马工是热门,那也热了十年了吧?目前也没有冷下去的节奏,应该算和律师医生一样的长期热门职业吧?
純base一般15-25萬,15到20萬的居多。還有股票是分4年vest的,4年前的股票到4年後這最後的1/4vest給你的時候已經漲的很高了。
十几万到30万左右不等,看级别。
收入高的基本大头是股票。一般来说。级别越高,股票的比例越大。
再熱個10年不成問題。但是令人流口水的包裹也一定要是科技大公司的工作。
纯 base 一般15,加奖金20吧,剩下都是股票refresh
看来股票真的是个好东西...好多传统行业公司都不发股票的,真心坑人
事实上就是加州也很少有过$70万一年的家庭收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personal-finance/income-family-top-1-percent-every-state-2019-4#6-california-46
这是2018年的数据,top 1%的家庭收入的起点是$514,694。 2020年不太可能有1%的家庭能挣到$70万一年。
同时加州不是top 1%家庭收入最高的,它只是第六名。 反而前5名都是东海岸的,New York #5, Massachusetts #4,New Jersey #3, Washington DC #2, Connecticut #1.
所以请论坛里的大众多看看数据和知识。 随便吹牛不打草稿太容易了。
Base 20万的律师,是很junior了。不代表律师的普通收入,你等这些人再过些年看。
要看股票市场,现在因为是牛市,各大科技公司pe 都很高,即使如成熟的google都有30,一般应该不超过20,熊市会跌倒10。一旦股价跌,那30几万包裹都不容易拿
我跟你讲,从2018到2020,双马工的收入从五十多万,涨到七十万,是非常可能的。
为什么呢?你看一下各大科技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知道了。Google两年股价double,Amazon涨幅75%,Faceboo涨幅90%。如果马公收入的小一半是股票,他们的年收入从2018到2020,涨个40%没有大问题。
东海岸那些地方确实很有钱,但不是华人多的行业。只看华人的话,高收入集中的行业就是科技业,当然这跟普遍人群的收入和行业分布,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