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的同学们来说说,“求仁得仁”用在这里对不对?

阿肥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据说是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朱刚悼念王永珍的悼文。杀人这事不讨论,这篇文章是不是确实出自朱刚之手也不可考,毕竟网络上的事情难说。就从文字的角度来说,这个求仁得仁用在这里真的合适吗? 原文在这里 https://news.fudan.edu.cn/2021/0618/c1726a109408/page.htm
f
fleabane
没什么不合适的,尤其是用在文言文里。
a
awesomeiris
要是用意是诅咒,挺合适的
大官人
意思是想要什么来什么,该文用这个是诅咒。
s
sayunyan
这么写实际是正方反方通吃,各取原意和现在引申义都解释得通,不愧是文学系主任
s
sonasona
复旦中文系主任发的文,不今不古,半文半白,半吊子学术水平倾情奉献。
你说是正文吧,行文狗屁不通;你说是反讽吧,这可是代表复旦官方发文。
这么给王书记送别,真的好么?
C
CleverBeaver
我语文不好 看上去用的还行
d
dingdingdddd
内涵?
i
ilal
第一印象, 他说王书记找死得感觉。
t
tianshuhr
问题是,王书记并没有求仁
六月天
看了悉尼奶爸聊这个,挺有意义的。还深度解读了另一句 “ 君子之泽, 三世不斩”。总结就是这个系主任是高级黑😂
J
Jinhuacao
复旦中文系主任发的文,不今不古,半文半白,半吊子学术水平倾情奉献。
你说是正文吧,行文狗屁不通;你说是反讽吧,这可是代表复旦官方发文。
这么给王书记送别,真的好么?
sonasona 发表于 2021-06-21 11:52

简直不敢相信是中文系主任写的
n
nullb
我的理解,是明知前方危险,但自己不想活了,非要冲上前去,然后就真死了,这叫求仁得仁。虽然我同情凶手,但是不知道死者是否真的做了什么的情况下,就说他是求仁得仁,这是多么不待见死者啊? 不过现在的站高位的文盲到处都是,尚记得北大的那位“鸿鹄之志”,也是让人无语
乔峰
感觉是书记活该,死得其所,你自己求来的!
孤傲招财猫
求仁得仁就是求啥得啥的意思。我印象中最贴切的形容是谭嗣同慷慨就义,就是奔着不要命去的。如果王书记是奔着不要命去的,那比较贴切
b
brewhaha
这中文系主任的水平,还不如他的学生康妈强。康妈写的一手好文,同样是死了人,把大家的钱都榨出来了。
F
FengChuQiShan
往好处想,朱刚教授就是复旦的王语嫣 Original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Yesterday 01
我老早就说:现代人不要写文言文,不要写文言文,不要写文言文。
果不其然,写文言文容易出事。复旦大学的朱刚教授的一篇文言文刷屏了。

让我说,这篇文章就两个字:不通。
整篇文章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几乎每一句都不通顺,语感也完全不对。比如说“凶手在警”,这简直就不成话。凶手在警后,“亦无从得问事实也”,此句亦不通顺也。至于“此岂爱校心切,可以罔顾事实?”反问句硬是变成了质问句。
网上对这篇文章的纠正很多,还有不少热心网友自己动手改文章,所以我就不句句分析了。总之,这是一篇极烂的文章。哪怕是个普通古文爱好者写的,放到网上也会被人刺几句,更别说这是复旦大学的中文系主任了。
确实太让人吃惊了。
但也有人为朱刚教授辩护,比如说也喜欢研究宋史的吴钩先生,就坚持认为:
朱文中“求仁得仁”承“仁者不寿”而来,并没有用错。网上那些出言讥讽者,文言水平高不到哪里去,不要被他们误导。
这就是无理取闹。
“求仁得仁”后面连着的就是“又何怨”,自古以来就没有拿这四个字来吊唁死难者的,否则能跟家属打起来。这就像人家过生日,你送个大匾,上面写四个大字“老而不死”,那肯定不是祝寿,前面再怎么铺垫也不行。因为只要读过论语的都是知道全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家被杀,你说“求仁得仁”,那肯定不妥。错了就是错了。再多说什么都是曲为之辩。
那为什么非要为朱刚教授这么辩解呢?
就拿吴钩先生为例,他自己也说了,“几年前蒙赠一册《苏轼十讲》”。人情世故,大家都懂。不过肯这样自己主动招供的不多。借用一句鲁迅的话,吴钩先生确实是个“老实的像火腿一样的人”。
还有一位陈果先生辩解的就比较过分:

