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儿子也想夺侄子皇位,结果被烤成了肉干...(图)

J
Jackl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为了对付朝廷的削藩,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于1402年7月攻破了都城南京的城墙,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篡位之举也为他的子孙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留下了祸根。
明成祖朱棣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他们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都是朱棣的结发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徐皇后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女儿,才能出众,善良贤明,是朱棣的贤内助,可惜年仅四十六岁就病逝了。长子朱高炽从小生性喜静不爱动,由于缺少运动而体态肥胖,体质欠佳。
长大后甚至连走路都要人搀扶,要论武功十分欠缺,只有站立射箭的本领。不过他性格敦厚纯良,性情温和,又喜好读书,一心钻研儒家学问,言行举止儒雅沉稳。朱元璋曾对几个孙子进行过考察。一次,他派少年朱高炽在黎明时分去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很快就完成检阅回来了。原因是他认为清晨太冷,应该等士兵们吃过早餐后再检阅。小小年纪便有这份仁爱之心,让祖父朱元璋十分喜欢。还有一回,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奏章。他井井有条地把文件分成文武两类,并相应地作出陈述。不禁让明太祖对这个孙子的文才和理政能力刮目相看。
次子朱高煦却生性凶悍又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很让朱元璋厌恶。所以,作为燕王嫡长子的朱高炽17岁时就被祖父确立为燕王朱棣的世子,成为燕王爵位的继承人。可崇尚武力、戎马一生的明成祖朱棣却并不喜欢这个体质偏弱,不谙武功的儿子。他更偏爱的是另外两个好武的儿子,常常带着他们去征战。特别是长相英俊潇洒的次子朱高煦,刀枪剑戟样样精通,他那凌厉狠辣的作风更是很得自己真传。
1398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即位。朱高煦与朱高炽一同被父亲派去南京入朝觐见。他们的舅舅徐辉祖见朱高煦品行刁钻无赖,私下向他提出告诫。朱高煦非但不加理会,还偷走了舅舅心爱的好马,渡过长江赶往北京。归途中,滥杀无辜,到了涿州又在驿站杀死了驿丞。他的恶行使得朝臣们都指责燕王管教不严。朱棣起兵靖难,率军南下时,让不便随军作战的朱高炽留守北京大本营。而朱高煦则随朱棣出征,他也不负其父厚望,经常作为前锋,屡立战功。建文二年四月,在关键的白沟河之战中,朱棣率军遭到南军的伏击,陷入李景隆和瞿能的前后夹击。朱棣三次换马,箭矢射光了只能挥剑作战,差点被南军擒获。幸亏朱高煦此时赶来援救,率精骑杀入阵中,险情才得以缓和。
最终燕军反败为胜,南军死伤10余万人,大都督瞿能也被朱高煦所斩杀。此次惨败让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军事征讨。这年年底的东昌(聊城)之战,朱棣依旧亲率燕军冲锋,中了南军的诱敌之计,再次被陷入重围,濒临险境。大将张玉战死,燕军败北,损失惨重。朱棣只身而逃,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又是朱高煦及时引兵来救,击退了南军。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打到了长江边,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南军将领盛庸的顽强抵抗,燕军被击败。就在精疲力竭的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时,朱高煦率援军赶到。朱棣大喜,抚摸着朱高煦的背部鼓励他好好努力,意味深长地提醒他:“世子常常生病”,暗示朱高煦还有取代长兄朱高炽的机会。
这让朱高煦大受鼓舞,于是率众作殊死战,终于打败了南军。此后,热情高涨的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更为卖力。朱棣几次危难之时,都被朱高煦及时相救,自然对他欣赏有加。可是朱棣还是找不到说服群臣废黜朱高炽的借口,因为朱高炽宅心仁厚深得人心,身体不佳并不代表他没有理政能力。朱高炽留守北京也是功劳卓著。他凭睿智以少胜多,以区区万人挡住南军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猛攻,为朱棣守住了赖以立足的大本营。期间,建文帝曾写信给朱高炽,以封王为条件争取他归顺朝廷。朱高炽却派人将书信交给了其父,使得朝廷的离间之计落空。
朱棣当上皇帝后,将都城迁到北京。第二年立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他权衡再三还是将朱高炽立为皇太子,除了长幼有序制度的制约外,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十分聪慧,深受祖父朱棣的喜爱,也为其父获得了加分。为了防止桀骜不驯的次子朱高煦闹事,朱棣封他为汉王,将他远远地安置到云南。大失所望的朱高煦岂肯如此就范,他说: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见朱高煦迟迟不肯前往云南藩国,朱棣只好同意了他留在南京的要求。朱高煦却始终不安分,先是要来护卫宫禁的天策卫作为自己的护卫,以李世民当秦王时期的天策上将府自比。
他多次在朱棣面前搬弄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炽,迫害当初说服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内阁首辅解缙﹑黄淮等人。解缙竟然被锦衣卫灌醉后埋到积雪中冻死了。
永乐十三年(1415),朱棣将朱高煦改封到山东青州。见他仍然不肯去,朱棣开始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前去就藩。朱高煦还是随意拖延,还私自挑选卫士,招募了三千兵员,纵容他们抢劫。兵马指挥徐野驴抓捕了这些歹徒,竟被朱高煦一锤打死。
第二年,朱棣来南京时,得知朱高煦劣迹斑斑,忍无可忍地将他关在西华门內,打算废黜他的爵位。朱高炽念及手足之情,为他极力求情才得以幸免,只是被削去了部分护卫。后来在老爹朱棣催逼下,朱高煦才不情愿地去改封的山东乐安州就藩。皇三子朱高燧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朱棣生病期间竟然密谋杀死父皇,然后伪造诏书自己即位。因人告密,才未得逞。这次又是朱高炽为三弟求情,朱棣才没有追究。
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师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以为机会来了,派他的儿子和亲信到北京打探消息,伺机而动。