说实话,这就有点不要脸了。按照这逻辑,天下事哪里还有对错可言?
就像地上一坨屎,农业专家指着说:烤地瓜。你说我相信专家,专家说是烤地瓜,那就是烤地瓜!虽然它盘着圈儿,顶着尖儿,里头还能看见没消化干净的虾仁儿,那我也相信这是烤地瓜。
那我还能说什么?这地瓜你趁热吃呗,还不用剥皮儿。
反正我不吃。
02
至于文言文,我觉得现代人真的不要去写了,没有意义。
现在文化人里,确实有些人能写出大致规范的文言文。就像这两天网上好几个给朱刚教授改文章的,大多改得都还通顺,至少没有大的毛病。
但是,能写出“好”的文言文的人,至少在网上,我一个都没见过。
所谓合格的文言文,无非是文从句顺,知道怎么样古代人的套话而已。就拿朱刚教授的那篇文章来说,其实就有很多古代的套话可以用,说造谣,就“谣诼纷纭”,“青蝇营营”;说悼念,就“义兼师友”,“天丧斯文”一大堆。这种套话,就算写的文从字顺也毫无意义,因为它无法表达任何真情实感。
文言文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文体,需要大量的记诵,大量的练笔。我们没有文言文的童子功,就算再用力,写出来的也是一种半路出家的模拟,没有办法用它来表达真实的感受。
这也没办法,文言文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匹野马,我们勉为其难地也就是不从马上掉下来,至于什么“风一样的感觉”,那是万万没有的。
你要说有没有例外,我不能说一定没有,但真的是没怎么见到过。所有现代作者写的文言文,几乎都有点扭捏作态,“不好意思容我装个逼”的感觉。
写的好的,也就是通顺而陈腐,写的不好的,连这个都做不到。
03
当然,按理说,文化专家应该能写出大致通顺的文言文。
读书读多了,套话总是会用的,怎么也不至于出乖露丑。但不知道怎么搞得,他们却经常出事,老是从文言文的马背上掉下来。
比如余大师秋雨前几年写的《钟山风景区碑文》,也曾语惊四座: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深嵌历史、呼集物种之类的也就罢了,但是“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自古以来除了冯唐老师,恐怕再没有如此自称自赞的作者了。
其实余老师倒不是想当众吹牛,就是拽词儿拽脱臼了。
平心而论,朱刚教授的这篇短文连余秋雨的碑文都不如。它连从马上掉下来都谈不上,它就压根没爬上马背。
所以,我真的不太能理解。倒不是说对朱刚教授有什么恶意,但是这么著名的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写出这样的东西,确实让人难以置信。肯定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当然,有人解释说,这是朱教授在朋友圈里发的文字,并没有仔细推敲过。但这还是不能解释我的疑惑。道理很简单,即便在最不经意的时候,一个中文系教授也不该写出这样的文字,更不会把这样的文字发到朋友圈。这是基本功的问题。
据说朱教授的古文专业水平很好,如果这样的话,就更难理解了。如果要做善意的推测,他可能像王世贞说的“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会读不会写。
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就什么武功都懂,但是没有实战能力。
往好处想,朱刚教授就是文言文的王语嫣,满腹琳琅,腹笥极广,但是不能自己下场实战。真要下场了,就连余秋雨老师都能上来一招“烟霞满纸”,把他打翻在地。
但这还是不太说得通。
王语嫣虽然不会武功,但以她在武学上的见识,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实战,也就不会下场。朱刚教授既然专业水平很高,当然就有识别的能力。“吾眼有神,吾腕有鬼”,眼力总是有的吧?自己写的这个东西语无伦次,不成体统,自己总能看出来吧?那又怎么会发出来呢?
也许,人类的本质就是自恋,眼力一到自己这里就失效了?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凶手在警,求仁得仁,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词儿,所以越看越好,觉得远在文字金线之上,所以忍不住给朋友分享,
大家再一捧:朱老师真有您的!文字典雅,直追两汉!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应该拿到官网上发表!朱刚教授的眼力就更失灵了。
于是,在包不同、公冶乾的热烈鼓掌下,王语嫣颤巍巍地下场,使了一招“黑虎偷心”,震动武林。

04
我不敢说这就是真相,但是——这真的是我能想到的最合理时也最善意的解释了。
最后还是再强调一遍:现代专家们别再写文言文了。写的通顺,别人觉得那是应该的;写的不通,别人觉得你欺世盗名。
至于写的好,那是不可能的。
提大提大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按照词的本意,这样用是没问题的(对照他的立场和上下文)。
但是“求仁得仁”,在历史的演进中,又多了引申义。比如曾经被棋手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样用过 :“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所以,按本意这样用是没有错的,圣人的原话么。但坏在被近代的官方的文坛领袖反着用过,多了很多讽刺的味道,这就有点麻烦,尤其是在这敏感的事情与敏感的时间节点上。
这吊诡的事情,我宁愿相信中文系主任是出于卖弄,而不是出于讥讽。
c
cnnbull
我猜他的意思是王书记杀身成仁,是烈士,问题是王书记并没有求仁,也并不准备成仁, 这完全是意外, 而且是不仁才遭杀身的。这等于说南霸天被镇压是杀身成仁, 不伦不类。
F
FengChuQiShan
押司的这一篇真是有六神磊磊的文风,淋漓畅快
C
ChristinaW
方鸿渐回家路上,早有了给苏小姐那封信的腹稿,他觉得用文言比较妥当,词意简约含混,是文过饰非轻描淡写的好工具。吃过晚饭,他起了草,同时惊骇自己撒谎的本领会变得这样伟大,怕这玩笑开得太大了,写了半封信又搁下笔。但想到唐小姐会欣赏,会了解,这谎话要博她一笑,他又欣然续写下去里面说什么:“昨天承示扇头一诗,适意有所激,见名章隽句,竟出诸伧夫俗吏之手,惊极而恨,遂厚诬以必有蓝本,一时取快,心实未安。叨大知爱,或勿深责。”
s
shi557
复旦中文没有古汉语方向吧?这个水平是当代文学专业的水平。
c
cafe1123
据说是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朱刚悼念王永珍的悼文。杀人这事不讨论,这篇文章是不是确实出自朱刚之手也不可考,毕竟网络上的事情难说。就从文字的角度来说,这个求仁得仁用在这里真的合适吗? 原文在这里 https://news.fudan.edu.cn/2021/0618/c1726a109408/page.htm

阿肥 发表于 2021-06-21 11:28

求仁得仁一般不用在正面人物。原因是这句话的来历。有人问孔老夫子关于伯夷和叔齐的评价,其实有点挖坑让孔老夫子跳的意思。因为他们是宁愿饿死也不吃周粟。而孔子是从周的。 孔子的回答就是求仁得仁,有点类似耶稣关于法利赛人的回答,法利赛人做了好事到处宣扬,耶稣就说他们既然得到了人间的奖赏,就得不到天上的奖赏。