朱高炽得知后,不仅未加责难,还赏赐给朱高煦大批财宝,对他的儿子也都有封赏。可是这些笼络都打消不了朱高煦的野心。朱高炽曾多次致书劝诫这个二弟,朱高煦却始终不放弃谋反的念头。朱高炽是个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赦免了许多建文帝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他还停止了明成祖那样的大规模用兵,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大明开始进入稳定强盛的仁宣之治。他甚至有把京师迁回南京的打算。可羸弱的身体不容他有更多的作为,仅仅当了九个多月皇帝便在宫中猝然离世了。
这回朱高煦又不安分了。他打算乘着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在半路设下埋伏截杀太子。就在他守株待兔等待大功告成时,等来的却是侄子已经到达京城登基称帝的消息。原来,朱瞻基一路疾驰,在朱高煦派出的截击骑兵到达前就通过了设伏之地。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同样对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这两个叔父给予了厚赏,意图感化他们。对朱高煦也很尊重,他提出的一些朝政建议都加以采纳,提出的要求也一一满足。朱高煦却认为侄子软弱可欺,反而更加狂妄跋扈。
没多久,朱高煦便按捺不住狂野之心,像其父亲朱棣一样以“清君侧”为借口,在山东起兵造反了。他大肆招兵买马,仿造朝廷军制设立五军都督府,任命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接到汉王谋反的报告,明宣宗起初不忍心派兵征讨,而是派宦官给朱高煦传信加以规劝。朱高煦却依仗重兵在握,十分狂妄傲慢,在给宣宗上书中也多有不敬指斥之语。明宣宗才出兵平叛。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明宣宗御驾亲征,极大地震慑了叛军。原来答应一同起事的几路兵马也都吓得按兵不动。
朱高煦慌了手脚。朱高煦的老巢乐安城很快被朝廷讨伐大军围住,朱高煦困兽犹斗,派兵登城抵抗。可是这帮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叛军斗志全无,倒是有人急想献出朱高煦父子来赎罪。朱高煦穷途末路,只好乖乖出城投降。叛乱顺利平息,大臣们都建议明宣宗处死汉王,杀一儆百。
朱瞻基仍然念及叔侄之情,没有杀朱高煦,只是将其废为庶人,软禁在皇宫西安门内的逍遥城中。参与叛乱的同党则没有这个待遇了,被诛杀460多人,另有2000多人被发配流放。原本也蠢蠢欲动的赵王朱高燧见汉王谋反失败,惊恐不已,担心遭到同样下场。为了表示忠顺朝廷,他识相地交出三卫兵马。明宣宗也就放过了这个三叔,赵王的子孙得以世袭爵位直到明末。
明宣宗一直惦记着逍遥城中的朱高煦。这天,朱瞻基去探望这个软禁三年之久的二叔,想看看他有没有悔过之意,打算将其释放回凤阳老家去居住。朱高煦明知皇帝前来,却假装睡着,对朱瞻基的询问不理不睬。
朱瞻基虽然恼怒,还是忍住不与他计较,四下巡视一番后准备回去了。就在朱瞻基经过朱高煦身边的时候,怨恨已久的朱高煦突然伸出脚来,将猝不及防的皇帝绊倒在地。
明宣宗这回终于忍不住了,马上令人搬来宫外蓄水防火的铜缸,将朱高煦扣在缸下,准备杀杀他的戾气。谁知朱高熙一身蛮力,居然将300斤重的铜缸顶起,作势要砸向明宣宗。盛怒下的皇帝再也无法遏制怒火,他命人压住铜缸,在上面堆上如山的木炭点起火来。扣在铜缸中的朱高煦连声惨叫,被活活烤成了肉干。

明宣宗余怒未消,下令将朱高煦的儿子们统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